中等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7

中等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说教,无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只知道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避免这一不足,对于我国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来说,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依据,关注创造性教育策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时加深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及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关键词: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 引言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依据,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社会需要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保障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实现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其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意义重大,中等职业美术教育需要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来积极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2 更新教学理念

与其他学校相比,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老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明确新时代背景之下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不是以美术专家以及设计师的培养为价值和目的,而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以实践、实用、实际原则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在更新教学理念时,老师首先需要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设计方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比重,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其次,老师需要注重美术教学实操环节的有效加强,鼓励学生在简单临摹的过程之中进行主动创新,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最后,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美术学习的见习机会,增设相关的专业指导课程,将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美术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构建完善逻辑思维框架,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除此之外,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灵活利用线上教育教学渠道来进行学习教学经验。

3 加大实践课力度

实践课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以及渠道,對于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来说,实践课程的力度加大最为关键,老师需要注重实践课程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分析中等职业美术教育的重点以及难点,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突破。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以实事求是为工作原则,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坚持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原则,通过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来体现就业服务的作用及优势。

在推动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围绕就业导向这一重要的教学核心制定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和计划,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以及教学比例。结合目前的教育体制现状分析不难发现,有一部分老师还没有接受专业的实践训练,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无视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要求,最终导致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体现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对此,老师需要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出发点,关注理论重科与实践课的合理比重,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依据,在后期教学改革以及调整的过程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在自主参与以及实践操作时提升个人的环境素养,掌握美术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

4 拓建实训基地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需要注重校外培训基地的有效构建,加强校企合作,着眼于美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创新以及改革。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以及实训环节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明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落实要求,积极利用各个地区政府的教育专项资金搭建实训基地,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实践以及实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需要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注重各类教学资源以及建设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与企业进行大胆的合作以及尝试,共同完成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实践基地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以及学习的平台,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完成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实训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专业课程学习的技巧,真正实现举一反三。

5 结语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及交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特点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参考文献:

[1] 夏咸云.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科技风, 2010(22):34.

[2] 李佳昱.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02):215.

中等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内涵解读

(一)模式的构建

基于中等职校育人的实际和特点,我们提出的“五位一体”是指以“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和“岗位”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构建的逻辑基础和理论依据如下:

1.逻辑基础

内在逻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准则都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促进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等职校的学生作为一类人群,同样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中等职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这在中等职校特有的“五位”上能够逐步实现。

外在逻辑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和职业社会化过程的关键着力点”。中等职校的学生一日生活离不开住、食、学、练,这与“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在以上“四位”积淀的基础上,学生最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作为社会人去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人生价值。外在逻辑指向学生的一日生活和学生的职业岗位,这是现实的要求。

2.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理论。中等职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核心职能——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价值取向——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本目的——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为理想追求。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树立正确的职教观,明确职业教育目的,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步骤,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巨大潜力,我们应该首先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改变办学体制和模式,让每一个人都能人尽其才,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要为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是一个职业人,而且是一个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社会人。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在中等职校管理中的应用:“呵护每一个生命体”,满足生存和生理需要;“安全在我心中”,满足安全需要;“我爱我新家”,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你是一个人”,满足尊重的需要;“我是最棒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内涵解读

“五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改变中等职校学生现状的求解,每一位都有其特定的核心要义。

1.“床位”的核心要义指向“学会生存,走向共生”。中等职校的学生家长总体来说社会层次和综合素质不高,其对子女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放任自流,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表现在“床位”上凌乱不堪,谈不上一丝生气和美感存在。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舍成员人际关系冷漠或是紧张,“床位”间缺失和谐的氛围。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可通过军事化的规范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明白生存之道,提高自主意识,形成自主能力。通过宿舍集体活动和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大众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找到幸福感和归宿感。因此,“床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一个人的生存走向一群人的生活。

2.“餐位”的核心要义指向“学会尊重,养成习惯”。中等职校的学生虽不再是“饭来张口”,但表现在“餐位”上的是还时有喧哗、浪费以及插队等不文明或不讲秩序的行为举止。对此,我们要宣传节俭美德,让学生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尊重劳动成果。教育学生尊重规则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不插队,不喧哗。此外,可播放轻音乐调节学生身心。“餐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发的尊重走向自觉的文明。

3.“座位”的核心要义指向“激发学趣,培养学能”。中等职校的学生学业不佳往往是源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另一方面,主体意识薄弱,学习方法机械也是重要的归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是提升其学业水平的必由之路。我们可通过激励性的竞赛学习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策略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做到我能学、我懂得学、我要共同学。“座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想学、愿学走向会学、学会的境界。

4.“工位”的核心要义指向“挖掘潜能,锻造特长”。中等职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娇惯,表现在“工位”上的是不自信、不积极以及怕脏、怕累、怕苦。需要指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位”不单纯指学生练技能的所在位置,而是学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我们要以技能为中心,以各种兴趣小组为载体,通过一年一度的技能大比武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提升信心,能够会唱、会跳、会说、会做,经由“工位”练出“真功”。“工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单一技能的获得走向综合技能的提高。

5.“岗位”的核心要义指向“走向成功,看我成功”。中等职校学生在岗位选择上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或妄自菲薄,缺乏自信;或求全责备,怨天尤人;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此外,更多的是不知道创业或不敢创业。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起点设计,指导学生辩证地自我评价、准确定位、应用策略、免走弯路,包括正视现实、比较鉴别;人职相配、扬长避短;应对挫折、适时调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走向成功。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课程开设和创业典型引路,指导学生积极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以创业为别人创造岗位,从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岗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正确择业走向积极创业。

“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五位”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关联结为体系。其中,“床位”是起点,“餐位”是基点,“座位”是重点,“工位”是支点,“岗位”是焦点,即以“岗位”为核心,“床位”“餐位”为基础,“座位”“工位”为关键而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床位”“餐位”侧重指向学生成人,“座位”“工位”侧重指向学生成才,“岗位”侧重指向学生成功。关系图示如下:

二、“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系统

1.目标引领。建立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合格+特长”;分目标——“五位”考核指标。形成操作量表,使之既成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2.节点考核。依据学生的一日生活,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作为考核的节点。

3.信息综合。“五位”考评员将定性记载和量化数据按月统计汇总给相关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及时分析掌握情况,并交由负责学籍管理的教务处扎口进行信息的现代化综合处理,由月综合到学期综合再到毕业综合,最终形成每个学生一份完整的成长评价档案,以之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4.适时反馈。教务处分月将综合处理的学生“五位”评价信息适时传递给专业系部,专业系部备案后适时传递给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班主任通过适当途径如校园网络或家校通平台适时将综合信息反馈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看到不足,学习典型,修正方向,以重新形成从目标引领到适时反馈的再循环。

(二)监管系统

1.校长室抓统筹,促运转。校长室负责指挥领导和统筹协调,着重督查有关部门在“五位”方面的组织管理情况,以学生在“五位”方面的综合表现考察各部门的工作成效。

2.各部门抓组织,促落实。在校长室领导下有关部门分工协助,如学生处、总务处、教务处、专业系部、就业处分别就“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构建专项考核体系,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责任性落实。

3.班主任抓布置,促管理。班主任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五位”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布置,及时上情下达,并全程负责和跟踪,及时下情上报,以“五位”考核为标杆,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4.管理员抓考核,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对学生在“五位”方面的表现实施考核,生活指导员、就餐管理员、科任教师、实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对应“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的考核指标要求进行实施操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流程图示如下:

三、“五体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保障体系

(一)设施保障

1.学生提供一张卡

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学校即为每名学生提供一张信息卡,这张卡应同时具备以下多种功能:身份识别功能、信息记载功能、评价获取功能。这张卡要求学生全天候佩戴,妥善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办。

2.教师配备一台机

学校要为涉及“五位一体”管理的每名人员配备一台具备移动办公功能的评价工作机,同时配置一张管理权限卡。教师可在任何一个节点上通过互联网对其权限以内的学生就某个方面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者数据分析。

3.学校建设一个网

首先,要构建覆盖校园每个角落的局域网,实施数字化管理。其次,依据“五位”要求设计专题栏目,实施分权限管理。第三,网信一体化,实施输入输出终端管理。一个终端既可以实现输入也可以实现输出,并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被考核者及其家长反馈。

(二)制度设计

1.一位一标准

基于“五位”设计考核量化表,实现一位一套考核标准,既有考核的统一要求,又有考核的个性要求。指标涵盖养成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教育等内容。

2.一岗一职责

“一岗一职责”是指在实践“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考核评价岗位,以及对应的考核评价对象,明确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考核职责,严格按岗位职责履行考核、评价义务,行使考核、评价权力。

3.一评一反馈

评价:创新评价制度。

评价目的的导向性。指导帮助学生寻找“五位”现有水平与“五位”目标预期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五位”评价的检查与诊断功能,改进教育教学决策,指引学生向总体目标和各自目标拾级而上,促进学生道德和学业发展。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在评价中既要体现学生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又要能体现学生在动力、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学生的热情才会被激发。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要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床位”的评价可侧重考察,基于“餐位”的评价可侧重考查,基于“座位”的评价可侧重考试,基于“工位”的评价可侧重考工,基于“岗位”的评价可侧重考核,以此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学生获得的发展应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活动后的结果上,因而“五位”学分体现一定的弹性,具有毕业分值的下限以及毕业时段的上限。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尊重学生在“五位”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同伴、家长、企业等参与评价,使评价呈现多元互动之势。

评价原则的激励性。针对中等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评价宜多从正面适时而又恰当地采取鼓励、表扬、赞赏等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评价学生的“五位”成绩时既要考察其历史情况,又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

同时要建立学生申诉机制。

建立申诉评议委员会。根据效率和民主性原则,建立专门的申诉评议委员会,设在学校学生处,作为处理学生申诉的专门机构。

严格申诉评议程序。首先要向申诉评议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陈述申述理由和申诉要求,然后由学生申诉评议委员会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事实清楚后再进行集体评议,报学校校长审核后,以申诉评议委员会的名义做出决定并落实申诉结果。

完善申诉的处理机制。学生申诉的处理机制,其层次应当分为向学校申诉评议委员会申诉和向学校的上一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两级。学校对申诉的评议,以一次为限。

反馈:应体现出协调性、及时性、发展性。

专业系部和班主任是学生“五位一体”考核评价反馈的两大“扎口”,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中期的反馈,如一日一反馈,一月一反馈,一学期一反馈;专业系部作为二级管理体系下的育人核心部门,负责学生学习结束毕业前的综合反馈。

及时性、发展性就是要即时告知、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当“五位”中出现任何新的考核评价应即时告知,及时反馈,并要求学生做出适时的调整,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三)队伍建设

1.理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

理论引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理念先导。二是深入学习领会“五位一体”理论,形成理论支撑。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五位一体”基本理论,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组织学生学习“五位一体”考核评价要求,使之成为学生共同的成长指南。

2.技术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培训内容分为量化考核体系的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做到三点:学标准,心中有数;学技术,手中能操作;学考核技巧,脑中有策略。

3.信息分析,开展个别指导

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提升和发展,而非一大堆枯燥无生命的数据。因此考核评价的“扎口”部门和人员要对考核信息及时开展定性、定量分析,把无生命的数据信息变成可观可感的具体评价,并通过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公告栏(或者大型电子屏)告知典型引领、管理者友情提示等方式适时开展个别辅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

中等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么一个不是等式的等式:抓“优秀生”可以提高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所以,如何抓好“两头”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而对于夹在“两头”之间的中等生,因为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事生非,“优秀”谈不上,“合格”不成问题,所以很多老师对他们的管理松懈,表现往往被忽视,在老师的脑子里印象不深,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他们既可以是“优秀生”的后备军,又可以是“双差生”的预备队。因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与对他们的管理策略, 是我们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近几年来,笔者着手关注中等生,对中等生特有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通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第一,浓厚的求稳思想。大多数中等生,都怀有“争先进太吃力,居下游不光彩,处中间最安稳”的中庸思想。他们既不甘落后,也不想冒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第二,明显的从众心理。“随大流”是中间生一个显著特点, 大多数中间生性格怯懦,怕“出风头”,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意见, 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群体多数保持一致。由于从众心理的支配,人云亦云者居多,有独特见解的甚少。

第三, 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这类型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高要求。学习上也容易满足。 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不太差,只要想继续读书,家长都会努力去满足他们,所以他们依恃这一点,无未来处世立身的心理压力,不求上进,表现出松散的外部特征。

针对中等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观念,重视对中等生的管理。学生的素质结构是呈橄榄型的,即中间大,两头小,舍大而求小显然有违“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原则,也不利于建设高质量的班集体。以为中等生“稳定”而放松对他们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 发展之中,况且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波动性和可塑性很大,优秀生可能变为中间生,甚至差生,中等生经过努力也可能发展为优秀生,但若重视不够,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中等生很可能会变成后进生,所以,优、良、中、差都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抓两头、带中间”,对中等生所谓的“带”其实是被动的等“带”,他们得不到积极的诱导和教诲,得不到强化教育,其结果只会是原来的后进生转变成中等生了, 而新的后进生又很可能从中等生中分化出来,致使恶性循环。后进生的转变,一般不可能越过中等生而一举成为优秀生,因此,后进生转变后的巩固教育,也必须在强化中等生教育的过程中完成,否则,后进生转变工作就会中止或前功尽弃。

第二,创造条件,多给中等生创设自我表现机会。中等生比例大,是班级的主体部分,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部分学生的倾向性行为将对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班级管理工作、各项活动的开展中,没有这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班干部的选拔、活动的组织方面,班主任不要老盯着优秀生,而应大胆使用中等生,给他们锻炼机会,想方设法让他们在活动中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从而实现从中等生中分化出来,成为优秀生中的一员,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实行“干部轮换制”是我让学生自我表现的较好方法,这一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组织工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产生平等观念,克服骄傲情绪。中等生特别是求稳从众型的中等学生, 往往缺少外界的压力, 实行“干部轮换”之后 ,他们就会感到“比上差距越来越大 ,比下己无优势可言”,心理上势必造成一种无形压力,争强好胜的自尊心必然促使他们动脑筋去当好值日干部, 原来的不良心态就会在工作中得到较好矫正。

第三,给中等生同等的爱,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作为老师,当然最喜欢“听话”的学生,对那些思想表现好,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是当作掌上明珠。爱这些学生是应该的,爱护他们,鼓舞他们,使他们有更大进步。对后进生需要严加管理,必须把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这是不可违背的教育原则。

中等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 数学教学 改革思考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都仅是认为学习应注重学习技能,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并不注重加强数学学习,也没有学习的信心及兴趣。数学可谓是职业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学习信心,以此提升教学效率。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体系及其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调整,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等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文章分析了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改革,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1 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概论

1.1 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简述

传统中职数学教学主要是应试为主,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合格,这就弱化了数学学科实际应用性。不过中职教育数学科学内容非常复杂且难度高,学生学习时不能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也说明做好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工作非常重要。数学教学的深层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这样可确保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方位掌握,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提升中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进国内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

1.2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持续加深,人们都已经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对此工作做出了全方位的改革工作。这对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改革也有着很大促进意义,也可以说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新时期对学生课堂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这也要求教学者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数学学科可谓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学科,且学好数学学科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可更好地掌握各种思维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及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2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数学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教学观念引导下的教学者教学方式大都非常枯燥,总是学不完的公式及习题,学生会觉得其非常繁琐无味,学生本来就对数学学习较为畏惧,或者是具备恐惧心态。

2.2 教师教学工作难度大

中等职业数学教学与初高中的数学教学不同,它高于高等数学教学,其主要是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注重学习基本数学技能,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学校对学生数学学习及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促使学生学会各种学习方式及知识层面的理解,这对教学者来讲可谓是全新的挑战,尤其是许多年龄稍大的教师。

2.3 教学内容未与同职业结合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大都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展开的,数学实用性教学也没有更好的体现及展示,未能将数学真正地融进实际生活,更是未能将其与学生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这应该是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用各类数学基础知识处理现实工作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某些教师教学中并不注重专业技术及其实践的有机结合,亦未能尝试学科间的融合,没有将数学知识和教育学及心理学有效结合,同时也未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教学。

2.4 教学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多年以来,国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均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再完成习题以巩固提升,尤其是应试教育下导致教师及学生总是深陷题海中,这忽略了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并不注重为学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缺少此类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确保学生思考及分析能力的充分提升,这样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应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其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加强,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也能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学会自我创新,自我学习。

3 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改革

3.1 加强教材的改革

应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生参与及教学条件,将各项实操引入课堂中。实际上学生也都是想要学好每门课程,就只是有时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仅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极少有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基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选择相应的教材内容,从而注重重点教学,这样也能使得数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课程充分满足此项专业课程的各方面需求。且应加强教材趣味性,增加实用性内容,将生活数学融入数学教材中。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拓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生会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或者是对数学学习非常恐惧,总是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基于学生具体情况而进行教学,不可总是注重高目标,要基于知识要求来降低理论,且有效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且结合实际应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不可忽视,应注重拉开其距离,着眼于兴趣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强调各种学习方式,严格落实分层教学,教学方式务必是多样灵活。比如,在学习排列时,课堂上应合理引用往返机票的事例,或者是在进行概率与统计初步时,应引入彩票及掷骰子,这些学生们都较为熟悉,更容易引入教学内容中,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例题选择上也应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例子,其间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直线方程时,可应用管理会计中的成本分析模型,等比数列学习中应和财务管理学科里的各类年金终值或是现值计算有机结合。

3.3 加强考试方式改革

考试属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所有考试方式均希望能够准确无误地体现其教学质量。若要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且全方位实现考试目的,使其能够准确地体现教学质量,应及时加强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3.4 加强人文精神以营造学术氛围

数学教学中学校应大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所有教师均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倡导师生平等。应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创设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务必寓教于乐。学生应再学习及再创造,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索,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从而把教学问题转为科研类问题而展开,积极吸取科研中的各项研究成果,且将其应用于具体问题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其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也能确保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

4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加深,课堂有效性已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这也说明应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完善各项教学改革工作,这也是当下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分析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改革,对国内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水平提升有着很大促进作用。文章对中等职业数学教学进行了概述,并深层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提升国内中等职业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丽静.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32):243.

[2] 陈毅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3(1).

[3] 孙萍.对当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101.

中等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专业教师 专业成长

目前我国有着在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据统计,我国每年完成房屋建筑的竣工面积相当于全世界发达国家一年完成的竣工面积的总和。建筑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专业越来越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初中毕业生往往直接去拜师学艺。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提高学历的同时学一门实用的技术。建筑专业技能并不局限于搬砖砌墙,而更多的是去学习建筑专业技术与管理实务,如:施工、预算、造价……社会对建筑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量不断增多,建筑专业建设随之成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这对建筑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作为年轻的建筑专业教师,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个人专业成长问题。

1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历

近几年来,各类职业学校的建筑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专业教师成为学校建筑专业发展制约条件之一,建筑类教师十分紧缺,而建筑师范类毕业生相对较少,很难招到对口的专业教师。笔者2007年机械专业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由于学校急需建筑类教师,因此进校工作后,服从学校安排,开始带建筑专业课程。开始时很不适应,心里比较忐忑,这两个专业能相通的专业也就是制图、力学,其它课程相距甚远。为了上好每节课,在备课时需要大量阅读、收集资料,每堂课的备课量都非常大。后来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渐渐对建筑专业非常地感兴趣,决定通过自学考试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拿到建筑专业本科文凭。从2009年开始,笔者边工作边学习,挤出很多的时间去看书,参加自学考试,今年终于顺利通过所有课程的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虽然这段经历很是辛苦,但与五年前相比,笔者在课堂上更自信更专业,已经完全能担任目前学校所开设的建筑专业相关课程了。以后,笔者会抓住机会继续深造,争取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建筑专业的教学能手。

2 强化技能,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以专业教学为主,作为专业教师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也决定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近几年来,学校与市建工局合作,对外开办各类建筑专业培训班,如:施工员培训、造价员培训、安全员培训等等,这也决定着我们建筑的专业教师要有相应的资质。因此,笔者也积极参加行业部门主办的执业资格考试,如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和造价师等考试。考证的学习过程中,笔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虽然现在考试结果还未揭晓,但笔者会努力早日成为本专业学科的带头人,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3 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

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对职业学校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及各省专门拨专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各种学习的机会和发展平台,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培训的机会提升自己,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技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从工作开始,每年都能有机会被安排去参加校外各级培训,如:省级新课改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青年教师下企业培训、省建设厅组织的八大员培训……这些培训加快了笔者的专业成长。在国家级青年教师下企业培训中,笔者有机会去施工现场,学习到了现场管理经验、相关的前沿技术,更形象地看到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次培训虽然辛苦,但带来的收获也很大,课堂上笔者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工程施工中的例子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也就更感兴趣,更轻松。

4 参加技能大赛

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就业情况。因而,在职业学校比较流行这样一句话,“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给了教师与学生展示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平台。每年一届的各级技能大赛、技能状元赛备受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关注,学校领导在人力、财力上都给予高度重视。技能大赛是企业生产一线的再现,学校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引进先进设备,专业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特长积极投身到技能大赛中去。目前建筑专业技能大赛项目主要有: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算量、建筑CAD、建筑装饰、砌筑与装饰工程、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建筑给水与排水安装与调试。专业教师在指导和参与这些技能项目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了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在2012年省技能大赛中,笔者指导的学生分别荣获省砌筑与装饰项目比赛的一等奖和三等奖,获省一等奖学生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发展。由于本校的建筑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建筑专业被评为省级的品牌和特色专业,今年我校正在努力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建筑实训基地。

5 结语

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很多,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专业成长发展的道路,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作者简介:王伟伟,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如皋 226511

上一篇:师生关系论文下一篇:小学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