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

2023-11-08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第1篇

1 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在极大限度为人类生存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的同时, 网络也披着幽灵般的面纱, 充斥着黑暗的阴影。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受到网络世界的多元化信息流的强烈冲击, 给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1.1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带来的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 它完全打破国界, 学生们进入网络就犹如进入了信息的海洋, 可以非常容易地渗透到网络的很多环节, 交流思想和发泄情绪。由于不是面对面交流, 彼此交谈双方互不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很容易失控, 没有了现实社会的制约, 很多日常生活中难以想象的言谈在网上弥漫开来。

1.2 网络污染严重, 极易侵蚀学生思想

网络中的“黑色信息”、“黄色信息”等信息垃圾极容易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在网络未普及之前, 青少年学生接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学校教育者的灌输, 其信息内容经过了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的层层把关过滤, 删除了一些不健康、不正确、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信息内容。而进入了网络时代后, 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 大学生通过网络更广泛地了解信息, 只要能找出相关网址, 即可任何时间阅览任何媒体的内容。随着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纷纷上网, 各种社会思潮, 不同国家、民族、政党的不同意见在网上大量披露。对青少年学生极易造成不良影响的一些低级下流、庸俗的信息也在网上畅通无阻, 造成十分严重的信息污染, 这对自控能力本来较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 极易成为这些垃圾信息的俘虏。

1.3 多种类型黑色“魔鬼”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伤害

网络所传输的黑色信息往往对青少年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造成行为主体冷漠等心理疾病。特别是黑色通道上的不健康信息会制造社会政治经济的混乱, 它像魔鬼一样到处游荡, 危害社会, 危害人民, 特别是危害青少年一代。国际上, 新纳粹分子、“西化”、“分化”势力极力宣扬宗教主义、种族主义、独立王国和恐怖主义;在国内, “法轮功”的非法组织、“独立”思想、藏独、东突分子等在网上发布信息, 散布歪理邪说, 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同时, 由于网络中的主体行为是人机交往, 任何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理想中的人物, 长此以往, 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 激化了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人的安全感也随之下降, 诚信的人际关系受到挑战, 多疑、恐惧、防范心理应运而生, 最终会导致个体行为麻木、冷漠等心理疾病。

1.4 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

由于网上世界引人入胜, 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易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无法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统计,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成瘾率在5%~10%, 尤其以男性大学生居多。网络成瘾患者为了上网, 置学习于不顾, 为了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 丧失人格和自尊, 造成人格或品行障碍。

2 利用网络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

2.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网络知识, 关注网络校园文化的影响

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高职院校对进入学生教育工作者这一岗位的人员没有资格限制, 也缺乏必要的培训, 其结果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网络技术水平较低。随着一些学生对上网越来越热衷, 并习惯于网上遨游时, 这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就难以了解学生及指导学生, 更谈不上在网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 必须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中进一步普及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教育工作者及各方面的专家对网络校园文化进行研究, 如网络校园文化的性质、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引导等, 以尽量发挥网络校园文化的正面作用, 避免其消极影响。同时, 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也是必要的。

2.2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改进方法, 提高能力, 与时俱进

第一,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思想阵地, 其影响之大, 发展速度之快, 涉及面之广, 已深刻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要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占领, 树立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现代观念。第二, 使每位学生教育工作者既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 又成为信息收集、发布、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思想, 倾听学生心声, 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学习及生活问题,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第三, 应变被动点击到主动点击。利用网上图书馆、科技馆, 介绍健康的书刊、名著、软件,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开辟“网上论坛”, 直接与学生交流思想, 发表见解。

2.3 利用校园网络,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校园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目前,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相继建起了校园网,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利用网络, 我们可以建立心理健康网站, 开设一些诸如心理测验、健心房、心理健康的标准、正确看待心理咨询等知识的小栏目,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 懂得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心理咨询。更重要的是, 利用网络, 可开辟网上心理咨询专栏。网上心理咨询避免了“上门”进行面对面咨询的“难堪”或“害羞”, 保密性、隐蔽性强, 为学生自由地不受地域限制地接受心理咨询提供了方便。同时, 网上咨询可以坦诚个人隐私, 更便于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进行对症心理辅导,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也应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使学生教育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开创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法, 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利用网络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肖志华.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

[2] 姚贵州.网络时代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第2篇

要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高校要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针, 从整体上构建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拓、进取、创新的观念, 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趋利性、不确定性, 培养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采取策略, 使西方的民主文明、权利义务等观念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切实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综合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国史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

坚持和实现以人为本, 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高校的实际, 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注重实效的观念, 积极探索能够吸引学生参加并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力求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并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外在的硬性灌输变成学生的自觉、自主的行动。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抓牢用好德育课这块主阵地

首先, 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发挥德育课的主导作用。其次, 要改革课程设置, 将美育课、心理教育课、劳动课等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另外, 任课老师在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最后, 在德育课学习成绩的评定上, 要建立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主, 理论考核为辅的考评机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德育课的主角, 把德育课开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推进学校精神家园的建设进程, 塑造积极向上, 健康文明的主流校园文化, 让学生潜移默化, 逐步形成自强不息、勤于修身、知书达礼、诚信文明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另外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努力进行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管理育人, 就必须适应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 因材施教地进行正面教育、养成教育。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不仅把他们看作教育管理的对象, 而且他们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构成了思想教育的群众基础。首先, 军训、入学教育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课。其次, 完善公寓管理, 进一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 把公寓建设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再次, 倡导校园文明行为, 建设文明校园。

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指导等,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 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全面加强自身综合素质

第一, 政治思想素质。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认清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具有高度的革命觉悟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为人民教育服务的思想;必须确定民主和法制观念。第二, 道德品格素质。突出体现在要有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要有崇高的道德观念;要有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的品格;要能严以律己, 为广大学生做好表率。第三, 文化知识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第四, 心理身体素质。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有着强健的体魄和科学锻炼的习惯;有着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第五, 立本务实素质。简言之就是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勤奋工作, 认真实践, 主动跟踪“热点”, 敢于介入“难点”, 及时发现“闪光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确保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确保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和执政地位巩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不断充实, 不断完善,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 加强分析研究, 探索新的规律, 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更有实效。我们坚信经过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一定能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实效必须从多方面, 多角度着手。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温传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4) .

[2] 小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断想[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9 (1) .

[3] 马可, 张艳霞.正确发挥考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理论学习, 2008 (5) .

[4] 朱继光, 洪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1) .

[5] 袁贵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为先》序[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5) .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第3篇

首先, 需要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客观因素:现阶段的国内外环境对就业不利。 (1) 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2) 供需矛盾突出。毕业生数量与岗位需求量的严重不匹配是近年来社会公认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3) 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东南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过剩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高层次的劳动力不足现象并存; (4)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热门专业严重过剩; (5) 企业对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 (6) 金融风暴下出现的“大萧条”使得许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无暇新进人员开发生产。

主观因素:高校毕业生自身存在许多问题。 (1) 就业预期过高, 导致“主动失业”; (2) 缺乏实践经验; (3) 不愿从基层做起,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4) 就业后频繁跳槽。

如何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针对毕业生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

(1) 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预期。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市场及人才需求情况, 从而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另外, 现阶段的应届毕业生就业观亟待改变, 据调查, 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理想化、力求一步到位, 这需要我们及时端正他们的就业心态, 并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发挥才干。

(2) 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巧, 培养诚信意识。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不够自信, 过分紧张, 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也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 最终不得不以面试失败告终。可见, 求职技巧的培训和诚信意识的培养是必要且重要的。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诚信教育课程及模拟招聘会, 使学生在良好心态下增加实战经验。

(3) 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招聘信息的真伪。当前, 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 应专门设立此项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

2 加大就业宣传力度, 大力挖掘就业信息,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1) 积极联系、协调各级政府人事部门, 及时了解不同区域对待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比如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方性文件:宁夏投入1.47亿元资金, 开展九项就业计划, 落实1.85万个毕业生就业岗位;南京、长沙等地对于企业新增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 给予一次性补贴;北京对科研助理和社区服务项目出台了优先落户、期满续聘等多项优惠政策;重庆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毕业生比上年翻一番[1];陕北部分市、县设有为回到原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岗位的特惠政策……

(2) 大力开展就业服务,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 疏通就业渠道, 使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与政府、企业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 共同办好“人才信息网”, 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 实现网络应聘。

(3) 积极联系各级用人单位, 突出本校学生的优势, 举办各种形式的专场、综合类招聘会, 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

(4)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西部建业。比如,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其中,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就可以鼓励学生奔赴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 既推进了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创新, 又可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 积极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据商务部统计, 2009年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近50万人, 建设了大批服务外包培训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

(6) 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一则可以使学生具备用人单位看重的实践经验;二则又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给用人单位发现我们学生优势的机会。

(7) 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我国近日出台了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新政策, 可以鼓励部分家庭较贫困的学生分流“就业”。

3 未雨绸缪, 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1) 我们要深切的意识到,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要针对毕业生, 对大三乃至大二学生, 我们也要开展。比如, 针对大三学生, 召开考研动员会和引入公务员培训机制, 组织学习公务员考试课程,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 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对于大二的学生开展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经验交流会, 力求提高考试通过率, 以增加学生的就业含金量。

(2) 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及时结合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围绕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数、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及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为了使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可以引入导师制。导师主要对学生在专业课、教学、科研、实习等方面进行指导, 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等。

(4)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知识竞赛和创新比赛中, 在检验他们知识基础的同时, 开拓其眼界和思路, 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4 配合国家各相关部门,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我们当前实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存在弊端, 而推行多元化高校评估体制有助于解决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因此, 高校不仅要努力提高办学条件、教育质量, 更要了解市场需求, 真正意义上通过多元化评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指出,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确实如此, 它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 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 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教育部门要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体制;各级用人单位也应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机会……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大学生就业的“寒冬”即将过去, “春天”就要来临了。

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情况下, 为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第4篇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 制度化管理多,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少。

许多高校在制定政策时不能结合时代发展要求, 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不能切实联系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情况, 从招生、教学到就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 对学生的发展缺乏人性化的指导, 因而不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服务。许多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 只注重用学校既有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 缺乏实践性, 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导致了管理水平的下降。

(二) 高校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不充分。

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能力强、管理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管理者, 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难以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但是, 与此同时教师的科研成果却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校教师重科研、轻管理的观念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难以发挥辅导员和教师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自身思想建设。

作为高校辅导员, 不仅要教育学生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自己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成效。同时辅导员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不断学习先进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保证教育政策方针的顺利实施。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要进行积极引导, 让学生思想上有学习的目标, 整顿班风学风,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二) 因材施教, 注重人性化管理。

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潜力。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辅导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因材施教和针对性辅导, 以欣赏的眼光去教育他们、管理他们,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

(三)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 心理发展还不太成熟, 再加上刚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过渡到大学, 在适应阶段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跟大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人, 最容易发现学生在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利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因此, 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 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为大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 对于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心,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疏导, 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辅导员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者和学校落实班级工作的执行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大学生, 因此,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首先, 在沟通过程中, 辅导员要注意关爱学生, 注重情感化管理, 通过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来感染学生, 进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适合的沟通技巧, 如果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不对, 往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 在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 即便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也不要盲目的去否定学生, 更不能强制性的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扭转, 而应在尊重学生观点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进而增强沟通的效果。

(五) 发挥班级干部的核心作用。

在高校, 辅导员往往兼任课程教师, 任务比较繁重, 无法亲力亲为地管理各个班集体的每一件事情, 这就需要班级干部的积极配合。因此, 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保证班干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首先, 班干部的选举要做到民主化、科学化, 这有利于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级干部团队。由于班级干部来自于学生群体, 和学生属于同一层次, 所以比辅导员更容易接近学生, 更易相互沟通。辅导员应该充分放权, 让班级干部参与到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去, 给他们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 增强集体服务意识, 同时也为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程, 辅导员必须从自身做起, 从育人角度出发, 积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尽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优秀大学生, 使辅导员成为高校的核心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并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卢焜才.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价值工程, 2011, 30 (36) :135.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第5篇

根据实践和探索, 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管理, 试可从特色管理、规范教学、丰富生活、专业展望等方面入手, 有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 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管理的特色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之所以能被一些高考落榜生接受, 很大原因在于学员能在高等学校里生活和学习, 以弥补他们投学无门的失落感。而进了校门以后, 他们与普通高校统招生之间实际存在的本质差距就会显现, 必须入校时就帮助他们努力克服。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学生自身原因影响他们的学业, 与普通高校的统招生的相比, 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有许多不足:第一,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学, 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 不愿把功夫花在平时的学习上, 指望临考前的冲刺, 总认为进入大学应享有较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 而事实上他们要顺利完成学业须付出更多的精力。第二, 学习习惯欠佳。遇到问题不求甚解, 自欺欺人。有的同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逃避, 这样既耽误了自己的学习, 也给老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带来困难。第三, 学习方法不正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或者根本不会做笔记, 不能主动地深入到教材中去, 而是被动的满足于肤浅的了解, 在知识的拓展能力方面很欠缺。因为其特殊性, 所以对他们进行特色管理的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

2 强化思想和制度的有效管理

2.1 加强思想教育,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轻松论

自考助学班的学生刚进校门时多有一种自豪感和轻松感, 但与统招生待遇的不同, 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通过开会学习、主题班会、领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和他们共同讨论, 形成共识: (1) 过去的失利是暂时的, 现在的差距是客观的, 无须自卑, 只要奋蹄急追会成功; (2) 自学考试宽进严出的原则客观地告诉我们, 在本来就存在差距的基础上, 如果盲目轻松就意味着完不成学业; (3) 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 需要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同时作用, 才有可能完成调整, 班级的具体管理形式是外力作用的载体。

2.2 强化制度管理

统一思想是制度管理的基础, 没有统一的思想, 制度管理就显得苍白无力, 难以落实;制度管理是统一思想的保证, 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管理, 统一思想就如空中楼阁。两者互相作用,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只有两手抓才能两手硬, 而制度的严肃性和推行制度过程中的人性化则是让制度日益深入人心、最终成为同学们自觉行为的有效方法。

对学生的制度管理一方面可以结合所学《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引申理解,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另一方面调动班级骨干带头执行制度, 逐渐形成了尊重制度、服从制度、遵守制度的风气。管理中努力做到:第一, 让学生有章可循而不是无所适从。第二, 杜绝简单粗暴, 加强师生沟通。第三, 慎重对待学生的处罚。

3 确保教学的规范性, 保证了管理的稳定性

无论学生本人还是家长, 刚进校时最大的疑虑就是:能否和统招生一样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 即教学是否正规。其实, 这个问题既是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也是稳定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因为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对内容也有反作用。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内容就是自学和助学。自学的形式已经如前所述, 而助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如何规范地上好每一堂课, 这个形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选自考助学专业的信任度。信任, 心情就能安定下来, 服从管理, 认真学习;反之就心怀疑虑, 行为浮躁, 影响管理, 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1) 建立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 在教学过程中,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保证课时, 不随便调课、缺课; (3) 成立自考助学专业分学生会, 凝心聚力,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能力上的锻炼; (4)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老师增加了板书和作业。老师反复讲解, 学生反复练习, 使大部分同学能跟上进度。 (5)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 积极与任课老师密切联系和配合, 使原本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活动, 因为有了班主任的粘合管理, 产生了1加1大于2的作用, 学习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班级管理与学生活动是班级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班级管理是实现学院管理意图的具体行为, 具有思想、行政两方面的综合推动力, 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学生活动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寓教于乐, 具有自主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属于学生自律范畴。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必将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而学生活动的丰富与健康, 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们顾全大局的思想觉悟, 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反之则互相制约。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学生更需要这两者的有机统一。

年轻人的自尊心使他们一方面觉得矮一截, 另一方面又渴望有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在管理中, 应安排、支持、帮助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 冲淡了他们的“编外”愁云, 增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1)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院开展的各种活动, 如篮球赛、听学术报告等; (2) 自考助学专业分学生会积极开展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拓展学生能力的活动, 如:迎新晚会、与事业成功人士谈人生、专业前景报告会、自考助学专业学生能力大赛等; (3) 开展各种主题班会:“不放弃、不抛弃”演讲赛、“学风、班风”大家议、围绕“静、竟、进、净”畅所欲言、做人的准则大讨论等; (4) 成立学习沙龙, 充分分挥班级骨干和优秀学生的作用, 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对于他们的活动, 要求教师也积极参与, 和大家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 和他们一起跳, 一起笑。通过这些活动, 不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乐趣, 展示了他们的风采, 冲淡了时时萦绕心头的自卑感, 而且也让他们在欢乐的定格中品味自己生活的同时, 增加了对学校、专业的亲切感, 逐渐形成了由被管理者向自觉管理行为转化的良好态势。

5 贴近市场需求, 积极规划就业前景

把选择专业和市场就业视为一对因果关系, 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性是指这两者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普遍的, 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由此出现一因多果, 同因异果的现象也很正常。在管理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和规划。如管理不到位, 学习不刻苦, 市场不熟悉等等, 都可能使选择专业和市场就业的初衷产生分歧, 这种结果的多样性、复杂性, 使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前途难料”思想, 如果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日积月累必定影响情绪和管理。这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也是管理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清楚了, 他们的信心才真正有了坚实而持久的基础, 管理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 应请资深教授、专家、高管等做专题报告, 结合各门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内在联系, 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和学习现状, 明确要求大家必须克服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走马观花的学习态度, 帮助大家明白为什么学、为谁学、怎样学、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报告要贴近市场, 内容丰富, 实例环扣, 拉近专业与市场的关系, 让学生感到既塌实又盼望。如:“文凭与收入”、“文凭与个人发展”、“专业与工作”、“面试的心理准备”等等。让学生感到希望就在自己的周围, 希望就在自己的脚下, 希望就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之中。

6 设立奖惩机制,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立各种奖惩机制,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学有所成, 就业在望, 前途光明。

(1) 吸收自考助学专业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对品学兼优、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 校党委应敞开大门, 因为这既是他们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也应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校的自考生人数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影响, 而这个群体总的思想倾向如何, 将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健康。因此, 积极地保护自考生的进步追求,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是我校学生思想整体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无疑, 也必将提升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的管理档次。

(2) 设立奖助学金。建立适合自考助学专业的特点的奖助学金制度, 可以按三大类计算学生的总分, 获奖由高至低排名, 例如:省考成绩 (评奖学年内的成绩按均分高低排序) , 占评奖分的65%;日常行为得分占25%;加分因素占10%。

日常行为主要考核学生的现实表现、操行品德等;加分因素包括优秀学生干部、成绩明显进步等。

(3) 推荐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工作。选拔优秀的毕业生优到优秀企业工作, 在学生中会形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习信念日益坚实的良好态势。因果关系的统一性还告诉我们, 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作用的, 不仅因可以产生果, 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因。就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学生来讲, 经过选择专业、严格管理、努力学习, 进而认识到管理与自学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由此又普遍提高了对管理的关心度。

总之, 如何使自考助学专业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因他们办学形式的特殊性, 社会上有些人对这样一个群体有时会有歧视态度, 认为他们不是正规军, 是落榜生, 存在着文凭不硬、能力不强、学而无用的误解, 这样有时会让家庭和学校处于两难的位置, 但是现实生活中, 许多自考生用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毅力, 向人们展示了他们不轻言放弃、在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顽强拼博的精神和勇气, 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他们的明天会更加光明。

摘要:全日制自考助学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助学模式, 生源主要是高考落榜生。本文根据实践和探索, 针对学生的特点, 从特色管理、强化制度、规范教学、丰富业余生活、专业展望等方面入手, 加强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管理,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助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何敏.“以人为本”做好高自考全日制助学工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4~5.

[2] 卢天鸾.谈普通高校在自考助学中的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 2000, 2.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范文第6篇

一、辅导员工作职责及面临困境

高等学校辅导员简称“辅导员”, 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职业定义是:“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五条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可以简单归纳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梗概, 主要包括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安全稳定、困难资助、就业创业、班级建设、协同工作、支部建设八个方面。而多数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需要组织活动、参加部门的会议、开班会、查宿舍、开展党务活动、奖助贷、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还要写论文做研究等等一些事务性工作, 真正能与大学生面对面谈心的机会很少。因此辅导员工作中脱离了主体对象大学生, 习总书记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 脱离的主体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失去了目标, 要牢牢把握教育的对象是人。再者, 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 很难和每一个同学去面对面交流, 常常会利用开班会、检查宿舍等方式与学生集体沟通, 导致工作中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困惑和困难, 很难做到像父母一样去关心照顾学生。再者,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 但工作中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 往往只存在师生关系, 甚至演化为上下级关系, 长久以往丢失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二、基于辅导员视角诠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1、围绕学生, 把握核心

围绕, 即包围、环绕某个中心。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线主干力量, 必须牢牢把握工作核心, 即“围绕学生”。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大学生,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 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大学生, 一些环节都要围绕“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展开。

2、关照学生, 做好保障

关照, 即关心照顾。辅导员如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就必须学会关心照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只重视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投入, 只重视思想状况和学习成绩而忽视大学生生活需求, 导致很难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 有时候一个微笑也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3、服务学生, 提高意识

服务, 即从事一些有偿或者无偿的活动可让他人从中受益。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就要牢记“为人民服务”, 而作为一名辅导员, 就应该时刻保持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

三、如何通过“围绕学生, 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学生收获”理念, 完成立德树人

要围绕“学生收获”这一核心理念, 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促进大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学会感恩、学会助人, 学会谦让、学会宽容, 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从而达到激励学生、感化学生的目的, 进而通过合适的课堂教育来塑造和改变学生, 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关心学生生活, 引导学生做人

教师与学生之间, 既要做师生又要做朋友。要充分的了解学生, 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生活困难, 以平等的方式去沟通交流, 把教育与交朋友统一起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做人, 通过关心和照顾更好的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是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育, 已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利用网络信息化, 提高服务质量

当下已进入自媒体时代, 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 因此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已刻不容缓。首先应该把握网络教育资源内容, 主体思想应该能以小见大、“接地气”, 并且能引起当代学生的思想共鸣, 从而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应该建立学校、学院、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 利用贴吧、校园网、微博、QQ等载体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结束语

“掌握思想教育, 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正如习总书记指出那样,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就是做人的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理念。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线骨干力量, 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作为工作目标。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 分析探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建立适合当下大学生特点具体工作方法, 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大学生,工作职责,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 .

[2] 许瑞芳, 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8) .

上一篇:如何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范文下一篇:人力资源实习日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