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识教育范文

2024-01-31

如何赏识教育范文第1篇

2018年暑假,我读了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有几点心得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去发现、去挖掘、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优点就会十倍、百倍、千倍的无限放大。这样孩子就会找到自信的感觉,就更加相信自己是好孩子,孩子自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最终成为优秀的孩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相互间智力差距不大,我自认为除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步态需要智商多么高就能学得好,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发现孩子某些具体的优点而放大、强化它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优点,最终形成孩子的优势,成为孩子的强项,那么孩子可能变得突出了。你的孩子将来在口才、阅读、写作方面肯定非常突出,因为你在培养、发现、挖掘和强化孩子这方面的才能、智慧,最终他们会硕果累累。你的学生作文水平较高,也是不断发现、挖掘和放大孩子的优美词、句、段、片、章而形成的效果。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你做的很好”“老师相信你的能力”,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优秀的名师就是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教育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日常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结果耗资会一点一点地改变,最后变得连我们都不太相信;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坚持培养习惯,最后学生的成绩会一点一点地提高;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最后这个孩子会变得活泼开朗,他总会敞开心扉笑着生活每一天,成为阳光少年……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和赏识,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赏识中长大,在赞美赏识之中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真妙!”“我真为你骄傲!

”“你很出色!

”“这办法

如何赏识教育范文第2篇

反方论点:中学阶段全面发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辩论赛流程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主为8分钟,每队各占4分钟。

2.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有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4.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只剩30秒时,会有铃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用铃铛声警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5.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用尽,另一队还有时间,则该队的一名和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每名辩手的评分标准(100分):

1.论据内容丰富,引述资料充实、恰当。满分20分。

2.论证的逻辑性、说服力强。满分20分。

3.普通话标准,语言的表达流畅,有文采、有幽默感。满分20分。

4.机智、辩才、反驳和反应能力强。满分20分。

5.举止、表情大方、得体、风度佳。满分10分。

6.各院的宣传情况,评委情况,以及辩题采用情况。满分10分。

其它注意事项:

1、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2、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二、赛制具体说明:

(一)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结辩阶段:

如何赏识教育范文第3篇

实施新课程,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给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学生要多赏识、多鼓励,主张无批评式教育。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素质教育也并不排斥“惩戒”,关键是班主任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来巧妙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青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惩戒教育,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等手段使学生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惩戒教育表现为一种刚性行为,包含有罚的因素,在措施上带有一定程度的强硬性,在态度上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在要求上有一定的规范性。对教育学生是强制实施,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带给学生一定的痛苦,使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班主任怎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呢?

第一,惩戒一定要合法合理。合法就是班主任在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同时,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和家长的监护权。有的班主任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家长,用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让早恋的学生张贴检讨书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不值得提倡的,也是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合理就是惩戒有因,惩戒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惩戒要适度。目前,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也是他们最敏感的时候,任何不当的惩戒都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体罚不仅是对人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摧残;皮带不仅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情感和心灵麻木不仁。”所以,面对有过错的学生,班主任的惩戒一定要恰到好处,在实施惩戒学生时一定要慎重行事,做到三思而后行。

第二,要充满爱心。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觉察。有些班主任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这是因为学生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班主任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班主任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班主任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第三,要因材施教。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班主任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作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对学生负责、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学生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学生成长的真正促进。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学生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学生可以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学生可以罚朗读一篇美文,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可以罚他背诵法律条文等。

第四,要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是非观念不明,自制能力不强又任性好动,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举动,这时班主任的举措要慎之又慎。一次特殊的“惩戒”,能激发起一个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条弦,一条是善,一条是恶,教师要拨动善的那条弦,让它弹奏出最美的乐章,最动听的曲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用人格的魅力感化学生。真正的教育要建立在尊

如何赏识教育范文第4篇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是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是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故事一: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的州长。他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也经常旷课。当校长皮尔.保罗了解到罗尔斯旷课是去捡破烂帮助一位失学儿童时,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一句:“你品德高尚,将来会成为纽约州的州长!”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但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此,罗尔斯就一直朝着纽约州州长的目标迈进。51岁那年,罗尔斯真的如愿以偿,当上了纽约州的州长。对罗尔斯而言,校长的一句话无疑给他树立了一个人生目标,指引着他向那个终极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赏识教育”。

故事二: 有一位一年级的女学生李娜,其祖母病得很重,李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祖母能在病中得到一些欢乐。但是,时值严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这时,他想到学校的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都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李娜一心想着重病的祖母,忘记了学校里的规定,她一大早就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这时,老师走进了暖房,当她看到李娜手里的菊花时,大为吃惊。但是,这位有心的老师很快发现了孩子那无

邪、恳求的目光,便没有批评,而是真诚地询问李娜摘花的理由。当老师得知李娜摘花是要送给重病的祖母时,非常感动地说:“李娜,你可以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一个善良的人。”面对错误,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李娜,而是让其在老师的关心、尊重下受到教育。这难道不是“赏识教育”吗?

读了这两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作文里的一个片段:“老师的眼睛是温柔的。我首次参加演讲比赛,从未跟众多选手竞争过的我格外紧张。轮到我时,我害羞地登上舞台,台下的评委个个神情严肃,让我不知所措。而唯独我的班主任老师带着笑容,慈爱地看着我,她的眼中流淌着温柔。似乎在为我加油,渐渐地我心中的胆怯消失了,就是这双眼睛,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演讲,这双眼睛激励着我勇敢前进!”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一道赏识的目光,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肯定的微笑,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句赞扬的言语,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的感觉——赏识”。

如何赏识教育范文第5篇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先生们女士们:正如正方一辨所说,赏识教育有这样或那样的好处,我们不反对赏识教育。但是一味的赏识教育,造成孩子受不的半点委屈,所谓峣峣者易折,古住今来,凡有大成者试问那一个离的开逆境和挫折的考验。中国古代,像左丘明、孙膑、司马迁等优秀人物都是在逆境之中锻炼出来的,而且都有杰出的成就。远的不说就是近在眼前的如张海迪。身残志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是形成鲜名对比的是我们地大学生,号称天子骄子。却屡有跳楼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周围都是赞赏。全是顺境,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稍有挫折一蹶不振。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有。但是挫折教育必须有。故我方观点是挫折教育比赏识教育好。下面我说一说何谓挫折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的好处。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

二、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几乎没有经历任何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如何赏识教育范文第6篇

【摘要】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受社会一些不良文化影响,常常会出现譬如迟到、早退、上课说笑,打闹,带手机进校园,谈恋爱,穿奇装异服,留长发,在厕所吸烟等影响课堂纪律,不遵守校规校纪等诸多问题。而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界倡导赏识教育是我们教育舆论的主流,要求老师和家长与学生平等对话;我们甚至奢望用“赏识”来解决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但是,“赏识”和“激励”还要不要批评,对于常常行为偏差学生要不要惩戒,很多老师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

【关键词】  赏识 惩戒 班级管理

不可否认,“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当孩子做出正确之举时,我们需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但根据自身25年的班级管理体验来看,孩子的完整的成长过程中绝不可能只有“赏识”,相反,是适度的“惩戒”更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正如老话所说:“玉不琢不成器”!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教育。首先,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或者听不进任何哪怕是中肯的批评指正。对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改正了一半”何从谈起?“忠言逆耳利于行”又如何体现?其次,导致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抗挫折能力。现在教育的尴尬之处在于:家庭教育中家长不管或者是不会管,学校教育中老师不能管、不敢管。如此下去我们将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和风细雨,但社会教育却是残酷的,一朵温室里开放的花朵怎能经得起社会竞争的狂风暴雨的蹂躏;一颗在备受呵护中成长的心灵,怎能经得住职场生涯所带来的种种挫折打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赏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引入适当的惩戒。

1.适当的“惩戒”能有效的帮助孩子认识错误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犯错并改正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犯错误时,若不及时批评,就会放纵孩子的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在犯错后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呢,适当的“惩戒”无非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适当的“惩戒”能让孩子清楚认识错误所在,并明确会因错误受到“惩戒”,这会让孩子对规则有敬畏之心,从而约束自己减少犯错。

2.适当的“惩戒”能让孩子明确其责任

不论何时,不论何人,只要犯错,就要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其相应责任,学生难道就能例外?但我们现实的学生管理中,却屡次出现孩子多次犯错却未得到任何的惩戒,对此我深表遗憾!我想问的是:一个在犯错后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怎么能不让自己朝着犯越来越大错的道路上一步步滑落?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强化其规则意识,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惩戒”手段教会孩子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

3.适当的“惩戒”能教会孩子学会担当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听到家长向我抱怨,说孩子明明错了,还和家长胡搅蛮缠,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所在,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开脱。仔细想来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怎么让孩子学会担当!没有家长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迟早要走向社会,经历现实的磨砺。一个受不得任何委屈的孩子,在心智上是不健全的,不可能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教育只赏识不惩戒的背后,是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极端。一次必要的合理的惩戒,可以有效地警醒学生,帮助其克服缺点,改正过错,也可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惩戒既是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不可缺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怎样合理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惩戒,惩戒有哪些方式方法,成为很多班主任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下面是我常用的惩戒策略:

对于一些有违规行为的学生,我不当众批评,大声说罚值日,写检查等等。我他们把犯错的事情写下来,后面署名、日期。也不用他写什么保证,然后直接漠视走开。如果出现第二次错误,用同样的方法,只不过加一条,让这个学生把单子带回家,让家长签字。这种方法我运用了几次,效果异常的好。现在很少用,原因是之后學生犯错变少了。究其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一是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犯什么错要记过,犯什么错要进德育教室乃至劝退都有明确规定。让学生自己记录犯错其实也是搜集证据和自我认定的过程;二是学生最害怕班主任叫家长,同时也最反感学生叫家长。通过家长签字的形式,可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顾忌进行“点穴”,同时因为没有给家长直接“告状”而深化矛盾。至于是不是家长真的签字,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达到规诫的结果就万事大吉。即使是造假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要担心老师与家长沟通后“罪加一等”。三是做记录可成为班级表扬优秀学生、鼓励问题学生以及与家长对话的有效依据。这个是很有效的办法。

此外,与惩戒伴随的常见的疏导策略有以下几种。第一,展示正确行为。例如,引导学生关注和模仿一个上课时认真听课的同学。第二,提醒正确行为。例如,当有学生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时,可以首先提醒他独立完成作业,而不是直接批评他的抄作业行为。第三,及时鼓励犯错学生所作出的正确行为。比如,当一个总是在计算机课堂上搞破坏的学生迅速地组装好键盘后,教师对该名学生进行了称赞,结果发现称赞活动有效地影响了这名“问题学生”。第四,自负后果。例如,当一个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当某个学生把垃圾扔到地上时要求他打扫垃圾。

在惩戒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想法。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公平且有区别的对待学生。公平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问题,区别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惩戒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上因害怕你而服从,而是因为心悦诚服而“尊从”。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新词,不是传统意义上“遵守服从”,而是因尊敬而跟从,甚至肝脑涂地。

对于学生来说,赞美、表扬与鼓励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把赏识教育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促使其能力得到发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赏识要适度。对孩子的赏识不要夸大,不要泛泛而谈,而是及时、精准地找到孩子的优点,把表扬落在实处。同时,惩戒要把握的分寸。对孩子的惩戒,要就事论事,就错说理,不可翻旧账,不可借题发挥,让被惩罚者心服口服。赏识与惩戒相融合。如某孩子刚受了惩戒,要留心其最新动态,一发现其闪光点立马表扬,有助于孩子信心的树立。与科任老师做好分工,角色分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起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孩子本就是在一个有规则的环境里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树立规则意识,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必然要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学会担当。教育赏识,是为了激励,为了更好;教育惩戒,是为了规范,为了秩序。“赏识”和“惩戒”是教育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尽量做到赏识和惩戒教育的相互平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的教育者,请一定坚持让“赏识”和“惩戒”在班级管理中同行!

[ 参  考  文  献 ]

[1]李初阳.浅谈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2]王进.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学周刊.2008(07).

上一篇:如何学习党史范文下一篇:人大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