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2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以软件项目的生产特征为切入口,简要分析了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结构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基于CMMI体系下创建完善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建议,以供参考指正。

关键词:CMMI体系;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资源的多寡是软件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不同的软件项目规模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式加以管理。CMMI体系作为新兴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自其上线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生产企业的发展。

1 软件生产项目的特征分析

较之其他的计算机配套产品开发项目而言,软件项目有其鲜明的特色,大致上可概括为项目独立性、层次不明性、规模限制性等方面。

1.1 项目独立性

软件项目的开发环境一般是视机型与硬件配置而定的,因而具有突出的独立性,此外,软件项目的独立性还体现在项目的目标定位方面,所采取的项目开发方法以及语言等均带有鲜明的特性。因此,软件生产项目其内容、目标、方法等均带有显著的独立性,研发基础形式各异,因而实现统一形式的资源管理并不现实。

1.2 层次不明性

在软件项目当中,开发人员扮演的往往是“全能战士”的角色,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软件测试等均是一手抓,分工层次非常模糊。此外,软件项目职责划分的标准为人员,而非角色,对软件过程改进的组织方式造成不利的影响,软件工程组的职责未能得到深入的明确,该方面亟待改善。

1.3 规模限制性

软件项目的基本特征就是组成人员少,资源有限,在软件研发的过程当中,资源的占用并非是简单的线形关系,传统的20:1的资源占用比例难以满足新时代软件项目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改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细节,一般而言,软件企业与软件项目其管理核心是一致的,均是以有限的资源提高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软件项目的质量可以用如下的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Q=f(M,P,T)

式中:

Q为软件质量;

M为开发人员;

P为开发过程;

T为开发技术。

经该函数式加以计算分析,可得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基于项目管理的专业角度而言,质量管理可以说是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三者的综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均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分析

软件研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诸多,过程、人员、技术三者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因素,唯有将三者紧密结合,才能确保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达到最佳的状态,这是CMMI体系的核心应用目标。而在过程、人员、技术三者当中,人员作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因素,集中体现出软件项目的整个质量过程的工作水平。在CMMI体系的指导下,可创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完整框架,如图2所示。

在过程、人员、技术三个影响挺俗的基础上可加以进一步的剖析,分离出DT、PM、DR、PC、SC五项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决定着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Q=f(M,P,T)的基础上还可衍生出一个软件项目质量控制模型函数关系式,如下:

SQ=f(DT、PM、DR、PC、SC)

式中:

SQ为软件项目质量;

DT为开发工具;

PM为成熟度;

DR为所需资源;

PC为人员能力;

SC为复杂程度。

3.1 DT——所使用的开发工具

基于CMMI体系,软件项目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软件项目本身的质量管理,且会对其余的要素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在CMMI体系之下,软件开发所采用的工具应秉持“少而精”的基本原则,因为所采用的软件开发工具越多,软件项目的一致性也就会越差,两者总体成反比例关系,加大了软件系统的协调性工作难度。

3.2 PM——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

软件开发者管理开发过程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的高低,两者总体成正比例关系。在CMMI体系之下,PM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反映出软件开发过程能力投资水平的优劣。一般而言,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越高,软件项目的自我控制与改善的能力就越强,出现重复工作与开发错误的激烈也随之降低,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得以保证。

3.3 DR——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

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大致上可概括为人力、物力、财力三类,作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当中的核心要素,DR间接或是直接地影响到其余的四项要素。在CMMI体系软件项目质量控制模型之中,软件项目本身的质量与软件项目所需的资呈现出互补的关系,软件项目质量的提高理论上可降低开发错误的发生率,然而其中的实质性工作可能会出现重复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增加了软件项目的成本投入。基于提高软件项目整体质量以及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必须要提高DR的使用效率,严格遵循软件项目的系统步骤,落实系统测试与代码审核等方面的工作。

3.4 PC——开发人员能力

PC可具体分为软件项目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以及小组的整体能力,对SQ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体而言。PC越强,DR当中的时间资源也就越少。在CMMI体系之下,可得知往往存在质量问题的软件项目,其根本症结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人员未能结合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与使用环境,综合地考虑问题,仅凭自身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SQ。

3.5 SC——软件的复杂程度

软件的复杂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相关业务的复杂程度,以执行程序语句以及系统模块的数量进行测量。软件的复杂程度涵盖技术、决策、数据三个方面,其中技术集中体现在实现系统功能的难度,决策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决策路径复杂性,数据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当中数据结构的复杂性。SC越大,SQ也就越难以保证。

4 完善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

建议

由上文可知,在CMMI体系之下,对于DT、PM、DR、PC、SC均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足,必须加大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建设力度,以DR为核心,其余要素均其辅助的作用,合理应用软件项目的开发工具,严格控制软件质量。在CMMI体系的指导下,捏合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各项特点,划分明确的层次,提高CMMI体现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当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新框架如图3所示。

5 结 语

综上所述,CMMI体系是改善软件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促使软件项目运作环节的持续完善,提高执行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在明确软件生产项目特征的基础上,以CMMI体系为指导,科学管理控制软件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飏,李丹.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6).

[2] 李飞飞,朱超.基于CMMI的企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

[3] 葛文勇.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信息通信,2014,(8).

[4] 张仲雷.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

[5] 费丽,何玉敏,吴超英,等.金和软件公司基于CMMI的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本身有着较强的系统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土木工行称施工的高效性与规范性,就要充分的重视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管理,通过分析当前施工中存在的进度与质量方面的管理问题,对相关管理措施与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并通过对于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确保施工计划的顺利高效完成。

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企业在前期准备时没有对项目施工内容与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与调研,这就导致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实际施工过程与设计好的施工计划之前会出现严重的差异,对于工程的按时交付造成了一定影响。前期准备不充分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反复的修改,这样也会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延误工期[1]。其次就是施工进度计划设计的不会合理,由于承包方与施工进度方案的设计人员之间没有展开高效良好的沟通,这也会让施工进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正常的施工作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出现返工现象,甚至导致施工结果与图纸不一致,对建筑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质量管理问题

在土木工程的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因素,对于项目管理方面的投入非常少,甚至不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与人员,对于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并且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图纸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施工设计存在不合理以及不严谨的现象,部分业主方在招投標过程也没有进行仔细的审查与监督,加上相关监督管理人员没有对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等准备工作进行明确的了解,缺乏全程监管,这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

二、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计划的制定

施工进度管理计划的制定是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础与保证,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计划,为施工进度的落实提供保障。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起具有专业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管理经验的施工进度管理团队,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项目要求以及具体的施工现场条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施工进度管理规划,保证计划能够从具体的施工要求、施工规模、施工周期等多方面内容展开全面具体的分析,确保计划的实效性。其次要建立专业的审查队伍,对制定好的施工计划进行改进,同时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能力进行核查,并对施工中不符合施工要求的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在改进与整改之后,管理人员就要根据施工进度管理计划展开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进度管理计划的落实,让项目能够按时交工[3]。

(二)施工技术方法的合理使用

在土木工程的进度管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施工的速度与效率,合理的运用相应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也是高效施工的关键内容。因此施工进度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先进高效的施工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在施工开始之前,对具体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展开高效合理的设计,确保施工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时管理人员要了解具体的施工步骤与流程,能够合理的进行施工工序安排,强化施工技术的管理有效性,并避免返工误工等现象的发生,通过高效的施工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并加快施工进度。

三、土木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让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充分的认识到施工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相应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之后严格的按照措施展开管理工作,发挥质量管理制度对于具体施工行为的规范性作用,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进行良好的监督与管理。在进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到不同施工部门与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职责的明确,让每一个人都能严格的按照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施工操作。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施工检查,检查工程施工的质量,并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在管理过程中针对违规操作等问题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防止不良的施工操作行为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对相应的违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针对施工质量把控良好且严格遵循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的建设基础在于施工材料的运用,一旦施工材料的使用不合格,那么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则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首先要从施工材料的选择与采购方面入手,管理人员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相关人员受到利益诱惑而做出以次充好等现象。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供货商的资质、信誉、材料的质量、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展开对比与分析,从具备较好信誉与资质的商家中挑选高品质且价格低的优质材料,来保证施工质量。其次在材料进入施工地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也要做好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材料堆放区域,避免材料出现数量减少或者质量问题,在材料投入具体的施工之前也要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查,更好的保障施工质量。

(三)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的主要参与者与操作者,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也有着直接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就要从施工人员入手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人员的引进时,就要加大对于施工人员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审查,尽可能招收具备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施工人员。其次企业还要定期组织展开培训工作,帮助施工人员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让施工人员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在施工中重视施工质量,提升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也可以定期组织技术讨论工作,增强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讨论中吸取经验,提升施工能力。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方面的培养,让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施工知识,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本身有着较强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而工程质量是土木工程施工的核心,也是建筑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重视施工进度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进而不断提升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雪麟, 刘丽芳.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研究[J]. 产城:上半月, 2021(5):1.

[2] 吴晓春.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3):2.

[3] 郭维刚.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探析[J]. 门窗, 2021(7):2.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在我国的管理中重视立项而忽略管理已经成了这一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项目管理作为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在众多的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现阶段也正在向着科研院所等领域进行迈进,尤其是在近些年改革逐渐深入的基础上,科研院所已经逐渐的转型成科技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进行着发展。该文主要就我国的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的探究其方法,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概论

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涵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的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含义上来看其既指管理的活动,同时也指管理的学科。从前者的含义来看主要就是指从客观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定位的,而管理科学则是从理论上进行定位的,管理活动要依靠管理学科作为指导,而管理学科也要以管理活动作为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本文对项目管理的解释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以及预算之内,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对规定任务加以完成,并能够对一些特定的要求进行满足,简单来说就是有著最终目标的一次活动。

关于项目管理的职能分析。项目管理的最为主要的职能包含以下四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评价职能和控制职能。其中在计划职能的作用方面主要能够概括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其完整的计划职能内容上要有清晰的目标、成本、资源、时间、层次等等;在项目管理中的组织职能方面主要有组织行为和组织机构两个层面的含义,项目的组织实施基本都是通过项目经理来完成的,所以项目经理就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项目经理通常要要对三重责任进行承担,一是对项目的完成和预算范围的控制,二是对项目团队的领导,三是将企业的形象对客户进行展示;在项目管理中的控制职能以及评价职能方面主要就是对项目计划和项目组织在实施中所出现的一些偏差进行有效的调整,评价是控制的基础以及依据,而控制是评价的归宿和目的。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分析。项目管理自身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其对象是项目或是当做项目进行处理的运作,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对系统工程的思想有着贯穿,在其组织上有着特殊性,主要就是体现在项目的一次性,其组织是为建设而服务的,项目管理的组织的可变性比较强,对传统固定形式有了突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配置运行。另外,项目管理的体制是在团队管理基础上的个人负责制,在其方式上是目标管理,要点是创造与保持一种项目顺利进行的条件和环境,在其方法以及工具手段方面有着开放性和先进性[2]。

2.我国科研院所研发管理传统模式分析

科研院所传统管理模式的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其它的市场主体科研力量的积累以及加强的情况下,我国的科研院所原储备的科研成果在时间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严重的贬值,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更大的竞争主体,这就使得原储备下的科研成果的竞争力开始逐渐的弱化,尤其是在体制改革之后,科研管理虽几经改善但在实际中所起到的效果依然不佳。在体制改革前科研院所的组织体系最为主要的活动是单纯的科研活动,和市场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性不强,生产活动也不如现在这么丰富[3]。当时的科研院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科研活动的组织体系,是比较的单一的直线型的科技管理的体系,院所层级的职能都是在科研活动的组建方面进行围绕。在体制改革后的科研院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转型为生产经营组织的体系,科研院所在其组织本身的性质也有了根本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科研组织变为生产经营性的组织,但是在具体的目标实现方面没有有效的达到,都是先变成了向生产经营性组织转变,在职能上对市场的生产管理以及市场经营处等部门进行了增加,而功能上则将原先的研究室变成了业务生产单位。按照组织的角度来看,在体制改革后的科研院所原科研组织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被破坏了,而新的科研组织的相关体系却没有得到有效科学的建立,这就从很大的程度上对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科研院所改制下的传统管理模式分析。在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制约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原科研组织的体系演变有着隐蔽性,是渐进的功能转换的过程,原科研组织体系中的各部门还存在,有的名称都未改变,仅在功能上向生产和经营的功能进行转换。举例来说,在科研的计划部主要是从科研活动计划和组织、管理部门转向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计划以及管理和组织部门的,而科研室是从原先的单位转为以产品生产为主的业务单位。而在原科研组织体系的演变过程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发展至今有的科研院所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认识,只将这种问题归结为普通的科研管理问题。

另外就是在创新的构造难度方面相对较大,对于科研院所应当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进行构造科研组织体系,而实际情况却是,将生产经营与科研这两者进行分开是比较艰难的,简单来说就是知识制式生产的程度相对较高,而生产经营与科研活动对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也是一般知识性企业的特点,但是对于科研组织体系来说是不能完全独立的,故此要能够将科研组织体系与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得以适当的融合,来推行融合式的构造[4]。

最后是在常规的构造效果方面不是很理想,和普通的生产性企业一样在科研组织体系上进行常规性的构造于研究院所中是很难有效率的,例如一些科研院所采取的集中科研以及隔离构造的模式,在此情况下,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科研院所的新成立的科研中心或者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强研发功能,通过科研中心来具体承担科研开发的功能,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所展现的效果并不佳,主要还是因为科研院所的业务生产活动和普通的工序化和标准化的相关生产过程有着差别,还是需要创新性的知识进行投入。

3.当前科研院所常规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科研院所制度不统一。在科研院所进行转制之后有着两种类型的业务,其一就是所开发的新的业务,其二就是传统的业务。首先从传统的业务来说,由于市场化改革的速度比较慢,在这种市场压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科研院所在传统的业务管理上没有较大的变化,也大多是采取的事业型的单位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机制。作为新的开发的业务所面临的竞争性就会比较大,并且在市场化的程度方面也比较高,在这种反差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制度在同一个科研院所之内,这就势必会产生两种管理制度共存的现状,对于职员来说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反差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可能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

对科研不够重视影响研发工作。在一些科研院所转制之后有了新的业务的产生,对于研发的工作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在决策层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虽有着一定的认识,但仍旧不能够有效的投入到科研组织以及科技工作当中,对于既定的科研计划也不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得以完成,有的还被放置。针对这一问题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科研人员的稀缺以及来自市场方面以及指令性计划的刚性约束和激励导向的偏差所致。

科研人员的业务知识类似分工困难。通常来说,科研院所的业务都有着相对比较高的技术含量,与此同时在重要环节上的人员技术以及知识的要求都比较的类似,例如在诸多的科研院所当中的设计以及竞标和调试、预研这几个重要的环节,就对同一类型的专家技术型的人才有着要求,有的虽是按照着研究院所的项目管理的方式但是由于相关的配套管理没能够得到有效的和谐发展,就往往造成了流于形式的现状。

规模化核心产品比较的缺乏。我国的一些科研院所经过了转制之后,在自身的技术储备的优势发展之下,进入技术领域产品市场应当较为容易,并且还有着比较宽广的领域,这些都是占有优势的地方。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科研院所的发展定位比较的模糊,当前的科研院所的业务随机性较大,这就造成了产品较多,但是批量较少,没有可以发展的规模化核心产品,长此以往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大好时机。

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组织分化严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因为长时期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的模式对个人知识组织化不是很适应,还有就是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人们有了观念上的转变,在利益的趋向性上得到了增强。另外就是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使得人才流动的成本减少,而在院所中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实施,最后就是在业务上的独立性较强,部门的业务只需几人就能够完成,这样就比较的容易形成自立门户的状况。

4.科研院所的項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科研院所研发项目组织结构探究。在现阶段,我国的科研院所的项目组织结构所采取的最为常用的管理模式就是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将原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的组织结构两者得到有机的统一,这样就形成了矩阵型的项目组织结构。相关的负责人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部门进行确定,并要能够根据项目实施的需求从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抽调人员组成临时的项目组,由此将所要研发的项目进行开展起来。原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织同时存在,所以能够将职能部门的纵向优势以及项目组织的横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矩阵组织结构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将任务和职能得到有机的结合,这样既能够将专业技术的要求得以满足,也能够对项目任务的迅捷反应要求得以满足,并且能够充分的对物力资源及人力资源加以利用。

科研项目团队组建探究。在对科研项目团队进行组建的时候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例如:要能够以项目的任务和目标高效圆满的完成作为基本的原则进行组建,要能够更加的重视各学科人才的交叉和技术的集成,同时还要能够将项目团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性得到协调的发展,最后就是要能够保持团队成员的功能角色以及团队角色完整性以及互补性。在对项目经理进行选拔的时候要通过自愿报名和考察筛选的方式进行实施,按照矩阵组织结构的模式对各部门进行抽调人员进入项目组。

科研项目计划及成本管理探究。在对科研的项目计划进行研发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预定目标要求进行,从而对所要研发的项目范围的各项活动做出合理性的安排。而在项目的成本管理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这是从科研项目的起点开始对成本加以分配的,不仅是对项目的总预算得到了确定,同时也对项目的分项预算有了确定,对预计投入的时间也得到了有效的确定。

科研的时间管理及项目质量管理探究。从时间的管理上可以从几个重要的阶段进行,首先就是在初级阶段的时候要能够对项目作出市场分析以及调研,从而得到可行性的论证报告进行评审,在中级阶段就要在项目研制出来之后检测是否能够满足技术要求,最后阶段就是对样机进行实地的运行,然后根据相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计划进行确定以及调整,使项目的工作周期得以保障。

同时在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主要能够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就是质量计划的编制,然后就是实施质量的保证,最后就是实施质量的控制。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及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探究。在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保证风险管理计划和应对措施的执行以及实施。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就是将结果考核和行为考核两者要能够得到有机的结合,要以结果考核为主;外评和內评相结合,要以外评为主;还要能够将价值评估和产出评估得到有机的结合,同时以价值评估为主;要能够客观的进行评价。在激励措施的实施管理中也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原则:因人而异以及奖惩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不断的鼓励其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通过对项目管理模式的概论及科研院所传统管理模式的分析,当前科研院所常规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以及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等方面的探究可以看出,我国的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科研院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此要能够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要和社会的发展相同步,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要能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1—),女,天津人,工作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职务:学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需求,探索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尝试把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并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好的应用。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数据技术也不断完善,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朝向知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无法满足目前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需要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所谓的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整体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系统管理方法,尤其是在工程项目逐渐朝向系统化、动态化方向发展的当下,工程项目管理也需要朝向系统化、动态化的方向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朝向动态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生产出个性化的工程产品至关重要。但是,在工程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一成不变的附性以及惯性,这导致所生产的项目产品市场需求的贴合过于理想化。如果不及时处理上述问题,就会导致对市场的需求信息解读不准确,工程设计无法高度贴合市场需求。

第二,由于对市场需求数据的误判,会导致所生产的工程产品不被市场接受。久而久之,产品被市场淘汰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伴随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市场信息数据的井喷式增长,将导致工程项目管理陷入困境,迷失方向,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第三,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整个社会大环境日新月异。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时刻面临着风险。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不断的更新,为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带来新的变化,这也为工程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的进度、工程项目安全以及工程成本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例如,在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规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必然随之增加。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大量的资金数据以及大量的成本数据。而如果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一成不变,采用传统的工程预算管理方法将无法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不论是工程项目成本还是工程的施工进度,都会受到影响,同时,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基础性的数据就会受到影响,信息膨胀在所难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将会为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严重的安全性隐患。

总之,工程设计无法贴合市场需求,对市场数据信息的误判以及社会大环境变化而对工程项目管理带来的挑战等,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足够的重视。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大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上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探讨将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而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如下。

首先,构建大数据挖掘项目组。构建大数据挖掘项目组,有助于推动工程项目,实现最佳的质量效果。并且,尽可能的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从总体上来看,本文中所介绍的大数据挖掘项目组构建包括工期进度数据挖掘项目组构建,工程质量数据挖掘项目组构建和完成成本控制数据挖掘项目组的构建三种类型。

第一,完成工期进度数据挖掘项目组的构建。通过完善控制制度,整合资金数据、供应商数据、工程计划数据等,来推进工期进度。第二,完成工程质量数据挖掘项目组的构建。通过整合物流仓储数据,施工基础数据,质量检测数据以及工期进度数据等,建立并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控制制度,以确保工程验收的科学性、规范性,避免盲目抢工期现象的发生。工程设计本身存在缺陷也会引起工程质量的失控,要注重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完成成本控制數据挖掘项目组的构建。通过整合物料数据数据,工程进度数据,成本核算数据以及质量控制数据等,建立并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控制制度,以确保工程如期进行以及工期质量得到保障。

其次,构建大数据挖掘的制度结构和管理层次。第一,根据分层管理以及集中控制思路,首先确立项目公司,然后完成数据信息收集。需要强调的是,在集团公司发出数据要求以后,项目公司要立刻采集数据,而集团公司从数据采集的进度采集的质量、成本等多个方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第二,数据的采集要严格遵守管理集中原则、数据集中原则以及业务集成原则等,构建数据处理中心建立,并完善与数据处理相关的不同部门沟通制度。与此同时,施工现场人员也会根据具体的项目部门业务往来,来完成各类数据的生成、识别以及整理,录入信息中心,并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总体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为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

总之,本文主要从构建大数据挖掘项目组和构建大数据挖掘的制度结构和管理层次两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大数据的挖掘应用进行分析,还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更多的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层面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足够的重视。从构建大数据挖掘项目组以及构建大数据挖掘的制度结构和管理层次等方面,推动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好的运用。在未来,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面临着新的标准和挑战。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现状,同时也说明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因素;对策;影响;分析

目前,国际化和全球化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开始不断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它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与运作之间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因此,它能作为工程实践的指导。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是根据基本国情,按照客观经济学规律,结合各种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项目整个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期望的质量与效益目标。工程管理的实施过程是从立项到交付使用和维护全过程的管理,贯穿于项目投资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及工程竣工阶段,主要包括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等。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为建筑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融合了管理的实践经验,使得很多建筑企业将工程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的具体环节中,有效的协调了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建筑业实现高效的利润。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

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与秩序维护的基本依据,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从工程管理部门削减人力,很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长此以往,人员的积极性很难提高,同时造成相关工作不能得到及时落实,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难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缺乏工程管理人力资源

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占据着建筑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是我国建筑行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代表人才,同时,熟悉法律、技术过硬、懂得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也相对较少,最为缺乏的是了解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与标准的专业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不仅很难适应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能达到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3、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基本没有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实施准则作出明确的规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建筑法律法规缺少与国际相接轨的管理准则,项目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难以做到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从根本上限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4、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以农民工为主,其很难把握和认识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错综复杂的关系,当质量、效益、进度与安全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安全让步的错误观念,进而留下了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5、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施工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一重要内容,该工作的实施需要施工、监理以及质检机构三方参与。三者处理工程项目的方向不同,利益出发点也是不同的,并且三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就形成了没有明确的监管工程质量的核心机构的局面。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部门,势必为把握工程质量的安全增加了难度。

三、解决建筑管理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对策

1、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管理思想与计划管理模式,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充分体现项目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各项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保障。此外,施工企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经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与市场发展趋势,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根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落实到位,最后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方案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分析与总结,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2、实行动态施工质量监理制度

动态施工质量监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发现并反馈质量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动态施工监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常驻施工现场,并深入施工项目中及时观测、记录施工进度,并发现施工隐患。一旦发现相关的安全隐患,则要及时反馈,与施工单位人员取得联系,制定对策,把隐患带来的进度耽误以及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3、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各级政府及建筑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建筑单位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进行实时监控,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其二,建筑单位自身要制定严明的安全保障制度,使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并切实落实到施工之中。同时还要配备相关的安全设施和用品,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普及与宣传,以及传授安全设施使用办法的力度。一旦发生事故危险,要确保施工员能全身而退,并把工程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整个项目组织结构中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部门,选择与制定符合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目标的信息化岗位的专业负责人与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处理平台,真正实现网上交流、网上办公。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在不同的地点,应充分考虑对远程数据通信方式的应用,建立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与文档的共享、管理等。

综合上述,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项目实施的关键之一,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仍然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很难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建筑工程特点与现代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加强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对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可以使项目建设达到优质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景富,郑实.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1).

[2]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3]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4](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5]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发挥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能够在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各个过程对项目相关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实时的、动态的监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科学的降低项目各活动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收益,进而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更为有效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并从项目实施的整个流程角度,在项目的各个重要过程中,分别阐述了财务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为企业有效的结合两者,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WTO以后,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各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项目管理是企业实现业务突破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运营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升效率。而项目管理作为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被很多企业采用,专业性的项目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项目管理内容中,合理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快速准确地实现项目目标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为了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资源利用率提升,因此需要提升相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支持这个目标的实现,从而提升管理决策的准确性,让项目实施的各个活动都得到实时动态的监督,而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升项目整体的经济收益,维护企业的平稳发展。

一、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1.资金筹集支持

项目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筹集资金是项目全过程最为重要的活动。项目的资金需求需要项目团队甚至高层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通过企业财务的有效的运作从而筹集资金,能够筹集到应用的或是必要的资金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资金需求,进一步促进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资金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分配。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具体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以便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地反馈,针对性的对资金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资金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让资金更加灵活有效的在项目实施建设中使用和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单个项目执行过程中若是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其它项目资金也已占用,企业就必须扩宽资金的筹集渠道,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企业所有项目地资金的使用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规划,不能因个别项目影响企业资金使用。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保证企业资金在项目中的合理使用,对项目运行保驾护航。对于项目中涉及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企业需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从而延长固有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在项目使用时的成本,提高整体项目的净收益。

2.科学有效财务管理可以在项目运行中应对变更。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变更情况,即计划外的因素干扰项目运行,影响进度、成本质量等,因此在项目变更管理过程中,需要额外增加储备资金,在项目运行中如出现变更情况立刻和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合作,讨论是否应用储备资金,如变更影响不大,可以不使用储备资金,如果影响恶劣,在获得领导同意后,立刻使用,降低项目中断,达不到目标的风险,同时在执行变更程序的同时,提高解决速度,使损失减少最低。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够及时的调整资金使用,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方便企业高层对项目情况做有效分析,对项目的决策起重要作用。

3. 财务管理可以在项目中控制成本

在项目运行时,通过在计划调整过程中如若没有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措施,便有极大的可能导致资金消耗量超标,不利于资金的进一步规划。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由于每项活动都有资金预算,因此对各个活动的价值進行有效的反馈评估。通过实际价值活动分析,可以有效地针对活动内容进行优化,进而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二、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项目启动过程

项目启动前需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可行性分析,判断当前企业技术、生产等能力是否能够实现项目预期,判断项目是否对企业有价值,是否有投资的必要,具体包括项目投资规模预测、盈亏平衡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财务管理在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有关财务数据,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为项目决策者提供依据,选择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投资项目。在收集财务数据时,要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避免由于经验主义和主观判断扭曲了信息的准确性。项目立项后,还应该做好筹资规划,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盈利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和自筹资金比例,保持科学的资本结构,预测企业现金流状况,测算每股收益和最佳负债比率,在保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降低资金成本。在决策阶段,还应该充分考虑特殊情况下资金的规划问题。除此之外,对项目实施后的收入、成本、利润进行预测,确保项目合理开展。

2.项目计划过程

在项目做整体计划的同时要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科学的设定项目资金能够保证企业现金流顺畅,同时通过将项目总体预算经过细节分解,保障项目每项工作资金限定,进一步保证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能够有效的整合,合理的分配。

3.项目执行过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根据项目预算及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执行资金分配,同时,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及项目完成情况支付采购或外包款项,合理的降低项目使用成本,降低项目的资本化利息、准时或提前完成项目。如大件采购可以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供货。对于项目的外包,要注意将其列为小项目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保证外包质量和成本进度等高于项目本身要求,这样能够保证有充足的余量去执行项目,减少成本和时间,提高项目运行效率。而对于企业业务内涉及的投资比较大,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更需要采取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去保证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比如对于产品类项目,当项目内产品实现的加工成本占项目整体投资比重大,就应该对加工环节进行更严格的监控,项目相关人员应该和财务人员一起,及时和车间领导沟通,从人、机、料、法、环五个重要因素分析确定根本原因,提前预防加工过程问题发生,如果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负责部门或人员及时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快速解决。若是因供应商等因素造成的问题,项目管理者应以企业名义要求供应商等限期整改或者按照企业内部规定进行处罚;若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客户的变更导致项目执行障碍,项目团队应及时评估客户变更对企业的影响,制定有效措施减少变更造成的资金、时间的损失,或者向客户征求损失补偿等,企业在每个项目的执行阶段,要时刻动态的监督成本使用情况,需要做到及时准确地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反映项目成本,避免项目成本重复列支,从而降低项目总投资。

4.项目监控过程

项目监控是围绕项目实施计划,跟踪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掌握各项工作现状,以便进行适当的资源调配和进度调整,确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记录实际的进度情况,在一定情况下进行路径、决策、度量、量化管理、风险等方面的分析。在项目的监控过程中,对于项目的资金监控是项目监控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监控能够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降低项目的成本,优化资金的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

5.项目收尾过程

在项目收尾过程中,当项目组在项目里涉及项目工作都接近尾声后,应组织项目相关干系人如财务人员及时编制项目收尾结算,同时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开展项目财务审计。因此在项目计划阶段就需要对项目收尾的结算和财务审计做出计划,使项目能够按计划收尾,保障项目收尾过程顺畅。项目组在进行项目收尾结算和财务审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审查项目结算回款等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和正确。相应的,企业也应该加强财务审计力度,保障项目财务工作科学优化收尾。以此为基础,企业还应该建立项目完工后的评估制度,重点评价项目开始时的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这些都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

三、提高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建立企业财务分析制度

随着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财务人员的能力需要不断加强,企业要积极发挥项目管理及企业运营中财务分析的作用去应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研究发现,企业运用财务分析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自主或引導式学习,从而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二是企业需要建立财务分析制度,通过财务分析制度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因为财务分析制度对财务分析的内容、方法、流程等进行明确,能够规范财务人员工作行为,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为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二)转变观念,实现财务项目全过程监控

项目是全生命周期都需要财务监控,建立项目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在项目启动前就应当实现财务管控的全过程。在项目启动初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时企业财务单元就需要对项目预算进行有效核算,从而为项目立项决策提供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动态、实时财务监督。通过建立项目财务管理流程制度等规范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对各类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财务问题,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三是项目完成后,完成财务决算,提交企业完成项目管理审核。

(三)加强监管,实现财务管理全方位控制

项目财务监管一是根据项目预算,对项目涉及的材料的采购、领用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损失浪费,降低材料成木。并对供应商等科学详细评估,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为项目预算工作提出建议,优化项目运行方案,为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二是精心组织项目运作,控制人工成本等,财务人员要详实掌握和核实财务数据,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三是要通过外部第三方监督,加强监管力量。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要通过财务审计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和企业的问题。并且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配合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项目相关部门的配合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之中,提高财务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艳.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J].当代经济,2013(7)

[2]郝爽.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经贸实践,2017 (12):135.

[3]刘渝.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运用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 (05):85–86.

上一篇:物业公司行政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下一阶段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