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

2023-12-24

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第1篇

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臵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

。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

7、留臵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表情与瞳孔的观察:神志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是判断休克分期的首要临床指征,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紧张、兴奋或烦躁、焦虑,瞳孔无明显改变。随着休克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也可出现放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根据神志、表情与瞳孔

2 的变化,可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断。

2、皮肤、粘膜与肢体温度:显示外周微循环的血流状态。休克发生时,患者表现为口渴,眼睑、口唇、面色及肢端皮肤发白、发凉,甲床由红转为苍白,体温低于35C。休克进一步加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肤色改变往往出现在血压、脉搏变化之前,恢复往往在后。皮肤转暖、转红润,提示病情好转。

3、脉搏、血压、脉压差和呼吸:脉搏、血压和脉压差代表心脏搏出血的压力和外周血管的阻力,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每15-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应考虑休克存在。注意休克早期血压可能不下降反而升高,应提高警惕,一般收缩压下降不明显,舒张压略升,脉压差减小;休克晚期,收缩压明显下降,有时测不出。休克初期,脉搏细速多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常在120次/分以上;休克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缓慢,甚至不能扪及。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律,鼻翼煽动,提示病情有恶化的趋势;反之,则提示病情好转。

5、尿量、尿质和尿比重: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与否。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20ml∕h,少尿或无尿、血尿,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还须考虑有无肾衰竭。尿量达30ml/h以上表示循环状态好转。休克早期尿液呈生理性浓缩状态,比重高于正

。常值;休克晚并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低而固定;恢复期注意多尿期尿液稀释的变化。警惕水电解质紊乱。

6、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三、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床单干净整洁、床上无碎屑,身上无异味。

2、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患者应加床档,以免发生坠床。输液肢体夹板固定。如有拔除身上的仪器或留臵管的可能,应加以适当的约束。

3、病房环境安静,减少搬动,以免加重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4、调高室温,增加盖被,液体加温至37C,但肢体局部不加温。

四、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疼痛、失血刺激使患者遭受生理、心理双重打击,护士应仪表端庄、镇定自若、忙而不乱、快而有序的完成各项操作,对不良心理进行干预,给患者及家属安全感。

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8例患者均为急症手术, 男68例, 女50例;年龄21~79岁。ASA分级III~V级。复合伤67例, 头部外伤13例, 腹部外伤29例, 骨盆骨折并下肢骨折7例, 肾破裂并后腹膜巨大血肿2例。本组病人入手术室时大多表现为心率快、血压低、面色苍白、神志淡漠等休克症状。9例患者入室前己在重症室作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或东茛菪碱0.3mg。入室后接Philip Mp40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 (ECG)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O2) , 全组病例均施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 根据病人情况选用清醒或快速气管内插管, 麻醉诱导以芬太尼2~4ug/kg、丙泊酚0.5~2mg/kg, 阿曲库铵0.5~1.0mg/kg。麻醉维持以丙泊酚2.0~4.0mg/ (kg·h) 持续静脉泵入和阿曲库铵0.25~0.5mg/ (kg·h) 维持肌松。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 L/kg, 呼吸频率12~14次/min, 吸呼比1∶2, 氧流量1.5L/min。记录麻醉期间的SBP、DBP、HR、CVP、SPO2的变化。正确估计失血量并确定输血补液量, 术中以复方乳酸钠、万汶、血浆及全血抗休克治疗, 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以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1.3 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及百分数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118例急症创伤性休克患者经扩容和手术治疗无一例在术中死亡。118例患者经快速扩容、修复止血等综合治疗10、20、30min后SBP、DBP、CVP、SPO2明显回升, 见表1。

3 讨论

急症创伤性休克病人因严重创伤及全血或血浆丧失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远比单纯失血性休克复杂。此类患者就诊时往往已表现为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状态。且大多病人还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休克是细胞水平氧供衰竭和细胞缺血反应延长的病理生理状态。是创伤后早期或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休克的临床诊断较易。但有效的治疗较复杂。液体扩容是早期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及时快速地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输血。同时纠正低氧血症, 改善组织供氧及氧利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手术止血修复。

麻醉医师碰到这类病人的抢救要准确恰当、急而不乱。术前根据病情做好充分估计, 术中常规监测ECG、SBP、DBP、HR、R R、SPO2的同时监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此类病人由于严重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打击, 对麻醉的耐受力明显降低。麻醉方法的选择要求诱导迅速、循环干扰小, 既能满足手术需要, 又不加重休克, 同时又能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因此, 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气管内插管、机械控制通气全麻是最佳选择。但要注意避免或慎用对循环有明显抑制的麻醉药及血管扩张药。根据病情可优先组合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等麻醉药, 肌松药可选用阿曲库铵、维库溴铵。而且此类病人中多有饱食甚至醉酒患者, 这类患者一定要在诱导前放置胃管, 并随时准备好负压吸引设备, 以防误吸。急症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手术麻醉是一个抢时间、抢生命的过程。建立多条输液通路和深静脉置管, 快速扩容, 以维持最低有效循环灌注压是关键。术中视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输血的入量和速度。必要时可适当用些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利尿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有助于消炎、消肿、抗休克、改变循环反应和增强机体耐受力。注重肾功能的维护, 根据生化检验结果, 及时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应用利尿剂, 可重复使用。保护肾功能的关键是尽快恢复循环血容量, 将血压提至最低肾灌注压以上, 缩短低血压期, 保证抢救成功。

摘要:创伤性休克病人病情紧急, 靠单纯输血输液不能维持正常生命体征, 需立即手术止血修复。所以如何尽快选择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及麻醉中采取积极的抗休克救治至关重要。

关键词:急症,创伤性休克病人,麻醉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02.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83.

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第3篇

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臵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

。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

7、留臵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表情与瞳孔的观察:神志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是判断休克分期的首要临床指征,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紧张、兴奋或烦躁、焦虑,瞳孔无明显改变。随着休克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也可出现放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根据神志、表情与瞳孔

2 的变化,可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断。

2、皮肤、粘膜与肢体温度:显示外周微循环的血流状态。休克发生时,患者表现为口渴,眼睑、口唇、面色及肢端皮肤发白、发凉,甲床由红转为苍白,体温低于35C。休克进一步加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肤色改变往往出现在血压、脉搏变化之前,恢复往往在后。皮肤转暖、转红润,提示病情好转。

3、脉搏、血压、脉压差和呼吸:脉搏、血压和脉压差代表心脏搏出血的压力和外周血管的阻力,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每15-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应考虑休克存在。注意休克早期血压可能不下降反而升高,应提高警惕,一般收缩压下降不明显,舒张压略升,脉压差减小;休克晚期,收缩压明显下降,有时测不出。休克初期,脉搏细速多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常在120次/分以上;休克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缓慢,甚至不能扪及。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律,鼻翼煽动,提示病情有恶化的趋势;反之,则提示病情好转。

5、尿量、尿质和尿比重: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与否。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20ml∕h,少尿或无尿、血尿,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还须考虑有无肾衰竭。尿量达30ml/h以上表示循环状态好转。休克早期尿液呈生理性浓缩状态,比重高于正

。常值;休克晚并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低而固定;恢复期注意多尿期尿液稀释的变化。警惕水电解质紊乱。

6、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三、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床单干净整洁、床上无碎屑,身上无异味。

2、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患者应加床档,以免发生坠床。输液肢体夹板固定。如有拔除身上的仪器或留臵管的可能,应加以适当的约束。

3、病房环境安静,减少搬动,以免加重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4、调高室温,增加盖被,液体加温至37C,但肢体局部不加温。

四、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疼痛、失血刺激使患者遭受生理、心理双重打击,护士应仪表端庄、镇定自若、忙而不乱、快而有序的完成各项操作,对不良心理进行干预,给患者及家属安全感。

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第4篇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能够赢得更多有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率。

关键词: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4-02

创伤性休克是指因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所致的系列应激反应,包括细胞急性缺氧、代谢紊乱、各脏器功能障碍等。其病情凶猛复杂,进展快,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致患者死亡。故进行及时、有效、合理的抢救,规范急救护理流程,是赢得抢救时机,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取64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创伤性休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诊断均符合《现代创伤治疗学》的休克标准。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15-62岁,平均(35.9±7.4)岁。车祸伤38例,压砸伤13例,高空坠落伤8例,刀伤5例。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国际创伤急救复苏ABC原则,给予恢复血容量、保持气道通畅、行液体复苏、维持呼吸、预防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等分级救治措施[2]。

1.2.1 对照组。采用急救室常规急诊护理,包括检测患者血压、脉搏,保持呼吸道畅通,积极配合抢救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症状、体征等。①密切观察患者各种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明确用药名称、数量及剂量;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发生脱落,及时观察引流量,早期识别引流物的颜色、气味及性状;④明确伤口有无渗出,确保牵引固定良好;⑤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行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1.2.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①伤情评估:患者入室后即行伤情评估。仔细观察呼吸道是否畅通、呼吸频率,记录脉率、心率、血压、口唇颜色及尿量,明确神经系统症状、肢体活动情况。对于严重多发伤者,注意及时清除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堵塞发生窒息;舌后坠者用舌钳轻轻拉出;呼吸衰竭者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骤停者行人工呼吸治疗,必要时予以中枢兴奋剂。②恢复体循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及时快速大量输液、输血。并留置尿管,及时监测尿量情况,及早恢复有效循环赢得抢救时机。③病情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为尽快制定抢救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应用止痛针剂,防止发生疼痛性休克;尤其注意合并脑外伤和烦躁不安者,强化监测,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病情允许时应用头颅CT确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伴多发肋骨骨折者经会诊后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防止形成气胸、血气胸。④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心理护理,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休克纠正无效者需及时转入ICU。⑤组织协调:根据患者伤情,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分清主次和急缓。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调度加班人员,保证抢救时机。

1.3 观察指标[3,4]。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家属护理满意率由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获得,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活。干预组抢救成功率为96.9%,高于对照组81.3%;干预组有效救治时间长于对照组;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血栓1例,器官损伤2例),低于对照组21.9%(血栓2例,器官损伤5例);干预组家属满意率为93.8%,高于对照组7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综合征之一,死亡率极高。迅速、及时、准确、果断、有效的抢救过程是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5]。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大、应急性强、患者病情危重、流动性高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内护理措施,以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急诊通过时间,减少重复检查,争取抢救时机。我院对近三年来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尝试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通过伤情评估流程、恢复体循环流程、病情监测流程、术前准备流程、组织协调流程五个步骤促进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各项急救护理措施操作的快捷、准确,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结合研究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尝试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能够及时解除威胁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的症状,为临床抢救提供充分的依据和赢得时机。与文献报道相符合。

需要指出的,有效的心理护理在急救护理流程中的重要作用。休克多由意外创伤所致,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因丧失自主行动与自救能力,家属及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易陷入孤立无助、生命垂危的两难境地,情绪极其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易怒、敏感、孤独、恐惧等心理,加之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与抢救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采取抗拒或怀疑的态度,对急救工作开展产生不利影响[6,7]。因此,在整个急救流程中,应分阶段观察了解他们情绪的变化,及时进行宣教与疏导,使其在稳定的疾病心态中积极配合救治,提高依从性。过程中,护士切忌慌乱,注意保持操作轻柔敏捷,深色镇定自若,态度诚恳柔切,增强对病情的发展有预见性,早期发现伤情变化,警惕异常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能够赢得更多有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陈见欢.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6-77

[2] 梁志群.4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行手术治疗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633-634

[3] 李常乐.创伤性休克88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03-204

[4] 李燕.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9):121-122

[5] 陈敏,李小峰.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9):37-38

[6] 卓新英.创伤性休克患者57例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7):325-326

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并探讨护理安全要点。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急诊护理风险,并探讨护理安全要点。结果:所选患者中共发生13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83%,其中5次为护理差错事件、1次为护理纠纷事件、7次为护理职业风险事件。年龄、综合素质不足、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制度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护患沟通不到位、支持系统不到位是导致急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急诊护理风险,并做好相关护理安全对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

关键词:严重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风险;护理安全

创伤性休克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如果患者抢救不及时,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同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因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这也会对临床抢救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此应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护理安全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2]。基于此,本文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并探讨护理安全要点,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最大为55岁,最小为33岁,年龄均值为(40.5±5.8)岁。参与急诊抢救的护理人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最大为50岁,最小为20岁,年龄均值为(34.5±4.4)岁。

1.2方法

汇总并分析参与急诊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参与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综合素质、护理记录、护理制度、法律意识、护患沟通、支持系统等方面信息和资料,筛选急诊护理风险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护理安全对策,使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所选患者共发生13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83%,其中5次为护理差错事件、1次为护理纠纷事件、7次为护理职业风险事件。

2.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年龄、综合素质不足、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制度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护患沟通不到位、支持系统不到位是导致急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见表1:

3讨论

因急诊科护理人员流动较大,同时护理人员组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年轻护理人员则存在临床经验不足、配合不到位、操作熟练、评估处理能力差等问题,容易造成护理风险事件[3]。对于此应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组长,培养并管理低年资护理人员,并监管组内护理情况,及时解决护理问题。

因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如果护理人员的病情判断、应急能力等不佳则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对于此应注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护理记录是患者病情的客观反映,只有护理记录规范、完善,才利于进一步诊疗,同时也具有具备法律效应,若未及时规范记录,出现不准确、不完整的护理记录问题,则容易因证据不足而导致护理风险[4]。对于此要求护理人员规范书写,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抢救情况,做到真实、准确、无涂改。

伴随急救护理专科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护理规章制度也得到发展,且与实际护理需求相符合,但在风险管理机制、操作流程、风险意识教育等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容易导致风险与纠纷。对于此,一方面应完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应强化监管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急诊科本身就是护患纠纷高发科室,法律意识淡薄则很容易导致护理风险问题,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风险意识不足,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不足,对患者权益予以忽视的同时,也对自身缺乏保护意识,容易导致护理风险。因此应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并开展相关规章制度学习,使护理人员的防范能力和法律意识得到强化。

因忙于抢救,如果护患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则容易引起误会,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5]。对于此应强化护患沟通,完善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强调服务意识,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予以患者尊重和关心。

尽管急诊科配置与环境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仪器设备故障、环境嘈杂、急救器械缺乏管理、消毒不及时、维修不及时、抢救物品不充分等问题,这些支持系统的缺失给抢救工作带来影响,从而也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应强化系统支持,每日分三班对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包括其运行状况、完整性等,并做好清洁、维护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若有缺失及时补充,使其始终保持备用状态。

结语: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急诊护理风险,并做好相关护理安全对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瑾.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7-229.

[2]杨芳.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J].医药前沿,2016,06(07):240-241.

[3]王礼艳.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与临床体会[J].心理医生,2016,22(20):183-184.

[4]巴艳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与护理风险分析[J].科研,2016,01(11):189.

[5]劉利霞.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129-2130.

创伤性休克的试卷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8例。男28例, 女10例, 年龄14~70岁, 平均年龄45岁。其中肝破裂8例, 脾破裂24例, 大动脓断裂6例。其中26例均合并2个以上部位及脏器损伤。入院时血压0/omm Hg者3例, 神志不清者8例, 经抢救脱险者36例, 死亡2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止血

对于开放性大出血, 立即执行初步加压止血减少局部出血。急检血常规, 血型, 出凝血时间, 交叉配血实验, 备血。同时患者采取平卧位, 注意保暖。

2.2 迅速补充血容量

迅速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下速输液, 输血。最好选用带有三通的静脉留置针。必要时静脉切开。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呼吸、脉博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90/60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 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不但是丢失血液, 而且血液浓度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溶液比输全血或肌体溶液更为适应。

2.3 保持呼吸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缺氧, 给予氧气吸入, 及时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呕吐物, 防止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4 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 体内的乳酸、丙酮酸积体内, 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应给予碱性溶液, 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纠正酸中毒。

2.5 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 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 动脉压下降, 脉搏快而弱, 心率加快, 可适当给予洋地黄制剂, 如西地兰等增加心机收缩力。

3 讨论

3.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成功的关键。实施要点强调快、足、稀。快:即迅速建立多条输液通路。对严重、多发性休克的伤员, 在15~20min内快速让衡盐溶液200m L。足:即输液总量要大大超过估计的总量。创伤失血性休克, 不仅有体液丧失, 还有大量水、电解质隔离在间质中, 功能性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液体补充量应达到失血量3倍以上。一般24h可达10000~15000m L。稀:有限的血液稀释对纠正休克有利, 但这种有限的血液稀释要求HCT维持再27%~30%, 最好不低于25%。

3.2 失血性休克的观察

3.2.1 神志表情

休克早期, 机体代谢功能尚好, 患者一般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而烦躁。随着休克的加重, 进入代谢期, 患者脑细胞供血逐渐减少, 缺氧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 意识模糊, 感觉迟钝, 甚至昏迷, 表示病情恶化。

3.2.2 脉搏、血压的观察

脉搏每15~30分钟测量1次, 记录准确。休克早期可出现脉搏增快, 脉搏增快, 脉搏的改变早于血压改变。

3.2.3 尿量的观察

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流量的灌注情况。间接提示血容量充足与否, 是一项敏感指标[2]。给予留置导尿, 监测每小时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m L, 说明灌注量不足, 提示休克。如尿量恢复到30m L/h, 是休克缓解的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分析临床38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其中肝破裂8例, 脾破裂24例, 大动脉断裂6例。38例患者中有26例合并各以上部位及脏器损伤。38例均直接入手术室。在制动、止血、手术治疗的同时, 积极抗休克治疗。结果 36例治愈出院, 2例死亡。结论 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来势凶猛, 因急性微循环不足, 细胞缺氧导致全身重要照应器的功能阻碍。这些患者多病情复杂,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做好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紧急至关重要。在抢救中突出一个“急”字, 争分夺秒、积极抢救[1]。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 毕庆玮.创伤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 2002, 5.

上一篇:城市交通拥堵的公范文下一篇:成人高考优秀老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