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2023-09-21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自主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实的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法 应用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倡导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由重教的教学方式逐渐向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方式发生变革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变革,原有的语言法等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法、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索,从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后为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高中地理教材增加了图片、插图等素材。高中地理属于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只有学生的地理知识达到活学活用将来才会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自由翱翔。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开展自主学习,首当其冲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兴趣提升后,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才会加深,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高考制度的约束,侧重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识记,在课堂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科分数,便采用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大破坏了地理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新课改后倡导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学习法。为改变地理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历史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根据本地区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具体分析其成因及特点。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地理知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教师情感的改变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传统的高中教学条件下,由于语数外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大,语数外教师无论在评职称、发奖金还是地位上均高于地理教师。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相同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一部分被视为副科的学科教师很难接受被边缘化的现实,产生不良情感,并将这些不良情感宣泄到课堂中。在教学中采用高压政策,给学生以严师形象,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课改后自主学习的实施首先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严师的形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要传授的学科知识。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教具情况设计出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探索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设计优秀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教师同学生一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采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和练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为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之我见[J].才智,2010,(3).

[2]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1)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 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 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 除了强调地理知识的学习, 更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 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 而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丰富了地理学习资源, 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为学生生动、自主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同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为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 也正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中发展起来,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不过当前依然面临较多问题, 表现如下所述。

2.1 学校不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由于教学硬软件条件还较差, 很多学校根本没法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 部分学校领导教育理念落后, 他们还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 努力维持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的新学习观念, 难以实施, 有些学校虽然倡导自主学习模式, 但学校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到位, 自主学习也只能成为一个花瓶。

2.2 教师难以实施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观念在大多数教师心中根深蒂固, 再加上众多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较差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师和一些老教师, 自身对网络的一些基本操作都不会, 要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自然是有困难的。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未形成。许多学生新的学习观念还未形成, 他们还习惯以前教师灌输, 被动听课, 不喜欢动脑、动手。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还较差,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控制力, 如果学生自觉性太差, 要利用网络开展学习, 是很难实现的;部分学生信息素质有待提高, 特别是刚从教学条件差的学校进入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 由于以前受条件限制, 连基本的网络操作技巧都不会, 要在网络下自主学习是不可能的。

2.3 家长怀疑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家长早以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 他们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授下才可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知识, 而现在强调自主学习,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花了很多时间, 却学不好该掌握的知识, 另外他们也担心学生受网上不良的信息影响, 分散注意力, 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3 基于网络的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3.1 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 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施自主学习时, 常用的组织形式还是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的, 不过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自愿, 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可由一名到多名学生构成。学习小组的形式, 可包括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相对松散的学习小组。相对固定的小组, 一般由认识水平和自学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按一定比例组成, 成员一般有4~6个。每组学生不仅要自主学习好老师要求掌握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学好相关知识。相对松散的学习小组主要是为解决某些问题形成的临时学习团体, 此团体相对自由灵活, 根据任务的情况, 由多个同学或小团体组成。此类学校小组既可在同一个教室共同学习, 进行面对面交流, 也可能只是在网上通过MSN、QQ、聊天室、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 研究同一个任务而临时组成的小组。

3.2 创设情境

根据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创设问题场景和教学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 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 在地理课的“任务”设计中,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占、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 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 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 激发学生联想、判断,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3 分工合作、自主学习实施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开展合作、自主学习。学生在分工明确的基本上, 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 自主地领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突破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 自主探索更多更新的未知领域, 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 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像探索者一样有目标、有计划地探索,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掌握操作方法。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获得学习的技巧, 学会学习。这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宽松的和谐氛围, 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积极合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摘要:地理新课程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 特别强调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 发展终身教育的基本途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是对教师、地理学习课程的全盘否定, 而是寻求一种能将学生、教师、地理学习资源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公月.地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案例和启示[J].地理教育, 2006 (1) :10~12.

[2] 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 2005 (1)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地理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科目课程设置的特点。并且,这门课程的学习还涉及逻辑推理、繁琐的数学运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诸多繁复的特点加在一起,使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愈加难以攻克。对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对整体的知识点加以深刻的理解,在掌握其深层含义的同时,要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反复的记忆与背诵。本文从分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期望可以为有效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做出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应用

为提高我国整体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小组,然后差异化教学,让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实施分层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统一地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的总体目标,并且将每个目标进行细化。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分层指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其学习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课堂听讲,课后做题”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且,教师通过分层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逐层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顺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实施,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初期,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测试,侧重于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状况、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对地理科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的测试。根据这几个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知识掌握较多,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好,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次,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与第一层次存在一定差异;第三层次,基础知识薄弱、成绩欠佳、学习能力较差、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一)课堂互动。课堂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互动环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展开互帮互助,相互探讨,从而推动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在传授知识点的时候,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对上述3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高中地理教材上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读图内容,可以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第三层次的学生大胆回答,并要求其达到“掌握”与“理解”的程度,要求其学会读懂每一幅地理图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比如,“在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处在第一层次的高中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学习,并以“探”图为主,引导学生从读图过程中去延伸知识点或拓宽知识点,不断探索和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类地理现象,并要求其深刻分析、不断总结与提高;而对于学习成绩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主要的读图与识图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读地理图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解释和说明这些地理现象所产生的根本原因。比如,“在我国为何东南降水多、而西北降水少?”“为何在冬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气温差别那么大?”等等问题的分析。

(二)课间练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间练习是作为教学反馈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分层教学法对相关练习同样根据123排出三个难易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求其将基础知识记住,会做基础题目;要求中间层次的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及学习水平;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第一层次学生,则要求其培养自身创新思维及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在传授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地域联系这个知识点时,向学生提供一个化肥厂的招投标相关材料,将学生分层若干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乡镇代表来进行投标,并要求学生分别提出自己所承办这个项目的独特优势,同时明确自身的缺点,客观地指出对方的缺陷。在这节课堂上,将学生参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分别讨论各自家乡的地理位置、交通情況、人力资源等多种优势,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切实提高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课外辅导。高中地理教师应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成绩、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帮助他们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学习过程。高中地理课外辅导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不能仅仅依赖于额外地增加题量,而应该按照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第三层次学生,应引导其学会找出自身的学习障碍并独立自主的弥补不足及漏洞,督促其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成绩平平的第二层次学生,应重点关注其新知识点的预习和旧知识点的巩固;对于第一层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要重点培养其自学能力,辅导其阅读与课本相关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拓展其地理知识视野,不断提升地理综合应用水平。

结语: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教授学生,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它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分层教学的大量优势刚好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秋梅.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朱立国. 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柴方升.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67.

[4]兰岁钰.浅议高中地理分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168.

作者简介:肖赟,男,汉族,山西省朔州人,高中教师,地址: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校。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地理概念反映的是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它作为地理抽象思维的基本元素,直接影响到地理判断、推理与论证。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三、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因此,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四、顺口溜记忆法

对于一些简单枯燥的概念还可以编成顺口溜,给学生记忆。比如:太阳的八大行星就可以这样记忆: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行星绕外边;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还有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字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可以这样去记: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领会到文字的真实含义,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少教师也非常注重阅读教学,甚至希望通过教授学生各种阅读技巧来提升学生的成绩,然而这种美好的初衷却常常不能很好地实现。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而只是把阅读教学当作提升成绩的工具。

不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授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学会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这种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而非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诚然阅读技巧是学会阅读的一个方面,但这种技巧的传授和掌握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的,这种反复地机械训练实际上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起到负面的效果,因为这往往会由于文章的类型和内容变化而变得无法做到准确解答。因此,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准确解答的关键。

2.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式

(1)正确认识阅读的本质。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要真正学会阅读,就要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文章是由文字组成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文字按照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排列,每一个文字都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因此要真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就必须要理解文章。只有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看懂文章。

学生要想准确解答文章,就要对文章进行一定的分析,而理解文章是分析文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而非通过简单的技巧手段来达到目的。简单的技巧手段虽能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是基于训练的结果,长时间过后,学生会因为疏于训练而将其遗忘,最后导致学生得不到根本的提升。解答文章应回归到本初的阅读理解分析,这既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成绩的方法,也是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提升的方法。

(2)教学、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师要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采用强化训练的方式,通过布置大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从不会到学会,通过讲解各种试题,让学生知道哪种提问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解答,这种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解答的标准,过于注重结果的对错,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

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时,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效果,而且能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率。

学生要采用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在进行阅读考试中,由于文章的篇幅较长,阅读文章所需的时间往往较多,这也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只能阅读一遍就开始进行解答,而这也往往导致了学生掌握的阅读信息不完整。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效果,而提高阅读效果必须要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思想情感表达比较隐晦、分散,所表达的内容比较深沉的,难度比较大的文章,这类文章要想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就把握准确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则比较容易能分析理解文章。例如,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文章进行重新建构,对文章的重新建构能够将自身感知融入到文章的情感思想中,而非只是单纯地读文字、分析词句,这对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能起到更明显的效果。

教师在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改掉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会造成阅读困难和低效率。例如,许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喜欢边阅读边在自己认为是重要内容的字词句下面画线,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科学研究表明,边阅读边在字词句下画线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上,同时画线会给读者造成一个假象,会忽略画线部分和未画线部分之间的关联。不良的阅读习惯对阅读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时候,也要注意改掉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第6篇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该模式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步骤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提升、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理课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划分成若干组,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开展自学、讨论、交流、探索、研究等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瑞士的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他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他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下面以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课为例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主要是采用“导学案”的形式。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增强,教师可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的编写一般以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为主线,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必要的规律总结和适当的学法指导,在恰当的环节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

导学案要提前印好,学生人手一份,学生主要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教师要在导学案上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材料内容,把学生学习的内容问题化。在本课中,我利用投影仪投影出导学案,师生一起分析导学案里的几个问题——基础知识梳理。学生核对导学案答案。通过课前导学案的帮助,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这样可以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二) 课中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先提出课堂学习目标及主要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和应注意的问题。探究的内容应是一个个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求知欲望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以东兰县为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东兰县聚落形态的影响;(2)以东兰县为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东兰县商业布局的影响;(3)设计东兰县交通线路及站点方案,并说出设计理由。问题情境的设置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氛围中,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后面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依据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观察,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疑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另外,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醒和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本课中,对于“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我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教材中“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案例,说明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如何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结合教材中株洲城市形态变化及武汉城市形态图以及导学案提供的石家庄城市发展的资料,分析株洲、武汉、石家庄的城市形态发展及城市形态发展原因;结合拓展资料“扬州的变迁”,分析扬州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运输的衰落导致城市衰落。在本课中,我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另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问题探究结束,小组成员总结,各组推荐一个成员代表介绍小组探究的结果。小组之间互评,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3.教师有重点地点评和归纳总结

教师的讲解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课中,对于“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学生先根据课本配图比较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异同点,接着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归纳,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地域扩展到整个中国,看看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存在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接受新知。教师有重点地点评和归纳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答案、小组探究的结论、学生在课堂探究中的纪律、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等。

4.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知识的迁移与拓展要突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 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对课本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迁移与拓展,我展示了本县——东兰县的商业中心分布图,让学生分析东兰县城区的形状及成因、沟通东兰县城乡的交通方式、东兰县商业网点分布及原因等问题。用学生所在的县城作為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对知识点能够横向对比,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课后巩固提升、探究

地理课后巩固提升主要以习题巩固和问题的延伸探讨为主要形式。习题的设计要与教材、导学案相配套,注意突出双基要求和能力培养,并注意层次性,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注意开放性,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做出评价。在本课中,课后练习我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知识构建新知,实现知识迁移。

在课后探究方面,我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分析:(1)东兰县在交通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近年东兰县的交通干线有何变化?(2)东兰县的交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3)东兰县城区未来将向哪个方向发展?(4)东兰县以后将会出现的商业网点可能分布在哪里?学生充当规划师,角色转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知识的升华。

综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模式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陆希舜.中学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周侯辰)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范文下一篇:学期个人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