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26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这一发展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行,逐步衍生出了绿色低碳经济,受绿色设计理念的影响,纤维装置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正视绿色设计的影响、不断的优化纤维装置艺术设计方案,其中包括简洁艺术造型、环保材料选用、健康色彩搭配等多个方面,以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契合时代的发展形势,结合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入低碳发展理念,将其作为行业发展的动力支撑,逐步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本篇章致力于有关文献考证,基于绿色设计理念下纤维装置艺术的应用作为主攻探究对象,研究绿色设计理念要求下纤维装置艺术的低碳设计形式及方法,并对纤维装置艺术设计进行梳理汇总,并揭示纖维材料在与装置艺术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纤维装置艺术设计理念及创意表现等一些方面探索同绿色设计的联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汇总纤维装置艺术的规律运用,进而使纤维装置艺术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更具有温度的视觉艺术效果及作品内涵文化的表现差别。基于绿色设计理念下进行创作的方式呼吁人们站在生态与文化、艺术与精神的立场去反思后现代主义艺术,共建以“生态 自然”为核心的美学理念。[1]

关键词:绿色设计;纤维艺术;装置艺术;纤维装置艺术;应用

纤维装置艺术是发展于后现代主义的特殊装饰门类,其主要是以纤维艺术材料与装置艺术形态的多元化结合,这一结合也揭示了纤维艺术在其本身材料发展范围内以外,表现形式也在空间思维上有了不同以往的改变与进步。两种艺术形式在产生结合外其特征与内涵又相互作为补充,纤维艺术表现形式从固有平面走向了三维立体空间,[3]并产生了“软雕塑”这一特征名词。装置艺术与纤维材料的结合打破了钢铁时代的雕塑冰冷、生硬感,突破了纤维材料传统的纤维表现形式,[4]使装置艺术在艺术表现力上对观众表现出更强有力的亲和力,降低了其冰冷的疏离感。绿色设计作为新时代潮流形式、发展环境需要,如纤维装置艺术一样带有强烈的时代主义色彩,应这一社会发展要求,设计师在构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们内心需求,充分践行生态设计、环保设计、绿色设计这一理念,在多个维度降低设计方案耗能,使纤维装置艺术具有更持续的发展前景,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课题内容。

纤维艺术于西方,是一门古老又悠久的装饰门类艺术,最初是以壁毯作为主要艺术表达形式,由最拙朴的编织技法的多种编织语言所表现,表现题材是由最古老的纤维艺术因其所处时代环境特点所决定的。作品充斥着阶级性与宗教性,展现着特殊的信仰、文化、历史与意义。经由工艺美术运动等一众艺术运动发展,纤维艺术在根本创作理念上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产生了一种不定型的艺术观念,也奠定了如今纤维艺术更重设计过程的这一思想。纤维艺术由此经历了思想上的改革,从挂毯到多种艺术形态、从平面到空间、从具象到抽象,在此基础上,纤维艺术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尤其在空间维度的转变,融合了同时代雕塑及绘画特点,在造型结构及外观特征上做出了改变,创造出具有鲜明三维空间形态的一种典型例证。“软雕塑”形式就是我们在时代变迁环境下纤维艺术与装置艺术结合的最初形态。

装置艺术是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4]是当代艺术里雕塑等综合门类的主要表现形式。装置艺术词语本身的含义是指: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使用人力及外力使用设计材料所进行安装的艺术活动过程。装置本身层面就是指安装、放置。其产生是由于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的转变,注重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体验、存在、感知等艺术体验方式。因此由装置艺术的场地、材料、情感的三者缺一不可的主要设计要素可以被我们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在此设计形式的突破下,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也与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艺术风格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及极少主义等设计风格。从而影响了装置艺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设计包容性及多元化特征,导致当时欧洲的一些知名画家与雕塑家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了装置艺术家。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形式的包容感使得后续艺术家对装置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更深的研究与探索,在传统设计上进行反问及不同形式的超越,并成功地将装置艺术发展成了当代艺术乃至后现代艺术的装饰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这里,我们就得出,纤维装置艺术的概念与特点是以纤维性材料为主,其他复合型材料或现有材料辅助进行创作的一种以装置艺术的设计三维空间形态并结合设计师的意象性审美特征一门装饰性极强的艺术门类。根据人们内心层次的心理需求进行带有温度、感情的治愈性设计以装置艺术的风格表现,旨在丰富公共建筑空间的艺术性、自然性、和谐性处理手段的产物。

作者认为纤维装置艺术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纤维装置艺术必须处在一个三维的空间环境中,并有观众与作品进行感官情绪的传递以了解作品表达的氛围。这个空间环境并不只是指代室内,20世纪前后,有很多纤维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结合装置艺术表现形式在室外也做出了很多的探索与尝试,以此说明,纤维装置艺术在室外进行展览也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纤维装置艺术在设计表达上可以采取一下的设计方法进行参考:首先就是上文所提出的纤维装置艺术在设计手法上可采用旧物简而言之就是已有的物品上进行拼接、重塑、重组设计,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保护我们现有的资源给予重新利用的机会,来创造出旧物新出的复合意义的设计作品;其次,艺术家们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装置艺术的设计特征就是在展览现场进行纤维装置艺术作品的现场拼接,作为一种行为艺术融合到纤维装置艺术的作品展示过程中更近距离地让观众去感受作品从设计在整合的协调过程,从而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同时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结语

设计深入生活,绿色设计最终的核心是让我们的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人们的设计行为,无论是设计师的创造行为,还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设计感受,都离不开生活。都是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设计行为。总之,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设计,还是现代设计,抑或是未来社会的设计,都离不开生活,它必须要以生活需要为设计的前提基础,必然要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设计与生活互不相离[5]。

参考文献

[1]任宜海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美本质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

[2]潘玉莉现代纤维艺术中装饰语言的多元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柳露萌中式传统门饰拉手创新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9

[4]张子健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 【M】2015

[5]张抱朴感悟设计与生活的关系【J】出版参考 2013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引言

纤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通过交叉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创作理念,越来越多的纤维艺术从业者开始从音乐中寻找设计灵感。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在构思过程、创作手法、外部形态上均存在很大差异性,但两者存在“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在进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作时,把音乐作为设计元素与灵感,将音乐感知融入到纤维艺术作品中,以此来提升纤维艺术的立体感官体验。

一、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的融合法则

(一)审美共性构筑融合基础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审美性是其区别于其他非艺术门类最重要的特征。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是人类以美的规律创造出的产物,在审美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同艺术间的审美共性帮助创作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美学内涵,将艺术美感有机结合,并为艺术交融提供创作思路。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把音乐融入到纤维艺术中具有可行性,利用其审美特性上的共性,将音乐艺术元素转换为纤维艺术元素,用纤维美感诠释音乐美感,使得纤维制品拥有独特的艺术体验。音乐艺术和纤维艺术之间的审美共性,成为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新设计的基础与纽带。

(二)艺术情感成为创作核心

艺术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感性形式,艺术作品寄托着人们的情感。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对人们生命情感的符号抽象,与人内在的生命情感形式存在异质同构的关系。从符号学角度看,音乐艺术和纤维艺术是表现生命情感的不同符号形式,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语言.情感是音乐艺术和纤维艺术的核心,也是音乐主题纤维艺术由音乐作品转换成纤维作品的创作核心。纤维艺术创作者作为情感的中转站,将情感从音乐作品提炼加工后注入到纤维作品中,创作者的理解感悟与审美水平对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作十分重要。

(三)同构联觉搭建设计桥梁

联觉是指人们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而同构联觉是指不同的感觉刺激产生相似或相同感觉的现象。同构联觉是音乐与表现对象之间进行中介转換的基本环节,以情感为心理动力,利用感觉之间的相通联系,使审美特征在各种审美感受中相互沟通转化。在审美过程中,音乐给人带来的听觉体验引发感官联动,使欣赏者看到由线条、色彩、造型构成的视觉形象,最终获得精神层面的思考和想象。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就是借助纤维材料和纺织科技进行音乐形象再加工,利用同构联觉的原理,将听觉意象转换为视觉形象,将音乐作品给予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凝结成纤维作品的形态.

(四)需求理论引导产品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阐述丁人类需求发展的规律,也为纤维艺术发展和纤维产品设计提供启示。从实用性到情感性,纤维艺术制品因人类需求变化而进行演变。在生理需求阶段,纤维制品帮助人们遮羞蔽体、抵御寒冷;在安全需求阶段,功能性纤维制品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在社交需求阶段,纤维制品的流行趋势成为人们追捧的热潮;在尊重需求阶段,欣赏购买高品位的纤维艺术产品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自我实现需求阶段,独一无二的纤维制品帮助消费者打造自我形象体系。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审美水平推动着纤维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进行交叉融合,也引导纤维产品消费市场进行转型升级。音乐主题纤维产品顺应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产品设计趋势,融合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具有多重艺术美感和情感体验,满足人们对于音乐的自我主张与情绪感受的表现需求。

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新设计方法与实践

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不同范畴的两门艺术巧妙地进行转换是创新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艺术感官转换主体的不同,音乐主题纤维设计方法可分为主观感受法、编程处理法和乐谱转换法三种方法。主观感受法是通过创作者自身感受直接转換为设计元素进行创作的设计方法,而编程处理法和乐谱转换法分别依托计算机程序、音乐曲谱首先进行音乐元素解码,然后再进行二次创作的设计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始终把握“情感”这一创作根本,利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设计方案,为音乐主题纤维艺术设计提供最优选择,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主观感受法

人们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听觉触动情感体验,情感引发视觉联想,常常能在脑海中“看”到画面。音符是音乐图像里的点,起伏不走的旋律线构成了画面中的线条,而乐曲音色和音乐情绪衍生出色彩,音乐就这样通过其抽象的艺术语言在人的感官体验里构建了一个可视的音乐意象。利用主观感受法进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的创新设计,就是把创作者产生的音乐感受转換为纤维艺术设计元素,把音乐画面从脑海中搬到纤维制品里,让音乐在“可听一可感一一可看”中进行转换。

王观感受法以创作者自身感受为转换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剖析音乐作品,创造出饱含音乐情感的纤维作品。从音乐情感中确定纤维作品的精神内涵,从音乐形式的旋律线中寻找纤维的造型轮廓,从音乐音色中感受材质肌理的碰撞,从音乐元素中获取音乐图像的排列规律,利用音乐作品构建设计创作的环境氛围。每个创作者音乐体验不同,主观感受也随之不同,导致创作中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法则可循,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音乐情感必须是创作的根本。运用主观感受法创作的纤维作品充满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目前常见的音乐主题纤维作品大多是运用这种方法。

以《欢乐颂》作为灵感音乐,利用主观感受法进行了音乐主题纤维艺术的设计实践。《音乐之花》的系列设计(如图1a),荣获“红绿蓝杯”第九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机织服用织物组一等奖。创作设计时认真聆听灵感音乐,细心感受音乐作品《欢乐颂》中蕴含的情绪变化,并结合创作背景把握作品内容和情感主旨。结合音乐线性旋律和曲调起伏,将自由博爱、欢快清澈的浪漫主义情怀注入图案形象中,将音的强弱感受融入到凹凸有致的面料肌理中。在視听转换和纺织技术的帮助下,音乐作品通过纤维面料更加立体地展现形象、吐露情感。

在面料再造方面,利用三种不同材料表现不同器乐演奏的独特感受,以此突出音乐作品的演绎性和多变性,也满足消费者不同审美需求。当乐曲的音符通过马头琴这样的乐器缓缓流出时,整个画面充斥着博大醇厚的民族风情,面料再造时便选用明亮色系的纱线手工打造出色彩斑斓的流苏,在凹凸有致的梭织布上进行缝制,使得面料传递出民乐音色的朴实亲切,让欢乐感受更添真诚。利用黑色钉珠的排列点缀体现钢琴音色的有序感受,展现出西洋乐器纯粹有力的精致感。根据应用的服装款式和剪裁版型,在提花面料上进行黑色钉珠的疏密排列设计,使面料极具音乐表现力。而绿色的钉珠与黑色纱线的组合设计展现电子音乐有趣俏皮的音乐美感,体现淋漓的欢快感受。根据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制作,让音乐从图案设计最终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如图1b)。

(二)编程处理法

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音乐可视化”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空想概念,而是愈发艺术化和真实化。音乐可视化以视觉为核心,借助多种新媒体技术,通过画面和影像来诠释音乐内容,不仅让音乐作品更为直观,也为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验方式和演绎形式.编程处理法是以音乐可视化为基础进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新设计的方法。

编程处理法依托计算机程序为转换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音乐作品可视化,将音乐情感与计算机模式下的音乐形式结构有机融合,并应用于纤维产品。音乐情感依旧是纤维艺术作品创作的核心要点,但音乐形式不再依靠主观感受和乐曲结构来理解,而是通过计算机编码指令解读成另类的数字化图像。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在音频编辑软件里可获得音乐直观的波形图、频谱图、相位谱图等,这些图形信息是从计算机角度描述音乐的形式结构。在进行编程处理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乐进行另类解读,把音乐编辑软件中可视化的音乐图像作为图案设计基础,加入情感元素进行再设计,同时增添作品的肌理感、色彩感、形式感,以此来塑造丰满的纤维艺术形象.

《欢乐的平静》是以尤克里里版本的《欢乐颂》为灵感音乐,运用编程处理法进行创作设计。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追求尽在《欢乐颂》中,而音色清脆欢快的尤克里里让原本的曲调变得更加灵动,带给人们安定真实的欢乐感受,使得音乐情感更加真实,更能贴近生活。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图案创作要以传递音乐情感为核心,在纹样设计、颜色选择等方面符合音乐情感体验。将音频软件中的波形图(如图2a)作为图案设计素材,将左右声道波形图拆开,分别设计成环状图案,融合音乐情感进行再创作。将简单的几何背景打造成抽象的音樂线谱,波形图案化身为音乐音符在其间跳跃演奏,搭配静谧的黑白灰三色,动静结合,传递出以坚定质朴为基调的快乐感受(如图2b)。音乐图案最终应用于室内家纺产品(如图2c),创造出一种具有音乐审美感知的情感空间,让消费者人们在平安喜乐、舒适柔软的氛围中感受平稳安静的音乐力量。

利用编程处理法进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作品创作,实质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乐进行另类解读,让音乐情感展现在数字化的计算机图形中。软件里所展现的音乐图像有着计算机模式下固有的数字化、机械化、客观化的特点,使这些客观形态在纹样设计中充满音乐情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乐谱转換法

乐谱文本运用概括化、系统化的符号记录音乐,是音乐的一种物质性存在方式。它们将音乐要素形象化地集中于一套符号体系中,记录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此来进行作品的内容表现和情感传递。乐谱实质上是作曲家用某种约定俗成的书面符号将音乐音响外化为可见的东西,将音乐元素进行符号化整理,利用符号语言构建音乐艺术形象,帮助演奏者从乐谱中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曲式、音色、风格,甚至是情绪和美感等。音乐主题纤维艺术除了利用主观感受和编程处理外,还可从音乐乐谱中捕捉音乐形象,利用音乐乐谱进行转换设计,直观展现音乐元素的组合方式,创造出新的纤维记谱方式,让纤维制品成为音乐的新颖载体。

乐谱转換法以音乐乐谱为转換媒介,以音乐情感为指导,将音乐乐谱的符号语言转变成纤维艺术的符号语言,让音乐意象载体从乐谱形式转变成纤维形式。创作者建立起一套音乐元素与纤维元素的转换系统,总结艺术语言的转換规律,为音乐主题纤维艺术的设计提供乐谱转换方法(如图3)。音符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在转换设计时把组成乐曲的一个个音符转换成一个个基本图形元素,这是进行音乐与纤维艺术语言转换的核心公式。在音乐乐谱转换中,用基本图形的色彩代表音高,用基本图形的大小代表音值,用基本图形的厚度代表音量,用基本图形的材料质感代表音色,将乐谱进行重新解码组合。乐谱转换法中最重要的是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的转换,只有将这四个音的性质在情感氛围中充分表达,才能把握乐曲的核心特点,进而展现音乐作品的其他形式要素,最终用纤维语言表现音乐作品。

利用乐谱转化法进行了纤维挂毯《ode to Joy》和纤维装饰品《欢乐》两个音乐主题纤维艺术设计实践。两者以欢乐颂简谱(如图4)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由乐谱符号语言变成纤维艺术符号语言的转换系统。在音高与色彩方面,把CDEFGAB七个音调的频率(Hz)与其所对应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波长(nm)相加,可以看到两者之和均约为930,利用12平均律音高与12颜色对应关系,让音调与色彩进行转换。在音值转换方面则以四分音符为基本单位,根据每个音不同的比例进行图案长度的转換。乐谱是4/4拍,以“强、弱、次强、弱”的节拍规律进行排列,转换为纤维作品时便变成“厚、薄、较厚、薄”的立体规律。

纤维挂毯《Ode to Joy》(如图5a)以立方体为基本图形,把简谱中音符的音高、音值和音量,转换为立方体的颜色、大小和厚度。此作品除了把音符的基本特征转换成纤维语言外,还利用棉类、毛类等多色纤维材料和配饰将音乐意象编织在经纬线中,表现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白色经线和黑色纬线编制出的“ODE TO JOY”英文字样隐约可见,钢琴黑白键也被意象化地设计在黑色白色的块面中,让挂毯作品充满音乐趣味和欢乐情感。纤维挂毯既抽象性地展现曲谱,也将音乐情感融入纤维作品的形态、颜色与材料中,打造多重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纤维装饰品《欢乐》(如图5b)以圆柱体为基本图形,按照音乐语言和纤维语言的转换系统,用圆柱体地颜色、直径、高度代表音符的音高、音值和音量。曲谱中的音符转换成高高低低的音乐圆柱林立在欢乐的氛围中,像是各式各样的人们一起张大嘴巴准备高唱欢畅的歌谣,又像是声音起伏变化的波动图。在纤维材料选择方面,选择毛线材料进行编织,将多种色彩的纤维集聚在一起,传递着碰撞出的快乐喜悦。在编织圆柱里填充丝绵,使其饱满立体,更具视觉冲击,让温暖热烈的欢乐气氛游走在规整又跳跃的纤维作品中。

结语

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都是人类艺术文明中重要的分支,虽分属不同门类,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音乐主题纤维艺术设计中以审美共性为基础,以艺术情感为核心,以同构联觉为桥梁,利用音乐提升纤维艺术的美感,通过主观感受、编程处理和乐谱转換的方法,与音乐艺术有机结合。此外,与传统的纤维艺术设计不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的创新设计能够提取音乐情感,将其融入纤维艺术中,丰富了纤维艺术的情感表达,提供了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新思路,符合当下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产品设计趋势。随着艺术和美学的不断发展,两种艺术形式将结合得愈加紧密,只要音乐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纤维艺术家将不断地寻找到新的音乐灵感来表现纤维艺术,展现人类艺术之美。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现代生活中, 我们越来越追求优雅的姿态和高尚的品位, 我们呼唤自由不羁, 彰显个性。彩绘艺术让我们的环境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整体风格, 它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

1) 市民消费已从以物质为主的消费框架中跳出, 转向了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人们开始关注消费产品的品质、知名度、文化含量、个性化等要素。2) 家居需求不断扩大, 人们现在审美提升, 但对于高端的软装材料、四方连续的墙纸、简单的涂料等都不能满足现在的大众生活。3) 生活节奏快, 竞争压力大的现代都市、黑白千篇一律的生活需要“彩绘”缓解疲劳。4) 文化古城的苏州, 现代加工产品泛滥, 比如说打印技术, 印刷技术等, 大量工业元素模板制造。5) 城市改造及城市美化的落实,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目前苏州尚未有成熟的彩绘公司。6) 建筑自然而然不断破败下去, 及其影响市容, 并且人们对破落墙体的改造缺少创意和设计, 这样更加不会让人们喜欢上这座城市。

按照目前国内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看, 10年的建筑外观已然褪色, 20年的建筑开始显露破败迹象, 而据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 一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100年, 再加上建筑质量以及拆迁问题, 建筑自然而然不断破败下去, 及其影响市容, 并且人们对破落墙体的改造缺少创意和设计, 这样更加不会让人们喜欢上这座城市。所以我们才会以彩绘艺术为例, 给城市旧房改造领域融入新鲜的血液。比如北京杭州已经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我们可以借鉴经验, 况且彩绘艺术是用低廉的造价和丰富的创意来给建筑外观改造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人们不再满足于平淡的公共设施和公共艺术, 人们需要创意, 星罗密布的城市公园、各地都在兴建的地铁空间、大众产品的个性化设计, 甚至公交车道都是彩绘的载体。

主题公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 随着迪斯尼落户上海, 万达也开始在全国布点主题公园, 而主题公园同样也离不开大量有创意的墙绘艺术。

二、追其根源

墙体艺术的前身应该可以说是壁画了,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记录实事的形式之一, 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 莫高窟是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时, 随着宗教的发展, 开始了在墙壁上绘制各种以宗教为题材的图案的壁画, 多数用来装饰教堂等教会所属的建筑, 从而增加宗教形象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在古埃及, 艺术家们在墙壁和柱子上雕刻各种的花纹作为装饰元素, 其中这些装饰很多是记录居所主人的生平事迹, 以及记录各种神话故事, 或者带有某种寓意的情境, 为埃及最初的墙体彩绘艺术。在中国的西藏地区, 人们把佛祖绘制在墙壁上, 用来驱除邪恶祈求风调雨顺和平安的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中, 都有属于自己文化的壁画雕刻和绘画记录, 表现方式不一, 这些记录着当时的宗教和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壁画, 便是现今的宝贵墙绘艺术品, 对于历史的考证有重要的信息。大约上世纪60年代, 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出现了涂鸦文化, 从简单地书写tag和门牌等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到上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在字型、效果等的钻研, 近40年的发展已经让涂鸦走出美国的墙角, 成为全球性的艺术创作。

三、市场现状

墙体彩绘艺术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 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被众多设计师带入了现代餐厅设计中, 形成了独特的餐厅装修风格, 近年来墙体彩绘艺术在中国年轻人中特别受欢迎, 其彰显个性时尚又不乏创意的娱乐精神特别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当涂鸦风靡全球, 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 这股风潮开始席卷各个行业的领域, 比较常见的有主题乐园、主题地铁站、主题餐厅等。我们越来越追求优雅的姿态和高尚的品位, 我们呼唤自由不羁, 彰显个性。墙绘艺术让我们的墙面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整体风格, 它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办公室想要简洁?公共艺术想要炫彩?乐园想要卡通?地铁想要写实?古城想要写意?家居想要古风?墙绘艺术可以一一实现。

如今已经有更多的人接受这种艺术, 甚至亲自动手, 更是别具一格。这些涂鸦的爱好者甚至找到一种随意发挥的空间, 就是在家居装修中做装饰。请画师或设计师在家中墙壁上进行创作成了年轻一代人的装修时尚, 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装修环境下, 涂鸦墙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墙体彩绘艺术。而此刻, 这种彩绘潮流正渐渐在家居装修中蔓延。被称为彩绘艺术的涂鸦。在现阶段彩绘墙已经是很多年轻人喜爱的潮流代表了, 墙体彩绘通过在墙面上做彩绘来体现出一种人文的风格。在我国的很多发展迅速的城市墙体彩绘正在受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人们喜欢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彩绘墙可以根据个人的个性以及爱好而自定义图案的对自己的家居进行装饰, 现代生活节奏快, 很多人已经开始厌倦一般的千篇一律的装饰画了, 而墙体彩绘的出现则顺应天意, 满足人们对提高物质生活的愿望, 增加生活水平和精神世界的渴望。

四、前景分析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各行各业都在升级换代, 在升级的背景下, 许多人为了提升美感和艺术文化氛围文化便开始在自家或者公共场合的空间地区进行艺术创作, 但是也有部分商家业主添加文化内涵选择了现代加工产品, 比如说打印技术, 印刷技术等, 大量充斥着工业元素, 大量的模板制造, 太多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导致社会逐渐失去文化多样性。潜力无比的市场支撑, 市场上的多元化, 主题乐园、主题公园潮流涌入, 上海迪士尼主题彩绘盛行, 公共艺术的塑造日渐加强, 墙体彩绘不再仅仅局限于空间美化, 它是城市美化,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文化氛围营造越来越局限, 缺少像文化墙的点缀引起人们的共鸣, 去丰富大众的生活。

彩绘艺术对多数人容易接受, 致力于文化建设, 比如对公共空间的美化, 更直接的服务于社会;地铁站主题文化建设, 打造成一个呈现地域文化的大舞台, 又增加地铁站点艺术性与观赏性。关于一些大众化产品的个性化, 比如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苹果手机, 经过设计和创意的改造, 每部手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励志于培养人们的文化素质, 例如防止小便淋到马桶外面, 在马桶里面绘制苍蝇等生物图案, 此设计抓住了男性的攻击性心里, 尽全力淋射马桶里面的图案, 非常成功的公共厕所设计, 这样的设计其实在无形中植入了社会文明, 人们在如厕时会无意识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

五、结语

现代企业分工已经非常细, 但他们都不会配备一个专业的彩绘部门, 他们需要与协助单位合作。所以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来说, 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还尚未被全面打开出来, 目前, 我国墙绘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认识和接受墙绘做为一个装饰形式和行业的人, 更多的市场等待着我们的开放和进入,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展开, 同时, 我们可以积极正确的解决好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10-20年左右的时间里, 彩绘艺术的市场应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彩绘艺术行业也必将迎来它的行业成熟期和行业高峰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人们开始关注消费产品的质量、环保性能、文化含量、独一性等要素。而这些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来讲, 就意味着它要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的产品, 并不断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而彩绘艺术就是跟随文化潮流不断发展创新的一个文化产业。

关键词:彩绘艺术,起源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蓝穳.手绘在艺术设计中的魅力展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加强我国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促进播音本科人才的培养,就要打破传统高校播音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不断加强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播音主持;培养模式;对策

随着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但是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如很多高校仅仅凭借高考的成绩就录取了学生,因为单方面知识不能够适应播音主持的需要,而且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教学手段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参考价值。

1 我国高校培养播音人才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

播音主持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而且是一个交叉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播音专业教师力量显然是不足的。而且,播音主持专业与一般专业的教育不同,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实践。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播音专业的教师来源于电视台的播音主持,虽然他们具有非常优秀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方面就显得不足。而且,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消耗的费用比一般的专业要高出很多,不仅在成本上投入较高,还要具备听、演、录等全套的设备。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而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但是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2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靠专业的教学,而且要在职场或者播音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西方的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在人生经验还是在文化素养方面都具有非常深厚的积累,而且在实际的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能够产生良好的效应。我国播音主持人虽然外表比较靓丽,但是在播音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与国外的播音主持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最早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是北京广播学院,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专注于外表与声音的考察,忽视了综合素养的考察,这样,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就不能把播音主持做好。所以,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播音知识体系,提高播音专业人才的计划。

1.3理论研究与实践不平衡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理论建设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基础,但是实践能够促进播音主持理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先进的理论能够指导播音专业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具体的实践也可以指导理论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获得发展,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对播音主持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且时代的发展,对播音主持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使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理论研究,从而,使学校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处于这样的现实当中。

2 加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虽然我国播音主持院校比较多,但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播音主持教师的培养,从教育源头上进行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师资力量、专业配置等方面。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播音主持日益发展的年代,不能把声音和外表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标准,因为,当今主持人的培养已经由外表转变到对各个领域的关注,专业素质、文化内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提高对思维逻辑的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考察。

2.2加强教学模式的探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大一、大二阶段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但是,大三、大四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创新出合理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能力,锻炼个性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与主持能力。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设计,结合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方法,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现场控制能力及节目创新能力。

2.3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播音人才教学模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尊重教学规律,而且要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效率。而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积极利用课堂人少的优势,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要积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动态,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而且,要积极加强课堂模拟教学,不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4改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拥有大量的信息,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而且多媒体教学与播音主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所以,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同时,要实行模块化教学,一是要进行基础知识模块化训练,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将课程进行层层分解,加强训练,结合每个课程的学习阶段进行有效的训练,明确训练要求,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二是主持技能模块化训练,主要是加强课堂之外的实践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因此,不断加强我国专业播音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播音事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要不断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要结合我国播音主持的现状进行合理的研究,不仅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合理的设置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要加强培养模式的创新,更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都、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赛.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5).

[3]毕一鸣.关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0(6).

[4]栾洪金.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J].当代传播,2011(4).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瑶族是我国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民歌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兴市是我国湖南省郴州县级市,资兴市共生活着22个民族,除汉族人口外,排第二位的数瑶族人口。本文重点对资兴市瑶族民歌艺术特征及演唱等作了概述,对瑶族民歌特有的韵味作了阐述,旨在传承和发展我国瑶族民歌艺术。

【关键词】瑶族民歌;艺术特征;演唱分析

资兴瑶族属过山瑶的一支,相传祖居浙江会稽山,后辗转迁徙来到资兴,在资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资兴的瑶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瑶族文化,并催生出瑶族民歌。瑶族民歌在曲调、词曲上均包含浓烈的地域特色,充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借此表达对生活、民族的情感,逐渐成为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资兴瑶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资兴瑶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深受大众喜爱,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是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歌曲艺术传承的重要手段。

(一)资兴瑶族民歌的歌词特点

歌词不仅是民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作词者情感的特殊表达。资兴瑶族在长期历史长河中忍受苦难,但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其精神在歌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资兴瑶族是经过民族迁徙之后定居于此,经受了阶级压迫,每一个瑶族人都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反对镇压。在瑶族民歌歌词中体现了瑶族人民勇敢斗争、无所畏惧的精神。在《盘王歌》中,歌词颂赞了黄巢起义,是瑶族人民敢于斗争的重要体现。瑶族人民对家乡具有别样情怀,其在歌词中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有句歌词唱到:“心心要入桃源洞,桃源云雾乱纷纷,要出桃子入桃洞,要吃香茶入巷村。”深切表达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在歌词中,同样有表达民族進取、善思善变精神的词语。例如,在《礼节歌》中,每句歌词的韵尾相同,在对列上均为七言词,演唱起来十分顺口。由于歌曲在演唱过程中以方言为主,增添了歌曲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从资兴瑶族民歌歌词整体角度出发,在内容上与形式上将民俗风情、方言特色、音乐特征等进行了融合,使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音乐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资兴瑶族民歌艺术特征的重要体现。资兴瑶族歌词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七言四句体、三字头四句体等,歌词结构对仗工整,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其在形成过程中深受我国诗词文化影响,其中多数表达了作词者的内在情感。但其在结构上并不是固定的,很多词句在演唱上分为六言以及八言,例如,在《同妹走路心也开》中,首句为山伯祝英台,为五言词,后续均为七言词。另外,在歌词结构上,资兴瑶族民歌歌词中常会出现“赋、比、兴”等手法,并包含大量的铺叙,在手法上比较简练,为民歌艺术增添了许多色彩。

衬词作为资兴瑶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抒发歌曲情感、调整歌词结构的重要作用,瑶族民歌在衬词应用上十分独特。瑶族民歌中常用的衬词类型为语气助词,其中包括“嗯、啊、哎、呀、的”等,重点在于烘托情感、延长意味之用。例如,在《过海歌》中,“高山啊栽竹啊”的“啊”和“逗风吹呀”的“呀”,就能很好地烘托出歌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延长了歌曲的意味。在衬词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歌首衬词与歌尾衬词两种,在整体歌曲表达中呈现起腔作用。另外,瑶族歌词在衬词表达上还分为搭腔式衬词、固定性衬词、乐段衬词、装饰衬词等特殊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瑶族民歌。

(二)资兴瑶族民歌的曲调

资兴瑶族民歌在曲调上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瑶族民歌曲调在表现上十分多样,蕴蓄也十分丰富。资兴瑶族民歌在曲调演唱上五调俱全,在数量应用上徽调式最多,角调式相比较而言最少。多样化的曲调演唱方式使瑶族民歌在演唱上呈现粗犷嘹亮与清澈叮咚两种韵味。与此同时,资兴瑶族民曲调分为顺唱、平唱、回转唱几种,主要以低沉为主,但节奏十分稳定。民歌演唱曲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常带有明显的鼻音以及颤音,使歌曲整体的情感表达自由度更高。瑶族不同歌曲曲调具有不同特点,其用途也大不相同。例如,在婚礼仪式上所唱的《劝酒歌》曲调形式更加丰富,演唱形式也十分独特,其中的“呤啰呐嘞呐嘞呵,贵人生疏初到乡”便以动人的曲调散发出真挚的情感。另外,瑶族大多数山歌的曲调十分高亢,旋律上呈现热情奔放、跌宕起伏之感,歌曲节奏十分紧凑。所以,资兴瑶族民歌曲调的情感十分丰富,包含着民族十分丰富的情感特点,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特征。

(三)资兴瑶族民歌的形式

资兴瑶族民歌在歌曲表现形式上呈现简单自由、朴素灵活的特点。在整体歌曲表现形式上,受到我国古诗结构影响,在歌曲段落上,以两个或者多个乐段组成,在结构表现上十分整齐。在演唱中,由于歌词中经常性会出现排比以及比喻的形式,在演唱形式上表现得更加自然。另外,资兴瑶族经常性会出现即兴演唱的方式,演唱中并不存在陈杂的内容,在大量的衬词以及倚音的基础上,使其整体的结构更富表现力,在情感表达上也十分连贯。例如,在瑶族歌曲《对门岭上一蔸藤》中,歌词对仗十分整齐,歌曲的表现形式也十分简单、灵活。以独特的方式展现民歌艺术形式,具有调节歌曲氛围、丰富歌曲内容的作用。这种歌曲艺术的创传承,不仅丰富了我国歌曲艺术表现形式,还以鲜明、独特的演唱形式,为民歌增加了独特的民族内涵。

(四)资兴瑶族民歌地域艺术特色

资兴瑶族民歌之所以被大众所喜爱,主要原因是其在艺术表达上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瑶族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不同地域之间的民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受地理位置以及地域分布等因素影响,资兴瑶族在民歌表达上主要以劳动歌、恋爱歌为主,具有独特的地方差异性。该地区在长期的民歌传承中,以独特的歌曲观念展现出本地区独特的歌曲特色,其中包含了当地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民族的热爱,在艺术特征的表现上呈现出原汁原味、地方韵味十足的特点。原生态歌曲在情感表现以及演唱形式上更加空灵。例如,在《大声歌》的表现形式上,其呈现出自由奔放的情感,表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的热爱。独具地方特色的瑶族民歌展现了瑶族人民最朴素的情感,是我国民族歌曲精髓表现所在。

(五)资兴瑶族民歌的思想内涵

资兴瑶族民歌以独特的思想内涵展现其艺术特征。瑶族民歌在表现形式上以口头文学为主,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民族歌曲大都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以及生活,是瑶族劳动人民用以驱散疲劳、舒缓心情的重要工具。资兴瑶族善于利用歌曲寄托自身情感,他们在劳动过程中、节日中、田野中,均会对歌曲进行演唱。在资兴瑶族中,随时随地会出现轻灵的歌声,并会得到众人的积极响应,并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真挚的情感展现。例如,在《公公唱了传子孙》中,“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地上的树木数不赢”就体现出大自然的现象与深奥的自然哲理,通过各种真情的演唱,能够有效打动听者,丰富听者的思想内涵。资兴瑶族民歌歌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纯真的友谊,以歌声形式表现自身对困难生活的控诉,他们歌颂自由的爱情,记录民族情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历史中得以传承。资兴瑶族民歌以丰富多彩的情感寄托于生活,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文化特征。

二、资兴瑶族民歌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形式

资兴瑶族民歌唱腔独具特色,在民歌演唱形式上可以分为独唱、齐唱、对唱、同声四种演唱形式。在独唱形式上,瑶族民歌旨在抒发自身情感,不受时间、地区的限制,当唱者想要表达自身情感、舒缓自身情绪时,就会采取独唱方式演唱歌曲。独唱偶尔也会伴随木叶、唢呐等进行伴奏,在歌曲演唱内容上可分为仪式歌、叙事歌曲等。齐唱经常会出现在节日、聚会等大型场合中,在完美的齐唱配合中,可以充分表现瑶族民歌美感。例如,在《招禾魂》中,“哎,抛兵抛到东方呕,东方去”和“哎,抛兵抛到南方呕,南方去”的齐唱配合,在演唱过程中会让人们充分体会到这首歌曲的美感以及瑶族民族的美感,会对瑶族民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唱主要以男女对唱形式演唱,包括生活歌、猜谜歌等,其中以情歌对唱最多。同声二重唱的表演难度非常大,在旋律上也具有独特韵味。

(二)演唱技巧

資兴瑶族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唱法,在呼吸上可以捕捉自然、生活的气息。瑶族民歌大多节奏比较舒缓,需要很长气息才能完成演唱,在歌曲衔接上,会感到十分饱满以及通畅。瑶族民歌在歌曲发声上,以真声演唱为主,假声演唱为辅,并包含真假声混合演唱方式。在演唱语言上,由于瑶族语言体系比较复杂,为了使演唱不混淆,在演唱吐字上十分清晰。例如,在《不看相貌不爱财》中,“要我唱歌就唱歌,我唱支山歌敬郎哥”需要歌者进行十分清晰的吐字,让听者能够清晰地听到歌曲中的每一个字,从而对瑶族进行深入的了解,更好地体会瑶族歌曲。

(三)演唱风格

资兴瑶族民歌演唱风格是其核心所在,由于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使其成为饱满的艺术作品。资兴瑶族民歌在演唱风格上分为高腔、平腔、倚音、波音、直音、滑音、游离音等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演唱风格为瑶族民歌演唱增添了不少独特的韵味,而不同唱腔风格对歌曲产生了重要的润色以及装饰作用,使歌曲整体演唱呈现浓郁韵味,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总而言之,本文从歌词精神内涵、歌曲演唱形式、歌曲总体特征三个角度对瑶族民歌进行了赏析,希望可以推动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资兴瑶族民歌取材大都来自于民间,重点表现了民族的生活及精神,在流传速度、流行程度上,以独特的唱腔深受大众喜爱。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及有关部门需加强对其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滔.瑶族民歌混声合唱形式在采茶曲背景音乐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8,40(07):413.

[2]游凌涛.瑶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以红瑶族情歌《小小葫芦开白花》为例[J].当代音乐,2017(19):50-51.

[3]胡禹.对广西上林县四六联民歌创作形态与艺术特征解析[J].艺术评鉴,2017(13):184-185.

[4]张鸿舜.充满新意的无伴奏瑶族民歌混声合唱——《歌姆》的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6(17):68-70.

通讯作者:湘南学院罗冬生。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思想观念的开放与创新一直是艺术创作进步发展的动力。纵观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形式多样化,具有极高的艺术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 数字媒体艺术 创新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越来越贴近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艺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艺术需求,以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它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理念、价值观念和审美品位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信息图像技术传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也顺势而上,得到空前的进步和繁荣。[1]

一、创新思维与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创新思维是一种在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和看法,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思维方式。”[2]创新思维要求人们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敢于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敢于运用多元化的艺术创作素材,敢于突破常规的艺术表达方式,释放思维的创造力。不断更新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诠释着大众消费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审美价值。

二、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表达

(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理念的创新

物质生活的改变决定着艺术创作的发展与创新。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必然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思想理念表达,新思想、新理念融汇着新技术和新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理念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思路和想法。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创作理念强调创造性、个性化和独特性,以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的艺术需求。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更是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高度融合的思想形式总和,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视角来诠释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式的创新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方式不是没有原则,不是无边无际的想象和创作,其创作方式是在已有的创作经验基础上,牢固把握艺术创作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艺术素材的综合分析,系统加工和再創造得出的具体艺术表达形式,在创作的工作中注重画面、艺术表达、艺术创作手段的创新,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完美融合,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产物,是调动感官刺激的艺术表现。其创作的核心在于:在常规中找到不同于以往的差异,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重视在不同之中找到相同,在相同中找到差异,进而获取艺术创作的不同灵感和不同的艺术创作表达方式。

三、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普及化

传统的艺术作品内容形式表现手法单一、无趣,数字媒体艺术的高速发展,将动态数字技术、图片信息处理基础、声音图像技术等现代化科技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这样的艺术形式更容易为大众所吸引,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现实与虚拟相互交融,艺术与科技相互交融,在科技和新型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化。

(二)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多元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自己的数字媒体艺术表达,人们即是数字媒体艺术的鉴赏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体软硬件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人们广泛地接受数字媒体艺术,并广泛地创作媒体艺术。这就使得媒体艺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媒体艺术能够更加普遍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促进了数字媒体的艺术多元化创作和表达,每个人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每个创作者所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性。” [3]这就告别了以往艺术创作内容形式的单一与枯燥,进而展现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方向。

四、结语

新时代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也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也必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数字媒体艺术也开始步入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并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迅速崛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必将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是数字媒体融于科技信息的时代,是数字媒体艺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客观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创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思想理念,不断更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手段,进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杨岗.罗维亮技术—艺术思维[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124.

[2]姚铭列.创新思维观念与应用技法训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9.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7.

(作者简介:韩博杨,男,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2015级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ui界面;王舟<指导老师>,男,西安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上一篇:校内考研网站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基础体系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