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

2024-02-03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和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 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 那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一定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 分析透彻, 要求学生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分析、实际的工作当中。但是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目标明显是不同的, 首先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要求掌握其基础知识, 能够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不需要像专业的财会人员那样进行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等等。目标定的过高, 容易使学生感到更大的学习压力, 也更容易产生大的抵触情绪, 不愿意认真听课, 积极配合老师等, 这样不利于课堂的教学。

(二) 教材选择过于专业化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及风险、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利润分配活动等, 研究的目的是使资金产生最大效益。目前财务管理的教材多是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的, 内容全面, 介绍详细, 知识深奥。很多高校虽然对非财会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 但是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和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同小异。并且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是有一定联系的。那么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也并未接触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那么在教材的选择方面, 如果内容过于专业化, 就不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即便是有一些出版的非专业的教材, 但是教材内容换汤不换药, 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依然是过于专业化。

(三) 教学方法不新颖,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足

目前, 由于高校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 基本都是财会专业出身的老师。以往的教学对象也一直都是财会专业的学生, 特别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专业性, 追求的是一种深度。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 还是比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课中, 依然停留在PPT展示等浅层面, 那么如果将这些方法直接用于对非财会专业学生的教学, 很难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 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不利于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 教师注重对基本理论的讲解、灌输, 常常停留在概念的解析和方法的介绍上, 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讲、被迫的接受。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 很难吸引非专业学生的听课兴趣, 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也很难达到学校对非财会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目的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相应教材、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一) 针对非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 制定适合于他们的教学目标

根据非财会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 确立一个适合于他们的、合理的、与他们专业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最终要达到的学习成果, 有了明确的目标, 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将有限的课时利用到最好。例如:针对工科学生, 由于他们在运算方面更具有优势, 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将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加进去;而对于艺术、外语系的学生, 就不要要求太多的计算分析,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即可。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最终成果的标准, 有了明确、合理的目标,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总结。

同时, 对于学生来说, 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清晰, 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二) 结合非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 选用适合于他们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保障, 即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选用一本好教材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 由于平时接触财务管理学科方面其他课程、内容的机会较少。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甚至可能是唯一一次学习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机会, 所以选用适合于他们的教材显得更加重要。选用教材时在考虑专业性和前沿性的同时, 又不能太过于专业性, 选用的教材应该更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如果过于强调专业性, 学生感觉太难, 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反感的情绪。例如:给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讲财务管理, 在编写教材、选用教材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有政府等相关案例的教材, 这样与他们本身的专业特长相结合, 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更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可见, 做好教材的选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 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微课程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 在教学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 设定一些情景, 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 阐述自己的体验与理解, 学生可以主动地将感受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组, 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进行投资活动的讲解时有的同学扮演的是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有的扮演投资者的身份, 对于他们各自来说应该考虑哪些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讲出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并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与应用, 情景模拟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 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案例相结合。在课前至少一周将案例发给学生, 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的搜集, 并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详细阅读案例、并积极地思索, 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课上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发言, 让每位学生在阐述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对案例中的问题做到更深的认识和剖析, 使个人的研究思路更为清晰。总结评价, 教师要对案例教学的过程特别是案例讨论的成效作全面总结, 鼓励个性差异, 帮助学生形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微课程教学方法, 将财务管理各个知识点划分模块, 制作微课程视频。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 财务管理的学习难度还是较高的, 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费力。在课堂上,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不可能一直集中, 经常容易走神, 没听懂上一个概念, 感觉下一个知识会更难。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 学生利用手机等现代化的媒介可以在课后进一步复习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此外, 由于非专业学生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 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课后学生自学的方法, 既让学生全面的掌握了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管理策略

在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时, 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自由的氛围, 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相对于传统理论教学课程, 教师在管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时, 更应该注重策略方法。首先, 要更多地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更多地采取鼓励的管理措施,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可以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等政策的奖励。其次, 每节课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自主讨论时, 要完成对必要问题的分析, 并进行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 这样能有效督促学生紧紧围绕老师的要求展开讨论。

摘要:随着“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在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同时, 进一步追求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广泛性。本文在分析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之上提出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辅以相应的课堂管理策略,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建慧, 胡蕾.基于拓展设计思维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 (04) .

[2] 周忠民.应用型高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基于供给侧思维视角[J].商业会计, 2019 (05) .

[3] 李海龙, 张宇, 崔婷婷.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有效性研究[J].现代营销, 2019 (03) .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有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和劳动市场需求,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深入研究和改革会计专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中等职业会计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偏深偏难,教材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模式单一落后,简要归纳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学评价体系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而不是用人单位的角度,往往以一张试卷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标准,对所有学生评价采取“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差异和实际情况。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使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指导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案例,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指导学习方向,至于教科书,只围绕最艰深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其余部分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同时,扩大多媒体教学的范围,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加大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会计实验教学的比重,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多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系统化、直观化,便于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

(二)强化实训式教学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再明确区分理论与实践。以模拟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具体方式可包括:

1.实训教学

实施校内、校外实训教学,会计专业老师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严格管理实训教学活动,做到实训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标准。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设备帐、卡齐全,有使用记录,教师、学生参加实训,均需提交实训总结。根据会计专业实习、实训大纲要求,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分别进行会计基础、金融基础知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点钞技能训练、珠算技能训练、沙盘认知企业实训、税收实务、商品流通批发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实习模型、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模拟银行综合实训、台计技能训练、财贸英语实训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共13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2.校内实习实训

良好的实训效果,离不开优良的实训场地和先进的实训设备。应建设满足会计专业教学要求的一体化教学专业教室、功能实训室,实训室可以包括:模拟银行实训室,主要用于银行结算业务训练;模拟证券实训室,主要用于模拟证券交易的训练,同时也可用作财务软件实操训练等;会计模拟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手工做账实训,还可进行岗位训练;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化的实操训练、会计电算化考证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企业经营(ERP)实训室,主要用于企业认知沙盘实训,企业经营综合实训;台计室,主要进行台式计算器的训练和点钞训练;多媒体电化教室,具有公关礼仪培训、职业技能指导等多功能用途等。在此基础上,校内实训教学可创设以下实践活动课程:

(1)每年举办“跳蚤市场”开展企业经营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经营市场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验企业经营。学生们通过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撰写企业经营、市场营销计划书、经营摊位竞投,广告时段竞投、资金筹集等体验如何创办一个企业公司;通过组织商品销售、进行策划宣传、企业的出纳、会计、仓管、营销、经理等岗位角色进行分工和合作,体验如何经营一个企业和进行一个企业产品销售;通过进行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核算实训,体验专业知识应用,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对企业进行贷款发放以及回收贷款等体验银行业务活动。

(2)开设ERP沙盘活动训练课程。ERP沙盘模拟训练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主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各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模拟职业岗位角色,分别担当如市场分析、接受订单、原料入库、加工生产、产品完工入库、交货等不同的管理角色,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容。通过流程体验,使学生了解企业运作各个岗位的前后工作流程,帮助学生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业务。

(3)模拟公司综合实践。模拟公司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程,通过建立模拟公司,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模拟公司筹建、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场营销、商品采购、商品交易等商品上架和公司网页信息的发布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仿真的企业工作场景让学生认知公司岗位,认识公司业务,熟悉虚拟商务实训平台的操作,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有效地解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难的问题。

(4)开展“英语角”、“商务活动体验”课程。“英语角”、“商务活动体验”课程主要安排在每周选修课或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通过情景式教学和活动体验式教学,学生熟悉商务社交礼仪的基本常识,掌握如何服务、销售产品,以及掌握与客户沟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懂得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突出对学生商务英语会话技能的培训, 以培养学生运用初中级英语从事各种商务活动中的能力。

3.校外实习实训

为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可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与各大银行、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加强紧密联系,建成相对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利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实习活动。学校可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实习责任保险、实习补贴等相关协议,使实习学生能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同时,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应配备齐全、管理到位,及时掌握学生顶岗实习进展,并会同实习单位做好学生指导工作,完成实习目标。

(三)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

1.实现无纸化办公

建成校园教学管理网络,通过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教师课程安排、各项通知和学生成绩管理等,实行无纸化校园管理。

2.成立教学监督机构

成立由行业专家、教学行家、教师组成的教学监督机构。教学检查常态化,加强对老师的课堂管理力度。要求老师制定授课计划并严格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授课计划的制订工作;期中主要检查实际教学与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计划是否吻合;期末侧重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分析教学效果是否与期初目标一致以及存在问题,并以此作为专业教师的实绩评价方式之一。

3.规范教研组教研制度

教研组切实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备课规范化,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坚持每周年级集备制度,每学期开展2~3次不定期的教案检查并做好教学检查以及教学检查分析小结。教研组经常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坚持公开课和听课制度,每学期推出一定数量的公开课进行研讨,同时要求教师每人听课10节以上。

(四)有效开发教学资源

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新技术等。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编写公关礼仪、就业指导培训等校本课程,制作创新型教具,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与情感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和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二是改进和优化课堂和实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会计专业教师自制的练习题库、试题库、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专业学习的信息化资源,应以资源库形式共享在校内网络平台上供师生使用。三是根据专业特点与社会调查相结合,重新编写校本教材,如商品流通批发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实习模型、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实训、台计等。此外,还应对应用性强的课程不断更新。四是在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下,课程逐步由“学科中心”转为“多元整合”,实施项目式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如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此外,探索以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互动游戏、情景练习、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在专业课应用,使学生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直接对接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估

在中职会计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而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兼顾公平和效率,即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能促进老师吃透教材、钻研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

1.改革传统课程评价方法

建立以能力核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行业企业可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及用人单位调查等方式参与导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根据专业课和实训课程不同的教学要求,注重专业课和实训课程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分析和考核,尤其注重课堂教学、实训全过程各主要环节的监控与考核,确保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注重学生知识向技能型的转化,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职业专门技能的培养。在实训课程过程考核主要从参与课程实训工作的态度、实训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及实训报告、实训能力、实训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

2.改进学生评价模式

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活动项目评价法、活动作品评价法、评语报告法等等评价方法。评价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一些不可量化的非智力因素。同时,为了使评价标准更全面、科学、合理,可利用“沙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评价,沙盘数据的客观性弥补“模拟公司”评价体系的不足,更直观反映学生对经营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经营结果数据使评价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3.实行多样化考试方式

注重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融会贯通的能力。实行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多注重平时的测试。在具体操作中把评价体系加以规范化和细化,以避免评价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如为了防止学生通过抄作业答案来取得较高的平时分,老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多下点工夫,多布置一些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具体关联的题目,使学生需要联系自己实际情况才能完成作业。例如,根据自己一个时期内的个人支出情况来填写会计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和相关的报表等,这样使得学生不能通过完全照抄别人答案来完成作业。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将终结性考试与形成性考试结合起来,采用分层考试的方法,采用“等级+评语”的学业成绩评定等等相互结合的评价方法。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总评(100%)”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提高了日常考核和测验的比重取得了较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志.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7, 2.

[2]谢丽英.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给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1,5.

[3]刘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江西省商务学校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1.

[4]刘克政.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5]吴幼环.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J].教师,2012,3.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是启发式教学:用会计原理联系生活。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关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会计原理的讲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会计语言逻辑的理解。但是,很多财务会计教材对会计原理和方法以简单直白的语言来表述,学生虽然能够明白其字面意思,但难以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含义,且枯燥的定义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会计原理在很多情况下类似于生活中的道理。当学生发现会计原理能运用到他们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时,他们会觉得有意思,这样,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共鸣,记忆深刻,掌握牢固。现在财务会计课堂上就大量运用了这样的讲述方法,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将会计原理引导到生活中,启发学生思考会计原理的内涵。第一堂课,老师借鉴著名的财税专家马靖昊举出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如果公司买了一头藏獒看门,会计要不要记账,如何记账?如果关于藏獒的信息要记账,那么看门的保安呢?藏獒每天吃吃喝喝,咬了人,生了小藏獒,需要记账吗,如何记账?这个关于藏獒“人生”的会计故事首先引发了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使其思考和讨论。老师告诉学生,在今后的财务会计课堂上,将会逐步学习到这些问题。又如,对于会计语言最根本的逻辑原理,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法,可以表述为:会计恒等式需要永远保持平衡,而复式记账法能帮助会计检查记账错误。此外,老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处理感情问题的态度,将结账工作的原理比喻成人生对于感情问题的正确处理态度。询问女生婚后打算如何进行家庭理财,将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比喻成妻子对家庭收入和花销的不同管理方式。询问男生今后打算如何对另一半做出承诺,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比喻为恋爱时和结婚后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询问学生选择的用餐方式,将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和平均成本法比喻为吃热饭和剩饭的先后顺序。根据课堂表现来看,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的气氛极其活跃,学生经常还反过来向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教师自身生活的问题。

二是互动式教学:让会计课堂走进生活。传统的财务会计学习方法是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述,课后布置作业由学生练习。这种方法让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使学生(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觉得学习只是为应付考试,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互动式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首先由教师提出思考题,在课堂组织小型的工作坊、讨论小组和辩论会,让学生的不同思维碰撞出火花。进行互动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当两个角色:问题的提出者和信息的总结者。问题的提出是非常的关键的一步,这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另外,提问的方式也很重要,教师最好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才能帮助其树立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充当的第二个角色是信息总结者,对大家的讨论进行概括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最好不要随意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财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其原理和方法是由人来制定并发展的,很多情况下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并且会计语言需要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过去的方法在未来很可能被取代。因此,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财务会计学科未来的发展更新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应让会计教学走出课堂,走进每个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考虑到会计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数量也比较多,并且有一些学生面子观点较强,羞于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参考国外大学做法,在财务会计教学网站上开辟了讨论区。每一堂课后,在讨论区提出思考题,这些问题大都与每一节课的重点相关,通过讨论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经常登录讨论区评述学生的观点,对一些(与教科书中一致的)正确的观点,进行肯定。对一些创新的、带有学生自己想法的观点,进行鼓励。对一些错误理解的发言也不能一味否定,首先肯定其参与的积极性,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每个学生的发言,了解其兴趣和问题所在,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与其讨论。对于学生在网络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进行解答,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解答。用这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教师也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兴趣,可以将一些重点话题设为常见问题,再根据这些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除教学网站讨论区外,还将会计课堂搬到生活的最前沿。财务会计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学科。对当今的年轻人而言,微博、空间等社交平台是他们潮流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老师与学生在微博和空间等平台互相关注,互为好友,经常转发一些和会计相关的有趣微博和空间消息。并鼓励他们关注一些财务、管理、会计界名人的认证微博和空间,这些微博和空间经常发布一些来自独特视角的会计知识的解释和业界新闻等。这样,学生一打开电脑和手机,就可以了解会计界的最新动态,真正将会计学习纳入每一天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会计知识。

三是实践性教学:将会计知识融入生活。会计还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针对于会计、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财务会计课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课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会计软件操作、凭证编制等。而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可能需要采取其他形式,如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相关会计行业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职业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些实操性过强的会计练习对他们并不恰当。一些学生因此认为不需要掌握具体的会计原理、记账方法和报表编制方法,而只要能看懂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就足够了。为此,设计了一些适合非会计专业班级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强调会计知识在实践中,即每个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中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案例,以情景剧的形式,由学生表演。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案例作业让他们完成报告。这里最重要的是案例的选择。教师需要精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学会如何充分地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将来的职业当中去。这些案例最好是真实的,且具有新闻时效性的案例。例如,笔者曾经介绍过关于中华儿慈会财务报表错误的案例并布置了相关作业。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新闻,许多学生都在各种媒体上关注了这个报导。笔者提示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原理、内控原则、记账方法和报表编制方法等知识,自己去分析并判断儿慈会在现金流量表上所报告的48亿“支付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究竟是其负责人所解释的小数点错误,还是其他原因,并思考避免这些问题的防御和解决措施。此外,还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介绍过一些真实的上市公司年报造假案例,让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投资者、证监会、上市公司CFO等各方面的角色扮演。或是设定一个“经理与会计合谋,老板如何发现账目造假?”的场景故事,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扮演老板、经理和会计。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会计知识不仅对一些会计职业很重要,而在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生活和职业道路中也是非常需要的。理解财务报表的来龙去脉,进一步掌握具体的知识如会计原理、记账方法和报表编制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三种教学方法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初了解基础的会计原理,对会计产生兴趣。互动式教学进一步使得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主动积极地学习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运用会计知识。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知道财务会计绝不仅仅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账户和报表,而是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编辑 陈 玲)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从职业判断能力的内涵出发,以本科层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本科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现状及学生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需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在《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中提高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经营活动参与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并作出选择的能力。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在校大学生来说,未来可能成长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应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信息是对企业发生的以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是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依据,职业判断能力对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有新的要求。

一、强调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网络信息化,企业面临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更多地需要依赖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做出恰当的判断。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管理者如何选择准确适当的会计信息对于经营管理决策有决定性意义。很多管理人员虽然有过会计学习经历,但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学习如何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不能识别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没有形成对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经常出现滥用会计信息的现象,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教育属于入职前职业教育阶段,其教育定位决定了大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公司未来潜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何识别和运用会计信息对于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作出准确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原理》课程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兴趣和会计课程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对长沙开设经管类专业的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针对性调查,涉及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及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调查情况汇总如表1表2。

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所制订的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很多高校并未明确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习该课程意义所在;部分高校即使制订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没有准确传递与职业判断能力相应的信息,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基本原理的介绍和会计信息的生成上,非会计专业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实践教学过程就已经结束,更不要说通过实践对他们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发现,各高校决策者对于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经费稀缺;学生认为会计教师虽具备丰富的讲课经验和较高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将现实与理论结合;有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涉及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也是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

三、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措施

职业判断的形成取决于多个方面,个人的专业素质是主要因素,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专业素质包括会计、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综合性最强的信息,会计信息的选择与运用应作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培养的重心。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侧重于告诉学生在实践中如何根据所学的会计理论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取的信息为单位经管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在大学学习阶段,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制订的目标必须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对于会计教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正确认识将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目标中确定不同的子目标,同时明确强调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进行会计操作生成会计信息,而是能够依据所学的会计核算原理,针对既定的会计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并分析提炼出对企业经营决策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信息。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在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会计原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应该各占一半左右,理论教学着重介绍基本原理,其他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加强自学和自我理解;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凭证、账簿、报表知识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安排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训练学生如何针对复杂的会计信息形成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编制恰当的教学资源。非会计专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心是在针对特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决策过程中如何获取与运用会计信息,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恰当的教学资源为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提供辅助条件。恰当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具体设计实践课程资源过程中,总的原则应该要强调实践教学资源的仿真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同时要强调法律在职业判断中的约束作用。

1.编写恰当的教材和教案。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版《会计原理》实践教材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教育钻研较深的一线教师联合编写,所编写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前瞻性体现在对未来新的经济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新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预计;通用性体现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不同专业都能够从教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既可以做到专业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编出精品资源,还可以兼顾各高校的特色。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在编制教案资源过程中,要建立高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各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及专业特色在统一教案的基础上而有所发挥。

2.准备恰当的会计模拟核算工具、教学版会计软件、ERP软件、教学录像等。结合非会计专业特色,这些教学资料各高校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对这些资料可以提供必要的文字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通过良好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条件较好的高校,针对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并形成此类教学工具库。

3.根据专业设置,收集会计信息资料。针对各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及就业主要方向,可以有针对性选择相关行业的典型企业的会计资料及该企业发生的相关大事备忘,主要有企业会计核算原始资料、财税法规、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企业经营活动案例分析等。

(四)选择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式。《会计原理》实践教学应是以职业判断为核心,将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通过边学边练习,消除书本与实践的断层。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的原则是注意所选择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面现象,同时要考虑实践教学的成本效益和时间限制。

选择实践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应能够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首先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营造实践教学气氛,在较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所选择的实践资料,设计会计信息与各专业相关的趣味问题,在互动过程中穿插对职业判断的认识、引导;再次选择恰当的教学实施方式,如演示导入、小组讨论、项目设计、调查分析、沙盘体验、模拟决策、团队竞争、总结分析,在小组竞争过程中提倡批判性、谨慎性思考,强化对职业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的认识。

此外,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邀请对会计职业判断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专题讲座、带领兴趣浓厚的学生参观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等,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达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优化考评环节。恰当的考核方式是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效果的保证。职业判断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这种能力是分阶段通过不同小的实验和项目来实现的,因而这种能力的检验不能完全通过闭卷考试实现。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而言,实践环节的考核应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会计信息的选择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经营管理决策综合案例,考核的时间可以课外用一周左右来完成,通过综合案例评价检测学生的判断能力。

(六)培养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有敏锐职业判断能力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师队伍。

首先,应强化终身教育理念。一方面学校加大投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加强校际会计教育交流,拓宽教师视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各高校可通过轮换的方式安排会计教师用一年或半年的时间深入到企业里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利用会计信息决策的能力。最后,聘请经验丰富的执业者、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述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师的不足,保证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是管理人员常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全面的反映,恰当的职业判断建立在对会计信息准确把握上面。在目前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各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应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实践环节在资金、时间、资源、师资上予以足够重视。J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杨泽花.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考察[J].财政监督,2009,(2).

3.李学斌.论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现状与影响因素[J].当代经济,2012,(8).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会专业的学生具有“专、乖、认真”的特点。“专”即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很强的钻研精神且非常重视;“乖”即课堂纪律普遍较好, 学习动力普遍较高。“认真”即态度认真。鉴于财会专业学生的特点, 只要教师教的内容与他们的本专业相关, 财会专业的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知识的。但是, 从三学期的统计学授课来看,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认真学习统计学, 但是只是局限于考试等原因, 接下来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为例, 总结下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授课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陈旧, 与财会专业知识关联性差

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 授课主要依托于教材。连续三学期的统计学教材均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涵盖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描述统计 (平均数、方差等) 等基础知识, 同时涵盖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等需要一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的知识, 同时涵盖国民经济统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前几章的基础知识接收程度较好, 但书中的案例较旧, 有些偏离学生的感知, 所以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相对较难。教材以原理、概念和公式为主, 对数学功底较差的学生来讲, 一到开始有公式的计算部分, 这部分学生将会丧失兴趣。同时, 教材中的软件应用较少, 案例分析几乎与财会专业毫无关系, 让学生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看不到统计学在财会专业方面的应用, 从而使学生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 降低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 教法比较单一

目前,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只是借助多媒体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偶尔后通过提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提问时, 学生都是心惊胆战的。长期下来, 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将丧失创新能力。

(三) 缺乏与理论课程配套的, 且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环节

根据我院的大纲设置, 统计学是一门纯理论课程, 虽然教材配有少量实践操作内容, 授课期间, 向同学们演示过操作过程, 但是根据操作时同学们的反应来看, 效果并不好!究其本质原因, 缺乏与理论课程配套的, 且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环节:首先, 财会专业的学生比较“专”, 没有系统的设置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这些软件操作, 感受不到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其次, 学生只是通过多媒体观摩了如何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 计算相关系数和进行回归分析等, 没有亲身实践, 体会不到操作完成时的成就感;最后, 部分学生认为考试没有实践操作, 不学也无所谓。

(四) 考核方式陈旧

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构成, 二者占比一般为三七或四六, 笔试成绩比重较大。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虽然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了教学质量, 但是评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是否能够应用知识有失公正。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引导到了对公式和概念的死记硬背上, 考试前期加强题海战术, 目的就为了期末考试拿到高分, 从而忽略了对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以上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 根据财会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 更新教材, 加强与财会专业知识的关联性

目前, 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所用教材偏经济, 教材中的案例多为与经济相关的案例。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 财会专业的学生对新闻、经济不重视, 所以看到统计学教材, 尤其统计学教材中的公式, 感觉统计很难, 心理上比较抵触。因此, 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教程需根据学生特点和自身专业的需要选择教材。之后, 根据教材的内容, 设置教学内容。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 财会专业的学生只需在了解统计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合理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即可。所以, 在设置教学内容时, 不仅要考虑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还应考虑如何将统计方法和统计知识应用到专业知识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 应用哪些相对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如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等。重点讲解各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原理和应用条件, 重点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及软件操作结果的解析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结合财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更新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中心, 适当增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 同时, 辅助微课的形式推进一些任务, 课堂交给学生, 让同学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 增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在讲授标志和标志值时, 从辅导员那里借出他们刚入校时的登记材料, 对标志、标志值、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进行讲解;在讲授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时, 搜集该班和某一班学生上学期的考试成绩, 依次通过散乱的单个成绩计算平均数与变异指标, 到分组后计算平均数和变异指标, 不仅可以进行对比分组前后的差异, 还可以加强知识的运用。二, 通过微课的形式推进任务。针对数据收集、收据整理与显示这两章内容, 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 让同学们课下了解理论知识, 了解完理论知识后, 选择一个研究目的, 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之后, 在课堂上, 进行分组展示, 当然, 老师在她们展示过程中, 要加以针对性的点评, 本节内容之后, 让学生进行调查, 收集原始数据, 得到原始数据, 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并将其分析结果用图表进行展示。通过增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教学,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微课形式推进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增加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加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教学, 需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 加强与财会知识相关的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如怎样用描述统计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分析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和风险, 如何运用因素分析对管理会计中成本差异进行分析, 如何运用静态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等等。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 直面实际现象, 有助于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从统计思维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加强计算机实践操作。目前,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弱,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章节的exce上机操作。结合公司的财务数据,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操作进行指标的运算, 通过实践操作将统计方法与专业知识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四) 更新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方式容易使学生养成“重考试, 轻课堂”、“重成绩, 轻学习”的习惯。平时学生不专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考试时临阵磨枪, 进行题海战术, 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为了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应该适当降低卷面成绩, 提高实践成绩。在一章的知识点讲完之后, 找一些专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 如, 在讲完综合指标后, 让学生搜集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资料, 之后根据本章所学的知识对其运营、风险和收益进行分析;或讲完指数后, 让同学们搜集上证指数和综合指数, 了解其计算方法。若有设施适当增加学生的上机操作, 提前推进任务, 以财会问题为中心, 考核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 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摘要: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财会专业为例,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进行探讨, 发现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与财会专业知识关联性差, 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环节, 考核方式陈旧等问题, 之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与财会专业知识的关联性、更新教学方法、增加与财会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环节, 更新考核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海, 成榕, 于慧玲.新建本科院校统计学教改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某学院经管系为例[J].中国市场, 2017 (3) .

[2] 王宏.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研究[J].统计与咨询, 2015 (6) .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我国的财会人才尤其是低层次财会人才已经是“人满为患”。根据有关报道,在南京的求职者中,财会、出纳等职位的供求比例竟然达到了46:1;在成都人才市场的人才库中,会计专业是存量最大的一个专业,以至于每5名求职者中至少有一名是学会计的,并且大多数不是近几年毕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会计人员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用人单位需要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会人才,而会计行业中初级会计人员居多;二是各类院校盲目增设会计专业,造成供应过量,近十年来,从普通高校到中专、技校等很多综合类、理工类的院校不顾师资力量,纷纷增设会计专业。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一个学校的会计专业要想在激烈的招生、就业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使他们能顺利对口就业,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紧紧抓住会计专业的特点,围绕综合素质教学中心,不断优化实施性教学计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就此问题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一)专业设置要规范,划分不必太细

以本科为例进行说明。除设置比较规范的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等三个专业外,部分高校还设置了一些很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交通会计、金融会计等。过细的专业设置不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建议学生入学时可不分专业,到大三或大四后再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划分专业方向。

(二)结合实际设置课程

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应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知识及技能的相关课程,还应掌握与会计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等课程,以拓宽理论知识面。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状况,知道企业真正需要哪些知识模块,直接建立与会计岗位对接的有效课程;并与企业的有关专家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研讨,而不应采用闭门造车的形式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试验、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作到互动教学,但目前高校学生增多,教师面对百十来个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展。高校特有的学习环境,也使习惯于在压力下被动学习的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普遍存在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而考试结束以后,没过几天就忘了一大半。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点、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前面,没有真正弄清知识点的含义,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全书内容的很少。目前,多数学校鼓励并推广教师采用多媒体形式的现代化授课方式。但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只是局限在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上,有些只是把它当作教案和板书来使用,事实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如能制作教学光盘,把教学软件引入课堂,把经济活动用动画或情节展现出来,将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和可理解性。例如,从交易的开始到结束、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过账、结账一系列的过程通过影片演示出来,在教学软件中再加入有关审计的内容,介绍会计造假案件等内容,使会计教学具有立体感,将使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学目的。

(四)选用教材要新

学校应使用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等编写的教材,而不应使用过时的教材,为学生掌握新的会计知识、考取会计证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可能多地取得证书

实践证明,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有着直接关系。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珠算证书、普通话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以外,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还应再拿到《助理会计师》证书;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再拿到《会计师》证书;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拿到《会计师》证书,甚至要拿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这给会计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增加了一块敲门砖,同时,也是财会专业毕业生高素质的体现。同学们如何取得这样的证书,报名就是一关,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公示,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但目前的报名条件还是有限制,如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参加会计师考试,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宽松处理,使这些学生实现他们的夙愿。

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理论知识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实现其应用价值。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标准是,毕业即可上岗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全过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狠抓实际操作,打造过硬的专业技能,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编制会计报表,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计算机操作,学生都能系统地完成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目前,许多学校在模拟实训方面还有待加强。模拟实训内容单一,不能满足现代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作为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应全面掌握,这主要通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来掌握。但是,在我国高校的校内模拟实训中大多只进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即企业日常经济活动部分的实训,很少能涉及《高级财务会计》内容。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更是少得可怜,能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模拟已是不错,有的只进行分项会计模拟实训,不进行综合的真账实训。实训内容的单一和过于强调基础,致使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为此,建议学校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建立高素质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笔者所说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职称”、“双证书”或“会计师+讲师”的教师,而应是在此基础上既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至少一年以上),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目前,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学校相当多取得“双证书”的教师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不足一年,更何况没有“双证书”的老师?为此,学校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首先,对那些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扎实,从学校到学校但缺乏实践经验或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的已取得“双证书”的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鼓励他们走出校院,走出书斋,走进企业,使他们在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为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高级财会人才对学校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实践培训,缩短学校和企业的距离。

(二)调整教学计划,加大会计实践课课时

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系统的教学计划,建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的实践教学为主线,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和税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为辅助协调进行的基本框架,制定检验实践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大会计实践经费投入

在校内,加强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仿真性强,能够全方位模拟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会计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学生在完成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还要把相应的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会计和计算机的结合,这就要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会计教学紧跟经济形势和会计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校外,学校应积极寻求合作企业,本着“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建立大批稳定可靠的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有较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缩短了校内实习和正式上岗的差距,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良好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涉及到诸多关系人的利益,加上经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价值观来做出判断。但由于我国以前并未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看待,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将会造成重大破坏,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使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其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尽职尽责。法制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知法守法,培养他们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把遵纪守法纳入整个教学环节和工作过程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从入学教育着手,始终围绕“不做假账”的原则,开设《思想品德》、《会计法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等科目,不断进行专业精神教育,使同学们明白,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灌输财会领域先进人物的事迹和闪光的思想,激励和启迪学生,让学生牢记“不做假账”的会计精神,具有“诚信意识”,真正理解“诚信”不仅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诚信应当成为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学校应把道德教育深入每一个将要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内心,使其能深刻体会到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热爱会计、献身会计职业的理想。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性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已成为一个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的会计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大量信息以及前人的经验,知道上岗后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教育目标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新形势下会计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独挡一面,有所创新。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培养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成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手段,衍生的信息技术工具将丰富和完善会计教学方法。就教学手段来讲,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就教学方法来讲,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以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做到会计教师由教学中的说教者、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教学中的示范者、会计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员,以启发学生积极、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一个财会专业毕业生如果能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就应称其为高素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遭“寒冬”的现象在他们身上将不会出现。良好的就业事实为母校会计专业的招生作了最好的宣传,同时,也为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

上一篇:艺术欣赏趣味优化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启示现代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