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

2024-03-04

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第1篇

2014-05-26 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目前万科集团住宅设计中,普遍为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楼层中一般以混凝土轻质填充墙作为房间分隔。该部分墙体粉刷前虽然采用了拉结钢筋、钢板网片等连接措施,但由于设计、施工工艺、环境、工期等多方面原因,墙体粉刷后经常会产生墙体裂缝,尤其是墙体裂缝,施工中最不易控制,已经成为住宅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以下主要就围护或填充墙体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

一、材料性能简介

1、材料温度变形

钢筋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为1.0×10-5/℃,即温度升高1℃混凝土膨胀0.01mm/M 粘土砖热膨胀系数为0.5×10-5/℃,即温度升高1℃粘土砖膨胀0.005mm/M 轻骨料混凝土和混凝土砌块热膨胀系数为1.0×10-5/℃,即温度升高1℃混凝土膨胀0.01mm/M

2、材料的干缩变形

钢筋混凝土的干缩率为0.1mm/M 粘土砖的干缩率为0.1mm/M 轻骨料混凝土的干缩率为0.3mm/M 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2mm/M

从材料本身的性能可以发现:裂缝的产生和材料的性能是息息相关的,对裂缝的控制要遵从两个原则,释放和约束相结合,组成墙体砂浆和砌块是脆性材料,其有较高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性能较低,一旦墙体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应力以后就会造成墙体开裂.防止墙体裂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合理的设计构造措施、合格的材料、适当的工期、合理的工艺和工序等。

二、裂缝的性质及产生原因

墙体裂缝最为常见的有三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住宅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混凝土顶板的膨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出现。

2.收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0.3~0.45mm/m甚至更大,(目前的建筑市场提供的材料其材料性能远低于理论数据要求)它相当于25~40oC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天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渐变慢,几年后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得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两端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腹墙内外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墙裂缝较内墙严重。

3.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开裂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设计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三、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及宽度标准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没有危险的。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四、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裂缝的分析(万科选用墙体材料)

1、砌体平衡状态温度

由于材料能产生温度变形,所以温度变化是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当墙体粉刷完成达到初步凝固,钢板网、拉结筋与粉刷形成共同受力系统时,此时的温度为墙体的平衡状态温度。当外界气温升高,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墙体之间产生压应力,因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一般不会有裂缝等破坏情况出现。当外界温度降低,低于平衡状态温度时,拉应力出现,最终导致出现裂缝。 当墙体外界温度低于平衡状态温度时,整个填充墙体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产生收缩,从而在墙体内部产生拉应力。此时,填充墙体两端由于拉结筋和钢板网共同作用,产生横向拉应力,墙体上部由于钢板网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应力,由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到达一定数值时,由砌块和砂浆组成的砌体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合力,于是在垂直于合力方向,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形成一般呈近似直线状,当砌筑砂浆强度不足时,有时裂缝也会沿砌体灰缝部位呈阶梯状分布。上述裂缝一般出现在轻质填充墙体上部,下部由于砌体自重与拉应力合力部分抵消,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裂缝。

2、围护和填充墙的尺度

砌体材料温度变形和干缩变形的幅度与其长度成正比,若填充墙尺寸增大,其温度变化和干燥收缩时,相应的变形幅度也会相应增大,在受到束缚的前提下产生的应力相应也会增大,在轻质填充墙砌体抗拉强度一定的情况下,产生裂缝的几率也就越高。

3、材料的收缩和干缩变形

材料自身收缩和干燥收缩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材料自身收缩指的是材料绝对体积的减缩而引起的收缩,材料出窑后放置一定的龄期(28天)主要是让材料完成一定的材料自身收缩,材料自身收缩初始阶段完成较快,剩余的收缩要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才能基本完成,这个周期可能是几年。以混凝土为例,它的自身收缩值在100天为0.04-0.1mm/M之间。

干燥收缩指的是因材料中的水分蒸发而引起的收缩。以混凝土为例,一般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在0.3-0.6mm/M之间。因此材料储存期间避免雨淋,材料上墙前的浇水控制,抹灰粉饰前的墙体湿润控制极为关键,墙体内的水分挥发达到和环境相适应的平衡周期也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因此墙体因干燥收缩导致的裂缝,一般至少要经过一个采暖期才能大部分完成。

4、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

墙体的砌筑质量:填充墙砌体是混凝土空心砌块、砂浆、拉结筋、钢板网、构造柱、门窗洞口处理的统一受力整体,构造措施、轻质填充墙砌体的抗拉强度、材质的均匀性、砌筑砂浆的质量及工艺的合理性和是否质量合格,都会影响到砌体的整体抗拉强度,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墙体的抗裂能力。

五、裂缝防止措施

导致裂缝产生的墙体应力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以释放和约束结合的原则进行控制。

1、设计构造措施 设计对收缩裂缝的控制:

①住宅建筑的山墙分户墙长(>5m)其收缩值大,易在柱、梁相接处出现裂缝。 山墙和分户墙长,收缩值大,宜在墙体内设通长拉结筋,提高砌体的抗拉强度,提高其抵抗收缩变形能力。

②门洞口处收缩裂缝。

门洞口处因墙截面减少,洞口处应力集中易在洞口上方,或洞口角部处出现裂缝。门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在过梁上方第一道和第二道水平灰缝中应设焊接网片(或2Φ6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应伸入支应内长度不小于600mm.

③外墙窗口处的收缩裂缝。

外墙窗台下和窗口上易出现收缩裂缝,窗台下出现竖向裂缝,窗口上角出现斜裂缝。 窗台处宜设窗台板伸入窗墙内240mm,同墙宽厚度100mm,纵向配3Φ8钢筋分布筋Φ6@150,C20混凝土。

设计对温度裂缝的控制:

为防止和减轻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度变形产生的墙体裂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温度缩缝。

现浇混凝土结构其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50m,结构平面布置宜对称,无突变,平面和坚向刚度均匀。

加强对屋面和外墙面的保温和隔热措施。

温差是产生温度应力的直接原因,采取有效的保温和隔热措施是防止温度裂缝的有效方法。

屋面和外墙温度高,温差大,采取保温和隔热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裂缝出现。 增强砌体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

对于墙长(≥5M),高度(≥4M)的砌体宜设构造柱和混凝土梁,也可以在墙体内增设焊接钢筋网(或2Φ6通长拉结筋)。

2、材料控制

砌块和砌筑砂浆的材料性能,材料组成。砌块的成型制作工艺和养护方式,对墙体裂缝影响较大。 砌块质量控制。

选用挤压震动成型的生产工艺,选用有蒸气养护设备的生产厂,采用挤压、蒸养工艺可大大地减少砌块的收缩。 砌块上墙砌筑令期不应少于28α,外墙的砌块强度MU≥5。砌块的相对含水率≤35%,收缩率≤-0。3mm/m. 砌筑砂浆的质量控制。

普通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砌块专用砂浆的强度不低于Mb5。宜选用安定性好,收缩率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选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

3、完善的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间隔时间,施工时温度、湿度,砌筑工艺,砌筑质量等因素对《砌体》裂缝影响较大。

砌筑灰缝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大于90%,竖缝砂浆饱满度大于80%。砌筑宜随砌随刮平,勾缝压实。

填充墙砌至梁底时,至少应间隔7d,用相同材质的实心砖斜砌,其斜度60。,上下灰缝砂浆饱满。

按排列图和数杆砌筑,埋管宜边砌边埋设严禁在砌体上打凿洞口。 开槽洞口处用微膨胀的细石混凝土灌实,加Φ4-6焊接钢筋网。

墙面抹灰,应在砌筑完30d后进行,分层抹灰,宜选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混凝土柱、梁与砌体相接处应设金属网,网应固定拉直,焊接金属网孔距10-20mm,金属丝的直径0.5-0.8mm。

六、裂缝的处理:

对<砌块>墙体裂缝分析研究处理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为“放”的理论,即待墙体收缩完,裂缝基本稳定,内应力释放后再处理裂缝。另一种为“收”的理论,即对墙体采取加强的措施,增强墙体的刚度和抗拉强度约束裂缝的出现。 “放”和“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念来处理墙体的裂缝。 对裂缝处理应对症下药,应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位置,宽度和深度、及其危害程度。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经济的处理方案。 3.1“柔性”处理方案。 (1)“柔性”处理适用范围。

“柔性”处理适用于裂缝宽度不大(0.10-0.30mm)墙体裂缝未贯通,抹灰层无空鼓,脱落,墙体收缩未完成。 (2)“柔性”处理方法。

裂缝处用无齿锯切开(缝宽0.5-1.0mm)其深度可进行砌块表面2-3mm。切缝处用毛刷清扫干净,缝封闭,用环氧树酯压力灌缝。裂缝表面可用聚合砂浆抹面,或刷弹性涂料。

3.2“刚性”处理方案。 (1)“刚性“处理的适用范围。

刚性处理为加强裂缝处的抗拉强度,提高其抗裂的性能。

“刚性“处理适用裂缝宽(0.3-1.5mm)砌体裂缝贯通,抹灰层空鼓脱落,墙体收缩内应力已完全释放,墙体收缩已基本稳定。 (2)“刚性”处理方法。

在裂缝两侧(80-100mm宽)用无齿据切开,凿除原有抹灰尘层,表面和裂缝处清扫干净,裂缝封闭,用环氧树酯压力灌实。表面用界面剂处理,固定焊接金属网,抹微膨胀水泥砂浆或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养护干燥后刷涂料。

万科研发中心结论:

针对东北地区墙体材料市场情况及材料性能和沈阳市建委有关墙体材料的政策要求,东北区域今后的墙体材料应用将遵循以下原则: 中档产品:外墙为页岩烧结空心砖,内墙为粉煤灰空心砌块。 高档产品:内外墙体全部采用页岩烧结空心砖。

裂缝、空鼓、长毛结露处理方案

根据国家规范及《住宅质量保证书》的规定,针对万科业主家室内地面、墙面裂缝问题,提出以下维修解决方案供您参考,此为处理最低标准: 墙面裂缝维修:

A、构造裂缝(包括混凝土与砖墙、电线管部位、水泥砂浆与混合砂浆接合处的门窗护角、门窗洞口45度斜裂缝等):

对产生裂缝处抹灰用切割机割开80~100宽,深度为见到砌体处; 清理后用界面剂进行基层处理; 挂70~90宽钢丝网;

用水泥砂浆掺10%膨胀剂进行抹灰修补处理;

待砂浆凝固后采用聚合物腻子,贴玻璃纤维网格布进行加固处理; 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最后刮白处理; 对修理完的全部墙面涂刷涂料; B、装饰抹灰裂缝

对产生裂缝部位剔除5~8毫米宽V字型切口,深度为见到基层抹灰; 用防裂宝进行裂缝处理;防裂宝厂家、使用程序及注意事项如下: 品名:世纪风防烈宝; 厂家:江西亚太化工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室内外装修所有木质与木质、木质与墙体、木质与石膏板、石膏板与石膏板之间的缝隙,掺和于水泥砂浆中可起到防渗裂的作用,也可增加其它物体之间的粘结性; 使用方法:使用前请将A料与B料用力摇均,在常温下(25度左右)将A料与B料严格按1:03~04的比例调和,搅拌均匀静止1~2分钟,即可加入适量的C料调成胶体腻子,直接刮进需要粘结的缝隙内,刮平即可,顶部和立面的缝隙内在刮平50分钟内再收刮一次;

注意事项:a、使用是必须搅拌均匀,使用时请勿加水;调好的产品必须在30分钟用完; b、产品干燥时间为:表干为3小时左右;实际干固时间为24小时左右; c、如进行下一道工序,需等接缝部位干透后进行;

3、防裂宝达到强度后,涂一层石膏(大顺牌);

4、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最后刮白处理;

5、对修理完的墙面涂刷涂料;

C、装饰大白裂缝:(指大白装饰层收缩,出现不规则裂缝) 将裂缝处大白墙皮剔除; 贴一层的确良布; 涂一层石膏(大顺牌); 大白进行面层处理; 对修补后的墙面涂刷涂料; 墙面空鼓维修:

无齿锯将空鼓墙面割掉,接茬处剔成斜面; 基层清理干净,充分润湿; 基层干燥后涂刷界面剂;

用水泥砂浆掺10%膨胀剂进行抹灰修补处理;

待砂浆凝固后新旧部分采用聚合物腻子、贴玻璃纤维网格布进行加固处理; 涂一层石膏(大顺牌); 大白进行面层处理; 对修补后的墙面涂刷涂料; 地面空鼓维修:

无齿锯将空鼓地面割掉,接茬处剔成斜面; 基层清理干净,充分润湿;

基层干燥后涂刷界面剂或刷素灰浆一道;

用比原地面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掺10%膨胀剂进行修补处理; 待细石混凝土凝固后新旧部分采用聚合物腻子进行表面处理; 地面裂缝处理:

现浇混凝土楼板无裂缝,只是抹灰地面裂缝:

对产生裂缝处地面用切割机割开80~100宽,深度为见到现浇混凝土处; 基层清理干净,充分润湿;

基层干燥后涂刷界面剂或刷素灰浆一道;

用比原地面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掺10%膨胀剂进行修补处理; 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

待细石混凝土凝固后新旧部分采用聚合物腻子进行表面处理; B、楼板现浇混凝土严重裂缝:

首先在楼下裂缝位置将天棚大白清除,将裂缝外缘及接茬外缘的部位用钢丝刷清理干净,然后用还氧树脂胶泥将裂缝全面封住。表面需处理平整,搓毛。 在楼上裂缝位置用切割机及锤钎剔凿出30~50毫米沟槽,深度剔至结构层,然后用还氧树脂胶泥将裂缝全面封闭用钢丝刷清理干净,留出注胶口,间距200~300,。用还氧树脂胶泥封闭时不要太厚,应预留20~30厚以备用细石混凝土填平;

两小时后用针筒将MLJ型建筑胶对准灌入缝内,灌满灌实,直到相邻预留口溢出胶为止,依此类推,逐渐将裂缝灌严。注胶时应从一端开始,不能从中间开始,以防注胶流淌使注胶不严密; 成品恢复: 地面:

基层清理干净,充分润湿;

基层干燥后涂刷界面剂或刷素灰浆一道;

用比原地面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掺10%膨胀剂进行修补处理; 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

待细石混凝土凝固后新旧部分采用聚合物腻子进行表面处理; 天棚:

涂一层石膏(大顺牌); 大白进行面层处理; 对修补后的墙面涂刷涂料;

五、室内墙面结露、长毛维修方案: A、做保温处理含以下工艺: 墙体水泥砂浆抹灰层凿除; 内墙刷防水层处理, ; 抹保温层(20mm厚), 抹保护层(0.5mm厚),

刮防霉大白,

刷涂料面层,按原墙面涂料标准恢复; B、不做保温层处理含以下工艺: 墙面原大白层清除; 墙面清理、杀菌处理; 防霉贴面剂; 刮防霉大白;

刷涂料面层,按原墙面涂料标准恢复;

【关注微信:dichan360 回复:万科 自动获取万科资料】

…………………………………………………………………….. ●直接回复〖目录〗 就可获取最前沿的地产资料 ●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欢迎分享给您的同行 ● 转载文章请阅读下面规则: 1.文章最后一行必须注明: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dichan360 2.文章内图片上的LOGO不可更改 3.未按要求转载,一律按侵权投诉. ●原稿来自: ● 版权问题可联系微信号:dichanlanren ● 欲看地产联盟的绝密资料,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第2篇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工程越来越多。目前高层建筑混凝土地下室墙裂缝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因渗漏而影响使用,还会降低耐久性。混凝土分项工程作为混凝土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和实现单位工程自身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使其表面温度出现非均匀温差产生拉应力而形成裂缝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如何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和预防措施是控制温度裂缝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工程实践,就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质量控制,谈谈一些工作方法和体会。

一、 裂缝主要原因 1.混凝土收缩因素

从裂缝特征可见大多数均属收缩裂缝。地下室混凝土墙收缩较大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用量过多、养护不良、粉煤灰掺量太大、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施工操作不合要求等。

2.设计方面因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露天)-30m(室内或土中),但实际工程中墙长均超过此规定。特别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规范规定后,地下室墙的水平钢筋仍按构造配置,这是墙较易裂缝的又一因素。 3.温差影响因素

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结构跨季节气温变化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 4.地下室墙长期暴露因素

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湿度变化较敏感,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设计时地下室墙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

5.混凝土施工质量差

原材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使用过期的uea微膨胀剂、坍落度控制差,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而裂缝。

施工缝设置不合理,施工缝处理不合要求,浇筑振捣不到位,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另一影响因素。

覆土及回填土不及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结构外露时间长,环境温度变化差异大,也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二、裂缝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类。有的工

程采用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良好。 1.灌浆法

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水溶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凝、氰凝等。其中环氧类及聚氨酯类材料来源广,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不少工程用来修补缝宽≥ 0.05mm 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灌浆方法常用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的痕迹;另一类是压力灌浆,压力常用0.2~0.4mpa。 2.充填法

用风镐、钢钎或高速旋转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形成v 形或梯形槽,清洗干净后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封闭裂缝。当修补的裂缝有结构强度要求时,宜用环氧砂浆填充。 3.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

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涂膜或环氧树脂胶料加玻璃丝布。环氧树脂胶结料应经试配合格后方可使用。被处理表面应坚实、清洁、干燥均匀涂刷环氧打底料,凹陷不平处用腻子料修补填平,自然固化后粘贴玻璃丝布1~3 层。 4.表面涂抹法

常用材料有环氧树脂类、氰凝、聚氨酯类等。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清洁,有的表面根据材料要求还要求干燥。

三、预防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

(1)没有充分依据时,不得任意突破设计规范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应注意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可按照使用经验适当减小伸缩缝间距”,并明确覆土回填时间要求。

(2)设置后浇带,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

(3)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第二,防裂钢筋的间距不宜太大,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的配筋方式;第三,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增加配筋;第四,水平钢筋应设置与竖向钢筋外侧。 2.材料方面

(1)水泥:宜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细度不过细,矿渣含量不过多的水泥。由于墙板结构施工中的水化热及收缩很可观,所以应尽可能选用低水化热、低收缩的水泥。如果一味追求较快的施工进度,盲目使用高强度等级早强水泥,必然导致高收缩及水化热峰值的提前出现,这对控制墙板裂缝是很不利的。 (2)砂、石: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 ;石子宜用粒径较大的连续级配、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 的碎石或卵石。砂石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当砂石料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容易引起裂

缝。

由于在剪力墙中配筋很多、很密,为了保证混凝土在结构中的最紧密填充,应当控制石子的最大粒径和粗细集料级配。如石子粒径较大,石子容易卡在钢筋中间,或钢筋与模板之间。由于砂浆的收缩比混凝土的收缩大,从而导致在拆模后一段时间在钢筋的下方会产生裂缝。

(3)掺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4)掺人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本工程地下结构墙体抗渗混凝土掺水泥用量15%uea 。

(5)掺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 3.施工方面

(1)模板选用:对外露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墙体、气温变化剧烈的季节以及冬季不宜使用钢模板。选用木模时,应充分湿润,以利保湿和散热。

(2)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降低不均匀性。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振捣密实以免墙内出现薄弱面而产生裂缝。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材料掺量、水灰比,明确混凝土坍落度要求。

(4)合理设置施工缝,认真处理施工接缝,防止分层缝及冷缝的产生。

(5)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混

凝土的浇注施工及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做合理的协调,使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浇注后3-5h 内浇筑(不是控制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不是混凝土不致出现冷缝的终凝时间,实际上在此时浇注混凝土,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已经很弱,如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时,对混凝土进行振动,同样也会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一层薄弱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冷缝。 为防止产生分层缝,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利于两层混凝土充分结合。同样,分层缝的出现也将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降低。

(6)根据测温记录和气象预报确定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温度陡降不超过10℃,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与养护环境温度不超过15℃。 (7)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早安排覆土、肥槽土回填。 (8)加强养护。 结语

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温度裂缝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是一项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检测等单位的系统工程。既要掌握裂缝产生后的处理方法,也要加强施工过程的事前控制、事中和事后控制,能使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随着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提高,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第3篇

一、加气砌块性能

加气砌块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160㎜厚以上的加气砌块墙体,不做保温隔热即可满足夏季隔热要求。加气砌块的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石灰、砂、粉煤灰等,是水泥混凝土制品,水灰比大,胶结料多,易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虽经蒸压,但收缩率目前受成本限制只能控制在0.04%~0.06%范围内,比烧结粘土砖大。

二、裂缝的原因分析

产生加气砌体墙面抹灰裂缝原因很多。例如,前道工序留下来的:砌体方面、设计构造方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连锁反应等原因。然而,最主要的比较常见的比较频发的还是温度变化、干缩变形、配合比不适合、抹灰工序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根据成因最常见的裂缝可分为四类:温度裂缝、干缩裂缝、设计及构造缺陷造成的裂缝、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1、温度裂缝 由于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特别在围护结构的热桥处,温差应力影响较大,且出现频繁,如边框梁下沿墙体顶部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的角裂缝,女儿墙根的水平裂缝,混凝土边框柱与内墙之间的竖向裂缝,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由于材料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温差应力必然引起结构内外胀缩变形的不一致,也必然会将抹灰层拉裂。

有些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热阻过小,使墙体经常受到温度波侵入,反复变形;外保温没有赶在内抹灰之前,这也是产生温度裂缝的重要原因。

顶层温度影响最大,裂缝频繁。其作用机理如下: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屋面梁板及其他热桥处温度可高达60℃~70℃,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如此大的温差,加上线膨胀系数混凝土比砌体近似大一倍,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当砂浆强度M5.0、砌块强度A7.5时,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0.12MPa,而沿灰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0.12MPa),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若缺乏加强措施,则必然会将砌体及抹灰层拉裂。

2、干缩裂缝 加气砼砌块干缩值为0.30~0.45mm/m,随着水份散失,砌体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另外,抹灰层缺乏养护也会产生干缩裂缝。这类裂缝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如梁底顶砌处水平裂缝、门窗周边角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竖向裂缝。然而上述各种裂缝,往往是在温度应力变形和干燥收缩变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别在夏天,这两种因素影响最大。

3、砂浆配合比不适当产生裂缝

很多项目无论设计和施工都没有按照《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

(JC890-2001)标准的要求,对抹灰砂浆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还是沿用普通抹灰砂浆。普通砂浆收缩率大、水化热大、和易性较差、保水性差、塑性差、干密度大、跟加气砌块亲和力不强、线性膨胀或收缩也相差较大。这样抹灰层跟砌体的“相邻关系”会处理不好,协同变形能力也会减弱,引起较大裂缝或微裂纹。所以优化配合比非常重要,这是从源头上和作用机理上控制抹灰裂缝。

4、墙面抹灰工艺操作不当造成裂缝

(1)基层清理不到位,导致砂浆粘结不牢也易发生空鼓开裂。 (2)基层没有提前一天淋水湿润,因抹灰砂浆保水性能不能满足砌块吸水要求而引起抹灰层干缩开裂。

(3)抹灰一次成活,或分层抹灰无适当间隔时间,或抹灰层过厚未采取加强措施。因抹灰层自收缩、塑性收缩、滑移等,引起较大裂缝或微裂纹。 (4)门窗洞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易变形拉裂。

(5)对不同材料的结合部、施工洞周边,没有采取加强措施。 (6)夏季抹灰后失水过快,没有及时喷雾养护;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冻融使砂浆失去粘结力。

(7)抹灰时对墙长大于3米的墙面(比如客厅墙)没有设置分格缝采取应力释放,应力集中易发生裂缝。

(8)抹灰操作时用力太轻,特别是刮底层灰时没有带有一定压力将砂浆挤进孔或缝内形成犬牙交错的连接,这样会出很多问题,例如粘结不牢,厚度不均匀,密度不一致,抹灰层松散,不利于底灰适应基层的变形,易发生裂缝。

(9)在面层压光时外罩一层素水泥浆或干水泥灰,这层水泥浆风干后薄而脆,易起皮,易龟裂,干灰易起砂掉粉。

(10)水泥砂浆没有在初凝时间内用完,已经风干结硬,和易性、塑性、保水性、粘结性已大大减弱,易出现大面积器质性不规则裂缝。 (11)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掺合料石灰膏的熟化期不够,没有15天,导致抹灰内部结核膨胀炸裂。

(12)墙体开槽安装管线、穿墙套管、门窗边、线盒、插座、空调、热水器等部位抹灰嵌缝填补处理不当,没有养护,会引起局部开裂。

三、裂缝控制措施

1、从裂缝产生的机理上寻求控制措施

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建筑材料之间的相邻关系很难处理好,往往以强欺弱,易发生冲突挤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材料线膨胀系数、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差异,具有排异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外力、温度、湿度、形变等作用下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分裂,各奔前程。我认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抗放结合,柔性渐变,求同存异”的原则。不同材料怕突变,膨胀时易挤裂,收缩时易拉裂;相同材料怕离散,离散性大会导致性能局部缺陷。不同材料之间要么采取“抗”的措施,那就是加强抵抗,如钉挂钢丝网、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设置加强筋,“捆”到一起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和谐共处,对付应力应变;要么采取“放”的措施,那就是分离放开,如设伸缩缝、分格缝,分块分治,小区和谐,井水不犯河水,减少冲突。柔性渐变就是在性能相差较大的材料之间设一个缓冲地带,化解冲突,不同材料之间应尽量求同。所以从裂缝产生的机理上寻求控制措施如下: (1)从砂浆方面“求同”,优化砂浆配合比。抹灰砂浆的选用应与加气砌块材质相适应,我认为采用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很好。有条件的工地可在砂浆中添加塑化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该砂浆水化热低、和易性好、保水性强、塑性好、干密度小、跟加气砌块亲和力强。例如温州苍南时代广场9#楼,我们建议采用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达到了很好的抹灰效果,裂缝极少,“瓯江杯”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申报“钱江杯”。另外,砂浆强度的选择应由内到外从低到高柔性渐变,以兼顾基层材料和外部饰面的要求。底层灰的强度和膨胀系数应与基层相当,可选用强度较低的1:1:4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混凝土墙面可用强度高的1:3水泥砂浆),并适当提高中粗砂的含量,以减少砂浆的收缩。

(2)从砌块方面“求同”。宜选择密度B07级以上和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A5的产品;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若砌块出釜后保证28天的收缩时效,可完成约50%的干缩变形;砌块不宜露天存放反复变形。

(3)减缓或消除热胀冷缩及干缩动力源,比如:设置保温隔热层、变形缝;外墙及屋面保温应做在内抹灰之前;外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面;夏季要采取遮阳措施,天气异常酷热时,用薄膜覆盖;必要时用喷雾器喷水养护。

(4)采取“抗”的措施,提高抹灰层与砌体协同变形能力。比如:不同材料之间钉挂钢丝网;顶层采用抗裂抹灰砂浆;顶层外墙不宜砌加气块,改砌加筋砖砌体。

(5)采取“放”的措施,比如:当墙长大于3米时,抹灰层设置分格缝释放应力。

2、从抹灰工艺操作上控制

加气砌块墙体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做灰饼→必要部位挂加强网处理→1:1水泥砂浆或建筑用胶水泥浆拉毛墙面→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1)抹灰应在顶砌完成7天以后进行,抹灰前墙面应保持湿润,含水率宜保持在10%~15%左右,砌体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可通过刀刮观察。抹灰前可先提前1~2天对墙面淋水1~2次,不需浇透,只要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才抹灰。 (2)抹灰前应先进行基层处理,用钢丝刷将墙面满刷一遍,清除粘附的松散物、浮灰和污物,随后浇水润湿墙面。抹灰前还应将饱满度不够的灰缝嵌满。

(3)抹底层灰时必须用力,以利于与基层粘结。抹灰层接茬处,先抹者应稍薄,然后均匀接通,不宜接茬过多,防止接茬不平,待底层砂浆终凝后宜用水润湿,然后抹下一层。

(4)抹灰应分层进行,底层厚度宜控制在5mm以内,中层、面层厚度以7~9㎜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手压有坚实感,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中、面层抹灰。

(5)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或抹灰厚度超过35㎜时,应采用钉挂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处理,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最顶上两层温差应力较大,建议顶上两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抹灰前满挂钢丝网。

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第4篇

1.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2.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管线必须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Ф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3.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1) 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 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 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面外墙相邻的楼板;

4) 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5) 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5.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6.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且不宜大于C40。 7.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8. 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二、 材料

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0C。

2. 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4. 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 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 8.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 9.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10. 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 11. 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12. 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三、 施工

1.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2.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3.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4. 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 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_不得不少于2只);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_不得少于3只)。 7.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 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0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9.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0.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 11. 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第5篇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裂缝。

对于不均匀的地基, 设计中没有把刚度不同的地基进行调整或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不够得当、房屋相临部分的高度、荷载、结构刚度差异较大, 均能使地基产生变形。地基的变形会引起上部结构中内力的变化, 由此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弯矩和剪力, 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及竖向裂缝等。

(二) 温度应力引起多层砖房墙体开裂。

常见的砖混结构是由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等胶凝材料及粘土砖作为竖向承重体系, 钢筋混凝土楼盖作为水平承重体系的结构, 其中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体的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因屋面长时间受阳光幅射, 其温度较墙体高出许多, 在炎热的夏季, 屋面温度是墙体温度的两倍左右, 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两倍, 它使屋面变形比墙体变形大得多。在屋面变形过程中, 产生了很大的推力, 作用在墙体顶端的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 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 构成墙体双向应力, 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 墙体就会出现裂缝。

在建筑物的端部, 垂直压应力很小, 则此区域的主拉应力等于最大剪应力, 一般砌体的抗拉强度最低, 所以在端部容易出现斜裂缝, 对于灰缝强度不良的砌体则出现水平裂缝。

(三) 当基础型式为平毛石基础时, 由于平毛石基础施工质量差, 造成墙体裂缝。

对于平毛石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地基基础施工规范》施工, 砌筑平毛石的砂浆不饱满, 或采用堆砌的方法施工, 造成平毛石基础工程质量低劣, 楼房交付使用后由于竖向荷载的作用或水平振动荷载的作用, 造成平毛石移位, 使整个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 造成砌体受主拉应力作用而破坏。

(四) 对于寒冷地区, 在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过程中, 只考虑了结构要求而忽视了基础的冰冻线要求。

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该地区的冰冻线, 造成基底地基土受冻后膨胀, 给基础施加了向上的作用力, 当这种作用产生的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应力时, 导致了墙体裂缝, 尤其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 裂缝更加严重。

(五) 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建筑物顶层端部剪应力与温度成正比, 与水平阻力系数、材料弹性模量、建筑物长度呈非线性关系, 控制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多种, 而不是建筑物长度单一因素, 因此用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的唯一方法是不全面的。2、砖混房屋长度过长, 如有的住宅, 5个单元连在一起, 总长度超过温度变形允许长度, 规范规定总长超过50 m应设伸缩缝, 有的房屋超过较多而未设, 也未采取其他措施。3、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 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 过去的好多设计, 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 不考虑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 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的方法, 不考虑不能算是设计错误。因此, 设计人员对6层以下住宅, 基本上是隔问布置构造柱, 未对建筑物端部裂缝多发区予以重点加强, 构造柱的布置有的较稀, 每隔2~3道内横墙才设, 靠近建筑物端部往往也是一视同仁。4、不少砖混房屋热衷于采用屋顶钢筋混凝土大挑檐, 有时为平衡悬挑荷重, 在室内屋盖部分也要现浇一部分屋盖板, 在二者之间紧密连结的是外纵墙圈梁, 圈梁往往与墙同宽。这样桃檐、圈梁及现浇屋盖部分共同组成刚度较大的现浇连续板如遇温差变化, 产生的温度应力较高, 导致墙体不能承受而开裂。

二、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 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措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 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如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 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等。除了规范中基础的控制措施外, 也可采用下面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墙体裂缝的产生。

1、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建筑的体型是指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形式。

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 如“H”型、“L”型、“T”“回“型等, 在其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密集, 地基土中应力重叠, 沉降往往大于其它部位, 易产生裂缝。立面高差悬殊的建筑物, 在高度突变处, 会因荷载差异而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因此, 对于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 采用简单的平面形式, 可减少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房屋的长高比不宜过大。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 长高比过大的建筑物, 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一般砖混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宜大于2.5。

2、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

(1) 合理布置承重墙, 设计时应尽量将纵墙拉通, 避免断开和转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 将内外纵墙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刚度的整体, 以提高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 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能增强纵横墙的连接, 增强砖混结构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显著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均应在一个水平面内连接成封闭系统, 无法在一个水平面内时, 必须增加附加圈梁且满足搭接要求; (3) 不宜在砖墙上开过大的洞。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底层如窗洞过大, 窗台下墙体易产生反向弯曲而出现裂缝。

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采用分期施工、先建荷载较重的单元, 后建荷载较轻的单元;埋置较深的基础先施工, 易受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房屋后施工, 以减少房屋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

对于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荷载宜逐步均匀地增加。荷载差异较大时, 如住宅楼的主体和门斗, 应等主体完工后再做门斗, 避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4、在建筑物的某些特定部位设置沉降缝是预防由于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沉降缝的作用是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长高比较小、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 这些单元具有适应和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

5、选用正确的地基处理的方法。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 新技术新工艺还在不断地开拓中。严格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类是十分困难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同, 不少地基处理的方法对不同的土质也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 对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地基改善的原理。只有这样概念才比较明确, 选择应用时也比较方便;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二) 防止由于温度变化起墙体裂缝措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为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裂缝, 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除了规范中基础的控制措施外, 除了规范中提出的措施外, 下面一些方面的控制措施也是必要的:

1、建筑布局在平面设计时, 注意调整平面几何形状, 使较长的外纵墙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若平面为“L”、“I”、“T”等形式, 用伸缩缝将其分割成若干单元, 使外墙避免不利形式, 这样对抗震来说也是有利的。建筑平面尽量规整, 避免出现错层或房屋高度不一致时导致温度应力集中。

2、构造措施

层层设置圈梁, 而且每个开间或进深都设置, 这样可以增加房屋的整体性以抵抗裂缝的产生。在错层处及房屋不等高处必须设置圈梁。女儿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压顶, 并且与构造柱连为一体, 这样可以抵抗或减缓女儿墙上裂缝的发生;增加构造柱数量, 所有内外纵墙与横向承重墙交接处均设构造柱 (增加的构造柱可仅限于顶层) , 加强端部构造柱是为了加强砌体的整体性。

降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温度, 有条件时, 可对屋面进行绿化, 既可有效降低屋面板温度, 又可以改善顶层住户的居住环境。

墙体宽度为370mm时, 将钢筋混凝土圈梁设计成内包, 避免其外露, 使阳光不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3、伸缩缝的设置问题

一些调查显示, 有些大于规定间距的房屋没有出现裂缝;相反, 小于该间距的房屋出现了裂缝, 所以我们需要采用规范限值, 按建筑物所在的地域气候条件、结构设计措施、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及建筑物的材料综合考虑如何设缝的问题, 单纯设置伸缩缝是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的, 而且建筑物的长度只是影响温度裂缝的因素之一, 计算表明长度的影响较小。因此用建筑物长度 (伸缩缝) 来控制温度裂缝是不全面的, 只有综合考虑有关参数, 才能使设计更趋合理。

(三) 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设计者在设计基础过程中, 尽量避免使用平毛石基础以便于操作。另外基础埋置深度还要严格参照本地区冰冻线要求进行设计, 防止基底地基土冻胀。另外,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 除对强度做必要计算的同时, 应针对建筑墙体的具体情况, 进行必要的抗裂验算, 提出防裂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产生。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 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烈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 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另外在气候干燥、温差较大的地区, 应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未配筋表面布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三、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物常见裂缝的分析研究和实践证实, 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虽然不可避免, 但只要设计合理, 确保施工质量, 选用材料得当, 建筑物的裂缝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在地基处理、设计、施工中相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分析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润福张景红《多层砖房裂缝的根源》

[2] 苏文辉《中南地区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及其对策》

[3] 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墙体裂缝控制与措施范文第6篇

近几十年来, 在工民建施工建设历程中发展十分迅速, 在其发展的背景下, 与建筑物的安全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建筑单位需要针对工民建施工技术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中墙体裂缝问题需要从施工方找出相关的问题发生原因, 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能够得到控制和管理。

1 导致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1 温度变化方面的原因

工民建墙体裂缝发生的原因中从温度上来考虑, 主要是在混凝土硬化前期阶段, 释放出了非常多的热量, 这些热量在结构内部聚集, 在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发生了温度的差异性, 形成了表面拉应力, 最终形成墙体裂缝。在墙体温度降低过程中, 因为基础建设受到限制, 内部也容易产生一定拉应力, 在内部也存在一些墙体裂缝现象, 另外建筑施工建设中采用的砖混结构, 因为一些位置和材料受到阳光直射, 温度会产生不均匀上升问题, 最终导致内外结构温差出现, 发生严重的墙体裂缝现状。因此为了能够降低墙体裂缝问题, 要对温度实施重点观察, 将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 保证工民建施工能够实现治理下过, 也对工民建安全性有所提升。

1.2 施工原材料质量不恰当

在建筑工程建设和发展中, 对施工原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企业内部发展中,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都有直接联系, 在工程中良好的原材料能够从正提升提升工程治理浪, 但是一些建筑单位中的人员为了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 选择一些质量较低的原材料, 这种情况对整个工民建工程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对建筑企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测验, 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

1.3 地基沉降问题

从我国建筑工程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 很多内容都在快速发展中, 建筑物的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 一些建筑物需要建设在软土地基等复杂的地基基础之上, 这样非常容易对墙体产生影响, 造成墙体形成倾斜状态造成裂缝问题, 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就是与地基车基础有关, 地基沉降问题将建筑物两侧位置以及中间位置承受不同的压力, 导致墙体刚度降低, 引出墙体裂缝问题, 同时, 墙体裂缝也会随着建筑所受乘降压力的变化而出现扩张或停止。

2 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

2.1 施工中应加强温度控制, 加强墙体养护

工民建墙体中发生裂缝的原因中与温度关系重大, 温度裂缝的问题对后期工民建工程的安全性存在巨大影响, 因此工民建施工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温度上的控制和管理, 同时对墙体的养护工作需要进行强化, 其中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对混凝土的规范性进行保障, 让结构内部和外部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工作控制在一定范围中, 从而有效预防墙体裂缝。另外其中一些材料发生温度上升情况, 可以喷洒水进行相应处理。最后就是对工民建中的墙体进行养护, 避免发生水泥干缩情况, 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2.2 不均匀沉降的预防

工民建施工中, 墙体裂缝问题与沉降有着很大联系, 对建筑物的安全也会形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对建筑物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通过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 例如在建筑物施工中, 对地基基础实现分阶段处理, 形成一条完整的沉降缝, 能够让墙体在这个缝隙中实现自主沉降, 避免发生裂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对地基进行钎探处理, 合理的对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控制, 对墙体裂缝实现有效控制。

2.3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民建施工建设中, 要根据建筑工程中的不同条件做出相应选择, 对施工需要的化学试剂进行合理选择, 保证工程采用技术和所处环境保持一致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中, 保证试剂的合理应用, 将建筑材料的最大性能激发出来, 从而降低墙体中发生的裂缝频率。另外在建筑材料中选择骨料的过程中, 其主要划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 根据实际要求, 选择上也存在很大不同点, 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筑物的需求, 对骨料采用正确的选择方式, 保证符合材料选用标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骨料。对建筑中的水泥原材料选择中, 根据实际环境进行选择, 选择的材料通用性的使用范围很广, 得够满足大多数建筑工程在对环境方面的需求。

2.4 加强工民建施工中的工程设计

工民建施工中, 工程设计不恰当会容易引起墙体裂缝问题,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根据裂缝程度, 对不恰当的位置要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检查并且进行纠正, 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正确的纠正方法, 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实际施工与工程不符合的情况, 为了能够进一步避免发生错误, 要对各个设计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测, 以确保后续施工过程中的顺利开展和设计不当引起的墙体发生裂缝的现象。

综上所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工民建工程不断增加, 从规模上和实际应用中范围都不断扩大, 其中不乏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墙体裂缝就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 针对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 需要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根据以往的建设要求, 保证项目能够从前期以及施工阶段都能够得到有效率的预防和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质量, 更能有效的避免墙体裂缝的发生。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非常快速的提升, 如今城市化进程加快, 让我国城市中的建筑从范围以及规模上不断增加, 但是建筑物中存在着一些非常大的质量问题, 而在工民建施工中, 最为常见的就是墙体中存在一些裂缝问题, 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发生墙体裂缝的原因较多,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墙体裂缝的加强治理, 下面文章将会对产生墙体裂缝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陵霞.分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9) :243.

[2] 李国芳.关于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的研究[J].低碳世界, 2016, (09) :123-124.

上一篇:求童声合唱经典曲目范文下一篇:砌体墙加固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