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校园范文

2023-09-22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第1篇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营造文化氛围是开展好“三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三生教育”工作起到教育、监督、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达到师生教育愿境一致,相互促进、教学互相促进的教育目的。

一、将“三生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体系

校园文化主要包含三大体系:(1)文化体系;(2)环境体系;(3)管理体系。

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体系的作用,使校园文化发挥主体作用,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思想道德的中心是世界观的教育,包括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观,从根本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基础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则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体,尊重生命、掌握生存的智慧、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具有创设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一定的事业发展能力。

环境体系:环境体系是指通过创造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谦恭有序的生活环境;尊师爱校的情感环境;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来实现目标的一个体系。

管理体系: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文化体系和环境体系的构建,起到督促实施的目的。

二、让“三生教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校园文化要紧紧围绕三个体系,形成有规划、能实施、有步骤、易检查的格局。

文化体系是一个长远规划,应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以时代精神为主体,通过分析在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育规划,其内容包含: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要素,技术、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及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在校园内开展 “三生教育”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命个体、基本生存能力、生活技能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各自的自我发展中,找到成长的空间,通过管理育人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载体,使“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变刻板教育为形象教育。

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学校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体系,要找到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载体,提炼出简洁的口号来体现目标,提出适时,实际的文化标识,来体现教育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三生教育”以来,我们在校园中提出“尊重生命、珍惜拥有”;“掌握生存技能、付诸社会实践”;“热爱美好生活,创造健康人生”;“勤奋学习,成就一生

辉煌事业;脚踏实地,迈向人生新的起点”。这些标语口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说明了文化体系要具体细致,具有实效性、简洁性和广泛性,要直截了当,一目了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整个的管理体系要深入,易于接受,有针对性。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配以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配合活动的制定,帮助目标的实现。

文化体系还应与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相一致。例如: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技术的合格高技能人才。在这一宗旨下,只有提出学校实现的教育目标,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步骤。

环境体系的构建,应着重抓好环境的优化。环境体系包含:文化标识、环境卫生、语言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道德规范的教育氛围;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创造了“三生教育”的良好教育氛围。美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创造了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奋发进取的人际氛围;爱师爱生的教育环境,创造了教育的情感环境;校园文化的影响,创造了“三生教育”的人文环境。

从实践来看,三大体系的构建可以为“三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使他们轮流承担构建者和监督者、实施者的责任,在实际中陶冶情操,在构建中相互促进,相互了解,相互鼓励,完备自己的人格及其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通过校园文化开展好学生的“三生教育”

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在精神和实质上都更具个性和特点,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将“三生教育”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应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紧扣时代精神。校园文化首先要具有时代精神,才会具有感召力和鼓舞精神。我们今天提出的“三生教育”,就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灵感。如果要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强调一种口号,而没有行动的载体,就会空;如果提出的目标过高,难于实现,就是大;又空又大,提出的目标实现不了,就会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的开展要科学,要坚持根据实际、确定目标、选好载体、逐步充实、逐步实现的原则,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作为主要内容,把环境卫生、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列入环境育人的范畴,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将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报告、时事宣传等列入管理育人的范畴,与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载体,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生命感悟、生存能力、生活质量。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改善个人意识,建立群体观念,接纳文明习惯,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辅助载体。后来,我们总结经验,在一些情况较好的班级里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开展了主题班会,一方是学生,一方是学生的家长,有意识让一些文化素质较好的家长参与到其中来,主题是“源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之美”。此次大规模的主题班会是我校近期最有成效的一次活动。因此,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目标符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就能达到理想的郊果。第三,开辟园地,重视环境。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保障。建立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园中增强黑板报、广播的作用。没有宣传教育阵地,宣传内容就无法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就失去依托,就会减小效应。只有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将目标、措施和制度让大家了解掌握,自觉实施,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四、将“三生教育”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考评体系,是保证“三生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三生教育”要着重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三生教育”的主体力量。校园文化的形成,构建者是主体因素。构建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显效者是学生,他们都是关键的因素,处于关键的环节。要让教师充分意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建立一支师德过硬、作风过硬、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能够很好地完成“三生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言行起到无形的教育作用。因此,制订教师的行为规范,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开展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抓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要实现从点到面的管理,要善于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将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管理的工作经验及时推广。要重视“三生教育”工作在班级文化中的影响,要从班级抓起,并要抓好、抓实,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班级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三生”意识。比如:一个班搞了辩论会,另一个班会马上接着开。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所以要抓典型引路,树立新的风尚,让“三生教育”的风气在校园中传播。

(三)“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来开展,要把着眼点放在“小、实、新”上,“小”就是从小事做起,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实”就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培养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新,就是文化建设要有新意,不要老一套、旧调子,让人一听就生厌。

(四) “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相互适应、相互渗透。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他们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将给校园文化直接的影响,但校园因其特殊的环境,又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与它们有所区别,因而也就具有独特的存在和发展。“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影响和作用,这就是“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的教育作用。抓好“三生教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又可以促进“三生教育”的工作,大力抓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三生教育”的开展和研讨,可以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氛围。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如今,许多孩子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三生教育 ” ,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 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算是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目的。9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中,桑枣中学的校长带领同学们,把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

1分36秒,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奇迹进行了生活的情景再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 “生、老、病、死”乃自然之法则。生生不息使自然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各种物种搭建了展示自己生命多姿多彩、顽强拼搏的平台,使得自然界生机勃勃、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人类的出现,文明的产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使我们更加的敬畏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孤身智救双亲的七岁小救星袁媛,是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焦点人物,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学校的骄傲和自豪,真正诠释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使生命更加顽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教育是成长、成人、成才和服务社会的有效的载体。国之根本在于人,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旺,教育先行;教育成功,“三生”为重。

通过对三生教育的学习与教学,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其次要根据学段特点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强调终结性评价,又要强调诊断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第2篇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营造文化氛围是开展好“三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三生教育”工作起到教育、监督、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达到师生教育愿境一致,相互促进、教学互相促进的教育目的。

一、将“三生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体系

校园文化主要包含三大体系:(1)文化体系;(2)环境体系;(3)管理体系。

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体系的作用,使校园文化发挥主体作用,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思想道德的中心是世界观的教育,包括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观,从根本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基础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则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体,尊重生命、掌握生存的智慧、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具有创设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一定的事业发展能力。

环境体系:环境体系是指通过创造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谦恭有序的生活环境;尊师爱校的情感环境;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来实现目标的一个体系。

管理体系: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文化体系和环境体系的构建,起到督促实施的目的。

二、让“三生教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校园文化要紧紧围绕三个体系,形成有规划、能实施、有步骤、易检查的格局。

文化体系是一个长远规划,应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以时代精神为主体,通过分析在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育规划,其内容包含: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要素,技术、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及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在校园内开展 “三生教育”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命个体、基本生存能力、生活技能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各自的自我发展中,找到成长的空间,通过管理育人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载体,使“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变刻板教育为形象教育。

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学校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体系,要找到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载体,提炼出简洁的口号来体现目标,提出适时,实际的文化标识,来体现教育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三生教育”以来,我们在校园中提出“尊重生命、珍惜拥有”;“掌握生存技能、付诸社会实践”;“热爱美好生活,创造健康人生”;“勤奋学习,成就一生

辉煌事业;脚踏实地,迈向人生新的起点”。这些标语口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说明了文化体系要具体细致,具有实效性、简洁性和广泛性,要直截了当,一目了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整个的管理体系要深入,易于接受,有针对性。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配以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配合活动的制定,帮助目标的实现。

文化体系还应与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相一致。例如: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技术的合格高技能人才。在这一宗旨下,只有提出学校实现的教育目标,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步骤。

环境体系的构建,应着重抓好环境的优化。环境体系包含:文化标识、环境卫生、语言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道德规范的教育氛围;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创造了“三生教育”的良好教育氛围。美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创造了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奋发进取的人际氛围;爱师爱生的教育环境,创造了教育的情感环境;校园文化的影响,创造了“三生教育”的人文环境。

从实践来看,三大体系的构建可以为“三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使他们轮流承担构建者和监督者、实施者的责任,在实际中陶冶情操,在构建中相互促进,相互了解,相互鼓励,完备自己的人格及其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通过校园文化开展好学生的“三生教育”

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在精神和实质上都更具个性和特点,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将“三生教育”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应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紧扣时代精神。校园文化首先要具有时代精神,才会具有感召力和鼓舞精神。我们今天提出的“三生教育”,就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灵感。如果要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强调一种口号,而没有行动的载体,就会空;如果提出的目标过高,难于实现,就是大;又空又大,提出的目标实现不了,就会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的开展要科学,要坚持根据实际、确定目标、选好载体、逐步充实、逐步实现的原则,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作为主要内容,把环境卫生、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列入环境育人的范畴,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将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报告、时事宣传等列入管理育人的范畴,与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载体,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生命感悟、生存能力、生活质量。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改善个人意识,建立群体观念,接纳文明习惯,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辅助载体。后来,我们总结经验,在一些情况较好的班级里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开展了主题班会,一方是学生,一方是学生的家长,有意识让一些文化素质较好的家长参与到其中来,主题是“源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之美”。此次大规模的主题班会是我校近期最有成效的一次活动。因此,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目标符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就能达到理想的郊果。第三,开辟园地,重视环境。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保障。建立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园中增强黑板报、广播的作用。没有宣传教育阵地,宣传内容就无法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就失去依托,就会减小效应。只有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将目标、措施和制度让大家了解掌握,自觉实施,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四、将“三生教育”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考评体系,是保证“三生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三生教育”要着重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三生教育”的主体力量。校园文化的形成,构建者是主体因素。构建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显效者是学生,他们都是关键的因素,处于关键的环节。要让教师充分意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建立一支师德过硬、作风过硬、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能够很好地完成“三生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言行起到无形的教育作用。因此,制订教师的行为规范,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开展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抓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要实现从点到面的管理,要善于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将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管理的工作经验及时推广。要重视“三生教育”工作在班级文化中的影响,要从班级抓起,并要抓好、抓实,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班级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三生”意识。比如:一个班搞了辩论会,另一个班会马上接着开。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所以要抓典型引路,树立新的风尚,让“三生教育”的风气在校园中传播。

(三)“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来开展,要把着眼点放在“小、实、新”上,“小”就是从小事做起,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实”就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培养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新,就是文化建设要有新意,不要老一套、旧调子,让人一听就生厌。

(四) “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相互适应、相互渗透。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他们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将给校园文化直接的影响,但校园因其特殊的环境,又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与它们有所区别,因而也就具有独特的存在和发展。“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影响和作用,这就是“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的教育作用。抓好“三生教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又可以促进“三生教育”的工作,大力抓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三生教育”的开展和研讨,可以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氛围。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如今,许多孩子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三生教育 ” ,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 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算是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目的。9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中,桑枣中学的校长带领同学们,把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

1分36秒,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奇迹进行了生活的情景再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 “生、老、病、死”乃自然之法则。生生不息使自然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各种物种搭建了展示自己生命多姿多彩、顽强拼搏的平台,使得自然界生机勃勃、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人类的出现,文明的产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使我们更加的敬畏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孤身智救双亲的七岁小救星袁媛,是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焦点人物,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学校的骄傲和自豪,真正诠释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使生命更加顽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教育是成长、成人、成才和服务社会的有效的载体。国之根本在于人,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旺,教育先行;教育成功,“三生”为重。

通过对三生教育的学习与教学,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其次要根据学段特点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强调终结性评价,又要强调诊断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第3篇

(一)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内涵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从大方面来讲是指在学校这个名词的抽象意义下所划分的一片区域里,设计师对区域里的景观进行设计建造,从而形成了景观环境。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根据地理位置、人文风俗而衍生: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传统风俗、规范、律法以及在此区域里生活的人类生活要素形态得到统称。校园文化可以说是一代人的精神文明归属、是一代人的文化共同点。

(三)景观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文化体现的载体,设计师根据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并利用空间设计手法将校园文化通过实体的景观环境与人们进行交流。从而使得文化与景观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体现。

二、校园文化景观特点

(一)独特性

因大学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律法等不同而使每一所大学都具有其自己的独特所在,从而每一所大学均不是万片一律的。一个大学从建立的初期就已经开始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随着教育的时间增长,文化底蕴也在不断的浓郁,从而形成了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每一所学校独特性的外在表达,理应更加鲜明的将学校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因此校园文化景观也是具有独特性的。

(二)表达性

好的校园文化景观可以与人进行“交流”,可以使得人们在初次见到其时就可以了解到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景观的时候的用意何在,以及了解到设计师赋予它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当然好的校园文化景观也需要好的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在规划其的同时就可以赋予景观灵魂,从而使得景观自身就是一种语言。因此,一所大学的特有标志也可以是一处文化景观环境。

(三)愉悦性

校园文化景观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供师生为主的人群进行欣赏活动,使得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让其心情愉悦。大自然给予人们身心上的放松、喜悦与其他所带来的感受不同,大自然的美、精致、取巧性都给人们灵魂上的震撼,是可以让人停下脚步并花费时间去感受的文化。设计师通常会考虑到这个特点,从而会选择可观赏性高、功能性高以及甚至可以让人们参与到种植的植物。

(四)延续性

一种文化得以被人所熟知的原因是它是可以被延续的、可传承的。那么延续性为什么重要呢?反过来可以想象下,若是一种文化只存在一小段时期并只被一小群人们所得知,那么它算是文化吗?校园文化景观也应当如此,它一定要具有可在较长时间内“生存”,并且可以让人们所谈论、所欣赏的特质。

(五)指导性

在大多数人们的认知中,带有指导性质的物质通常是指箭头、路牌、地图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边的文化以及周围事物美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那么具有指导性质的物质便从实体化转变成了虚体化。那么什么是虚体化呢?虚体化则是指本身并不具有现存事物的实体性,而是象征意义上存在我们周边的事物。人们若将某一地域的意义赋予在某种植物或某种状态的景观上,那么他们便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它们会引导着人们来到这个地域。校园文化景观便具有一定虚体化性质的指导意义。

三、地域文化元素在学校的融合性体现

(一)地域文化的演变与繁荣

每一所大学随着建校时间的增加,自身根据可能会产生的地址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等产生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在每一所居于诗情画意的学校校园里,无论是流淌的人文气息,还是凝固伫立的建筑,也许是最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人文气氛和文化积淀。或许可以这样说,教学子弟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气息会随着学校的年代的增加而不断的浓郁,从而会使得学校进一步向着繁荣而发展。

(二)生态规划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生态规划则是以改善周围生态环境结构和所具有的功能为目的并且探讨、研究、设计生态系统内在所具有的各种生态关系的方法。生态系统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把关注点放在微观与一个把关注点放在了宏观。设计师可以运用关于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并且按照地理空间尺度、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科学门类划分这片区域的文化,将两者进行结合,从而衍生出新型的校园景观设计。

(三)景观环境与文化结合新方式的创新

根据引导设计的系统性可以很好地将景观环境与文化很好地相结合。超市里我们在数以万计的商品中找到心仪的商品,完成这些事情我们不经意间借助了无数的引导,可能是路边的指示牌、手中的地图、楼层号码、指示箭头等等,这些引导在无形中帮助我们高效正确地完成一件事情。设计师可以在规划生态环境的时候赋予景观一些指导性信息,从而可以使在人们不自觉甚至不会干扰到他们正常行走的情况下出现的,给予人们一些有效的提示并指引人们到达他们的目的地。

摘要:近些年来,在大学中校园景观在校园文化宣传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学的形象标志。换句话说,吸引学生报考的原因有可能已经从“师生资源”变成了“校园环境”。如何使学校的校园景观别具一格,如何塑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等问题已经悄然出现。本文从如何从校园文化宣传角度出发,理出了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并提出了相应的高校文化景观构建。

关键词:校园景观,地域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P.多贝尔(美).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王丹平.文化·力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第4篇

为把我班打造成一个充满书香的“学习型班级”,让每个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我班决定开展营造书香校园 共享美好人生主题班会。

二、教育重点

通过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三、活动程序

1、分享读书体会 读书的快乐 品味读书

2、与书为友 以书为鉴

3、安排同学们思考自己读过什么好书 读书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多读课外书?

4、怎样读书?

5、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诗歌欣赏

四、课堂活动程序

1、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相关导入,资料展示;

2、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5、班主任宣布竞赛结果并小结。 活动过程

1、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书,为把我们五一班建设成为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型优秀班级”,所以我们召开这次的主题班会。 在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不管教育怎么变,但是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

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2、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听完这些后,大家从中肯定会受到不少启发的吧。所以我们是很应该加强我们的阅读能力,扩展我们的阅读面。下面有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和大家分享自己平时阅读的心得体会。

五、总结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第5篇

1、品味书香,品味生活,修身养德,诗意人生

2、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3、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4、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人生

5、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6、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7、书乃物中精华,善求者必博

8、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

9、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10、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

11、书是人类心灵的反光镜,也是映射凡尘的转折点

12、倡导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

13、浓郁读书风尚,丰富心灵世界

14、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15、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写作造就“名气”

16、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17、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18、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19、读书丰底蕴,清气溢师心

20、用心读书,善良做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1、好读书,做一个手不释卷的人

22、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23、让学习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

24、读好书,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书香校园的宣传标语2

1、中年级教室:和经典相伴,与书香同行。

2、倡导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

3、品书、品乐、品人生。

4、文墨之香飘满常春的心海,激情岁月徜徉经典的殿堂

5、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6、书香与梦想起飞,读书与人生相伴

7、厚积薄发,用书籍点亮人生;喷薄欲出,让感动溢满校园

8、校园标语: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办学品位。

9、倡导经典诵读,弘扬中华文化

10、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11、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12、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

13、低年级教室: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14、从书籍中品尝文化盛宴,在校园里享受氤氲书香

15、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16、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17、高年级教室: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18、品味书香,品味生活,修身养德,诗意人生

19、让学习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

20、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21、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22、读书成就文明人生,文明成就读书梦想;

23、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24、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25、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

26、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27、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充满校园。

28、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人生

29、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30、运动场:锻炼体能,磨砺意志,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展示健美,较量智慧,锤冶灵气才气骨气”

31、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32、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33、浓郁读书风尚,丰富心灵世界

34、和声细语显淑女气质;谦恭礼让展绅士风度

营造书香校园范文第6篇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不断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培养广大教师和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积极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根据教育局和教委关于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活动精神,特制定我校“书香校园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建构学校特色文化,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理念,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本校实际,以“学生为主、教师推进、学校引领,家庭参与”为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和谐学校,并以此为载体,影响和带动学生家长参与读书活动,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读书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一个书香袅袅的学习型校园,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发展的舞台,学校文化的品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转变教师工作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变“教书人不读书”,长期“输出”没有“输入”的局面。

3、通过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情趣品质的发展;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积累语言,培养基本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三、组织领导

组长:刘有成

副组长:张乃民李文刚

成员:张琴黄文静杨蓉蓉曹巧娥张慧慧米彩虹

四、活动内容及措施

1、发挥图书室的作用,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

在走廊、过道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经典古诗等,在绿化区域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1)让图书“走出”图书室

学校图书室要配备专兼职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学生的图书借阅工作和图书推荐工作,每周一至每周五下午为学生开放。并定期为班级图书角更换图书。

(2)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台”,班级园地上张贴学生的作品。每班设立一个图书角,丰富班级图书,使学生养成爱书、读书的习惯。

2、班级宣传栏开辟“读书感言”、“新书推荐”专栏。发表学生读书学习心得体会,写作稿件,给学生以创作的体验,感受成功创作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学习、写作兴趣。

3、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节”(每年5月和10月)活动,每月举行全校的读书比赛活动,每班每月举行两次班级读书活动。读书节的活动内容可为:学生演讲会、故事会、汇报读书成长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开拓读书渠道,开展家庭读书系列活动,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开展“书香校园”成果展示活动

以《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为主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分年段、定专题进行阅读,通过实践让读书走向生活化,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使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领导。要把读书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班级近期工作总体规划,争取用1年的时间把学校打造成书香校园。

2、统筹规划,构建读书活动长效机制。要将读书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成长的长远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开展读书教育活动、构建书香校园的长效机制。

3、抓好两个层面:

教师层面:

⑴读书目标:培育终身学习理念,作“终身读者”。

⑵读书内容:学校要求教师要读三类书,即:专业书、名人传记、文学作品(含儿童文学)书籍。

⑶读书形式:不仅要读纸质书,还要读电子书。

⑷读书的方法和运用上,要求教师勤写读书笔记,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把读书所得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学生层面:

⑴培育兴趣。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指导学生读书的首要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文化志趣。可以采取读书竞赛、分层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书目选择上要有意识关注学生读书兴趣、喜好。

⑵培养习惯。习惯决定品质。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日读书,专心阅读,边读边思考,勤记读书笔记等)。

5、注意总结经验,抓好舆论宣传。探索和总结指导学生读书、打造书香校园和构建书香家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

上一篇:茂名幼儿园范文下一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