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

2024-03-15

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我国北方地区又是干旱缺水地区,这就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需解决的课题。如何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十分重视节水技术的应用,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水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节约用水和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 农业用水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l/4,居世界第109位;由于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缺水,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对传统农业灌溉方式的一场革命。

2 节水灌溉的现实作用

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 解决农业干旱缺水

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用水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呈下降趋势,而农业灌溉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在全国范围内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2.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喷灌和微灌具有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等显著特点。国内外实践表明,喷灌一般比地面灌增产20%~30%,滴灌增产40%。这样大的增产幅度,利用其他的农业增产措施是难以实现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玉米喷灌一般每公顷产量可达11 250kg,好的可达15 000kg。

2.3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发展节水灌溉可以节省渠道和畦埂的占地,使粮田变成无埂、无渠、无沟的“三无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缩短灌溉周期,减少灌溉用水。喷灌和微灌不需要平整土地,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节省了灌溉用工,实现了大面积的平播,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做到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

2.4 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各种管材及水泥钢筋等建材。对于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2.5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由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希望农田灌溉越省事越好。“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产品品种、内在质量、外观、上市时间等等,对灌溉提出了\"精细\"的要求。即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作物生长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等,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墒情进行自动监控,科学管理。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打药,带来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6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新增的供水量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80%以上下降到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已不可逆转。解决农业缺水的问题将主要依靠建立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在此情况下,要使灌溉发展适应农业增长的需要,除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过量引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论从我国水资源状况或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以及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用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3 节水灌溉发展重点

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适合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在推广节水灌溉时,要注意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大、中、小、微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在资源性缺水的地区,既要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要广辟水源,开源与节流并举,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是输水过程中的节水。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率只有5%,渠系节水的潜力最大。因此,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上,通过采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

二是田间灌水过程中的节水。要积极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输水管道化,防渗衬砌化,大田喷灌化,果树微喷化,大棚滴灌化,管理现代化值得提倡。

三是用水管理过程中的节水。要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要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推行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

四是推广应用农业蓄水保墒耕作措施。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地膜覆盖,秸杆还田和抗旱保水剂等措施,充分拦蓄天上水,优化配置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持利用土壤水。

4 具体技术措施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道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常用的喷灌方式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特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

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每亩投资为100~200元。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节水,可增产30%以上,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并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一般在500~800元。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等灌溉。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95%。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地下滴满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的优点。其特点是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每亩投资400~1 000元。

膜上灌与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膜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此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好。

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塞内加尔河是西非第二大河,流经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涉及以上四个国家,这些国家就河流相关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磋商。目前,有关焦点主要集中在其政策目标:以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来推进流域发展,而不仅限于水资源和农业方面。塞内加尔河流域区域合作的内容包括与水相关和非水两个方面,与水相关的是水力发电和防洪,非水方面则涉及减少贫困及几内亚和OMVS国家的联系[1]。该流域组织以\"利益共享原则\"取代了水资源分配,并且宣称财政分配是基于国家的开发活动以及信赖机制在流域国家的建立。而现阶段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以流域管理系统取代了单边行动。

关键词:塞内加尔河法律;塞内加尔河流域;迪阿马(Diama)坝

一、塞内加尔河及塞内加尔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

1.塞内加尔河简介。塞内加尔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发源于几内亚的富塔贾隆高原(Fouta Djallon Mountains)。塞内加尔河上游河段称巴芬(Bafing)河,在马里的巴富拉贝接纳右岸支流巴科依(Bakoy)河后始称塞内加尔河,在卡斯和巴克尔两地之间,河流进入塞内加尔,汇合了来自左岸的法莱梅(Faleme)河。这是塞内加尔河主要的三条干流,80%的水量来自它们。塞内加尔河从几内亚流出后,横穿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等国家,在海港城市圣路易注入大西洋。塞内加尔河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地区,在马里的卡伊以上河段多急流和瀑布,其中较大的瀑布有圭纳瀑布和费卢瀑布等。科依以下河段蜿蜒于地势低平的草原地带,两岸支流稀少,没有瀑布和急流,河床比较平缓,河道曲折,在河口处形成一个狭窄的大沙洲,横卧河口,并逐渐向南发展,成为航运的障碍。

2.塞内加尔河流域各国的发展状况。由于这些国家的政权不稳以及诸如美国、前苏联等强权国家的影响,尽管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国家已经独立,但是局势依然不稳定,冲突不断。为了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动荡,流域各国在管理方面开展合作,以期通过流域管理上的合作受益。目前,这一强烈的愿望已经付诸实践。

3.塞内加尔河对流域各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塞内加尔河对这些国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是发展畜牧业以及工业是不可或缺的,而塞内加尔河的河水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灌溉十分重要。

二、塞内加尔河沿河流域现存问题

1.气候问题。在塞内加尔河流域,有一些问题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首先是气候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塞内加尔河流域常年持续降雨,而后则持续干旱。塞内加尔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当地农业带动,而当地农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灌溉,因而持续的干旱使得塞内加尔河流域内的经济几度崩溃。同时,盐水侵蚀地表并渗入地下,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了影响,使得大批农作物死亡。正因如此,大批当地居民纷纷从农村迁出,进入城市。这些问题的持续出现,迫使塞内加尔河流域各国开始寻求合作,以期减轻干旱给当地环境所造成的的灾难性影响。与其他的国际水组织不同的是,塞内加尔河流域合作组织中的各国,并没有就塞内加尔河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产生太多冲突和矛盾,相反,四国坚信,合作能够改善该流域内所有居民的生活。

2.迪阿马坝与马南塔里坝修建后出现的问题。马南塔里坝和迪阿玛坝是该流域上的两座大坝,分别建于1986年和1988年,主要用于提供农业用水和市政用水,防止海潮上溯,以及水力发电。现在,困扰各国的主要问题是恰恰是这两座大坝,湖水的积蓄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农业发展都起到了不利作用。在大坝建成之后,水体的流动变缓,滋生了大量寄生虫,使得腹泻、血吸虫病和疟疾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这些疾病都是通过水进行传染的。同时,洪水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业和农业所造成的污染无法被洪水冲走,这就使得当地污染加剧,环境遭到破坏。另外,迪阿玛大坝和马南塔里大坝也导致了牧场面积和河流内鱼量的减少,对当地牧业和渔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两座大坝的副作用还包括加剧了农业用地的盐碱化程度,使得农业的产量下降。这些由由两座大坝带来的问题成为当地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威胁因素。

3.人口压力。使塞内加尔河流域内各国都感到十分焦虑的是,塞内加尔河流域内迅速增长的人口。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人口之中,有约16%分布居住在塞内加尔河流域沿岸,而且人口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这就必然使得当地居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而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又使水资源更加紧张,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早晚将被激化,成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内各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

三、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合作历程

1963年7月25日,几内亚(Guinea)、马里(Mali)、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和塞内加尔(Senegal)签署了关于发展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巴马科公约(Bamako Convention),将塞内加尔河确认为国际水道,并建立洲际委员会(CIE),以监督对塞内加尔河的开发利用。CIE鼓励各国提出对流域的发展建议,并希望国际援助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这将提高流域的管理效能,促进流域各国的共同发展。1964年2月7日,又签署了达喀尔公约(Dakar Convention)。1965年11月和1966年,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国家元首会晤,讨论促进塞内加尔河流域发展问题。希望提升CIE现有的基础设施,并探讨了塞内加尔河流域与西非河流域的合作事宜。1967年1月,几内亚因与塞内加尔的紧张关系暂停了对沿河流域的发展方案的讨论。同年11月,通过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两国的努力,四个国家元首再次会晤于巴马科(Bamako)。1967年末,四国部长级会议召开,提出了区域合作理念,签署了拉贝公约。随着拉贝协议(Labé Convention)的签署,州际委员会被塞内加尔河沿河国家合作组织(OERS)取代。各成员国通过立法打破边界的限制,整合区域的政治经济,改善教育。这一举措表明流域四国将塞内加尔河视为国际性资源了。

塞内加尔河沿河流域在1970年出现了政治动荡,使OERS内部合作出现困难。1971年由于国内政局得不稳,几内亚两次未出席OERS会议,后退出该组织。虽然几内亚退出了OERS会议,但区域一体化的努力并没有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三个国间停止。1972年3月11日,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宣布OERS作废,并签署了努瓦克肖特公约,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OMVS)。OMVS的目标包括:(1)为沿河流域的人民提供粮食安全。(2)减少影响OMVS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气候变化。(3)注意各会员国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4)保障流域人民安全,提高人民收入。OMVS负责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和工程实施。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的方针是以灌溉为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全流域的水土资源。初步规划建设塞内加尔境内的迪阿马(Diama)坝和马里境内的马南塔里(Manantali)坝。

90年代初,塞内加尔认识到OMVS目标是不够的,该国制定了沿河左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该计划把发展的重点从灌溉农业转向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模式。然而,OMVS组织认为这一计划是未经OMVS许可的,因此并没有允许其实施。随着几内亚国内局势的稳定,几内亚希望重新加入OMVS。1992年,OMVS的三个国家允许几内亚以观察员身份出席OMVS会议。

2000年,OMVS建立环境监测机构,监测塞内加尔河流域的环境变化。2002年,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签署并通过了水宪章。同年,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了该组织中的水和环境管理项目。2003年,流域各国在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举行元首峰会,几内亚也参加了峰会。2004年,几内亚和OMVS成员国间的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

四、塞内加尔流域有关协议的执行情况

关于塞内加尔河流域最重要的工程马南塔里大坝的建设,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三国之间也存在着争议。由于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OMVS)取消了原方案中马里境内的一个水电站,马里将不能从这一水电站获得利益,这意味着马里对于塞内加尔河水资源的利用和获得的利益比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两国要少,却要付出同等的代价。马里政府很感失望,认为这样一来, 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所得的利益将超过自己。这一争议体现出了许多水资源国际组织间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参加水资源国际组织的各国常常会因为权利义务不对等而产生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国际组织间的进一步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没有更好的良方,还是应当从权利义务的均衡分配做起,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2]。

塞内加尔河流域合作如果成功, 将极大地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内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类似多瑙河流域的合作,采用区域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

参考文献:

〔1〕刘志坚.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实现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蓝文艺.环境行政责任缺失纵深分析——为建立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所进行的环境行政责任缺失调研报告[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

(责任编辑 徐阳)

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新型城镇的户外媒体资源争夺成为焦点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户外广告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城镇户外广告空间资源的增加,为广告主拓展城镇市场提供媒介平台。当前,

一、二线城市的户外媒体资源基本饱和,

三、四线城镇则处于欠市场开发阶段。

一、二线城市的户外媒体面临存量调整,而

三、四线城镇户外媒体则面临增量扩容。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和广告主市场下沉,围绕

三、四线城镇的资源争夺加剧。户外媒体公司需要提高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户外媒体转型发展的战略意义,对于国内大型户外媒体集团而言,城镇市场的拓展无疑大大提高市场势力;对于区域小型户外媒体公司而言,城镇户外资源开发可以更好地贴近服务。建立全国新型城镇户外媒体广告资源联播平台网,为资源整合与交易提供便利,成为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的户外广告同样需要以人为本。户外广告需要与新型城镇的整体规划深度融合,从而规避政府治理的风险。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和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划户外广告空间布局,建立户外广告资源的公开交易机制,增加户外资源交易透明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户外媒体集团参与新型城镇户外媒体资源的公开竞标。

二、多屏时代的户外媒体资源呈现整合态势

张津谈到广告业已经进入一个多屏互动的时代,传统电视、网络视频、移动视频、楼宇电视户外媒体等构成了一个大视频的媒介环境,多屏整合已经成为广告界的共识。传统的观点将户外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性媒介,在多屏时代,户外视频媒体将会成为主导性的广告媒介,如何以户外视频媒体为主导,整合其他视频媒体,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多屏整合的优势表现在:不同视频媒体拥有不同的受众,多屏整合可以提高广告到达率;多屏整合还可以提高广告到达频次,提高广告的曝光度,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印象和购买意向。多屏整合的困难表现在:缺乏科学的多屏整合优化工具,影响视频媒体组合投放的效果;缺乏第三方广告效果评估,使得视频媒体组合投放效果无从测定。多屏整合的出路在于:要提升多屏整合的广告效果,提高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亟需开发科学的多屏整合优化工具,引入第三方广告效果评估机制。例如,秒针系统(Miaozhen Systems)、精硕科技(AdMaster)和泰一指尚(AdTime)等公司在跨屏整合优化领域做了有益的探索。

三、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户外广告更趋精准化

大数据营销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营销实践。技术的发展为户外媒体公司的大数据营销提供了可能,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必需。传统的户外广告是针对大众进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行的传播,大数据时代将更加个人化、精确化。传统户外广告的受众信息大都是通过受众调查和专业仪器获得,而这种信息是零散的、小规模的数据,是一种小数据。大数据时代户外广告则更趋精准化,户外媒体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更多消费者个人化的信息,如个人特征、媒介接触、消费行为等,从而更加精准的进行户外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同时更加精准的进行户外媒体的组合投放。大数据的应用并不否定小数据的价值,实现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是户外媒体企业的新课题。互动户外广告显示屏的大量投放,手机与户外广告的组合推广,为户外媒体公司收集受众信息提供了便利。户外媒体公司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装置,对获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具实效性、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媒介策略。目前,大数据大都存在于各个户外媒体公司内部,如何实现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户外媒体大数据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大数据也会改变户外媒体传统按位置定价的方式,有价值的目标受众规模将成为户外媒体定价的重要考量指标。大数据的应用与个人隐私的保护,是大数据时代企业共同面临的伦理困境,更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户外媒体公司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户外媒体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必然趋势

数字户外媒体已经成为户外媒体经营增长最快的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户外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数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使得户外媒体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和必需。受众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浅阅读、娱乐化、互动参与。相比较传统的户外广告大牌而言,数字户外媒体有了更多互动创意的空间。数字户外媒体的大数据应用也使得户外广告的投放可以更加精准和灵活。户外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户外媒体公司的数字化思维;二是户外媒体介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从数字化思维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户外媒体公司在数字时代都需要建立一种数字化思维,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来更好地为广告主提供科学解决方案;从户外媒体介质的数字化转型角度来看,或是新技术融入传统户外媒体,或是数字户外媒体的开发与应用,如触摸屏的人机互动技术在出租车上的大面积普及,AR、LBS、QR等新技术在户外媒体领域的应用,都赋予了户外广告新的活力和产业机遇。数字户外媒体的发展,要求户外媒体公司提供更加科学的调研、监测与效果评估广告效果监测。同时,也并非要求所有的户外媒体实现数字化,传统的户外大牌仍然有发展的空间,优秀的广告创意和媒介创意仍然是户外媒体产生效果的关键。

五、互动体验式户外广告营销渐成行业主流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传统的户外广告更多是一种展示,数字时代的户外广告则需要更多互动体验。展示能够提高认知度,而互动体验可以则可以增强品牌购买意向。传统户外广告作用于受众的视觉,而互动体验式的户外广告则作用于受众的全方位感知。这种全方位感知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激发想象力的,而非受众置身事外的。互动体验式的户外广告不仅可以通过调动受众互动体验,强化对品牌的认知和促进购买行为发生,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创意,能够在社交媒体中形成病毒传播和口碑效应,扩大户外广告影响范围。互动体验式的户外广告可以概括为四种模式,即产品融入式的互动体验、个性定制式的互动体验、活动参与式的互动体验和媒体整合式的互动体验。例如,由W+K与Mindshare、Kinetic等媒介代理一起协作完成NIKE“狂足快跑互动活动”,就是一例成功的互动体验式户外广告。这个活动将蓝牙技术与传统户外灯箱相融合,在户外针对受众传递产品“快”的概念与”快与赢”的推广信息。只要来到活动指定的灯箱前,打开手机蓝牙就能收到活动的提示信息。按照提示操作启动计时后,参与者便可以全力加速跑向指定的耐克专卖店。一旦进入目标区域,蓝牙会自动记录其用时并发送验证码,用此验证码登录活动网站注册即可获取成绩,每天跑得最快的参赛者赢得一双NikeZoom鞋,并在活动灯箱和活动网站上同时公布,成为快跑传奇。

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尽管我国的保险业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发展停滞期, 但是如今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 中国的保险业被形容为世界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引擎。特别是在踏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我国的保险业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发展, 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这近20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飞速增长的趋势。通过仔细比较我国保险业最近5年的经营情况 (见表1) , 可以看出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保险业务平稳快速增长

原保险保费收入体现了保险市场发展的规模和程度, 而原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则是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保险业开始准备对外开放的1980年, 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到了1999年, 保费收入达到了1393.22亿元;而到2009年末, 我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达到11137.30亿元;五年之后的2014年末, 我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 达到20234.8亿元, 保费规模位居世界第三。而仅仅在两年之后的2016年我国保费收入又迅速突破3万亿, 达到30959.1亿元, 保费规模世界第二。在2017年, 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 同比增长18.16%。纵观1999年到2017年这近20年的发展, 我国保费收入仅在2011年录得-1.3%的负增长, 于2012年录得8.01%的个位数增长, 其余年份均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 其增长速度冠绝全球。而最近五年来, 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8.83%, 傲居全球之冠, 而双位数的年增长率也显示着我国保险市场潜力依旧巨大, 增长动力仍然强劲。

(二) 保险赔付稳定增长, 风险保障作用突出

风险保障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 而保险赔付支出则是“保险姓保, 回归本源”的根本体现, 是保险业发挥其保障作用的直接体现。2013年到2017年, 我国原保险赔付支出从6212.9亿元增加到了11180.79亿元, 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 平均年增长率为19.13%。从表一可以看出, 仅有2017年的增长率略低, 为6.35%, 之前的4年均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 表明我国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持续增强,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 我国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正在逐步提升, 积极利用保险这块“盾牌”抵御风险, 为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三)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持续增加, 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投资渠道更趋多元化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将部分保险资金用于融资或投资, 使资金保值增值的活动, 为经济建设直接融资, 并增强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力, 以扩大保险公司承保和偿付能力。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则是保险业银行存款与投资之和。这五年来, 我国保险业的银行存款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五年的平均增幅为-3.02%, 但是投资总额却以双位数的年增长率增加,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62%, 这使得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以16.91%的年平均增长率上升, 显示出保险企业的投资收益稳步增加;同时, 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有所下降, 而投资于债券和长期股权的比例则有所上升, 表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更加丰富, 投资结构则更加重视长期收益, 资金运用配置更加优化。

(四) 外资公司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攀升

1980年我国开始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 在经历了近30年的四个逐步开放的阶段后, 截至2017年末, 我国共有50家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最近五年的经营数据表明, 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尚未完全对外放开保险市场的经营条件下, 保费收入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由表2可以看出, 外资公司的保费收入由2013年的679.87亿元, 以31.64%年平均增长速度上升到了2017年的2140.06亿元, 增速远超同期的中资保险公司。

数据来源:原保监会网站

数据来源:原保监会网站

尽管目前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占我国保险市场的份额仍然不足6%, 但其逐年攀升的市场份额表明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范围及持股比例受限的经营环境下, 依然看好我国保险市场并积极主动地抢占市场资源。

(五)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然偏低

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全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而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这两个指标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 因而可以计算得出, 2017年我国的保险深度约为4.42%, 保险密度约为2631.73元人民币, 约合420美元, 而早在2010年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就已经达到12%左右, 而保险密度则已达2000到3000美元的水平。不可否认,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相比, 无论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都还处于偏低水平。与此同时, 我国保险业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 例如人们保险意识普遍不强, 保险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中资保险公司垄断程度较高等等。

二、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

2017年7月, 全球著名的专业机构安永发布调研报告《2016-2017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报告将2016年形容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这一年, 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跨越3万亿大关, 规模超越日本, 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大国。

尽管我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保险强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保险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

我国13.9亿的人口总量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商机和市场需求。随着我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 更高一层次的安全需求正在全面释放。而这安全需求就包括了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财产安全和工作保障等, 这些都正是保险业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此外,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15-59岁) 正步入下降阶段,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人们对于个性化医疗, 专业养老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 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而产生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对保险服务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极大的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

(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保险业的政策提升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保险业是国内金融行业中对外开放最早的, 也是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2018年4月27日, 中国保险业的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 其中关于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措施包括: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持股比例至51%, 3年后不再设限;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的要求以及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 与中资一致。放宽持股比例以及全面放开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的政策将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利用其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以及全球化的资源, 为我国保险市场带来国际领先的、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经纪服务, 同时有利于实现中外资保险机构优势互补, 在竞争与合作中, 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经营规模与效益, 并促进中国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而外资对此项政策的反应也非常积极, 例如, 政策公布后仅两个星期之内, 就有英国韦莱保险经纪公司申请扩大经营范围,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申请设立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百慕大富卫人寿保险申请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以及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决定在上海设立独资安联 (中国) 保险集团公司, 反映了外资对我国保险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因此,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起步较晚, 但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这个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 因而能够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保险大国。不难预见,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及带领下,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深化, 实体经济转向更高质量发展, 我国保险业仍旧可以搭乘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 快速驶向保险强国的目的地。

摘要:回顾我国保险业最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并进行详尽分析, 不难发现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后, 依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近日国家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的通知, 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使我国能够在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道路上倍道兼行。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福, 徐芹.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23) :1.

[2] 万奇缘, 彭俊, 李攀, 方晓芳.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1) :4-5.

[3] 郭金龙, 王桂虎.保险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J].中国金融, 2018 (2) :37-39.

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1.1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太子山自然保护区除了拥有天然的自然资源外, 保护区处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边缘, 也是铲齿象、三趾马、和政羊等古动物化石的主要分布区, 地域的原始古老性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造就了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太子山又称太峙山, 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南部, 是临夏县南部、大夏河以东高大山岭的统称。太子山由母太子山和公太子山组成, 母太子山在东, 海拔4 332m, 公太子山在西, 海拔4 162m, 两山之间盘坡哑口, 是临夏与夏河县的分界, 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

1.2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的意义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可以促进劳务市场的发展, 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尤其是发展第三产业, 可以让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规划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景观, 必须保证它们的一致性。基础设施都应该跟保护区内部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 最好避免施工中过多的不良影响。生态旅游既然是以回归自然作为主题的, 那就应该减少人类活动的痕迹, 让一切原始的、和谐的景观出现在保护区内, 才更有价值。旅游的开发应该注意, 要让多方参与进来。在保护区的开发是基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展的, 因此如何保护生态系统, 应该向各个层面寻求帮助, 进行调查, 更好地认识当地的旅游资源, 才能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 因此, 必须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分布区进行特殊保护, 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自然保护区事业因而普遍受到重视。最后, 应当做好生态旅游教育。

2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的主要建议

2.1 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目前, 太子山很多的森林景区都处于一种原始的阶段, 交通设施差, 很多的旅游者无法顺利的进入景区, 所以, 在未来的规划发展中, 改善旅游自然环境、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和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真正促进森林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第一, 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让游客不仅能进得来, 还能住得下, 散得开, 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2.2 如果想要真正的提高发展森林旅游业, 那么, 首先就是需要当地的各级政府部门清楚的认识到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重要性

能够真正的去把森林旅游项目, 当成一项重点发展的项目来做。加大引导力度和政策开放力度, 准备专项资金对于太子山进行整体的规划编制, 吸引更多的实力企业来此进行森林旅游项目的投资于开发。真正的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

2.3 生态旅游项目必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太子山自然保护区松鸣岩森林公园、景区里面的生态的旅游项目要根据生态规划以及相关的制度来进行开发, 我们要以保护生态为最终目的, 旅游的商业行为应遵从自然保护的主要要求。在搞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突出人、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原则, 加强传统生产的方式跟自然景观的有机促进与协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加强核心生态景点不受干扰、不受破坏, 任何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自然资源、环境、人文等的发展。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面, 旅游区的设置、服务区的建议数量要控制、要适度, 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遗址景观的保护, 布局要合理, 管理要到位。

我们要把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建设成为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 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的基地, 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促进保护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及意义, 我们提出了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的主要建议:一是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二是当地的各级政府部门清楚的认识到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重要性, 三是生态旅游项目必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节水灌溉潜力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一直是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12 760m3人均占水量更是靠近22 200m3的世界水资源紧缺警戒线。在如此严峻的用水形势下, 农业用水虽然占据了总体用水的69%, 但其中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7%, 形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已经开始阻碍社会各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高效节水灌溉可以使用研发出来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的灌溉技术使农田水利工程相关产业改革, 这项技术和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能更好的节约水资源。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起步虽晚, 但如今也已经发展出包括微灌、滴灌、喷灌等技术。各类节水灌溉技术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 相比传统单一的灌溉方法, 它也能更好的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 人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合适的灌溉技术和设备, 以此使农田水利能进行高效灌溉。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必要性

节水灌溉的高效发展能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推进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它能否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生产经济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我们不应该对节水灌溉这个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 它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针对我国水资源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 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 除了能避免浪费水资源的问题频繁出现, 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还可以在有一定程度上发展农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使农作物加快生产速度, 取得良好的收成。此外, 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发展相关灌溉技术, 将能很好的推进我国的坚持走生态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路线。我国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处于初级研发阶段, 不但需要相关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给予充足的资金款项进行科研项目研究, 确实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也由于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的一些不足和缺陷, 不能很好的根据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善, 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不良局面。

3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

3.1 优化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 推进农业优质发展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仍然处于短缺且利用率不高的情景中, 科研人员应该在基于这个事实的基础上, 优化节水灌溉设备配置, 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 熟悉掌握当地的水资源布局和气候条件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此外还需在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战略路线, 使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够一一得到科学公平的安排。做到这些, 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也必不可少, 需要他们提供当地的详细气候历史数据和各种资源评估报告等, 根据这些才能做出合理且科学的环境评估。同时还应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 使用水总量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每一个用水项目和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水量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控制, 对当地管辖范围内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针, 让广大民众能够自觉做到节约水资源, 不浪费每一滴水, 以最合理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将水资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已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使我国农业能够长久而健康的发展。

3.2 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

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 对全面发展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保持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 严格把关数值和制作过程, 使农田在区域上能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使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能互相起到良好作用。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主要有几个要求, 一是需要在合适、合理的地方进行;二是要避免地势崎岖, 无法进行天然灌溉和干旱地区;三是要优先选择靠近经济发展较好、当地民众文化教育较好和新事物接收程度较高、对高效节水灌溉这类事业比较热情支持的地方;四是最好选择在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的地区。优先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因为能有便利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做支撑, 能够使节水灌溉项目尽快步入建设日程中去, 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能对周边地市有着良好的辐射效果。

3.3 努力研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技术是高效节水灌溉的核心,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和研究相关技术, 使节水灌溉效率能大幅提升。特别要关注能有效控制用水量的技术、能合理配置水资源使用架构的技术, 一些西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进。当前, 我国大致有这几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形式:

3.3.1 从农作物特点研究出发。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成长周期的因素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 得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并让其在人为构建的缺水环境下控制生长, 这样能够很好的对农作物的各个育成期、收获期进行掌控, 避免农作物不受控制的生长。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3.3.2 利用计算机技术。

善于将全球定位系统、遥控红外技术、地理环境状态等计算机技术投入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中去, 通过计算机和这些技术进行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推断出农作物最适宜播种、灌溉和收获的时节, 便于人们进行高效节水。

3.3.3 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

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如今发展势头良好的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机械化和有机生物技术紧密的连接起来, 以人工操作或者电脑操作的方式全方位全天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和监测, 之后得出相关的详细农作物和土壤分析, 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灌溉, 以此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具体工作原理如图1:

这个系统内的控制器主要可以采集各类农作物数据、控制各个井房并执行主计算器发出的命令, 起着连接灌溉系统各个设备的作用;此外, 还支持多种灌溉方式, 能根据当地土地的实际含水量定时定点进行自动化操作, 进行用水量和水压的测定记录。

3.3.4 加强相关工程的管理。

为了达到加强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 我们必须要有当地政府和部门在法律政策条款上进行大力协助, 制定合理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将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做到有法可依、有人可用、有理可讲, 在一个开放科学的环境中, 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 推进当地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3.3.5 制定相关规定。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不算平衡, 在很多农村落后地区推行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已然需要国家和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此, 我们应该优先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实施专门的补助计划, 比如集中添置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设立一些奖励政策和降税措施等, 借此来提高当地农民使用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热情。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想取得全面广泛的推行, 就必须从国家政府本身开始做起。

结束语

从技术的发展前景我们能得知, 未来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离不开生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 一是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解析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来实现对农作物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元素的调节, 以此进行节水灌溉。自“十二五”以来, 国家政府开始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项目自然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研发相关技术项目时碰到了不少难题, 如水资源缺乏、落后地区缺乏资金支持、劳作人民普遍节水灌溉意识不高, 项目难以顺利推行等, 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 大力研发和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使技术能够真正为民所用, 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让人们意识到高效节水灌溉能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节水灌溉事业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定能在农林水利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为了能够让农村生产经济进一步提升, 研发和使用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来优化农田水利工程结构, 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将就如何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更加高效的发展节水灌溉使之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进行谈论和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俊, 李铁男, 王宏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4) :198-198.

上一篇:我国金融信贷业务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关联交易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