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

2023-09-19

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專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

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學习。

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

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四、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并制定专业学习规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规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教师积极性以及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等手段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物流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2).

[2]余水妹,戴红宇.地方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

[3]杜海清,朱新宁,汪弈.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罗蕾.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优化探讨——以旅游管理为例[J].智库时代,2019(6).

[5]杜红,富爽,索丽敏,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以《通信工程导论》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5]王立科.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标准的制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41-45.

(责任编辑:王恒)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civil engineering teachers;professional abilities

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的方法进行讨论。

一、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依赖于提升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必须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见对“创新”重视的一贯性、持久性和迫切性。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产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步骤实施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相关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由上可知,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给予了厚望,充满了期待。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要务。

2.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表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国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成为世界最强的经济体,并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引领世界。美国商务部知识产权官员戴维.卡普斯曾表示,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命。近期由国际研究团队发布名为“全球产业观察”的研究报告,研究表明,2014年,美国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其中,在25岁至34岁的人群当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这两项数据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3.“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土木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是我国本世纪的重大战略。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以我国为首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成员。工程建设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可以预见,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存在大量的工程建设机会,这给我国本来就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土木工程专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尽管我们国家土木工程建设水平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水文地质相差巨大,各国基本建设技术经济条件、国情也不相同,在具体工程建设中会碰到各种疑难问题,这需要工程建设者们创新地解决这些工程问题。

4.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

我国大学生(也包括土木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现实状况是并不理想。美国大学生和我国大学生的重大区别之一,是创新能力的不同。我国土木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上说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的观念和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有创新热情但创新目标不明确;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等。因此亟待系统性改革和重建真正完善并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二、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1.多角度多途径培育创新文化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它对信徒的影响非常深远。又如我国江浙一带崇尚创业,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江浙人士努力创业。再如湖南人尚武,便有了“无湘不成军”之说。文化的影响力深远且有效,但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成,要持之以恒、千锤百炼,方得正果。在培育创新文化方面,学校要崇尚真理,鼓励创新,鼓励冒险,鼓励学术自由,强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观,乃为要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1)定期向学生举办创新成果报告会

学校要积极联系校内网土木工程创新性人才(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就更佳),通过他们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分享创新的经验,为学生打开创新的窗口,了解创新的动态,提升学生的创新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通过创新成果报告会,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最新研究成果,從而打开视野,洞察发展前沿,了解实际需要。

(2)多途径宣传学生的创新成果与动态。在校园网和学生宿舍区主要宣传栏上,开辟宣传创新成果及创兴动态的专栏,宣传土木工程领域最新创新成果。学生在浏览校园网时或者来回宿舍路途中,能切身感受到本校教职工、在校学生的创新成果,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创新成果与动态,从而正面刺激学生的创新热情,降低学生对创新恐惧感和陌生感。这样,创新意识便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

(3)定期组织学生创新比赛。创新比赛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点子,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一个点子代表学生在积极进行思考,值得鼓励,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创新点子相对创新成果而言,产出较快,因此容易快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奖励的面要宽,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播撒创新的种子。比如,多年来我校学生一直参加的全国或省内结构设计大赛,它有助于学生打开创新的翅膀,利用所学知识,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自己的结构模式。事实证明,这些比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大学期间,跟大学生接触时间长、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线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他们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讲透重点、疑点、难点,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设想和敢于跟老师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发现、重组和创造知识,努力开发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课堂教学应改变自始至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要灵活地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成果导向教育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不断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自觉地将工程素质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并适时布置一些带有和教学内容配套的、具有总结或研究性质的作业习题,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比如,在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中,由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针对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比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要求学习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力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

3.重点推广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是在学校实验室开展的实验。但传统的教学实验一直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加上部分基本操作型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思考、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只是对学生在实验的基本技能上进行了简单训练,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设计型实验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设计”,这种设计分为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题目设计。所谓实验方案设计,就是由指导老师指定题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所谓实验题目设计,就是由指导老师指定领域,学生选定题目和设计方案。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出实验目的、原理和独立提供所用的实验耗材和实验设备的名称等。指导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所有的工作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这样,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空间和展示能力的舞台。比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广,实验课时多,让学生利用自制课件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进行实验。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而且学会了如何在创新寻求合作,懂得了不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不折不挠的精神。这些都是创新型人才必须的、难能可贵的素质。

三、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教师或学校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融贯大学四年的培养体系。它需要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努力(特别要强调教师的作用),从创新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具有创新因子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师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2):1-41

[2]刘健挺,陈积光等.地方高校土建專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8B): 55-57

[3]刘永户.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2,(7): 19-20

[4]陈俊岭,黄皇.结构模型竞赛在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高等建筑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103-107

作者简介:

欧阳辰秉(1967年11月—),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和研究。

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将四年所学的各门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桥梁工程的理论和知识进行独立工作、完成预期工程设计任务的训练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查和综合提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桥梁设计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桥梁设计中有关的计算、绘制工程图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规范手册等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作风,为桥梁建设事业服务。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专业学习阶段的关键教学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民族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进行探讨。

一、目前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选题单一,不利于学生扩展思路及学习创新。

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先决条件。通常由指导教师给定毕业设计题目,甚至给出设计方案。学生的毕业设计只是在预先给定方案情况下,按照设计手册或计算实例进行的一次练习。虽然设计内容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但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设计空间也受到限制。其次,存在毕业设计内容陈旧和资料缺乏的问题。毕业设计资料大多是多年以前的资料。相对滞后的毕业设计内容和缺乏全面评价的资料,对工程实际缺乏指导意义,不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却非常有限,再加上设计题目数量的限制,使得同一方向的学生数量较多,而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交流时间却减少,整体的教学效果变差。在同一设计方向,只要有一个学生做完,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

(二)毕业设计工作量大,但效果不尽理想。

目前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大,从桥梁设计资料的调查分析、方案的选定、水文计算、上下部结构设计、施工图绘制到概预算,涉及了设计的全过程。虽然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了设计的程序,但由于时间少、工作量大,通常学生在结构计算方面花费的精力较多,而在方案选定、分析技术资料并合理应用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很多学生只是盲目的参照有关资料,照葫芦画瓢,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想,也不能很好利用给定的设计资料,有针对性的确定设计方案。递交的毕业设计文件中往往是大量的计算过程、罗列的大量数据,结果往往是虽然完成了设计,但设计成果存在较多问题,而且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主要是面向工程实践单位,因而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

(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造成指导工作的不便。

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或没有参加过实际桥梁工程设计任务,造成指导过程中只能依据理论知识,照搬照套,因而使得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偏离实际,严重影响了培养质量。

(四)学生知识准备不足,投入精力不够。

由于毕业设计是四年所学各门理论、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桥梁结构概念、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并熟悉规范,具备运用能力,主动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到毕业设计开始,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准备不够充分。毕业设计阶段正是学生寻找工作的重要时期,部分学生还要准备研究生复试,毕业前补考等等,致使许多学生无法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毕业设计上,存在临近毕业设计结束时突击完成的现象。

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管理、组织、指导毕业设计工作,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振兴民族地区经济,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桥梁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

(一)选题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是来源于工程项目、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就业单位的设计任务,这样可以缓解设计资料不足的矛盾,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生才能和满足就业需求。对于已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从事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型毕业设计,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渡。对于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可结合就业单位的工程设计任务进行毕业设计。其他学生由指导教师公布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专业能力和个人爱好进行自由选题。桥梁毕业设计通常是一座桥的设计,可以一人一题,也可以几人一组。多人一组时,为避免学生之间设计方案雷同,对每位学生可限定桥型方案,强调侧重点。这样虽然设计题目一致,但同组人员各自的任务不尽相同,或各自承担一部分主要设计内容,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或独自承担设计任务,但各人的侧重点不同。

(二)优化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合理压缩毕业设计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结构计算,却不去探求桥梁设计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毕业设计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改进设计任务书,强化学生对设计问题的详细分析和方案的确定工作,在指导中更多的注重学生应用规范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杜绝照猫画虎现象发生。

(三)有计划的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

指导教师的水平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使得教师参与实际工程实践的比例不高,造成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不利。因此针对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鼓励并有计划的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设计单位实习,承担实际的设计任务。此外可以把设计单位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设计人员请来,进行现场指导和咨询。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应定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培训,以使他们及时了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

(四)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将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求及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调研,这样就可以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设计思路。提前让他们对以前所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作一很好的回顾和复习,为下一步的设计奠定基础。

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中期检查和阶段答辩。中期检查和阶段答辩不仅是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也要检查设计的质量,特别是学生掌握设计方法的程度,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考。注重培养理解规范,运用规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规范的有关规定,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绩的评定应充分体现上述要求与目的,做到公正合理。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真实水平,需要构建毕业成绩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可从学生答辩水平、整体质量、文本质量、学习态度、进度等多方面权衡。统一和规范评价的标准。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从选题、学生、指导教师和管理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密切联系工程实践,分析当前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毕业设计教学进行改进,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对桥梁构造、设计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计算和科研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为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根据设计条件按照专业规范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其中各种荷载与作用的输入与组合均需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随着2012版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颁布,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文章介绍了新版荷载规范的修订背景,对新规范修订章节中涉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基于新版荷载规范,从条文适用条件、工程结构形式、设计资料准备等方面提出毕业设计相应的调整工作,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在毕业设计中准确把握与贯彻2012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内容。

关键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10052909(2015)020112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是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直接决定了建筑结构外力输入的可靠性。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所学与所用的一次全面结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专业技术工作的一次演练[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生产需求拟定题目,根据设计条件按照专业规范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其中各种荷载与作用的输入与组合均需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活动的不断变化,全球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极端气候及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的风险加大,恐怖袭击造成的爆炸、撞击等对结构的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现代建筑中的燃气、电梯等设备的普及也使建筑结构面临的安全隐患增加。以上所有可能对建筑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均需在设计时通过荷载与荷载组合进行考虑[3]。专业教师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开展全面准确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规范各条文的制定背景、原则、过程、依据与适用条件。最新版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已于2012年10月1日开始施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

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应同步跟进,采用新的荷载规范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文章对新旧荷载规范的关键修改部分进行了对比,阐述其修订背景,列举由荷载规范修改造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调整内容,对教师准确应用新规范开展教学

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2012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背景

2012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反恐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展的。近十几年来,极端天气现象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如2008年南方大面积的雨雪冰冻灾害引起了大量的房屋与电力设施的破坏,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全球反恐形势严峻,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的恐怖袭击对建筑结构安全性造成潜在威胁。现代建筑内的燃气、电梯、机电设备等设施加大了结构面临偶然荷载作用的概率,进一步增加了因偶然作用而引起连续倒塌的风险[3]。以上情况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新版荷载规范的毕业设计调整内容

(一)可变荷载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

在确定荷载组合效应设计值时2012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参考GB 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4]的规定,引入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可变荷载调整系数γL。可变荷载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是为解决设计使用年限与设计基准期不同的问题,当设计使用年限与设计基准期不同时应采用调整系数γL对可变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调整。设计基准期是为了统一确定荷载与材料的标准值而规定的年限,通常为一个固定值。可变荷载是一个随机变量,其标准值是指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值,由设计基准期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某个分位值来确定。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标使用的时间,并非一个固定值。设计使用年限的取值与结构的用途与重要性相关,设计时通常从荷载与耐久性两个方面来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影响作用。设计使用年限越长,则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越可能具有较大的数值,所以在设计时应提高荷载的标准值;设计使用年限越短,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具有较大数值的概率越小,此时可适当降低荷载的标准值,以保持结构设计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之前的荷载规范并无可变荷载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这一概念,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学生在计算荷载组合效应代表值时是否考虑了这一系数。材料标准值的基准期通常为50年,因此结构规范中可变荷载标准值的设计基准期统一规定为50年,这样才能与荷载的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等参数相匹配。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随结构类别的不同而变化。临时性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普通房屋与构造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标志性建筑与特别重要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如果工程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则调整系数γL取1.1;如果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则调整系数γL取1.0;如果工程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则调整系数γL可取0.9。指导教师应特别注意规范中表3.2.5中的注释部分:“当设计使用年限不为5年、50年与100年时,调整系数γL可按线性内插确定,荷载标准值可控制的活荷载调整系数γL取1.0。”规范对荷载标准值可控制的活荷载类型进行了解释,即那些不随时间明显变化的荷载,例如:楼面均布活荷载中的书库、储藏室、机房、停车库以及工业楼面均布活荷载等。如果毕业设计工程项目中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包含以上几种,则无论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值多少,可变荷载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均取1.0。指导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查看规范有关注释与条文说明,全面了解规范适用条件。

(二)楼面与屋面活荷载数值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012版荷载规范适当提高了部分楼面与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值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并增加了部分荷载项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教室活荷载标准值由2.0 kN/m2提高至2.5 kN/m2,浴室、卫生间活荷载标准值由2.0 kN/m2提高至2.5 kN/m2,教学楼走廊门厅以及高层结构楼梯活荷载标准值均取3.5 kN/m2。增加了楼面、地面运动场活荷载以及屋顶运动场活荷载,其标准值分别为4.0 kN/m2与3.0 kN/m2。规范第5.2.2条中补充规定工业楼面在设备所占区域内可不考虑操作荷载与堆料荷载,补充生产车间参观走廊活荷载可取3.5 kN/m2。毕业设计计算楼面与屋面活荷载时应注意规范的调整内容,采用新的活荷载数值进行结构设计。

(三)温度作用

温度对结构而言是间接作用,是引起结构变形的原因之一。原荷载规范[5]仅涵盖直接作用,即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2012版荷载规范增加了一章内容对温度作用进行说明与规定。引起温度作用的因素很多,2012版荷载规范仅涉及气温变化及太阳辐射等由气候因素产生的温度作用。考虑结构可靠性指标以及设计表达式的统一,温度作用的荷载分项系数仍取1.4,与其他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相同。该数值与美国混凝土设计规范ACI-318[6]的取值相当。2012版荷载规范规定的温度作用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及准永久值系数主要依据设计经验并参考欧洲规范确定。规范第9.1.3条规定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与准永久值系数分别为0.6、0.5与0.4。

2012版荷载规范将基本气温定义为50年一遇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全国各基本气象台站最近30年最高温度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温度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为样本,按照极值Ⅰ型分布假定统计得到。

毕业设计中如果工程项目为室内外温差较大且没有保温隔热面层的结构,或者为太阳辐射较强的金属结构,则荷载组合中应考虑温度作用。可采用2012版荷载规范规定的均匀温度法来考虑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均匀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温差取值与分析方法较为成熟。毕业设计说明书中应提供结构的初始温度或合拢温度,确定荷载组合时应考虑升温与降温两种工况下控制应力与控制位移的不同。2012版荷载规范规定计算温度作用时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计算出的温度作用效应较大,则应采用有效构造措施来减小或消除温度作用效应,如设置活动支座或节点,设置温度缝,采用隔热保温措施等。

(四) 雪荷载调整

2012版荷载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补充了全国各基本气象台站自1995年至2008年的极值雪压数据,对基本雪压进行了重新统计,其中新疆与东北部分地区的基本雪压变化较大。新荷载规范规定对雪荷载敏感结构应采用重现期为100年的基本雪压进行设计。对大跨轻质屋盖结构,雪荷载常常为控制荷载。如果毕业设计工程项目为此类结构,应采用荷载规范附录E中表E.5所列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雪压计算雪荷载。

(五) 风荷载调整

风荷载部分为2012年荷载规范修订的重点内容,修订内容包括基本风压、风速剖面、风压体型系数及风阵响应等方面。与原规范相比,平均风荷载略有下降,脉动风荷载略有增强,风荷载整体取值有所提高。2012版荷载规范以全国672个基本气象台站自1995年至2008年的最大风速资料为基础,经统计换算得到重现期分别为10年、50年与100年的基本风压。新规范对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的取值进行了调整,四种地面粗糙度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见荷载规范表8.2.1。规范表8.3.1中列出了39项各类结构的体型系数,其中第31项“高度超过45 m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需考虑深宽比对背风面体型系数的影响”为新增项目。矩形高层建筑的风力系数由1.3增加到1.4。新荷载规范对阵风系数表达式进行了较大修改,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毕业设计计算风荷载时应首先根据设计条件确定是否需要计算阵风系数,如果需要则应根据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不再区分幕墙门窗与其他围护结构,统一根据下式计算阵风系数:

βgz=1+2gI10z10-α,

式中:βgz为阵风系数;g为峰值因子,取2.5;I10为10 m高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D四类地面粗糙度,可分别取0.12、0.14、0.23与0.39;z为计算高度。

由于公式(1)的计算过程较复杂,2012版荷载规范中表8.6.1以列表方式给出各类地面粗糙度下某些高度处的阵风系数取值,毕业设计时可直接从表中查找。

2012版荷载规范第8.4.1条规定,对于高度大于30 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 s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符合第8.4.3条规定的结构,可采用风振系数法计算其顺风向风荷载。根据本条规定,如果毕业设计题目中结构高度小于30 m,或高宽比小于1.5,或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小于0.25 s,则可不必计算顺风向风振。第8.4.2条为新增内容:风敏感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的风振影响,其风振响应宜根据风洞试验所得脉动风压结果确定,不宜采用风振系数法近似确定。如果毕业设计题目为质量轻刚度小的索膜结构,或跨度大于36 m的屋盖结构,则应在毕业设计资料中给出风洞试验报告,使学生能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准确计算风荷载。

三、结语

介绍了2012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背景,从可变荷载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楼面与屋面活荷载数值调整、新增温度作用、雪荷载调整与风荷载调整内容等方面将新荷载规范修订章节中涉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基于新版荷载规范,从条文适用条件、工程结构形式、设计资料准备等方面提出毕业设计中应相应进行的调整工作,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在毕业设计中准确理解与贯彻2012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内容。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2012.

[2]高笑娟,李跃辉.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3]金新阳.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理解与应用[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计标准[S]. 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2006.

[6]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 318-05) and Commentary (ACI 318R-05) [S]. 2005.

The load input and combin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djustment for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vised content of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version 2012. We introduced the revision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de,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revised code contents which had connections with the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new load code, we proposed the adjustment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from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structure types, and design data.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rrect interpret of the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version 2012 by teachers and stud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编辑周沫)

土木大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科导论;教学;电子工程

电子工程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隶属于学科导论范畴。主要是通过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就业前景。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前沿技术讲座,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成为合格毕业生并走向社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

我校的学科导论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本着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授学习方法的原则,我们用心开展了电子工程基础的教学工作。大一新生入学后,面临着从紧张备战的高中生活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之间的关键过渡,能否做好这个过渡将会影响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甚至涉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适应大学里的学习。而电子工程基础作为一门引导性的基础课程,在此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据调查了解,大多数的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对于自己所选报的专业都是知之甚少。电子工程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类学科导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向本专业的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个专业有什么、大家可以学什么、将来能够做什么以及大家应该怎样学。

2.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知事物和探究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兴趣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引领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驰骋遨游。专业兴趣能够带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形成专业创新能力。尤其在电子信息这样涉及科技最前沿的专业,更需要学习上的积极主动及研究上的自主创新。电子工程基础为大家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讲座,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好奇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指导转变学习方法。从高中阶段家长老师严格监管的状态到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大学新生的学习状态自然由紧张步入轻松,相应的学习方法就需要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主动、独立、自主成为优秀大学生的代名词。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电子工程基础作为引导性基础课程,为教师指引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

二、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出于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兴趣、指导转变学习方法以及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套与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不同的教学方案。该方案采用“以课下自由学习,课堂教学为辅”的模式,分为两大主要模块。其中第一模块以教师为主导,主要是向学生讲授本课程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课题,阐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引起专业兴趣与思考。第二模块则是以学生为主导,主要是由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内讨论确定最感兴趣的课题,并围绕课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最终以PPT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宣讲。为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每个小组的宣讲都由老师和同学提问与评分。最终的考核成绩由平时课堂表现、PPT宣讲评分以及期末小论文按照一定比例组成。

三、教学效果

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曾经担心是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第二模块的教学,对于刚刚迈入大学校门,几乎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的大一新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为此,在学期期末,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考察了同学们对课程教授内容以及本专业的了解程度,搜集了大家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结果发现,尽管前期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所占课时并不多,但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后期确定课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制作PPT并进行宣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表1列出了同学们的部分宣讲题目。

表1中的题目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实际上,第二模块的教学,特别是宣讲题目的确定、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及PPT制作宣讲过程,使同学们对所感兴趣的问题加深了了解,锻炼了同学们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字组织能力和演讲水平。通过导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我们发现只要教师教给了他们正确的方法、明确了具体的任务,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大多数学生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多数学生对课程持满意甚至非常满意的态度,并建议这种教学模式继续下去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面向大一新生所教授的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的内容以当前的先进技术为重点,这样容易造成“理论囊括专业”的印象,对此,有很多学生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动手实践操作的环节。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我们尽最大努力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课业介绍,但是鉴于教师的身份,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因此,有不少学生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学长的亲身经验讲解,以便为大学阶段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出更切合实际的规划。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会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慎重考虑,完善教学方案,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万方杰,孙红胜,胡君杰.“电子线路”导论[J].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2012.

[2]任艳.《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研究[J].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1,(2).

[3]杨玉民,孟宪梅,王海修.对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认识[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2,(5).

[4]高海霞.工商管理类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心得[J].科技视界,2012,(7).

[5]毕秋娟.试论《艺术导论》课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2011,(12).

上一篇: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