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5

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对每个企业而言,信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伴随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9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51号,以下简称《办法》),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企业信用等级分类、高级认证企业管理措施、信用培育和修复机制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那么,《办法》的主要变化要点有哪些?

优化企业信用等级分类

谈到此次修订《办法》,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企业管理和稽查司负责人表示,企业曾普遍反映“一般认证企业”标准偏高、便利措施不多,为回应企業合理诉求,海关总署审议决定将信用等级由四级优化为三级。2021年11月1日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分类更加简化,保留“高级认证企业”和“失信企业”等级,对高级认证企业和失信企业之外的企业统一列为其他企业,实施常规的管理措施。同时,考虑到纳入海关信用管理的企业范围为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将规章标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除了信用等级进行简化,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称,《办法》还明确了信用培育机制。《办法》从法规层面确定海关进行信用培育的服务机制,由海关服务和帮助企业认证。此前各地主管海关已有通过提供咨询、培训、实地辅导等方式开展了扶持企业认证的工作,未来海关在这些方面会进一步加强,并可能出台详细的培育方式和程序规定。“对于企业信用状况发生异常情况的,海关可以不定期开展复核。但对‘异常情况’,此次《办法》中并未明确其具体情形。”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表示。除高级认证企业复核期间延长之外,此次《办法》进一步对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认证进行了明确,海关和企业都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参与认证,就企业认证、复核问题出具专业结论,作为参考。

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特别谈到,《办法》新增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情形。海关对于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以及涉及进口固体废物领域企业提高监管力度。

如企业存在《办法》中规定的严重违反相关法规要求的情形,将被实施联合惩戒、列入严重失信名单。另外,《办法》新增了对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的程序性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主动申请信用修复,或海关对符合规定的情形主动作出信用修复。

再者,《办法》调整了主动披露下的处罚不作为信用状况记录的规定。此次《办法》删除了具体的罚款数额,以“海关总署规定数额”代替,主要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变化可能出现的更新情形。结合现行主动披露有关规定(海关总署2019年第161号公告),目前对于涉税违规,主动披露且被海关处以警告或者50万元以下罚款行政处罚的行为,不列入海关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

提升守法企业获得感

记者注意到,《办法》进一步增加了对高级认证企业的激励措施,提出“海关向企业提供信用培育服务”。近几年,各地海关也纷纷将服务前置,指导帮助有潜力的企业向AEO认证企业方向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企业管理和稽查司负责人对此表示,《办法》就是要落实守信激励原则,进一步提升守法企业获得感。在保留原有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降低出口货物原产地调查抽查比例、优先办理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优先向其他国家(地区)推荐食品、农产品等出口企业注册等便利化措施;将高级认证企业复核期间由3年调整为5年,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同时明确信用培育机制,帮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成为高级认证企业。

至于“如何提高守信认证企业的获得感”,《办法》提到,海关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要求,与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谈到前后衔接及具体执行问题,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表示,预计后续会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等文件,进行认证程序更新、认证标准整合等,具体有待海关进一步明确。

对于原“一般认证企业”,是一刀切的直接变为“其他企业”、实施常规的管理措施,还是有一段过渡期,即原来一般认证企业的优惠措施还可以享受,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对于此前《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海关备案的企业分支机构信用等级与所属企业一致的相关规定,此次在最新公布的《办法》中已删除。“企业分支机构在后续执行层面如何确定信用等级,是否必须经海关实地复核认证,也是众多企业实际关注的问题。”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称。

该负责人称,认证复核工作要提早准备,应对有策。高级认证企业面临未来5年重新认证期限,需调整好自身工作计划和节奏。现阶段需对照有关最新标准及要求,进行进出口活动及“经认证的经营者”(AEO)符合性审阅,确保企业符合高级认证企业信用等级的要求。预计未来海关开展认证工作的核查尺度将会更加严格,这对企业日常管理和档案管理要求也无形增加,企业应提早做扎实的准备,避免走过场、堆材料。

此外,对有意申请为高级认证企业的,建议积极按照最新标准准备认证有关资料,或者借助外部专业力量进行认证辅导,尽早实现认证成功。引入值得信赖的专业机构提供协助服务,在贸易合规领域是一种趋势。企业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准确高效理解和把握海关认证要求,获得专业、客观的审阅意见及建议,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效能,在推进AEO认证工作的同时,使企业负责人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的工作领域。目前尚未有官方发布的对于社会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核、管理标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和办法。企业在选择提供AEO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时,也需对社会中介资质、服务能力等进行评估后择定。

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建议,企业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定期进行内控自查。如被认定为失信企业,企业将会面临多项限制和惩戒措施,不仅通关成本显著提高,日常经营中也处处受限。对此,建议企业应推动建立和健全内部自查内控管理机制,提高关务人员合规管理意识,熟悉海关信用管理政策要求。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建议企业定期进行进出口相关业务风险自查,及时、准确识别风险事项。另外,企业还需用足用好主动披露政策。近年来海关大力推进主动披露工作,帮助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和合规管理水平。对企业在合规性审阅中可能发现的违规事项,建议企业在全面了解违规行为的性质以及主动披露法规要求的基础上,规范、及时用好主动披露政策,以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诚信守法红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信用管理风险。

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企业信用管理体制中,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比较突出,不仅对信用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工商管理方面的内容。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进行进行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工商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以信用的竞争为主,只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诚信问题的重视,才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可见,诚信的主要支撑力就是信用。现如今,我国的各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更要将诚信放置到首位。这是不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另外,工商管理工作应该采用相对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不断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诚信管理的高效性也是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

1、工商管理机构在企业信用监督方面的作用

“经济户口”工作的开展,方便了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信誉状况进行监督,对于工商部门这是实现自己的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来说经济户口是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进行日常监督的凭据以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再科学划分的资料档案,这是我国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信息管理的载体。经济户口的实质是由工商部门掌握各个企业信息的资料,经济户口当中记录着工商部门对企业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记录与在监管过程发放的各种各样文件,这当中包含了企业在注册申请时上交的注册材料、审核材料、年度报表、违规违章记录、商标注册信息以及信用评选资料等等。户口经济是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而进行企业信息的完善了,这方便了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有效监管,这在工商管理之中,极具权威性,并且具有高度精准性,工商管理部门可以经由经济户口,进行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握,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失信行为。

2、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1)缺少法律的约束力。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可以看出,信用管理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但是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法可以,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从现如今我国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应用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很多不足依旧存在,要想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明显缺少法律的规定和约束。

(2)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程度不够。从这一点上看,几乎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进行信用体系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之间沟通障碍的影响,使得信息无法得到直接的交流。长此以往,工商管理工作的协调程度就会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矛盾性。

(3)管理体系不明确。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评价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就不够完善,信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的实施中并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性明显不够,而且参考标准也缺少统一性。

(4)信息化程度明显不够。现如今,信息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都会实现信息化。但是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信用管理体制建立的过程中,信息化程度明显不够,因此难度较大。要想实现全面的信息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3、工商管理工作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发挥的作用

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前面详细地评价,然后根据企业的特点来开设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信用程度较高的企业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还需要对失信的企业进行惩罚。在实现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整体互动的模式来进行,对企业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将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程监管,提升执法力度。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相关的工商监管工作已经制定,在实施的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将法律放置到首位,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的手段来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2)工商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是工商总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对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分类上看,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来进行划分,从信誉度较强的企业一直到信誉度较差的企业。对于一些信誉度达不到标准的企业来说,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果断地撤销营业执照,强制信誉低的企业市场。

(3)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制度为标准。尽量争取地方政府的帮助,然后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程序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信用评价以及披露等。比如我国有些地区的工商分局就会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和协商,争取在自身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工作上取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成立政府分管领导挂帅,集合其他的部门相关领导,分配好每一个部门和单位的具体工作责任,对信息内容、申报途径等进行详细阐述,争取从制度的方面加强,强化制度管制的约束力,使其在构建发展信用管理目标上发挥重要作用。

(4)制定统一的信息数据规划标准

企业必须在征集信息和数据等方面的工作上具备指导权,坚守效能、统一的规划发展原则,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管理中经济户口等基础作用,使得企业在信息建设中具备发展先机。企业对于信息资料的收集是为了在运营中充分运用,因此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效能:

首先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用意识,其次是强化企业在行政监管工作上的工作效能,最后是要通过社会服务来达到社会上对信用的需求。工商部门则需要对其信用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化的完善和升级,积极开展信用的评价活动,对企业自身经营上的信用等级加以了解,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的监督作用,公示企业的信用和原则,对表现优秀者予以鼓励,对不良信用者予以打击,使行政监管的能力得到巩固。

此外,还要不断开拓企业在数据资料方面的查询能力,以社会服务的参照系数为准,在监督环境下诚信经营。可以说工商的信用管理所掌握和控制的信息资料越多,那么对管理过程的开展就越有效。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信用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有关工商企业管理的要求,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在建立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加以完善,使信用体系发挥最大的功效,对社会、对企业、对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提出的观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敏.试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的工商管理运用[J].现代商业,2013,11(23):46.

[2]王旭.浅谈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知识经济,2012,11(09):24-25.

[3]任瑞全.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前沿,2012,8(09):42.

[4]李庆胜.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5]张涛.浅析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0)

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企业信用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已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商业信用缺失导致经营环境和金融环境恶化;管理失信行为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质量失信行为引发假冒伪劣,浪费严重。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要确定信用评价风险指标体系。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其财务风险,使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且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了解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一般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评价 指标体系 建构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发展状况

1、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在中国,虽然诚实守信始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备受推崇的美德。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建国后又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真正的社会信用关系十分淡薄,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信用缺失行为盛行,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关系其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体会不深、认识不足,社会上没有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信用的失衡较为社会普遍。

2、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案例时有发生。

3、我国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目前我国,信用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发展较为滞后。虽然也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如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和信用产品,例如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但不仅市场规模很小,经营分散,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也缺乏加强信用管理的动力。

4、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开放和市场化运作是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或法规对信用数据的开放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等方面立法不健全,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信息没有开放,征信和企业信息获取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评价的意义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评价,切实解决其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公信力,获得进入融资市场的“信用身份证”,架起融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桥梁”,并可避免多家银行对同一企业重复评价。

1、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与商业银行的长期信用关系。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与商业银行的长期信用关系,在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快速、便捷地了解到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为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时间,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是为中小企业经济交易提供便利。信用档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了解对方企业,增强企业间经济交易的透明度,从而帮助企业选择信誉好的客户进行交易,对风险客户提早进行防范。

3、是信用记录好的企业,不仅可以在市场中获得良好信誉,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支持。信用记录好的企业,不仅可以在市场中获得良好信誉,而且还可以获得更是多的银行支持。如果中小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银行不仅会缩短贷款时间,而且还会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是否需要提供实物财产抵押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信用档案的建立已经使很多企业在没有实物财产抵押的情况下,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获得了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

三、我国目前应当确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制

笔者认为,目前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式应当“建立健全由市级政府成立主导、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信息共享的多方位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应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而推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制度的模式。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由地方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组成,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评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评价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中小企业局。信用评价充分依托现有的金融部门信贷登记评价及授信体系,工商部门年检及重合同守信用评价体系、税务部门纳税评价体系,以及质量监督和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资源,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采用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千分制标准,以基本评价指标得满分为信用优良中小企业先决条件。市中小企业局受理本市信用优良中小企业的申报工作。

四、我国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构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任何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害性,同时还具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回避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l)财务风险识别。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种风险暴露情况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辩识; (2)财务风险测量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测量,对有关财务风险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助于风险评估方法和有关模型,对财务风险因素作出具体评估,以便为财务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3)财务风险控制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以监控财务风险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主要核心内容的风险控制过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企业人财物、供产销等各有关环节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并为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行为,以便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的测量与评估、财务风险的控制与化解三个方面。

而要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这三个方功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实现的。

(二)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体系。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其财务风险,使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且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了解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一般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财务指标,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研究,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偿债能力:中小企业的短期债务风险较大,可能会给企业的营运带来危机。用于评价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资金周转能力: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是指企业资产投入与其收效的对比。评价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能力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3)盈利能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盈利,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可以体现企业财富的增加,一般来说是越高越好,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4)成长能力:中小企业如果能够保持销售收入的不断增长,就会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再投资,扩大其生产规模并且提升技术能力。因此在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它的成长能力,这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5)现金能力:中小企业经营现金与流动负债以及总负债的比可以很好地体现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中小企业只有拥有较高的经营现金负债比率,才能保证到期偿还债务,才能使其企业正常运转,所以要关注中小企业对现金的运用能力。中小企业现金运用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总负债比、经营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比、经营现金总资产比。

2、评价中小企业的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的一种直接的评价,但财务变量在财务风险评价中又有一定的缺陷:第一,财务指标数据来自于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未必能对公司财务状况给出公正和真实的信息;第二,同时企业年度报告的披露相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有滞后性;第三,财务数据是种概括性的指标,不利于指导管理行为;第四,在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是其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是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却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很多的国内外的文章已经研究表明非财务因素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合理评价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一定考虑多方面的非财务因素。相对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更具有前瞻性,它含有更多地指导管理实践的决策信息,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实际的贡献。

笔者认为影响评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非财务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董事会:①董事规模,有些研究认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比规模较小的更具优势,因为规模较大的团队拥有一个多方面经验与信息交流的平台。另一些研究认为较小规模的董事会较为容易控制,具有更有效的控制机制,而较大的董事会不易管理;②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内部董事因为工作在公司内部,决策时易受主观意向影响,而且决策可能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果公司设立外部董事,就会使其监控功能得以发挥; 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状况,有研究认为若公司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为两职合一,虽然有利于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却使得公司的利益不一定有充分的保障。 (2)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信息。(3)企业生命周期:对于成立时间较短和较长时间的中小企业而言,都是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的。因为当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时,虽然规模较小,但其仍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到转化为成果的阶段,所以不易出现财务风险。当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较长时,经历了前期发展的考验,资产规模较大,管理制度化水平较高,经营比较稳定。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期时,相对会比较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4)人力资本:已经有研究表明,从事技术及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率、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无形资产,这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故笔者建议采用上述两个非财务指标来评价人力资本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5)新产品研发费用的投入:中小企业一定要确保新产品研发费用的投入,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有效地抵御财务风险,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 雷晓敏,宋家顺,徐峰岩. 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模型指标构建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 (01) .

[2] 周素萍.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综合模糊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07, (14) .

[3] 谭中明.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应用[J]. 农村金融研究, 2007, (06) .

[4] 樊元,杨立勋,刘敏.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运行模式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

[5] 赵介箴. 浅议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构成[J]. 甘肃科技, 2006, (09) .

[6] 雷晓敏,宋家顺. 衡量企业家信用的财务指标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1) .

[7] 葛荣晋. 企业家信用资源的积累与运用——古代诚信之道与企业信用管理(一)[J]. 石油政工研究, 2003, (06) .

[8] 徐林颖. 加强信用评价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J]. 商场现代化, 2007, (24) .

[9] 程云喜. 中小企业信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8, (04) .

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国内企业之间长期被债务困扰,现在外贸企业也被外商欠债所困扰。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解决这一难题,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运用,无疑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文章主要从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出发,对外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以利于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运用。

关键词: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策略

中国的外贸企业很长时间内以出口量、创汇额为追求目标,忽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考核企业效益,增加了信用风险。据统计,我国外贸企业的坏账比例为5%,而美国企业的坏账比例仅为0.25%~0.5%。如2004年,内地上市的著名电器商长虹,亏损接近37亿元,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海外坏账高达4亿多美元。2006年9月1日,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博客频道开通中美追债博客,借助网络及结合美国追债律师团丰富的专业资源,使中国外贸企业债权人多途径、全方位了解中美追债业务。可见中国的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识淡薄,在交易全过程缺少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意识及管理政策,使得外贸企业的风险增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来控制风险,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快速控制外贸风险的方法,它既能对外贸企业交易全过程进行控制,又能促使企业开始建立科学信用管理体系。

一、 出口信用保险的控制风险作用

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中国信保公司会对企业进行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主要分为:

1. 交易前的风险控制。在出口交易前,往往会不了解买家的信息,对买家信誉比较担心,又缺乏调查买家资信的手段。通过中国信保,可以利用其全球信息网络,帮助做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道德风险等多方面对买家做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外贸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提交信用限额(即外贸企业可以向买家出口货物的最大金额)申请,其实也是对国外买家信用的一次再评估。中国信保通过自身的网络和渠道,对国外买家进行综合评估后的信用限额批复情况,是决定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保持业务往来的依据。如果该信用限额不予批复,一般是由于国外买家信用记录不佳,上了“黑名单”,财务状况不佳,或者与国内其它外贸企业的业务已经有了拖欠。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得到更多的买家信息,获得买方资信调查和信用限额等其他相关服务,为外贸企业与买家谈判提供依据,同时避免和防范损失发生。

2. 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货物出口后,风险仍然可能会发生。例如2004年9月,大连地区某出口企业A公司向G国买方B公司出口7票货物,合同金额32万美元,结算方式为OA60天。A公司于货物出口前在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下称“辽宁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获得保险人批复的买方信用限额35万美元。不料,货物刚刚抵达目的港,A公司就收到了B公司托管人的破产保护通知,企业面临巨额经济损失的危险。类似的风险外贸企业会经常遇到。因此,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就非常重要,投保出口信用险后,中国信保会即时跟踪国外买方的动态变化,适时评估买方的信用风险,并提示外贸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为外贸企业提供不良买家名单,及时调整信用限额,提供风险预警。而且,中国信保即时跟踪收汇情况,协助外贸企业监管应收账款,反馈的国外买家的负面信息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加大催收力度,甚至终止与该买家的现有业务,避免更大的损失。

3.交易后的风险控制。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将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一旦发生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最大限度地减轻公司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企业出口贸易损失发生时给予经济补偿,维护外贸企业和银行权益,避免呆坏账发生,保证外贸企业和银行业务稳健运行。例如沈阳某家皮鞋厂是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小企业,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90%以上,主要的海外客户只有中国台湾和美国两家。2006年2月至5月,鞋厂先后向台湾买家出运了11笔货物,货值40多万美元。但到了付款日期,台湾买家却拖欠货款、迟迟不付,鞋厂因为这笔收不回的账款濒临倒闭。不过作为出口信保的被保险人,鞋厂马上想到中国信保,立即报案。中国信保在海外调查中发现,该台湾买家已停业,负责人下落不明,用“蒸发”二字形容毫不为过;而且,因存款不足,往来银行已宣布该买家公司及其负责人为“拒绝往来客户”。为使被保险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中国信保立即决定:按照规定,向被保险人先行赔付。2006年9月27日,中国信保将40多万美元的支票交到皮鞋厂总经理的手上,总经理感慨万千:“中国信保把我这个民营小企业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我万分感谢!”。

二、 外贸企业采用信用保险应采取的策略

1. 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的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经理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收账款,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一部分。当货物出口时,应对出口的货物和国外买家时时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国外买家得到满意的服务,争取早日收回货款。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场销售部门,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优劣,为做好以后的出口提供决策依据,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的发生。结合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逐步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达到控制外贸风险的目的。

2. 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必须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能认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就万事大吉,外贸企业就没有了欠债风险,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有的外贸企业有深刻的教训。如某外贸企业与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外贸企业于获悉国外买家申请破产保护后第3日向信保公司报损,同时提出索赔。但是在审理贸易合同时发现:该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签订贸易合同中承诺于1月后支付某外贸企业20%的预付款。但是,截至破产之日,国外买家也没有将预付款支付给该外贸企业。明知国外买家此次交易中未支付预付款,也未在申请限额时说明,存在故意隐瞒不良交易记录和知险后出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保公司对其未来收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极大地损害了信保公司的权益。信保公司以该外贸企业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存在重大瑕疵为由,最终决定对A公司的出运损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由此可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不等于就没有风险。因此,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才能最有效控制风险。

3. 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在目前汇率波动较大,人民币存在一定升值空间的情况下需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的方式实现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定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包括以LC、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中国信保将在对银行票据融资项下的国外买家进行调查给予授信的基础上,承担因国外买家商业风险和国外买家所在国政治风险而导致的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的收汇损失,从而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对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例如,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荷兰的2 000万美元驳船获得了中国信保的承保支持,并成功在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办理了出口信用险下押汇业务,融资金额达到了1 280余万美元。

总之,外贸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大力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规避工具,促使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新.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的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3):44-45.

2. 徐政华,徐向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外经贸财会,2006,(4):29-30.

3. 姚星.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对策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6,(1):48-48.

4.高秀屏.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防范企业出口信用风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7,(1):65-69.

5.刘传俊.中小企业应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扩展出口业务.对外经贸实务,2007,(4):35-37.

6.赵明昕.出口贸易中的国家风险管理.保险研究,2006,(6):48-50.

7.唐若昕.开拓创新求发展乘势上千万里.中国对外贸易,2005,(1):52-54.

8.仪垂林.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保险研究,2005,(9):64-66.

9.翁发林.当出口商收到贷款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际商务追讨业务综述.中国对外贸易,2004,(10):42-43.

10.杨学进.出口信用保险国家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实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1.杨学进.出口信用保险与国家风险评价.金融观察,2001,(11).

作者简介:潘旭华,九江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张冬霞,九江学院商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07-09-12。

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总结了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诚信;风险

一、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和客户搞好关系,所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正确的判定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只有了解到客户的信用度,才能给客户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为企业降低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见,信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其具体表现: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

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

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

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结语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工商企业一定要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定,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瑞玲.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内部机制的构建[J]. 经济师. 2006(07)

[2]陈殿左,贾栗杰.企业的信用管理之道[J]. 当代经理人. 2008(04)

[3]徐明亮.中国企业信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9)

企业信用担保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业财融合理念已经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在此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促进业财融合深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控;业务管理;业财融合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以获取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变化深化改革的主要动力便是经济利益。因此,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力,结合现今社会背景,业财融合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新时期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创新性地开展财务管理,促进业财融合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在此结合实际,具体分析探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业财融合的作用。

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增值

企业所有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稳定流畅运营,确保企业各组成部分协力合作,有序的执行企业运营计划,构建融洽的合作往来关系,从而确保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所谓的业财融合具体是指通过制度、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的管理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加强融合,提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处理企业财务往来外,还参与到企业实际运营中切实了解企业具体经营状况,从而促进实现一体化管理。根据业财融合的内涵,可以发现,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后,内部的各项活动都被此模式覆盖,各个环节信息得到全方位交流,加速企业透明式信息共享模式的建立,此种方式帮助企业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有效加强各节点的监督效果,便于企业各部门的资源分配得到科学化布局,从根本上发现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为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集中管控

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是各司其职,两者处于独立地位,且彼此之间交流缺失,几乎双方都不了解彼此的具体工作细节。通常情况下,都是业务部门按照规定,定期向企业财务部门直接汇报业务数据,财务部门按照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为后续的经营活动等做出安排。这种割裂式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弊端,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具体经营业务运转实际情况,仅依靠数据给出后续指导,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预判作用,无法帮助企业预先规避风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实行业财融合管理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通过业务和财务部门加强融合,促进各部门开展交流沟通,有效提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力度,便于企业实现集中管控。

(三)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发生了转变,为各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竞争的程度。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借助发展机遇有效拓展企业业务模式,扩大了企业业务范围,这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通过业财融合,企业财务部门可以结合业务情況,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预防策略,业务部门依据财务部门给出的数据,科学的拓展业务范围,开发新的业务项目,通过两者的紧密合作,真正明确当前面临的市场风险。另外业财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对业务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提供深层次的安全保障,这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实际意义[1]。

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施业财融合现存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关注度低

当前,部分企业缺乏成本管控意识,并没有意识到成本管控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对于资金和成本方面的管理处于忽视状态,这对于企业稳定发展有重要影响。此外,很多企业都处于扩张状态,这导致其在资金筹集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以银行为例,由于信用管理方面的标准管理,导致部分企业向银行寻求帮助存在困难。同时虽然当前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但很多企业都没有掌握科学运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加强资金和成本管控的方法,导致成本管控工作效果不理想,难以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助力。而运用人工计算分析财务数据,无法保证准确性,出现错误会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人工计算对成本管理体系优化发展有负面作用,难以满足新时期企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缺乏成本管控意识,忽视成本管控及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制定的方案缺乏精准度,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优势。

(二)业财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深化业财融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结合效率低下。在促进业财融合时,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度低,很多工作实际落实中存在问题,缺乏统一、全面的融合管理体系,虽然外表上形成了业财融合理念和流程,但本质上两个部门仍是各司其职,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任务,双方交流沟通极少,几乎没有发挥协同合作的价值。具体来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性质都存在差别,开展工作时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和思考重点存在差距,也就是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共同点,因此在落实业财融合时,需要考虑方法策略,如果强制将两者合为一体,只会造成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现象,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之所以强制融合不能发挥作用,根本原因是双方缺乏高效、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导致很多信息共享性差,以及两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从而导致企业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究其根源。例如财务部门人员认为应收款项催促交付工作属于业务部门,应有业务人员负责到底,但业务部门却认为这属于财务部门职责,自己只负责开发业务,双方对此问题都持逃避态度,谁也不愿意承担任务,这不仅对企业发展产生阻碍也影响企业内部团结。因此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管理制度,科学划分企业部门职责,营造团结合作氛围,对提高企业信息交流顺畅度有重要作用。

(三)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在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未来发展战略有重要价值。科学的未来发展战略可以切实结合自身实际,以经济发展形势为依据,充分发挥潜力,并判断竞争对手的发展走势,从而制定最符合企业进步的道路,做好未来发展战略布局。在这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发挥巨大作用,因此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实力,对发展战略的贴合度和可行度有很大的影响。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财务人员需要判断企业业务往来情况、资金流转情况、成本消耗情况等,如果人员自身实力不足会导致提供信息的可信度下降,进而导致战略与实际存在偏差,难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作用[2]。

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强化业财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重视成本管控工作和资金管理来促进业财融合

当前加强成本管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背景下,成本管控和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科技力量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越发广泛,这些技术在各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财务管理中,目前很多企业都运用新技术承担基础数据分析工作,例如成本预算基础数据分析等,运用智能化设备进行计算,有效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并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其次,成本管控在规避风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本预算工作在项目开展前,对很多内容和信息进行考察核实,有效避免盲目开发市场,造成经济效益损失。资金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金比例,稳定资金流运转,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基于此,加强对成本管控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业务开发质量,降低成本消耗,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对业务部门拓宽企业产业链有积极意义。此外,在保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顺利发展的同时,促进双方融合,有利于形成有机合作整体。

(二)构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推行业财融合发展理念,首先企业应构建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基准,优化管理环节,塑造新的管理秩序,从而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与业财融合发展理念不相符的部分,形成有机管理体系。构建的管理制度应具体阐明各部门的职责,各级员工的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人。其次,企业可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具体调整运营过程,通过协调运营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要素,进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同时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维持企业稳定健康运营,为业财融合理念发展提供坚實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合理公平的追责机制和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规范员工行为。再次,在扩展业务范围时,找到业务和财务巧妙结合的关键节点,通过业财融合促进企业业务开发,用财务部门约束业务开发速度,保证与实际运营情况相符。最后,在信息化时代,应充分融合时代发展背景,建立智能化信息系统,统筹规划企业各部分资源配置,实现信息数据共享,进而有效促进业财融合理念发展[3]。

(三)采用多种策略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企业制度日益完善过程中,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财务逐渐渗透到业务项目的每个环节,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监督业务活动开展,帮助业务部门有效规避风险。在此过程中需要财务人员发挥效用,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对实现业财融合有积极意义。企业通过多种方法为财务人员提供发展平台,保障财务人员的能力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例如通过组织培训会、专家讲座、企业早会、网课学习等活动,督促员工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学习先进知识理论、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融合新的发展理念。另外,通过添置先进的财务管理辅助设备,确保企业的基础条件可以满足智能化管理要求。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进而为业财融合深度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进行深度分析,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业财融合理念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些许助力。

参考文献:

[1]孟弋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分析[J].财经界,2020(34):180-181.

[2]邓知虎.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会计,2020(5):123-124.

[3]杨霞.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20(24):143-144.

上一篇:高校学生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