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

2023-10-06

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第1篇

1、《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要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 ),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 A.法定化 B.自由化 C.职权化 D.职能化

2、关于赔偿请求人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侵权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B.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被确认违法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要求赔偿 D.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协商酌定

3、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4、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 )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A.法制机构 B.人事机构 C.监察机构 D.执法机构

5、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下列不是依法行政存在的差距的是( )

A.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B.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

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是( ) 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政府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D.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7、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 ( )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8、《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

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 )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A.经济社会 B.政治社会 C.文化社会 D.生态社会

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 ) 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10、公安局对叶某作出拘留10天的处罚决定后随即执行。叶某申请复议,上级公安局作出维持原判处罚的复议决定。叶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维持拘留决定,叶某上诉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公安局对叶某的拘留处罚违法。此时,应如何处理本案?( )

A.撤销一审判决,并撤销拘留决定,判令公安局赔偿叶某的损失

B.撤销一审判决,并确认拘留决定违法,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将全案发回重审

C.撤销一审判决,并确认拘留决定违法,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将行政赔偿案件发回重审

D.撤销一审判决,并撤销拘留决定,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告知叶某就赔偿问题另行起诉

11、林某于1995年8月某日早晨4时许,到县火车站仓库中盗窃化肥1包,价值约100元。在用自行车载回家的路上,被乡治安联防队员抓获后,关押在乡政府一间办公室内。联防队员见林某态度不老实,遂对其拳打脚踢,导致林某全身多处外伤,因心脏休克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乡政府的治安联防队享有行政职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应当由乡政府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乡政府是委托治安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C.林某死亡后,其父母有权要求赔偿

D.如果林某生前还抚养了一个丧亲的侄女,该侄女也可以要求赔偿

12、刘某1999年4月向某县郊区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后,在该村地界修建了105平方米的平房。同年10月,县城建局认定该建筑为违章建筑,责令刘某强行拆除,并在强拆时将刘某部分财产损坏。刘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城建局的行为合法,不予赔偿

B.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但因所拆建筑属违章建筑,因此不予赔偿 C.城建局的行为合法,只能对刘进行补偿

D.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应对刘某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13、《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要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 ),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 A.法定化 B.自由化 C.职权化 D.职能化

14、林某于1995年8月某日早晨4时许,到县火车站仓库中盗窃化肥1包,价值约100元。在用自行车载回家的路上,被乡治安联防队员抓获后,关押在乡政府一间办公室内。联防队员见林某态度不老实,遂对其拳打脚踢,导致林某全身多处外伤,因心脏休克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乡政府的治安联防队享有行政职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应当由乡政府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乡政府是委托治安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C.林某死亡后,其父母有权要求赔偿

D.如果林某生前还抚养了一个丧亲的侄女,该侄女也可以要求赔偿

15、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1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7、1998年2月张某驾驶其父亲张老大的东风牌卡车行至城南环路时,因为逆行,又无驾驶证,被县公安交警支队执勤民警谈某等人将车扣押。该车在返回交警队停车场途中,谈某遇到路障没有采取制动措施,导致汽车底盘受挫,引擎报废。交警支队在事故认定书中认为事故并非民警操作不当所致,张老大不服,遂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维持了交警支队的处理决定。张老大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请求。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张老大的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 B.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造成了违法的结果的行为 C.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扣车行为并未被确认为违法行为,所以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张老大的诉讼请求

D.张老大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18、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 ) 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19、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20、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 )。 A.社会成本

B.守法成本 C.运行成本 D.成本收益

2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 )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A.法律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22、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下列不是依法行政存在的差距的是( )

A.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B.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

23、1998年2月张某驾驶其父亲张老大的东风牌卡车行至城南环路时,因为逆行,又无驾驶证,被县公安交警支队执勤民警谈某等人将车扣押。该车在返回交警队停车场途中,谈某遇到路障没有采取制动措施,导致汽车底盘受挫,引擎报废。交警支队在事故认定书中认为事故并非民警操作不当所致,张老大不服,遂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维持了交警支队的处理决定。张老大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请求。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张老大的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 B.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造成了违法的结果的行为 C.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扣车行为并未被确认为违法行为,所以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张老大的诉讼请求

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第2篇

在第一节的符号学分析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概念:符号、能指、所指、文本、意识形态等。按照索绪尔的理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而这里的能所指仅仅是最初的符号层次。从哲学上来说,能指是物质性的,所指是主观的,仅仅是一种概念的存在。能指是一种可以看得到或是听到的物质性的东西,是可以进行量化的。同时索绪尔还发现,能指和所指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构成部分无必然的联系。

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中,所谓符号,就必须有意义,不然就不能称之为符号。而符号的意义又与它在结构中的位置息息相关。在这里我们不提所谓的横向结构或是纵向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符号有不同的意义。但是这个意义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很简单,以另一个事物作为陪衬或是对照,就显示出了事物本身的意义所在。因为单一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够认识它自己的意义的,只有通过别人的视角,相对于“他者”来说你存在有什么价值,这才是符号存在的意义所在。这就是索绪尔提到的“二元对立是符号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当然,符号的意义也是不固定的,前面已经提到过。同时,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代,符号所处的不同位置,同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这里就不一一阐释。当然,符号也不是随机产生的。既然符号是一个系统结构,那么符号的使用必然要遵守一些结构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不然符号就是混乱的,就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符号使用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就不能够进行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用传播学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符号的编码和解码。

关于意识形态介入符号和文本的产生,符号归根到底还是由人构建的,是人赋予了符号以意义。可以说符号的意义是在人类诞生之后才出现的。其实不仅仅是文中“古惑仔”意义的产生,就拿近期大家热议的话题“城管事件”来说,“城管”一词,其实也产生了在其本身意义之外的另一层符号意义:暴力、不讲理等,这也许就是第二层次的符号系统。而第二层次的符号系统中的所指以我个人理解来看就是符号本身的外延,也就是符号所代表的一种象征意义,是刨去符号本身物质和概念之外的一种精神的代表。 在第二节的叙事学分析中,从卜罗普的叙事模式引出英雄这一符号。

在这一节中,最主要的莫过于格雷马斯的表意结构,即“符号矩形”,其实这一结构说白了就是对一个故事开始而后往后发展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地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发现这些之后发生的情况背后隐藏的叙事结构。而之后的一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先后提出了“中介”“二元对立”等概念。在我看来,“中介”就是事件的开始状态,引导事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这一因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种精神情怀等等。而杰姆逊则认为这一矩形叙事结构必须代入价值观念,而有价值观念就必然会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赋予这一叙事结构以意义,而意识形态又通过价值观念反映在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文革时期不管是电影还是话剧都有表现明显的好人和坏人,地主和贫农,这一叙事结构就是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的具体反映。杰姆逊提到的“英雄是不存在的,英雄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完美”,对此我表示十分赞同。英雄其实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理性状态,人们总是期望某个事件或是某个人是完美的,这其实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

对于叙事学结构在新闻中的体现,说白了,就是换汤不换药,叙事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了,就是把每天发生的不同事件按照固定的叙事模式添加进去而已。以我在实习期间的经历来看,事实就是如此。不同性质的事件有不同的叙事模式,而通过不断地重复,从而加深人们对此类事件的定性认识,因此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时通过新闻的报道往往会形成舆论,而这种舆论恰恰就是这种叙事模式长此以往造成的影响所导致的。 接下来的后结构主义分析则对前面已经构建在起来的语言学模式进行批判,颠覆了传统学说的一些观点。在德里达的眼里,所谓的“终极”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真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观点也符合哲学上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观点,真理也一样。不同的时代,必然产生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就如同牛顿的力学理论一样,在牛顿的年代是正确的,是“真理”,但是在爱因斯坦的年代就显示出了其局限性。为此,德里达提出了“补充”的概念,所谓“补充”,是在原有的基础以上加上一些新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数量上的增补。因为没有终极意义的存在,所以这一增补的过程是无限制的,永不停歇的。而巴特的能指碎片就比较符合文本的规则。所为符码,其实就是文本应用的规则,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语法规则。这样不管是什么文本,什么故事,其实就是各种规则的重组、交织,从而衍生出新的意义。为什么说他的文本复数直接宣布了文本原作者的死亡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不管是什么文本,在进行语言的组织时,总会不知不觉地引用到外来话语,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即使不是直接引用,在话语的表达上也会跟别人的话语有意义上的相似,“作者”的思维也是受外来话语的影响的。

现在来看看哪些传媒作品符合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其实那些对现行体制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的传媒作品其实都符合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自然而然的,这些作品都不是主流的作品,从而是边缘的。因此后结构注意的分析对象大多是边缘的作品。

问题:

我并不是完全同意书中的一些观点,就拿索绪尔认为语言包括所有的符号使用的规则,而言语则是我们日常的话语,它是上述符号和规则的具体应用。(P4)在我看来,语言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以文字为载体。而言语主要是以口头的形式呈现,具体表现就是我们日常的说话。至于索绪尔提到的符号使用规则,我个人认为应该独立于语言和言语,是这两个方面的应用规范。

还有一些地方不太好理解,如符号的三个不同层次问题。(P7)前两个层次我基本上能够理解,但是第三个层次我是无论如何让也想不清。还有杰姆逊的批判叙事学理论中说的“第三者”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角色,它的功能是实现某个神话或某种意识形态观念,(P13)这就不太好理解。“第三者”的意识形态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说它的功能就是实现某个神话或是某种意识形态观念。在后结构主义分析中,德里达的“延异”观点不是很清楚,(P21)能指和所指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能指和所指为什么不是步调一致,符号为什么不再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启发:

读完这一章,我感觉对自己的研究启发最大的就是符号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管是写论文还是做研究,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符号的研究上来。 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都是在跟符号打交道。吃饭有饮食符号,日常交往有礼仪符号,穿着有服饰符号等等。伴随着对符号的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符号的魅力和重要性。而符号必然伴随着意义的产生,可以说符号跟意义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符号时一定要注意符号的意义,既不能混淆,也不能滥用。只有按照一定的符号规则来组织符号,才能更好地发挥符号的作用。这一点在传播学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传播学就是对符号传播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这里,我们不仅仅要弄明白每个符号的意义,还要分析研究符号与符号直接的直接或是间接的关系。不仅要弄明白每个符号自己的涵义,还要从整体把握发现符号的整体所体现的背后的意识形态或是符号意义。当然,也少不了符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就涉及到符号的编码与解码,在这之间更应该弄清楚符号的意义,以及符号之间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符号之间的沟通,受众才能更好地理解编码者的意图,从而避免出现误解或是信息的遗漏。

再者,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还了解到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符号的意义是不固定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进行改变。另一方面,一个符号的意义也是多样的,符号的意义也分好几个层次,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准确地把握符号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意义,不可生搬硬套。在研究时,既要准确地把握符号的本身含义,又要很好地理解符号在整个整体中的意义。

在进行研究时,不要忘了符号背后所反映出的意识形态的问题,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符号的意义往往是意识形态的反应,意识形态在符号意义的行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往往在符号意义的形成过程中占有优势,这既是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而其他人群的话语权虽然有时也会发出声响,但是远远不能构成主流,只能沦为边缘形态。这也是后结构主义极力在做的,他们分析处于边缘的传媒作品,力争从中找出反映社会现实的声音。其实研究也是这样,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做研究时,要尝试吸纳百家之长,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研究才有说服力。因为你最大程度上做到了统筹兼顾,不会因为只听从了一方面的声音而显得没有说服力。

第二章:传媒是文本(Ⅱ)(我已经读完全章) 综述:(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在第一节意识形态批评中,着重讲到了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在这些批评家的眼中,那些文本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面意义,而是更深一层的其背后所存在的意识形态。正是这些意识形态,决定了文本的深层含义。可以说文本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所谓意识形态分析,就是解读文本所隐藏的深层含义。这种深层含义可能是作者的弦外之音,又或者是一种背景的声音。而意识形态分析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和话语上面,它还从各个方面来批判。如权利、阶级等。它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揭示生活中的不同阶级,不同声音。在此,意识形态批评便构建了一个文本的世界,这一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有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声音,而不同的则是子民变成了文本。在这个世界中,同样有不同的阶级,有阶级就有阶级压迫,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做要做的,就是揭示文本世界中的阶级压迫。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揭示在这一文本的世界中,处于劣势和边缘的文本,以及产生这种阶级压迫的原因。既然是批评分析,那么就少不了分析方法。在这里我们来看看意识形态分析的三种方法。

1、意识形态反应理论:从能指的有序处寻求有序的意识形态。听着好像很深奥,其实很简单。就是对一个作品及其作者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这种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他或她以及他们的作品反映出来的。分析发现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其在文本世界中代表的文本也占统治地位。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文本世界中,在现实世界中的大众传媒中也很普遍,即话语失衡。那些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话语权总是占优势。这也是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理论分析方法在传媒中的运用表现就是传媒文本如何曲解“事实”,例如如何错误地表达普罗大众的“真正利益”。

2、意识形态结构理论:从能指的无序处寻求有序的意识形态。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尔图塞。他的观点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上阶级关系或是权力关系的再现。也就是说从文本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能看出当时的社会权利或是阶级关系。他在书中举出的俄国改革前后的农民的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其实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中也并不少见。中国历史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社会关系,如:辛亥革命之后的农民状况。这一时期的文本是无序的,但是从这些无序的文本中能够看出其背后有序运作的意识形态。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就是传媒文本批评家更关心这种结构性的规限和由此造成的意识形态效果。

3、意识形态构建理论:从能指的无序处寻求无序的意识形态。这一理论的批评家们认为意识形态是构建的,而不是预设的。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霍尔认为意识形态的命运是通过斗争产生的。只有通过抗争才能才能在众多的意识形态中生存下来。而且简单的斗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兼收并蓄,要学会包容。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识形态也是这样的,否则就很难持续生存下去。试想虽说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固然独占鳌头,但是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进步。只有存在不同的声音,才能有竞争,才能有压力迫使自己不断前进。其次,他还认为语言不属于特定的群体和阶级,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每个阶级都有自语运用语言的权力。虽然存在阶级差异,但是不可否认语言是无国界的。其次,每个阶级也拥有自由解释语言的权力。对语言的不同编码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也是同一符号被不同的人运用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的原因所在。自然,解码的不同同样会导致这种结果。这种斗争胜利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对文本的占有和使用。胜利的阶级在文本的使用上占有优势。应用这一分析方法的批评家则偏重于意识形态生产过程的分析。 在第二节女性主义批判理论批评家认为主流话语是男性压迫的工具,主流话语基本上是单声道的,男性支配的。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虽然古代有一段时间是母氏社会,但是近代还是男性社会的,从权力顶层,企业高管等以男性居多就能看得出来。这就导致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而女性的声音总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且关注的人很少。即使发出了话语权,也会受男性声音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则在女姓话语权的批评上存在两极的倾向。要么是温和的,要么是激进的。而在对女性话语权较男性少的问题的原因分析上,他们从经济和性别两方面来分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却并不全面。在经济问题上他们认为经济制约了女性话语权,而性别上的男性压迫则使得他们是男人为敌人。这就有点偏见和激进。

至于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则认为女性在男性的压迫下不得不采用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即采取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不同。他们强调男女差异,而非平等。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卢宾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性别制度,而非经济因素。

后结构主义学派的女性主义批评主要目的是解构父权制话语。他们利用男性话语所提供的空间,巧妙地解构和垫付这一话语。这一理论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者认为借助话语和写作可以来解构男性的话语权和象征世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一系列的实践。

在第三节后殖民主义批评中,主要以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为主要内容,所谓后殖民主义,简单那概括就是西方霸权主义在话语方面的表现。萨伊德的“东方主义”理论的观点主要有“东方”:西方的发明;“他者化”了的东方;“失语”的东方;“东方话语”:霸权的话语以及东方主义:统治东方的权利机制这几个观点。简单来说,“东方主义”观点认为东方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落后的,而西方则是先进的,是文明的代言,西方对东方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是理所应当的。这些也符合了西方霸权主义的需要,为其入侵东方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和借口。但这一理论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太绝对了,把什么都说成必然的,不管是西方的霸权主义和东方的落后都是绝对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带有偏见的。后殖民理论应用于传媒上就是传媒的后殖民主义批评,这一批评主要关注西方传媒在关于第三世界的报道中如何体现出后殖民主义的。这些作品大都将东方丑化、妖魔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西方对东方的落后、愚昧的看法。

问题:

1、在这一章中提到意识形态是预设的这一概念,何为预设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而在意识形态构建理论中又提出意识形态是构建的,构建体现在哪些方面?与预设的有什么不同吗?(P34)

2、在后结构主义学派的女性主义批判中提到父权制二元对立,是哪二元对立?为什么说父权制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和话语模式才是深层次的原因。(P45)

3、后殖民主义中提到的宗主国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代表?(P52)

启发:

通过这一章的阅读,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在研究中更要注意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分析。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本身的分析上,更多的要看到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还有就是在研究中,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入到研究中去,其实这也是意识形态在文本中的一种反应。作为新闻媒体更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歪曲事实,不能仅仅随大流,只看到所谓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样往往会陷入意识形态的误区,不能很好地反应普罗大众的真正利益。

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关注文本中可能存在的女性色彩,这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女性主义批判尤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其中的很多观点如男女性别差异以及男女在经济政治上的差异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我们在研究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以男性的视角和话语权来进行文本的组织,这就会存在意识上的偏见。

而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后殖民主义理论了。以前只是口头上说什么文化入侵,殖民统治等等,只是一个概念上的理解。现在对这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研究中,我们往往要借鉴西方的很多理论或是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尽量避免所谓的“东方主义”对研究的影响。因为这些是西方霸权主义在文化或是话语权方面对东方的偏见,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观看西方的传媒文本时,更要注意这一方面,因为西方的大量传媒文本在对第三世界的报道中,有很大一部分带有“东方主义”的色彩。这些都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理性地分析,不要跌入“东方主义”的范畴。

第三章:传媒是机构

综述:(机构批评理论)

第一节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分析理论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葛兰西和阿尔图塞。其中葛兰西的主要观点是文化霸权。他用文化霸权来解释共产主义运动为什么在西欧会失败。他认为现代社会是由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组成。政治社会是依靠枪支暴力来统治的,而市民社会则必须依靠文化霸权的说服教育,而这种说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他认为文化霸权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抗争的过程,这也符合哲学上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螺旋上升的这一观点。葛兰西认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取得统治地位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复杂的过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拿中国的党的意识形态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来说就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其中不乏文化大革命这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惨痛教训。而在阿尔图塞看来,上层建筑分为强制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所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就是那些媒体文本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代表国家霸权体制的。话句话说,那些宣称自己会公平对待弱势群体和强势团体的传媒,其实他们用以衡量公平正义的标准时统治阶级的标准。同时,传媒的种种行为无不体现着意识形态,不光是传媒文本反映出意识形态,传媒的行为等等无不是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而“召唤”概念的提出,则恰恰像我们展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将个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灌输,将其改变成国家统治权力可以接受的角色,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意识形态主体。

而在第二节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当代的传媒政治经济学者把传媒当做经济实体来研究,他们认为传媒首先是商品,而非意识形态产物或是文化产品。在这些经济学者的眼中,传媒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也符合商品的一般规律。正是因为传媒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所以必然能够创造剩余价值。而创造剩余价值的表现之一就是广告的产生。而在传媒商品化的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传播内容的商品化。因为传播内容是直接面向受众的,所以只有内容的商品化,才能创造最大的商品价值。其次要考虑的就是所谓的“阅听人”,简单来说,就是节目的受众,他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收入。而这些受众也是可以作为商品的,只不过这些商品是买给广告商的。广告商根据阅听人的收听习惯来做出产品的规划。在此基础上,米罕提出了收视率的概念。而收视率就必然涉及到现代网络2.0时代的大数据这一概念。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精确的把握到受众的喜好等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传媒产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最后是传播劳动的商品化。这一商品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原本分散的,不规范的创作转化为规范化的生产的过程。这就使得传媒的生产有了模式可循,这样可以提高商品化的效率,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限制了传媒生产者的创造性。

传播垄断是伴随着商品化产生的,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传媒的集中化和集团化.而实现传播垄断的途径无外乎两条:资源分配控制和经营控制.这些传播垄断者通过控制传播和资讯,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公共服务和言论自由竞争.这使得所谓的公共服务和言论自由竞争成为了一种神话和理想. 在第三节的公共领域分析中,公共领域是允许市民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以形成共识和公共舆论的地方.当然,这是种理想的状态,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哈伯马斯提出了沟通理性的概念.所谓沟通理性,就是在沟通中双方都遵守彼此都认同的规范,从而寻求彼此的理解和共识.

但是哈伯马斯的公共领域这一观点存在很大的缺陷并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因此不少学者对他的这一概念作了修正.他们通过强调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商品经济领域以及私人领域的关联,来对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作了修订.但是这些修订仅仅是模糊了其与其他领域的界限,而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另一方面,对公共领域的修订则显示出大众传媒需要扮演更加多元的角色.这种多角色的扮演能够促进公共领域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共领域的作用.

问题:

1、我并不是十分同意阿尔图塞关于召唤这一概念的解释.他认为我们在出生之前,意识形态就已经预设了我们将来要成为的角色.(P66)这一观点完全忽略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所起的作用.恰恰相反,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对一个角色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2、还有霍尔在文中说到当代西方的传媒是独立的,无论从政治、人事、或是技术上均独立于政治体制,但这不妨碍它经常不自觉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所以它的独立自主只能是相对的。(P67)这一观点我不认同。我们都知道,无政治、不新闻。这一点西方的媒体也不例外。完全独立于政治体制的媒体是不存在的。先不说媒体必须在政治体制之内进行运作,就拿媒体的一些运作人来说,他们也是有政治倾向的。

3、在传播劳动的商品化中,“劳动”一词是什么意思?只是单纯的工艺劳动或是生产劳动吗?这些劳动可以进行商品化吗?(P73)

4、在传媒政治批判学者的眼中“没有人可以毫无限制随心所欲地使用所有的文化产品”(P75)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传播的垄断,时刻不管是从传播的源头还是资讯、途径还是手段都被控制者所把握。不管从哪一方面说,“公共服务”和“言论竞争自由”是不存在的。

5、哈伯马斯关于沟通理性的理解中提到沟通理解要求人们在沟通中自觉地遵循彼此认可的规则。(P80)我在这里补充两点,所谓规则,一是在沟通时遵循的符码运用的规范,也是双方进行正常的编码和解码所遵循的规范;二是在交谈中彼此都认同的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如礼仪规范等。

启发:

我觉得通过这一章的阅读,我首先明白了我们不管是在阅读中还是做研究中经常提到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一个什么概念。同时,也清楚地感受到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利益有弊。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在以后的研究中混淆概念,作出不公平的判断。

同时,给我感触最大的莫过于政治经济学分析。它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深层剖析了传媒的商品化过程。使我认识到了传媒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之外的另一种形态。在研究中,也拓宽了对传媒的思路。而传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也是十分贴近生活的,在这种分析思路下,很多东西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中的量化或是定量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如前面提到的收视率。这样就让我们对传媒有了一个比较直观和清晰地认识。也增强了研究的说服力。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传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也使我认识到了传媒的商品化过程中弊端,就拿利润最大化这一点来说,就使许多传媒作品质量下降或是只注重利益而忽视其质量和内涵,生产出许多快餐文化产品。而传播垄断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其负面影响,它阻碍了公共服务和自由言论竞争。这是我们在做研究中要特别注意的,因为我们平时总是打着言论自由的大旗,认为当前的传媒环境还是不错的,使我们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而在公共领域分析中,虽说公共领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不可否认它为我们的传媒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视野。而不少研究学者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正这一并不十分正确的概念。但是不管怎么说,公共领域对传媒的作用是巨大的,它通过对大众传媒的角色多元化的要求,提高了我们的“能见度”,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

第四章:传媒是文化(我已完整读完这一章) 综述:(文化批评理论)

在第一节的文化工业分析中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好的”大众文化其实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片面的理解,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看来,大众文化其实是由资本主义工业财团操控的、自上而下强加给大众的文化。从这一定义来说,所谓的大众文化就远没有那么美好了。由于是资本主义工业财团控制,因此其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就只是文化消费品,而忽视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最起码在质量上是欠缺的。而由财团掌控的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生产的重要工厂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可想而知,由于是财团控制,利润最大化是其生产大众文化的最终目的,难免就会仅仅注重量的生产而忽视质的提高。

而在接下来法兰克福学派也提到资本主义合理、科学的文化生产却会生产出一个文化的畸形儿。这一切都是商品惹的祸。为什么?在我看来,这种生产仅仅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来看待,不可避免地只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不顾文化产品的好坏,只是满足受众需要即可。这就导致了大众文化反人性的实质,从而诞下一个畸形儿。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认为当代社会的商品崇拜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的趋势造成的。在他看来,人们在劳动中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人们沦为了“物”并受物之规律的制约,他们不再为了自己的消费而生产,而是为了不由自己控制之物的市场而生产。在我看来,生产本来是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劳动活动,但是由于市场、利润的驱使,使得生产者不能再左右自己的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市场、利润的要求而生产。久而久之,这一生产过程就会形成惯性或是习惯,从而使人不知不觉地沦为物的奴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多诺认为大众传媒是文化工业中最重要的文化制作工厂,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

在阿尔多诺的理论中,物化劳动的“铁律”同样支配着文化工业的生产和交换。因为工业生产也是市场支配的,市场需要“物”,从而物化劳动铁律也起着作用。另一方面,质的劳动不再受到重视,取而代之的是量的劳动。量的劳动倾向于泯灭文化艺术的个性。就是“下里巴人”的文艺作品也趋向于标准化、模式化和简单化。这种量的生产是由利益驱动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所谓的模式化生产,说白了就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扩大生产,从而获得最大利润。而文化生产的物化带来文化消费的物化这一点也不难理解。生产上的模式化使得受众长年累月地被动接受被物化的产品,长此以往消费就会形成习惯,慢慢变成文化消费的物化。

而在本雅明看来,不管是大众文化还是艺术的生产都是一种“机械复制”,通过工业技术将艺术大批量的复制生产,因此我们现在所欣赏的产品也好,艺术也罢,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顶多是复制品。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人为地,原创的、独一为二的且是充满“韵味”的作品。而在现代的机械复制生产中,艺术的政治,宣传功能大于其本身的宗教功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可否认,正式这种大规模的复制,才使得少数的艺术面向广大普罗大众成为可能。这也可以说是机械复制的一个好处吧。

在第二节的流行文化分析中,首先讲到了流行文化研究的起源,这一研究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以一种积极主动地姿态来对流行文化和传媒在反建制斗争中的角色和功能。他们认为,从属阶级利用流行文化不断地反抗者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他们在构建着自己的文化。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文化产品。在他们看来,普罗大众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主见的,被动地进行物化消费的群体。恰恰相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文本中嵌入自己的意义。其中的代表有霍尔的阅读理论、莫里的话语理论以及费斯克等人的快感理论。

霍尔的阅读理论主要将编码和解码区分开来,他认为解码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此他认为阅听人,也就是解码者会在解读电视讯息的时候构建起三种立场: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和对立立场。这三种不同的立场对应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而莫里的话语理论则认为阅听人所采用的话语规范是解读文本的更重要因素,他注重话语权在解读文本中所起的作用。而费斯克的快感理论则认为只有把阅读提升为一种快感,彻底摆脱文化工业,成为流行文化和消费的主角,才能摆脱大众文化的物化生产和消费。以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所谓的快感,就是对某一事物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只有达到痴迷的地步,才能真正做到费斯克所说的抗衡甚至拜托主导意识形态的操控。

问题:

马库塞认为艺术本是一种异己、异化的精神文化产品,现在被强大的物质文化所收编和同化,随着这一收编和同化。这一观点我不太认同。我们不能否认,文化的生产创作过程中,有真正懂得并实践艺术的人,艺术并没有完全被物质文化收编和同化,并没有泯灭。

启发:

这一章的阅读对于我的研究的最大启发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它颠覆了我在高中时代学习和理解的大众文化。我依稀记得那时的大众文化定义是:为了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生产。反正对大众文化的定义是将其说成了跟资本主义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的文化。而在这里,我才明白原来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工业财团操控的、自上而下强加给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为了满足受众的市场需求而进行地文化产品的生产。这一概念的转变,对我的研究影响巨大。

同时,我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文化产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文化产品在教化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大众文化离不开市场消费、利益第一的这样一个准则。因此,我们才会说现在电影电视制作以收视率高低,票房多少来论好坏。现在的电影或是电视制作本着吸引受众眼球为主要目的,而往往会忽视这些文化产品的真正文化功能。模式化的生产带来的仅仅是量的积累,质的提高却很少。也难怪中国的电影以及电视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作品,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是精品的却寥寥无几。

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第3篇

甲方:xx民政局

乙方:xx医药药材公司xx药房

为了确保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救助资金的健康运行,方便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消费,确保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消费价位公平合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治疗的资金补助难题,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和要求,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本协议:

一、重点优抚对象因患常见病、慢性病以及长期维持药物而进行门诊治疗的,纳入“一站式”服务管理,由民政部门给予医疗救助,持门诊救助卡在乙方享受放心药品医疗服务,并在醒目位置悬挂“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救助定点药店”牌。

二、重点优抚对象持甲方发放的门诊医疗补助卡到乙方消费。在乙方门诊消费期间,由甲方出资进行医疗救助。乙方消费系统里做好消费记录,乙方作为结算单位,医疗救助费用由乙方垫支,乙方将个人消费明细和消费统计表及个人消费单据盖章后报送甲方,甲方对照民政优抚系统消费明细表和消费统计表核对无误后按季度进行结算。

三、如果甲方抽查或经群众举报核实,有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虚假伪劣药品服务的,拒付或扣减乙方结算资金,并与纪检监察、工商部门共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第4篇

而我国企业在商标管理中通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⑴缺乏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是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没有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来完善商标档案资料;二是没有制定本单位的商标策略;三是没有专人组织研究商标保护方案以及商标诉讼中的应对策略。⑵企业在改制、重组、合资过程中,疏于对商标的管理和评估量化,造成商标的流失。商标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经营要素,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本的一部分,给企业带来利润和超额利润。

将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的实质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将“商标法律保护策略”概念定义为:公民或法人等主体对其享有所有权的商标,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运用商标制度提供的法律手段,达到树立企业形象、促成产品或服务占领市场的“战略战术”。

企业商标使用策略包括:正确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传播效果;企业商标许可使用策略包括:企业应当制定规范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建立完善的商标许可使用监督制度。

企业在商标的管理中通常有以下一些策略:⑴成立企业的商标管理保护部门。⑵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⑶加强商标评估量化等。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有两条途径:一是行政认定,一是司法认定,但司法认定只对个案有效。针对我国现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企业创设驰名商标的策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要精心选取一个好;二是,及时将商标申请注册;三是,对商标加强使用做好广告宣传;四是,确保商品质量和优质服务。

企业要熟悉了解国际保护制度,为企业驰名商标得到国际保护奠定法律基础。融会贯通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为企业驰名商标得到国内法周全的保护。

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的实现,除了要求企业制定关于商标的各项制度外,更需要企业

能够将这些制度付诸实际。在运用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时,企业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⒈企业选择商标时可以选择流行事物或流行术语,但不能侵犯他人在先的合法权益;⒉不符注册条件的商标,企业应当通过广泛的使用与宣传使其成为驰名商标而受到保护;⒊使用注册商标,应当将注册商标与商品名称加以区分,以防注册商标被消费者认为是商品名称而导致注册商标退化,从而被撤销;⒋商标价值评估并非只出现在企业合并、分离时,企业应当定期对其商品价值进行评估。

我认为我国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的实现需要两方力量,一来自企业内部,即企业自身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实现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一来自外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当企业商标受到侵犯,企业不能靠自己力量维护其合法权益时,就需要外部力量帮助其实现对商标的法律保护,如工商行政保护、海关备案保护、行政诉讼保护、民事法律保护、刑法保护。

我国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正确认识商标与商标权,构建起商标法律保护的新模式,提高企业运用法律保护商标权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形式,在国际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第5篇

课程名称

面向东西阐发与设计

专业班级

_ _ ___

__ __

__

___

___

__ __

同组成员

实验日期

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为治理系统 1.1 系统的成果需求

人为治理系统包罗员工治理、人为治理、销售奖金治理、保险用度治理等。

1.人为治理 在取得授权的情况下,有关人员要进行如下事情。

(1)人为录入

人为治理员录入员工的人为,修改录入的堕落(维护),形成人为表。

(2)销售奖金录入 人为治理员录入员工的销售奖金,修改录入的堕落(维护),形成销售奖金表。

(3)保险用度的录入 人为治理员录入员工的若干保险用度,修改录入的堕落(维护),形成保险用度统计表。

(4)盘算人为 人为治理员按事情证号码来进行人为的盘算统计,然后生成报表再上报给财务部。

(5)盘算销售奖金 人为治理员凭据事情证号码进行人为销售奖金的盘算统计,然后生成报表上报给财务部。

(6)盘算若干保险的扣除用度 人为治理员凭据事情证号码进行若干保险的盘算统计,然后生成报表上报给财务部、(7)人为或销售奖金、保险用度查询 公司员工可以凭据自己的事情证号码查询自己的人为或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人为治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此处给出以上 7 个业务之间的流程图(用运动图描述)

1.2 创建需求模型

对人为治理系统先分别子系统,然后再通过创建用况模型,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1.2.1

分别子系统

限定人为治理系统的成果为:人为治理、统计部分、财务系统、员工治理。对上述的每个成果,用一个子系统来实现。下图给出了这些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

人为治理系统中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

此处给出子系统的摆设图如下

上图中的子系“财务系统”要分别使用子系统“员工治理”、“人为治理”中的员工号码、员工姓名、员工人为。子系统“人为治理”要分别使用子系统“统计部分”和“员工治理”中的员工信息和统计的人为信息。子系统“统计部分”要使用子系统“员工治理”中的员工信息。

1.2.2 识别 参加者

子系统“人为治理”的人员用户有人为治理员和员工。与子系统“人为治理”有关的子系统有“统计部分”、“员工治理”和“财务系统”,这些子系统是“人为治理”的参加者。

1.2.3 识别用况

对 1.1 节的中的用况需求,现归纳整理如下。

1.人为治理

(1)录入与维护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人为治理员需录入员工的人为、销售奖金及若干保险用度信息做出人为表、销售奖金表及保险用度表。

(2)盘算人为或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人为治理员按事情证号码进行盘算做出人为报表、销售奖金报表及保

险用度表。

(3)查询人为、销售奖金或保险用度

员工查询自己的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4)登录 人为治理员和员工进入该子系统都需要登录。

1.2.4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通过到目前为止掌握的需求,开端了解了系统所要完成的成果。下面进一步创建参加者与用况之间的干系,并对用况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 1.3 为子系统“人为治理”的用况图。

首先,使用系统的员工和人为治理员都先要进行登录。参加者“人为治理员”通过用况“录入与维护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来录入、修改,形成人为表、销售奖金表及保险用度表;再通过用况“盘算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生成人为报表、销售奖金报表及保险用度表并予以宣布。所宣布的人为报表、销售奖金报表及保险用度表供参加者“员工”、“财务系统”和“人为治理员”使用。员工要通过用况“查询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来得知自己的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此处要求给出各个用况的相关运动图 如下是对上述各用况的描述。

用况:录入与维护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前置条件:人为治理员已经登录乐成】

人为治理员选择人为录入与维护、销售奖金录入与维护、保险用度的录入与维护。

系统出现出供录入和修改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的界面 人为治理员处理惩罚完数据(录入、修改)后,发控制命令

若为生存,系统进行存储,并通知结果治理员是否乐成

若为取消,退出本成果

用况:盘算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前置条件:人为治理员已经登录乐成】

人为治理员发出进行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盘算的请求

按事情证号生成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报表,并发送到子系统“财务系统”中 用况:查询人为、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 【前置条件:员工已经登录乐成】

交互内容见表 1.1 中编号为 1 的那栏的输入/输出部分。

3 1.3 系统阐发

在掌握了上述的需求后,下面开始使用面向东西要领进行系统阐发。

1.3.1 寻找类

人为治理 在子系统“人为治理”中,也要设立两个类“员工”和“人为治理员”,用它们分别模拟相应的参加者。

人为治理中的东西是人为和销售奖金及保险用度,因而设立类“人为组成”、“销售奖金表”及“保险用度表”。种种人为组成许多,需要设立类“人为表”,它与类“人为组成”形成组合干系。

子系统“人为治理”需要从人为治理部分获取信息,需要设立需接口“人为治理”。子系统“人为治理”要向财务系统提供数据,需要设立供接口“财务系统”。

1.3.2 创建状态机图

对付上述所找到的类,现在凭据上述的阐发能理解它们的职责了。现针对子系统“人为治理”中的类“人为表”绘制一个状态机图。

凭据问题域,可为类“人为表”的东西设立了 5 个状态,分别为:初始、初始化、查询、封闭和终止。

施加在人为表上的时间有:宣布、查询和封闭。这些事情都是针对人为表所发消息的响应。

下图展示的是针对人为表的状态机图。

图 人为表的状态机图 1.3.3

创建类图

对在 1.3.1 节中找到的各个类进行考察,分别界说它们的属性和操纵,考虑它们之间的干系,绘制出类图。

(1)类“员工”

该类中属性有“姓名”、“事情证号”、“密码”和“职务”,操纵有“登入”、“查询”、“修改密码”、“查询人为”和“查询年终奖金”。

(2)类“人为” 该类中有属性“事情证号”和“人为”。

(3)类“人为表”

该类中有属性“姓名”、“事情证号”、“时间”和“人为额”。它与类“人为”组成组合干系,在其中要设立操纵“生成人为组成”、“查询人为组成”。它另有一个操纵“查询人为”,供员工查询人为之用。

(4)类“销售奖金表” 该类中有属性“姓名”、“事情证号”、“时间”和“销售奖金额”。它与类“人为”组成组合干系,在其中要设立操纵“生成销售奖金组成”、“查询销售奖金组成”。它另有一个操纵“查询销售奖金额”,供员工查询销售奖金之用。

(5)类“保险用度表” 该类中有属性“姓名”、“事情证号”、“时间”和“保险用度”。它与类“人为”组成组合干系,在其中要设立操纵“生成年保险用度组成”、“查询保险用度组成”。它另有一个操纵“查询保险用度”,供员工查询保险用度。

(6)类“人为治理员” 该类中有属性“姓名”、“事情证号”和“密码”;属性有“登入”、“录入与维护人为”、“修改密码”、“生成人为表”、“生成销售奖金表”、“生成保险用度表”、“盘算人为”、“盘算销售奖金”、“盘算保险用度”、“向财务部发人为表”、“向财务部发销售奖金表”及“向财务部发保险用度表”。

上述的六个类及其间的干系如下图所示。

图 人为治理部分分类图 人为治理员按事情证号输入与维护人为组成,为此在类“人为治理员”与类“人为表”之间设立一个关联“录入与维护人为表”。人为治理员还要生成人为报表,因此在类”人为治理员与类“人为表”间设立一个关联“盘算”。

员工要查询人为情况,因而在类“员工”和“人为表”间设立关联“查询人为”。

类“销售奖金表”及类“保险用度表”和类“人为治理员”、类“员工”之间的关联创建与上述类似。

1.3.4

创建顺序图

在上一节中,以文字的形式说明了类之间的关联作用。这种说明往往不能清楚的描述事物间的交互情况,这就需要使用交互图来予以准确的表达。对付员工查询人为来讲,下图给出针对员工以及员工人为查询有关的东西创建的顺序图

员工以及与员工查询人为有关的东西之间的交互情况(一)

员工以及与员工查询人为有关的东西之间的交互情况(二)

1.4

系统设计

1.4.1

问题域部分设计

人为查询子系统通过数据库与其他子系统互换数据,即,通过需接口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通过供接口向数据库写入数据。故需要凭据供需双方配合约定的借口规约设计相应的数据库表的结构,并在接口相关的类操纵中结构 SQL 语句即可。

1.4.2

界面部分设计

应该针对表 1-1 中的内容进行界面设计,凭据第 8 章的要求设计出全部界面。

下图 所示的是用户登入界面,该界面也适用于员工。

下二图 是在登入乐成后,系统给出的选择时间界面。

图 登入界面

图 选择时间界面

在选择时间并确定后,出现下图所示的界面。

图 1-10

人为

1.4.3

数据治理部分设计

类“人为”和“人为表”组成了组合干系,对他们分别设立两张表,并在与类“人为”对应的表中用外键隐含它与类“人为报表”的关联。对付类“员工”和类“人为治理员”也分别设立一张表,用于存储相应的东西。

下面给出了类“人为”和类“人为表”所对应的数据库表的结构。

表 表

类“人为”所对应的数据库表的结构

本表的主要害字为事情证号

表 表

类“人为表”所对应的数据库 表的结构

本表的主要害字为事情证号+时间,外键为事情证号。

表 表

类“销售奖金”所对应的数据库表的结构

本表的主要害字为事情证号+时间,外键为事情证号

表 表

类“保险用度”所对应的数据库表的结构

预防医学的对象范文第6篇

欢迎你来到格塘乡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是对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等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的开放式管理、教育和改造方式,由格塘司乡法所具体负责。通过社区矫正,促使每一位回归社区的服刑人员早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了使你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我们编制了《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希望能给予你帮助。

《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摘录了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希望你在社区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和社区各项制度。希望你回到社区后,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与邻里搞好关系、与同事团结友爱。希望你回到社区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社会,积极参加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公益劳动,在矫正中不断改造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最后,希望你能与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多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尽力为社区多做有益的工作,努力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it员工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车l辆转让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