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

2024-02-06

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民族文化大繁荣意义重大。但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时候存在严重的危机,甚至可能会断层,为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我们必须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采取措施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策略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不同其民族文化也各不相同。民族传统文化指的是不同民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凝练和积累的优秀文化,能够将民族精神很好的体现出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很多人都喜欢西方体育思想的竞技性,认为竞技性非常精彩。当前,我国很多民族体育文化已经面临失传。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对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措施来保护传统体育文化。

一、统筹资源,建立保护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民族聚居的区域也各不相同,这是历史原因导致的。我国政府应该认识到资源统筹的重要性,统筹各个民族的资源[1]。首先,应该认识到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其次则应该合理的利用大自然环境,建立民族体育文化保护区,给民族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奠定基础。最后,还应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明显的村落或者聚居地的建设,进行良好文化氛围营造。2014年我国国务院进行了体育46号文件的颁布,给我国体育产业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合理通过国家政策,主动的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我们不但需要重视开发,在开发的时候还必须保护,从而给其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体育文化传承人登记制度,通过各种手段来记录,并给其政策方面的帮助,这样传承者能够感受到国家的重视,积极性也会提高。最后,我国应该利用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统计,将现代互联网技术运用进去,进行体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在保护好文化同时,更好的传播文化。

二、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举办

人们比较喜欢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在保护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并推广和宣传赛事,帮助国人更好的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这样能够从认知出发来保护相关的体育文化。并且,文化部门还应该深入挖掘,举办和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节日,把政府和民间资本力量发挥出来,开展商业化运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进行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重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国竞技体育文化不断的输入到我国,这也冲击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在很少人会进行舞龙表演,练习太极拳,即便是练习和表演,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2]。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从精神方面出发来认可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好的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和发展,适当的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实际需要。此外,为了民族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我們还必须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裁判法以及比赛规则进行研究。

四、在学校中推广和宣传民族体育文化

学校教学对于体育活动的推广非常重要,学校能够给民族体育运动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利用学校来推广宣传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可以将学生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很好的激发出来,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及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3]。为了做到这点,学校可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运动。民族不同,那么设置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标准的设定,真正的做到求同存异,开发教材,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的形成整套教材和体系,帮助学生心理上认同传统体育文化,并且还必须保证教材本身的时代性、民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体现出来,学校应该在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校本资源教材的开发,宣传当地体育文化。

五、结语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而言,体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文化,增加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这便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创新,挖掘民族体育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行宣传途径创新,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只有这样其才能够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顾晓艳,纳光舜.文化生态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 (06):70-73.

[2]王松,张凤彪,毛瑞秋,崔佳琦.体育特色小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 (06):130-138.

[3]康彪,刘金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10):67+61.

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探索传统文化与民族体育之间的关系;二、研究以西方近代体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传入的过程中,对我国的传统体育以及至今的体育思想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三、结合传统文化对于民族体育的复兴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体育 复兴

一、我国民族体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我国民族体育起源于传统文化

所谓“中国民族体育”,就是指有别于西方体育和其他国家体育的中国人自己的本土体育,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内容博大而结构复杂的文化体系”,主要因为它是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长河中发展而来的[2]。当某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激烈的文化碰撞最终转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融合。此时,民族体育总是会获得一个丰富发展的机会。所以说,我国民族体育的起源、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民族体育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展示之一。

(二)我国民族体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

我国的民族体育和传统文化不仅为表里关系,而且在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中华文化的发展就是由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成果构成的,包括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等。所以汉民族的文化,特别是民族体育,都有着鲜明的多民族汇合融通的痕迹,这在诸如马球、射箭、中国式摔跤这些古典项目上看得一清二楚,历史脉络清晰可寻[2]。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体育的发展。

二、西方文化的侵入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上层建筑,是国家民族长期发展的思想内核,对一个国家、民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体育领域,也代表着文化领域所受到的来自西方的冲击。

西方文化体现在体育上的内涵包括标准化、商业化、视觉化和精英化;而中国民族体育则体现出“礼”、“德”的传统文化内涵。西方文化、西方体育现在的强势地位,使得传统文化、民族体育不断改革向其靠拢,而这样会丧失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于传统文化、民族体育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

三、从传统文化角度探索民族体育复兴策略

(一)认识民族体育重要性,将其置于一个国家总体文化发展框架下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繁荣,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战略,而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包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推动文化“走出去”。这其中,当然包括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觉、自信、自醒和自立,由此才能谈到民族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因此,民族体育既然要追求复兴繁荣必须要将其置于国家总体文化发展框架之下加以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体育发展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更加科学的发展。

(二)保持民族体育自身独特性

在民族体育的发展中必须认识到——民族体育源远流长的活力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虽然目前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体育所代表的是标准化,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改变民族体育的传统文化内涵去迎合奥运会的标准,并不利于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要认识到,文化发展并非只有一种模式,民族体育的发展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具体做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进行。

1.重建中国民族体育运动会

传统体育的独特性保持和弘扬,不一定要体现在现存的体育文化发展模式中(如争取中国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也可以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如同美国人输出“NBA职业篮球”运作模式一样。中国人在民族体育文化世界性展示活动的举行方式、展示规则、组织形式、内容等方面也应该尝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民族体育的搭建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2.构建多元化保护策略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具体对策上,应构建多元保护策略,致力于保护传统体育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首先,政府应支持民族体育的发展创新,在民族体育继承者的保护与培养、建立专业保护队伍和研究机构上做出努力。政府对于民族体育的支持,有利于整合促进民族体育发展的资源,为民族体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使其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系统的发展体系。

其次,媒体和社会应该对民族体育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民族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不同,它适合群众的体育需求,大都具有强生健体的功能,而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能使得民族体育这些功能更加广泛的发挥作用。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增强民族体育自身的活力,而适应需求则是民族体育自身活力的源泉。

(三)传统体育仍需要传承与创新并存

首先,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关键是对其内涵和基本价值的传承,重要的是要符合当代人的健身娱乐需要;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传统体育要保持与创新并重。在今天,发展与创新已经有了更多地借鉴,包括对国际体育发展的借鉴。

只有在借鉴西方经验并结合民族体育特征的基础上,为民族体育的发展构建舞台,民族传统体育才可以大有作为。而当我们将这些舞台做成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品牌”,像奥运会、NBA、英超一样,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就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娄章胜,袁校卫,王振杰.体育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J].体育学刊.2008.12:88-91.

[2] 马明达.试论中国民族体育体系的重构[J].体育文化导刊.2007.06:21-27.

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民族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而应当更加重视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积极探索更加图片的高校体育教育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对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站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视域下,就如何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方法创新,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轨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 民族体育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创新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緊密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十分价值,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教育当中,应当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和趋势。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使高校体育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和创新化的发展方向。这既需要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重要价值的认识,而且也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方法,努力使高校体育教学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1 高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

作为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从其本身的特点上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横向继承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由于它本身具有较普遍的竞技、娱乐和健身功能,比如武术、气功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等等,都属于民族体育文化。在现阶段,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当中,积极推动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对于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大背景下,通过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对于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传承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将体育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比如通过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当中,大力开展拓展教育,可以极大的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够使高校体育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力推动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当中,能够使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取得更好的成效。

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由于民族体育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当中,除了可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之外,至关重要的就是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由于民族体育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团结意识以及文化素养,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当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通过卓有成效的融合与创新,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某高校将武术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项目,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中华武术的文化体系,而且也使学生通过学习形相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体育精神,而且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高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方法

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特别是要从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族体育文化,除了要给予高度重视之外,还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努力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是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方面狠下功夫,使其更具有文化传承性。这就需要高校除了要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系统的整合之外,要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够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就需要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有针对性的开设民族体育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从运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武术、太极、气功等民族体育项目,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对项目本身进行教育之外,还要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传播,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

二是创新高校体育教育模式。作为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从其本身的特点上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横向继承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着发于更好的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努力使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取得更好的成效。比如在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提高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性,除了要开展专门化的民族体育项目教学,还应当将视频教学、网络教学、互动教学等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领略民族体育文化的风采,培养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浓厚兴趣;再比如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有效的开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并使其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等等,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高校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民族体育文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三是壮大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必须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使高校体育教育融入更多的民族体育文化内容。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更多民族体育文化,在具体的体育教育过程中,能够将民族体育文化有效的融入到体育教育当中,进而使其更具有实效性。高校广大体育教师也要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切实加大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且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使民族体育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育当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由于民族体育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应当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着眼于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融合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在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创新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壮大高校体育教育师资等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民族体育文化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提升高校体育教育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关树标.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及高校体育教育方法探究[J].戏剧之家,2017(7):239.

[2] 买佳.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与经验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 路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大学课程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提高农村文化礼堂的效率,积极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文化活动表现形式,还可以有效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本文就将现阶段农村文化礼堂的使用情况和如何提高礼堂的使用率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农村文化礼堂;基层文化;村镇;

农村文化礼堂是促进基层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促进文化礼堂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使用,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文化礼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一、现阶段农村文化礼堂使用现状

随着新农建设的穩步进行,农村居民的生活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居民的文化活动形式也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变化,太极、广场舞等群体文娱活动也掀起了群众参与的热潮,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文化礼堂的使用效率仍然不高,综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礼堂活动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各村简单机械复制试点村的经验与模式,而忽视了本村的发展特色和居民认同,可能会导致原先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农村文化活动得不到村民们的认同;二、部分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仍然没有发生转变,对于参加集体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就导致了文化活动的组织不集中,文化活动难以发展;三、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项目,村集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承担文化礼堂的举办经费,也造成了文化礼堂的项目无法启动;四、由于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组织者的积极性,此外,文化礼堂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造成文化礼堂活动执行不力。

二、如何有效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

由于文化礼堂的主体是农村,其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是广大的农村居民,因此文化礼堂的工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发展特色制定适合的文化礼堂建设计划,以促进文化礼堂的使用效率。

(一)充分挖掘农村文化特色,丰富文化活动表现形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礼堂要搞好活动,符合群众口味,取决于活动内容。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要根据各村的不同特色和实际需求,完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板块内容,积极实行符合本地区发展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在历史传统较为深厚的村落,可以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大力发展本村的历史、非遗,确立特色的文化主题,打特色文化品牌;在发展特色较为突出的村落,可以因地制宜,举办花鸟、农产品、旅游为特色的文化活动,从而更好的了解掌握当地群众的需求,满足当地群众的愿望,有组织、有选择地开展对口的文化活动,才会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二)加强文化礼堂管理,建立健全文化礼堂管理制度

村居社区主要领导和文化礼堂管理员,只有加强对其进行管理,才能促进文化礼堂的繁荣、发展,在村集体中,要设立组织领导、活动开展、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对村镇文化礼堂实施情况的指导和考核,县镇文化馆要加强对村镇文化礼堂的指导,从活动内容、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还要把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管理列入县、乡、村三级年度量化考核内容,将农村文化礼堂的考核纳入与县乡综合考核、领导个人考评、村千部年终一次性工资报酬评分等考核体系中,提高村镇和村集体领导对文化礼堂的重视和管理,这不失为当前加强文化礼堂开放管理工作的最好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三)扩大资金投入通道

首先,要加大县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礼堂的资金投入,县政府要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县政工作的轨道,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高对文化礼堂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设立农村文化礼堂的专项补助资金,确保礼堂工作有序不紊开展;其次,以奖代补,各级政府要落实出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扶持奖励资金办法,对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农村文化礼堂进行奖励,调动礼堂管理的积极性。

(四)促进文化礼堂管理队伍创新,引进优秀人才

加强文化礼堂的创新应用,就必须要有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行指导,为此,各地应积极引进外来的专业人才对文化礼堂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如聘请本地区的文化专家来文化礼堂进行指导,可以不断提高文化礼堂的发展活力。同时,各地也应提高本地区、本村优秀人才参与到文化礼堂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各地应挖掘当地的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礼堂管理工作,通过群众自荐自管,提高群众参与文化礼堂管理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的积极性,节日有大事,每季有活力,月月有参观,使村民进文化礼堂学习成为一种需求性、风尚性的自觉行动。

三、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的积极意义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有效地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文化礼堂是演绎乡村风情的大舞台,日益成为农村人气最集聚、活动最丰富、传播正能量、引领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在文化礼堂内举办地方性展览颇具特色,能促进知识的普及和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二)文化礼堂建设有效地培育和践行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礼堂是文化传播、引领农村群众的文化品位、传承民间艺术和保护民间文艺作品的媒介,是繁荣农村文化的大舞台,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让农民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进入文化礼堂学习,不仅可从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思想,学习新的法律、科普知识,培养他们对社会和自己价值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

总之,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传播文化的作用,可以利用既有的空间设施并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推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从设施建设向内容建设提升,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乡风文明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旭俊. 浅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J]. 大众文艺,2013.

[2]陈洁. 对农村文化礼堂长效发展的若干思考[J]. 大众文艺,2014.

[3]郑秋临.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初探[J]. 东方企业文化,2014

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地处关中平原的宝鸡,有着内涵丰富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如西府社火文化、凤翔泥塑文化以及关学文化,都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和可塑性。通过对这些文化的挖掘与整合,打造文化旅游IP项目,从而构建宝鸡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

【关键词】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

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呢?首要还是要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一、基础:宝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一)西府社火文化

在我国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西府社火就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宝鸡市陈仓区更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社火艺术之乡”。更令人值得骄傲的是,陈仓区的“天地社火”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民间艺术大汇演。在今天,西府社火已经成为刻在宝鸡人民内心的文化印记。

(二)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早在2006年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展现了凤翔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创造力,也展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具体的手工艺品泥塑马、泥塑羊以及泥塑猪还曾登上了登国家生肖邮票主图,而其发源地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其主要传承人胡深就是泥塑马和泥塑羊的创造者,胡新民更是泥塑的国家级传承人。

(三)关学文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思想的精髓,又称“横渠四句”。张载,眉县横渠镇人,其所创立的学说又被称为关学,这四句话也是张载思想的核心所在,从个人层面的道德精神价值,到天下民众的使命践履,再到传承儒学之道,最后到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它不仅影响了关中学术,更是对塑造关中人格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关学文化的影响下,关中人民深受躬行礼教、笃行践履、经世致用、崇尚气节的关学品格影响,形成了崇尚文化、重视社会教化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善良正直、诚实笃厚的文化性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礼仪,也成为今天关中地区的重要文化根源。

二、路径:合力构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

(一)政府统筹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构建首先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这也是实现文化产业化、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宝鸡市政府在对西府社火文化、凤翔泥塑以及关学文化等的保护以及发扬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在统筹的力度、广度等方面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落实。例如今天的西府社火文化,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没有呈现规模化、系统化地发展弘扬;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缺乏更为新颖有效的方式。而凤翔泥塑文化则面临着生产性保护下的艺术单一问题,缺乏创新;所打造的文化旅游体验区规模效益小。眉县的关学文化则面临着传播范围小、影响力小、融合度低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统筹规划,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旅游资源规划并组织实施,做好顶层设计;必须积极鼓励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参与平台;必须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品牌官方宣传推广,形成品牌效应;必须整合、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设施保障。

(二)社会参与

政府统筹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是建立“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社会参与实际上包括了社会团体参与与个体参与。例如在关学文化的品牌模式构建中,就少不了关学研究会等具体的学术研究团体的参与,少不了学校、教育机构的参与,例如凤翔泥塑村的打造也离不开一些创意团体的参与。个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特色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方面,例如凤翔泥塑的传承人继承,社火文化的个体学习、认可及保护,关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这都需要更多的开拓型的人才参与其中。

(三)企业创新

企业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重要外部援助力量,是“文化+旅游”实现的桥梁。一方面,企业可以实现宝鸡特色文化的创新性轉化,例如设计西府社火的周边文创产品,对凤翔泥塑进行产业化的加工,设计关学文化的创意产品以及创意推广等,使文化能够实现真正的落地。另一方面,在开拓“文化+”的内容上,企业承担着传统文化意蕴向产品转化的重任,它们是文化产品的创意者,是文化产业链的构建者;在开拓“文化+”的技术上,企业是特色技术的开发者、应用者,是品牌打造的关键环节;在开拓“文化+”的宣传推广上,企业与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板块。因此,企业和政府应形成合力。

三、实施:传统文化视域下宝鸡“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构建

(一)西府社火+旅游品牌

1.“社火”产业化发展,建立文化品牌效应。

西府社火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也必须融入市场,进行产业化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社火民俗艺术的支持与引导,可以考虑将陇县社火与陈仓社火联动举行活动,形成定期表演艺术,除了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之外,定期定点定主题举行两地区社火表演活动,扩大影响力,增加知名度。除了表演之外,也可以举行主题社火大赛。此外,在保留“社火”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文艺创作,对有创意的产品、有贡献的人进行适当奖励。政府牵头打造社火文化旅游体验区,吸引民间资本的注入,吸引消费者的喜爱。

2.创意发展,打造周边文创产品。

在对社火进行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受众的审美与喜好等,进行创意化的产品呈现,打造出一批可向市场推广、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周边文创产品,例如扇面、书签、文化T恤等等。而文创产品的设计,应是在社火原有的图形、形态中进行元素提取,如脸谱、服饰、高跷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此外,文创产品的发明设计离不开人才,所以政府也应注重人才的引进与保护。例如陇州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传承人杨秉权,他致力于对脸谱的收集整理,并且结合本县的“社火疙瘩脸”创新出了陇州木锨疙瘩社火脸谱工艺品,成为产品走向市场的典型代表。

3.打造社火文化系统,推出主题系列活动。

宝鸡市政府对社火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应注意系统化、规模化。最好是能够在宝鸡全市范围内形成规模化的社火主题表演活动、交流活动。此外,可推出其它社火主题系列活动,如主题脸谱制作活动、主题社火体验活动、主题社火故事讲述等活动。

(二)凤翔泥塑+旅游品牌

1.继续推进泥塑村的打造工作。

凤翔政府筹备建设了泥塑村:六营村,力图打造民俗文化、泥塑文化一体的民俗旅游模式,但是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泥塑的质量却出现了下滑,导致产生了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无法保证的矛盾。因此,在打造泥塑村的品牌过程中,应处理好商业化、创新性和传统继承的关系。例如凤翔泥塑的传承人胡新民,他就是在传承中又不断地走向创新,开设工厂,用企业形式进行制作生产,同时开班办学,使得泥塑的品牌走出去。

2.联动凤翔其它民俗文化,打造消费者交互式体验园区。

凤翔地区除了泥塑之外,还有木版年画、打铁花、草编剪纸、皮影刺绣等闻名的民俗文化可与之进行联动,利于进一步打造消费者交互式体验园区。打造消费者交互式体验园区的首要条件就是形成规模化的民俗文化,例如六营村泥塑体验;其次就是民俗文化活动富有创意和吸引力,能够吸引消费者前来;再次,考虑民俗文化體验的受众更多来自家庭出游、大学生群体等,故而可以开辟不同的体验板块,或者不同主题的体验活动。

3.进行系统性的文化创意开发。

应注重泥塑产品的创意性转化,在提取泥塑文化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周边产品,例如年结礼品包装设计、钥匙扣、挂历、笔记本、冰箱贴、帆布包等等。在文化创意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该设计标志性的泥塑形象,这样在推广中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关学文化+旅游品牌

1.政府牵头,定期举行规模化关学交流活动。

关学与其他的民俗文化相比,学术性和文学性较强,所以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以交流活动为切入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宝鸡市政府或者眉县政府牵头,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关学学术交流会、论坛峰会、研讨会等活动,扩大影响力。此外,应成立专门的关学研究会,进行深入地研究;应与西安高校建立长期的定向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而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也应相应配套,应继续提高张载祠、横渠书院的配套设施和管理,为交流活动提供优良的承载体。

2.设计周边文创产品。

和西府社火、凤翔泥塑一样,围绕关学文化进行周边创意产品的设计亦能推动品牌构建。在对关学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可以围绕张载形象和“横渠四句”进行,设计信封、书签、文化衫、文件夹等产品,向市场进行推广。

3.联动太白山,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一体的眉县品牌。

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眉县拥有着天然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除此之外,眉县还是猕猴桃生产基地,不同的资源为眉县提供了优良的品牌基础。因此,我们在打造关学+旅游的品牌过程中,应联动太白山,打造文化熏陶、生态观光、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眉县品牌。

IP项目的打造虽涉及多方面,但关键记忆点、代表性的成果必不可少。通过对西府社火、凤翔泥塑以及关学文化这三个IP项目的打造,可推动宝鸡市“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温昊.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的发展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7

[2]尉超伟.宝鸡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文化产业半月刊,2019,(8)

[3]孙雨馨.民族心理学视角下陈仓赤沙血社火的社会功能研究.[J].山西青年,2019,(5)

[4]洪方舟.对陇县社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艺术生活,2019(1)

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一般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1JK0021。

作者简介:王芳,1991.5,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国传统文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武陵山地区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区域民俗文化烙印,是区域民族大众重要的传统闲暇娱乐方式与内容,现代全民健身标准对其不具备适宜性;生产生活变迁中社会生活观念等变化仍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发生现代位移的重要诱因;市场价值、休闲健身价值、文化保护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强化和融合构成了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63SS0808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129),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10GXQ5B308)

作者简介:白晋湘(1962 ̄),男,山西人,博士,吉首大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是在共同的语言、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通过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对民族文化共同性的一种确认。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文化体系自身的有序性被打乱,也使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发生危机。

武陵山地区聚集了苗族、土家族、侗族等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保存了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该区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实现现代性转变具有现实意义。课题组曾经在2005年对湘西的传统体育文化需求及其变迁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将范围扩大到武陵山地区。课题组对区域内各市(县)基层进行了走访并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等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090份,回收956份,其中有效问卷共935份,有效率为85.8%。经检验,问卷的效度与信度都符合要求。

一、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

(一)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规模与范围逐步萎缩

通过调研表明(表1和续表1),该区域开展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开展较为普遍的项目包括舞龙舞狮、鼓舞、武术气功、摆手舞、毛古斯等,其他的秋千、毽球等具有局部的普遍性。但与2005年湘西的调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的萎缩趋势特征(当年舞龙舞狮样本频数为95.3%,武术气功为91.9%,鼓舞为88.4%[1])。这一现象表明尽管舞龙舞狮、武术与气功、苗鼓仍是该区域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但其规模与影响范围大大缩小了。考察中同时发现,之前在民族大众中也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活动,如举石锁、拔河、打弹弓、飞镖等,已经难以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力,只是偶见于区域民族民间节俗中。

从区域内群众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次数看(表2),也呈现出递减趋势。偶尔参加和从来没有参加过的人群占到64.4%,说明多数大众没有持续性和系统性参与,因而也谈不上体质健康意义。每月参与1~3次的只占8.1%,而每月参加4次以上的人数比例只有2.8%(调查表明,该部分人群多为村寨文艺爱好者或旅游公司演艺人员)。这些数据与调研访谈中得到的信息是基本一致的,并且与2005年对比具有明显下滑趋势。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娱乐手段的多样化,民族民间体育等民族文化在现代经济和科技信息化大潮中愈发力不从心。

(二)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

文化功能认知的调查能一定程度反映民族群众对其价值认同状况。下面从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对调查进行分析。

首先是群众对其个体功能的认知。根据表3的统计,武陵山地区民族群众对区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个体功能认知中,休闲娱乐、民族习惯分别排在了前2位,其样本频数比分别为86.7%和82.6%。强身健体功能排在第三位,但其样本频数比迅速降低为31.9%。这一调查说明了该区域当前开展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生活娱乐形式和手段,并具有浓郁的民族传承与习惯特征。在调研中同样得知,该区域内各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大多集中于春节、三月三、端午等传统节日,成为当地群众大型节日聚会的重要时机。如湘西矮寨镇春节期间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百狮会”,近百个乡镇的龙狮队、武术队、苗鼓、民族民间风情艺术表演队、篮球队、拔河队、唢呐队等都会登台表演,成为当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盛会。“百狮会”是湘西苗族地区民间最隆重的传统庆祝活动。2011年的活动中,从正月初四到正月初七的4天时间里,有吉首周边各县市村寨的百余只狮子同场竞技,共庆兔年新春,活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访谈中得知,各村寨民族群众参与民族民间体育等文体娱乐活动的愿望非常强烈,每逢节俗活动都自发动员村寨成员参加。

另外增加收入和人际交往功能也不可忽视(样本频数比分别为27.2%和26.3%)。武陵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作为民俗文化旅游重要内容的民族民间体育自然担当了一定角色,也为民族群众从事民族体育表演等职业提供了机会。近年来在武陵山地区部分村寨,成立了各种舞龙舞狮、苗鼓等表演队,在农闲时节也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另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促进了村寨人际交往和凝聚力。

其次是对其社会价值的调查。如表4,在群众的体会和认知中,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交流和交往的选择比例最高,分别为93.5%和91.2%。显然民族文化传统与传承的情结仍然是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体育割舍不了的重要情怀。即使在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仍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表3的数据,促进民族大众交流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每年度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都是通过开展舞狮、苗鼓、拔河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促进村民和谐互动,增加群众凝聚力。随着近年武陵山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同样成为区域旅游商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特色资源。其次是教育价值。调研中得知,诸如苗鼓、舞狮、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常被群众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让其在参与中接受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

通过上面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较为有限,这也与多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状类似,这显然与其文化形态和体育萌芽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即其本身更多地属于民俗游戏与竞赛,更多地凸显娱乐节庆性而非体育本质的健康与训练特质,这与胡小明等学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2]。总体上,民族传统、休闲娱乐、促进交流、强身健体、民族教育依次构成了民族民间体育价值认同序列。这也体现了其文化活动的多元文化特征,它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身体练习行为,而是一种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其民族文化的展现,包含了其民族文化中的信仰、习俗、渊源、情感等多重意义[3]。至于一些最为现代的观念致使的认同有所差异,主要是民族地区人文环境所折射出来民族传统文化中健身娱乐的下意识思想与其所认同的传统文化的有意识行为形成的差异[1],这也是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现代发展中游离出来的现代文化认同特性。

三、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价值现代取向

(一)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与变迁过程,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从发展趋向看,其价值取向也必然体现出一种继承、创新与发展变迁的结合。本课题从存在问题和价值需求取向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问题从自身和社会环境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调研。

首先是民族民间体育自身的影响因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是武陵山地区民族大众重要休闲娱乐手段与民族文化载体,其开展的手段、内容及其开展形式等都直接决定了其在相应时代背景下被认同与接纳的深入性、广泛性,也决定了大众对其价值取向的时代基础。表5的调查表明,方式与手段落后,不符合现代价值观与审美观是影响其现代发展的首要因素。这说明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娱乐观、审美观、价值观等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中,部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项目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其次是技术与规则松散与不规范排第二位。当前诸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具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因此在表演尤其是竞技中,难以用今天人们崇尚的量化标准加以衡量,从而也造成部分项目的普及推广的难以操作性。第三个影响因素是部分内容中包含了迷信、野蛮等不符合现代文明与科学的因素,不管是民族大众的心理还是外来游客的审美都难以接受,如苗族椎牛中对耕牛的刺杀与血腥场面让人难以接受。总体上,这些因素中大多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合理调整和规范整理予以解决。

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表6表明,现代生活观念的变化排在首位。考察表明,随着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区域基础设施的跟进,长期闭塞的武陵山寨文明与观念也在信息化大潮下受到了明显波及。2005年考察显示当时这种影响还相对有限,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发展,民族群众的生活视角、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次是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生活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村寨群众与外界有了诸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有了更多的娱乐与健身选择,也造成了对民族民间体育的强烈冲击。调研中发现,尽管部分村寨仍然封闭落后,但麻将、扑克等娱乐手段盛行。因此在麻将、电视、手机乃至电脑等娱乐手段的冲击下,民族群众已经不再是农闲之余难以打发时光了。这既是时代的可喜进步,也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提出了挑战。第三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民族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勤劳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如大批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都对传统文化生活造成了重大冲击。在现存的诸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已经难以见到年轻人的身影,不得不让人担心其现代传承的可持续性。第四是生产与劳动方式的转变的影响,这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具有明显相关性。相当部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依托乃至起源于特定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劳动方式,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劳作方式变迁的冲击。稍感意外的是,现代体育项目的影响排在最后,说明现代体育的传播对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影响还较为有限。(二)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价值取向

表7表明,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加大政府投入与扶持力度、促进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加强项目的整理规范和推广排在前三位。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急需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经费的投入。当前的诸多文体活动大多是村寨群众自筹经费开展,规模影响稍大些的活动则除了自筹外,主要依靠私人或企业赞助维持。其次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当前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为了治安等因素,对具备规模性的民族民间群体活动存在诸多安全责任等顾虑,最后为了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就是不鼓励甚至禁止开展。随着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特色与潜力日益得到挖掘,因此如何将其与现代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具有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赢特征。当然在这种现代发展中,部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剔除糟粕而取其精华显得特别重要。另外还包括制定保障性政策法规、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对外宣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从而切实强化其增收、文化保护、大众娱乐健身、教育等功能,进而形成市场、休闲、文化保护和教育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结语

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具有逐步递减的倾向,且认同特征中具有强烈的休闲娱乐和民族文化习俗特征,其强身健体功能较为有限。自身的规则体系松散、内容的良莠不齐和开展手段方式的落后制约了其现代发展,同时现代娱乐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因素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价值认同提出了挑战。在其现代需求价值取向中,急需在政府扶持、商业开发、项目规范整理、政策保障、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齐抓共管,并通过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大众的响应形成合力,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娱乐消费心理和时代科技进步的价值基础与取向,从而真正实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区域和谐发展。整体上,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加快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给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4]。市场价值、休闲健身价值、文化保护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强化和融合构成了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张小林.湘西地区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趋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胡小明,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J].体育学刊,2010(1).

[3]张小林,周道平,龙佩林.我国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4]白晋湘,张小林,李玉文.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

(责任编辑:粟世来)

ResearchonCulturalIdentityandValueOrientationofFolk

SportsinWulingMountainAreas

BAIJin ̄xiang,TIANZu ̄guo,SONGCai ̄zhen,ZHANGXiao ̄lin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China)

上一篇:企业文化管理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创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