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年鉴范文

2024-03-08

可再生能源年鉴范文第1篇

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替代高含碳量的矿物燃料,是我国能源建设遵循的原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构成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能源短缺,利用水平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迄今尚有:1.2亿人口没用上电;5―8%的人口未解决清洁饮水;约7000万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把它们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为边远偏僻和海岛等缺电无电地区提供照明、电视、水泵等动力能源,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使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落实“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内容。

从能源长期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我国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我国政府一直关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1992年联合国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国务院提出了我国对环境与发展采取的10条对策和措施,明确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报告的国家。在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国家“六五”、“七五”以及“八五” 科技攻关中都安排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但由于我国在该领域投入资金数量过少,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虽在单项技术的研究示范方面有所进展,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在资金投入力度上甚至还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其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国际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交流频繁。因而,有必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制定好“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起到重大深远的影响。

现状和差距

1.国外概况

70年代以来,鉴于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加强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资达8亿多美元。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支持光伏发电发展的计划,目标要使2000年美国太阳电地的总产量达到1400兆瓦,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太阳电池总用量的10倍。克林顿政府1994的财政预算中,光伏发电的预算达7800多万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23.4%。日本、德国等欧共体

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制定了国家有关发展规划或计划,大幅度增加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从政策上采取措拖鼓励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如丹麦政府对安装风力发电机的用户给予100%的安装费用补帖,以后随风力发电技术进步则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

近年来,国际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到目前为止,世界太阳电池年销售量已超过60兆瓦,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15%以上,系统造价和发电成本己分别降至4美元/峰瓦和25美分/度电;在太阳热利用方面,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仅美国太阳能热水器年销售额就逾10亿美元。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20余座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正在运行或建设。

风力发电技术进展迅速,基本实现了规模性生产和应用。1992年底,全世界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已达270万千瓦,发电47亿度电;近年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风力发电机组。这种机组重量轻,单位面积获能大、可靠性高、装机费用低,发电成本将降至4-5美分/度电。

生物质能作为一项低碳能源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及原苏朕等国家早在50年代就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和工厂污水,既治理了污染,又获得了能源。稻壳、蔗渣等农林废弃物,直接发电或通过热解气化供热发电的装置在北美、西欧、日本和巴西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屡见不鲜,在美国即有近400万千瓦的装机;利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燃料替代石油是科学家的长期愿望,80年代已在巴、美等国家实现。

氢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及能源载体,近年来其开发与利用技术在工业化国家中得到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财力开展研究工作,如日本的“阳光计划”中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加拿大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电解制氢开发利用氢能,在欧洲利用核能发展氢能技术,美国利用太阳能,到2020年规划可建成供3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城市供氢系统,并可大大降低汽车能耗。氢能的应用可望在21世纪得到飞速的发展。

2. 国内现状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78亿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1%;生物智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利用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整个用能的50%;在我国约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约10%可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

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提供约3亿多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质能,在目前的商品能源统计数字中并未计入)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绩主要表现在:

(1)小水电开发和利用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到1993年底,全国运行中的小水电站达6万多座,目前全国97%的乡、92%的村和87%的农户通了电;小水电作为一种有效的农村能源,在实现中国农村电气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109个县实现了初级农村电气化,200个县正在开展第二批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

(2)薪炭林建设和薪材能源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六五”以来的13年。全国营造薪炭林472万多公顷,使我国薪炭林总面积达到540万公顷,加上其他森林年合理生产薪材能

源约一亿吨标准煤,发展薪炭林对缓解当地农村能源紧张,保护森林资源、林草植被被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又有新的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的农户普及了高效率节柴灶,每年可以节约1/3到1/2的燃料消耗;户用沼气克服了历史上的大起大落,走上了稳定发展阶段,全国525万个沼气池年产气12亿多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作为一项能源环保技术,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100立方米以上的有600多处;集中供气己达8.4万户,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还开展了把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换为优质气体、液化燃料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已建成一些示范工程。

(3)太阳能的利用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器。经过以往十年的努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在这四个领域技术已基本过关,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入小批量生产,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地常规能源短缺和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了实效。 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推广大阳能热水器23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180万平方米,太阳能农作物温室34.2万公顷,太阳灶14万台,太阳能干燥器13200平方米,并一直保持发展势头。国产太阳能热水器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约100一150公斤标准煤,被动式太阳房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采暖期可节约20?/FONT>40公斤标煤,太阳灶每台每年可节约柴草500-700公斤,节能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始于70年代,但直到1982年以后方真正发展起来,在1983年一1987年短短的几年内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七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从1984年以前的年产200千瓦跃到1988年的4.5兆瓦。在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太阳电池主要用于通信系统和边远无电地区,年销售约1.1兆瓦。特别是我国迄今尚有28个无电县,上千个无电乡村,成千个无电岛屿,对解决这些边远偏辟地区供电问题光伏发电已经并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西藏的9个无水力无电县中,已建成2个功率分别为10千瓦和20千瓦的光伏电站,其余7个已纳入国家计划正在兴建之中。在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实用型单晶硅电池效率达12一13%,多晶硅电池为9一10%,非晶硅电池为5-6%。虽然高效硅电池及非晶电池的实验室水平与国外相差不大,但在向生产力转化方面却差得很多,有些新型且有潜力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国内尚属空白。

(4)风能开发利用继续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万千瓦。80年代以来,50瓦至200瓦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箱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目前约有12万余台在内蒙、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运行,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1-20千瓦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达到小批量生产阶段,目前正在研制50-200千瓦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有14个风电场正在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种新型风力提水机已研制成功。此外,在全国风能资源调查,风力机性能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风能综合利用、国外风力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风电场的试验运行方面均取得进展。

(5)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现已利用的相当干400万吨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总容量2.5万干瓦,年发电量达9700万度电,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目前已建有潮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930千瓦,年发电量1021万度电;波浪发电试验电站也在建设之中。氢能等极有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

3.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开发利用的确取得可喜成绩,甚至在一些项目上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从总体来看,无论是科研水平,开发利用规模,还是产业发展等都同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其主要问题是:

*没有纳入国家能源建设计划;

*没有纳入各级正常的财政拨款渠道;

*缺乏鼓励推广及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应政策、法规等;

*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太少,如对太阳能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不及美国的1%,甚至不及印度等国家;

*商品化程度低,产业化薄弱。

目标和任务

1.目标

今后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大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新技术、新工艺有大的突破,国内外已成熟的技术要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形成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实际使用数量要达到39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包括生物质能传统利用方式的利用量,下同),为保护环境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个目标可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

第一阶段;从现在至2000年,通过强化科技研制和试点示范工作,使多数新能源技术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一些成熟的实用技术,要尽快形成产业,扩大应用,进入市场;逐步改变生物质传统的低效利用方式,发挥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为解决边远和海岛等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作出贡献。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达到29800万吨标准煤。

第二阶段,从2001年至2010年,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建立起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主要技术项目基本上都要求达到规模生产水平,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增加到39000万吨标准煤。

2.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10年间,选择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其工作重点是加强这些技术的试点示范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促进产业形成,尽快实现商品化生产和推广应用。

工作的主要方面是:

研究开发高产和多功能的薪炭林树种及栽培工艺技术和速生林营造技术,建设商品性薪炭林基地,重点放在农民缺柴、水土流失严重和有条件发展薪炭林的地区,力争2000年和2010年全国薪炭林面积分别达到640万公顷和1340万公顷,加上其它每年提供薪柴18000万吨(相当于10000万吨标准煤)和27000万吨(15400万吨标煤);

在巩固、提高节柴改灶的成果基础上,实现居民节煤炉灶具的商品化生产和销售,完善省柴灶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每年节柴数量达到10000万吨以上,约相当于5000万吨标准煤量;

加速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效的直接燃烧技术、致密固化成型、气化和液化技术,形成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到2000年和2010年生物质能高品位利用能力达到250和1700万吨标准煤;

利用农村及城镇酒厂、糖厂和畜禽养殖场的有机废弃物,发展沼气,使之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并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利用价值;同时加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规范、标准和设备

的成套供应,使全国沼气的总用户(含集中供气户)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755万户和1235万户,沼气供应量达到22.6亿M3和40亿M3,约相当于180万和314万吨标准煤的能量;

加快小水能资源的开发,2000年和2010年小水电站的总装机达到1983万千瓦和2788万千瓦,发电量为744和l170亿度电,分别相当于3132万吨和4930万吨标准量;

扩大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把推广应用节能型太阳能建筑、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优发电系统作为重点来抓。太阳能建筑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要形成规模生产,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宽市场,特别要在太阳电池组件和配套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努力,降低系统造价,在2000年前完成西藏9个无电县独立光伏电站的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小功率光伏系统,建立分散型和集中型兆瓦级联网光伏示范性电站,太阳能开发利用总量到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23万吨和467万吨标准煤。继续抓好小风机生产、销售服务工作,同时下大力气提高大型风机的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加速国产化进程,改进风力透平机的特性;集中力量开发200千瓦以上风力机、风力田控制和管理系统,加强和完善风力图规划选点和勘察设计工作建造若干个大型风力田,为它的0年和2019年全国风能开发能力达到30—40万千瓦(35—46万吨标准煤)和100-l10万千瓦(108万吨标准煤)创造条件。在继续抓好西藏地热电站的同时积极开发其他有高温热储地区的资源,采用热泵等新技术,解决好地热腐蚀、防垢和回灌问题,进一步扩大地热直接利用和发电规模,争取2000年和2010年应用规模分别实现88万吨标准煤和151万吨标准煤;

潮汐能的开发重点以浙江和福建等地区为主,2000年以前开展低水头、大流量万千瓦级的全贯流机组及海工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开发能力达到5万千瓦;2010年争取建成30万千瓦实用型电站,年供能量达到31万吨标准煤;

加快氢能制取、贮存和利用装置的开发步伐,取得技术上的突破。2010年建成具有商业意义的太阳能一氢能系统和煤化学制氢装置,其规模应不少于5000MHz日;

加强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的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0年稻壳发电、林屑发电、蔗渣发电和垃圾发电的装机容量要求超过5万千瓦,2010年达到30万千瓦,届时全年提供的能量分别约为8万和50万吨标准煤。

对策和措施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项远有前景,近有实效的事业。但由于尚处在发展初期,同其它能源建设相比,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相应的扶持政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全国能源的供需平衡,对解决我国城乡,特别是广大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提高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推进其开发利用作为一项基本的能源政策,切实加强领导。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和中央有关部委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各个部门、地区的有关发展计划,并及时就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共同商量,分头实施,既分工又协调,建立科学研究和产业化一条龙的开发体制,避免重复研究,重复引进。

2.制定优惠政策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事业。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规模小而获益能力低,尚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必须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保护。

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是国家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最有力的支持。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与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共同协商,根据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和规划目标,技术类型和特点,应用前景和获利能力,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助和投资力度。一定要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增加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的财政资助和投资力度,保证必须的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加速产品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系统开发的过程。加大信贷规模,提供低息贷款。要比常规能源发展有更具体的优惠的投资政策,加大产业化建设和服务体系的信贷规模,提供长期的低利率贷款。—同时加强宣传,调动各方面授资热情,扩大资金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制订减免税收、价格补贴和奖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制订必将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品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最终依靠自身的发展潜力,确立并占有其应有的市场份额。

3.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和示范

根据本纲要的要求,主管部委将研究和制定1996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并据此制定“九五”计划,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支持优先发展项目,加强科研示范和产业化的衔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加强产业化建设

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把技术上基本成熟的产品尽快定型,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地区界限,实行横向联合,组织专业化生产。国家在投资、价格和税收等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支持一批新能源骨干企业的发展,建立有规模生产能力的产业体系,使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路。建立国家级的质量监测系统。抓好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发展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应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个体和集体开办新能源技术服务公司,承包新能源设备的销售、安装、调试、维修等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对各类技术服务公司的技术指导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5.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金。

可再生能源年鉴范文第2篇

保利协鑫(徐州)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协鑫集团以BOO模式投资建设的垃圾发电企业,注册资本金1720万美元,是徐州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该工程2008年8月开工建设,于2009年6月建成投产。

公司坐落于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占地面积90亩。建设规模为3×400t/d的往复式机械炉排焚烧炉+2×12MW的凝气式汽轮发电机组;目前已建成3台焚烧炉和1台凝气式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供热等辅助和公用设施,现已形成额定日处理垃圾1200吨,最大日处理1500吨的能力,年可无害化处理垃圾45万余吨,发电1亿余kwh,,节约标煤4.5万余吨,碳减排8.8万余吨,节约填埋所需土地85余亩。目前以供热为主,年供蒸汽30余万吨。 公司秉承协鑫集团“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理念,潜心致力于环保能源和再生能源事业,追求股东收益的同事,更注重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烟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噪音治理设施、飞灰固化设施、垃圾库除臭设施等均按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同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并完成了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工作。

简介二

保利协鑫(徐州)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协鑫集团以BOO模式投资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是徐州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司于2009年6月建成投产,采用3台400t/d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炉排炉,配1台12MW凝气式汽轮发电机组;现已形成最大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的能力,年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5万余吨,发电1亿余kwh或供汽50万吨,节约标煤4.5万余吨,碳减排8.8万余吨,节约填埋所需土地85余亩,对于改善徐州城市环境,推进节能减排,为徐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年鉴范文第3篇

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替代高含碳量的矿物燃料,是我国能源建设遵循的原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构成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能源短缺,利用水平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迄今尚有:1.2亿人口没用上电;5―8%的人口未解决清洁饮水;约7000万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把它们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为边远偏僻和海岛等缺电无电地区提供照明、电视、水泵等动力能源,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使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落实“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内容。

从能源长期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我国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我国政府一直关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1992年联合国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国务院提出了我国对环境与发展采取的10条对策和措施,明确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报告的国家。在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国家“六五”、“七五”以及“八五” 科技攻关中都安排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但由于我国在该领域投入资金数量过少,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虽在单项技术的研究示范方面有所进展,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在资金投入力度上甚至还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其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国际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交流频繁。因而,有必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制定好“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起到重大深远的影响。

现状和差距

1.国外概况

70年代以来,鉴于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加强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资达8亿多美元。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支持光伏发电发展的计划,目标要使2000年美国太阳电地的总产量达到1400兆瓦,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太阳电池总用量的10倍。克林顿政府1994的财政预算中,光伏发电的预算达7800多万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23.4%。日本、德国等欧共体

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制定了国家有关发展规划或计划,大幅度增加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从政策上采取措拖鼓励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如丹麦政府对安装风力发电机的用户给予100%的安装费用补帖,以后随风力发电技术进步则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

近年来,国际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到目前为止,世界太阳电池年销售量已超过60兆瓦,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15%以上,系统造价和发电成本己分别降至4美元/峰瓦和25美分/度电;在太阳热利用方面,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仅美国太阳能热水器年销售额就逾10亿美元。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20余座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正在运行或建设。

风力发电技术进展迅速,基本实现了规模性生产和应用。1992年底,全世界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已达270万千瓦,发电47亿度电;近年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风力发电机组。这种机组重量轻,单位面积获能大、可靠性高、装机费用低,发电成本将降至4-5美分/度电。

生物质能作为一项低碳能源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及原苏朕等国家早在50年代就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和工厂污水,既治理了污染,又获得了能源。稻壳、蔗渣等农林废弃物,直接发电或通过热解气化供热发电的装置在北美、西欧、日本和巴西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屡见不鲜,在美国即有近400万千瓦的装机;利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燃料替代石油是科学家的长期愿望,80年代已在巴、美等国家实现。

氢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及能源载体,近年来其开发与利用技术在工业化国家中得到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财力开展研究工作,如日本的“阳光计划”中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加拿大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电解制氢开发利用氢能,在欧洲利用核能发展氢能技术,美国利用太阳能,到2020年规划可建成供3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城市供氢系统,并可大大降低汽车能耗。氢能的应用可望在21世纪得到飞速的发展。

2. 国内现状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78亿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1%;生物智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利用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整个用能的50%;在我国约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约10%可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

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提供约3亿多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质能,在目前的商品能源统计数字中并未计入)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绩主要表现在:

(1)小水电开发和利用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到1993年底,全国运行中的小水电站达6万多座,目前全国97%的乡、92%的村和87%的农户通了电;小水电作为一种有效的农村能源,在实现中国农村电气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109个县实现了初级农村电气化,200个县正在开展第二批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

(2)薪炭林建设和薪材能源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六五”以来的13年。全国营造薪炭林472万多公顷,使我国薪炭林总面积达到540万公顷,加上其他森林年合理生产薪材能

源约一亿吨标准煤,发展薪炭林对缓解当地农村能源紧张,保护森林资源、林草植被被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又有新的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的农户普及了高效率节柴灶,每年可以节约1/3到1/2的燃料消耗;户用沼气克服了历史上的大起大落,走上了稳定发展阶段,全国525万个沼气池年产气12亿多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作为一项能源环保技术,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100立方米以上的有600多处;集中供气己达8.4万户,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还开展了把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换为优质气体、液化燃料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已建成一些示范工程。

(3)太阳能的利用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器。经过以往十年的努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在这四个领域技术已基本过关,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入小批量生产,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地常规能源短缺和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了实效。 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推广大阳能热水器23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180万平方米,太阳能农作物温室34.2万公顷,太阳灶14万台,太阳能干燥器13200平方米,并一直保持发展势头。国产太阳能热水器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约100一150公斤标准煤,被动式太阳房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采暖期可节约20?/FONT>40公斤标煤,太阳灶每台每年可节约柴草500-700公斤,节能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始于70年代,但直到1982年以后方真正发展起来,在1983年一1987年短短的几年内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七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从1984年以前的年产200千瓦跃到1988年的4.5兆瓦。在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太阳电池主要用于通信系统和边远无电地区,年销售约1.1兆瓦。特别是我国迄今尚有28个无电县,上千个无电乡村,成千个无电岛屿,对解决这些边远偏辟地区供电问题光伏发电已经并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西藏的9个无水力无电县中,已建成2个功率分别为10千瓦和20千瓦的光伏电站,其余7个已纳入国家计划正在兴建之中。在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实用型单晶硅电池效率达12一13%,多晶硅电池为9一10%,非晶硅电池为5-6%。虽然高效硅电池及非晶电池的实验室水平与国外相差不大,但在向生产力转化方面却差得很多,有些新型且有潜力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国内尚属空白。

(4)风能开发利用继续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万千瓦。80年代以来,50瓦至200瓦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箱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目前约有12万余台在内蒙、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运行,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1-20千瓦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达到小批量生产阶段,目前正在研制50-200千瓦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有14个风电场正在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种新型风力提水机已研制成功。此外,在全国风能资源调查,风力机性能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风能综合利用、国外风力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风电场的试验运行方面均取得进展。

(5)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现已利用的相当干400万吨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总容量2.5万干瓦,年发电量达9700万度电,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目前已建有潮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930千瓦,年发电量1021万度电;波浪发电试验电站也在建设之中。氢能等极有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

3.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开发利用的确取得可喜成绩,甚至在一些项目上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从总体来看,无论是科研水平,开发利用规模,还是产业发展等都同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其主要问题是:

*没有纳入国家能源建设计划;

*没有纳入各级正常的财政拨款渠道;

*缺乏鼓励推广及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应政策、法规等;

*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太少,如对太阳能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不及美国的1%,甚至不及印度等国家;

*商品化程度低,产业化薄弱。

目标和任务

1.目标

今后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大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新技术、新工艺有大的突破,国内外已成熟的技术要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形成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实际使用数量要达到39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包括生物质能传统利用方式的利用量,下同),为保护环境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个目标可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

第一阶段;从现在至2000年,通过强化科技研制和试点示范工作,使多数新能源技术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一些成熟的实用技术,要尽快形成产业,扩大应用,进入市场;逐步改变生物质传统的低效利用方式,发挥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为解决边远和海岛等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作出贡献。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达到29800万吨标准煤。

第二阶段,从2001年至2010年,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建立起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主要技术项目基本上都要求达到规模生产水平,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增加到39000万吨标准煤。

2.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10年间,选择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其工作重点是加强这些技术的试点示范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促进产业形成,尽快实现商品化生产和推广应用。

工作的主要方面是:

研究开发高产和多功能的薪炭林树种及栽培工艺技术和速生林营造技术,建设商品性薪炭林基地,重点放在农民缺柴、水土流失严重和有条件发展薪炭林的地区,力争2000年和2010年全国薪炭林面积分别达到640万公顷和1340万公顷,加上其它每年提供薪柴18000万吨(相当于10000万吨标准煤)和27000万吨(15400万吨标煤);

在巩固、提高节柴改灶的成果基础上,实现居民节煤炉灶具的商品化生产和销售,完善省柴灶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每年节柴数量达到10000万吨以上,约相当于5000万吨标准煤量;

加速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效的直接燃烧技术、致密固化成型、气化和液化技术,形成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到2000年和2010年生物质能高品位利用能力达到250和1700万吨标准煤;

利用农村及城镇酒厂、糖厂和畜禽养殖场的有机废弃物,发展沼气,使之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并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利用价值;同时加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规范、标准和设备

的成套供应,使全国沼气的总用户(含集中供气户)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755万户和1235万户,沼气供应量达到22.6亿M3和40亿M3,约相当于180万和314万吨标准煤的能量;

加快小水能资源的开发,2000年和2010年小水电站的总装机达到1983万千瓦和2788万千瓦,发电量为744和l170亿度电,分别相当于3132万吨和4930万吨标准量;

扩大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把推广应用节能型太阳能建筑、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优发电系统作为重点来抓。太阳能建筑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要形成规模生产,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宽市场,特别要在太阳电池组件和配套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努力,降低系统造价,在2000年前完成西藏9个无电县独立光伏电站的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小功率光伏系统,建立分散型和集中型兆瓦级联网光伏示范性电站,太阳能开发利用总量到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23万吨和467万吨标准煤。继续抓好小风机生产、销售服务工作,同时下大力气提高大型风机的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加速国产化进程,改进风力透平机的特性;集中力量开发200千瓦以上风力机、风力田控制和管理系统,加强和完善风力图规划选点和勘察设计工作建造若干个大型风力田,为它的0年和2019年全国风能开发能力达到30—40万千瓦(35—46万吨标准煤)和100-l10万千瓦(108万吨标准煤)创造条件。在继续抓好西藏地热电站的同时积极开发其他有高温热储地区的资源,采用热泵等新技术,解决好地热腐蚀、防垢和回灌问题,进一步扩大地热直接利用和发电规模,争取2000年和2010年应用规模分别实现88万吨标准煤和151万吨标准煤;

潮汐能的开发重点以浙江和福建等地区为主,2000年以前开展低水头、大流量万千瓦级的全贯流机组及海工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开发能力达到5万千瓦;2010年争取建成30万千瓦实用型电站,年供能量达到31万吨标准煤;

加快氢能制取、贮存和利用装置的开发步伐,取得技术上的突破。2010年建成具有商业意义的太阳能一氢能系统和煤化学制氢装置,其规模应不少于5000MHz日;

加强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的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0年稻壳发电、林屑发电、蔗渣发电和垃圾发电的装机容量要求超过5万千瓦,2010年达到30万千瓦,届时全年提供的能量分别约为8万和50万吨标准煤。

对策和措施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项远有前景,近有实效的事业。但由于尚处在发展初期,同其它能源建设相比,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相应的扶持政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全国能源的供需平衡,对解决我国城乡,特别是广大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提高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推进其开发利用作为一项基本的能源政策,切实加强领导。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和中央有关部委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各个部门、地区的有关发展计划,并及时就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共同商量,分头实施,既分工又协调,建立科学研究和产业化一条龙的开发体制,避免重复研究,重复引进。

2.制定优惠政策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事业。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规模小而获益能力低,尚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必须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保护。

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是国家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最有力的支持。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与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共同协商,根据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和规划目标,技术类型和特点,应用前景和获利能力,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助和投资力度。一定要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增加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的财政资助和投资力度,保证必须的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加速产品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系统开发的过程。加大信贷规模,提供低息贷款。要比常规能源发展有更具体的优惠的投资政策,加大产业化建设和服务体系的信贷规模,提供长期的低利率贷款。—同时加强宣传,调动各方面授资热情,扩大资金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制订减免税收、价格补贴和奖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制订必将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品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最终依靠自身的发展潜力,确立并占有其应有的市场份额。

3.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和示范

根据本纲要的要求,主管部委将研究和制定1996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并据此制定“九五”计划,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支持优先发展项目,加强科研示范和产业化的衔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加强产业化建设

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把技术上基本成熟的产品尽快定型,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地区界限,实行横向联合,组织专业化生产。国家在投资、价格和税收等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支持一批新能源骨干企业的发展,建立有规模生产能力的产业体系,使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路。建立国家级的质量监测系统。抓好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发展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应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个体和集体开办新能源技术服务公司,承包新能源设备的销售、安装、调试、维修等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对各类技术服务公司的技术指导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5.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金。

可再生能源年鉴范文第4篇

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我市太阳能、浅层地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并且太阳能光热、光伏、地源热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也有较好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覆盖了国家、省各个层面以及各类技术类型示范项目。2009年被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定为“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8000万元,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情况

1、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截至2009年年底,唐山市累计应用太阳能光热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唐山市太阳能光热产业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从产品的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产业链条。拥有唐山顶热太阳能有限公司、唐山晒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挚友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拓阳热能研究所、唐山市金日太阳能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品牌,产品销售全国。并拥有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唐山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品牌,其中唐山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多晶硅片的生产与服务,主要生产设备均采用美国GT SOLAR、瑞士HCT等国

际领先产品。

2、浅层地热能和余热利用

目前,唐山全市浅层地热能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年

底在建筑中应用的面积已达390万平方米。本地拥有唐山市

地源热泵有限公司、唐山市制冷工程公司从事集地源热泵生

产、设计和安装服务,相关产业正在形成。

3、海洋能利用

唐山市海洋能利用正在逐渐扩大。在唐山市曹妃甸区

域,目前主要的海洋能利用方式为海水源地源热泵系统。

2009年,曹妃甸区域新增海水源地源热泵系统在建建筑面积

达135万平方米,为实现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

中的海洋能利用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典型做法

1、制定和编制可再生能源应用政策和规划

2006年11月,唐山市建筑节能办公室关于加强可再生

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通知(唐节办字[2006]8号),明确了唐

山市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墙改节能专项资

金可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并明确要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中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并要求各县(市)区建筑节能部门在

组织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供热采暖设施改造时,要优先

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

2007年,唐山市建设局下发了《关于在建筑中推广太阳

能热水、照明系统应用技术的通知》([2007]200号),对太

阳能热水和照明系统在建筑中应用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可

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专项监管措施。

2009年,为明确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发展方向和

目标任务,唐山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唐山市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唐山市可

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并印发了《关

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分别明确了可再生

能源采暖制冷和生活热水项目规费减免的具体措施,减免的

规费主要包括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设费、电力设施建设

费、城市燃气初装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

目前,唐山市已完成了《唐山市热泵系统建设和管理暂

行办法》、《唐山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初稿。

同时,正在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工程项目建

设和运营管理研究》这一重点课题,并编制相关管理政策体

系。

2、组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为在建筑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唐山市引导建设了

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唐山学院、天源里小

区、开滦精煤、福达景园、曹妃甸臵业大厦共五个示范项目;

建设了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御景家园、唐山一

中、迁西丰泽家园、唐山市建筑工程中等专业学校迁址重建

项目共四个工程;2008年,还组织了渤海国际会议中心、唐

山劳动高级技工学校、河北理工大学新校区行政综合楼、唐

山大酒店、唐山融侨半岛住宅小区、唐山亿泰自动化焊接材

料有限公司共六个市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009

年10月,我市列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可再

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中央支持资金8000万元。为

组织好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我市及时下发可

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通知,目前已有71个建设

项目备案,建筑面积达1048万平方米。这些示范工程为该

市推广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起到了示范带

动作用。

3、选择技术支撑单位,健全管理机构

(1)成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在成立了“唐山市供热体制改革和建筑节能领导小组”

的基础上,市政府成立“唐山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导小

组”。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

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

(2)明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主管部门

唐山市建设局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主管部门,

规划、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并建立起相关的联

席工作机制。

(3)成立由国家、省、市的有关专家组成的可再生能

源建筑应用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评审和验收等关键环节的

技术把关。在工作进程中不断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专项检

查,严格实行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专

项监督检查的组织领导,规范检查程序,突出对薄弱环节的

检查,重点检查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情况和可再生能源

技术的采用情况,确保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质量。

(4)选择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河

北理工大学三家作为我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支撑

单位,负责标准图集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支

持和评估。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果

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初具规模

在已有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唐山市可再生能源规模应用

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项目累计竣工达到726万平方米(其中,2008—2009年竣工

186万平方米,占新建竣工工程36.7%。)。

2、社会效益显著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

措施。我国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能

源消耗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尤其北方地区冬季

采暖消耗大量的煤炭,其消耗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可再

生能源清洁环保,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同时减少向环境排放

CO

2、SO2和粉尘等。我市在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对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我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已引起全市各建设部门及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全民节能意识不断加强。

3、经济效益可观

可再生能源年鉴范文第5篇

【能源统计分析的特点】能源统计分析的特点是:

1、从量的分析入手,对能源技术经济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它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数字与情况相结合的定量分析。

2、具有综合性、总体性和系统性。能源统计分析要着眼于能源系统流程的总体特征和系统各环节的相关性,对能源综合平衡状况、能源系统结构及其运行合理化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广泛性和相关性,能源独有的特点是使用的广泛性,它与社会各领域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时,必须采用大量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对各个经济领域影响程度。

4、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源统计分析既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也可分析微观经济问题;既可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也可将有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既可分析过去,也可预测未来。

【能源统计分析的原则】要做好能源统计分析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能源统计分析必须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原理观察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反映本质。在反映情况及问题时,必须进行认真核实,有根有据,既要反映成绩,也要揭露问题;既报喜,也报忧。

2、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进行分析。能源统计分析要以中央确定的能源方针“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能工怍放在优先地位”为重点,以能源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查研究能源流程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揭露能源系统流程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利用能源的途径。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所掌握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增强分析的鲜明性和科学性,实现数字与情况、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统一,使分析的结论切合实际。

4、主题鲜明、论点明确、判断准确、推理符合逻辑。分析的主题的选择要对路、适时,具有鲜明性、时效性,避免一般的”老声常谈”;论点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判

断要准确,有充分依据,避免主观、片面,随意定性;推理要符台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避免不符合逻辑的推理。

【能源统计分析的种类】能源统计分析通常分为以下四类:

1、定期分析。如月度、季度、年度等经常性的分析,主要反映能源的产、供、销状况,能源库存变化情况,能源经济效益的高低,节能计划完成情况等。这种分析的内容可短小精悍,力求实效性。

2、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对某项专门问题的分析。如对某种能源奇缺,供不应求,某种能源库存不断下降或升高,储存不足或超存积压;或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些企业节能显著或能源使用浪费严重等等进行专项调查和分析;企业可对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一般不是定期的,可因时、因地、因事进行选题,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与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切实建议。

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对能源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或对综合性问题进行的分析。如对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的分析,能源系统流程全过程的分析,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这种分析反映了能源经济运行的全貌和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以及能源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相互制约的关系。

【能源统计分析的步骤】能源统计分析是能源统计工作的综合产品,是对能源统汁资料进行高度的深加工,其工作量较大,步骤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确定分析研究的题目,明确目的。根据分析研究的题目和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题目要醒目、新颖、突出、适时,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

2、周密构思,拟好分析大纲。分析工作大纲,一般包括分析的目的和要求,主题和纲目,内容和重点,论点和论据,资料的补缺和扩充,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等。分析大纲要随着分析工作的进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补充。

3、搜集、鉴别、加工整理资料。既掌握可靠数据也要掌握活情况,占有丰富的、准确的、适用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的来源,可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搜集,如从定期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业务部门的专业统计资料搜集;或组织专题调查、召开经济情况分析会,从中搜集情况;也可从统计信息网和统计分析网中选择若干地区、部门或企业作为联系点,定期的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分析能源与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进行审查核对,确认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方可使用。认真鉴别资料的可信程度十分重要,只有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才能产生正确的论点。虚假的资料会引伸出错误的论点,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根据分析的要求,对搜集、鉴定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法,进行系统地加工整理,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更深层次的反映客观实际。

4、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对计算出的平均数、相对数、动态数列等各种分析资料进行辩证分析,由点到面、由部分到全体,逐步分析归纳,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程度、关联和特点,做到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阐明现象的发展规律,找出处于萌芽阶段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观察其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影响变动的主要原因。

5、归纳概括分析结果,形成观点,写出内容丰富,有数据、有情况、有建议的分析报

告。

【能源统计分析报告】能源统计分析报告是能源统计分析结果用文字报告表述出来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基本情况、成绩和经验、问题及原因、变化和规律、发展和展望、建议和措施等部分。

能源统计分析报告的要求:

1、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抓住当前能源与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选定题材,突出重点,把握分析的主题,写准、写深、写透。

2、观点和材料统一,用正确的观点统帅材料,用丰富的材料阐明观点,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紧密结合和统一。

3、论点要明确,要确切、鲜明、有根有据,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内容充实、丰富、生动,言之有物。建议合理,切实可行。

4、层次分明,段落清楚,结构严谨,避免杂乱无章。

上一篇:孔乙己教案免费范文下一篇:老婆出轨保证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