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监管范文

2023-09-22

精神病人监管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诊断标准, 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病态人格等常见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精神失常状态下出现自伤或意外伤的临床病征, 且不能准确表达伤痛。选入共80例, 其中男50例, 女30例;年龄为16~68岁, 平均年龄为 (37.4±12.2) 岁, 病程为6个月~11年, 平均病程为 (5.6±4.6) 年。

1.2 诊断方法

入院后要详细的询问患者病史以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患者的诊断初始阶段由于其有精神失常症状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患者常无客观主诉, 不配合或者不能准确表述其症状, 因此, 往往诊断比较困难, 如躁狂型精神患者常常比较兴奋, 伴有不同程度的妄想,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情感高涨, 其往往无法表达自己伤痛。另外某些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和外伤出现的低血压的鉴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精神病药常使患者有过度镇静、意识障碍等毒副作用, 也一定程度上给外伤性所致意识障碍的鉴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 要对患者要进行详细的问诊, 患者表述不清楚的可向其家属询问, 并结合全面的体查及辅助检查等, 排除各种干扰诊断的因素后应给出确定的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治疗

患者自伤、意外伤最常见的是骨折, 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的骨折, 患者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伤痛, 发现骨折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要给患者做全面检查以确定患者骨折情况, 一旦确定骨折要及时的进行清创、包扎、并做固定, 尽早达到功能复位, 固定后由于患者的躁动以及不配合等, 因此, 要积极的观察患者的固定情况, 防止其固定松动, 功能训练时要积极的辅助其训练;大出血患者要尽快止血, 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有脏器损伤者尽快进行探查手术, 处理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创伤。另外由于抗精神药物的毒副作用, 患者体质往往比较差, 恢复比较慢, 因此, 要注意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以及康复训练等以增强患者的体质。

1.3.2 合理用药, 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在经过外科处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精神病类型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一套患者个性化用药方案, 合理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并保证每次患者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 无私藏以及弃药等情况。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多而复杂, 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锥体外系反应、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眩晕、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 而且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患者饮食视力减退, 影响患者动作协调性容易造成外伤, 因此, 还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的类型和药物剂量, 并对患者出现的副作用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伴随性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1.3.3 加强病房管理, 营造安全的病房环境

重点管理病房物品。严格检查病房的物品, 对于可导致患者损伤的物品如绳索、刀具以及药物、门窗护栏以及尖锐物等都要进行积极的检查避免患者使用。监护室分为特级、一、二、三级监护室, 分别将不同程度精神病患者安置在不同等级的监护室进行监护。病房保持整洁安静, 通风良好, 并积极在精神病患者中开展娱乐活动, 转移其注意力, 减少其自伤、意外伤行为的发生概率。

1.3.4 加强护理,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首先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于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要均认真对待, 尤其是特级护理24h轮流值班。积极的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 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和蔼关心的语言和良好的非语言沟通技巧等使患者改变其不良心态, 控制其不良情绪。对于重点对象亲自过问, 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专科生活护理, 协助并督促患者打理好个人生活,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护理。加强健康教育, 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 结果

(1) 经过详细诊断本研究发生自伤意外伤患者其疾病类型, 如表1所示。

(2) 精神病患者120例共发生自伤、意外伤152次, 其结果如表2所示。

(3) 自伤、意外伤患者疗效分析:所有精神病患者在出现自伤、意外伤后及时的治疗并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自伤、意外伤均在24h内达到诊治目的, 而且没有伤残出现, 58例康复出院, 16例继续治疗, 3例死亡 (其中2例有多次自杀未遂史, 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 3例再次出现自伤、意外伤行为。

3 讨论

自伤、意外伤行为是精神病患者常见的行为,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的原因, 早期诊治往往比较困难, 本研究通过对有自伤、意外伤精神病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并结合全面的体查及辅助检查等综合性检查均明确诊断。结果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多为53.9%、情感性精神障碍其次30.0%。对患者出现意外伤种类研究发现, 患者骨折发生情况最多。者出现的意外伤进行积极的治疗, (1) 进行手术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伤残; (2) 要进行内科治疗以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等, 在24h内患者均得到及时的救治, 并没有出现伤残, 58例在治疗后满意出院, 16例转精神科继续治疗, 而且其再次出现自伤、意外伤的概率明显降低,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因此, 对精神病患者通过早期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自伤、意外伤行为的发生率。对精神症状尚未控制好的病人, 采用保护带约束保护, 加强护理工作, 暂时给予必要的固定如皮牵引、骨牵引, 并请精神病专科医生进行精神病的协助治疗, 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病患者自伤、意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收治的80例有过自伤、意外伤患者, 对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24h内经过全面的诊断和治疗达到诊治目的, 58例康复出院, 16例继续治疗, 3例死亡, 3例再次发生自伤、意外伤行为。结论 对精神病人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患者再次出现自伤、意外伤行为。

关键词:精神病,自伤,意外伤,诊治

参考文献

[1] 林建葵, 周桂成.魏国英住院精神病患者利用护理用具自伤分析与对策[J].广州医药, 2008, 39 (3) :53~54.

[2] 贺祖辉, 刘碧秀, 吴小和.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行为研究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6A) :1164~1165.

精神病人监管范文第2篇

1 继续做好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要因为病人进入恢复期就放松了常规护理, 让患者感到“日常生活”一如既往, 不能因为环境和氛围的变化让患者的情绪产生波动, 造成病情的反复。做好常规护理工作也要针对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争创和谐的护理氛围

恢复期的精神病人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环境敏感性, 患者所在的人文气氛和环境气氛对他有很大的感染性, 要从细微处让病人感到护士的端庄、热情、和蔼与博学, 使病人认识到为他服务的护士有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知识, 从而相信、服从护士的管理与服务。在环境的布置上, 要温馨、舒适, 室内光线充足, 使病人摆脱恐怖, 充分感受环境带来的舒适、宽松、自由, 处处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内涵, 使病人生活得舒适、愉快。

1.2 在饮食护理方面

首先要了解在恢复精神病人产生饮食障碍的具体原因, 而后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饮食护理。患者在恢复期通常会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虽然显著减轻, 但是如果引不起重视, 也非常容易造成病情反复, 例如, 对于受幻觉症状影响的患者, 建议利用保护性与解释性的语言, 劝解患者主动进食, 对于有被害妄想的患者, 建议工作努力争取患者信任, 待其解除疑虑后劝解其进食。

1.3 在睡眠护理方面

对于精神兴奋、躁动、激越、攻击行为的患者虽然经过治疗进入康复期, 但是应该持续应用药物控制症状和药物辅助入睡, 但是剂量可以根据病情的减轻情况进行减少, 如果病情不需要继续用药则应该帮助患者解除睡眠焦虑的担忧情绪, 并要在午休晚休期间保持患者所在房间的安静, 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

2 恢复期综合症的护理

所谓的恢复期综合征就是指精神病人在进入恢复期、即将出院回家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主要表现

(1) 感觉前途无望:多数病人担心今后能否继续工作, 智力能否恢复正常, 家庭是否会发生裂变, 尤其是未婚者更担忧今后的婚姻情况等。他们可能被亲人嫌弃, 朋友远离, 有的患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或自杀。

(2) 感觉孤独无助:精神病人在发病时一般变现为行为怪异、难以接近甚至毁物伤人, 虽然经过治疗已经进入恢复期, 病情显著减轻, 但是之前人们因为见过患者发病, 或者曾经为患者所伤, 人们通常对患者有所忌惮, 并情不禁地对患者敬而远之。这样的状况让患者常常感到强烈的孤独感以及沉闷压抑感, 越是邻近康复期, 这种感觉就越是强烈, 因此会常常表现出郁闷、沉默不语、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状态, 更有甚者, 有患者因为这种“被抛弃感”而产生自杀等轻生的念头。

2.2 相关护理举措

(1) 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恢复期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被尊重受重视, 因此, 在心理调护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 根据他们的职业特点给予恰当的称呼, 谈话时态度诚恳, 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并给予恰当的解释, 指导病人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摆脱悲观厌世之消极情绪。 (2) 用实际病例鼓励病人, 向他们说明精神疾病经过治疗和自身心理调节后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同时鼓励病人看到自己的优点的长处, 克服自卑心理。 (3) 结合治疗, 音乐治疗及其他一些娱乐和动, 使病人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 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为病情康复后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2) 实施心理诱导护理。所谓的诱导就是在利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方式对患者实施向健康方向发展的诱导, 主要方法为:首先, 消除患者的羞耻感非常重要, 患者进入康复期之后, 由于神智相对比较清醒, 有可能反复回忆自己在发病期间的怪异行为, 正常理智下的羞耻心理便会显现出来, 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或者因为羞于见人而对护理和治疗有所抵触。此时, 护理工作者应该热情主动地鼓励与安慰患者,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发病时的怪异行为, 并助其脱离出“回忆→痛苦→努力回忆→更加痛苦”的怪圈。其次, 消除悲观消极的不良心态。正如笔者上文所讲, 由于种种原因, 患者此时的悲观消极心理因素会显著增加, 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来使其正确认知社会生活的规律, 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 并鼓励患者在康复出院之后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事业、家庭、爱情方面取得成果。最后, 有些患者的精神病人的发病原因是因为生活受挫或者感情受挫导致过度悲伤, 尤其是在恢复期往往回想起往事, 此时护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察言观色, 巧妙引导, 使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痛苦, 让其抒发心中和积怨, 并耐心开导。

摘要: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病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方法, 尤其是处于恢复时期的精神病人, 他们的心情往往处于极为复杂并且易于变化的状态, 常常还伴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心理因素, 因此,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不仅是必不可少, 而且十分重要。在本文中笔者综述了恢复期精神病人心理护理方法, 期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病人,恢复期,护理综述

参考文献

[1] 陈兆红, 陈淑娟.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原因与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03, 11:835~836.

[2] 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3.

精神病人监管范文第3篇

一般资料:患者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16~60岁。其中精神分裂25例, 抑郁症28例, 其他7例, 有窦性心律过缓的51例 (初次使用舒必利占85%) 合并心率不齐42例, 房室传导阻滞12例, 伴自觉症状2例

MECT治疗:针对一些精神分裂症 (如木僵、缄默) 和抑郁患者 (自责、自罪、自杀、自伤) 临床常使用舒必利与抗精神病药, 在全身麻醉和肌肉松弛的基础上予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引起大脑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以达到控制上述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和护理:

(1) 做好患者治疗前的检查及准备, 重点进行心电图检查, 结果无论是否正常, 通知主治医师及麻醉师, 其次进行脑电图, X摄胸片, 血常规, 及B超等检查, 等辅助工作;

(2) 心理护理, 与病人接触过程中, 态度和蔼亲切, 细心向患者解释各种检查、药物治疗及MECT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安定患者情绪, 取得患者的信任, 鼓励患者 (如木僵、减默等) 不合作患者说出自己身体的不适 (如胸闷心慌等) , 尽可能予以解决, 并通知医生;

(3) MECT治疗钱9小时禁食、禁药、禁饮。治疗前半小时在再次测T.P.R.Bp若有异常, 通知医生, 在行MECT治疗完前有假牙要取出、解开领扣、松开胸、腰带、嘱患者解大小便;

(4) 进入MECT治疗室后, 配种各种药物 (包括急救药品) , 协助医生安置心电监护仪, 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推注阿托品, 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待患者心率增加、心率齐后, 遵医嘱给患者麻醉药及肌肉松弛剂。

2 治疗中多观察和护理

在MECT治疗中易出现两种情况:

(1) 临床使用舒必利药物患者若有窦性心动过缓, 心律不起等并发症, 经MECT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但在恢复过程中, 心率迅速减慢, 再次出现心律不齐, 在心电监测中发现此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遵医嘱予阿托品0.3~0.5静脉推注;

(2) 在使用舒必利药物而无心电并发症患者, 但MECT治疗中予以的电流刺激量较低, 使患者处于亚健康抽搐状态, 此时易造成迷走神经兴奋, 心率减慢至60次每分以下。遵医嘱迅速推注阿托品0.5~1.0g进行处理, 同时监测患者意识、呼吸、等恢复情况, 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1小时后, 将患者送入观察室。

3 治疗后的护理

(1) 继续心电监护半小时, 发现异常通知医生;

(2)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在患者已清醒, 嘱患者有有何需求, 如饮水、进食按治疗后要求予以满足;

(3) 鼓励患者说出身体不适情况, 严密观察语言及行为, 发现异常通知医生。

(4) 按全身麻醉后进行护理, 定时检查T.P.R.Bp、防止坠床。待患者安全清醒后, 生命体征平稳, 行走自如后送会病区。

结果与讨论

以阴性精神病状病症为主, 患者入院后常以舒必利等药物治疗, 但药物的临床作用效果需要一段过程, 这个过程中易出现心电图异常等并发症, 因此临床医师合并使用MECT治疗方法。MECT在治疗阴性症状 (如木僵、缄默等) 效果来得更快, (一般在3~5天) 通过仔细的临床护理, 及时纠正在使用舒必利而没有完全药理作用期的出现的心电图异常,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 顺利进行每次MECT治疗。有效控制精神病性症状, 加强MECT治疗安全性, 减少自杀、自伤患者的极端行为, 避免医疗事故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摘要:针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患者, 在使用舒必利药物中, 需合并MECT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时, 严密对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 让其顺利通过MECT治疗, 达到控制其临床症状。在MECT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通过对使用舒必利合并MECT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使患者身体和心里均保持良好的状态, 顺利有效地进行MECT的治疗, 及时控制和治疗精神症状。

精神病人监管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9确诊的精神病患者280例, 其中老年人146例, 中青年134例, 男性168例, 女病人112例。年里最大76岁, 最小16岁。

1.2 方法

病人和家属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 往往会产生不安的心理, 办理入院手续有的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会犹豫不决、或者是不知所措。护士根据每位病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病情情况等, 对其进行必要的不同的人文关怀。

1.2.1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人文关怀

精神病是指由内外界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 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 导致人的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病人本身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人文关怀, 病情较轻者, 护士面对病人特别注意服务态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 用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语气、安抚患者, 耐心的进行说服, 让病人愿意与你沟通, 细致耐心的解释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抓住时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护士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能较好的消除患者在入院时的负面情绪, 使患者容易接受住院。对思维错乱难以沟通者, 对家属的沟通就尤为重要。家属往往认为精神病反反复复、难以治愈、住院时间较长, 流露出无可奈何甚至消极的情绪。护士决不能表现出任何厌烦的情绪, 应多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对患者和家属便显出同情和关心。应用温和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使其感受到医院给予的温暖, 放心的把患者交给医院。

1.2.2 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进行人文关怀

对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享受公费医疗的患者, 入院时家属和患者关心的是医院的条件、医疗和护理水平、生活质量。这类患者大多都通情达理, 护士应尽可能满足其要求, 对不能满足的应尽可能给予耐心解释, 并协助其办理住院手续。回答问题时语气应委婉平和, 使其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条件差、文化程度低、不享受医疗保险的患者, 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城市特困群体、知识层次和经济承受能力低, 对病情很茫然不知所措, 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费用问题, 其次才是技术的方面的问题。此类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往往流露出焦躁和忧虑的情绪。护士应给予关心、同情, 进行沟通时语速应慢, 讲解内容应通俗易懂。

1.2.3 根据年龄实行人文关怀

青少年、中青年患精神病, 家属一般都会比较紧张、焦虑, 特别是首次发病者。他们经常会有过高的要求, 护士接待时应注意主动, 对患者充分表示出真诚的关心, 短时间内让家长感到关心、帮助和支持[2], 消除他们的无助的心理, 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减缓他们焦躁的情绪。对老年患者, 护士应特别注意礼貌称呼, 应用亲切的语言, 进行沟通和相关健康教育, 使其容易接受住院。主动帮助填写相关表格等。

2 结果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 使280例患者顺利住院, 未出现因护理接待不周而引起拒绝住院, 无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无意外突发事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为99%。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办理入院时运用人文关怀理念, 处处为病人着想, 不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还应让患者和家属感动。不仅可以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同时可促使患者增强接受治疗的信心, 感受到医院的温暖, 容易接受住院。并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

定期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 提高护士素质。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因患者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着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影响护患沟通, 如果护士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容易产生误解, 阻碍工作的正常进行, 随着护理新技术的发展, 护士不仅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综合的先进知识, 具有超前素质, 才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运用到接待患者的工作中, 从而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精神病人办理入院登记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经住院处办理入院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经济情况、年龄、和家属情况实行不同的人文关怀。结果 精神病人顺利入院、无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满意度高。结论 对入院精神病人实行人文关怀对病人及家属接收入院、避免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文关怀,精神病人,首次办理入院

参考文献

[1] 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7) :76~77.

上一篇:爱读书的名言范文下一篇:事业单位个人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