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3-09-29

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篇

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由于国家历史进程和民族价值观念的不同,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掌握西方文化的特点对高中英语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理论内容讲解,要结合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诉求,通过合理手段使学生了解西方优秀文化,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碰撞中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进而实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一、合理利用教材,讲解西方文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材内容也将西方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切入点之一,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增加其文学涵养。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利用其中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内容,如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和节日风俗等,逐步深入讲解西方文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music》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教材,做好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课堂开始,我先向学生展示了本单元reading中涉及的几种西方音乐:country music、classical music、jazz...附上对应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方音乐的特点。接着我会询问学生对这些西方音乐的看法,有的学生说country music和我国民谣类似,有的学生说jazz的节奏感更强,有的学生说classical music听上去很庄严……顺着学生的想法,我会趁热打铁,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的reading部分,从中寻找相关西方音乐的描述。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从中寻找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内容。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把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异同点,产生了文化思维的碰撞,提高了他们对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

二、立足于词汇,讲解西方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础却又最容易产生变化的部分。词汇是语言中体现文化的基本载体。英语词汇和中国成语一样,大部分都是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后保存下来的,它展示了人民的智慧,是文化的结晶。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明确词汇讲解的必要性,通过渗透西方文化改变词汇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词汇学习中。这样让学生既完成了词汇积累任务,又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立足于詞汇讲解西方文化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

例如在进行“称呼”这一类英语词汇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些中国常用的称呼,如舅舅、叔叔、舅妈、阿姨、哥哥、弟弟等,要求学生用英语词汇进行替代。学生在学习“称呼”相关词汇时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用uncle替代叔叔、舅舅,aunt替代舅妈、阿姨,brother替代弟弟、哥哥。根据词汇教学的进程,我也会适当进行词汇的拓展,将其作为丰富学生英语词汇储备的手段之一。我会延伸到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英语词汇上,让学生对“中外称呼”差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又如在进行谚语的词汇教学时,我会列举英文谚语,要求学生根据已有英语认知分析英文谚语的含义。如“A bad thing never dies”学生翻译后会自然而然地对应中国成语“遗臭万年”……学生在推测谚语含义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其背后的西方文化内涵,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

三、做好阅读延伸,讲解西方文化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层次更高的环节。它区别于词汇学习,阅读探究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英语词汇积累,又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同时由于阅读中很多内容和西方文化有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这样才能保证英语阅读的高效。阅读延伸中讲解西方文化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选择合适的英文文章让学生阅读,使得他们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西方文化。

例如在完成了《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课堂教学后,我会通过阅读延伸进一步完成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我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分别阅读和“Christmas”“Easter”有关的英语文章,将这两个节日和中国传统春节进行比较,分析中外节日文化上的异同点。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圣诞节及复活节有关的英语文章,在词典、网络等资源的帮助下了解西方节日的由来及风俗,和春节进行对比。学生发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重要节日时都十分重视家人团聚,并且会有盛大的舞会等,但是差异也明显存在,如节日饮食不同,又如中国会放炮仗西方则没有……学生通过一步步的阅读延伸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加全方面的认识,能更好地融入到之后的英语学习中。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西方文化讲解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以词汇为基础,以阅读为拓展,一步步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的潜在魅力,使得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之后的英语探究活动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

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是构建大思政格局、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路径。本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作出分析与论述,并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及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其能够有效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成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改革路径

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程,能够促使思政育人工作渗透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而且也能够在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过程中避免产生“孤岛效应”,从而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助力。由此可见,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引进,能够促使师生在对西方经济学所承载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挖掘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借鉴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仅重视借鉴而忽略批判,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产生价值偏差,并对学生所具有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作出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有效避免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容易产生的价值偏差现象。具体而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促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本质作出全面认知。西方经济学具有为资产阶级利益进行辩护与服务的属性,虽然这一学科中所承载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在对这一学科及其内容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具有的理论以及方法论的开展辩证分析,这既是促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作出深入认知的重要基础,也是避免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产生价值偏差的重要保障。其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拓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通过推进西方经济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结合,能够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方面呈现出更高的价值,同时对于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具有的内容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而这一课程与思政教育体系之间的配合,则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更大的力度,从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在西方经济学教育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利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更好地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2西方經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2.1完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

推进思政教育内容向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渗透,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促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能够体现出较高思政教育价值的关键。

从宏观角度看,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完善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以及时代发展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其中,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完善工作,是确保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中思政教育元素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为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具有的期待等作出调查与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推进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思政教育元素呈现出贴近性的特征,从而确保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并充分展现出应有的思政教育价值;基于时代发展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内容完善工作,能够促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够承载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紧随社会发展,这对于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微观角度看,要重视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各个知识点当中。如在供需理论以及均衡价格理论教学中,将西方经济学与我国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遵循的以人为本原则,促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为社会民生所带来的改变,从而树立制度自信;在消费者行为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避免在日常生活与消费中产生盲目消费与盲目攀比倾向,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开展诚信教育,生态教育等,重点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促使学生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变量教学中,利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知识点,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中,在LM模型中融入大国崛起与金融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宏观经济运行教学中,在通货膨胀、马克思货币需求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等知识中融入国家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措施;在宏观经济调控教学中,讲解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融入我国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谱写宏观调控“三重奏”;在经济增长理论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把握经济新常态“大逻辑”,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呈现;在开放经济模型教学中,讲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厚植四个自信。总之,教学工作者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在日常细微之处渗透思政教育,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2.2创新西方经济学教学形式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于提升教学成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需夯实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在“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并依托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平台等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使“课程思政”覆盖范围得以有效延伸。

从依托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践来看,需重视依托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如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元素与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实现紧密融合,要依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西方经济学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与理解过程当中。与此同时,不仅需要重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引入多媒体、微课、慕课等教育工具与教育手段,而且需要在使用这些教育工具与教育手段的基础上,推进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创新。如通过发挥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所具有的优势,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与现代化的教育理论、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实现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其建设成效。

从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推荐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策略来看,重视开发实践课程以及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平台,有效促使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等进行深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工作者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逐渐构建起由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以及通识课程共同构成的课程体系,从而全方位地推进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以及思政教学内容深入掌握。由此可见,教学工作者有必要重视组织形式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如在学生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自身工作岗位中践行自身所掌握的思政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展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从而彰显出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学生择业能力、就业能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向网络平台的拓展来看,依托网络平台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常态化的网络教学以及建立在师生沟通基础之上的隐性教育。其中,常态化的网络教学要求学校能够为线上教学工作提供平台保障与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引导教学工作者重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从而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所带来的限制,进而谋求更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建立在师生沟通基础上的隐性教育,则要依托微博、微信等即时交互平台与学生开展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挖掘专业课程中所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思政教育元素产生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

2.3提升教学工作者育人能力

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主体,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只有如此,西方经濟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够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学校所构建的培训体系以及教师所开展的自主提升同等重要。

从学校培训体系的构建来看,以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为出发点,对培训体系进行优化,是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师资保障的重要路径。在此方面,学校需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强化宣传,以知识讲座等方式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具有的认知,促使其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育人水平以及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成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为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对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内容进行完善,在提升培训工作吸引力的基础上,确保教学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的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当然,学校还需要对行为约束机制进行完善,如通过构建考核机制来了解培训工作成效,确保教学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进而促使培训体系彰显出应有价值。

从教师自主提升体系的构建来看,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围绕西方经济学课程,引导教学工作者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校内外经验交流,并通过引导构建精品课程,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范本,同时也促使其积极投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以及相应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另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共建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明确专业发展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愿景,为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自主提升平台等方式,促使其能够在明确个人教学能力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找准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提升自身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

3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首先,在推进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动力机制进行完善。确保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意识,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构建动力机制,有效激发教学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践的积极性。事实上,教育改革本身就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动力牵引作用,为此,学校需要重视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明确教学改革要求,引导其深度参与到教学改革过程当中。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需要重视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多元化的手段,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促使其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从而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意识保障。

其次,在推进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得以有效落地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充分发挥党委在宏观领导、责任落实以及过程监督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务部门需要围绕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探索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路径,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得以规范化的开展。另外,学校需要重视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监督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如在听课、听汇报等常规监督手段开展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课程思政建设监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监督机制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

最后,在推进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反馈机制进行完善。重视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不仅能够了解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展状况,而且能够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自身在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优化方向、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由此可见,在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使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开展评价工作。与此同时,学校需要重视对评价结果进行充分利用,展现出评价工作以及反馈机制对于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所具有的必要性,学校则需要重视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推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思政教学内容实现深度结合、创新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教学工作者所具有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并通过完善动力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反馈机制,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

参考文献

[1]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57-60+71.

[2]靳卫萍.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54-59.

[3]刘吉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05):89-94.

[4]张纯记.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J].高教学刊,2020,(02):106-107+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20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20201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超平(1981-),男,汉族,广东梅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技术经济。

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较为抽象,西方经济学教学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教师应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环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探讨;创新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严密的逻辑体系

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消费者、生产者、资源拥有者的决策规律,以及它们在消费、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对经济个体作了一些公理性的基本假设,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提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宏观经济学对总体行为进行考察,同样以理性主义的假定为前提,提示总体行为的规律。一般地说,经济学家总是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研究问题、构建理论。

2.清晰的经济学方法体系

经济学之所以异于其他社会学科,在于它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经济学方法反映在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从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理论假设、基本原理到政策主张,都渗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想。

3.数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逻辑关系一步步推演下来,做到严密精确。简洁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现象。

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创新方法

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教育理念,要把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注重知识与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强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独立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教学目标。

1.训练经济学思维

教学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一门课程不但 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教一门课,不是建造有关这一科目的一个小型的现代图书室,而是使学生亲自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解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领域,这需要通过教学创新来完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对经济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学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和兴趣问题,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对课程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脱离实际生活的经济理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可以列举实例对原理进行分析。例如,讲授弹性理论,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事说明弹性理论在价格上的应用,像弹性系数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房屋、公共交通、看病医疗等,价格上涨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弹性系数较大的奢侈品,价格上涨,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具体生活。

4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经典的“蜜蜂与果园”、“灯塔”、“搭便车”等案例已深入人心。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实验教学法。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学生利用课堂实验可以检验理论和发现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讨论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概括性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熊毅.现代经济学教学的特殊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2]盧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8).

[3]王文青等.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59-64.

作者简介:

黄敏,(1977.5—)女,湖南长沙,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针对民办高校中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中学生特点、教材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有限教学时间下对西方经济学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对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管、财经类专业由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需要以其专业知识针对性强、就业面宽,而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从近些年我校财会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中都可得到验证。而西方经济学是经管、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更好的进行西方经济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授课学生的特点。现在入学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信息大、新事物多,头脑比较灵活,但经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加之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是在大一的下半学期或大二的上半学期,学生还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实习,所以特别缺乏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深入了解。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中的经验和规律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进而很难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联系,造成学生理解经济理论上的困难。经管财经类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为薄弱,他们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于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感兴趣。因此在授课中当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案例定性分析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讲解到经济学公式的逻辑推导、图表分析等内容时,则不易接受,产生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

2.教材状况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然后进行理论总结。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多使用后者,但这类教材的案例讲解较少或是没有,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这就需要教师要将西方经济学的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的优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民办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刚毕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去体会经济学的原理,或到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况且西方经济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在一学期有限的64学时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完全部的经济学内容。在重视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并且传授给学生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治学的精神。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但是目前民办高校中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基本经济理论的教学,比较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展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讲解,课堂气氛过于的单调使学生产生厌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集中在板书教学或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经济学理论。单纯的板书教学,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输出给学生信息量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了PPT演示相当于电子板书,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灌输给学生的信息量又过多;讲课速度过快,前一个问题刚讲完,紧接着又讲下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仔细体会老师的讲课思路,又加重了记笔记的负担。

4.考核方式.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加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就是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两者之和就是总评成绩,超过60分者可以获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及课堂纪律、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这三部分组成。由此可看出考核只是比较注重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上,没有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考核,比如说课堂案例讨论情况的过程性评估成绩。再者西方经济学的试卷考试普遍为闭卷考试,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按照答题要点给分。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可能考过了。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对于善于思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考试却不一定能得高分。因此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1.更新教学理念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下,面对“90后”的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体差异的条件下,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原先注重“教”单纯的书本知识向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学”的转变。比如教师每次上课讲西方经济学原理前,可以通过师生问答方式引用生活实例或案例进行导入,然后再讲解基本理论。这需要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时刻关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根据课堂需要改编成实用于每堂的案例。其次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对西方经济学良好素养的培养。俗话说:与人一碗水,自身要有一桶水。这句古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学内容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培养学生经济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关注基本内容教学,而且辅以适时的经济思想培育,这对学生未来将受益匪浅。若干年以后,或许他们早已淡忘那些经济学概念,但是有了经济思想的指引,他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还要重视对经济学思想的培养。教师自己要有意识的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分析工具,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最后民办高校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定期的派教师去其他院校进修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或鼓励教师不定期的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老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提供到校企合作单位的挂职学习,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现实经济情况,用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融合国内外教材的优点,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学习体系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少而精”,让学生听懂、学懂。课堂教学的手段应采取多媒体加板书的方式进行。在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后习题讲解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经济学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适当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讲解时,笔者根据几年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经验认为,适当的运用板书辅助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模型的推导对于很多的文科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推导思路一边在黑板上进行公式的推导,这样能适当降慢讲课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在讲解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讲清楚数学模型本身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其在现实经济中的运用。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合理选取案例。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编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个体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5~10个学生,事先要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不同观点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热门经济问题,让学生练习写一些课程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的专家或企业家来校进行经济学的专题讲座或报告,扩大学生的经济学视野。用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有效的唤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调整考核方式.鉴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闭卷笔试为主体,不妨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一些适当调整。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将平时成绩由原先的30%分提高到40%,注重日常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采集,包括:到课率、课堂提问的积极程度、案例讨论的参与率、课程论文的完成程度、课堂纪律以及作业完成等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制止课堂上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建立起严谨的课堂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平时学习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评价,并对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引起学生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互动的学习中来。把“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许多公办院校都有西方经济学的网络学习平台。随着民办高校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平时供学生练习的试题库、课堂内外讨论的案例、供学生课后阅读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网络学习课程以及师生互动的等放在网上,构建立体而全方位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试题库以章节为单位,练习题的难度“由简到难”,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还可对难题进行攻克,每次练习完,客观试题给出标准答案,主观试题给出参考答案。各种教学案例和供学生讨论的案例放在网上,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准备,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案例的讨论。课后学生进行案例阅读,有利于强化对所学经济理论的理解。将优秀教师的经济学课程放到校园网上,可供偶尔请假的学生自主补课,也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随时学习。网上的师生互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每天有教师负责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

教师可以在网上定期向学生编列一些经济学的课后阅读书目,如《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通史》等经典的学术著作,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针对现实经济生活所写的《人人都爱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黑板上的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家所写的通俗著作,还有一些专业性报刊杂志,比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消化吸收教材中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的角度与方法,并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分析现实经济生活的各种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到经济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4):142-146.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5-106.

[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148-150.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安培华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赵嘉薇(1975-),女,西安培华学院(财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

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第5篇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由此开创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先河,成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凯恩斯在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抨击和批判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用以解释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对策,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政策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也成为中国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借鉴。因此,读懂《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不仅有利于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还有利于理解西方经济社会的危机和治理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理解国内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一、有效需求理论简介

《通论》的要旨在于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为通常情况下就业量的决定提供理论解释,他指出有效需求理论是就业通论的实质内容,因此本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解释说明这一内容。凯恩斯在《通论》第一编的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中提出其有效需求理论,该章对整书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概括指出本书要阐释的就业理论要点,指出有效需求理论的中心地位。有效需求理论可以概括为“就业量被决定于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因为在这一点企业家的预期利润达到最大化。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D值被称为有效需求。”①其中D值是指一定就业量下的预期卖价,表示能使社会全部产品都卖掉的购买力,而且这笔购买力又是生产这些产品而造成的,同时,有效需求也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值。而且,凯恩斯强调,“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有效需求是一种特殊事例,只有当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之间处于一种特殊关系时,该有效需求才能得以实现。”②通常状况下,经济社会的有效需求和就业量稳定于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这种有效需求的不足即凯恩斯所指出的“丰裕中的贫困”③的矛盾现象。

凯恩斯将有效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即消费者在取得收入后为维持生活所需购买商品的需求(社会愿意消费的数量),投资需求即指企业家为取得利润而购买生产要素的需求(社会愿意投资的数量)。凯恩斯认为消费需求一方面取决于收入,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所愿意消费的数量占社会收入的比例即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有效需求不足分为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二、有效需求不足分析

凯恩斯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入的预期、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因素的变化规律体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

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倾向的增量概念,即消费倾向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④,这必然导致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收入增加之初会导致经济社会消费与收入的差距拉大,但是消费需求不足反过来会限制收入的继续增加。凯恩斯将资本边际效率定义为“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在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⑤,随着投资的增加,新增资本设备的成本上升,而资产设备预期收益下降,导致预期利润率下降,从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少,于是引起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首次提出流动偏好的概念,“流动性偏好是一种潜在力量或函数关系的倾向,而这一潜在力量和函数关系的倾向可以决定在利息率为既定数值,公众想要持有的货币数量。”⑥具体来说,当人们取得一定的货币收入时,将会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将一部分货币保有在手中,以确保能够享受货币的流动性。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保有的货币数量主要受到收入的影响;为投机动机保有的货币数量主要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利息是放弃这种货币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持有者对利息的接受程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大心理规律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提出要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即通过国家力量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节。具体来看,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以税收政策为工具调节企业和国民收入,从而影响其消费和为交易性需求保有的货币量。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公共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这些措施通过调节政府直接消费和投资或者调节居民收入达到总需求管理的目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央行改变货币供应量而改变利率,从而影响公众的投资决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会不同程度对私人投资和消费造成“挤出”。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建议对西方国家走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当今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有效需求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读完《通论》并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进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凯恩斯的理论虽然是在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提出的,但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当然在运用其理论时应该取其精华,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

从我国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可以看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政府的强力调控之下发展。当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提出“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因此,可以看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还是经济内生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增强国内有效需求是政府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之一。

就我国的经济运行来看,向来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这种不足并非全面性的,存在行业差别和地区差别,即消费和投资需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首先,从消费角度来看,需求的失衡表现明显,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导致社会总体消费倾向较低,我国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消费力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距有缩小趋势,但是同时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却越来越突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不足问题严重。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居民储蓄率过高也是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次,从投资角度来看,也存在严重失衡问题。一方面,行业投资需求差距大,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热,而其他行业的投资却呈现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也的信贷结构不合理,资金力量雄厚的国企很容易获得信贷支持,而急需资金的民企和小微企业却难以获得资金,这种情况下导致资金利用率过低,不但扰乱正常经济秩序,也导致社会总体的投资格局失衡,投资需求不足。就个人投资来看,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股票市场低迷,导致个人投资渠道不畅通。

虽然《通论》的理论基础是三大心理规律,很大程度上难以确定这种规律是否真正存在,凯恩斯的其他观点也受到各种理论派别的口诛笔伐,但不可否认的是凯恩斯的理论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中国的经济现实也有很强的解释力度。从凯恩斯理论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要求国家推行完善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国内有效需求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切实推行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保障小企业利益、畅通投资渠道势在必行。

注释:

①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0页

②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3页

③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6页

④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01页

⑤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39页

⑥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1页

参考文献:

[1] 郑英隆.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3.

[2] 刘庆菊.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

[3] 李丹.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看后危机时代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5.

[4]郭冠清.重新理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 2012,6.

[5] 胡帮勇.谈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对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8.

作者简介:王红艳(1989–),女,经济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主要从事外国经济史研究。

价值立场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探讨;创新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严密的逻辑体系

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消费者、生产者、资源拥有者的决策规律,以及它们在消费、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对经济个体作了一些公理性的基本假设,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提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宏观经济学对总体行为进行考察,同样以理性主义的假定为前提,提示总体行为的规律。一般地说,经济学家总是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研究问题、构建理论。

2.清晰的经济学方法体系

经济学之所以异于其他社会学科,在于它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经济学方法反映在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从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理论假设、基本原理到政策主张,都渗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想。

3.数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逻辑关系一步步推演下来,做到严密精确。简洁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现象。

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创新方法

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教育理念,要把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注重知识与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强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独立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教学目标。

1.训练经济学思维

教学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一门课程不但 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教一门课,不是建造有关这一科目的一个小型的现代图书室,而是使学生亲自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解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领域,这需要通过教学创新来完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对经济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学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和兴趣问题,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对课程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脱离实际生活的经济理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可以列举实例对原理进行分析。例如,讲授弹性理论,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事说明弹性理论在价格上的应用,像弹性系数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房屋、公共交通、看病医疗等,价格上涨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弹性系数较大的奢侈品,价格上涨,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具体生活。

4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经典的“蜜蜂与果园”、“灯塔”、“搭便车”等案例已深入人心。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实验教学法。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学生利用课堂实验可以检验理论和发现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讨论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概括性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熊毅.现代经济学教学的特殊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2]盧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8).

[3]王文青等.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59-64.

作者简介:

黄敏,(1977.5—)女,湖南长沙,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上一篇:课本剧教学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创造力美术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