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作用范文

2023-09-19

茶叶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晋商经营茶叶贸易的原因

虽然晋商的经营项目几乎“无所不包”, 但在明清晋商的经营活动中, 茶叶贸易一度是支撑其驰骋商场赢得国内外市场和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令人称奇的是,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山西本地并不产茶叶, 但晋商把茶叶从福建的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长途贩运至恰克图却获得了暴利, 这恰恰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享赋理论相悖。

作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禀赋理论主要从供给角度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发生的原因。这个理论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即根据一国的资源和经济情况分析其贸易结构。从理论上讲, 晋商的茶叶贸易现象应该同样可以用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 然而现实却与其相悖。

道路交通的闭塞导致山西本地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商品在周边地区具有相对优势, 从而获得了良好的销路。但是从整体而言, 对于真正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对外输出产品, 明清时期的山西还是处于非常缺乏的状态。比如山西最缺乏生产要素的商品主要是粮食, 所以在较大程度上当时具有相对优势的对外输出商品都用来交换了粮食。然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粮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进一步说, 明清时期的山西在能拉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奢侈品的生产上基本上没有优势。由此可知, 本地资源禀赋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是晋商选择外省资源作为对外贸易商品的内在原因之一。作为18世纪欧洲日常消费的奢侈品, 茶叶自然而然成为谙熟北路贸易的山西商人追逐利润的首选。

二、晋商经营茶叶贸易成功的因素

假如从资源禀赋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 在茶叶贸易方面, 明清时期的晋商不仅没有资源优势反而处于劣势的地位。那么晋商茶帮何以能够借助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 获得高额利润呢?本文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具有丰富的谋略和经验

在经营的过程中, 富有谋略的晋商总结了很多盈利的经验。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 晋商以薄利多销的理念为核心获得了快速的货币与货物周转。具体来说, 晋商的货价比欧洲商货价要大概少10%-12%。如1863年从买卖城到伊尔库茨克的两位晋商, 因为他们的货物要比俄罗斯叶夫莫夫的中国商店货物便宜, 从而获得了伊尔库茨克人的高度满意。就这样晋商凭借着微薄的利润迅速占领市场, 在19世纪90年代快速扩大了经营范围从而攫取了高额利润。

(二) 积极寻找货源自创品牌

山西长裕庄茶庄所特有的“红梅牌砖茶”久负盛名。甚至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第一批来到中国的俄罗斯客商携带的采购商品清单中仍然对“红梅牌砖茶”念念不忘。据记载, 砖茶始于光绪年间的湘鄂边境, 是由山西商人开始制造的。砖茶是一种特别的产品形态, 是晋商为了方便流通而自主设计自主加工的创新之作。更令人称奇得是, 每块砖茶上都贴着专属于晋商的商标, 并且配有由晋商监制的字样。显然易见, 在茶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晋商已经开始走积极创新的道路, 并且自创品牌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以获得垄断优势。

(三) 独特贸易形式———驼帮运输

晋商在茶叶贸易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采用了驼帮运输这种独特的贸易方式。作为沙漠之舟, 骆驼速度快, 驮量大, 食草盐, 且耐饥渴。这些特点使得骆驼比牛马更合适作为远途贸易的运输工具。在运输茶叶的过程中, 晋商还将骆驼组织为“队”和“房”, 这种形式更加便于指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晋商的经营头脑和丰富的贸易经验。

综上, 晋商虽然并不具备经营茶叶贸易的资源禀赋优势, 但却能灵活得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劣势变为优势, 化被动为主动。

结语

纵观明清晋商茶叶贸易成功的原因,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晋商能够勇于突破古代中国长期以来“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 凭借准确的经营策略积极开拓市场从事对外贸易, 是晋商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晋商能够勇于创新, 首创自主品牌保持竞争优势是晋商能够立足商界、闻名天下的重要法宝;晋商勇于利用外省的资源来积极从事远途贸易灵活得迎合北方蒙古族和俄罗斯的市场需求, 主动到南方去贩茶, 机智得运用驼帮运输这种特别的贸易方式主宰北路的茶叶贸易, 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是晋商成功的精髓所在。

摘要: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当时中国势力最大的商帮, 其经营项目之多, 活动范围之广超乎想象。茶叶更是一度成为支撑晋商驰骋国内外市场获取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然而山西本地却并不产茶叶, 这恰恰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享赋理论相悖。本文对晋商茶帮何以能够借助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 获得高额利润进行研究以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晋商,茶叶贸易,资源禀赋

参考文献

[1] 陶德臣.“晋商与西北茶叶贸易”[J].安徽史学.1997 (3) :22-27.

[2] 李三谋, 张卫.晚清晋商与茶文化[J].清史研究, 2001 (1) :53-56.

[3] 庄国土.从闽北到莫斯科的茶叶之路[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 :42-45.

[4] 王璐, 刘建生.“试析清代晋商的经营方式、利润和绩效”[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 (3) :33-37.

[5] [美]俄林.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M].哈佛大学出版社, 1933.

[6] 山西通志, 第三十卷 (金融志) , 责任编辑:范仲康、李肇翔, 中华书局出版, 北京, 1991年

[7] 中外旧约章汇编, 主编王铁崖, 第一册, 三联书店出版社, 北京, 1982年

[8] [清]小方壶兴地丛钞, 王锡祺辑, 第三、四册, 西泠印社

[9] [清]光绪朝东录, 编纂朱寿明, 中华书局出版, 北京, 1984年

茶叶的作用范文第2篇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郑小琴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江山市茶叶产业历史悠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江山茶叶生产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江山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一、江山茶叶生产现状

江山市位于我国绿茶主产区浙江省的西南部,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之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欠发达县。全市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人口57万余,主要产茶乡镇11个。境内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最高峰为城南部的大龙岗,海拔1500.3米。江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无霜期253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为江山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江山茶叶是传统产业,历史悠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产于海拔近千米的仙霞山脉,采用清明前后无污染、无病虫害的鲜嫩芽叶为原料,融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绿茶古称“仙霞山茶”,它具有条索挺直透逸、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叶底成朵等品质特征,深受饮茶人青睐。全市现有茶园面积4.2万亩,年产茶2120吨,总产值1.3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845吨,年产值1.15亿元。茶叶加工规模企业25家,其中地市级龙头企业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茶叶基地获“绿色食品”认证5000亩。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大中城市。

江山产茶自然条件优越,制茶工艺独特,所出产茶叶品质优异。1982年商业部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由保安裴家地茶叶精制而成的江山名优茶因为茶芽成朵,色、香、味、型俱佳而荣登第二名,并得美称“绿牡丹”,载入《中国土特产大全》。自1994年以来,分别获:中华杯、中茶杯、中国农业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国际名茶交易会等几十项金银奖。以“江山绿牡丹茶”为代表的江山茶叶在国内茶行业树起了较为响亮的招牌。

二、促进江山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目前,江山茶叶产业依托各种优势,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快速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茶园单产偏低、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质量提升速度缓慢等。需要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依靠科技力量,依托茶叶协会,扶强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茶产业升级,打造茶叶现代农业区域品牌发展优势,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依托政策支持,保障茶业发展

充分利用江山市茶叶产区资源丰富的优势,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农民致富为目标,依靠科技力量,全面提升江山茶叶基地、品牌、加工、营销层次;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使江山茶叶逐步发展为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经济最佳化的绿色产品。江山茶叶界除了自身努力外,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茶叶科研投入、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茶农素质的培训、茶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良种繁育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方面还需要政府政策、财政补贴的大力支持,才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名茶生产集聚区。

2.依靠科技力量,调整茶园产业结构

要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因地制宜调整茶树品种结构,加快良种化工作进程。要淘汰一些不适应本地的茶树品种,要以“龙井43”、“迎霜”、“浙农117”等国家级、省级良种为主发展新茶园,提纯当地群体种,培育本地良种,尽量提早采摘时间,提高名优茶的产量,确保茶叶生产实现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要大力推广名优茶机制技术:机制名优茶具有速度快、劳力省、成品外观成形、内质更佳的显著特征,是扩大茶园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取代较落后的手工制茶的有效手段。为提高名优茶的经济效益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着力推广秋耕深施基肥、合理修剪留养、冬季封园、茶园机械化管理、成品茶冷藏保鲜包装等先进的实用技术。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

以名茶协会为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经济主体,规模农户为联合体,利用江郎山、仙霞关等旅游特色区域优势,利用已经成形的信息技术产业,做好多方面的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的茶叶博览会,参加有知名度的名优茶评比,重现江山茶叶在茶行业中的声誉,并在上海、江苏、杭州、宁波等绿茶比较适销的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抢占市场的能力,积极打开外贸窗口,以提高江山茶叶在国外的知名度。要整合资源、通力合作,排除无序内耗、蛮目竞争,突出当地所产茶叶特点加大宣传力度。

4.增强质量意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一个产业在竞争中能否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关键是看该产业在市场竞争能力与市场适应性的强弱,其主要指标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江山茶叶同样也要求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在茶叶协会的引导下,采用统一的地方标准、统一管理细则、统一品牌商标管理、统一合理化设计包装,进行品牌优化整合,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力和名牌效应。有条件的茶农要发展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园,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全面推广无公害化生产,加大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认证力度,提高茶园的科学管理水平。要进行茶叶加工厂优化改造,改善加工条件,引进先进制茶设备,建立标准化加工厂,逐步分批达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规定条件,全面提高江山茶叶的质量。全市要以“江山绿牡丹茶”为主品牌,其他品牌为辅的产品结构布局,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竞争力的精品名牌。

5.建好专业市场、搞活流通领域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对内要以江山农贸市场为轴心完善市场经营体系,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示范把江山有一定规模的茶农吸引到市场中来,让茶农通过市场来重新定位自己,发现长处,查找不足并不断改善,让茶农更快、更现实的溶入到大市场、大流通领域。在外要通过对市场细分、定位、选择、拓展、组合,建立合适江山茶叶的营销网络,根据茶叶的时令、保健、文化、嗜好等特性,选择茶叶专卖店、茶叶专业店的形式实现品牌连锁经营,建立营销诚信机制,通过批发、直销、代销、经销等多种形式,在产品、包装、客户、管理上做出特色,搞活茶叶流通,提高江山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要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科学认识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抢占外部市场并以茶叶市场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6.完善管理体系,促进茶叶发展

发挥江山市茶叶协会行业管理职能,强化协会联系政府、企业和茶农的桥梁作用,以服务为宗旨,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发展生产、富裕茶农为目标,理顺江山茶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涉及的各方面关系。强化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茶农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购销经纪人队伍,扩大流通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对内要引导各茶叶经营企业走规模品牌发展之路,要求各成员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讲求实际,促进联合。加大措施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地发展,培育茶叶专业大户,全面提高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地组织化程度,促进《江山绿牡丹茶地方标准》、《江山绿牡丹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的实施;对外积极协助开拓市场,组织会员参加省内外重大茶事话活动,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有规模的经营户在外设立营销网点,建好江山茶叶专业网站,扩大江山茶叶的知名度,促进江山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发展深加工,解决卖茶难问题

纵观茶叶发展趋势,茶叶产量的增长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随着生产技术提高,消费观念转变,特别是名优茶采摘难,中低档茶叶过剩将是全国性要解决的课题。茶叶除了提供普通茶产品外,还必须发展深加工产业,扩大茶叶粗老原料的利用率,引入食品加工行业,拉长产业链,解决产品过剩,提高茶产业的效益。目前,茶叶功能性成份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已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茶多酚在降血脂、抗肿瘤、抗辐射等医学方面的应用已成为世界热点。此外,茶浓缩汁、茶饮料、速溶茶的加工新技术的成熟也为茶叶原料的利用打开了新空间。江山茶产业要根据实际,选好适合自身发展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加以培育,实现茶叶深加工企业零的突破,把茶叶加工与工业相结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工哺农,以农辅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8.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已经形成了“茶为国饮”、“茶与健康”、“茶与人的道德修养”等茶文化学说体系,所以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拓展市场、抢占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力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进一步依托保安仙霞古道、廿八都古镇文化、江郎山国家风景区、清漾文化村等特色文化,积极发掘和整理茶文化,构建名茶文化特色,开发茶文化景观,策划名茶现做现买、古茶道游等茶文化旅游活动,促进

茶叶的作用范文第3篇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 (1)品种

花椒芽选自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蔡河试验站花椒芽采摘基地,品种为红油椿,露地种植。

(2)保鲜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纯白托可湿性粉剂、6-苄基嘌呤(简称BA ),乙烯吸收剂(过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碎砖块纱布包,50g/包)。

(3)包装材料

30cm ×40cm 的0.3mm 低密度聚乙烯袋,5mm 聚乙烯硅窗袋。具体实验方案见表1。

表1 实 验 方 案

序号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C 1 C 2 C 3 C 4 D 1 D 2 E1 E2 E3 空白,0.3mm聚乙烯袋包装

空白(基本无嫩芽的老叶花椒芽),0.3mm聚乙烯袋包装 加乙烯吸收剂,0.3mm 聚乙烯袋包装

加乙烯吸收剂(基本无嫩芽的老叶花椒芽),0.3mm 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5g/kg多菌灵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5g/kg多菌灵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纯白托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纯白托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0.1g/kg 6-BA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0.1g/kg 6-BA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空白,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

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 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

处理方法及包装

2.试验方法 (1)工艺路线

原料→预冷→原料挑选→保鲜剂处理→沥干→装袋→冷藏

(2)选料

挑选的花椒芽大部分为新鲜、嫩芽绿色,富有香气,芽长为5~10cm 左右,少量的为下端已开始木质化、基本没有嫩芽的老叶花椒芽。剔除腐烂、有机械损伤的部分,剪去木质化部分。

(3)贮藏条件

400m 果蔬保鲜冷库,贮藏温度2~0℃,相对湿度 80%~85%。

(4)实验方案

2 ①本试验中采用0.3mm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的,每袋中贮藏0.25kg,每种处理方法贮藏2.5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的,为kg0.5kg/把,每种处理方法贮藏5kg。包装袋的封口形式均为扎口。

②各处理中除A2及A4 采用基本无嫩芽的老叶外,其他处理均使用新鲜嫩芽作为试验材料。

③各药剂浸种时,只需将花椒芽在药剂中蘸几秒钟即可。

二、结果与分析

试验中,测定了不同处理方案中不同贮藏时间的脱小叶率和商品率(即贮藏期间可食用花椒芽的重量与贮藏初期花椒芽的总重量比),贮藏结果见表

2、表 3。

表2 不同处理方法贮藏时的脱小叶率 % 序号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C 1 C 2 C 3 C 4 D 1 D 2 E1 E2 贮藏25 d 贮藏30 d 贮藏35 d 贮藏40 d 贮藏45 d 贮藏50 d 3.51 0 0.58 0 1.56 0.43 0.65 0 1.66 1.05 1.04 0.48 0.21 0 0 1.09

5.52 1.8 2.14 0.46 2.05 1.89 1.12 0.42 2.61 1.89 1.89 2.01 1.34 0.21 0.48 2.32

8.79 2.56 5.06 0.93 4.12 3.15 3.05 1.89 4.43 3.17 3.01 3.04 2.68 0.96 1.25 4.01

13.56 3.06 7.31 1.64 7.31 6.71 5.02 3.46 9.05 5.53 6.78 4.69 3.56 1.89 2.01 6.32

17.12 4.14 11.22 2.48 10.14 8.91 7.9 5.17 11.33 7.89 9.06 6.1 5.26 2.65 2.96 9.09

24.67 7.81 15.23 3.89 14.21 11.62 10.89 7.89 15.14 11.96 11.56 8.06 8.11 4.04 4.55 13.67 E3 1.98 3.24 5.23 7.98 10.66 14.56

序号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C 1 C 2 C 3 C 4 D 1 D 2 E1 E2 E3

表 3 不同处理方法贮藏时的商品率 % 贮藏25 d 贮藏30 d 贮藏35 d 贮藏40 d 贮藏45 d 贮藏50 d 75.14 96.98 82.09 98.01 85.99 86.07 90.11 91.04 84.52 87.21 88.11 91.3 90.9 96.07 94.33 84.21 84.09

73.36 95.51 80.32 97.14 81.81 85.18 88.62 90.23 79.66 85.05 87.7 90.24 89.78 95.4 93.03 82.43 82.12

70.39 93.49 78.18 94.52 79.08 83.86 86.17 89.33 76.92 82.31 84.19 88.54 87.76 94.02 92.6 79.54 78.37

67.32 89.71 76.64 92.09 76.63 80.5 83.32 87.25 74.31 79.26 80.52 86.43 85.37 93.75 91.52 77.16 75.41

60.36 85.15 72.79 91.29 73.21 78.31 80.45 84.24 72.32 78.62 78.43 83.62 83.73 92.31 91.09 74.97 72.17

50.81 82.42 65.39 90.08 70.34 74.19 76.21 80.41 69.99 74.93 74.55 80.72 81.09 91.03 90.8 70.09 69.97 1.乙烯吸收剂对花椒芽贮藏的影响

由于保鲜袋中贮藏的花椒芽是嫩芽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呼吸旺盛,贮藏一段时间后使保鲜袋中氧气浓度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和乙烯含量不断增加。乙烯又有催熟作用,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会加速花椒芽小叶片的脱落和腐烂,而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可以把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使乙烯浓度降低,反过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有效地抑制了花椒芽的呼吸作用,较好地保持了花椒芽的品质。由表

2、表3 可知,在相同贮藏条件、相同的保鲜剂处理后,贮藏50 d,添加乙烯吸收剂的商品率明显提高,可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小叶片的脱叶率有所减少,可减少3个百分点以上。 2.花椒芽的成熟度对贮藏期的影响

完全成熟的花椒芽由于呼吸作用减缓,贮藏时脱小叶率有所减少,商品率明显提高。A2组与A4组为已完全成熟老叶的花椒芽,不作处理贮藏50d后商品率可达80%以上,脱叶率为8%以下。但这种花椒芽食用部分减少,不受市场欢迎。

3.不同保鲜剂对贮藏期的影响

在多菌灵、纯白托、6-苄基嘌呤几种保鲜剂中,由于 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分解的作用,保鲜效果最好,商品率可达 90%以上。多菌灵与纯白托两种保鲜剂在使用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商品率有所提高、脱叶率有所降低,商品率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脱小叶率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4.聚乙烯硅窗袋可抑制花椒芽的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的代谢,延缓衰老,延长贮藏寿命,延缓后熟过程,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使花椒芽获得了较好的贮藏质量,商品率可达90%以上

三、小结

采用预冷、不同的保鲜剂、聚乙烯硅窗袋及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低温、添加乙烯吸收剂等保鲜措施,可降低花椒芽贮藏时的脱小叶率,提高花椒芽保鲜贮藏的商品率。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花椒芽低温贮藏时的商品率影响较大,其中采用浓度为0.1g/ kg6-BA浸泡,0.3mm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加乙烯吸收剂的D2处理和 5mm 聚乙烯硅窗袋包装的E1 处理这两种处理方法的贮藏效果最佳,贮藏50d后,花椒芽的色、香、味正常,商品率达到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花椒芽的选择必须是新鲜的嫩芽,已成熟的老芽由于可食部分减少,基本不采纳。

茶叶的作用范文第4篇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 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 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

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 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 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无疑即见于《全唐诗》与《全唐诗》的各种“补编”(包括《全唐诗逸》、《补 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和《全唐诗续拾》等)里的诗——全唐的诗的数目亡佚的无疑要大大超过存世的,在辨识上似乎 也应撇去《全唐诗》始作俑收录在这些书里的五代诗。从唐人孙翌第一部编选唐诗的《正声集》开始,《南薰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才调集》 等著名的“唐人选唐诗”以来,历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元好问《唐诗鼓吹》、高秉《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钟惺、谭元 春《唐诗归》、王士礻真《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到孙洙《唐诗三百首》,到余冠英主编的《唐诗选》,再到葛兆光选注的“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 库”的《唐诗卷》,千余年唐诗精华不断被人甄选推扬,唐诗的精魂血魄已沉潜于中华民族的灵魂里,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一个古老诗国的光辉灿烂诗歌 遗产的顶峰与典范。以至于鲁迅先生要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而中国的文化巨匠的成长几乎无不受到过唐诗的雨露沾溉,如郭沫若在《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里就说到他的母亲,“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很多的 诗。”——这又可见出中国民间唐诗之深入人心,这也正是《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普及读物,不断有“新注”,又不断有“新编”的原因了。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 唐开元、天宝年间,出现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产生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 诗派。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有诗集《白氏长庆集》。 杜牧,人称“小杜”,他最为出色的一些抒情七绝(如《山行》、《泊秦淮》等),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还学过他的《阿房宫赋》。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怀诗、咏史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如《登乐游原》、《无题》等,又诗集《李义山诗集》。

茶叶的作用范文第5篇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产品,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优势, 因此, 人们对其的发展十分关注。中国茶叶的产业规模十分巨大, 且存在着喝茶的习俗和传统, 因此茶叶的销量一直都很好。茶叶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安全, 不仅要从源头上提高茶叶的品质, 还要帮助农民提高茶叶种植的经济收益。茶叶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商品, 在加工的过程中对茶叶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也可以促进我国茶产业规模的扩大, 增加茶叶出口量;同时, 质量监管部门可以制定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机制, 保证我国的茶叶在加工的过程中质量,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茶叶在加工的过程中, 先前采用的工艺和方法十分陈旧, 加工技艺也存在一些偏差,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无法适应现阶段茶叶加工的需要。虽然我国一直在为此做出努力,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茶叶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下浅谈一些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二次突出问题, 茶叶加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1]。

2.1 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我国所建立的茶叶加工的企业都是一些规模和场地较小的企业, 还未发展成大型企业。在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中, 不容易管理, 企业分布松散, 且没有形成规模的体系和链条, 在监管的过程中, 就无法全部的顾及, 有些小企业在利益的趋势下, 难免就会不注重质量问题, 质量安全监管不力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的问题。

2.2 茶叶加工过程的二次突出问题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二次突出问题, 主要是指茶叶在二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双重污染, 各个企业的加工过程中的技艺不同, 针对茶叶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这个过程中, 所产生的污染就会加重, 金属、灰尘及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原料, 有的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茶叶表面的残留, 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容易引发问题, 同时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

2.3 茶叶加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潜在的安全问题, 不是指茶叶的技艺和本身的残留, 而是指茶叶所需要的外在包装, 包装上面的印刷, 都会导致茶叶的污染, 而我们的加工企业即时在加工的过程中注重质量安全, 也难免会忽视这些潜在的因素, 这些原料所造成的二次污染有时候也会影响茶叶的成色和味道[2]。

3 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必须得到各企业的重视, 世界上其他生产茶叶的国家也提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技艺, 我们在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 也要注重自我创新, 从实际出发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下就是一些面对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主要包括完善茶叶加工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提升茶叶加工厂的内部管理水平, 健全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

3.1 完善茶叶加工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茶叶质量安全涵盖从种植到加工的各个方面。在种植过程中, 要注意绿色有机;在加工过程中, 要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 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抽查, 不合格的产品要返回, 并能够追溯到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阶段。此外, 制定一定的质量安全标准, 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标准可遵守, 同时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 帮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实现认证, 提升茶叶质量, 保证茶叶安全。整合企业的相关体系和制度, 整合企业的分布, 能够全部辐射监管, 应对监管不力的问题[3]。

3.2 提升茶叶加工厂的内部管理水平

茶叶加工厂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 企业要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水平。对原有的设施和管理进行改造和变化,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升他们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认识, 更新他们的技艺和技术, 培训从业人员, 在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过程中, 形成产业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也会带动我们的企业的经济发展, 提升自我的竞争能力, 在同行业中能够脱颖而出。在加工的过程中注重质量安全, 同时对于包装材料的选择, 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原料, 都要经过仔细的侦查和选择, 保证茶叶质量, 提升加工厂的内部管理水平, 不仅是完善制度, 也要提高员工的素质, 在二者的保障下, 茶叶的质量才能更好。

3.3 健全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在健全茶叶加工质量的安全标准体系的同时, 要注重监督体系建设。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监督技术和经验, 还要对我国本身的茶叶的监督展开新的研究, 制定适合我国的质量安全的标准。同时, 与其他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求证, 完成我国的茶叶加工质量标准, 监督是茶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提升茶叶质量, 严格生产监督, 实行更加建全的质量检测体系, 能够减少我国出口企业的麻烦。总之, 健全茶叶加工质量的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 是提升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4 结语

茶叶生产和加工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各个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推行绿色生产和加工, 减少化学原料的使用, 以免影响茶叶的质量;在加工的过程中减少二次污染, 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茶叶。此外, 只有严格把关和监督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 才能促进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摘要: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和发源地。茶叶不仅在国内畅销, 而且还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茶叶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 保证其质量安全非常重要。我国茶叶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检测在不断地发展, 且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注重质量安全, 保障我国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叶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徐丹, 梅菊芬.中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工程, 2014 (5) .

[2] 叶其安, 梁尧.茶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5 (9) .

茶叶的作用范文第6篇

1 生产绿色茶叶技术的特点及内容

1.1 技术特点

1.1.1 技术的先进性

在生产绿色茶叶的技术要求中国家对标准茶园建园有明确的要求以及指定的规范, 使用农药量要少, 有机肥在施肥时作为主要肥源, 在加工茶叶时注意低碳高效清洁。

1.1.2 技术的开放性

生产绿色茶叶中所要使用的技术应该是完全开放的, 且在进行筛选试验的基础上, 将目光放到国外以及国内的先进生产区, 实现对优秀资源持续的吸收。

1.1.3 技术的普适性

生产绿色茶叶的技术应该具有普适性, 要建立起绿色无公害的茶园, 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1.1.4 技术的差异性

在每个茶园都有不同的茶种, 生产标准也都有所不同, 要对相关的生产技术进行筛选, 并将其组成有鲜明特点的有自己特色的生产技术模式。

1.1.5 设备的差异

在生产、加工茶叶过程中, 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时, 要注意所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 对用于不同用途的茶叶要有不同的标准, 且茶企茶农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在茶叶生产方面的绿色、安全。

1.1.6 推广方式

互联网是现在社会的得力工具, 要将其理念与茶园的经营结合起来, 将农业技术信息推广到广大从事农业的人员那里, 为茶叶的生产技术提供信息支持。

1.2 技术内容

1) 在优化茶园的环境时, 要注意国家对于茶园建园时所设立的规范标准, 在标准之上可以融入多种现代化的技术, 科学合理地对茶园进行开发。例如, 茶园间种就是很好地利用茶园资源以及增加茶园效益的一种方法。

2) 在茶园进行施肥时, 要使用绿色又高效的施肥技术。对机械化开沟进行施肥的技术加以推广, 对土壤进行监测科学合理地施肥, 主要使用有机肥, 将生物肥以及生物型、复合肥推广到茶园里去。

3) 茶园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对茶叶的病虫监测及预报、对茶树的修剪、对茶叶的采摘时, 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农药也应该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特点, 如植物源的农药、微生物农药、信息素以及引入天敌昆虫等绿色环保的治虫技术。

4) 加工茶叶的高效、低碳、清洁化技术。在进行茶叶加工时, 要注意低碳节能理念的体现, 推广电能机械的使用, 淘汰掉把木柴木炭等作为制茶能源的制茶模式, 并对节能茶机进行推广, 节能茶机可以避免产生焦边茶叶。

5) 构建绿色生产茶叶技术的移动互联平台[2]。绿色生产茶叶技术要把社会化服务作为主体, 将各种信息高科技应用到其中, 构建起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清洁高效的生产茶叶销售茶叶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2 构建模式及其推广应用

2.1 把服务产业作为宗旨的集成技术

为了解决茶叶生产方面的难题, 进一步满足茶农茶企对技术的需求, 需把控制质量、环保高效、节约成本用工等要求作为重点, 对质量进行跟踪, 坚持使用环保清洁的生产技术, 实现生产技术的机械化, 将生产技术信息化。

2.2 把形成合力作为导向的广泛协作

要在推广绿色茶叶时, 注意所使用的销售模式, 注意要将资源整合起来, 在茶叶贸易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联合, 确保茶叶在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错, 造成对茶农茶企的损失, 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越性, 全力推广各种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 推广茶叶的绿色生产模式。

2.3 建立起把长效高效作为目标的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社会性质的技术的服务模式是商业化的, 传统的技术服务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遗留下来的后续发展问题一一克服, 保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技术服务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建立起茶叶绿色生产技术一定互联平台, 随时随地对技术服务进行开展活动。

2.4 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在绿色的茶叶生产模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设施在茶产业的推广中, 国家都有相关的项目开展。在茶园中进行减少农药的喷洒、减少肥料的施加, 并将茶园发展成为园艺型的标准园。加大对茶园的绿色生产之路进行资金补贴。

2.5 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对于那些致力于对绿色的生产技术进行开发、提高的企业来说, 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贷款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减息优惠, 在缴纳税收时可以进行适当地优惠, 政府等相关的部门对他们在提升技术时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措施, 对绿色茶园生产进行大力开发建设。

2.6 加强对茶技人才的培养

对于处于基层的从事茶叶方面的技术人员来说, 要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加以提高, 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对于处于乡镇的从事茶叶方面的技术员或是茶叶企业的技术员, 要将他们对于生产茶叶的过程中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他们普及与生产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等, 对生产茶叶的技术进行及时地更新。

2.7 加快对优质茶叶优价的进程

对茶叶的质量来说, 要进行非常严格地监督检查措施, 日本就采用了对在所监管范围的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抽取并且检验, 对那些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和茶叶进行批量检测, 直至其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防微杜渐。鼓励茶企在树立其企业名誉方面做出努力、严格要求自己。

3 结语

要想实现茶叶的绿色生产技术及服务体系的构建, 就要严把质量关, 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其发展, 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坚持质量合格, 使用绿色环保的生产茶叶技术, 减少农药的使用, 使用新型的生物型肥料, 将茶园建设成为园林型的标准园,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进行政策性的支持、鼓励。

摘要:茶叶的绿色生产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茶叶的技术模式, 它包括生产的产品要安全, 对环境要友好, 要节约时间成本高效的开展生产工作, 精准地提供服务, 提供社会化服务, 推动了现代化茶叶的建设。在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时, 要注意把社会化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该模式在技术平台之上建立起社会服务化企业, 对茶叶绿色生产进行精准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美玲, 李美玲, 方东亚, 等.关于发展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 2015 (12) :89.

上一篇:基层法院执行局长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生物教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