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

2024-04-17

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第1篇

1、 行政责任能力:不满期14周岁———————不予以行政处罚

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从轻或减轻

2、 民事责任能力

满18周岁、(16到18,以自己劳动为生活来源)——完全民事责任

10到18——限制

不到10——无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能力

16周岁——完全

14-16犯故意杀人等,应负刑事责任——限制

不到14——无

到14不到18,应从轻或减轻

4、 复议机关应该在收到复议申请后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5、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6、 行政领导者决策能力的强弱和决策艺术的高低主要体现在非程序性决策上。

7、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主要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8、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9、 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解释是立法解释。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表现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11、 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原行政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12、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 以汇票、支票等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出质作为债权担保的质押方式是权利质押。

14、 “历史只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表明:人们自己创造历史。

15、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了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17、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支柱是企业。

19、 市场经济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

20、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1、 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

22、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3、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始于台湾问题。

24、 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25、 我国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6、 行政法制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司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

27、 在合同履行时,如果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或部分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权人负责。

28、 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重要的优势企业,最宜于实行国家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

29、 三个代表最终落脚点和根本归宿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30、 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经营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31、 职能权利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

32、 一元化领导是指完整制。

33、 公务员处分解除后,不恢复原级别,今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受此次处分影响。

34、 知识产权中的知识,必须有能为人所感的客观形式。

35、 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36、 生产力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37、 在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中,政治占主导地位。

38、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制度是:法人财产制度。

39、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40、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抽象劳动。

41、 与简单之债对应的是选择之债。

42、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在经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4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4、 唯理认与经验论的对立是:认识理论上的对立。

45、 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

46、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是:是否承认事物运动的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客观普遍性。

47、 职务方面的权益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

48、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税费改革。

49、 公务员向在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50、 对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不服的可以申诉。

51、 申诉 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调解,认为确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处 理的一种诉讼请求。

52、 复议 是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救济措施,内部监督的一种,只限于行政系 统内部。

53、 申诉不是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是一种广义的制度, 范围更广!

54、 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55、 可以引起债消灭的情形:提存、抵销、混同(不是混合)。

56、 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刑事案件,从作出提审、再审决定起3个月以内结审。

57、 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1787

58、 “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论断出自:毛泽东。

59、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60、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温家宝)

61、 晋升正科、正处,在分别任副科、副处理2年以上(至少3年)。

62、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63、 义务教育是本质特征是:国家强制性。

64、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教育和科学。

65、 上行文中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领导机关报送的文件。

66、 划分法律部门的依据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67、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68、 保外就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出证明。

69、 领导:10个职务,13个级别。

70、 非领导:8个职务

71、 既是单双法律行为又是双方法律行为的是:赠与合同。

72、 销售新活商品低于其成本的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73、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金额不可以超过5000元。<=5000

74、 加快行文传递,用多级行文。

75、 邓小平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建立经济特区。

76、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77、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

78、 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职务范围。

79、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0、 未遂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81、 种田的,缺米粮„„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82、 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取决于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83、 公文写作中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法、因果法。

84、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是因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5、 中共二大的历史贡献是分清了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86、 宪法按阶段本质可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87、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思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88、 “八一”建军节源于“南昌起义”。

89、 行政监察部门承担对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职能。

90、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将“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

91、 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是10年。

92、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93、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94、 现阶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

95、 认为法是国家权力的产物的法学流派是分析学。

96、 贿赂罪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97、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务的本质。

9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几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9、 “树不修不直”、“遇良医得生”: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100、 “追求真理比认识真理更宝贵”:认识不能停滞,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10

1、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信条的实质是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矛盾)

10

2、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唯物主义。

10

3、 保管期限的分类(同一的归档文件):永久保存、长期保存、短期保存。 10

4、 《商业银行法》规定对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 10

5、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是:创业精神。

10

6、 衡量生产力性质的客观尺度为生产工具。

10

7、 有效领导者区别于不成功领导是因为特殊的领导作风。

10

8、 数罪中有无期徒刑和死刑,采用吸收原则,只执行其中一个。

10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10、 代位继承适用的范围是法定继承。

1

11、 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从属关系。

1

12、 刑法所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折中原则。

1

13、 债的法律关系主体是特定的。

1

14、 国有企业改革按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

1

15、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1

16、 《权利法案》为英国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

1

17、 法这所以具有预测功能是因为法有规范性的特点。

1

18、 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1

19、 搞好党的建设的最根本基础是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1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

1

21、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2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

23、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1

24、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

25、 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

26、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1

27、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1

28、 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平行文。

1

29、 《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做出第一审判决。

130、 《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报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天。

1

31、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

1

32、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劳动者占主体地位。

1

3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为50年。

1

34、 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整体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1

35、 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发展对外贸易。

1

36、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纯获利益、与其年龄智力等相适应的)的合同,可以催法定代理人在30日内追认,法定代理人不没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1

37、 公务员考核不称职,应降职(不是么务员的处分,处分是降级、撤职等)。 1

38、 法的适用:法院、检察法。

1

39、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40、 当代中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公私法混和法律关系。

1

41、 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金最低为10亿人民币。

1

42、 更改办公室电话号码用启示。

1

43、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

1

44、 大中型企业采取公司制。

1

45、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主要指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应合法。

1

46、 依法制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1

47、 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1

4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政治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

49、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除法律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我国法律。

150、 数罪并罚中管制不超过3年,拘役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超过20年。

1

51、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1

52、 行政给付的主要形式:1.抚恤金。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行政给付形式。一般包括对特定牺牲、病故人员的家属的抚恤金、残疾抚恤金以及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等。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这里指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离休金或退休金和有关补贴。3.社会救济、福利金。这里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城镇社会救济,精简退职老弱病残职工救济以及对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经费资助。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这里包括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费及物资援助等。5.社会养老保险金等。

1

53、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社会活动的社会组织。非法

人组织与法人组织的重要区别是非法人组织不能像法人那样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由于非法人组织没有完全独立的财产和经费,当其对未进行经营业务活动而负债时,如其自身拥有财产和经费,则由自身承担,如其自身所拥有的财产和经费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则由其出资人对其所欠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即非法人组织成员承担的是无限责任。

1

54、 非法人组织的特征是:(1)非法人组织是组织体;(2)非法人组织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体;(3)非法人组织是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体。1

55、 法人组织与非法人组织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一个可以独立承担责任,而另一个是不可以的。

1

56、 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即这种法律行为仅凭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无需得到对方同意的意思表示,便可成立的法律行为。设立遗嘱的行为便是单方法律行为。

1

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第2篇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病毒能独立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8、DNA能通过核孔。

29、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30、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31、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中不含胰岛素基因。

32、血红蛋白位于内环境中、血浆蛋白位于细胞内。

34、酶都是蛋白质。

33、只有复制过程才有碱基互补配对,转录和翻译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35、中午叶片气孔关闭是由于光照强度太强的原因。

36、减数分裂也有细胞周期。

37、原核生物能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0、有丝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或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41、用32P和35S能直接标记噬菌体。

42、RNA中A和U、G和C数目相等。

43、RNA中有T、DNA中有U。

44、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

4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不一定有9种基因型。

46、肌糖原也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成为血糖。

48、进化就一定产生新物种。

49、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50、萨顿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5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2、人体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女性的体细胞。

53、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55、环境容纳量即K值、稳态中温度、PH、渗透压、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是固定不变的。

56、突变的有利和不利是绝对的。

57、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58、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59、可以用H2O2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60、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

61、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检测结果。

62、用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63、复制、转录、翻译的模板都相同。

64、所有RNA病毒都能进行逆转录过程。

65、在严重缺氧的高原或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

66、变异都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67、非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

68、无子番茄发生了遗传物质改变。

69、无籽西瓜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70、无籽西瓜由于不可育,所以无籽西瓜的产生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71、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为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72、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

73、双胞胎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

74、单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75、运载体都是质粒。

76、物种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77、物理信息只能来自生物。

78、生产者一定是植物、植物一定是生产者。

79、分解者一定是细菌、真菌,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

80、共同进化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81、“种间关系”中“种”是指种群。

82、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是种群个体之间关系。

83、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

84、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细胞分裂过程一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85、动物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8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87、只有顶芽才能产生生长素、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

88、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植物不再具有顶端优势、向光性。

89、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90、抗体、胰岛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是主动运输。

91、浆细胞能识别抗原。

92、激素、神经递质、mRNA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

94、渴觉中枢、痛觉中枢在下丘脑。

95、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有顶端优势。

96、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就能发生改变。

97、单倍体育种只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这一个过程。

98、半透膜就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99、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同一个结构。

100、赤道板就是细胞板。

102、ATP的合成与分解是可逆反应。

103、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入侵人体后只需体液免疫就可消灭。

104、抗原都是蛋白质,误认为癌细胞不属于特殊的抗原。

105、过敏反应不属于体液免疫。

106、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07、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108、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一直呈“J”型。

109、可以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10、粪便属于同化量。

111、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112、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113、人体体细胞中含有最多染色体条数为46条。

114、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和第n次复制需要的某一种游离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数目相同。

115、自交和自由交配概率相同。

116、果皮、种皮、果肉与胚(子叶、胚根、胚芽、胚轴)来源相同。

11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118、只要能杂交(交配)就一定产生可育后代。

119、一个神经元释放出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部分兴奋。

120、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也存在神经调节。

12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只受神经调节影响。

12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123、生殖细胞不携带本物种全套遗传信息。

125、人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24、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比较高是因分化程度低。

126、多细胞生物衰老与细胞衰老是同步的。

128、细胞分裂时中心体不能复制。

129、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131、经过血管的信息分子作用是神经调节。

132、有性生殖一定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133、A、a的精子与A、a的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34、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35、对盛有生长素溶液的培养皿加盖是因为生长素能挥发,其实是防止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

138、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每种转运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139、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140、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生殖隔离、华南虎与东北虎是不同物种。

141、膜的选择透过性不受温度影响。

142、八倍体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四倍体。

143、XY型与ZW型性别决定原理相同。

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第3篇

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一、词组

be from= come form 来自...pen pal=pen friend 笔友like and dislike好恶;爱憎 live in +地点 在...居住 speak +语言 讲某种语言 play sports做体育运动a little French一些法语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write to sb 给某人写信an action movie 一部动作片 on weekends 在周末tell sb about sth 告诉某人某事Excuse me对不起,打扰 get to 到达、抵达

二、句型

1、Where+be+主语+from?主语+be+from+地点.

2、Where do/does+主语+live?主语+live/lives in…

3、What language do/does +主语+speak?主语+speak/speaks….

4、主语+like/likes+doing/to do…

5.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sport?My favorite subject/sport is…

6. It’s fun.

7. Is that your new pen pal?Yes, it is. 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一、词组

post office 邮局 pay phone 投币式公用电话 next to 在...隔壁 across from 在...对面 in front of 在...前面 between…and… 在...和...之间on a street在街上

in the neighborhood 在附近on the right/left在右边/在左边 behind…在…后面 on Green street 在格林街上 near…在…附近 go straight 一直走 welcome to… 欢迎 enjoy+名词/doing喜欢做某事 have fun 过得愉快 play +the+乐器 弹奏乐器

on one’s right/left 在某人的右边/左边turn right/left 向右/左转take a walk 散步

have fun 玩得开心 the way to …去...的路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take a taxi 打的/乘出租车go down(along)…沿着...走go through...穿过..have a good trip旅途愉快 arrive at(小地方) /in(大地方)到达 at the beginning of 在...开始的时候 at the end of 在...结束的时候hope to do sth/that/for sth

二、日常交际用语。

1、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Yes, there is .It’s on Centre Street./No, there isn’t.

2、Where’s the supermarket?It’s next to the library.

3、Bridge Street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fun.

4、I hope you have a good trip.

5.If you are hungry,you can buy food in the restaurant.

6、Talk a walk though the park..

7. I know you are arriving next Sunday. 我知道你下周日要来。

三、句型。

1、Is there a ….?句型Eg:

-Excuse me.Is there a hotel in the neighborhood.-Yes, there is. No.there isn’t

2、Where is …?句型Eg:

-Where is the park,please?-It’s behind the bank.(肯定回答)-I’m sorry I don’t know. (否

定回答)

3、Which is the way to +地点? 句型.例如: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6、Let me tell you the way to my house.7、Just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一、词组

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want sth 想要某物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kind of 有几分种类 a kind of 一种…

…years old …年龄 like to do sth 喜欢做某事 like doing sth

play with … 与...一起玩 during the day 在白天 at night 在夜间

have a look at.. 看...one…the other一个...另一个...

二、句型与日常交际用语。

1、-why do you like pandas?/ -Why dose he like koalas?-Because they’re very cure.

2.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 lions? Because they’re …

3、-Where are lions from?-Lions are from South Africa.

4、-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like?-I like elephants.

other+ 名词的复数.表示没有特定的数量范围

the other+名词的复数表示有特定的数量范围.

5.-Do you like giraffes?Yes, I do. / No, I don’t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一、词组

want to be+a/an+职业想要成为…shop assistant店员bank clerk银行职员work with 与…一起工作 help sb (to) do sth/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as…作为…

work hard 努力工作work for 为。。。而工作work as 作为。。而工作get.. from…从..获得…

give sth.to.sb /give.sb.sth 把某物给某人in the day 在白天at night 在夜间talk to /with 与…讲话 外出吃饭in a hospital 在医院newspaper reporter报社记者 movie actor 电影演员

二、句型

1.-What do/does+某人+do?例-What do you do?-I’m a student./-What dose he do? He’s a teacher.

2-What do/does+某人+want to be?例:What do you want to be?-I want to be a teacher.

3.-Where does your sister work?-She works in a hospital.

4.-Does he work in the hospital?Yes, he does/No, he doesn’t

5.-Does she work late?-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6.-英语中询问职业的几种表达方式:

What do/does …do?/What is…? What is your father’s job? /What’s one’s job?Unit 5 I’m watching TV.

一、词组

do one’s homework 做家庭作业watch TV看电视 eat dinner 吃饭;就餐clean the room 打扫房间 talk on the phone 电话聊天 sound +形容词 听起来… thanks for+n/doing为某事感谢某人 go shopping/swimming去购物/游泳 at the pool 在游泳池

read newspaper/a book看报纸/看书go to the movies 看电影write a letter 写信 wait for 等待;等候talk about 谈论。。。。play basketball/soccer/打篮球/踢足球 take photos 拍照TV show 电视节目Some of…中的一些a photo of my family 我的家庭照

at school 在学校be with 和。。。一起in the tree 在树上 in the first/last photo在第一张/最后一张照片 with sb 和某人在一起

二、句型与日常交际用语

1.-What+be+主语+doing? ….正在做什么? -主语+be doing。。。…正在做某事。

3.-Here are/is…例:Here are some of my photos.Here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1.-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 –Sure.

2.-When do you want to go? –Let’s go at seven.

3.-Where do people play basketball? –At school.

4.-What’s he waiting for?-He’s waiting for a bus.

5.-What’s he reading? He’s reading a newspaper.

6. You can see my family at home.Can +do(动词原形)可以…

四、语法:现在进行时

1)现在在进行时的形式是:

助动词be(am,is,are)+动词-ing形式(也叫现在分词),表示现在(说话的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

2)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形式主语+be(am,is,are)+动词现在分词+其他I’m watching TV.

3)现在进行时的否定句形式主语+be(am,is,are)+not+动词现在分词+其他 They are not playing soccer.

4)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回答 Is(am,are)+主语+动词现在分词+其他?

Yes,主语+is/am/are.No,主语+isn’t/aren’t/am not.Are you reading? Yes,I am. No,I am not.

5) 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形式:

特殊疑问词+is/am/are+主语+现在分词+其他?例:What is your brother doing? Unit 6 It’s raning!

一、词组

Play computer games 打电子游戏in picture 在图片里Around The World 世界各地 On vacation 度假 Take photos 拍照 On the beach 在海边 lie on the beach 躺在沙滩上

a group of people 一群人 play beach volleyball 打沙滩排球 be surprised at sth./sb.对某人或某人感到惊讶 in this heat 在酷暑中 be relaxed 放松 have a good time 玩得很痛快

in different kind of weather在不同的天气里Thank sb for(doing)sth由于某事而感谢某人 How’s it going? 近况如何Some…others…一些…另一些… Look like..看起来

像。。。

look+adj 看起来… look at sb doing/do sth 看某人正在做某事/做了某事(事情的全过程)everyone后面使用单三

二、句型/日常交际用语

(1)-How’s the weather(+地点)? –It’s raining?

(2)-What’s the weather like?—It’s sunny./It’s cold and snowing.

(3)-How’s it going? –Great. /Not bad./terrible/pretty good

(4)Thanks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5)-Is Aunt Wang there? –Yes, she is/No, she isn’t

(6) There a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Unit 7 What dose he look like?

一、词组

look like 看起来像....curly /short/straight/long hair 卷/短/直发of medium height/build 中等高度/身体 a little bit+形容词一点儿… a pop singer 一位流行歌手 be popular with sb 在…流行 not…any more 不再good-looking 好看的wear glasses 戴眼镜have a new look 呈现新面貌 the captain of the basketball team 篮球队队长Nobody knows me没有人认识我

二、句型

1)--What does he look like?--He’s really short. He has short hair./ He is of medium build.

2)Do you know I have a new friend in Class Five?

2)--She has beautiful, long black hair.

3)--I don’t think he’s so great .

6) --She never stops talking.--Stop doing(sth)表示停止正在干的事如:He stop listening

--stop to do (sth)表示停下来去做某事如:He stops to listen.

7)I can go shopping and nobody knows me.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1.词组

would like+n/to do 想要 a large/medium/small bowl of 大碗/中碗/小碗 what size 什么尺寸

orange juice 桔汁 green tea 绿茶 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 as well as 而且

what kind of 表示….的种类a kind of 一种… some kind of 许多种… a bowl of rice 一碗米饭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一瓶桔子汁(不可数) three oranges 三个桔子(可数)some chicken 一些鸡肉(不可数)three chickens 三只小鸡(可数)

二、句型

1)What kind of … would you like? 你想要…?

2)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 like a small bowl of noodles.

3)We hav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bowls. 4) I like dumplings, I don’t like noodles.

三、日常交际用语

1)—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I’d like some noodles. please.

2)--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d like mutton and potato noodles. Please.

3)—Would you like a cup of green tea?--Yes, please. /No, thanks

would like后面还可以跟不定式.即:

A: would like to do sth.想要做某事 He would like to see you today.

B:would like sb.to.do.sth.想要某人做某事 What would you like me to do.

Unit 9 How was you weekend?

一、词组

play +运动或棋类 play +the+乐器 go to the movies去看电影 do some reading阅读go to the beach/pool 去沙滩/游泳 have a party/ do some sports 做运动 练习…what aout/ How about+n/doing做什么怎么样

stay at home 呆家里go to summer camp 去夏令营go to the mountains去爬山visit sb拜访某人

go shopping 去购物last month 上个月three days ago 三天前yesterday 昨天look for 寻找

go for a walk 散步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在早上/在下午/在晚上 on Sunday morning 在某个具体一天的上午、下午用介词onplay computer games 玩电脑游戏spend money/time on sth/(in) doing sth 花费…做…watch sb do/doing sth 看某人做了某事/正在做某事

二、句型

1)I visited my aunt last weekend.

2)-- How was your weekend?--It was great./OK

3)—It was time for sb to do sth.

三、日常交际用语

1)—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On Saturday morning,I played teenis.

2)—How was your weekend?--It was great.I went to the brach.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词组

ptetty good 相当好;不错in the conner 在角落 kind of boring 有点无聊 be lost 迷路 feel happy 感到高兴 be fun 很有趣 on vacation 在度假Central Park中央公园 the Great Wall 长城 the Palace Museum 故宫 Tian’an Men Square 天安门广场 make sb adj 使某人… 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 decide to do sth决定做某事

二、句型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I went to the breach.

2)—How was the weather?--It was hot and humid.

3)--It was kind of boring4)—That made me feel very happy.

5)--We had great fun playing in the water.

--have great fun doing sth表示―愉快地做某事‖,―做某事很有趣‖

(6)I helped him find his father.That made me feel very happy.

make sb.do.sth. 使某人做某事let (make)sb.do.sth.

(7)I found a small boy crying in the conner.

find sb.doing sth.发现某人正在做某事。find sb.do.sth.发现某人做某事(整个过程) 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一、词组

talk show 谈话节目soap opera 肥皂剧sports show 体育节目game show 比赛节目

think of/about 认为 in fact 事实上a thirteen-year-old boy 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The boy is thirteen years oldtalk to(with)…跟 …谈话 each student(后用单三) 每个学生key ring 钥匙链baseball cap 棒球帽 the school magazine 校刊can’t stand+n不能忍受don’t mind+n不介意/无所谓/不在乎 ask sb about sth 询问某人关于某事的看法 show sb sth/show ssth to sb给某人看某物

二、句型

(1)—What do you think of situation comedy?

-- I love them/I don’t mind them/I can’t stand them/I don’t like.

(2)—This is what I think.(3)--I don’t mind what young people think of me!

(4)—Can you please put my letter in next month’s magazine?

三、日常交际用语

(1)—How about you?---I do, too.

(2)--What do you think of …?--=How do you like…?

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icture?=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

一、词组

school rules 学校规章制度 break the rules 违反规章制度 in the hallways 在过道 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in the music room 在音乐教室里in the dining hall 在餐厅 sports shoes 运动鞋gym class 体育课after school 放学后have to do 不得不做 too many+名词复数 太多get up 起床by ten o’clock 十点之前make dinner 做饭

go to the children’s palace 去少年宫 be late for…迟到 on school nights 上学的晚上 be in bed 在床上on weekends 在周末 wash my clothes 洗衣服

二、句型

(1)—Don’t arrive late for class.

(2)—We ca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hallways, but we can listen to it outside.

(3)—What else do you have to do? -- We have to clean the classroom.

(4)--Can we wear hats in school?--Yes, we can/ No, we can’t.

(5)-Do you have to wear a uniform at school?--Yes, we do /No, we don’t.

(6) What are the rules at your school?

重难点精析

祈使句

通常用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建议、警告等语气。它的主语you(听话人)通常省略。其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Be型(即系动词原型be+表语+其他)。

如:Be quiet,please.

否定句Don’t + be+表语+其他。

如:Don’t be angry.

2)Do型(即系动词原形+宾语+其他)。如:

Open you books, please.

否定句Don’t +实义动词原形+宾语+其他。

如: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

3)Let型(即Let+宾语+动词原形+其他)如:

Let me help you.

Let’s go at six o’clock.

否定句一般在宾语后加not。如:

Let’ not watch TV.

4)No+V-ing型(此种形式通常用于公共场合的提示语中,意为―禁止做某事―)如: No smoking! 严禁吸烟! No talking! 不许交谈!

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第4篇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1

文化生活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解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解析】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解析】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解析】不符合事实, “每个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解析】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解析】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2

政治生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基本权利)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8.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9.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13.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4、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1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3

经济生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4

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观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15.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作用)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2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2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0.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3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3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39.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0.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41.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42.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学好政治的小技巧

学好政治六会口诀

1、会读书:眉批摘要、突出重点

2、会归类:比较归类、融会贯通

3、会织网:归类总结、以线串珠

4、会提问:思考质疑、敢问善问

5、会巩固: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6、会补遗: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学好政治三字经

考政治 书上有 虽开卷 却不易 框架清 知识熟

审题最 求上策 总要求 细又慎 对题型 一一明

单选题 排除好 巧双联 不能少 常规题 判断题

错的多 防偷梁 识换柱 偏盖全 做简答 和分析

知识点 勿失分 漫画题 看笑心 表格题 扣主题

左右看 上下瞧 材料明 是基础 考点清 可对号

巧翻书 少不得 关键词 是保证 准而全 会组织

答题清 重方法 牢牢记 皆喜欢

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第5篇

单元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易错点

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 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 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 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 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 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点

1、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 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单元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 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 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 短篇小说。

5、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 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 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 大作用。 易混点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单元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错点

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 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 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

1、 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3、 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 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 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 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 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 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 装起义的手段。

5、 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2 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单元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易错点

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 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

1、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 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 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 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 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 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 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 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

4、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

一、

二、三概括

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单元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3 易混点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各有相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单元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易错点

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2、 启蒙运动高潮出现在法国,而不是英国,这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阻碍在思想上的反映。 易混点

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1) 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 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学派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思想看作西方人文 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戈拉视为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 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 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 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 命性质。

单元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历史足迹 易错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易混点

1、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从方法论方面说,宗教学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研究基础上的。从政治方面来说,宗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特权的工具,科学则要追求民主和平等。

2、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它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单元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易错点

1、 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在表现手法上印象是油画,中国画是水 墨画。

2、 现实主义美术并不是现代主义美术,二者虽一字之差,但有很大区别。 易混点

1、 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从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2、 在近代史上,各种文学流派的盛行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它追求主观理想,不再突出人的理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发展而来,一方面,它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中国近代历史几个易混知识点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当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时期.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就占据着主导地位。当列强相对放松侵略时,或者是列强实行“以华治华”扶植代工具时,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就占据主导地位。

2、洋务运动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关系问题。民族资本主义不是以洋务企业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洋务运动在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人才、创办近代企业等方面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示范的作用。

3、《马关条约》其内容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4、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问题: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蕴含在新三民主义之中,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而是为实现新三民主义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手段。

5、同盟会的意义问题。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6、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问题。大革命失败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任务问题。其基本任务是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不是急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而不是实行农民土地的私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改变的是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形式等内容。因此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01

(一)近年高考新特点

2004---2007年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延续了高考命题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一方面,保持命题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的题型结构、主客观试题的分值比例、历史学科各部分的考查比例保持稳定。以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为例,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卷面总分100分。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代现代史36分,世界近代现代史32分,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另一方面,2007年全国卷Ⅰ加大了命题的调整力度,提高难度,出现了一些让考生措手不及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对2007年高考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现行高中历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冲击。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看法,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多层次考查。

2、淡化热点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3、命题的触角更多地向课外延伸。

4、试卷呈现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陕西考生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6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5、部分考生对答题卡还不适应。

尽管陕西省已经是第二年采用网上阅卷,但今年仍有不少学生因答错位置而失分。主要因为2007年全国卷Ⅰ的试题总数从前两年的39道增加到40题,各科试题在第Ⅱ卷中的顺序相应调整。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已经形成了37题就是历史题、38题就是政治题的思维定势,在没有看清题目的情况下,答错了位置。等后来反应过来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试卷空白进行补救而失分。

(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中国古代史范围广泛。涉及时间久远,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朝代更迭频繁,史实庞杂,学生多反映不好复习掌握。建议按以下几个方法复习,以取得优秀成绩。

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年代属于古代历史。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6段时代特点分别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要用相应的史实证明这些特点。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应将这些专题下涉及的重要史实罗列出来。了解清楚发展演变线索。也就初步实现于古代史部分的学科内综合。

3.注意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五方面问题的相互作用。

在不少情况下,5方面问题是互为因果的。例如: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从文化政策文字狱上找,也要从政治上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延续,民族上民族分化政策和高压政策,外交上的闭关自守封锁政策上找。而如果问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那么科技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在政治、民族、外交上的情况也影响经济发展。在复习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的关系时,应对同一历史阶段的情况予以归纳,也就是说在了解某一阶段历史特点时,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5个方面着眼思考,以期完整回答问题。

4.要重视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问题。

教材对政治类介绍较多,一般师生在教学中也多重视政治类。近年高考命题有一倾向,即对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类的问题考查分值加大,占中国古代史部分分值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达四分之三多。有时考的是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联系问题。

5.要注意把世界史中相关内容与中国古代史内容结合复习。

明朝以前的历史,只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涉及到中外关系。一些大事如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汉唐与日本、朝鲜关系、唐与印度、中亚、西亚的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华侨开发南洋等应了解清楚。明朝及清前期(约14—19世纪初)的时候与《世

7 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介绍的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英法美革命、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等关系极为重要,不能割裂开来,。另外,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如:台湾的失而复得(1624年、1662年)、澳门被侵占(1553年)、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传教士来华(明末清初)、英使马戛尔尼访华(1793年)、中国科技文化相对落后、鸦片大量输入等,必须从世界史上找一下背景和原因。这样,易于搞好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复习,也可促进世界历史的复习。

6.把清朝历史应作为一个整体复习。

现行教材把清朝分成前期和后期两段。前期安排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后期安排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往往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应注意清朝260多年历史是个完整的朝代的历史,由建立、巩固、强盛,到逐步腐朽、衰落,以至灭亡。注意了解它的政权演变、经济发展、国家兴衰、民族交往、外交关系、文化成果及其原因。另外,清朝由后金建立算起,先后12个皇帝的顺序及在位时间也应基本了解.可记为: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三个一组,合辙押韵,两遍就能记下。

7.结合政治常识,掌握好历史基本理论。

掌握历史基本理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动同样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变动,英雄人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的斗争也要杰出人物领导。还有必然事件与偶然因素、绝对与相对、主要与次要因素、内因与外因、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等也应掌握。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40%。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编写格式与中国古代史教材有很大不同,基本是以中国革命史的面貌出现。教材中涉及不少政治理论问题、重要的典籍、中外关系,还用不少篇幅介绍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命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建立人民民主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等问题,头绪较多。尽管中国近代现代史只有160多年历史,但学生的复习效率往往不佳。遇见考题,往往感觉似曾相识,也能写上一些,但得分不多。建议考生按以下方法复习准备:

1.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迄止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阶段的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属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起)。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60多年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数次变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也发生了三次变化:农民反封建革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些情况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古代 近代 现 代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农民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840 1919——1949 1956——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上示意图应记准、理解,并要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及影响,从宏观上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概况。 2.划分阶段,掌握阶段特点。

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两册共有2l章内容,课本编者设计章节不够合理,各章内容,多的分4节,少的仅1节。对重要历史事件介绍详略不当。如解放战争4年历史用了2l页介绍,改革开放16年历史仅用了8页介绍,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制造了一些障碍。在复习时应按历史阶段,并照应历史发展进程,可分作以下几个阶段:

(1)清朝统治后期(上):19世纪中期(1840—1874年)

(2)清朝统治后期(下):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1875—1911年)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0世纪初(1912——1927年)

(4)国民政府统治时期:20世纪20—40年代(1927—194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期(1949—1956年)

(6)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中(1956—1976年)

(7)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1978-今) 归并为7个阶段后,头绪减少,易于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特点。 3.注意分清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相似之处是:革命性质相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革命任务相同(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设独立、民主、自由、统

一、富强的中国)。革命动力相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理论三民主义,后者是无产阶级理论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4.把中国近现代史归纳为三大主题:救国、建国和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史实较多,头绪较繁。学生复习时,可按救国道路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和如何使中国繁荣富强3个大类归纳。教材中大致上90%的内容可网罗在其中。

例如:救国道路探索下可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大事。

建立什么样国家包括太平天国、百日维新、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等内容。革命派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无产阶级要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强国之梦起于近代之初,先进人物要使中国富强,完成近代化和现代化.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洪仁玕有《资政新篇》,洋务派要自强求富,维新派要发展资本主义。在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后,重要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注意各大事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了解救国、建国、强国三大主题的联系。

5.注意重要史实或类别的历史演变过程。

复习近平现代部分的些问题时,要结合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史实,易于使学科内的综合在日常学习复习中完成.例如:中央对台湾管辖和台湾主权两次失而复得的过程;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明末到近代的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到发展壮大;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历史上重要科技成果;古代以来中日关系;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出现、发展;历代史学成就等等。复习近平现代史时,要考虑近现代史的问题能与古代史的哪些问题联系?最好把相关的史实联想一下,形成一个小的专题。

6.注意一些重要的概念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不少新概念。这些概念有历史的,有政治的,也有地理的。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西学东渐、工农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统一战线、干支纪年、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度、江淮、中原、陕甘宁、鄂豫皖、晋察冀、左右江、中国东部、中西部等。

9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中国既保留封建制度,又有殖民地性质的一种社会形态。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以四大家族建立对全国统治为标志。

机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潮。超越现实,盲目斗争,冒险而不讲科学,不顾现实条件的是左倾错误,如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敢斗争、落后于群众,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则是右倾错误,如陈独秀的错误。

君主立宪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由议会立宪,君主签署公布实施。工农民主专政是土地革命时中共建立的苏维埃的政权性质,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干支纪年法在语文课里也有涉及。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近代史上涉及重要的以干支纪年事件有,庚申事变、辛酉政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相关的政治、地理概念,要结合政治教材和地图,理解这些概念的内含。例如: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江南,西南、华南、东南等关于中国分地区概念包括的具体范围。前文提及的根据地名称,如鄂豫皖,晋察冀等,知道是哪些省交界处,位置在地图上何处。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难的部分。因为世界史上国家多(涉及到几十个国家,主要有十几个),国际关系复杂,教材编写中把各国历史人为地截成几个阶段,许多生疏的人名、地名、典章制度专用名称等,容易使学生有“世界历史像一团乱麻”的感觉。另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许多问题与历史相联系。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文科综合高考题更容易出现。所以,考生要力争复习好这一部分历史。具体复习备考提示如下:

1.注意三条主干线索。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有3条并列的主干线索:即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产生,发展、斗争的过程;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发展的过程。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

14-16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有包买主制度、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牧场3种形式。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初期和中期,工业革命扩展。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取得胜利: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改革,调整、继续发展。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

14-16世纪产生了最早的工人阶级,其后他们参加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斗争发展。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产生。其后,有巴黎公社革命、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运动从小到大。二战以后一度有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亚非欧美洲遭到侵略后,都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欧洲有尼德兰、匈牙利、巴尔干等斗争。美洲最早有美国,其后有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亚洲斗争教材介绍较多,19世纪中期有革命风暴,晚期有亚洲觉醒,一战后有民族解放斗争高潮。二战后亚洲国家都获得独立,走上发展道路。非洲斗争重点在东北非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和南非的独立发展。

2.理清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

世界史上的国家,新教材和大纲可分为3类;主要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意、印等),次要国家(西、匈、南、埃、埃塞、土、朝、韩、墨等),一般国家(比、荷、葡、奥、新加坡、古巴等)。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要理清,次要国家要注意某一阶段的重大事件,对一般国家知道哪些重大事件与之有关即可。

10 (1)英国:

1603年以前是都铎王朝,之后是斯图亚特王朝。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17--18世纪英国成为殖民霸主。1765午后工业革命发生。19世纪初中期,议会改革。1840年发动侵华鸦片战争。19世纪晚期,英国发展速度减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英国参与一战、二战,实力削弱。殖民地独立斗争高涨,使英殖民帝国崩溃。70年代,英国加入了西欧共同体。

(2)法国:

1781年前由波旁王朝统治,重要史实有路易十四改革和七年战争。1789年大革命发生;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起为第一共和国时期,历经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执政府统治。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形成。18

14、1815年拿破仑两次失败后,复辟王朝统治法国。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1852年为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为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1870--1940)形成。其后,参加一战、二战,实力亦削弱。二战后,法属殖民地斗争形成高潮。法国与西德、意大利等国组建西欧共同体。

(3)美国:

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成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初美国又一次抗击英国的侵略,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奴隶制被废除,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世纪,美国历经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霸权地位确立。美苏在雅尔塔体系下争霸斗争一度激化。20 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

(4)日本:

1868年以前,日本由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军事统治。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日本掠得大量土地财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直至被同盟国打败。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俄国:

17世纪晚期,俄国发生彼得一世改革,国家强大,加紧扩张。到19世纪中期,俄国成为疆域最大的帝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成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期,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经过新经济政策、工业化政策实施,国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左倾错误。1941--1945年,苏联抗击了法西斯侵略,二战后,苏美操纵世界局势的局面形成,历经40年的争斗。1991年,苏联解体。

(6)德国:

16世纪初有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普鲁士王国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力量。1864年--1870年;经过3次王朝统一战争,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其后德回加紧扩张,形成军事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后,经济在短时间得到恢复发展,又影响了欧洲和世界格局。

(7)意大利:

14—16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硕果累累,但政治上长期分裂,1859--1870年,意大利经过战争,完成了统一。其后意大利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发展。

(8)印度: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上曾称其为身毒、天竺、印度。15世纪末,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后,印度遭到葡、法、英等国侵略,19世纪已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中,有反英民族大起义。20世纪初,在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斗争高涨。一战后,发生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年代又有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二战后,印度地区独立,但分裂为印度、 11 巴基斯坦。(今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印、巴经济有大发展,但存在不少问题,南亚次大陆仍是今日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

3.重视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重要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复习时,可按下列示意图,逐一叙述各国家间外交关系上的大事及其影响。(按地图上位置示意,直线为两国关系)

英——法——德——俄——日——美——英

中国

这里的重要关系应有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近年历史高考大题中已考到过法德关系、中德关系、中美关系等。 4.注意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国际格局。

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家集团间的关系,复习时应注意国际格局的变化及趋势。

15、16世纪,西、葡称强世界,

17、18世纪,英、法、荷等称强,英国最终取得殖民霸权。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形成。19世纪晚期,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经过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法西斯的兴起又改变世界格局。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5.注意横向比较重要内容。

世界史上国家较多,头绪多,教材所列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复习时应将同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横向比较。如: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英、法),民族独立战争(美、拉美),资本主义改革(俄、日)、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德、意)、政治运动(印度、巴基斯坦)等。

(2)亚非民族解放斗争:

一战后:①中:五四运动、大革命;②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⑨土:资产阶级革命,④埃:反英民族独立起义。

(3)重要改革:

①封建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法国路易十四等;②资本主义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加富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等;③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

(4)重要法律、经济制度:

如对土地所有权的变动,英、法、美、俄、日等国处理办法就不同。

(5)思想解放潮流:

如人文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6.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及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为证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世界格局、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复习时要注意各自的成果和具体影响。文学艺术成就考试要求不多,教材分列在3个阶段:文艺复兴时、近代、现代,介绍比较集中,应特别重视文艺复兴的成就。

7.注意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结合。 (1)世界史与中国史知识结合在一起复习。

高一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实际是外国近现代史。复习世界史时,应把中国史知识与之结合在一起,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中,考虑世界和中国的互相影响和关系;例如,在复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就应该把中国古代史中介绍的葡占澳门、荷占台湾、利玛窦来华、玉米和烟草等传入中国、基督教再次传人等结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12 (2)世界历史要与地理知识结合复习。

如重要国家的历史与地理结合,在了解历史问题时,要考虑该国(地区)的地形(平原、山脉、海洋、河流)、气候特点及其当今的经济特点和人口构成。一些重要地区的史地问题必须结合,如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中亚、西亚、美国、日本,西欧等。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02

(四)、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1.中国统一和巩固统一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一直存在实现国家统和巩固统一的问题,自秦到清,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奠定了今日统一的中国的基础。

清朝经历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加强管辖西藏、设置十八行省、设理藩院等巩固了对统一版图的统治。

台湾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至今台湾尚未和大陆统一。早在三国时,卫温率大军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设台湾府、台湾省,加强管辖台湾.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又收回台湾主权。从历史来看,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不能长久。

西藏地区又是一个热点。地理的复杂性,民族的特殊性、历史的悠久性、现实的重要性交织在一起。唐朝以来,藏汉友好往来。元朝以来,中央对其管辖。清朝、民国时,受外国侵略。建国以后,中央对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青、新、川、滇到西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起到重要作用。

2.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长期由以汉族皇帝为主的王朝统治。建国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 秦朝建立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西汉推行和亲政策。唐朝推行“羁縻”政策,加强了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联系。元朝推行等级制度,搞民族分化。

清朝民族问题仍然严重。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但中华民国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才成为可能。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近年,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更快些。

3.思想禁锢与思想解放

封建时代到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思想禁锢现象。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等。近代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压制进步思想。现代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都禁锢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使中国有了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中国人民思想认识提高,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了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揭开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4.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曲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作重心在城市。I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又照搬苏联经验,举行城市暴动,多遭失败。毛泽东等人向农村进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后来又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经过 13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再次在挫折后发展。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工作中心也是经济建设。经过7年的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以后,逐步形成“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在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上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和“文革”十年**就是明显教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有了飞速发展。

从历史经验教训看,中国革命和建设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他人经验,也不能只凭热情蛮干。要讲科学,讲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5.统一战线与国共谈判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件锐利武器。毛泽东曾把统一战线看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第一个法宝。中国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统一战线。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1924-1927年的革命统一战线;1937-1945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1966年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78年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些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族各阶层人民,完成了当时最主要的革命或建设任务,也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了反动力量,使革命和建设得到发展。

国共两党曾经有五次重要的谈判;1936年解决西安事变谈判;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谈判;1945年争取国内和平的重庆谈判;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2005年的国共谈判。除过1949年北平谈判,其余四次都达成了协议。国共两党的谈判有利于解决当时最主要的问题,使中华民族力量团结在一起,革命向前发展。历史上的国共两次合作,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利益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可以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的。

6.中国、美国的经济大开发

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要问题。21世纪一开始,党中央就把经济工作的重点移向西部,接着又实施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继续率先发展战略,体现了政治理论中的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

以西部开发为例:中国历史上曾逐步开发西部地区。中华文明发源地就包括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在关中建都。秦朝开发河套。汉朝开发河西走廊,统一西域和西南地区。汉唐等朝在新疆屯垦。建国以来,西部建设发展较快。如宝成、成昆、兰新等铁路建设,西安、兰州等西部工业城市的兴起,大三线建设等,使西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策向东部倾斜,东部又有优越的条件,发展极快,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较大。

前几年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给西部以大发展的机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龙头项目开工,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江源保护工程等的实施,必然极大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

复习时,应注意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文特点和政治上发展战略决策及相关理论,结合历史上的正反两面史实,认识经济开发问题。

美国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西部开发。美国对西部的政策倾斜,鼓励人们到西部开发。美国实施的一些重要措施有:修筑横贯北美大陆东西的三条铁路干线;实施《宅地法》,使美国公民花10美元就可以获得西部近千亩土地所有权;鼓励在西部开矿建厂;立法保护西部森林资源等。结果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丰富了人民生活,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7.进步文化与社会变革

14 进步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智慧的结晶,对社会的发化起到重要作用。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反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可以起到推动或制约的作用,进步文化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

世界史上,14-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对人们思想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和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又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英、法、美等国出现,洛克、霍布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富兰克林、杰佛逊等一批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革命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大变动与社会状况的大变革紧密相连。百家争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与封建王朝的垮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的诞生,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等,关系密切,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8.第三世界的兴起及面临的问题

第三世界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总称。它们大多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占世界190多个国家的四分之三。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国家多获得独立。20世纪初期到中期,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获得独立。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这些获得独立的国家,争取独立的道路可以大致分为独立战争型(海地、土耳其等)、政治斗争型(印度、巴基斯坦等)和大国干预型(以色列等)。

由于这些地区曾长期受到欧洲殖民国家的侵略掠夺,造成这些地区贫穷落后,民族、宗教矛盾突出,政治局势不稳。当今世界的几个热点地区,如南亚次大陆、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地区等,无一例外与殖民统治流毒和大国插手国内事务有关。

在复习时,可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东南亚、南亚、西亚、拉美、非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政治秩序,消除殖民主义残余,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保存民族特点,这些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

9.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步增多。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世界历史”也才成为真正的“世界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高分子化学、生物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成果产生,各国各地区的联系继续加强。

二战末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中、美、英,法等23国成为创始会员国。1994年,关贸总协定有105个成员国。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恢复中国缔约国地位)。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组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中国的“复关”问题又演变为“入世”问题。2001年11月,入世谈判结束,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世界各个地区或者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在二战后纷纷成立区域贸易组织,如欧洲共同体、欧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二战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国际法易错知识点范文第6篇

1、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环保、三农。。。为中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追求历史上的“小康”理想,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

3、科技是渗透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联结性高考资源网要素

土地、劳动、资本是实体性要素(劳动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4、工业化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GDP:国土法统计(最终产品;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能创造GDP)

GNP:国籍法统计

6、GDP总量: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

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8、贷款消费不一定是最佳的消费方式(要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

9、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但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10、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等于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

11、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等同于家庭总支出

②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重关系,恩格尔系数下降,不等同于食品消费支出在减少

12、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不可取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

13、消费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整体消费效益)

14、安全权是消费者校友的最基本的权利

15、消保委是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不属于政府部门

16、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农业是衣食之源)

17、工业、农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18、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两降一升)P79-80

上升、下降是指比重,不等同于工农业的总量在下降

19、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支付促进就业。

20、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

维护劳动者安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

21、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诉讼)

22、合理的财政赤字对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过多的财政赤字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23、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非财政支出)

24、税收的相对固定性不等于税收是一成不变的(税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变动,通过修改税法将这种变动确定下来,亦体现了税收的相对固定性)

25、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并非任何人都是纳税人)

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26、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与经济监督作用的区别

27、纳税人义务与权利的区别

28、纸币就是货币,支部已不再是货币的代表与符号。在我国纪念币也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

29、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受国务院领导的行政机关;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枢纽

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主体地位

30、我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实施监督管理

31、商业银行在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充当“信用中介”作用;在办理中间业务中,充当“服务中介”作用

32、当代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费正逐步取代存贷利差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33、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资产的增值

34、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35、理性投资原则要求首先要搞清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其次要量力而行

3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7、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在某些行业或地区,非公经济可能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占优势不等于国有资产占优势 ③优势既有量,更强调质的优势)

3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9、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非唯一形式)

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的范围

40、非公有制经济(个私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41、按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分配属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分配属于劳动收入

42、初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

再分配是政府进行的收入的调节

43、社保制度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的制度(并非部分困难群体)

44、实行宏观调控并不否认或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

45、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进行调节的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的

4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47、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待不同的贸易伙伴要平等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与本国人要平等

48、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的实力

政治常识

1、在阶级社会,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我国现阶段,政治集中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2、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十分广泛(工农知+四者)

4、人民不同于公民(对人民民主,不能说对全体公民将民主)

5、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能是我过最主要的国家职能(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指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

6、人民军队的范围包括解放军、武警和民兵(民警不属于此)

7、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9、人大代表实行任期制,可以不断更新人大代表队伍,使其永葆青春活力,也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淘汰不称职的代表。(党代表任期制的意义,可以参照于此)

10、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11、依法行政――主体是政府(这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执政――主体是党(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

1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机关)

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属于行政机关,是司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属于司法机关)

13、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ps:这体现了经济决定政治)

14、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机关(人大、一府两院)来履行的

PS:村、居委会;党;政协;消保委;共青团„的活动都不属于国家职能

1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不包括乡镇人大、政府)

16、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7、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桂发社会成员的行为(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18、物质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为其它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19、最基本是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20、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全国、省、市(设区)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并非所有人大代表都是直接/间接选举产生的,要分清级别)

21、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只能由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来行使(ps:地区不能行使主权;地方政权机关不能行使主权)

22、我们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

23、实行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是为了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并不是消灭民族差别

2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ps:并非任何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区域自治)

25、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ps:这并不意味任何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而应该在履行相应的主权国家义务和遵守相关国际法准则前提下进行)

26、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并非所有工作)

27、联大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安理会是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和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其决议对会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2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和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最主要原因(ps: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发展有威胁,但并非根源)

29、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还未完全实现

30、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31、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①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

3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三科(ps:区别与中共指导思想――马毛邓三科)

33、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并非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34、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享有参政权(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也不是与中共共同执政)

35、政协是爱过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①它不属于国家机关,故其职能不属于国家职能

②政协有参政议政的职能,但没有决定权和立法权(区别于人大的职权)

哲学常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有世界观并不意味就掌握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认为哲学就是具体科学相加,是错误的。

3、哲学都是对自己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s:哲学有正误之分)

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物质具有可知性,即可以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6、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电脑)的机能和属性。有人脑不等于有意识,认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是错误的。

7、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鬼神等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歪曲虚幻的反映)

8、规律最重要的特点――客观性。即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改变、创造、发明、消灭等,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可以改变。

9、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而非现象的联系。“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等都不是规律,知识规律的表现形式。

10、任何现象都是对本质的反映,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假象也是对本质的一种反映(错误歪曲的反映)

1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人们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误之分,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的观点是错误的。

1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14、事物直接爱你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都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5、有量变不一定就能质变,必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也有好坏之分,只有好的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飞跃。

16、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是错误的。

17、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ps:常见错误有“正确的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意识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8、在复杂事物中有很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有多个)

在每一种矛盾中,其中有一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只有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9、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综合是从部分到整体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

20、创新的本质即“辩证否定”――不是简单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否定一切,而是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扬弃)

21、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真理又是不断发展的。

22、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

③为社会他人作出贡献,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范文下一篇:国家教育惠民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