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

2023-09-27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 高校体育教育 融合式发展 休闲体育研究

21世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强,这使人们对于休闲活动的需求逐年增强,从世界范围来看,休闲时代已然到来。而面对休闲体育逐渐兴盛,新形式、新内容休闲体育项目层出不穷的客观现实,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的高校体育教育该何去何从,是因循守旧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方式,还是大胆革新,丰富创新现有活动形式与内容,从而适应时代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这一问题便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该研究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1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增设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休闲体育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提高在校学生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现阶段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已经实现了初步融合,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与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式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休闲体育教学中重表现形式、轻内容教学、教学方法陈旧。体育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相关设备不完善,休闲体育开展受限。部分高校及在校大学生对于休闲体育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建设不完善、推广力度不够等。

2 休闲体育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1 推动高等体育教育顺应国内国外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

在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作为具有较高的娱乐性的体育运动形式,以其独有的自由性、趣味性等特性广泛渗透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使之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充分获得自由参与与自我内在满足感,进而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开展休闲体育不仅对于顺应国际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引导我国高校学生达到健身、健心双重效果,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趋势的应有之义。

2.2 有效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情绪,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

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时常处于抑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从长远来看,这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欣赏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效释放抑郁情绪,放松身心,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抑制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与发展,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的过程中,收獲自信心,找到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切实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目的是其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借助各式形体动作与肢体活动进行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热情,确保其生理与心理的良性发展变化,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全名健身职业的发展。

2.4 培养学生社会规范意识,进一步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是在大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具有强烈的直接参与性与频繁交往性。休闲体育进行的过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学生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自我,协调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们逐渐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等良好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同时,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社会新生力量,其生活方式对社会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高校休闲体育的开展不仅对于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培养大学生社会规范意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社会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辐射作用,而这也使得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的意义超越了个人层面,进一步延伸到了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3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式发展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师生对休闲体育的认知水平

高校应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采用体验教学、加强宣传力度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休闲体育,使休闲体育观念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从而为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式发展奠定深厚的认知基础,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之中,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双赢”发展。

3.2 双管齐下,切实构建课内外休闲体育教育教学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包括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种形式。而要切实推进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式发展,就必须双管齐下,切实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休闲体育教学体系。比如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掌握具有先进性和前沿性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将新的知识与内容融入课堂实践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高校课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运动处方、野外体育活动等教学课程,通过休闲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休闲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3.3 积极鼓励,切实营造有利于休闲体育开展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各类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体育兴趣提高班等各类体育文化场所,使其成为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首先,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和开展各类课余体育竞赛、体育节等休闲体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发展。其次,高校应不断完善其自身组织领导体系,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休闲体育运动风起。最后,高校还应根据自身条件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强对于休闲体育运动的资金投入,从而为完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营造良好校园休闲体育氛围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和谐社会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式发展,符合休闲时代的时代特征,也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规范意识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建设我国精神文明社会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积极推动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式发展是现今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郭学松,方千华,陈萍.我国台湾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建设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19,34(3):105-107,373-378.

[2] 严冬妮.休闲体育专业民间体育课程开发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师友,2018,41(6):57-59.

[3] 周琦.关于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5(9):30-31.

[4] 高亮.休闲体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8(6):252-253.

[5] 梁丽郁.广西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116-117.

[6] 史俊.休闲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0):1-3.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第2篇

2、高等院校营养健康教育模式体系初探

3、健康资本存量中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的关系

4、高校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教育探究

5、中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启示

6、合理膳食 共同创造全民营养新时代

7、健康饮食方案食物营养变迁与健康

8、学龄前儿童运动作息行为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9、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创新

10、课程思政在高校通识教育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11、我营养我健康我快乐

12、渭南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营养与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13、基于健康视角的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的关系研究

14、孕妇孕期饮食营养与健康保健问题探讨

15、鼻咽癌患者饮食营养护理

16、儿童饮食营养与保健状况分析及对策

17、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膳食行为的影响

18、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

19、《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的探讨

20、浅谈烹饪中的平衡膳食与合理配置

21、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

22、试析当代大学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23、高校饭堂餐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4、E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饮食营养KAP现状调查分析

25、通识课《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模式探索

26、营养“短板”健康的绊脚石

27、4P医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启示

28、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9、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教学改革

30、见证中国营养行业40年

31、如何在幼儿园进行科学营养食谱的实施

32、公众营养意识逐渐觉醒 健康产业将走向何方

33、广西大学生饮食营养欠缺的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34、孕妇孕期饮食营养与健康保健探讨

35、关于幼儿园饮食营养T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36、美英澳新韩加体育课程实施建议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37、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营养现状与相关知识行为相关性分析

38、试论中学体育课堂上怎样融入健康教育

39、试论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健康教育

40、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

41、关于区域经济食品供给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思考

42、i营养,吃不胖的健康轻食

43、师生协同开展科普宣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44、研究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45、探析大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

46、对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部分的研究

47、如何在校本课程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

48、浅谈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49、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思考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学;有效性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相继出现许多问题,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学者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之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课表上会有体育这门课程,顾名思义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而忽略了健康教学,只重视实际体育运动而忽视理论教学,教师只是让学生也在体育课堂上随意散漫的进行一些运动,没有向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十分浅薄,學生从内心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上体育课只是一种解脱。当体育教师发号自由活动施令的时候,学生也认为是一种解脱,学生们三五成群的寻找一个阴凉处聊天、吃零食,甚至还有学生回到班级学习其他学科,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教师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太多的追究。

(一)教学方式的原因

在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上,由于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还是以往对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大量是机械统一的模仿和重复训练,造成了在教学手段上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让学生做痛苦无聊的重复动作,使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反而痛苦连连,必然导致学生厌恶体育课程,逃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二)学生人数及场地的原因

由于当前受教育体制种种条件所限,大部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人数比较多,而场地少与设备更少,这就对于学生都有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是不容易做到的,这就很难去激发中学生对上体育课程的兴趣,体会到游戏运动中的乐趣。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体育与健康的评价是直接的,学生对体育课程学的怎么样以及好与坏,会直接展现在大家面前。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课程少,难度大,如果学生既自卑,又怕出丑,就很容易出现敷衍训练以及逃避训练,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学习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意义

随着中考的不断临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紧绷的学习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学生需要在繁忙的学业学习之中穿插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劳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相对于通过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体育运动是初中生最好的选择。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学生健康发育。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进行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运动信心,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和支持,对于体育训练不好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进步,就要多以激励和耐心的引导,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有动力。同时,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进而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进步。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实施教学计划,教学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和知识性,来吸引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中学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中学生热爱的运动项目。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资源,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项目的特点,来进行一些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的游戏项目运动,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授一堂足球课,既可以集体组织教授足球技巧,又要分小组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穿插一些教学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来解决其中的问题。如,在上田径课时,田径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100米跑中你是否清楚自己跑了多少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训练中解决问题,以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

(四)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来实施具体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差异性、个性化的特征进行有效鼓励和指导,其中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很好体育锻炼,让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讓每一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都有所收获。

(五)采用自主教学的方式

自主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相对简单的知识,只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老师尽量不要插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体育锻炼的实践过程中。这样的自主学习并不同于“放羊式”教学,还需要教师从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辅助。

在自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如运动项目:立定跳远。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简单地示范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其中会有很多的瞬间动作,既无法拆分讲解,又无法暂停指导,很多学生都是“照猫画虎”,动作不标准。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来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一边讲解概念和注意事项,如双手如何摆动不会影响跳远等,让学生观看慢动作,等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再来学习和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除了教师的指导之外,还应组织生生之间进行互相监督和评价,指出问题所在。

(六)实施强化探究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立定跳远”为例,无论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还是当前多媒体中视频的示范,这些示范结束之后,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实践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结合自身的知识认知和锻炼情况来实施探究性的学习。

此外,除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内容之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课外生活上的内容,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外学到的生活中的知识、技能和课内的相结合,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上,达到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外的锻炼中一定要叮嘱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七)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小组合作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体学习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无法自行解决,这就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他人可以是老师、家长或者同伴。组织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分担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科学分组,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公平竞争,便于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优帮差,共同进步,便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组内的具体情况,指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练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以“立定跳远”的训练项目为例,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训练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每组中既有跳得好的,也有跳得差的;其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由于意见不统一,难免会发生争执,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中间做好协调工作,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每组学生、组内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八)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内容的可变化性,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活动中的自我表现。

1.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分享彼此之间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从中积极指导他们,让他们自由合作训练,学习与交流彼此间的项目技巧和技能,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集体中,在欢笑中学习。

2.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和树立学生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友好的民主关系,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到教学中,转变角色,和学生一起努力进行体育训练,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参与分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教师的积极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可以通过学生商量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相互商量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相互学习进步的过程,让学生感到体育学习是每一个学生的事情。例如上田径课时,跑步训练的距离和方式,可以采取与学生商量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来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中来。

4.指导学生参与合作管理,不但能够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激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对课程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而且要从深层次中来触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它不是简简单单进行反复的教学,而是确实要让学生感到心灵上的触动。

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地营造一个民主轻松、富有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氛围,转变教学思路和手段,培养学生自己的主见,让学生尽情地探索和發挥自我个性,激发出学生的运动潜能,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十)教师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主动做某件事或爱好某种事情的心理倾向,只要有了这样的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和训练的过程,然后一味地指挥学生反复循环,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动参可以极大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我们有了足够的授课热情,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十一)整合体育器材和练习场地,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体育器材和练习场地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作用,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器材不断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丰富起来。只要器材和场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学习有效性也必然会提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器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轮滑、飞盘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器材加以改进。

(十二)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在体育训练中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可以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是他们课下的自学和锻炼情况,其中要格外注重学生平时的评价内容,加大综合评价的力度,从而使评价更合理公平。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体育学习的快乐,进而树立信心,增强练习的勇气。此外,评价不只是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同时加以“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卡”两种管理策略。经过实践和尝试,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动机,还有利于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结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翔.浅析初中体育教育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9期.

[2]徐吉军.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8期.

[3]罗敬津.初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J].吉林教育,2014年26期.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深入思考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基础上,阐述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转变:从内容导向设计向目标导向设计转变;从铸动作之型向育运动之魂转变;从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的学习指导转变;从脱离学生与运动实际向联系学生与运动实际转变。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1.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02年3月欧盟的研究小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指示、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2]

经合组织(OECD)尝试从理想教育目的——成功的生活和完美的社会——出发,来回答“每个个体需要什么素养”。经过跨界团队的深入研究,2005年在《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选择》中明确提出三大类核心素养:互动地使用工具、与异质群体互动、自主行动,同时承认,由于国家、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核心素养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3]

根据国际最新发展和我国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素质教育经验,在林崇德教授团队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人们期望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课程教育后,学生形成的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素养是先天的素质与主要通过教育形成的教养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天性和习性的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是强调关键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更好地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改变仅仅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发展工具的观念,真正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平衡,并以此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实施教育。

2.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通过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4]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每个学科都应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共同的、独特的贡献。

3.什么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是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学科后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賽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表现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能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是对待体育与健康的积极态度;是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之中的能力;是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过程中的良好体验、个性形成。

二、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如果说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学习目标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旅程指明了“目的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是为到达目的地绘制的旅行图的话,那么,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过程就是体育教师作为“向导”,根据旅行目的地与旅行图,率领一批学生“旅行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达到目的地的旅程。

作为向导,首先,教师应当了解旅行者——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求,学生特别希望到哪里去,即旅行者对旅途中特别感兴趣的“景点”。其次,应当明确本次旅行的目的地及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程;制定旅行路线图;旅行中经过的“景点”和旅途中会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克服旅途中的困难,到达旅途的目的地的行动与策略。

1.从内容导向设计向目标导向设计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教什么与如何教,即以外在于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结构等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

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学段-模块-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应一以贯之地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目标为引领和准则。

《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以及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思想,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综合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并设计和选择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等,通过实现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以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总目标,以及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各个层次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

“一开始就在头脑中想好结果和目标,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目的地有清晰的了解,你知道要去哪里,从而能够更好地知道你现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走才能保证你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5]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追求的“人为”的过程。体育教师就像旅程中的向导一样,必须事先清晰地了解学生“旅行者”对体育与健康文化有什么样的了解与认知,才有可能对整个旅程做出正确的决定与向导。

例如,篮球运动本身只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工具,它本身不是目的,而且学生本身并不了解篮球运动的意义,以及希望他们学习篮球运动完成的任务。如果在篮球运动教学之前,体育教师自己不能认识与理解篮球运动对于锻炼学生身体、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能力,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价值,不能强调某些内容与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不能有意识地教育与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些目标,篮球教学就可能是没有目的地的“随缘性”活动。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如果目的地未定,那怎么走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过程,绝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即应以旅行目的地这一终点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绘制旅行图。

目标导向设计有三个阶段(图1):

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单元学习、课时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改变什么,获得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学习、理解、掌握与运用?什么是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设计的第一阶段,设计者应首先在理解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与建构学习目标,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去设计第一阶段需要明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顺序。为此,本文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体能发展模块为例,阐述目标导向设计(表1)。

第二阶段:找到可以证明学习目标有没有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证据,以便做出推论(表2)。

第三阶段:在体能发展模块教学中,教与学的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情境与活动设计和安排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理解与展示(表3)。

2.从铸动作之型向育运动之魂转变

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强调传授正规运动的标准动作,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正确完成体育教师所教授的标准动作,强调学习、模仿、练习、做出所教授的“标准动作”。

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运动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还明确提出了达到目标最合适的体验、任务与评价。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运动教学不只是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而且,明确要求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而选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

国际体育联合会主席安德鲁斯在《体育与运动》中明确指出:“既然体育是教育整体的一个部分,那么采取什么体育活动都必须根据教育的准则来选择,受教育目标的指导。体育在教育中既应显示其独特的作用,又应担负起完成其他教育目标的任务。”[6]重新认识身体运动与体育的本质,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从运动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从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转向强调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改善学生体育健康行为。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改变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个技术教学的现状,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技术的学练,参与形式多样的比赛,增强知识点之间或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注重活动和比赛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面临真实的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由每堂课单纯的知识点和技术学习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在关注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改善学生体育健康行为,提升道德水平。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运用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磨炼、团队养成、品德陶冶有机融合,实现健身育人的目标。

从仅仅教授旅行途中需要的单个的走路、跑步、攀登、骑自行车等动作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技能运用于旅程中,并且能够根据旅途中的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最终实现到达旅行目的地之目的。

3.从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的学习指导转变

以往的体育教学基于单向的认知传授理论,教师知而学生不知,教师懂而学生不懂,教师会而学生不会,所以体育教学就是体育教师单向传授。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授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指导,体育教师的指导表現为为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实践学习创设复杂的、变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觉自主的体验性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学会学习等。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一个好的向导,不仅仅能把旅行者带到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引导旅行者掌握旅行的知识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实际运用于旅行过程之中,从旅行者变为旅行家。

4.从脱离学生与运动实际向联系学生与运动实际转变

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往往是过多关注学习正规运动的标准动作,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运动经验与运动能力的实际,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学生当下的运动需求脱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课程,理应成为所有课程中最接近学生好动天性,并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活力、激情的青春生活最重要、最有吸引力的活动。体育教师应更多地创设贴近学生和运动实际的体育活动与健康生活的真实情境,将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解决真实的生活中体育健康问题有机结合。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更多地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时代性。

体育教师作为向导,在旅行途中应更多地关注与把握旅行者实际情况,引导旅行,将过程变成一次与每个人紧密相关的生活之旅、生命之旅。

体育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出发,确定学习目标、创设体育教学活动与情境、设置学习评价标准与内容、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与调动包括体育弱势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在正确理解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是一定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褚宏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3]崔允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11.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8.

[5]斯蒂芬·R·柯维.高性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98.

[6]格兰特·维金斯,等,著.闫寒冰,等,译.追求理解的教學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也越来越受重视。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可以促使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可以为体育与健康教学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困境

中圖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8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大中小学也越来越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关乎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素质水平,这门课程的开展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

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各大中小学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但同时也说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已经有了更科学的发展方向[1]。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体育教学要依照“健康第一”的原则来进行,目的是促进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一定的体育技能以及增强体质之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健康知识,从而形成健康的行为,养成较好的健康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是两个不能被分割的教育过程总。

二、在中小学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呼吁,中小学的学生不再只是学习好课本知识就可以,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有所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通过系统的体育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身心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此外,可以使学生明白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使自身拥有强健的身体,具备一定的心理抗压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工作[2]。

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困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体育与健康教育也被各中小学逐渐重视起来,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中小学对体育与健康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人类社会需要文化和体育,因此说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当和文化教学一样受到各大中小学的重视。但在目前来讲,还有部分中小学没有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教育和培养人的一种手段,其应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心理教育,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可以说贯穿了学生的整个人生,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才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所在。但目前还有很多中小学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低于专业课程,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应试考试上,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排本身就不足,甚至还会出现在期末阶段文化课程占据体育健康课程的问题。此外,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中小学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人员十分匮乏,很多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并不够,甚至会出现体育健康教育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现象,这样不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3]。另外,部分中小学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时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并不够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也并不到位,很多都是应付了事,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自然也就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身体育与健康教育观念淡薄

想要获得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效果,首先要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出来,但是很多学生认为体育学习可有可无,或者是虽然意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因为自身对于体育并没有较大的兴趣,因此不愿意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因为自身体质较弱或,就会对体育课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部分学生虽然对体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自身的运动能力并不强,因此在体育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教师如果没有加以引导的话,就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三)家长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文化课程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对于体育与健康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体育教学只会耽误孩子的文化学习,这些想法就会对学生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甚至使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在一些高强度的学习中也就无法保持持续的专注和饱满的精力。

(四)社会缺乏与学校在体育健身方面的协同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只有学校和家长的参与是不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协调,学校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社会资源却是流动的,如果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就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4]。

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位置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其中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激发出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兴趣,使其能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增强自己的体质和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体育和健康教学,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体育学习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怎样可以让体育游戏更加顺利地开展,要想进行体育游戏需要掌握什么样的体育技能,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补充的作用,要将游戏的编排、器材的选择等都交给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此外,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备受学生关注的体育项目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多组织一些比较具有团队协作性以及对抗性的体育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之后勇敢面对不退缩,不断对自身的意志力进行磨炼,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宣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在将来走入社会后也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中小学晓一定要加强对健康与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转变观念,认识到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性。目前中小学的部分体育教师自身也并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中多半是直接就开始体育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理念的教学。很多学生只是盲目的根据教师的要求来进行体育锻炼,但并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进行锻炼,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就自然得不到提高。因此说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加强对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课堂上一定要多向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好处,让学生明白进行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己对体育锻炼的思想提高了,体育教学中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去。

(三)要将家庭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家长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一定要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要多抽出时间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此外,家长还要主动和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心理身体变化,要及时处理好出现的不利情况,并进行正确疏导。

(四)提升社会的教育协助功能

教育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社会中的各个组织也要利用自身资源给予中小学学生一定的帮助,可定期进行篮球赛、拔河比赛、足球赛等体育运动的举办,为中小学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后备军,其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大事,因此社会各方一定要积极参与到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协助工作当中。

五、结语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并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将健康的体育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并针对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爱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1):134.

[2] 窦可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8(19):69.

[3] 刘红.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6):13.

[4] 马俊霞.对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6):140.

[责任编辑 梁爱芳]

作者简介:朱晨(1992.2— ),男,汉族,河北蠡县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健康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健康是生命存在的常态,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可见,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包括三层内涵:一是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二是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三是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正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全民健康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大学体育也从过去主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转变为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不仅要引导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强调促进大学生掌握体育的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的;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逐渐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健康体育既是体育锻炼,也是大学生精神生活追求的一部分。“健康体育”思想的确立,指导着大学体育教育的变革,也促使大学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化。

健康体育的概念和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重新定义,突破了传统的“健康”概念,把身体的健康与心理及社会适应紧密结合,注重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或生存质量。健康体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促使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降低生存风险,减少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大学体育是提升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大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不能不提到健康体育,健康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而人的健康是实现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服务于社会的基本保证。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劳动者的脑力劳动时间大大延长,体力劳动、身体活动的机会逐步减少,尤其是大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更多更长,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现代体育教学,尤其注重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健康水平,掌握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养成终生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内容,最终实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健康体育的目标和功能

1.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健康体育首要的目标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强身健体为出发点,才能达成体育教学的长远目的,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对身体系统施以定量的运动负荷,促进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发生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达成身体的健康与体质的增强,为生存与竞争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2.促进心智发展,调节情绪

体育教学,是大学生身体直接参与的活动,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协调自己的身体,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作准确的感知、分析和判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其敏感性和耐受性,从而调节情绪,改善其心情状态。在体育活动中,运动能使脑刺激强度得到变换,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而且运动中身体内分泌 “腓肽”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3.增强规范意识,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而人际冲突却是大学生心理适应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离不开交往、交流、竞争和合作,这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与此类似的是在体育训练与竞赛中,人际间的互动十分频繁,既有冲突和竞争,也有合作和协商,还有体育竞赛的平等、公平原则等规范的落实,这些都是健康体育的重要功能。在运动和竞赛中,大学生学会了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了遵守规范和处理冲突, 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心理保健,获得支持的力量,同时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自信等多种心理需要。

4.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耐受性

竞争失败后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适度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具有应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就会应对各种挫折环境,宣泄消极情绪,减轻精神压力,预防心理失调。竞争是体育的显著特点,体育竞赛的结果有优劣和胜负,自然有胜利后的愉快和欢乐,也有失败后的沮丧和痛苦,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经受的强与弱、胜与负客观结果和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以及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担,就是对大学生的磨炼与考验,需要极大的意志努力,学生的果断、忍耐、坚持的意志品质在其中得到培养,极大地提高他们应对未来挫折的适应能力。

健康体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

1.变革指导思想,建设全新课程体系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要由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向健全人的身心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健康体育是大学体育落实“强身育人”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大学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实用性、较高锻炼价值的课程体系。应选择难度适中, 实用性、娱乐性强,易开展并且增强体质效果显著的体育活动,如体操、球类、有氧健美操、韵律操与舞蹈、传统养生运动、民间体育等。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体育意识,健康体育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健康体育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大学生能否增强身体素质,学会锻炼技能,形成锻炼习惯,促进心理健康,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运动兴趣并形成锻炼习惯,是大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生的运动和锻炼兴趣,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乐上体育课,把健康体育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方法,终身受益,最终实现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3.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之中

大学体育教学从掌握技术为主向娱乐健身为主转变,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重视娱乐健身教学并不是忽视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是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活动中,把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和丰富趣味、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相结合,是体现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实践民主型的教学模式,享受运动乐趣,轻松把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自觉地投身于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去。

4.注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灵活多样

贯彻健康体育理念,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加强教法研究,还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可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来满足兴趣和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由小组决定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教师指导和协调,以改变依靠纪律约束,分步教学的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以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性为主要方法的新组织形式。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激发了自身体育健身的兴趣,课内体育健身教学能自然延续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得到体验、熏陶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体育科学研究,2002,10(3).

[2]王献军.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8(3).

[3]贾钧,吴歌.健康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02).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上一篇:初中情境创设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机遇与挑战并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