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简介范文

2024-04-23

数学课程简介范文第1篇

1数学课程的内涵

从多年的一线数学教育活动中总结与体会,数学课程实际际就是对学校数学教育的内容、标准和进度进行总体上的安排和和设计。它像所有其他的课程安排一样,是联结教师、学生的桥桥梁。教师依据课程并执行着课程的规定,最终为学生获得数学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一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根根据获得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运用到在我学习与生活中。因因此,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展示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下进行的数学推理与分析总结的学习活动。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泰勒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教授者者单独完成教学活动。教与学虽然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的环环节,但二者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教师通过自己教的活动来启启示学生学的活动。数学课程的建构就是为一线教师达到这一既既定目标而提供基本方案和依据的,因此数学课程对所有学生数数学学习的质量、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数学课程建设并不不能为广大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细细思考影响数学课程程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存在着社会因素、数学因素、学生生因素、教师因素、教育理论与理念因素、课程本身的发 展等因因素。如果从高中数学教育本身的规律出发,数学课程建设本身身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个性的培养。从教育的塑造功能来来看,这种发展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因为教育的本身是为了社会会的需要而进行,教育要为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生的个性发展源于自己成熟与学习过程。成熟多受遗传的禀赋和和潜能所支配,学习则是个体从环境中所获得的变化,主要受个个人的教养和境遇所影响。学校数学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习的环境,数学课程在这种环境中起着“中介”和“方案”作用。因因此,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特点及所所经历的心理规律等等,成为影响数学课程建设因素中的最根本本因素。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认真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

2从数学的学习维度来看

从人类的文明史发展来看,人类的数学学习认知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等嘴初的社会教育模式, 演变成今天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模式, 屈指算来已有数千年历史。数学教育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着诸多的改变。然而,关于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诸如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什么?数学学习有何特点?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心理规律?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 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2.1 数学学习的实质

要想学习好数学有必要来探究一下数学学习的实质, 下面来探究一下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数学的本质是什么? 二是数学学习作为一类学习活动———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前一个问题,是数学本体论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数学哲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前人已经有了诸多研究与探索成果。如:“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研究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各方面的各种形式模型的构造”;“数学是研究广义的量(即模式结构形式)的学科”等等。对数学本质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学派,由于所持基本立场不同,各派没有形成共识的迹象。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看到尽管数学强调严密,但只是一种相对真理,大部分内容仅仅满足了逻辑合理性,与现实真理性有很大距离。

2.2 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 这种特性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一种非常特殊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空间建构思维; 这些思维模式可以被用来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层次,运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形式上的运算与推理。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这种模式暗合了数学家的思维模式,但我们缺少的是数学家思维缜密性与严谨性。为此,我们可以把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课程方案的指导下雨在教师提示下进行, 数学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上述认识表明, 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受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数学课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数学课程不但影响着人们对数学学习实质、特点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因此做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深刻理解数学课程的内涵与数学学习的特点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所有的课程中总是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因此数学的学习也被看成了重要的学习,看成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原始动力。在此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去认识数学去深刻我们的数学学习,去探索数学课程的内涵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数学课程简介范文第2篇

通过暑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本人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升,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来说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数学属于全体大众,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要改变使原来内涵丰厚、品位高雅的课程异化为以复制系统知识为目的的大工业生产式的流水作业的做法,不能再以课程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自居。应将“教程”转变为“学程”,将“知识施与”转变为“教育交往”。教师作为全人格和全心灵的交往者,既不视学生为承纳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应具有民主理念与生本理念。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念。

二、不断实践,转变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考试压力的影响,我们在贯彻新课程上面可能或多或少打些折扣,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只有不断实践,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应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如: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还有如: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三、注重形成过程,突出激励机制。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同时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

学生的潜能,要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与形成性,引导学生不仅求“知”,更要求“德”,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以自己其独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要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放飞生命的灵思和才情。

四、 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现行初中教材中,对于一些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有许多遗留的内容,如韦达定理、分母有理化、十字相乘法以及三角形四心问题等,而这些内容是我门在高中阶段必须用到的知识点。对于这些内容应如何处理?应该安排何时补充这些内容比较合适?是放在所有新课之前单独讲授还是在讲授有关内容时穿插进来?这些都是在新高一教学中不可避免会碰到的问题。

(二)关于新教材该如何把握难度的问题。新课标实施不久,对新教材的了解和把握还有所欠缺,课程内容要求高,难点集中,习题配置较少;信息技术要求太高,师生负担较重。加上对应的参考资料比较缺乏,现存的资料对教材难度的把握不甚明确,如新旧教材中对于函数定义域和值域这块内容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对教学和考试中的难度的确定的尺度不易把握。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使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专家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200

数学课程简介范文第3篇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面临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谓“课程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等多种信息,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进行更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关注的每日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在处理“时”与“分”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动的分针与时针,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时=60分;在感受1分钟时间多长时,我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再如:在五年级的《相遇问题》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动画片段:

动画

1: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2: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3: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4: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准备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卡车先行一段后,小轿车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相遇。

在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

我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有的是洛阳火车站春运时间的客流量,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数学课程简介范文第4篇

西文主要数学杂志可在下面的网站查阅到:www.thomsonscientific.com/如介入Select a category“MATHEMATICA”可出现2 2 5种数学杂志的列表, 且一般均含有该杂志及出版社的介绍。读者也可从JCR Web查询主要数学杂志。JCR Web全称为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 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SI) 出版的网络版期刊引用报告, 由ISI Web of Kno JCR Webwledge平台提供支持, 并构成ISI Web of Knowledge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 上面两种方法查到的杂志基本雷同。

最新的数学杂志可从美国数学学会网站www.ams.org/查阅, 列出了1994年以来世界新出版的所有专业数学杂志。目前在http://www.ams.org/mathweb/minewjs.html下从New Journals in Mathematics可看到278种数学杂志。

中文核心高等数学类杂志有:中国科学 (A辑) ;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应用数学;数学杂志;高校应用数学学报;模糊系统与数学;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季刊;大学数学;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与力学;数学教育学报。

2 检索系统简介

三大检索收录了大半一流的数学文章。所谓三大检索是指SCI (科学引文索引) 、EI (工程索引) 、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 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其中以S C 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 (S c i e n c e C i t a t i o n Index, SCI)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 1 9 6 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属综合性检索系统, 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是三大检索系统中目前在国际上最著名的一种, 每年更新一次, 收录范围主要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根据S C 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 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 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 C 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S C I以《期刊目次》 (Current Content) 作为数据源, 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的联机版 (Sci Search) 即扩展版 (SCI-E) 有六千多种期刊, 其中数学类收录500余种。

《工程索引》 (Engineering Index, EI) , 1 8 8 4年创刊, 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 分光盘版 (E I c o m p e n d e x) 和网络版 (E I compendex Web) , 即核心和非核心。EI对计算数学、工程数学等并不排斥, 但对纯粹数学似乎没有兴趣。《科技会议录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 ISTP) 1978年创刊, 也是由ISI出版, 报导世界上每年召开的科技会议的会议论文, 包括数学会议论文。

还有两种专业数学文摘期刊, 一种是美国数学会出版的数学评论 (Mathematical Reviews, 简称MR) , 另一种是德国数学文摘 (Zentralblatt MATH) 。美国数学评论是一篇专业数学论文进入国际数学家视力范围的重要窗口, 许多重要杂志要求其引用的文献需隶属于美国数学评论摘评过的文章。数学评论 (M R) 摘评范围较广, 目前1 9 0 0余种专业数学杂志被摘评。美国数学评论 (M R) 除每月出版一期纸质版外, 还开通了其电子版, 读者可从w w w.ams.org/mathscinet/登陆及时查寻。

国内出版的数学文章大多可从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的《中国数学文摘》查寻。目前该数据库收录了1 9 9 1年以后国内 (含台湾) 出版的3 0 0余种数学类学术刊物和高等院校学报发表的有关数学的研究论文和综述及国内学者在国外8 0余种数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等, 其专门网站为www.mathab.ac.cn/。

3 全文数据库简介

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全文数据库。荷兰E l s e v i e r出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科技与医学文献出版发行商之一, Science Direct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 是全学科的全文数据库, 该库致力于提高全球研究人员的效率, 推动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Elsevier Science公司提供2200多种同行评议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目前收录的数学期刊有3 0 8种 (部分为系列图书) 。

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德国施普林格 (Springer-Verlag) 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 L I N K是施普林格出版社和它的合作公司推出的科学、技术和医学 (STM) 方面的在线信息资源。2005年Spri n g e r与K l u w e r学术出版社合并, 使得Springer LINK目前可访问的期刊种数达1 9 9 0余种, 其中可访问的数学全文刊物约为150余种, 全文回溯年限至1997年。Spri n g e r数据库国际网址:h t t p://w w w.springerlink.com, Springer清华镜像站访问网址:http://springerlink.lib.tsinghua.edu.cn。

EBSCOhost数据库。EBSCO是一个具有6 0多年历史的大型文献服务专业公司, 提供期刊、文献定购及出版等服务, 总部在美国, 1 9个国家设有分部。该公司开发了近1 0 0多个在线文献数据库,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等学术领域。其中两个主要全文数据库是:A c a d e m i c Search Premier和Business Source Premier。

Academic Search Premier是学术期刊集成的全文数据库, 提供了3 9 7 1种期刊的全文, 其中有1 0 0多种是数学专业期刊。

中文期刊数学全文一般可从“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到,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高校均已获得该数据库的使用权, 这儿不再赘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等数学的国内外核心杂志、文献检索系统、全文数据库等, 为从事高等数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者查询数学文献提供了一些方便。

关键词:高等数学,文献查询,三大检索,数学杂志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美国汤姆森林科技信息集团网站[EB/OL].www.thomsonscientific.com/MATHEMATICA.2008, 12, 15.

数学课程简介范文第5篇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将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元素,而且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思维性的特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融合;教学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不仅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对传统的教育形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巧妙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其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进行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整合策略,以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良好氛围的营造,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图文并茂、音频兼备的优势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数学课堂注入一种新鲜的活力,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使他们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跃,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为了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内容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的动画中有三只小动物,分别是兔妈妈、兔爸爸和兔宝宝,它们正在分胡萝卜,兔爸爸问兔宝宝:“你想要这些胡萝卜的1/2还是1/3还是1/4还是1/6呢?”兔宝宝不假思索地说:“我要1/6.”然后,兔妈妈说:“那我就要1/2吧.”兔爸爸说:“那只剩下1/3和1/4了,我就选1/3吧.”兔宝宝说:“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都要最少的呢?你们不是最喜欢吃胡萝卜吗?”兔爸爸和兔妈妈看着对方笑了笑,说:“那我们看看谁得多谁得少吧.”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认为谁最后分到的胡萝卜最多?谁分到的胡萝卜最少呢?”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妈妈以前跟我玩过这个游戏,兔妈妈分到的胡萝卜应该是最多的,因为它选择了胡萝卜总数的一半.兔宝宝分到的胡萝卜应该是最少的,因为它只分到了胡萝卜总数中的一小份.”由此可见,在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与学习,而且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有着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而教师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除了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边讲课边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创设学生乐学的场景,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为了缓和课堂开始的紧张气氛,教师可以与学生以轻松聊天的方式提问:“大家有谁听过阿凡提的故事吗?”很快就有学生说:“我听过.”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过阿凡提的动画片.”教师说:“看来很多学生都对阿凡提的故事有一些了解,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段关于阿凡提的故事,看看大家有没有看过?”于是,教师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契约上写的是,把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块金币的价格卖给巴依老爷,于明天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管理,永久生效.署名——阿凡提.”到了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金币哈哈大笑,这时,巴依老爷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并说道:“哎,都怪我,我没认真看这个契约,立得太不严谨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巴依老爷说的是什么地方不严谨吗?”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阿凡提在契约里写的是60米,不是这块地的面积,而是60米那个界线.”教师说:“说得太好了,一条线和一块地的差别太大了,如果巴依老爷要把契约写得更加严谨,那么应该怎么改呢?”有的学生说:“改掉单位米.”这样一来,教师趁着学生兴趣高涨能引入这节课的教学新知,为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和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铺垫,促进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长久的活跃状态,而且能帮助学生实现从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转化,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法则”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用数字进行加法运算法则的教学,就不利于学生对数字变化加法计算的变通,因此,教师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为学生演示了另外一种学习方法,即用字母代表数字,如a+b=c.当这样的算式出来之后,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每名学生的大脑中都会出现不同的数字加法算式.于是,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用数字代替这三个字母,使这个加法算式成立嗎?”“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大家认真想一想,可以与同桌讨论,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尝试写一写.”只见有的学生拿起笔开始计算,有的学生开始与同桌讨论,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示意:“老师,我写出来好几个算式,5+3=8,2+4=6,3+3=6.”如此一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数学思想不仅能将问题简单化,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重、难点知识,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反复强调、不断重复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目的.在没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将重、难点知识以有效的方法讲述出来,不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清晰、准确的掌握.因此,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将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具象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此部分的教学重、难点知识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及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引入两个新的概念——体积和容积.由于小学生还不能熟练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建立空间结构,他们在理解体积和容积这两个知识点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放映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先放一个空烧杯,再利用点击操作功能向烧杯中加入水,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猜一猜烧杯中的体积是多少吗?”待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引入“体积”这一概念,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求烧杯中水的集体就是求烧杯的含水量,然后根据刻度即可求出水的体积.”当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换一个长方体的烧杯,同样往里面加入水,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烧杯中水的体积吗?”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不经意地引入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识,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另一方面经过前面的实验演示为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大有裨益.

五、运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既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又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最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在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深刻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即幻灯片的功能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有关角的事物,如书本的角,桌子的角,房屋的角,广告牌上的角,窗户上的角,撑开伞后的角,帐篷上的角,时钟上的角,等等.在幻灯片播放一遍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刚才播放的幻灯片中,大家观察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了吗?”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都有角!”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可活动的角,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可活动的角两边张开,角会有什么变化?如果让两边张开的小一些,这个角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快速回答:“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这个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这个角就越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识,也了解了角的一些特征.为了引导学生对角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教师可以继续用课件动态播放的功能为学生展角动态变化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有了较为直观、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获得成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要比传统的作业布置更有趣味,不仅能消除学生对数学习题完成的排斥心理,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求知欲望和乐学心理激发出来,为日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分层的知识练习,一方面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断促进他们获得全方面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起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探索与信息技术巧妙整合的有效方法,为数学课堂增色添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能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具体,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进一步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焕东.探究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3-4.

[2]陈光燕.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120-121.

[3]徐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学周刊,2020(36):107-108.

[4]詹玲妍,袁志涛.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J].考试周刊,2020(94):93-94.

[5]赵国宏,宋润仙.基于视频分析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9-125,143-144.

数学课程简介范文第6篇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老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整合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在教学阶段,加入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普及。老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程质量,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个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1.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1.1师生现状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数学的教学时,高中生过于关注计算机,被计算机吸引了注意力。那么就导致忽略了对数学的学习,这使得老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有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以前的教学观念,不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还没有转变过来。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况且有些老师还不明白,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价值。有些数学老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很不积极,同时数学老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时候,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的老师自身能力没有达到要求,这都是现阶段数学老师存在的问题。

1.2硬件条件不允许

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融合,这就需要学校设备能够满足条件。但是目前阶段,有的学校的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从软件方面来讲,必要的教学课件不充分。如果数学老师自己来制作课件,那么就会需要大量时间,也需要花精力去制作课件。这样就会拖延教学的进度。有的老师就会觉得很麻烦,对制作课件很消极,不愿意去制作课件。另一方面,从硬件设施来讲,学校硬件设施不足。保证硬件设施充足,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前提条件。学校连前提条件都无法满足,那么就势必影响信息技术于高中数学的整合。所以学校需要投入资金,加强对这方面的建设,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结合提供条件。

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优势

2.1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这门学科在高中的学科里面是很重要的。这门学科的知识很深奥,比较抽象化,学生们很难理解。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总是无法掌握,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学习效果不理想。老师通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那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有形化,能让学生直白的观看到。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2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很复杂的,而且知识点巨大,需要学生掌握的定义公式有很多。数学老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课,就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而且本来数学需要掌握的内容就又多又难懂,学生在没有兴趣的前提下,就更不可能学好这门学科。所以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让知识不再变得难以理解,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对于数学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自主性的,不需要他人督促的学习数学。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让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深入认识,不但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解题。学生能够把题目单独的,正确的解答出来,就能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并获得成就感。

3.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有效策略

3.1坚持整合原则

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在一起,是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当前阶段,数学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时,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把信息技术加到教学当中,不可能完全的替代传统教学。老师要把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不断创新,让教学的质量逐渐得到提升。第二点,应用信息技术来教导学生时,一定要避免一次性传递给学生太多知识的现象。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知识,所以老师要把握节奏,不能拔苗助长。要把知识一点一点地向学生渗透。如果学生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数学知识,那么记忆就会混淆,无法很好的理解知识,使学生产生负担。第三点,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从头到尾学生只是听讲记笔记。老师只有与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让课堂的质量得到提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还能知道学生的困惑,对于学生的问题困惑能够及时的讲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3.2数学图像连续化、动态化

很多的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动态的,连续的特点。像是二次曲线的学习、函数图像的学习等。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都会包含数学图像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把数学图像的动态化和连续化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比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双曲线方程”的时候,就可以通過运用信息技术把双曲线的图像和方程进行结合。对于方程变化引起的双曲线图像变化的过程,这个画面能够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变得有形化,让学生对于双曲线方程的理解能够加深。同时学生的大脑也会运转起来,能够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结束语:

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各科教学的必然趋势。数学老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缪海峰.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研讨[J] .新课程(中学), 2015 ,( 6 ): 168-169.

[2]任霞.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 2016 ,( 3 ): 23.

[3]张景凤.谈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 ,( 4 ): 80.

上一篇:山西晋城文化范文下一篇:实习报告单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