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

2024-03-02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现状及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康定华(1975-),男,广西荔浦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区域经济。

近年来,作为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结果,物流人才需求旺盛的局面日益凸显,特别是既懂理论又通技术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据悉,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入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人。特别在城市物流中心和物流服务贸易领域,迫切需要培养和引进大量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此种形势促使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应运而生。目前众多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正迎来生源充足、就业前景良好的发展势态。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时间较晚、起步较低,专业建设基本处于摸索阶段,任课教师也多属“半路出家”的年轻教师,在物流管理方面教学经验不足、系统认识缺乏,从而导致物流管理教学开展不够积极有效。如不少任课教师存在教学思路不清、教学重点不分、教材理解不透、实践技能不强等现象。鉴于此,笔者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为例,通过探讨其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职《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然而,笔者对广西部分高职院校《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后发现:许多任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呆板、手段陈旧,课堂教学循规蹈矩、就事论事、照本宣科,课堂气氛索然寡味、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此外任课教师不注重课堂互动,常表演“独角戏”,对学生“满堂灌”,结果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思维僵化、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上课看报纸、玩手机、打瞌睡等“软抵抗”行为。事实表明,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极为普遍和严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所致,也有主观所为。

(一)《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内容抽象性和广泛性是产生课堂教学困惑的根源

《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广泛性,是产生教学困难和教学压力的首要因素。该课程包括物流采购计划管理、预算与结算管理、成本与库存管理、采购合同管理、货物验收与质量管理、采购谈判与供应商管理、采购与供应策略以及采购绩效考核等内容,涉及会计学、商品学、法学、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以及应用写作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大、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教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幸的是,现有任课教师大都缺乏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系统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授课仅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而且缺少进修、培训、参观及实践机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匮乏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教学问题不断、困难重重。

(二)《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严重缺乏实践环节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物流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未能给予物流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如物流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物流教学软件缺乏,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习基地缺失等,造成学生感性认识不够、操作技能低下,从而间接影响到物流理论知识的传授。就《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而言,该门课程从客观上要求任课教师能够利用实验室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有关物流采购与供应方面的电子化业务,并且带领学生亲临某些物资采购现场,从中熟悉物资采购与供应流程等实践内容,但众多高职院校通常只把教学重点放在课程理论的讲解上,既没有提供相应软件进行校内实训,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校外实习,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其教学效果与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三)任课教师经验不足导致《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困难

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而教学经验的获取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积累与艰辛付出。目前,高职《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任课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教学方法欠佳,认识水平粗浅,结果常常致使不少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畏难情绪高涨、厌学思想日趋严重,进而丧失求知欲望和学习信心。此外,高校扩招持续几年,学生数量急剧上升,而教师数量却没有成比例的增加,由此导致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必然也影响到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

(四)高职学生的内在特征对实施《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从《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程内容和性质来看,因为涉及到采购、营销、谈判等关键业务,所以它要求学生具备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并以培养具有较强社交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课程目标。然而,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思想、性格及能力方面差距明显。思想上的不足表现为学习态度欠端正、自卑心理较严重、对前途缺乏信心等;性格上的差别体现在情绪波动较大、开朗程度不够、不敢大胆作为等;能力上的差距则表现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等相对较弱。高职学生的思想、性格及能力等不良内在特征,存在着种种不利于开展《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的因素,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高职《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堂教学对策

从影响高职《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看,主要包括教材内容、实践条件、学生素质、教师授课水平及学校管理质量等。其中,教师授课水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围绕《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对策,以期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与有关同仁共勉。

(一)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积极营造“活跃课堂”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基础,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和共同的追求,而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则是重中之重。营造积极、轻松、和谐、愉快的“活跃课堂”,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开启智慧之源、增强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减轻教学负担,使教师产生成就感。由此可见,“活跃课堂”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而要营造高质高效的“活跃课堂”,首先必须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1]对《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任课教师而言,优化知识结构就是要求在通晓采购与供应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客户服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经济地理以及商贸法律等相关物流专业课程理论,并且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学、心里学理论及学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够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有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其次,要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它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条件,[2]也是营造“活跃课堂”的前提。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不仅意味着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的渊博知识和高超技能,而且也意味着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与威信,因而能够感染和激励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教师还应具有教学艺术、教学激情及良好教态,给学生以激情和美感。笔者在《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物流专业系统知识,学习基础文化及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知识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作风素养及创新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衣着得体、举止从容、胸怀激情、亲切自信,不仅认真传授课程理论,而且还注重补充课外知识,如科技、宗教、艺术、哲学、诗歌、对联等,促使学生求知路上如饥似渴、兴趣盎然,在课堂活跃、满堂生辉的同时,也实现了古今中外文化的传承。

(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优劣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课堂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依据,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价值所在,正所谓“教师的生命在课堂”。然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荀子.劝学》中也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经验的积累有自我积累和学习积累两种方式。自我积累就是在自我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反思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学习积累是指通过听课、听报告、观摩录像、参加经验交流会以及学习有关教学资料等形式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如果说积累教学经验是基础,那么创新教学方法就是上层建筑,只有创造出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神圣的课堂上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所谓“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指适合学科专业发展、适合教师现场讲授、适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三适”教学法。“三适”教学法的获取是教师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创新思维得以实现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然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摒弃落后教学模式、反对墨守成规、做到“不拘一格”。笔者在《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刻苦钻研教学规律索取教学质量。根据该门课程的内容及特点,笔者恰当地采用:(1)案例教学法,如利用教材中的“日本大和运输的宅急便”、“上海宝钢的采购与供应”、“某烟草公司采购流程分析”、“光明乳业:鲜奶移动供应”等案例组织教学;(2)互动教学法,如分析教材中的“采购人员的素质”时,先问学生“采购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接着要求学生阐明原因,然后再结合课本知识,深入剖析并与学生展开激烈讨论;(3)情景模拟教学法,如笔者在讲解“物流采购谈判”时,首先创设一笔交易事务,然后分别让两个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模拟谈判,通过双方的“唇枪舌战”使得大家深刻领悟到采购谈判的特点、原则、内容、程序及技巧等教学内容;(4)幽默教学法,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运用幽默语言、幽默表情、幽默动作、幽默故事等,将严肃的、枯燥的知识变得亲切、有趣,促使学生充满期待和激情,内心不再厌学,上课不再走神。此外还创造性的实施小组竞赛法、特长表演法、形象比喻法、名人名言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图解式教学法等,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保持良好。

(三)明确高职学生定位、关注个体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明显区别。普通高等教育侧重培养研究型、设计型、学科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侧重培养单纯操作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培养目标为掌握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熟悉现代物流技术法规、政策,具有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管理、物资计划、库存控制、物资营销等专业能力和相应的外语水平,能够从事现代物流业中的信息处理、配送、仓储、多式联运、采购、货代等具体业务及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应根据高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规格定位、结构定位、职业定位及市场定位等,进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目标。例如,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定位为在工商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专业公司、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等从事物流分析员、分销员、采购员、运输调度员、理货员、物资配送、物流机械的使用维护、商品储存、商品养护等现场作业和管理工作。在明确学生定位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针对性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能力、思维、兴趣、性格、气质及身体状况、文化基础、社会背景等方面。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是孔子“因材施教”理论的精髓,现今仍被中外教育界所推崇。如当今教学论中仍然强调“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等。笔者在《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对教材侧重点加以明确与区分(如将教材中的物流采购业务流程、采购方式、采购决策、采购成本与库存控制、供应商管理及供应策略等作为教学重点),并对教材内容加以取舍与增补(如补充物流采购案例、物流采购单据的制作等知识),从而解决“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给高职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和“分层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从而解决“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问题。例如:笔者将每个授课班级的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种。课堂讲授时,对优等生着重加强物流采购与供应实践技能的深化和探究,对中等生着重于物流采购与供应系统理论的接受和消化,对后进生则强调物流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积累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掌握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心理体验,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四)挖掘教材实践因素、强化课堂演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智慧在他们手指上。”的确,动手实践是人类思维的起点和智慧的源泉,也是人类自身获得发展的主渠道。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都是在动手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可谓“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然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如果高职教育仍然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那么高职教育必将以失败告终。尽管有关教育部门和众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一直为之努力,但是培养效果不容乐观,培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首先,虽然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各专业实践课时的比例不得低于40%,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真正用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学时很少超过总学时的30%,有些新建高职院校甚至不到10%。其次,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的高职院校与发达国家的同类院校相比,用于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明显不足,特别在实训基地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及融资渠道建设方面差距甚远;此外我国高职院校高学历、高职称及“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如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基本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35%,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技术学院的专职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0%以上。因此,除依靠数量有限、档次偏低的实训基地之外,通过课堂演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这种“课外实践少,课堂演练多”的培训状况也使得课堂成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然而,以课堂为依托强化实践演练,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实践因素和活动因素的基础之上。笔者在讲授《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实践因素和活动因素,如物料请购单、订购单、物料清单等单据的编制,供应商调查表、物料进度计划表、生产进度控制表等表格的制作,招标书、投标书、采购合同等文件的撰写,招标现场的模拟、采购谈判的模拟等等,将这些实践性素材融入到相应章节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个体练习、分组竞赛、师生模拟、生生模拟等方式进行课堂演练,不仅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加快知识消化吸收,而且大大提高课堂活跃程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综合能力训练、坚持课堂“传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反映,是教育领域中的永恒话题。高职学生的能力就宏观而言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就微观而言包括观察、实践、自学、联想、想象、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等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应用、实践”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3]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例如:教师忽视学生分析、综合及判断能力的提高;忽视观察、决策及实践能力的训练;忽视联想、想象及推理能力的培养;忽视公关、合作及创造能力的强化等等。侧重知识传授、淡化能力培养,其结果必然导致“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人才培养缺陷。因此,笔者在《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如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有关原理讲解“上海宝钢的采购与供应”等教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互动教学法的有关原则分析物资招标与投标程序等,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有关要求探讨物流采购谈判过程,以锻炼学生模仿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等,同时还不断补充课外案例并广泛开展“对话式”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学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显著。此外,在强调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坚持课堂“传道”理念。唐代大文豪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并认为如果教师只是“习其句读”而不“传道”,那是“小学而大遗”(即因“小”而失“大”),可见其以“传道”为首,以“授业解惑”为次。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可见他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教育不是培养“解题机器”的教育,而是“授业解惑”与“传道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笔者在《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传道”理念,并通过“传道”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经常利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名人名言等素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道德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采购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同样,高职教育要想突显办学特色、实现长久发展,也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寻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在此,笔者通过探讨《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教学现状与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与广大教师一起,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铸造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持之以恒的开展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32(01).

[2]易方.试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J].长沙大学学报,2001(02).

[3]梁玉凤.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改革[J].北方经贸,2005(12).

责任编辑 何颖萍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第2篇

二、药库由专人管理,应设置药品保管及药品采购人员负责药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工作。库房保管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知识,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采购药品必须向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批发企业采购,选择药品质量可靠、服务周到、价格合理的供货单位,采购办必须将供货单位的证照复印件存档备查。

四、采购药品要根据临床所需,结合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用药量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交药剂科主任初审,然后报分管院长审核同意后方能进行采购。新品种必须由所用临床科室提出书面申请报告报到采购办,经药事会讨论、分管院长签字审批后方可采购。

五、采购进口药品时,必须向供货单位索取《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并加盖供货单位的印章,采购特殊管理的药品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六、在采购活动中,应坚持优质、价廉的原则,不得采购“食”、“妆”、“消”、“械”等非药保健品及无批准文号、无厂牌、无注册商标的药品进入医院。

七、采购药品必须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如发现采购药品有质量问题要拒绝入库,对于药品质量不稳定的供货单位要停止从该单位采购。

八、库房购进调出药品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出入库记录,如实反映药品进出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九、强化药品采购中的制约机制,严格实行采购、质量验收药品付款三分离制度。采购办必须每年向院领导、院药事委员会汇报本采购药品的品种、渠道、金额等情况。院领导、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药品采购渠道、药品质量、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第3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题

一、1 ABC分类管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分别步骤?

(1) ①、按产品重要程度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2)分别步骤是:①、如何分类; ②、如何管理

2 ABC三个等级分别代表何种类型的库存物资?

A:特别重要 B:非常重要 C:不重要

二、

1、什么是供应链绩效?

答:供应链各成员通过信息协调与共享,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物流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信息开发等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即供应链绩效。

2、公司开展供应链绩效评价,管理层应当注意掌握哪些原则? 答: ①、突出重点,对重点指标进行分析。

②、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③、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指标要能反映整条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④、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方法。

⑤、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3、常用的、可供公司采用的供应链内部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①、供应商评价指标 ②、顾客评价指标 ③、物流绩效评价指标 ④、供应链成员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比较

4、常用的、可供公司采用的供应链整体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①、财务指标 ②、客户角度 ③、顾客对供应链柔性响应的认同 ④、学习与成长角度

三、

1、A公司决定投资电子订货系统(EOS)如果不考虑一次性投资的固定成本,以三年为限间,当每年订货量达到多少时,三年的手工处理原始订货系统的总成本与使用电子订货系统的总变动相等?

2、B公司应用电子订货系统应具备什么条件?

①、订货业务的标准化。这是有效利用EOS系统的前提条件。

②、商品代码的设计。在零售行业的单品管理方式中,每个商品品种对应一个独立的商品代码,商品代码一般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对于统一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商品则采用本企业自己规定的商品代码。商品代码的设计应用EOS系统的基础条件。

③、订货商品目录账册的作用和更新。订货商品目录账册的设计和运用是EOS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计算机一级订货信息输入和输出终端设备的添置和EOS系统设计是应用EOS系统的基础条件。

⑤、需要做成EOS系统应用手册和部门间、企业间的协调。

3. 结合案例分析电子订货系统(EOS)的应用有可能给B公司带来哪些实际影响?

①、缩短发出订货时间,减少订单的出错率,节省人工费。 ②、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防止缺货现象的发生。 ③、对生产厂家和批发商来说,有利于调整商品生产和销售计划。④、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经营效率。

四、

1、某快递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为该公司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体现在哪里?

2、从案例中可看出该公司采用了何种物流战略:该物流战略存在的形式是什么? ①、横向协同物流战略 ②、纵向协同物流战略 ③、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协同化

3、该公司这些举措,从提高物流效率角度看,会使公司运营发生哪些变化?

本文中重点均出自课本,仅供参考

五、

1、 采购模式是如何转换的?P93-96 传统采购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

2、结合案例简述该公司的传统采购模式有何特点? ①、传统采购过程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

②、验收检查是采购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事后把关工作,质量控制的难度比较大。③、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时期合作关系,竞争多于合作,没有战略供应细分。 ④、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缓。

3、依据供应商的竞争力及增值能力可将供应商划分为哪些类型?各类供应商有何管理特点?P103(1205单选1分)

①、普通合作伙伴:在行业内竞争力有限,对未来贡献也非常有限。

②、竞争性或技术性合作伙伴:目前具备一定的市场支配能力,但是对企业的增值性较弱。可能无法跟上下游企业前进的步伐。

③、有影响力合作伙伴:这类的企业表现出竞争力尚弱,甚至还没有形成竞争力,但是它的增值性很强,对企业的业务表现出良好的潜质,这类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或者属于完全在做新兴业务的企业。

④、战略性合作伙伴:不仅在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很强,而且对于下游企业增值能力也表现得非常强劲

4、 从该公司对供应商的要求来看,新的供应商关系能够给该公司带来哪些好处?P95-107

六、

1、请简要分析莱汽车“按需创新”的思想有那类物流战略类型?

①即时物流战略、②协同化物流战略、③互联网物流战略、④绿色物流战略、⑤全球化物流战略、 2. 某企业提出“链合创新”“按需创新’的出发点是什么?

即以最终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价值链整合为主线、以物流经济学为基本思考方法、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加速器,使其自主创新走上了快车道。

3. 企业物流战略的目标有哪些?其汽车物流战略主要并注哪一个目标?P232-233 ①、维持企业长期物流供应的稳定性,低成本,高效率;②、以企业的整体战略为目标追求与生产、销售系统良好的协调;③、对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预警和功能范围内的应变能力;④、最后为企业产品谋求良好的竞争优势。

目标:①、降低运行成本 ②、减少资本投入 ③、改进服务质量

4、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①、客户服务战略 ②、需求战略 ③、采购生产战略 ④、供应链整合战略 该企业的“按需创新”以及未来将主要针对哪些关键要素? ①、收益管理

②、客户服务战略

③、成本分析 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P48-51 ①、客户细分

②、成本分析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因为它与企业的成本和收益直接相关。如何实现低成本且高质量的物资采购是所有企业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涉及的问题进行集中討论,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5.176

在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的环境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水平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专门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控制成本和增加利润,还可以在一定的框架下不断加强采购管理并提高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的物资采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 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本能。市场竞争越激烈,或者市场为企业提供的竞争环境越公平,企业对最大化其经济利益的渴望和冲动就越强烈。除了创新的生产技术,标准化的生产和运营管理,科学的发展计划和企业决策可以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外,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应包括科学规划、组织和控制各种物资的购买、储存、运输和使用。物资采购管理的任务是确保企业生产和运营所需的各种物资的质量、数量和按时供应,保证供应和销售之间的平衡,使得企业有足够的物资来进行市场竞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内容包括建立物资采购计划、组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运输和核对物资、分配物资储备以及建立库存。如果没有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例如验收、存储、维护、物资发放、物资消耗汇总分析、物资核算处理等,就不可能实现更高的企业经济效益,也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涉及领域及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不仅经济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持续进步,各行各业的成长已逐渐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的强大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实现新的信息管理方法,催生出了各种实用性的软件。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信息的远程即时通信,这对于物资采购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物资不是传统的物资,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对这些物资的处理变得非常方便。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2.1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涉及领域

(1)采购信息。这里所说的采购信息是不涉及具体资金数额的信息,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时涉及的最基本信息元素,主要包含产品和供应商的信息。信息技术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整合的关键是实现采购信息的数字化。对采购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意味着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得以实现。

(2)资金信息。资金信息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另外一类重要的信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便捷,企业可以随时获取所有必要的数据,其中就包括资金信息,这是绕不过去的重要信息内容。而且,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资金管理,尤其是占用大量资金的核心设备采购,会直接影响企业最大收益的实现。

2.2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发展的基本要求。无论何种企业都是需要进行物资采购的。特别是一些生产或建筑类的企业,涉及的物资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也非常庞大,这些企业的物资采购涉及采购计划的创建、查询和分配,否则很容易出现混乱。信息化工具必须满足实际需求,才能实现对关键信息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改善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流程,实现可持续和高效的发展。

(2)信息化是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坚实基础。在物资的信息管理方面,企业一般会提出诸如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整合物资数据信息等目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不互通的“信息孤岛”问题,促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标准化,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集成。但其前提,则是企业必须可以依靠信息化参与市场竞争,建立适当和有效的内部改革。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高效且全面的信息应用系统,以最终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的集成,改善资金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改造。这是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3.1 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这是客观现实,但现实的另外一面是很多企业在采购业务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传统思想,信息建设相对滞后。以ERP系统为例,该系统涵盖了物资、人员、财务、信息管理等,是现代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工具。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ERP系统,但是不注意系统升级,较低版本的ERP系统软件与其他办公软件不兼容,物料采购管理功能不完整。

3.2 物资采购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足

随着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研发的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采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的许多采购经理并不熟悉相应管理信息系统,只能完成基本操作,比如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分析、采购和供应协调等工作,而不擅长其他的重要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采购管理的信息应用优势没有得到体现,无法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和利润。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此也缺少关注,不利于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化的真正建立。

4 信息化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4.1 供应商团队的动态管理

供应商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有效的方法是整合供应商,在需要采购物资时首先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优秀供应商的选择要通过特定的信息化审核流程来判断,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誉、价格和产品质量,以此来检查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另外,有必要建立评估监督机制,通过评估监督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类,特别是要在一定时期内对供应商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好的供应商可以提升其合作优先级,不合格的供应商则应直接从合作清单中删除,以促进供应商团队之间的公平竞争。在精细化的管理要求下,企业物资采购可以更加密集且有效。

4.2 开展大数据采集与应用

大数据即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各种原始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信息化与大数据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所以,企業要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就必然要引入大数据,需要完整、一致和标准化的原始数据。企业要通过网络平台选择、分析、开发和应用对其自身有用的数据信息。企业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主动对接大数据,深度挖掘大数据,利用起大数据的价值。在确保物资材料供应的同时,大数据可以更有效地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总之,使用大数据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物资采购决策依据。

4.3 加强对库存管理的改进

改善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减少库存余额,释放流动资金,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并增加企业生产和运营的灵活性。如果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善,在消耗不及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库存过多,则企业的营运资金流动不畅,生产经营会受到限制,难以保证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获得企业应有的经济利益。为了改善库存管理,需要瞄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种是查明物资库存并及时调整库存状态;另一种是与供应商合作,按需和按时供应物资,以减少库存,防止物资压力或供应中断。而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机会。

4.4 建立有效组织管理架构

在物资采购领域,企业需要良好的管理,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或部门,依靠这些机构部门对物资管理重要性有正确认识,更加科学合理地实施和执行各项物资采购管理任务。所以,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明确具体的管理工作流程,以便企业相关人员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物资采购管理,全面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物料采购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与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进行沟通,通过对特定物资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有效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还必须建立全面的物资采购管理监督制度,对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绩效进行规范化的监督,以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执行,全面改善总体工作。为了避免发生贪污受贿等不良行为,企业应根据各自基本的需求和采购原则来优化采购方式,进行创新,优化采购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4.5 建设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首先,企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来改进其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其次,企业还必须优化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的内部模块,并改善某些管理功能;最后,为了有效利用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企业需要集中精力加强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向员工渗透。通过确保管理人员可以正确地操作信息技术并有效地管理采购物资,为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情况的变化,引入、优化和创新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的服务功能,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具体,规避相应风险。

4.6 注意管理系统功能开发

除了以上事项外,企业还必须为物资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人力和财务支持。比如在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完成并开始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功能仍然相对简单,不能在满足企业需要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企业采购事项的实际需要,重点加强某些系统功能的开发,尽快扩大系统功能。例如,企业所需的部分物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可以将诸如历史价格统计和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测之类的功能添加到系统中。根据预测结果来进行采购,可以节省企业大量的采购成本,降低决策成本。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增长,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以上分析了当前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具体做法仍然要靠各企业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去加以确定。

参考文献:

[1]李北群.信息化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7):71.

[2]喻珠晗.浅谈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主要问题和对策[J].时代经贸, 2020(24):47-48.

[3]谢晓红,费玉强.信息化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20(3):184,189.

[4]周睿松.信息化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运用[J].市场研究, 2020(2):35-36.

[5]陶媛.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物资采购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6):21.

[作者简介]李鸿(1982—),男,安徽全椒人,中海油能源发展采办共享中心,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采办价格管理。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活动不再是封闭独立的链上一个企业的单独采购活动,而是突破企业界限束缚,将链上企业的产、供、销与其它市场经济实体以及活动建立外部联系,是超越组织界限的集成和整合。文章通过比较传统采购与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模式的优劣,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策略

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作为纽带将企业和供应商紧紧的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双赢的系统。很显然,采购是发生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必要活动,是降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成本,降低整个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重要的因素之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作为企业活动的起始环节,也必然引起了企业的重新思考,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采购效率和生产能力,以期更好地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1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模式的转变

1.1 传统采购特征

(1)传统采购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的博弈过程。因为信息的私有化,采购、供应双方都尽量隐瞒自己的信息,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采购、供应双方只能通过多次谈判达成协议。

(2)供需关系是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多于合作,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临时性的,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协调,供应方响应采购方需求能力迟钝,缺乏应付需求变化的能力,有时甚至会利用市场的突然变化和采购方暂时的困难要挟对方,以取得自己眼前的利益。

(3)响应用户需求能力弱。由于供应与采购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采购方不能改变供应方已有的订货合同,因此采购方在需求减少时库存增加,需求增加时出现供不应求。

(4)质量检验是采购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且必须的部分。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质量检验只能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来实现。因为采购方很难参与到供应方的生产组织过程和质量控制活动中,双方的工作是不透明的,这种缺乏合作的质量控制会导致采购部门控制采购物品质量的难度增加[1]。

1.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特征

现阶段企业在供应链模式下,正如迈克尔·波特在“价值链分析模型”中提出的采购作为企业价值链的支持性活动,有了更具体的实际意义,即采购己具备了价值增加的能力,基于价值增值的采购管理逐渐转变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传统的采购策略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1)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在商品更新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小批量、多频率送货变为主体,采购方式由库存采购向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转变,从需方主动、需方主导采购操作方式转向供方主动、需方无采购操作方式。通过讨价还价的杀价式采购方式早已被淘汰,双方需要通过议价甚至是计价的方式取得“互赢”。这就要求供应与需求双方为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推动动态共享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彼此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通过信息共享与协作,以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和精细化运作。其模式主要为拉式生产形式,即用户需求驱动制造订单产生,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生成,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即时生产的订单驱动方式,可以使得供应链能够即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能较大地降低库存成本。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准时化思想产生以后,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为生产而采购的管理模式,采用过程作业管理模式,流程优化,剔除无效作业,同步化运作,缩短交货,最终能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和采购弹性,这一切的实现都要求增加和供应商之间信息共享和协作。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采购方自身需要参与产品设计和质量监控,并与供应商协调生产与送货计划,只有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的增加, 上述目标才能实现,供应链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才能增加,最终实现“互赢”。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建立一种多层次供应商网络,实现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建立支持共同研发、统一质量控制的供需合作新模式[2]。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可以采用外包模式。采购外包既可以获得更低采购成本、减少人员投入、减少固定投资、提高采购效率、获得专业化的采购服务,企业从总体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企业又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采购外包是最佳降低成本的方式。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分析

2.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找对供应厂商

本来要做一个铁质桌子,如果找到木匠去做,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肯定贵,质量肯定也不会好,而且交货期还较长。所以在采购前,采购员应该多方收集供应商资料,如供应商的专长属性、规模产能,以及产品质量、交期、价格、开发力、服务水准等,提前做好调查,建立供应商档案目录,需要采购某项商品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

2.2 学会借力使力

采购绩效领先者,渐渐摒弃传统的拼命压价采购方式,不再千方百计逼迫供应商让步,或寻找多个供应商并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而是长期的合作供应关系更受青睐[3]。

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最有竞争力的原物料,需要学会“借东风”,即让供应商提供产品估价明细单。这个明细单不是指产成品整件多少钱,而是指整件的零部件的报价,货比三家进行报价,这样做来不用讨价还价,商品价格自然就会降价一半。因为每家供应商的实力水平不同,对于所生产的产品零部件报价肯定不同,采购员最后只需要集中产成品的每种零部件最低报价,把他们拿给供应商,让供应商通过自身内部管理绩效调整,自动降低价格,若确实有困难,采买方也可以派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帮助供应商改善生产能力,最后既能实现供应商成本下降,采购方也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好商品。

2.3 进行全球采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供应链环境下订单定制的生产,本就是需要按照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去做。实现全球采购是主张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供应链要求的及时交货的需要。特别是对于虚拟产品,例如个人需要某款电脑软件,完全可以通过电子采购形式,在网上向程序员发通告,应聘者编好程序,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交易,买方汇款,卖方发程序代码,简易完成,省时省力。

3 结束语

21世纪的全球经济是快鱼吃慢鱼的发展趋势。GE前任CEO杰克·韦尔奇谈到,“在一个公司里,采购和销售是仅有的两个能够产生收入的部门, 其它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所以对于采购,无论怎么看重都不为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管理,是将采购作为一种策略放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下来考虑和设计,使采购活动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价格购买适当数量的产品,以满足供应链管理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登丰. 供应链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孙晓东,刘雨.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研究[J]. 管理世界,2013(10):90-95.

[3] 陈铁建.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战略研究[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31-35.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范文第6篇

一、供应链以及管理

供应链所指的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企业、零售企业和渠道商等构成的功能性网络。一个企业可能在这个网络中占有不同的节点,但更多的是由不同企业在这个网络中构成不同的节点。例如,在某条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供应商节点,又在分销企业节点等占有位置。一般情况下,分工以及专业要求特别高的供应链中,基本不同的节点都是由不同的企业组成。供应链不同于一般的销售链,供应链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物流管理、价值增值以及网链等阶段,其所考虑的是企业的全局,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的职能是管理供应链中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计划以及控制。以企业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煤矿企业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手段,企业通过有效的采购,能够节约采购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企业采购支出行为。针对现阶段企业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应督促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法治意识,培养专业的政府采购管理人才,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保证企业采购工作顺利实施。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采购物资成本较高

煤矿资源作为一次性珍稀能源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我国的煤矿企业虽然在经营规模、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的制度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是也免不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部分煤矿企业在物资采购中仍然分散采购,对于煤矿企业需要用到的物资,在采购过程中存在分批次采购的现象,因其集中采购相对较少,从而增加物资采购的成本,对于煤矿企业开采方面所需要的物资是比较苛刻的,所需要的物资也需要从一些发达城市以及发达国家购买,小批量的采购势必会增加成本,因此,煤矿企业都是对这种形式的物资进行大批量的购进,这就导致了库存积压严重,储存的成本也相对提高。

(二)煤矿企业采购物资缺少章程

目前,部分煤矿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些审批的程序,物资采购的业务从开始到截止需要部分与部分之间进行协作配合,在煤矿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阶层的人员专业性都比较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的智能化程度有比较高,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以及对企业信息的共享程度相对较低,煤矿企业的采购部门提出申请之后需要审批部门进行审核,若是审核中出现一些问题,或是审批的文本出现错误,则需要采购部门进行修改,之后负责审批的部门在一次进行审批,这就造成了采购部门长时间处理审批工作,无法将全部精力用来研究采购前期的分析,更是无法将精力应用在产品质量以及增值方面。而且还会出现先送货后审批的现象,审批部门审批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的效率不高而且采购方式较为混乱。

(三)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对材料市场的调研

结合一些煤矿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法的分析,在物流采购中存在着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只有达到使用标准才可以提供被动运输以及仓储配送等,这种现象与供应商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缺乏存在关联性。结合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状况的分析,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人才匮乏的现象,无法实现电子产业背景下采购及供应链管理方案的完善。因此,在煤矿企业发展中,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完善性的培训策略,提高采购及供应链管理方案执行的有效性。在材料采购环节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了解,通过多方对比,选择优质的市场来源,能够有效提升材料采购的合理性、准确性。节约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难以实现材料成本价格与质量的互相平衡。

三、提高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方式方法

(一)控制物资采购成本

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供应观念,注重煤矿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弱化个别部门的成本最小化,将整个煤矿企业的成本最低点作为成本控制的核心,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企业资源采购成本的控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要强化煤矿企业供应链风险的防控意识,对于供应链中各个企业节点的合作是较为重要的,合作方之间要建立互信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例如对采购资源的重新检查所花费的费用,对采购人员自身的业务以及综合素质都要进行培训,从而提高采购人员的分析能力,对物资采购进行合理的策划,优化采购的批次以及平批量,进而提升集中采购以及分散采购的有机融合,从而降低因材料储存造成的成本增加。

(二)提高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方式和水平

基于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因此,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对其在市场的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优化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完善煤矿企业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是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关键。因此,优化煤矿企业采购部门的组织机构,将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减轻采购部门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对采购部门人员的业务以及自身素质的培养也需要进一步加深,提高采购人员对业务的能力,从而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煤矿企业采购部门以及各个部门都应该利用信息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以此为基础建立物资采购信息化,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个部门在工作中也能够更为方便,而且采购部门还可以将线下业务迁移到线上,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重视对材料市场的调研工作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采购管理也应该跟上科技的发展趋势,注重培养业务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采购工作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对采购管理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通过信息共享平台,采购单位可以增加信息来源和信息查阅方式的选择性,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各级部门单位的信息交流提供便捷的渠道;第二,信息共享也能为采购单位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方便对供应商全方位考察,进而选择最适合的供应商;第三,单位财务部门也需要结合供应商的情况来健全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以便采购单位更好地获取招标的相关信息,促进采购过程和各环节的顺利实施。材料成本占据煤矿企业开支的很大一部分,想要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控制材料成本方面着手。要求加大对材料的市场调研力度,综合考虑、比较材料的质量、成本价格、运输费用及取货等各个方面,最终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建筑材料,而不是简单的以价格作为材料采购的标准。此外,对于煤矿开采材料市场的调研是一项内容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长期、密切的关注材料市场,以便于合理调整材料采购工作,降低成本风险。

结束语:

在企业运行及发展,采购作为企业生产及项目活动中的起点,通过采购,可以降低产业供应链成本,并提高产品的质量,缩短供应周期,因此,采购管理工作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伴随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市场为了顺应需求化的发展变化,采购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逐渐扩大,其中电子化的供应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电子化采购的背景下,可以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改善服务管理体系,为现代企业的经济化发展提供参考。在横向产业模式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以及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此提高煤矿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增强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推动着我国各个领域企业的发展,煤矿是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煤矿企业的良好运行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社会进步,能源企业发展全面开花,不断深化的调整和改革为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挑战。因此,如何管理好煤矿企业物资采购是当下煤矿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加强对煤矿开采材料采购和管理的有效控制,才能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煤矿企业,物资采购

参考文献

[1] 陈霞.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12).

[2] 渠贵君.供应链背景下煤矿物资采购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08).

[3] 王庆文,于常亮.煤矿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数码设计,2017(11).

[4] 程祥霞,丑争,徐帅.关于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

[5] 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与监督[J].李维俭.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6).

[6] 曹北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

[7] 朱迪.电厂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0(10).

[8] 方琼.论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20(15).

[9] 胡登宇.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风险因素与合理防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07).

上一篇:产后康复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常见的木竹材制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