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

2024-05-01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编程类课程是高校开课较多的课程。对于二本学生来说, 由于基础较弱、自律性较差, 学习编程时比一本学生要明显困难。如何提升二本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很多学校进行了探索[1]。一些学校提出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开发创新实验的思路[2], 另外一些则把传统的教室上课机房实验模式改为全部机房上课[3]。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多年采用全部机房上课的模式, 认为机房上课虽然有优势但是优势未被完全挖掘, 应该更多使用在线平台。

二、机房上课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 在机房上课的优势

编程类课程是高校中广泛开设的课程, 最初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上理论课, 然后在机房上实验课。本来教室上课2个课时讲下来学生注意力就很难一直保持集中, 对于二本学生来说, 学习主动性不足导致上课听课更容易思想开小差, 加上课后有些学生复习时间不够, 到实验课时理论课的内容往往已经忘记了, 导致实验效果欠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机房上课的模式。

机房上课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在机房上课教师可以讲一段理论, 接着让学生马上上机编程练习, 无需2个课时一直讲理论。由于是教师刚刚讲的内容, 学生自然不存在忘记的问题, 上机编程自然就比较顺利。由于教师每次讲理论时持续的时间不长, 例如20分钟, 这样学生在听时也比较容易保持专注, 如果学生不注意听课则马上影响接下去的编程练习, 因此学生在听课专注度方面比起教室上课会有明显改进。

但是即使是机房上课, 通常也还是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二) 课内练习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师讲后学生马上练习提升效果, 但还是存在学生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编程类课程学生往往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一些学生接受很快另一些学生接受较慢, 同样的编程任务, 学生完成的用时差异很大, 根据笔者上课测算, 速度最快的20%的学生比速度最慢的20%的学生的完成速度经常可以相差达到一倍。

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1) 有的学生中学时学过, 有编程基础; (2) 感兴趣的学生课外会多花时间去研究, 不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能应付作业就算完成任务, 导致学生的差异加大; (3) 有些学生适合编程, 在听课时一听就明白, 做题时自然得心应手;另一些学生则领悟力较差, 做题时就会觉得困难。

这种差异性导致如下的问题:假如学生练习工作量不大, 对于较差的学生会正合适, 但对于较好的学生则会有很多时间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不利于较好的学生充分提升编程能力。假如学生练习工作量大, 则对较好的学生会正合适, 对于较差的学生则很有挫折感, 如果每次上课都这样会打击他们学好专业的信心。

(三) 课后作业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通常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手工催收, 导致课外作业学生不交或迟交的现象较多。学生完成作业好像是例行公事, 认真的学生会认真去做, 不认真的学生则应付一下, 很多课程临到期末教师还在催促学生上交未交的作业。这样课外作业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 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考核方式还是比较传统,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很多还是采用笔试的形式, 而且期中考试占分比较低, 无论教师、学生都不是很重视, 基本上还是依靠期末考试来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临到期末突击复习的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突击的方式完成期末考试, 自然也容易考后即忘, 因此学期结束时, 学生常常觉得所得甚少。

三、解决方案

(一) 方案叙述

解决上述问题方法很多, 以下是笔者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1) 首先要借助一种在线平台。笔者推荐moodle平台, 其原因是很多高校都有此平台, 无需额外投入。

(2) 课程所有的课内、课外练习均发布在moodle平台, 要求限时上交, 并要设置明确的分值。

(3) 课内、课外练习均包含必做题和选做题, 其中必做题的题量可稍大于较差学生的能力, 必做题要覆盖全部的知识点。选做题则是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和提升, 目标是针对较好的学生。

(4) 考核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

(二) 方案设计思想

1. moodle平台的作用

首先, 有了moodle平台, 教师可以灵活设置课外作业上交时间。一般课外作业在1-3天完成效果最好, 再迟学生的知识容易被忘记。原来没有moodle平台的时候教师通常要在下周上课时让学生交课外作业, 有了Moodle平台, 教师就可以设置在上课后一定时间 (如3天) 做为课外作业的上交截止日期。

其次, moole平台详细记载学生作业的上传时间, 教师可以给迟交的作业扣分, 作业管理更加简单, 对学生也有必须及时上交作业的压力。另外学生可以看到历次作业的得分, 从而激励学生保持积极的状态。

2. 作业中的选做题

选做题的设计是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化, 可以使得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内练习有了选做题, 则必做题只需略超过较差学生的能力即可。有些较差的学生课内连必做题都完成不了, 这时老师可以让这些学生下课回去后继续完成。较差的学生要多花些时间也是应该的。老师可以设置课内练习上传到moodle的截止时间, 例如当天的晚上23点。当然如果没有moodle平台自然无法实现这一点。

3. 上机考核

由于平时都在机房上课, 考试如果用笔试, 显然不合适。

(三) 方案细节补充

1. 选做题

选做题不是简单数量增加。选做题应该比必做题更加具有挑战性。如果只是数量增加, 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 通常不屑于把类似的题目再做几题。但是如果是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就不一样了, 能够攻克会有一种成就感。

2. 作业

编程课程最多的是编程作业。编程作业通常让学生编写源程序然后运行。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源程序和运行截图作为作业的成果。其中运行截图要有自己的姓名等个性化的信息, 其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之间的抄袭。

3. 防抄袭分析

学生喜欢抄袭作业的原因通常是:不会做, 或者偷懒。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去消除这两个原因。

首先适当设置必做题难度, 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完成, 而把难度较大可能有些人不会做的题目设置为可选题。其次可以让学生在上传的作业中带有更多个性化的信息,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的每个程序的运行截图的标题中有自己的姓名, 否则扣作业分。

懒的学生往往连改一下都懒得改, 最希望把别人的作业拿过来把文件名改一下就上传。

如果我们要求学生里面的每个题目的运行截图上都有姓名, 有些抄袭的学生就觉得与其这么麻烦不如直接就自己做。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抄袭的比例。

另外, 作业判改一定要及时, 要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作业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QQ在课外时间联系, 在学生做作业碰到问题时可以方便的得到帮助, 也可以大幅降低抄袭比例。

4. 考核

首先每次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都有成绩, 在moodle上打分, 并且明确占平时成绩的比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完成作业的动力。

其次可以提高期中考试在总成绩中的占比, 而降低期末考试的占比。期中考试也可以改为两到三次阶段测验。这样提高了过程考核的权重, 学生在平时会更努力, 临到期末时突击考试的程度可以明显降低。

四、实际案例

笔者2017年所带的2个班的《C语言程序设计》采用了上述基于moodle的教学方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1反应了部分学生的各次课内、课外的作业的成绩, 这个成绩包括作业是否及时上交、必做题目是否全部已做、做题是否符合教师要求等。

表1的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作业是得到满分的, 这说明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作业学生的完成及时度和完成质量均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作为对比, 笔者2013年带的《C语言程序设计》没有采用Moodle平台, 两者在作业上交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 对比结果如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实施本方案后各方面均有改善, 尤其是课外作业的按时完成和认真完成上均有明显改善。期末考试由于每年的难度有区别, 可比性相对较差, 但从数据看不及格率也是略有下降。

五、结论

机房上课对于编程类课程相比在教室上课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还应该进一步通过在线平台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一个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作业中必做题和可选题的设置、通过Moodle平台收发作业并及时评分、作业提交时的放抄袭设计等, 经过实际验证, 学生课内课外作业的成效均有提升。

摘要:为提高编程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很多高校采取了在机房上课的模式。但是学生课外学习比较被动的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文章提出基于moodle的作业与考核方案, 详细描述方案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细节, 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验证, 方案能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Moodle,编程,二本,机房上课

参考文献

[1] 刘晓莉, 刘晓静.普通二本高校教师教学状态现状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No.362 (20) :221-222.

[2] 陶虹平, 张小青.促进计算思维落地——计算机编程上机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48) :32.

[3] 陶穆.浅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机房上课管理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8) :231-232.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式教学,文章重点阐述了在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关键字:教学质量;电子线路;猜测式;仿真软件

伴随着我国人才市场对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高校对于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大胆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主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潜能,探索出真正适应学生状况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谈谈我在长期的电子线路类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案例。

一、高度决定视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尽管很用功地学习知识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构架、逻辑关系,对所学课程在本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却非常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于是我就在课程的第一堂课首先向学生讲清该课程在本学科以及本专业中的地位,它涉及到前期哪些课程与知识,后续延伸性的知识是什么等等。此环节的另一个目的是传递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学习思想:学习过程就像登山一样,不仅要深入到大山里,领略它的奇妙风景,更要有站在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尤其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建立电路类课程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地位,从而对学习此课程高度重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带领学生浏览教材目录,让学生大致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框架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对学生宏观把握知识体系是很有帮助的。再比如《高频电路》,在教授新的章节之初,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本章节在无线发送与接收中所处的作用和地位,使学生始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

二、从知识逻辑框架入手,以“猜测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

理工类课程繁杂的公式推导难免使课堂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能像打游戏一样主动出击并感受到乐趣?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上课时多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猜测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掘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框架,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理与电压定理时,先启发学生关注基尔霍夫电流定理的逻辑框架,然后依照此逻辑让学生尝试推导基尔霍夫电压定理,学生就会发现这两个定理整体的思维架构其实是相同的,只时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导致填充的知识细节不一样。如同盖房子,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具体的内部装饰不一样,导致每个房间都呈现不同的功能与特色。再比如“节点电压法”,如果以“网孔电流法”的思路框架为基础,通过对比发问的形式启发学生理解节点电压法,学生接受得就很快。同样,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特点、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电感与电容的特点都可以按照此种思路讲授,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三、强调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不像其他专业课有非常明确的应用目标,它的应用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后续的相关专业课体现出来。可学生一般较为急功近利,更关注知识即时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实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注重知识应用层面的讲解,对吸引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会大有裨益。比如在《电路分析基础》的分压与分流讲授后,可增加机械式万用表与数字式万用表电压、电流、电阻量程扩展的工作原理;同样,将受控源与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联系起来,学生对受控源这个模型的理解就不觉得是空中楼阁了;讲授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求解时,以《模拟电子技术》中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求解为范例进行讲解。再比如交流信号的讲解中加入吹风机的应用,一阶电路中加入楼道延时开关的应用等等。总之在平时的讲课中将所学课程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甚至高频、传感器、信号与系统课程等中的应用穿插其中,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应用,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

四、鼓励学生提问,通过提问与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讲授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老师不以为然的地方,这种反差的产生其实不难理解。学生只能按照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去理解,而长期讲授课程的教师对课程已经非常熟了,导致对问题的理解方式会和学生之间存在偏差。但是教师要始终记得教学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深入理解,那么就需要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思考的逻辑,按初学者的思考逻辑讲授。通过鼓励学生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以及作业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支路电流法与网孔分析法的讲解,教师可能认为这两种方法不会产生混淆,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与提问中我们会发现由于概念不清,学生经常会把这两种方法混用,于是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可以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性。总之,每堂课都会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新体验或新方法,课后我们应该及时对教学做出总结和调整,如此积少成多,教学水平也会日趋提高,教学效果也会不断改善。

五、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发现有这样两类学生:一类学生理论功底扎实,但做实验时却显得很笨拙;另一类学生上课昏昏欲睡,在实验室里却生龙活虎。第一类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第二类学生虽然喜欢动手,但是碰到小聪明之外的问题也是束手无措。究其原因,这两类学生都缺乏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意识或者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将实验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学生在做实验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六、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不断改进实践教学

电子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传统的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尝试改革实验课,重新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并编写新的实验教案,增加实验项目和扩充实验内容,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为了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中统一引入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0。美国NI公司推出的Multisim10.0被誉为“计算机中的电子实验室”,是一款既可以进行原理电路设计又能够完成电路功能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学该软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也为顺利开展设计性实验以及后续课程的实验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只要每一位肩负高等教育职责的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相信我们高等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秦平,沈钺.基于课程联系探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6):88-90.

[2]冯维婷.Multisim在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2):169-172.

[3]白菊蓉,张宝军.Multisim应用于电路分析实验教学的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1):123-125.

[4]黎明.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245-247.

作者简介:杨蕊,女,硕士讲师,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在机电类专业开设营销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本文以营销课程为例,分析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营销课程 课堂实效性 研究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在机电类专业中开设营销课程是培养综合性技能型人才的必需,是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必需,是提高新时期大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理性认识市场经济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开设营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掌握相关专业操作技能和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培养学生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经济认识能力是培养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与义务教育阶段不一样的是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一种“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说,走出去会干,善于沟通和传播”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其次,我国仍处于发展建设时期,要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对于机电类学生而言,机电产品营销也是很好的一个就业方向。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大学近年来的大幅度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亟待提高,也为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提出了难题。据调查,目前大一阶段100%的学生拥有手机,70%以上的学生拥有电脑,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虚拟的刺激的世界里遨游,导致对上课的兴趣越来越小,导致上课玩手机、聊天、打瞌睡、听音乐的现状越来越严重。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分析现象,形成这种不良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教师方面讲

由于评职称和晋升的压力,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写论文、做课题、申请项目上,由于精力有限,在备课、上课、听课上显然花的时间少了,多年来,用的是同一个课件,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情况的改变而修改,导致上课乏味、学生打瞌睡的情况。

2.从学生方面讲

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上课玩手机、听音乐、打瞌睡,而打瞌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头天晚上上网玩游戏或看电视睡觉太晚造成的。有不少的学生就读的专业是当初调剂的,对专业兴趣本来就不多,再者,加上目前网络充斥的各种非主流文化的熏陶,导致学生厌学、厌课情绪比较严重。

3.从教材方面来看

现在很多课程所选的教材三五年都不变,特别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内容发展变化较快的课程,不及时更换教材,就不能体现课程的特色和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

4.从教学方法方面看

现在的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都较完备,差不多每个教室都配有投影设施,大部分的老师采用的都是多媒体教学方法,而单一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只浏览PPT内容,不听老师讲的内容,长期下去也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单一采用PPT演示教学,会导致教师的授课能力得不到提高,过多的参考别人的课件。

三、营销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因此教师本身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很重要。要摒弃只为晋升和评职称的不好现象,行使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派相关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和锻炼,将企业和市场的最新知识带到课堂上来。要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专心上课、经常听课,要不断强化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要多关注时事新闻,网络热点,多跟学生沟通和交流,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对你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对你上的课产生更大的兴趣。

2.采用多形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目前机电类专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跟机械类知识打交道,因此,营销作为一门理论前沿课程,只要认真去揣摩和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一,多讲授营销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第二,要多讲案例,让学生在一个个现实的故事里将知识融会贯通;第三,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站起来、让学生说出来,不断地提供他们上台讲话的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第四,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布置一些小的方案设计和调查研究,做成PPT进行全班演示讲解。

3.确定课程定位,架构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是教学的基本架构,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在研究本校教材建设,目的就是要让教材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师因材施教更有理有据。针对机电类专业的特色,将课程的教材依据机电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教材细化为知识、能力、素质架构,将整本教材分为主要三个部分,再根据机电类学生的特色,对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等能力目标相关的教材内容进一步细化。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目前在学校硬件设备条件提高的基础上,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已经演变为“一台电脑,一块屏幕”的教学方法,对于营销课程来说,单纯的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应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应该主要以多媒体教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重要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小结和归纳。可以采用图标或框架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对营销的基础知识不至于感到枯燥。

对于能力目标培养部分的内容,比如要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和品牌商标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时,可以采用市场调查分析的方法,布置小课题,让学生自己组队安排任务,进行市场的实际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做成PPT进行汇报演示。

对于素质目标培养部分的内容,例如市场预测里的头脑风暴法和小组讨论法的应用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分析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布置新的任务,让大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角色扮演来解决问题,在情景模拟中让大家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掌握营销的专业知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让学生没有空余的时间去做打瞌睡、玩手机之类的事情。其中的“想方设法”就是要根据机电类学生的特色,将课程内容细化到一定程度,对于细化后的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提高营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获得双收互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秀峰.高职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2]张丽娟.提高高职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5).

[3]王胜男.关于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7).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已在经管类课程中被应用。但是,经调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在案例选择,教师引导,教学结构层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管类课程  案例教学

1 概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中,已经难以适应其教学目标模式的转换,所以在教学策略上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完善与更新(崔军2012)。尤其是经管类很多专业课程,经常会涉及对新型事务,特殊事项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案例分析更因此成为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相应专业课程中为了避免理论的抽象化和空洞,趋向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使用案例、案例选取不适当、或者教师引导不得当都会使案例教学留于表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调查结果,探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思路。

2 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来源于英语“case”,意思是具体事例(常颖,陈立群2000)。现代案例教学主要是沿用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分析和思考,来识别和解决具体问题。它的基本模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即学生在讨论与发言中对所学的知识的各种逻辑关系进行大量的思考,在思维的过程中判断、分析、研究、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等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单向式传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要完成案例分析,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需要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鉴别、筛选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也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学习一个问题,变成学习多个问题,培养了系统性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次,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史美兰2005),它可以是一场没有结论的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剖析(甚至反驳)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这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力求把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中尽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但也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讨论的情况,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很有必要对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 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3.1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自己所在的大学对120名不同年级的经管类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77.5%。对这些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有着如下几个情况:

3.1.1 举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使用比例较高,但案例教学法使用仍然不多。

为了了解案例教学在经管课程中使用基本情况,笔者编制了如下问卷题目:

问卷题目:在你的专业课堂中使用哪些教学?A多媒体;B案例教学;C举例教学;D实地教学;E其他。使用频率分别是:A经常,每堂课几乎都有;B不使用;C不经常使用;D其他。

调查可知,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外,几乎所有的经管类课堂中都使用了举例教学,达到99%,使用的频率也较高,几乎每堂课都有。但是案例教学使用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只有23%的课程使用过,且使用频率为不经常使用。

3.1.2 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总体上感到新奇,也存在困惑。

为了了解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中使用效果,笔者编制了如下问卷题目:

问卷题目:你对专业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效果感觉是什么?A满意;B不满意;C新奇;D无所谓。存在哪些问题?A案例选择不够得当;B讲授不够清晰;C互动不够充分;D同学发言不够踊跃;E教师引导不够有效。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感到新奇,也乐于参加。但对于其实际效果评价参差不一。主要可以归因于如下几方面:

①案例选取不得当,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意义。这一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占到57%。很多学生承认教师普遍使用案例,也承认案例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师生互动。但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是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还存在质疑。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够以本我的角度主动去分析解决案例,而是被动地跟随老师讲解思路思考问题,最后也是以老师的答案作为标准,盲目否定自己得出的结论,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②案例的时效性和前沿性不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过于经典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存在的共同缺陷是,很多问题或答案都是属于老生常谈,而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于这些案例中讨论的议题,可能都被盖棺定论或广为流传,所以要让学生再次去讨论,往往失去了新鲜度。

③教师的引导作用未全面发挥。尽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发挥主导作用,但教师的角色不可或缺。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参与了讨论,但并没有积极发言,有时甚至会出现冷场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当讨论陷入困境时,教师应该凭借其广博的知识及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进入新的问题的讨论。

3.1.3 案例教学形式有待于多样化。

为了了解案例教学形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中改善方向,笔者编制了如下问卷题目:

问卷题目:请列举你在案例教学中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请对老师改进案例教学形式提出一些建议。

现在的教学往往遵循“案例——要点分析——点评”三步曲,缺乏一种引起学生共鸣的有效机制,在共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不少同学(31%)也提出了可以在课堂中请一些工商界专业人士,参与案例的教学。

3.2 几点建议

3.2.1 选择好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选择案例前,教师必须考虑它的教学价值,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一个好的案例最终都应该服务于自己课程中所要讲述的理论,在设计好核心问题的前提下,以发现问题——引起共鸣和争论——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循环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案例选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什么样的案例是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它必须符合几个条件:一是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和教学目的应该相对应,并且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有争议性,能够引起共鸣。案例应该能引发冲突,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和辩论。三是有综合性。所谓综合性就是指,要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教学过程应该分好层次,循序渐进。

初次接触案例的学生很可能感到陌生,教师应该结合已学的知识,做一些适当的背景介绍。随着讨论分析的不断深入,可以根据进程不断地设置节点,把学生领向更深入的知识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案例可以从易到难,问题可以从普遍到特殊,教师的参与度可以从多到少。

3.2.3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广博的知识背景是保障。

教师应该是案例教学的指挥者与推动者,除了应当具备准备与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较高的学术水平,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教师要更加深入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小结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发其潜能。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主动分析,互相讨论和反思,最后经过整合内化了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案例的选择设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过程的编排等。因此,对于从事经管类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还有注意教学方法的积累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51-52.

[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84-86.

[3]崔军.关于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管理工程师,2011(5):67-68.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较大。因此,研究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如何把电子课件等新型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不同特点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单一的教学方式丰富起来,并进行了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类课程;数学与信号类课程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法

本论文受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教学改革研究基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0719)和四川省2008年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项目资助。

由电子与通信和计算机科学交叉而形成的电子信息科学, 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最具生命力的技术领域之一。而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专业的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它的更新换代, 该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是其他领域的4 倍。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较大。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接收更多的知识,我们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需要长期研究如何把电子课件等新型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于电子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单一的教学方式丰富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老师长期致力于此方面研究与实践,并于2007年申报了成都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首先研究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研究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下面做一些简单介绍。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

近些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了相当大的调整,但仍可以将课程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即:

(一)电子类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系统设计等;

(二)数学与信号类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与处理、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

(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引论、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

电子类课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部分,数学与信号类课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与处理》,计算机类课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引论》、《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这三类课程对学生的功底要求各不相同。电子类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相当的物理知识;同时,对学生在实践方面也有较强的要求;数学与信号类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数学功底;计算机类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强。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课程的类别难于划分。如《DSP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既需要信号类课程的基础,又离不开在实际电路方面的编程。在考虑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考虑。

二、针不同类课程的不同内容,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在课堂教学中,过去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都是被动接收知识。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 大多数的课程教授已经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手段有了更多灵活和直观的方式。

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们应根据情况来制作相应的课件。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对电子类及数字与信号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考虑到它是整个课程的基础, 我们要进行详细的、系统的介绍,在教学上要注意加强例题及定理的讲解,尽量板书书写推导步骤或将其动态地在课件中播放出来。例如在电路类的基础课程《电路分析中》,戴维南等基本定理的讲解就需要反复讲解,占用较长的时间。而对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课件内容则要丰富得多。

对于基于原理的应用等内容,我们则更强调其应用。如对电路的器件,则重点讲解其外部特性、作用、主要参数等,而简化其内部结构介绍。

对于基本方法,我们更注重加强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纯粹的解题技巧的训练。如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多次讲到信号的频谱成分的分析,我们则重点强调分析方法的使用,忽略推导过程,注重其计算结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课堂综合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案例进行互动教学,拓展了教学途径。首先,我们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先放置在课件当中,延长了课堂的有效讲解时间。这在各种课程中都有体现,其中电路类中的复杂电路图的讲解往往都将电路图预先画在课件中,节省了教师画电路的大量时间。其次,为了避免课件中信息量过多,对重点和难点,我们还注重使用Flash 等工具将静止的内容进行动态表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去思考。如我们讲解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时,就采用Flash将信号的传递过程动态地表现传来,让学生对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变换和处理过程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最后,由于课件不能回答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师生交流,设置必要的提问等交流过程。如计算机编程类的课程中,程序的设计就应当通过必要的提问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将程序流程图逐步引出,逐渐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解答整个问题。

(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仿真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也在尝试建立一种基于模拟仿真实验的新的教学模式,如将EDA、Matlab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利用仿真工具制作出的电子课件具有更多的功能。例如我们在信号类课程中利用Matlab制作出的系统框图具有信号的仿真功能,教学效果较好。还有我们课题组中的教师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的公选课,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性很强,其中电子类课程强调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计算机类课程和信号类课程强调学生的软件动手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实践及实习整个课程体系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对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程,我们将课堂教学直接引进到实验室。例如,原来的《电子CAD》课程是把讲课和实验分开,上完一次课程,然后在实验室上一次机,这样学生不能马上自己动手实践老师上课讲过的东西,教学效率不高。我们后来将该课程改为全部引入实验室,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二)在课堂实验方式中加强了学生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制定了支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鼓励政策,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认定,保证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质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和教师普遍反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知识、有深度、有难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实际课程中,我们通过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我们设了个人制作网线,小组组网等内容,在《通信原理》课程试验中,我们就增加了设计完整的通信系统的任务。实践证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通过实验室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各种实验项目的开放实验。我校电子类实验室根据学生预约,及时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计算机类实验室在无课时基本全天开放。通过开放实验室,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不断得到提高。充分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以我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为例,五年内,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国家及省市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12项,效果较好。

(四)安排合理的实习课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实习措施,使学生能够了解生产组织与管理过程、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情况、质量检验和控制程序,锻炼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提倡使用网络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我们通过机房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分现有的网络平台搭建教与学的平台,将教师的课件等资料上传的网络上,有条件的课程还建立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同时还使用BBS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作为辅导答疑的手段,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其中四川省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就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网站,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提升的机会。

通过以上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我们力求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管旗,《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J],扬州: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2.4,P60

[2]王秋华,章坚武,骆毅,《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中国科技信息,2006.17,P193

[3]任俊玲,《浅谈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总465,P147

[4]刘永娟,刘琦,朱亚超,蔡启先,何春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科技资讯, 2008.20,P244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6篇

1.1 商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到工商企业实习,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倡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把握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内因决定外因,教学活动中教学气氛也很重要,学生也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工作,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自主学习就是要多给学生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健康成长,成长祖国的有用之才,而不是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不练的方式。

1.2 明确商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向

学院要出台一系列措施创办特色专业,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教研室要有一个专业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工作的办法与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商务管理类专业也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1.3 提倡创新型教学

明确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态度,老师们要有新的工作方法与工作状态,创新型教学是有新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模式,不断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与学习的环境,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一个重要主题,专业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教学能力,利用爱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教学计划要注重课程的设置,要有内涵及实质性的东西,就有不同课程类别,要有新的时代内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有新的案例新的思想与活力,工作过程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课程建设也要与地方企业相结合起来,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大纲,专业建设在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及新高度。

商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对工作岗位有一个新的认识,商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很高,专业适用的范围与很广,深入到新兴企业中去,让学生到企业里实习及工作,学生在学校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丰富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教学结合起来,又要结合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专业老师也要通过进修等手段不断学习,教师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提升教学活动的把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校资源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领悟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也要有好的教学工作热情及工作状态。

2创新商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理念

讲究开放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商务管理类专业也有一个系统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的要求来教学。好的教学理念也很多,要深入实地调查与研究,总结好的教学经验这样才有质的提升,走出一条好的路子。老师应深入企业实地调查与研究,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到企业中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商务管理模拟实验室, 师生到企业学习好的理念与新的知识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中,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与教学,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学生更好地总结学习的内容,向好的目标努力,向有好的学者学习。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通过实例教学,能正确地认识教学工作的本质,提高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水平, 提高职业学院的品牌竞争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环境下,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平台来宣传学校,把人才培养力度放在首位,确定好专业建设的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新的内容,所以学生应认识到学习重要性及目标的重要性,明确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教育, 学生应把握好学习的目标及学习的内容。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与企业的专家学者联系,在实践中学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细化课程教学的目标及能力要求。老师要有爱心,新老师要多学习,不懂的要去多问,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要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把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创造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内容要与时代发展一致,我们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学生要积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有好学习热情及学习方法,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创新了大量人类文明,形成了好的产业集群,同时它也有好的生产管理及营销模式。职业学院要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的实习教育结合起来, 把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项目,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商务管理类专业是职业学院普遍开设的专业, 探索好的人才培养策略,获取学科新的知识,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职业学院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寻求好的工作思路,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学生也要有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实现人生目标。

商务管理类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革与创新,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育思想要创新与变革,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核心,培养好的教育气氛,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师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教书育人的各项工作。

摘要:商务管理类专业是职业学院比较常见的专业,课程教学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方式,本文通过对商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分析,明确指出商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为商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上一篇:文学社建设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青少年品德心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