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

2024-03-15

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安徽省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数量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上来,而农业生产的现状恰恰又难以满足这种质量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缺乏竞争力。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特定项目以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目前,由农业部组织创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5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00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340个。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至2009年,安徽省共设立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3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省级示范区73项,涉及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林业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分布于全省17个市地的61个县、市(区)。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全省有870个农产品、549个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认证和认定,368家企业91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61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随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如火如荼的建设,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潘志远、秦文利等介绍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林鸿辉、陈洁等总结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经验;钟甫宁、黄文华、金爱民等构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遗憾的是,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效益进行分析的文献极为鲜见。本文以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为例,收集了安徽省1995-2009年以来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方面的数据,运用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农业产出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检验示范区建设对现代农业增长的作用和示范效应。

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2篇

农业发展的“标准化”符号

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像农业这般持续热度不退,始终成为国家质量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词。一切皆因为,农业与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在质量发展成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时,农业的发展不仅有“量”上的要求,还有“质”上的考量。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我国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产品质量”。到2015年,产品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之首——即“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当传统的耕种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时,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在眉睫。《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而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工作。其中不仅包含标准体系的建设、标准的分类管理、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完善,还包括提高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适用性和适应能力等。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列为重点之一,提出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研制基础设施、投入品安全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标准1500项;以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320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30个,促进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具体目标。可以说,“标准化”就像一个符号一样镶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轨迹之中,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

辽宁农业标准化之路

在辽宁,当前正处于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标准化工作正在农业经济发展与质量提高过程中“发酵”。2013年,着眼于标准化事业的长远发展,《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正式印发。其中,辽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即着力抓好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节水滴灌工程、畜禽标准化养殖、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及辽宁五大优势产业和五大区域特色产品为重点,构建以国家标准为引领、以地方标准为主体、以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内容。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辽宁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围绕全省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和农业发展的重点示范区,以优质粮、畜牧、渔业、蔬菜、水果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和油料、花卉、中药材、食用菌、林产品五大区域特色产品为重点,制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逐步构建起全省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结合辽宁农业产业和区域特点,辽宁《关于建设全省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的实施意见》(辽质监联【2012】248号)中明确,在大宗粮油作物、现代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果蔬和特色产业以及现代林业等五个方面规划了农业地方标准的重点研制方向,在辽南、辽中、辽北、辽东、辽西及沿海地区规划了农业标准规范的重点研制方向。

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辽宁省质监局确定了“以服务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品生产和综合示范为重点”的模式,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提高示范区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同时,依据示范区的不同模式,实施分类管理。对政府承担的示范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部门的协调配合和齐抓共管上;对龙头企业承担的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上;对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指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信息快速反应渠道;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承担的项目,指导其培育农产品市场,制定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优质优价”来引导农民自觉按标准生产农产品。如今,辽河流域水稻现代化示范区、辽宁北部玉米现代化示范区、辽西北花生产业示范区、辽西设施农业示范区、环渤海水果现代化示范区、辽东特色产业示范区、辽西北生猪产业示范区、养鸡产业示范区、辽西北养牛产业示范区和黄海北部现代化海洋牧场等10个全省在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正在逐渐发挥规模效应,以综合标准化方法为手段,示范区标准综合体正在构建并实施。

标准化推动了辽宁的产业化与质量发展,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根据辽宁省质监局的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辽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共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533项,制作农业标准化科教片58个,开通了农业标准化网络视频。前七批辽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161家,其中种植业示范规模57.57万公顷,总产值达到128.64亿元,辐射带动138.89万余农户;畜牧业创产值95.78亿元,辐射带动26.05万余农户;水产业养殖规模达到4.41万公顷,创产值15.31亿元,辐射带动16.4万余农户。目前,国家生猪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14个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1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乡项目也已经启动。一系列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企业及农户学习的积极性,其在促进质量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业标准化工作有待完善

不可否认,辽宁农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标准化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标准不适应、跟不上等问题。正如《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标准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管理的系统性有待增强。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一些标准更新速度慢,实施效益不明显,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组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但是,辽宁质监局等相关业务部门正通过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标准推广实施、加强农业标准化基础研究、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与平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辽宁农业标准化工作,让农业标准化不仅有用、而且实用。

如今,辽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正在逐渐开启,辽宁标准化工作正在进一步发挥着基础作用。辽宁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辽宁标准化工作将在“协调机制建立”、“标准水平提升”、“标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推广”、“工作基础保障”五个方面深入开展,通过成立辽宁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建章立制,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设立“辽宁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建立激励政策,扩大各方参与度,促进标准整体水平稳步提升;通过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联手,以县域主导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构建标准体系;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发挥示范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对各类标准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推进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辽宁出口产业特点,探索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建立全省标准化人才库,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

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构建科技支撑、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标准参与度……辽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尽管还有待完善,但是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已经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凸显,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1冶金企业发展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冶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更加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发展的主要重点,积极开展各项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才能真正履行各项安全管理任务,充分强调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对发展过程的影响,既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冶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规范安全生产中,高度重视全面生产管理。并且全过程的安全严格规范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确保管理和生产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三是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让全体员工在开展生产性工作时深刻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安全隐患,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各项工作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各项任务都要依靠班组去完成。所以,全面加强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班组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2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仍然靠少数人抓,“我要安全”的主动性安全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目前,虽然企业建立了多层次安全制约机制,但是这种机制只形成了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制约和压力,并没有把压力传递到班组和职工,班组核心作用不突出。

2.2安全管理还没有真正深入到班组这个基础层次。

危险危害因素主要产生于生产过程。同时故事统计分析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各类设备环境等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

2.3班组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比较薄弱。

班组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存在着脱节的情况,没有形成班组的安全文化,大部分班组仍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状态,班组自主管理的主动性未被调动。

3冶金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建设的措施

3.1注重规范,建立班组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班组会议、班组安全生产检查、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班组安全生产确认、班组安全生产联保互保、班组安全生产奖惩等制度。通过上述制度的良好约束,使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由他律型像自律型的转变。

3.2抓住重点,突出班组安全管理

抓好班组安全管理要突出四個重点工作,一是突出规范班前会和班后会,重点抓好班前预防、班中控制、班后评估工作,让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二是突出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安全状况和人员安全行为全面交接,为设备安全运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三是突出在定期安全检查制度的执行中,规定班长或安全员每班必须完成对所辖区域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保障设备修试工作和保养工作的开展。四是突出对班组的每月“三违”现象和安全责任事故出现的几率提出明确的限制要求,规范班组长的安全管理工作。

3.3注重修炼,强化班组业务技能培训

加强班组学习培训,重点应在安全教育、业务技术、职工思想道德三个方面对职工提出要求,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适时安排时间对职工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职工知识功底、专业能力、技能功夫、身心素质、职业素养为主要的基本修炼,特别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反事故演练等活动的开展,增强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3.4强化基础,重点抓好班组安全达标基础建设

重点抓好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要做好班组各项安全达标制度的制定和规范;硬件建设要做好班组安全环境达标、班组安全设备达标、员工岗位装备达标,为班组开展安全达标提供过硬的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直接影响冶金企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员工安全设备的管理,在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冶金企业要走国家道路,加强生产经营风险管控,通过员工或电子设备对安全隐患进行相关排查,加大员工对冶金企业隐患排查力度,采取一定的科学安全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冶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瑜昆.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影响[J].中国金属通报,2021(09):12-13.

[2]徐家忠,华岳,高泉.我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1(07):10-11.

[3]杜妍芳.浅谈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认识[C]//201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2019:218-221.DOI:10.26914/c.cnkihy.2019.060646.

[4]董光玉.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J].冶金管理,2019(11):138+162.

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该文从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成效,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支撑。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状;管理;成效;建议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我国农业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标准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手段。示范区是指围绕农、林、水、牧、副、渔业等特定项目,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经申报审批,建设一定规模、组织管理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标准化示范推广区域[1]。

1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下,围绕安徽省农业资源优势,截至2018年9月,全省共建设示范区309个,其中国家级126个,省级183个。自开展示范区建设以来,本着突出重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原则,坚持走“龙头带动、品牌拉动、标准推动、农户主动”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成功打造了长丰草莓、大圩葡萄、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同福碗粥等一批知名品牌農产品,做强了六安瓜片、天方茶叶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1.1 地市分布 随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质和量的提升,示范区覆盖了全省16个地级市、61个县(表1)。目前,承担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较多的地级市分别是安庆市、合肥市、宣城市和黄山市。

1.2 类型分布 随着示范区的发展,示范对象基本覆盖粮食、蔬菜、畜禽、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和各类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各地市按照谷物及其作物、蔬菜及园艺作物等类型进行分类,各类型的数量具体如表2。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制度建设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结合安徽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做法,不断丰富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并及时将成熟经验和做法上升固化为制度,组织制定了《安徽省质监系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规定了示范区建立的原则、基本条件、建设目标和任务、示范区的管理以及示范区的审批等。通过加强示范项目的立项把关、建设期间的过程管理和项目目标考核以后的后续管理等,进一步提升了示范区建设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2.2 探索有效模式 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农户”、“公司+中介组织+标准+农户”等经营模式,拉动优质农产品基地生产,将产品质量和标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起来,将加工企业与购销企业联合起来[2]。龙头企业带动,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建设稳定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带和高效农业体系。

2.3 跟进抓好落实 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各市、县(区)标准化主管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年初下达任务、年中中期评估、年底检查考核”的常态化管理模式,有力保证了示范区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实行以奖代补为主,坚持经费紧跟项目走,较好地落实了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2.4 探索“五制”管理 安徽省质监局在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行项目预报制、项目储备制、考察评价制、中期评估制、项目退出制“五制”管理,有效保证了示范区的过程管理。

2.5 标准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流程、作业流程和操作流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示范区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将“在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农业龙头企业80%以上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AA级以上确认”列入了每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点》,把加快安徽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并及时就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中期评估和专项检查。在示范区建设中,示范区龙头企业应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结合的示范区标准体系。国家级示范区的龙头企业,要创建AAA以上标准化示范(良好行为)企业;省级示范区的龙头企业,要创建AA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3 建设成效

3.1 建成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和壮大优势农产品企业 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建设示范区30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2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1个,消灭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空白县”,示范类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有效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2 推动农业标准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各地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引用现行农业标准和制定实施农业地方标准相结合,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并加以实施,推动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如砀山黄桃示范区建立的标准体系通过应用和推广已取得初步成效,不仅成功申报了宿州市科技成果,同时获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所开发推广的罐藏专用黄桃品种“皖83”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3 促进农产品优质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生产领域中,贯彻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在加工领域,宣贯HACCP和ISO22000等标准的实施;在流通领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促进了农产品优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如望江稻鸭共生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复合推广稻鸭共生种养殖面积1333.33hm2,累计生产A级绿色食品“生态米”1.4万t,养殖“生态鸭”40万只,带动农业增收748万元。

3.4 增强农业标准化意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抓手,充分利用安徽省农业资源,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推行“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示范区承担单位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学标准、用标准、讲标准的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标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5 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结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利用生态循环建立高效种养模式,通过改良土壤、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减少农药使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推动了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4 存在问题

示范区在二十几年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但是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差距。

4.1 与安徽的区域发展不相符 安徽农区生产区域性特点突出,以淮河为界,淮北地区种植业以旱作物为主,淮南地区以水稻为主[3]。淮北主要为:小麦、薯类、豆类、玉米、棉花、花生、芝麻、麻类等,畜牧业主要为牛、猪、羊、鸡、兔;江淮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薯类、棉花、油菜、花生、麻类等作物,畜牧业主要为猪、禽;沿江以水稻、油菜、棉花为主,畜牧业主要为猪、水禽;皖南和大别山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薯类及经济作物,畜牧业主要为猪、牛、禽。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选取上,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铜陵市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苎麻、油桐、大蒜、生姜等,水域的鱼类有8目15科45种。而铜陵市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生猪、稻米、生姜、白菜等示范区,市类重点农业资源中的水产资源和植物资源并没有纳入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中。

4.2 重申报,轻建设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企业和政府已逐步认识到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也非常重视,但存在部分过热现象,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理解还很不深刻,特别是建成后的管理很不到位,据调查,目前还有相当比例的示范区并没有真正的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在建设,造成示范区建设整体效应下跌,严重损害了示范区的品牌。

4.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示范区建设中有所体现,但是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之间关系较为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

4.4 标准化人才依然匮乏 示范区建设是复杂的工程,示范区建设既需要懂标准化知识,又要懂技术的人才,对标准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高,虽然已先后多次组织专业培训,但现有的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仍然薄弱。

5 对策建议

5.1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 每个市都应该有本市的区域经济特色在农业方面的关注和重点,在示范区的建设中,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业为示范项目,在本地、全省甚至全国加以示范推广。

5.2 加强成果宣传 今后应充分发挥现代发达信息网络系统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示范区成果。一方面,仿效江苏等省市编印示范区成果宣传册、宣传碟片等,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大力展示和宣传示范区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全省农业标准化成果展示会,吸引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龙头企业和示范产品,在展会期间,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产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展和购物。

5.3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议在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中,结合示范区的建设,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到示范区的建设范畴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社会上的服务机构为满足农业生产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把各个社会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彼此联结成为一个体系[4]。加强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其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搞好服务,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建立新的服务准则,健全农业经营性服务机构,发挥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5.4 完善人才建设 标准化人才建设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应充分利用安徽省举办的标准化工程师考试、各种标准化知识培训等方式,对示范区建设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育出既懂标准化知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參考文献

[1]安徽省质监系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Z].皖质办发(2009)39号.

[2]洪登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五制”管理办法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74-175.

[3]潘琦.安徽省五个农业区气候变化特点及粮食生产特点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4]赵盈.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责编:张宏民)

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农业生产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保技术作为加强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支撑,不仅能很好解决了粮食减产问题,而且也能处理环境污染,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主要分析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推广应用。

关键词:绿色植保;农业生产;发展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许多人对农作物的基本标准也在提高。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更大的生产利润,提高粮食生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往往超标,这种附着大量药品、农药、化肥的农作物产品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所以迫切需要加大玉米等农作物中附着物的污染处理,保护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尽管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它仍然停留在表面概念和形式上。许多植物保护人员只是被临时雇用,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培训,而对关键技能却缺乏扎实的掌握,从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农业部门应在就业过程中重视对植保人员相关技术的调查,并在生产后期对植保人员进行概念和技术方面的定期培训,时刻监管好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杜绝滥用农药的情况发生。

二、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推广应用

(一)从综合角度出发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如果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就应严格按照国家用药标准,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频率和剂量,优化和整合农药轮换,做到交替使用,准确使用和安全使用;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使用新型绿色农药,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积极采取好农业控制措施。

例如积极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的农作物,采取合理种植,轮作和垄作的种植措施,全面加强水肥管理,做好田地周转工作,同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再次积极进行诱导技术,以用于控制田间病虫害。具体做法就是将黄色粘性昆虫或杀虫灯放置在农田中,在田间进行集中捕杀害虫。此外,引诱虫剂也可用于控制病虫害。最后,積极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让常见害虫的天敌被引入,进一步消灭田地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

(二)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系统

在当前农业生产的核心领域里,对于植物保护服务技术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首先要充分把握当地病虫害的突出特点,运用先进技术和多种手段对虫害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以提供更多的管理服务,为制定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然后对其他相关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逐步分析和总结病虫害的具体发生地点和规律,让植被保护服务技术充分发挥好管理作用。

例如有关监测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及时向当地农户提供有关病虫害的监测数据,并合理引导农户科学应用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以便他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方法进行虫害处理。技术人员除了帮助农民要积累好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的知识外,还要指导农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才能更好发挥出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作用。

(三)不断加大对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

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领域,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绿色植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提高植保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加大对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有必要不断提高植物保护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

例如继续加大对当地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发力度,适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以促进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大力推广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一方面,要从各个角度组织开展有关宣传活动,使当地农民能充分了解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植被示范推广体系,积极建立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并建立专门的植被保护服务机构。为了让当地农民体验到正确的植被技术方法,借助最先进的3D 技术全方位展示常用的保护方法,不断拓宽农民对植被保护的信息知识,及时并准确地向人们传达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拓宽大家的环保视野,认识到使用超标农药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标准除草剂。只有合理的使用好绿色植保技术,才能大大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保证了农产品开发的高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村农民的年收入,也保证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作物的绿色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专家和学者正在探索更有效的相关环保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利翠.绿色植保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7,37(22):67.

[2]    张作鹏. 构建绿色环保体系加强植保技术推广 [J]. 农业与技术,2017,37(08):21.

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般情况下, 客观的说, 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必须体现“安全第一”的责任, 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 进行有效的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 综合的治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因此, 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可以呈现规范化的、科学化的, 还有系统化和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在风险出现后的控制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控制, 并且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其实,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就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实际实施办法和有效的控制办法, 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的现状和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1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包含来说,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了安全的目标, 安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安全的生产和投入, 安全的法规与管理安全的制度, 还包括了安全的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设备的检查和设施, 作业安全, 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还包括了安全生产中重大危险的监控, 职业健康, 应急的救援, 事故的报告,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绩效的评定等。

安全生产确立标准化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安全生产中的标准化可以规范生产中不标准的行为, 保证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符合生产标准的, 实际上, 在现实的生产中, 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生产中不标准行为的产生, 因此安全生产的不标准化是可以规范生产的没一个步骤;

其次,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建立还可以有效的对安全生产中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 可以有预见性的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解和控制;

再次,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建立还可以有效的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进行应急的处理, 直接在安全事故发生后, 进行迅速处理, 从而避免二次伤害的出现。

2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

首先, 是重视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必须在安全管理中要有相应的重视程度, 也就是说, 机制的构建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应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无小事, 任何时候都要重视, 并且要把安全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管理。

其次,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还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合理的建设。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标准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每一个标准化机制的步骤都需要合理的规划和构建。尤其是在生产中, 生产步骤是环环相扣的, 每一个生产步骤的承上启下都需要标准化的过程, 一定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标准和整齐。

再次,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还需要全面性。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是需要全面的, 也就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错过, 要做到生产中安全管理, 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也要做到在安全生产中还要有应急预案和处理办法, 从而把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发展。

最后,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建立在安全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 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需要安全生产中的重视和认真建设。

综上,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是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任何安全生产管理离不开安全生产的控制和应急, 安全生产标准化贯穿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是用标准的生产模式来指导生产过程, 并且通过有效的指导规范生产中的不规范的情况, 比如经验主义等。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可以使安全生产在规范生产中更上一个台阶, 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安全生产管理也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度和建设。

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建立在安全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 并贯穿在安全生产中的全过程, 安全生产是离不开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的。分析认为,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包含来说,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了安全的目标, 安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安全的生产和投入, 安全的法规与管理安全的制度, 还包括了安全的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设备的检查和设施, 作业安全, 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还包括了安全生产中重大危险的监控, 职业健康, 应急的救援, 事故的报告,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绩效的评定等。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构建刻不容缓。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

参考文献

[1] 肖跃华, 构建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的探讨,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12月.

[2] 陈笑宇;董妍璐;马鸣, 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探讨, 经营管理者, 2013年6月.

[3] 吴建, 论述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 (上) , 2015年2月.

[4] 王影,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化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年4月.

上一篇: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论文范文下一篇:控制设计的农业灌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