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建筑布局范文

2023-12-25

佛教寺院建筑布局范文第1篇

一、佛教寺院财产的内部监管制度

( 一) 规范佛教寺院财产的使用制度

佛教寺院财产的使用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也一直是引发公众热议的焦点问题。佛教寺院的财产应当有具体详细明确的使用制度, 而《宗教事务条例》中第十八条仅仅概括的规定“宗教财产应当加强内部管理,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但考虑到佛教寺院的特殊性与佛教寺院财产的敏感性, 以及佛教几千年来传播的宗教精神, 无论佛教财产的使用上是否有法律上的明确或禁止性规定, 佛教财产的使用首先都应当生存并长期发展的精神宗旨为基础, 将佛教的财产完全的用于佛教的事业上, 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健康发展。其次佛教财产的使用应当以服务公众社会为原则, 由于佛教财产的来源以公众捐赠为主要方式,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只有参与到位人民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才能更有效的体现佛教财产的价值所在。

( 二) 明确佛教寺院财产的财会制度

在时代转型, 社会复杂的环境下, 佛教财产的用途也越来越多元化, 必须以围绕佛教寺院的发展目标, 对佛教寺院的财产进行合理明确的统筹。

1. 建立财产预算与执行模式

要加强对佛教寺院财产的监管并使其最大化的进行财产配置, 那么就需要对于寺院内部所有财产的流向有个准确的掌握, 因此当寺院财产有任何的异动时都要进行财产数据的变动记录。纵观佛教寺院每一年份的发展目标, 活动项目, 在年初即规划寺院的财产收支, 无论寺院财产的何种来源, 包括政府资助、佛教信徒的捐赠亦或是佛教寺院自有事业的收入等都应当按照寺院内部的财产规定进行登记, 并给予严格必要的内部监督。同时在寺院财产支出方面, 亦无论寺院财产如何支出, 包括对寺院本身设施的维护与修理, 佛教内部僧徒的日常花销亦或参与社会公众服务性事业等也都应当按照寺院内部财产的规定提出明确的支出事项后才可申领。通过控制寺院财产的收支明细来具体建立寺院财产的预算与执行, 即能使寺院财产的利益最大化, 也能使寺院财产的效益最大化。并且寺院内部的财产管理人员也能够很好的监管寺院财产的走向, 使寺院财产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寺院内部僧徒的贪污, 挪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 建立专业的寺院财产管理队伍

财产的合理支配, 依靠人的专业管理, 因此高效专业的管理队伍是寺院财产有效运转的命脉。在时代日益变迁的今天, 佛教寺院财产的特殊性显得尤为明显, 对寺院财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资源”是一种无限的资源, 因此加强对寺院内部财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以及专业水平的强化, 使其能更好的管理甚至监管寺院财产。

二、佛教寺院财产的外部监管制度

从古至今, 由于佛教的宗教性质, 佛教寺院财产一直是寺院自主自配, 自己监管。为了防止“监守自盗”等违法行为, 有必要为佛教寺院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制度。

( 一) 加强行政监管

《宗教事务条例》中第36 条仅仅规定了寺院有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财务收支的情况, 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政府的监督职能, 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 赋予政府不仅仅是被动监管, 还应当主动监管的权力。要求政府宗教部门定期对当地佛教寺院的财产明细、会计账本等资产凭证进行审阅, 对寺院外部事务进行有效监管。政府的合理监管, 即能确保寺院的财产利益不会被个人侵害, 也能保证寺院对财产进行积极健康的支配。

( 二) 加强社会监管

社会公众一直是监管主体中最有力的一部分, 也是监管效果最明显的一部分。因此佛教寺院应当在不侵犯寺院利益, 暴露寺院隐私的基础上公开寺院财产的收支明细。确保寺院财产的透明化, 同时也给社会公众监管寺院财产一个合理的途径。社会公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应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的参与到对佛教寺院财产问题的监管上来。要求佛教寺院定期将寺院财产的具体支配公布到网络上, 在现实生活中, 网络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使其成为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监管方式。同时也应加大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的自身素质, 在维护正义, 促进公平, 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健康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 “少林寺被收购”, “少林寺被上市”等词语不断登上热搜榜单, 佛教寺院的财产制度也自然被推上风口浪尖, 对佛教寺院财产的监管成为了佛教寺院的首要问题。监管是最好的防腐剂, 因此本文从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对完善佛教寺院财产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 使监管更有利, 对寺院财产给予统筹的规划, 能更有效的发挥财产的价值, 使佛教寺院获得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寺院财产,财产监管,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楠.我国佛教寺院财产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 2014.

上一篇:法律事务年度总结范文下一篇:法律援助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