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祝福语范文

2023-04-25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1篇

中国佛教的传入弥补了日本原始氏神到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统治日本精神信仰的空白区。当时的日本,文化比较落后,与中国直接的文化交流还没有开展;社会还处在比较落后的奴隶制的氏族制度时代;宗教方面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氏族保护神(氏神)。这时候佛教的传入,无疑对日本来说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还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所以成为了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指导性的文化思想。不得不提,圣德太子在这其中对中国佛教在日本的推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古天皇元年(593),用明天皇之第二子厩户被立为圣德太子,并以“摄政”身份辅佐国政。他“习内教(佛教)于高丽僧慧慈,学外典(儒学等)于博士觉哿”(《日本书纪》卷二十二),对佛教尤为重视。推古二年(594),他下诏兴隆佛法,朝廷的臣、连等“各为君亲之恩,竞造佛舍,即此谓寺焉”(同上)。他自己从推古六年(598)起,对传入日本的汉文佛典,随得、随读、随讲,曾开讲过《法华经》、《胜鬘经》等,上自天皇、诸王、王女,下至百姓大众,都是他每次讲经的听众。推古十二年(604),他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即政治原则),其内容大部分是宣传儒学伦理道德和佛教思想的。而且,当时日本还向隋派遣使节有3次。在派遣留学生、留学僧中有高向玄理、僧竁等人,他们在学习了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以后也把汉文佛典带回国,在尔后进行的“大化革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710年日本迁都奈良,进入奈良时代。它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前期,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频繁交流的时期,也是佛教在日本的进一步传播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中日僧人密切交往和汉文佛典大量涌向日本,日本从中国直接间接他传入了三论宗、成实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律宗,被称为“奈良六宗”。其中对六宗的传入有较大贡献的有,高丽僧慧灌及其弟子有道慈、智光(三论宗), 日僧道昭(法相宗),新罗僧智凤、智鸾、智雄(法相宗),道光(律宗),唐僧鉴真(律宗),唐僧道睿(加个斜王旁)(华严宗)。也只是到了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传入的佛教宗派及其典籍才真正开始有所认识,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修习传承,从而把佛教作为镇护国家的思想武器。

到了日本整个平安时代(794~1184)和镰仓时代(1184~1333)前期,传入日本的主要有天台宗,真言宗,代表人物有留学僧最澄和空海。这一时期,日本僧人入唐或入宋取经,回国后便加以改造,使之带有日本民族特色,据此,更好地为日本的社会和政治服务,祈求国家平安。特别是后期宋版《大藏经》传入日本(宽和二年,即986年由奝然法师携回日本国)以及日本第一部印本书汉文佛典《成唯识论》的诞生,大大加速了佛教在日本的流传。

尔后,中国佛教的进一步日本化。源信和源空开创了不同于当时中国的净土宗。荣西二度入宋,开创了日本化的密宗,被认为是日本禅宗之始祖。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2篇

( 一) 佛教的善恶观

1. 佛教关于善恶的定义

善与恶是宗教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关于善恶的定义, 佛教从宗教信仰的立场出发, 自有其一套理论体系。

总的说来, 佛教认为善就是“顺益”。[1]顺是指一切的思想言行要符合佛教的宗教教义。“益”就是一切的思想言行要有利于佛教的修行和实践。佛经明确指出: “顺理为善, 违理为恶。” ( 《大乘义章》卷十二)

2. 佛教关于善恶观的内容

( 1) 善的内容。唯识学派将善分为自性善、相应善、等起善、胜义善等四类。其中自性善十一种, 详细地从心理上对善作了分析。它们是: 信、惭、愧、无贪 ( 不贪求) 、无嗔 ( 不仇恨) 、无痴 ( 不愚昧) 、精进 ( 努力修行) 、轻安 ( 心情舒适) 、不放逸 ( 不断努力) 、行舍 ( 心情放松) 、不害 ( 不杀、非暴力) 等等。[2]

( 2) 恶的内容。佛教认为, 违背常理的, 与佛教教义学说不相符合的, 都是属于恶的。[1]恶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三毒”。除此之外, 慢、疑、恶见三种也被归于“根本烦恼”之中。

概括的说, “慢”是指傲慢, 对有德行之人的不尊重和怠慢。“疑”是对佛教所讲的道理持有一种怀疑态度。至于“恶见”, 是从根本上颠倒佛教的理论基础, 阻碍了人们对“真谛”的正确认识。

( 二) 佛教的人生观

1. 佛教关于人生的本质

佛教在对人生现象的形态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 也逐渐对人生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涉及此问题的概念主要有四个, 即苦、无常、无我和不净。[3]苦是佛教产生时提出的基本概念之一, 《中阿含经》把人的一生概括为“八苦”: 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盛阴苦。之后佛教又进一步衍伸出了无常和无我的观念。无常即非永恒, 无我说是指在一切事物中不存在一个主体, 因为不存在永恒之物没有至上的主宰者, 因此世间万物也不是由主宰者创造和生成的, 要放弃对“我”的执着, 才是符合佛家真谛的行为。

2. 佛教关于人生的目的

佛教的最高目的是追求涅槃。在这里,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于涅槃的追求也略有不同。小乘佛教注重个人的解脱, 而大乘佛教则以普度众生为终极目标。另一方面, 小乘佛教始终将遵守佛教教义放在首位, 对教义戒律持绝对的肯定, 但大乘佛教强调“不执著”。

二、佛教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

( 一) 佛教的“自利利他”思想与商业交换行为

“自利利他”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思想。“自利”是指有利于自身, 为了使自己得到解脱, 消除自身的痛苦和烦恼而进行修为实践。“利他”是指对他人有利, 为了普度众生, 消解众生的痛苦。在佛教看来, 自利与利他是相辅相成, 辨证统一, 相互渗透的关系。

佛教的“自利利他”思想体现在商业交换活动中, 就是有利于实现“共赢”的局面, 是一种合作精神, 这有利于解决现代商业活动中的恶性竞争等不公正现象。

( 二) 佛教的“平等”、“慈悲”观念与社会财富分配

“平等”的观念渗透于佛教伦理思想的各个方面, 强调“佛性本有”的众生平等观。“慈悲”是佛教反复强调的观念, “慈”指使众生收获幸福和快乐, “悲”指接触众生的烦恼和苦痛。

佛教中的“平等”、“慈悲”观念也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着积极的影响。为了践行平等和慈悲的观念, 佛教倡导人们主动拿出部分财产去行善事, 普度众生, 使得社会财富得以均衡分配。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均衡并不等于平均, 而是按照需要适度合理的分配。

( 三) 佛教的“清心寡欲”与物质消费观

佛教讲求清心寡欲, 认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并摈弃贪求物质财富的念头, 时刻保持一颗纯净的本心, 只要满足保证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就足够了。

佛教的清心寡欲的思想对防止当今社会的过度消费有着积极的意义, 提倡勤俭节约, 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有利于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四) 佛教的“业因果报”和经济增长方式

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又一重要思想。概括的说, 就是“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在经济伦理层面, 是告诫世人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守德行。业因果报的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领域, 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增长方式上。佛教提倡经济的增长要取之有道, 否则人类最终会吞下自己亲手种植的恶果。

三、结语

佛教的善恶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和方向; “自利利他”思想为营造和谐良好的商业交换关系提供了精神动力; “平等”、“慈善”的思想又进一步推广了慈善事业; 佛家提倡“清心寡欲”, 对人们形成正确的物质消费观产生了积极意义; 因果报应的理念更是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佛教作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它的伦理思想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的善恶观和人生观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基础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善恶观,自利利他,平等慈悲

参考文献

[1]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袁震.佛教善恶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2.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3篇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因为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明帝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明帝将原驿站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因此白马寺有中国佛教第一寺之称。

佛教经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三藏均通晓的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合编在一起称“大藏经”。佛经种类繁多,内容晦涩难懂,我们不需要深究。

去过少林寺的人或许对其大门外影壁上的八个字“大乘胜地,禅宗祖庭”还有印象,那么,这几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呢?他有两个含意,一个是说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二是说佛教有宗派之别。

小乘佛教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衰于公元后一世纪。其教义与原始佛教接近。该派认为只有绝对遵循佛陀之道的少数幸运者才能够达到涅盘之境,强调借严格自律与修养得救。同时该派认为,佛祖只是一位教师(正如释迦自己宣称的一样),而且已进入涅盘,不再为人。现在,小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居支配地位

大乘佛教公元一世纪在印度兴起,公元

八、九世纪衰退,大乘佛教除在若干教义上与小乘佛教不同外,它与小乘佛教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把释迦牟尼奉为神,奉为全人类的拯救之神。至此,佛祖被神化为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由于宣扬释迦为拯救之神,大乘佛教远比小乘佛教更获人心,在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居支配地位。

佛教的宗派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不同的师承,不同的寺庙,不同的修行方法而逐步产生的。在我国流行的大乘佛教中一般常说的有八个宗派,分别是“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和“律宗”。在藏传佛教中还有好多派系,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唐代玄奘创立了法相宗,祖庭为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山西交城的玄中寺为净土宗的祖庭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来,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落。北魏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总数达一千余处,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中也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兴盛。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佛教也有过衰落,有记载的灭佛就有过四次。

简单了解过佛教以后,我们来继续了解佛教的建筑及其塑像。

佛教建筑现存的有石窟、塔和寺院。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依山雕凿,而因为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艺术,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艺术技法融合交汇,成就了我国特有的石窟雕像、绘画艺术,集大成者有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

塔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塔的音译是“窣堵坡”“浮屠”。外形为半圆球形。这种佛塔进入中国后,与我国传统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相结合,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形象、不同风格的造型。从平面来分类,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等;从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塔、砖塔、铁塔、石塔、琉璃塔等;从塔的造型来分类,常见的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楼阁式佛塔: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介休的史工塔;密檐式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千寻塔;覆钵式佛塔:北京北海白塔、五台山白塔)。塔的功能也逐渐扩大,从存放佛舍利,发展到存放藏经、供奉佛像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寺院就和中国的传统建筑、传统思想相融合,其有三个特点:一是院落式布局;二是中轴对称布置;三是主次分明,等级严格。下面是介休回銮寺平面布置,在这个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院,其两侧的关帝庙、土地祠和财神庙等是佛教和中国传统的宗教融合后的产物。我们再来看洪洞广胜寺的平面布置,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二门、飞虹塔、弥陀佛殿、释迦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进入二门后东西两侧为祖师殿和伽蓝殿殿。广胜寺有四进院落,其中飞虹塔为明嘉靖六年(1527)建成,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在佛教的寺院中,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所以这个建筑位于中轴偏后的部位,形制最高、用材最好、用料最大。天王殿供奉的主像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后面为护法神韦驮像。山门开间和形制可以高于院中的其他建筑但要低于主殿,山门两侧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即哼哈二将,把守山门。进入山门后在天王殿前的左右两侧位置为对称的钟楼、鼓楼。回銮寺的大殿两侧耳殿为地藏殿和明王殿。地藏菩萨一般为出家像,右手持锡杖,左手持如意宝珠,地藏菩萨两侧的胁侍为道明和尚和闵公长老。明王是密宗佛、菩萨的化身,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和十大明王这分。

大雄宝殿的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两侧一般为迦叶和阿难的站像,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各骑狮、象的座像。大雄宝殿主像为三尊的布置方法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之分。横三世佛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竖三世佛为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另外不常见的还有五尊和七尊的布置方法。

西方三圣主像阿弥陀佛,左胁侍观世间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 东方三圣主像为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可胁侍月光菩萨。华严三圣主像为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

伽蓝殿的主像是的是波斯匿王,左边是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也有的伽蓝殿供奉的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关帝圣君。

祖师殿主像是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的弟子六祖慧能禅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

张壁古堡现在的佛教寺院有:南门外区域的观音殿、韦驮殿、西方圣境殿(旁边有地藏殿遗址),村中兴隆寺,村北的三大寺殿、空王行祠等五处。观音殿为泥包铁像窑洞处,原为一观音像,匾书写“急早回头”院中一小殿为韦驮殿。村中的兴隆寺为06年恢复的建筑,是现村中比较完整的一座寺院,山门(天王殿)为三开间带前廊的硬山建筑、正殿为五开间带前廊硬山建筑,另外还建有东西配殿及南禅房。三大寺位于北堡门上部真武殿的西侧,为一带前廊的三开间四架悬山建筑(现存木构架为康熙三十一年的修建)。西方圣境殿为三开间三架梁悬山建筑(现有建筑为雍正九年重修)。西方圣境殿西侧为原地藏殿的遗址。空王殿为堡内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筑(明万历四十一年建成),为三开间四架梁带前廊的悬山建筑,屋顶有精美孔雀蓝硫璃脊饰,檐下保存有国内唯一的硫璃碑。殿内塑有一佛两菩萨,据碑文记载为空王、摩斯和银公。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4篇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

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

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

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5篇

第63期

总第280期

雪野办事处为民解忧受称赞

近日,东明路街道办事处登门送锦旗,感谢管网所雪野办事处员工冒高温顶烈日,为小区居民解决用水困难。事情发生在8月3日晨6时许,街道辖区尚博路799弄居民区一根地下水管突然破损,造成该小区34号至39号共3幢大楼、6个门洞、186户居民家中完全断水。当天适逢39.6度高温,面对居民因天热酷暑又遇断水困扰难题,街道办事处向浦东威立雅公司紧急求援。虽然物业水管不属于维修范围,但雪野办事处想群众所想、急居民所急,不讲任何条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专业队伍赴小区抢修。为尽快修复水管,还调用了大型设备来掘路。抢修队员们在烈日的照射下挥汗如雨地作业,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受到在场居民的纷纷赞扬。抢修过程中,为保障居民基本用水,送水车在现场一直服务到恢复通水,使送水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抢修工作完成后,第二天凌晨该小区另一处水管也发生爆裂,雪野办事处同样火速前往掘路抢修,直至4日中午12时,恢复了居民正常用水。

(公共关系部

高德禄)

驻场保障组救人、“救水”两不误

8月13日下午,40℃的高温成了近期最为炎热的一天。驻场保障组不惧高温,赶往C片区非洲联合馆查看空调机组内装水压不稳的情况。行驶至长清路时,邱海雷看到一位“小白菜”在沿途拦车,“麻烦你们把游客送到出入口,游客病了他要叫车回家。”志愿者说道。询问情况后,邱海雷和庄文俊赶快将游客扶上了

车,其余两人则步行赶往非洲联合馆。此时,游客双手捂着腹部已经疼得说不出话了,两人顾不得多想,一路鸣笛将游客送到最近的医疗站,在和医生做了简单的交待后,又匆匆的赶往非洲联合馆和其他两人汇合后处理用水问题。帮助非洲联合馆处理好用水问题后,一行四人放心不下那位游客,在返回驻场保障组的路上又赶到医疗站,医生告诉他们,该名游客被诊断为急性盲肠炎,还伴有发烧症状,已经被紧急送往园外医院了,多亏了及时的救助,晚了可能有生命危险。在保障园区供水运营的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驻场保障组的成员都觉得非常值得。

(管网所

华瑛)

光荣榜

在世博运行保障“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创先争优活动、立功竞赛活动中,我公司捷报频传,涌现出可歌可颂的先进事迹和先进集体与个人:

1、管网所阀门二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驻场保障组——荣获得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世博先锋号流动红旗;

3、雪野办事处——荣获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城投工人先锋号”称号。

4、管网所邱海雷——荣获上海市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管网所庄文俊——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6、管网所何晔——荣获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7、凌桥水厂杨勇——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8、客服中心唐亮——荣获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9、客服中心李蓓玲——荣获上海世博会设施和环境管理立功竞赛保障明星称号。 (公共关系部

祝忠义管网所

上一篇:中秋祝福语下一篇:长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