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

2023-09-23

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第1篇

1.属于按输送介质的性质划分的管道是()【来源于2011年真题】

A.真空管道

B.金属管道

C.热力管道

D.压力管道

2.管道工程施工程序中,管道安装的紧后工序是()。【来源于2012年真题】

A.管道系统防腐

B.管道系统检验

C.管道系统绝热

D.管道系统清洗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管道工程施工程序。管道按输送介质的性质分:给排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氢气管道、氧气管道、乙炔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燃油管道、剧毒流体管道、有毒流体管道、酸碱管道、锅炉管道、制冷管道、净化纯气管道、纯水管道等。

2.【答案】B

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第2篇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的改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改进离不开准确的诊断剖析,本课程是《如何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操能力提升版,杜老师以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与老师们一起体验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提问-讲授-讨论-活动-回顾反馈”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杜老师采用了“讲-分析-归纳总结-实操-点评-再提升”的体验式培训模式,深受学员喜欢,授课效果非常好,值得老师们认真学习。

参考资料

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的学科,每个专题的知识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收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详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教学实践 自主学习 数学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不论每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它所应用的环境,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照搬照抄。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每个单元或者是每个节次的内容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更加严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人性化管理。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现自主学习。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进行“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课程中涉及不同形式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及其应用,还有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通过例题板演、小篇子训练等方式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由于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出示的例题也相应增多,致使部分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师在讲完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后,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总结,给学生直观、全面的知识展示,提高学生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概念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相近的知识点。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很容易出现混淆,教学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比如,在进行“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本节课涉及很多四边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要认清这么多的新图形,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边画边告知学生该图形的名称,再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导图设置,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第3篇

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间受社会工作专业操守及原则所规范的互动过程, 这个互动过程称为“专业的助人关系”。实务工作者认为专业关系的建立是在社会工作的服务框架之内的, 有关于两个专业角色之间的互动, 是一种限制性的关系, 有其专业界限。专业界限在社会工作伦理中指的就是社会工作伦理的界限, 专业界限决定了建立专业关系的双方互动的领域, 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 为有效服务提供必要的情感距离。专业界限的模糊和逾越, 会造成专业关系性质的改变, 导致专业关系发生变化。

由于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不完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指引, 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 经常会陷入诸多伦理抉择的困境之中。对于专业关系界限的把握不明晰, 也是实务工作中伦理困境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专业关系界限模糊的实务情境

(一) 网络时代的交流界限

专业实习期间,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 我负责的一位服务对象是很爱拍照的小女孩, 在活动中途手机因拍照没电。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用自己的手机帮她拍了很多照片。活动结束后, 小女孩要求加我微信, 让我把照片传给她。考虑到微信是相对生活和个人的领域, 当时有些犹豫。但又觉得现代交往中, 微信已经成为日常交往的一部分, 如果拒绝可能造成“我不喜欢你”的误会, 影响服务对象之后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最终还是加了微信。之后, 小女孩时常会找我聊天, 一方面这影响了我的私人生活时间, 另一方面也让我和小女孩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而不是基于职业规范的专业关系。最终, 这种状况在暑假结束后, 父母没收了小女孩的手机后恢复正常。

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 网络交流已经成为社交的重要手段, 服务对象索要个人联系方式, 在社交平台进行互动等情况也会更加频繁。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极具开放性, 交换个人联系方式、社交平台账号, 意味着我的个人生活可能会暴露在他们面前, 而这又是否会影响服务对象与我之间的专业关系, 影响服务对象对于我工作专业性的认可?当我不可避免的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们进行互动, 是否意味着我与服务对象之间产生了多重关系?当服务结束后仍然在社交平台保持联系, 是否违反了专业服务结束后应当及时退出专业关系, 减少往来的工作原则?当服务对象在非工作时间与我交流时, 是否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的个人生活?

网络时代信息交流频繁, 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愈发不分时间、场合, 工作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愈加模糊。对于社会工作而言, 专业关系与私人关系之间, 也会因为网络交流使得专业界限模糊, 因此陷入困境。对于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社工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一是将工作号与生活号分开, 确有必要时, 将工作号给服务对象。如果可以, 最好向服务对象说明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联系到我们, 通常解释清楚后, 案主不会执着于索要社工个人联系方式。但如果案主强烈要求, 或是一些服务对象习惯于微信、QQ交流, 在朋友圈等平台对分享和反馈服务内容, 在评估后如确有必要, 可以给出个人的工作号, 但要向服务对象澄清, 工作号不在工作时间, 不一定能够及时回复, 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

二是坚决不要将联系方式给服务对象。一些社工表示坚决不将个人联系方式给服务对象, 因为即使说明了是工作号, 也还是会有服务对象会在非工作时间打扰你, 与你交流与服务无关内容。很多服务对象并不能完全区分专业关系与私人关系, 他们在接受服务后会将工作者定义为可提供诸多帮助的人, 甚至将这种专业关系错误理解为朋友关系。还有一些服务对象, 可能会通过私人联系方式实施骚扰, 因此, 在做好服务的同时, 也要保护好个人的生活隐私, 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

(二) 专业服务中的亲密关系界限

在一次亲子活动中, 一位小女孩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能参加, 考虑到外出游玩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 我承担了照顾这名小女孩的任务。由于父母平时工作繁忙, 对她的陪伴较少, 在这一天的陪伴和照顾之后, 她对我产生了一些依赖。她说, 觉得我比她妈妈对她还要好, 以后就叫我“干妈”了。我觉得这个称呼太过亲昵, 便拒绝了。之后小女孩到社区参加其它活动时, 总会找我聊天。即使是我作为活动带领者开展活动, 她也和我特别亲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开展, 也让其他活动参与者对活动和作为工作者的我产生了一些质疑。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认为适当的感情介入可以帮助社工更好地处理专业关系。社工要对案主的情绪有所感受, 并且适度的、有目的的向服务对象反馈情感, 但这种感情是基于专业价值和服务需要的投入, 是服务对象感知温暖和支持的重要力量。但在实务过程中, 感情投入的“度”通常难以把握, 一旦超越了这个“度”, 就很容易陷入“移情”和“反移情”的漩涡。在上述案例中, 当我发现服务对象因缺乏陪伴, 开朗独立外表下隐藏着渴望被爱、被关注的心时, 不由得对服务对象多了一些作为朋友、姐姐的关爱。而小女孩从我身上得到爱和关怀后, 就把我当成“妈妈”的角色, 从我身上弥补缺失的母爱, 出现“移情”。

一旦越过专业关系界限, 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 就会影响社工对案主问题的判断及介入, 社工服务的客观性面临挑战。上述案例中, 当与小女孩建立起亲密关系后, 在服务的过程中, 会不可避免的对她多关照一些, 而服务对象也将私人关系和感情带进活动当中。既影响了社工的专业判断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专业关系, 降低了服务质量;同时, 对于其他活动参与者来说, 也有失公允。

社工在实务过程中, 应该如何遵循感情投入的适度原则, 避免专业服务中过度情感投入导致的专业界限模糊?亲密关系的界限又该如何把握呢?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适度感情介入的实现, 离不开规范化的实务操作。在服务开展之前, 社工就应该与案主澄清助人行为是一种职业行为, 不可等同于普通的朋友帮助。服务过程中, 在需要感情投入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预先评估, 权衡可能带来的福利和潜在伤害。若服务过程中发现出现用情过度的情况, 要及时做好应急补救方案, 及时减小伤害。重在预防, 不能等到缺失或模糊, 问题已经发生时才想办法解决。

(三) 同质社区中的双重关系

实习机构P地, 是一个本地人聚居的区域。地缘关系致使居民之间大多相互认识, 一些甚至有亲戚关系。社工机构工作人员中超过一半是本地人, 居住在附近, 与周围很多居民很早之前就认识。因此, 社区居民参加活动时, 更愿意参加他们熟悉的社工策划主持的活动, 在求助时, 也更愿意寻求本地同工的帮助。但这些服务对象可能会是社工的朋友、亲戚, 甚至是长辈。而这些服务对象往往也不接受转介, 只接受某些社工的服务, 参加某些社工举办的活动。这种情况下, 双重关系不免产生。

在一些小型社区里, 社会结构的同质性较高, 形成双重关系的可能性也较高。在中国的一些老社区, 如单位社区、老式的里弄社区或乡村社区, 同质性依然很高, 双重关系很容易出现。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发生双重关系, 如果资源充足, 通过中止和转介就可以回避一些双重关系。但因为中国社会工作刚刚起步, 一方面社会工作的资源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转介;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目前社会工作的求助模式呈现显著的“熟人”倾向, 这种服务对象的需求与有限资源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双重关系会经常出现。

社会工作学界将这种双重或多重关系视作专业关系界限的一种探讨。早期对于双重关系的研究指出, 社会工作者不应该同服务对象或前服务对象保持双重关系, 以免有可能对服务对象造成剥削或潜在的伤害。随着实务工作的开展, 一些研究成果认为, 双重关系或多重关系的界限应考虑到文化敏感性, 应该根据所处的具体文化情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而非严格刻板的遵守所谓界限。总的来说,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专业关系界限时, 要以案主的利益为主要考量内容, 同时要设定适当的、符合文化要求的界限来保护服务对象利益。

三、处理专业关系界限的建议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与服务对象间的专业关系时, 需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坚持, 二是灵活。

坚持以专业作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原则, 将守则作为实务工作中规范社会工作者行为的指引, 确保一切专业技巧都能在专业允许的范围内运作。对于专业关系界限需要谨慎把握, 专业关系界限不仅仅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坚守, 更是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纯洁性的维护, 对服务对象利益的保护。专业关系界限的逾越可能给案主带来剥削, 甚至是伤害, 对服务效果的达成造成影响。

但社会工作的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面对具体实务情境的时候也需要灵活处理。社会工作者不能对专业关系界限的超越完全否定和拒绝接纳, 甚至在特定情境中, 需要通过建立双重关系消除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 这种关系被称做“有益无害的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应该具有文化敏感性, 专业关系界限在不同文化下有不同的划定, 甚至每一位社会工作者心里都有不同的认识。虽然专业关系的界限为整个服务过程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为有效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情感距离, 超越专业关系的界限既可能有害、造成剥削, 但也可能是建设性的。对于专业关系边界的限定过于敏感, 可能会在处理专业关系中显得过于严格刻板, 反而影响专业服务的开展。

“坚持”和“灵活”两个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需要严格把控其中的“度”, 过于坚持或过于灵活都容易陷入专业关系的困境。过于强调“坚持”是固守规范与僵化的表现, 作为西方文化规范下的专业关系界限很难适应中国人情社会的需要;但如果过于“灵活”, 社会工作的客观性就会受到挑战, 会使持有“灵活”观点的一些社工对一些产生困境的行为降低警惕性, 把专业关系界限无限延伸, 某种行为是否会损害案主利益却很难明确, 事实上使得专业关系无原则可依循。

【相关链接】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 简称社工, 是一门助人的专业, 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 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 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 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 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 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 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是凸显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角色关系, 确保服务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但当前, 受到社会工作发展阶段和我国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很难清楚的划定专业行为和个人行为, 专业关系与私人关系之间界限比较模糊。专业关系界限的明晰是实现专业关系本土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解决诸多伦理困境有效指引。本文以笔者的实习经历为基础, 介绍了实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关专业关系界限的伦理困境, 以及一些思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专业关系界限,伦理困境

参考文献

[1] 区伟祥.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浅谈 (上) [J].中国社会工作, 2017 (16) :63.

[2] 丁雨.反移情与专业界限模糊导致的伦理问题[J].现代交际, 2018 (1) :251-252.

[3] Smith, 0.&Fitzpatriek, M.Patient-therapist boundary issues: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 arch, 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 1995 (25) .

[4] Zur, Ofer.To Cross or Not to Cross:Do Boundaries in Therapy protect or Harm, Psyehotherapy Bulletin, 2004.

[5] 曾群.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J].社会, 2009 (3) :176-182.

[6] 樊佳佳.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处理方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6.

[7] Kagle, J.D.&Giebelhausen, P.N.Dual Relationships and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SocialWork, 1994, 39 (2) .

[8] 拉尔夫·多戈夫, 弗兰克·M·洛温伯格, 唐纳·哈林顿著, 隋玉杰译.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第4篇

一、高校《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在教授《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时往往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授, 而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不但使学生与工作脱节, 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使学生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但是, 高校也及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对《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教学模式也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 但这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 比如:教师仍然是在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 而且不能用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仍旧不重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如今, 《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高校《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特点

(一) 英语语言能力要求高

现如今, 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快, 单证人员在进行大量的外贸业务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挑战, 因为外贸业务一般都需要单证人员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 而这些资料中往往会有很多的专业性词语, 而单证人员的工作就是要处理这些英文单据, 这就对单证人员的英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学习《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学生来说, 要想处理好众多的单据, 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从而能够对英文单据应对自如。

(二) 实践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

在《外贸单证实务》中, 含有很多国际货物买卖、外贸单据等内容, 对学生对于外贸单据的处理能力和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外贸单证实务》的过程中, 要重点讲述在面对单据的处理与操作方面的知识, 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外贸单证实务》这门学科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审核、处理、操作等实践能力, 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单证工作的需求。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后面参加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学好这门学科, 才能在单证岗位更加出色。《外贸单证实务》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与很多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还需要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除此之外, 这门学科也需要其他的基础课辅助, 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这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具有很多的专业名词, 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措施

(一) 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一般有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就是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交流都在普通的教室中进行, 这时, 教师一般会演示制作单证的流程和方法, 还有进出口的流程等, 并通过让同学们手绘单据的方式进行联系, 而且教师一般只重视出口的制单, 而不重视进口的, 不但浪费时间, 效果不好, 还不能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第二种就是在普通教室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后, 在机房中完成制单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锻炼学生的软件使用能力, 加快制单速度, 能够让学生在同等的时间内有更多的练习, 但是这种训练方式的弊端就是学生不能在课下进行及时的练习, 因为机房并不是全天对学生开放, 而教学软件也只能在机房中能够使用, 使得学生的练习时间受到限制, 而且不同的外贸公司的操作流程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教学软件中的单据存在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很少有实践的环节, 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只有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不能掌握单证业务的操作方法, 学生在毕业上岗后,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能熟悉单证业务工作流程, 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外贸单证实务》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闭卷考试, 这种方法很容易受时间和题型的限制, 这种方式的测试内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能力。

(二) 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模式存在大多的不足, 与实际的岗位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 学生进入岗位后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所以, 教学模式的改革非常有必要。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以下四个措施:第一, 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操作的训练, 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入理解单证业务, 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单证业务准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例如, 在交易前需要做好市场的调研准备, 老师可以创设模拟的展销会, 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 推荐指定的产品。通过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知识, 并且熟悉贸易中各环节的操作, 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实际的应用, 这种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为学生的业务知识奠定基础, 在上岗后可以快速的适应业务。

第二, 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实用化, 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要把单证员考试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做到有目的的学习, 并且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单证员的考试试题, 使教学课堂更加的丰富,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单证员考试大纲》, 要根据考试大纲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于单证员行业有关的知识, 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个行业, 并且做好准备。教学内容还应该涉及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的内容, 让学生在结束学校学习后, 能够顺利通过单证员考试, 在毕业后能够拿到单证员证书, 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

第三, 真正教学与岗位要求要相互联系起来, 首先, 外贸单证员要负责贸易的开证和收证, 收单和制单的制作等工作, 所以教学的内容要突出这些知识点, 让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单证员工作。其次, 外贸单证员要熟悉外贸单证业务的各种流程, 熟练的操作每种业务, 以确保单证的质量和条款的正确性, 这对刚入岗位的单证员来说, 具有巨大的挑战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些内容, 为学生后面参加工作提供准备, 让学生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单证员业务。接着, 外贸单证员还负责订单的追踪, 跟踪订单生产的速度, 制作清关等资料, 如果学校不设置这些教学内容, 学生刚入岗位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也包括这些内容, 例如, 安排海运运货物出口单证流程, 出口货物报关单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 可以很快的熟悉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的质量。最后, 外贸单证员还需要熟悉处理货物出口的退税, 单证员要负责整个进出口的流程, 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涉及这些, 出口收汇核销单的制作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讲解流程。

第四, 教学做要相互结合起来, 老师与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目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单证知识的讲解过程中, 也需要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状态,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融入实践的环节,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模式的改革中, 要不断进行研究, 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学以致用, 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进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过程中, 将课堂与实际的工作环境融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单证岗位的重要责任还能准确地明白单证岗位的素质要求,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在模拟工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能够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深刻理解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现如今, 在对这个知识普及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中, 企业除了对知识水平的要求, 还对实践能力更为重视, 但是现如今的教育手段往往更重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 而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特点和现如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模拟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模拟工作过程,《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欣.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7 (03) :169-170.

[2] 黎宇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研究——以九江学院为例[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6 (10) :65.

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第5篇

只有真正认识了一件事物, 才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要掌握好绩效管理这个工具, 我们必须首先对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核心理念梳理清晰。绩效管理是识别、测量和发展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使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一致的连续过程。它是一个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不断地给予、接受指导和反馈的永不停止的过程。绩效管理要求管理者确保员工的行为和付出符合组织的目标, 并协助组织获得有竞争力的优势。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挖掘员工的潜力, 提高员工的绩效;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 提高企业绩效。要正确的认识并运用绩效管理, 就应该清楚: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绩效, 而非考核;调动员工积极性, 而不是控制员工;重要的是管理者的能力, 而不是使用何种工具;注重沟通和共识;坚持持续改善的理念;注重有效性, 不要复杂化。

2 绩效管理实务工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分析

2.1 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整体规划

有很多企业, 在施行绩效管理时, 仅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进行, 结果是工作做了不少, 却并没有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绩效。事实上, 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需要集合全部的资源和力量才能完成的。在施行绩效管理时, 应遵循统筹结合, 综合考虑的原则, 构建一个完整的多级绩效管理平台, 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形成整合的系统。将企业、部门和个人三个方面的目标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 从企业高层到各级组织机构直至基层班组、员工个人, 均应纳入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应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与改进等四个环节, 不能只取其中某一过程实施。企业应重视将绩效管理的推行与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班组建设、薪酬管理进行统筹考虑;绩效管理的理念应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2 战略目标不明确

有些企业是为了绩效管理而推行绩效管理, 并没有真正将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事实上, 绩效管理如果脱离了企业战略目标, 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只会变成额外的工作。绩效管理应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 设立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系统应以落实企业战略目标与管理重点、不断强化与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实施绩效管理,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提高技能水平、引导员工个人成长, 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使企业、员工和谐发展, 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2.3 管理者的抵触

各级管理者是绩效管理能否不走样的推行下去的关键所在。但绩效管理在推行过程中, 还是遇到了一些管理者的抵触。在这些管理者看来, 绩效管理没有实际意义, 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华而不实的;甚至还认为绩效管理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还会徒增许多没必要的工作。为此, 在推行绩效管理之前, 必须进行一次绩效理念的宣贯与培训, 统一认识, 并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各级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绩效管理是是保障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管理平台和手段, 不是一项额外的、独立的工作。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积极转变管理方式;二是坚持以身作则, 客观公正地开展绩效评价、任务分配等, 推动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三是关心、爱护下属, 积极辅导工作、培养下属, 帮助提高工作能力, 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四是抓好团结、协调工作, 增强团队意识。

2.4 高层领导缺少参与

绩效管理是为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手段, 它应该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但有些企业高层对绩效管理认识不深, 仅仅把它当做是一个普通的日常工作, 也并不重视。这导致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是走过场, 其考评结果对各项工作并未产生导向作用, 也并未与其他相关制度结合产生效果。如果希望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高层领导应积极参与其中。各级领导应全面统筹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 指导制定并审核绩效管理制度, 确保绩效管理的系统性, 特别是应综合考虑绩效工资基数设置, 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审核把关, 确保本单位薪酬制度的统一性与激励的有效性。

2.5 重惩罚, 轻改进

在绩效管理的推行过程中, 绩效考核往往与惩罚联系在一起。确实, 如果绩效目标完成不到位, 它将成为惩处的依据, 降薪, 降职, 这些都可能是由于绩效考核导致的。但应明确一点, 惩罚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 圆满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才是绩效管理所要实现的。对绩效评价结果, 应重点放在根据结果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上。不仅要指出绩效不佳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找出导致绩效不佳的原因。为做好绩效改进, 必须将四个工作做到位:一是绩效实施中, 应对绩效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通过观察、记录、质询等方法掌握部门、员工的工作进展, 通过绩效改进会等形式搭建沟通平台, 辅导全员完成绩效目标、提高技术技能, 为后期的绩效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做好绩效沟通, 管理者应不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 了解员工工作进展情况, 并重点关注那些业绩欠佳的员工, 通过与其共同分析原因, 进行指导和帮助, 及时纠正偏差;三是做好绩效辅导, 管理者应采取点评、现场指导等灵活方式对直接下属进行工作辅导, 以帮助其快速提高;四是开好绩效改进会, 将绩效管理“质询、改进、提高”的要求与绩效改进会相结合, 帮助员工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实现个人绩效目标。

2.6 绩效指标不切实可行

绩效指标关系到绩效评价是否公正合理、是否能真正推动组织朝战略目标进行。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部门关键绩效指标、岗位业绩考评指标三个部分。设计指标时, 常用的方法有平衡计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 应遵循目标设定的“S MART”原则, 即:Special:应是准确界定的;Measureable:应是可测量和评价的;Agreed:应是双方认可的;Realitic:应是可达到且有挑战性的;Timed:应明确规定最后的期限和回顾日期。绩效目标是评价每项工作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应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行为标准、效果等方面给予明确。在设定考评标准时, 要注意避免用易有歧义的形容词或副词、虚义动词, 语言要简练易懂, 尽量使用有测量意义的词句, 以便于操作。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看到绩效管理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把握, 只要我们掌握了其核心理念, 并以此来指导实务工作, 那些常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摘要:绩效管理是一个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不断地给予、接受指导和反馈的永不停止的过程, 它在企业中得到广泛推行, 但在实施过程中, 又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 就绩效管理实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以期找到绩效管理实务工作的要领。

辅导员工作实务范文第6篇

1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努力完善自己

思想政治素质对于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辅导员职业活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工作态度。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更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一年来, 我认真学习各种业务知识, 特别是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国家的政策方针、重要的会议精神、领导的讲话等, 从中学习并不断充实自己, 切实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2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2005]2号) 文件, 为促进班级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实际, 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根据《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2.2 严格管理, 强化服务, 全面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本学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担任计科专业的辅导员, 计科专业共4个班级, 共计210人。每个班级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面对计科专业男生多, 学生爱玩, 自由散漫的情况, 我坚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指导思想, 积极深入学生中间, 经常与学生谈心, 和学生交朋友, 做特殊学生的工作,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这期间, 我在摸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摸索, 逐渐明白了要想带好班级, 必须抓好四个头:

抓“龙头”, 即知人善任, 教育培养好干部。组织一支有能力, 有号召力, 团结向上的班干部, 这无疑使得辅导员工作开展起来事半功倍。对班干部工作既要大力支持、鼓励, 又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细心指导。同时, 还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干部, 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因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为了最终“消灭”辅导员。但是, 如何保持他们对工作的激情呢?这就需要我们要经常召开班委会跟跟班干们谈心, 教育班干部应该学会服从配合, 做到令行禁止;教育班干部要敢于承担责任, 甘于无私奉献;教育班干部要明确工作职责, 在工作中强化责任观念, 体现服务意识;教育班干部学会“补位”, 要转化思维, 转变工作态度, 不能“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要心往一处想, 力往一处使。每一个干部工作真正做到位了, 其实每一个干部都是扮演着班长的角色。

抓“人头”, 即抓到课率。较高的出勤率才能形成好的学习气氛, 老师才有好的授课状态。要想提高出勤率, 光靠开大会来说服教育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今天说了, 明天有点起色, 后天打回原形了。毕竟, 他们还只是学生。人也是有惰性的,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醒他们。要做到行之有效的提醒, 我们的干部就必须来个全体总动员。每一个干部负责几个同学或者所在及相邻的寝室, 把整个班级划分到具体的责任人。每一次学习活动前负责人都要领个头, 切实将提醒工作做到位。这样我们的学生再也不会因为忘记上课, 忘记作业而被“绑”在网上了。也许这些干部们所做的工作对于整个班级的到课率来说向前推进了一小步, 然而, 对于那些忘记上课, 忘记作业的学生来说却使得他们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朝前迈了一大步。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提醒, 才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关键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任务——学习。

抓“后头”, 即抓好“差生”。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才, 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人才”。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 我们不仅要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关心, 而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学生需要老师的教诲、关心和爱护, 同样需要老师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尊重。在理解孩子的需要的同时, 抓住和创造各种教育机会, 创设全新的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感情和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抓“劲头”, 学习看风气, 活动看劲头。怎么才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劲头?一项学习活动布置下来必须开展以下的工作:第一, 要有宣传有动员, 要让班里的每一个积极活动起来, 切实将自己看做班级的一分子, 发扬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真正做到“班荣我荣, 班辱我耻”。第二, 要有策划有组织, 要全面调动各个班委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给他们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使得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 长才干。第三, 要有结果有表彰。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 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被重视。我们要摆得细, 摆得具体, 要让先进更先进, 后进变先进。有些人自甘落后, 我们偏偏不让他们当这个落后分子。我们要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通过评功摆好, 我们要把大家的主人翁精神给调动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大干快上, 不掉队, 不给班级拖后腿。

3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生工作是随新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前形势下经济转轨及社会转型、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扩招等等, 这都给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因而学生工作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体现出时代特征, 泛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学生来说, 辅导员在政治上是旗帜, 学业上是导师, 品行上是典范, 情感上是朋友, 做人上是偶像, 要让学生在辅导员的熔炉中得以提炼和升华, 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而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高等学府之后接触最多和最直接的管理者。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尤为重要。如何开展辅导员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R].2005.

上一篇:谈美读书报告范文下一篇:发改委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