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2023-12-31

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的现状

纵观当前高中教育的定位现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实际教育措施中, 却忽略了教育方针隐含的一类教学课程:体育, 这个能够影响操作性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培养方式。

1、高中体育知识教育现状

高中教育学生的年龄大致为15-20岁, 即同等中学生阶段。区别于普通高中生的是, 他们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 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他们有的会出现因家长间成绩比较而出现的不自信现象, 导致更加不爱课本学习。但是, 高中学校的老师们往往会忽略这一区别, 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教材传统、缺乏吸取动力、教学方式单一, 造成学生的抵触与反抗心理, 职能性学习能力受到影响。即便有相关体育课堂, 但是基础理论知识严重缺乏,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经验不够, 恶性循环, 反而造成最后就业难的问题。这种忽略了体能手动操作强的群体特征, 直接影响高中教育的初衷。

2、高中体育思想教育现状

青春时期正是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黄金期, 身体素质是一切进步的基础。伴随社会的发展, 学习与未来就业压力都在无形中压迫着每一个青少年的心。忽略了体育锻炼则是拒绝了劳逸结合, 也是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使得学生在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中失去了社会性, 失去了探索性, 失去了抗压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 放弃了自我的优势, 而选择了短板。

二、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

在有教学计划的体育教学中, 包含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内容和组织。它在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外, 还能够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外部社会的适应能力

1、体能作用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形式, 是应试教育存在的基础。在不良的身体状态下依然能够贡献于社会的人极为少数, 并不是大众群体能够模仿的目标对象。所以一个健康强壮的体格尤为重要。体能不仅仅是指某个单一的运动强项, 更多的是学生的耐力抗力等。体育表面上锻炼的是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运动技巧, 实际上是对脑力学习的调整和活用。长时间的定格式坐姿与定向的用眼, 需要有对应的大尺度运动来做平衡。身体就是一个信息集合体, 需要我们通过肢体和血液的流动完成合作发展, 并为下一步更专心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2、技能作用

一个人的技能, 包括可视化与潜在两部分。

1) 可视化作用

体育带来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体型的日益健壮, 健壮的体型对中等执业教育学生的前景有着极大的优势。高中教育就业者大多为一线工作者,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工作细致度高。高体格人才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成果, 将直接成为岗位竞争的强项。

2) 潜在作用

体育教育带来的潜在作用即体育教育对象的精神层面作用。也许, 某体育特长将成为某学生的自信来源和就业机遇。更多的是体育运动增强的学生的社交能力、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组织管理意识。体育教学是一项团队活动教育, 让形形色色的参与者进入同一“作战”状态, 为了同一个目标进击, 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成果开动脑筋竭尽全力。这对于学生在未来企业单位中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高中教育的学生往往较早的步入社会, 一场简单的球赛即可教会教导他们集体主义理念。任何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都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每一个运动者:要积极进取永不言弃。这种综合化的教学形式, 更能够将学生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体育运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学案例

现代高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 思维活跃, 情感敏感。普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不善于交际、自私偏执、依赖性强, 纪律性团体性比较差。加上无姐妹交流的半独立心理状态, 很容易压力过大。如果忽略了此阶段用体育教学引导的措施, 将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与伤害。

如篮球赛, 通过技术好坏搭配分组练习, 男女搭配练习, 以及教学组与学员组练习等互补型训练方式, 能够让学生们在角色互换的体育锻炼中, 针对性的而了解对方的思想历程, 从而学会换位思考和互帮互助, 并且利用查漏补缺、扬长避短等针对性思考方案取得比赛与竞争的胜利。通过体育运动这样间接交心的方式,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四、结语

我国学生人口众多, 高中学校人数也占有很大比例, 教育方式的调整需要时代的进步推动。尽管体育教学已经在认知与普及, 成效还有待提高。我们相信, 在新一代研究与交流下, 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比例将改革创新, 成为受家长和社会认同的一大趋势, 让更多高中学生获得更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高中教育是技术人才的培养的一种形式, 但是在此教育形式中, 体育教学体系却值得我们探讨。高中学校, 在体育知识教育和体育思想教育不是很明朗。所以我们需要剖析体育教学的作用效果, 以探索其重要性。希望在新一代研究与交流下, 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比例将改革创新, 成为受家长和社会认同的一大趋势, 让更多高中学生获得更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体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福亮, 季浏.教育变革时代的体育课程标准新形态:台湾高中体育课标的案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05) :66-71.

[2] 甘胜.浅析竞技体育教育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选项课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16, (04) :43.

[3] 李孝卫.竞技教育模式在高中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J].赤子 (上中旬) , 2014, (24) :276.

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许多青少年营养过剩, 加之缺乏系统锻炼和基本的体育健康常识, 有不少人染上“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等都市“文明病”, 严重地危害其健康和身心发展。在这样一个现实情况下, 加强体育素质教育, 增强人们的健身意识, 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迫切需要。

1 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1 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

健康包含身体、精神、社会、情感、伦理诸多方面, 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 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 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因此, 体育教育对一个人的身体成长而言具有基础性的功效。

1.2 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学会生存”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

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支点, 是学生进入现代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观、环境观、营养观、生活观、体育观、运动观、休闲观, 以及相应的权利意识, 并习得各种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养成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将会有利于他们的一生。

2 高职体育教育中各种素质教育的培养

2.1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 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 才有凝聚人心,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 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 使学生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2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 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 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 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2.3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习体育动作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会自我保护, 提高自理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健身锻炼, 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中篮球、乒乓球等, 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主要指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 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5 劳动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 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 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 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 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 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 敬业爱岗。

3 高职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3.1 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又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体育健康课的知识性、趣味性, 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健身方法, 发挥学生的智能,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 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 要做到整体优化、创新与发展, 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合格人才。

3.2 改革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竞技体系为中心, 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任务上, 使学生能掌握两种以上增强体质的健身手段和方法,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 改革学校运动会的比赛方法和内容, 改革体育课的考核内容, 使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思路更加符合“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

3.3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现有的体育教师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 这种以往的知识结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必须采取积极措施, 有计划的进行培养与提高, 制定自修计划。另外应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 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地钻研教材教法, 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

4 结语

体育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 要结合实际, 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 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培养和造就21世纪高质量的新一代, 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力度, 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体育健康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 真正落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有不少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越来越欠缺, 都市“文明病”逐渐在校园里出现。针对这些情况, 高职体育教育应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 加大教改力度, 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 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健康意识,健身意识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 2002 (23) :2.

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职体育教学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识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教育目标,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着重分析中职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并对创新教育的实施目标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体育 创新教育 目标分析

一、前言

体育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传统中职体育教学以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为主。无论是课堂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乏味。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教学设备缺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部门和中职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了解,注重体育课堂的创新性,以提升整体教学品质,实现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二、中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1.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同步

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是要注重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的同步性。身体心理素质是中职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身心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规划中,借助集体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双向健康,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即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明确了解,结合实际教学诉求和学生的需求,对体育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用中职学校学生所能够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项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体育项目趣味性和教育性兼备,而有的体育项目只具备二者中的一种,还有一部分体育项目既不具备教育意义,也没有趣味性。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体育学习需求,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对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进行同步应用,有效提高整体课堂氛围,最大程度保障体育课堂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性比较强。要结合专业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为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正向引导。以保安专业为例,体育课堂中,要以体操、武术和耐力等为主,适应他们的未来职业需求。中职体育教学要保障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既能够锻炼身体,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对未来职业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建构良好的职业规划[1]。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也要注重在体育课堂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创造性的体育教学,以崭新的教学思维,对课堂形式和课堂内容进行变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三、中职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目标分析

中职体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实施兴趣化教学,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功能性和终身意识。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快乐,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受其情绪、思维和品格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引导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契合中职学校体育创新性教学的本质和发展目标[2]。

2.注重合作教学

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坚持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和平等性,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到温暖和快乐。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将学生作为体育教育中的主体,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并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进行解决。同时,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尝试和创新,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中,将体育课堂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发挥到最大。体育教师只有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才能对学生的体育思维进行启发,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从心理层面爱上体育课堂。

3.实施情趣教学

体育教师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运动的本源,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娱乐性和游戏性特质发挥到最大。当前,情趣化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诉求和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到体育的乐趣。真正爱上体育,爱上运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多媒体平台上,让学生进行互动、评论,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弥补[3]。

体育教师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变革和更新,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既要实现身体层面的锻炼,也要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真正推进体育课堂的创新。

四、结语

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和创新性。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当前我国中职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学习要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满足中职体育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中职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目标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1):68-69.

[2]曾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迫切性及途径[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1):129-130.

[3]董王伟.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12,(02):58-59+64.

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初中生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情况作研究。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体育课堂的德育情况,为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体育课堂

体育是学校教育一门重要学科,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关注点,体育教学的教学要求逐渐提高,是对新时代的体育教师的挑战。德育渗透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因此,当代的体育课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亦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为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是为了挖掘体育教育之中的德育功能,让体育教师了解德育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继而推进学校的德育改革,最终把德育渗透在体育中。通过把德育渗透在体育课堂当中,丰富体育课堂的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体育知识中,学生的态度、意志、情感以及价值观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研究对象,以初中学生为观察对象和调查对象,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情况,总结分析问题,从而提出优化策略。

三、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现状

第一,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现状。在认知方面,通过与体育教师的访谈,体育教师认为德育在体育课程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教师而言,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通过个人行为表现来感染学生,通过日常教学指导来教育学生,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而言,德育是体现学生的思想行为,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态度,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可通过德育渗透可以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认为把德育渗透在教学当中,能够更好锻炼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目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渗透德育教学,首先从课堂常规,正确教育课堂的教学规范,贯彻课堂的安全意识;其次从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项目的内容不同,培养锻炼的意志品质;最后从教师评价,表扬赞美学生的行为表现,指导教育学生的运动精神。

第二,学校学生的德育渗透现状。在认知方面,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得知,76.0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影响;91.51%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有必要渗透德育教育;90.2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中德育的教育是有用的;46.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質、意志品质的影响作用大。由此可见,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方面,80.89%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堂上会学习到基本的道德知识;76.43%的学生认为是通过体育课堂内容来学习德育;56.48%的学生认为是通过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榜样来学习德育;54.78%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来学习德育。由此可见,体育教师除了教学技能之外,还会教育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关心集体、坚持不懈、努力奋斗、遵守规则秩序、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等的道德品质。

四、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认知不足。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目前,学生以及教师都认为德育渗透在体育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师生的德育渗透意识,提高师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第二,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内容笼统。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内容以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心理健康为主,内容虽然丰富,但是比较笼统,导致学生没有更深入了解体育中的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出现含糊不清、似懂非懂的感觉,使得教师在课堂当中不断重复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重复的知识学习都会形成教学或者学习的厌倦,从而出现“无所谓”的状态,因此体育教师的德育内容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细化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学科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提出疑问,从而积极学习。

第三,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欠佳。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方法在当前更多是运用“灌输说教”,教师一味把正确的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忽略了学生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会心存疑惑,尝试求证的想法,因此反而会造就小部分学生会去触碰道德的底线,形成不良的情况。作为课堂的主导,体育教师亦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根据学科优势进行解答,尽力转变“灌输”的现状。

五、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问题的解决建议

第一,重视德育渗透的培训工作。德育渗透的培训对于师生尤为重要,根据政府工作要求、学校教学要求、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安排相关的德育培训。对于体育教师的德育培训,学校合理传达教育局相关的文件资料,邀请相关的德育专家进行德育教授讲解,提升体育教师的德育认知。关于学校学生的德育培训,学校根据社会现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给学生讲授德育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巩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坚守自身道德的底线。

第二,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内容。体育中的德育除了教授学生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心理健康等知识内容,还要发挥体育学科自身的德育作用,根据学科的知识传授相应的德育内容,如团结意识、尊重意识、纪律意识等等。除此之外,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如篮球、足球等的对抗性比赛,通过情景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中的德育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

第三,创新体育相关的德育方法。在当前的体育德育,更多是课堂的一对多的教育以及课后的一对一的教育,以单方面灌输说教为主,致使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以及德育意义,因此,体育的德育渗透方法需要创新,可开创“设问式”“情景式”“实践式”的方法。

除此之外,新时代体育教师可推荐相关的体育经典事例,结合校内的体育课堂的实践,通过网路方式来传播,营造校外体育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内化德育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门学科的教育日趋成熟,体育作为当代社会所关注的亮点,应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谨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要努力促使学生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党小东.基于德育教学下的体育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19-220.

[2]黄宏生.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197.

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三生教育”是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层面的新型教育理念。“三生教育”的应用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生命的和谐发展,加快实现素质教育的步伐。体育教学以加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本文将探究三生教育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生教育;体育;教育

目前为止,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令人叹息的青少年事件。有些学生漠视生命,肆意践踏他人或者自己的生命,如清华,北大先后的投毒事件、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等等。还有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不注重身体锻炼,或者生存能力低下,生活意识差。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发展科学的教育观。三生教育观拥有着先进性和科学性,为教育界所推崇。而体育教学本来就秉持着生命健康等目标,与三生教育观相一致,因此我们应该将三生教育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这样能更好树立学生们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随着社会生活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原因就在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体力劳动减少,运动量减少导致了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体育教学的要求从健康第一转变到重视身体素质上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现代体育教学以体育指标测试为主,目的是评估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状况,督促学生加强锻炼,重视生命健康。生命健康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为了使体育教育更适应人们身体素质的变化,我们应该发挥三生教育观的重要指导作用。

三生教育观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理念与体育教学息息相关。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都强调生命的基础性,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生命又何谈身体素质?生命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生存技能,避免生活中的各种危险,因此生存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内容相互关联。体育教学中的各种体育活动增加了生活乐趣,提高了生活质量。体育教学可以说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生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体育教学就应该以生命教育为根基,以生存教育为关键,以生活教育为重点。

“三生教育”扎根体育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三生教育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呢?下面我们就从体育理念,课程设定,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探析。

一、树立三生教育观,贯彻正确理念

正确的理念引导人们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合理行为。青少年处于年龄较小的阶段,容易受不成熟冲动的思想支配,因此,树立科学的三生教育观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把生命可贵,健康第一位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遵循这一基础价值理念,把体育教学的重点永远放在人的生命健康上,指引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并且培养自身长期锻炼的生活习惯。

宣传三生教育观,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青少年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已经在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着自己的思想。学生们有着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不会因为畏惧老师而用心参与,更不会因为老师的呵斥而严守纪律,相反可能还会因为叛逆而做出过分的事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身段,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要求学生,而是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给他们激励和关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积极学习“三生教育”的价值理念。

二、设立符合三生教育观的课程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体育教学也是这样。三生教育观强调的生命理念、生活理念和生存理念,都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日常是组织学生们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质。体育教学要想真正贯彻三生教育观,就得增加新的课程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必不可少,在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中应该加入生命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某些体育事项中应该避免出现哪些身体损伤,出现了意外应该如何应急处理;在遇到生活问题时,应该如何疏导自己的心理,如何坚定对生命的信念,如何用跑步锻炼这些健康的方式发泄情绪等等。另外,在不断完善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以常规的体育项目为主,还要增加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技能,让学生们遭遇意外时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课程内容的丰富不但激发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而且让每位学生更好地创造发展。

三、改革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导向,能更好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目前大多數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都以体能检测为主,这并不完全符合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三生教育观与生活联系紧密,目标是坚定学生对于生命的信念,加强学生的生存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应该做出改动,以三生教育观为理念导向,结合国家健康锻炼标准和以往的体育指标,建立新型全面的评价体系。

新型的评价体系应该增加对学生日常生存、生活能力的考察。比如建立日常机制,考察学生每天的锻炼情况;增加新的测试内容,测试学生面对紧急情况的自救或者救助别人的能力等等。体育教学新型评价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我们结合三生教育观不断的探索。

四、结语

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生存、生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将三生教育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们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和生活的热情,学习体育技能和生存技能,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辉.“三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跆拳道教学研究[J].运动,2017(22):105-106.

[2]李忠静.浅谈“三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J].昭通学院学报,2017(a01):154-156.

[3]黄佺,黄志刚,李立.结合“三生教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01-105.

[4]潘晓波,陈媛媛.“三生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7(8).

(通讯作者:潘晓波)

挫折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以赏识教育为契机,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魅力,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热爱体育,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使师生受益,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赏识教育;潜能;热爱体育;成功

众所周之,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素养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独具特色的赏识教育,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让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獲得成功的体验和身心的愉悦。

近几年来,我在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了赏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逐渐认识到赏识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力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利用雨天时间在教室里进行思想转变教育,结合新课程理念渗透赏识教育

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堂常规课上,我除了讲上体育课必要的课堂纪律和常规要求外,强调了在以后的体育实践课中,老师会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注重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中选择一两个项目,成为自己的特长。在今后的时间里,能有机会发挥而展示给大家,从而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鼓励,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此克服厌学心理,走上喜欢上体育课之路。学生们全部面露欣喜之情。

大量研究表明,小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需要追求成功的感觉和被认可的感觉,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情况下,学习的认知活动效果最好。只要我们真诚地欣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见缝插针”地进行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会燃起更大的热情。

二、在体育实践课中进行赏识教育

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其次,在课堂上,我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再次,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措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中去。

(一)运用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和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运用赏识教育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1.教材

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甚大。贯彻《大纲》精神,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已有的运动基础,选择通过努力实践能基本掌握的教材。

2.教学方法、手段

(1)比较法:例如教学生跨越式跳高时,一般学生开始时做不出腾空姿势。如果教师光说这个学生做对了,那个学生做错了,那么做对的学生听了很得意,错了的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这种重复指点次数过多时,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如果教师采用正误比较的方法,叫做得好的同学先做,要求杆上上体后倾腾空,再请做得不好的同学模仿、体会一次,然后再讲解,进行比较,这样,一比一照,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会高起来。

(2)竞赛法和游戏法:体育课中尽可能运用竞赛法和游戏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可在跑、接力跑、障碍跑中采用,在其他教材中亦可采用。如在急行跳远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空中成蹲踞姿势后伸小腿落地,就在沙坑前的三米左右拉上一根橡皮筋,要求学生跳起后脚跟超过绳子落地,最后分别比赛,比哪一队跳过绳子的同学多,学生在练习中越跳越有劲,结果伸腿也学会了,成绩也提高了。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贯串赏识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去做的:

(1)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程上想给每位学生一个器材,我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得到它,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

(三)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体验赏识教育的魅力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以及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承认孩子间的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进行充分肯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体育弱者”,让他们在游戏或练习中都感到有进步,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四)创设赏识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抓环境创设,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赏识氛围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得到健康发展。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仇乃运.祖国. 2018(06).

[2]巧用“绝招”,出奇制胜——谈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实效[J]. 孙旭东.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7).

[3]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孙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2).

上一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