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

2024-03-19

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第1篇

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某省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系统设计与分析

5、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6、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7、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8、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9、商业银行绩效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0、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及工资分配改革分析

1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1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3、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14、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15、女性董事比率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

16、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17、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1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

19、论EVA与BSC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0、金融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21、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22、经济资本应用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分析

23、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思考

24、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平衡性问题的思考

25、经营机制变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26、“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重构

27、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28、简析数字化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29、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制度研究①

30、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重构

31、平衡计分卡+KPI:优化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思路探讨

3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

33、S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34、商业银行绩效考评研究

35、金融科技创新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研究

36、新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前景分析

37、美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分析及其启示

38、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9、经济资本管理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40、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1、浅析某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2、关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

43、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探

44、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5、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46、平衡积分卡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7、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8、公司治理效率、外部治理与商业银行绩效

49、论EVA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运用

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第2篇

2、“互联网+”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

3、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管理转型

4、中国特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5、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质量分析

6、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7、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有形化策略分析

8、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9、探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10、利率市场化下国有商业银行非利差盈利模式的探讨

11、国有商业银行廉洁从业谈话活动现状及对策

1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合理性分析

13、浅谈国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途径

14、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激励策略探讨

15、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纪委书记协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6、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17、从海外视角看国有商业银行合规建设

18、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战略思考

19、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发展水平及分析

20、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研究

21、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收官:“四大关键词”

22、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授信业务风险管理

23、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考

24、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类型识别

25、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激励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6、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探讨

27、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8、欠发达地区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策对

29、关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思考

30、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

31、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与防范策略

32、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控制问题的探讨

33、国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浅析

34、国有与非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比较

35、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马曙光执掌农银理财帅印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大资管版图轮廓初现

37、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38、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探讨

39、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

40、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41、浅议存款保险制度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42、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党建与经营融合发展路径

43、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降本增效的难点和对策

44、浅析国有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点

45、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相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4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

47、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48、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

49、中国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探析

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从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出发,系统梳理了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CRM

一、引言

当前,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已经成为各家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三个监管问题,资本充足率问题、存贷比问题和集中度问题。

城商行在追求规模的过程中,如果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则最为理性的做法是向大型企业集团发放贷款(安全和稳定的收益),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受制于自身资本规模的限制,处于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边缘,议价能力弱、综合收益低。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是由美国战略公司Garnter Group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的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概念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它包括企业经营和客户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很难对其下一个准确全面的定论。

2.1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学术界的很多研究和企业界的很多实践也都是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某一个方面着眼,并据此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依据自己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给CRM作了以下定义:

2.1.1、学术界对客户关系管理(CRM)的阐述

Philip kotler和Armstrong给CRM的定义是,通过改善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建立和维持同客户之间的有利可图的关系。这种阐述道明了营销的实质,也就是价值和满意度。《哈佛商业评论》曾经给出CRM的阐述: CRM使得企业的工作围绕客户需求,以此来获得客户满意,实现盈利。

2.1.2、企业界对CRM的阐述

企业主要从实践方面对CRM给予阐述,如:SAS公司从技术角度做了阐述,它将CRM过程化,认为通过CRM过程,企业能最大程度的了解客户信息,解读客户需求,并订制个性化的需求实现方案,以此来获得客户更高的满意程度和忠诚度。SAS公司是一家数据仓库公司,他们认为要能很好的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就必须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来解读数据,做出决策。数据库供应商Sybase公司给出的观点是,CRM就是借助现有的数据仓库,通过对现有信息资料的汇总整理,进一步分析,来衡量客户需求,并且考虑成本和运营风险,以此来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2 几个重要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又称为客户生命周期,这是从客户一开始接触企业,对其进行了解,或企业开始挖掘某个客户,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建立伙伴关系,直至最后企业和客户终结一切合作,并处理完相互之间所有扫尾工作的这个过程。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客户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学术界对客户价值存在不同观点的看法和理解,有些学者提出了可感知价值理论,它指的是客户价值是由客户自己感知的,而并非企业决定,客户价值是指客户感知价值,其内涵是源自客户所感知的收益与客户付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便是可感知价值理论。

忠诚营销的创始者,Reichheld曾给出客户终身价值的计算公式,他指出客户终身价值是指在维持客户关系的前提下,企业在满足客户连续性需求过程中应该获得的利润的净现值。它主要依靠三个因素:一是客户交易产生的边际贡献R;二是客户关系维系时间(年数)n;三是贴现率r。

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国内在CRM方面的研究开始的比较迟,对银行等金融行业CRM研究从近些年才起步,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向更高水平发展。

3.1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CRM的可行性研究

江征,胡晓剑(2002)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CRM具有可行性,国内银行业实施CRM还处于较低水平,他们指出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观念和经营模式,加快CRM建设,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框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初步形成,金融信息化和网络构建基本成熟,构建数据仓库集成客户信息、客户交互系统正在逐步完善。这些条件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实施CRM提供了基础。

3.2 对我国商业银行CRM研究方面的评价

如今,学术界和企业界对CRM在国内银行业客户管理模式上的应用已经达成共识,其在银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实,CRM对银行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亦被大家所肯定。对CRM在银行业的实施上,虽然很多学者征对商业银行的特点,通过分析CRM在国外金融行业的运用情况,提出了CRM在国内商业银行的运用实施建议,但对CRM如何具体的运用到国内银行营销管理中去,如何对银行系统进行改造,国内学者研究的还不够透彻。

四、结论

商业银行与普通工商企业对于客户分类的最大区别在于,普通商业企业的客户通常是其交易对手,一旦交易结束,则相应的货物或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便发生转移。银行的交易模式与普通商业企业的交易模式完全不同。相应的,商业银行客户特点与普通企业客户特点完全不一样。根据前述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看,商业银行的大客户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商业银行获得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历史统计上看,比其他客户多;

第二,对商业银行有较高的忠诚度(主要表现为存款的稳定性,贷款偿还的及时性、安全性);

第三,与银行的交互活动较多(主要表现在适时提出自身的金融需求或者对既有的金融服务提出个性化需求,其次是能够及时向银行进行信息披露,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第四,本身具有较大的潜在金融需求能力(主要表现在资金结算、各类融资等金融需求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倩媚,中国银行业营销模式发展回顾与展望,[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33一56

[2]杨青,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广场,2009,(4):42一45

[3]万仁礼,陆恩达,张力克,现代商业银行客户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1

[4]王广宇,客户关系管理[J].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34一98

[5]毕明强.基于贡献度分析和客户关系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J].金融论坛,2004.

(作者单位:徽商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经济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市场经济带来重大效益,使得我国的公路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公路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公路建设质量和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在地区海拔较高以及不发达地区,公路还未普及。因此我国公路建设正逐渐从中心城市向偏远地区发展,公路经济成为新兴的经济形式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业的广泛关注。

2 公路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道路建设是走向富强的基础。出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环,离不开公路建设。为了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公路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代。近年来,公路建设的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不论是在发达城市还是在偏远农村,公路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我国公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西藏青海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公路未能做到完全普及,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不便[1]。我国公路建设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不足,这也影响着我国公路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路建设。

3 公路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公路经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公路经济发展。两者处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公路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使公路经济跻身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公路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繁荣不息。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公路运输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购。物流行业是其中最關键的枢纽之一,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脚步。而公路运输门槛低,价格合理,成为了目前最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国各个区域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刺激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公路建设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的日常出行中占据着重要角色。一些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使得山区居民与外界生活基本处于隔离状态,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通过公路经济的发展促进公路建设,推动了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入发展。

4 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策略

4.1 完善管理流程

我国在公路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不足,主要体现在公路经济管理者综合素质高低不一,管理中存在乱收费等负面现象。在管理时应树立正面形象,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处罚。通过这种方式,使公路经济发展之路更加顺畅。并且应根据不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完善的贴切生活的公路管理流程。在公路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与考核。应对其进行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并且对作风不端正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罚或辞退。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公路管理人员树立起秉公执法,作风严明的形象。与此同时,公路经济相关部门要制定条例,避免出现挪用公款等情况的发生[3],应制定出长远发展的管理流程,科学规范的制定公路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提升公路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2 明确管理制度

公路经济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路管理制度不明确。对此,相关部门应从公路管理流程梳理入手,明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更加容易处理疑难问题。加大力度提高公路管理资源的使用率,在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值上,以此来引进各种环保材料来建设公路。同时也应构建相应制度,提高公路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使各部门信息意见流畅传输,确保资源的合理运用,信息得到高效整合和利用。在构建专门为公路管理所提供服务的制度时,应进行高质量的科学化的规划,有效的公路经济管理制度可以提升公路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可以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让公路建设的理论寿命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差距降至最低。也就是说,明确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我国公路经济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策略。

4.3 应用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创立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施工时应注意对周围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周围的影响降到最低。应培养施工人员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在施工工程进行时对周遭环境进行阶段性的复查和养护。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认识,将日常的公路养护也放在不容忽视的位置上。公路的日常养护也是人性化可持续发展措施的重要一步,很多公路部门由于仓促施工,对于施工结束后公路的日常养护漠不关心,造成了各阶段开支不平均的问题。应该合理安排各阶段费用,相关工作人员应意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从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完成度到路面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好,从路面磨损度到道路两侧损坏程度,都是道路养护应该重要关注的地方。通过应用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使公路寿命得到延长,公路经济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4.4 强化物流业的发展

为了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强化物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在市场经濟占领着重要席位,而物流产业作为连接电商和厂家的枢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在政策上重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与引导。通过公路运输,使物流业可以用最低的价格,最方便的运输方式来达到高速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在不同地方建立货源中心,提升当地市场经济和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建立物流产业的新型模式,运用公路运输,使物流行业可以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推动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带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

4.5 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近几年来,由于公路施工质量下滑,在投入使用后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因公路问题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是目前必须实施的措施之一。在进行公路建设时,不应只关注公路经济效益。应在保障公路质量的前提下,将公路经济效益提升到最高。应设立专业相关人员,严格把控施工时的工程质量,将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

5 结论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路经济相辅相成。为了公路的长远发展,应明确管理制度,强化物流行业的开发,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应用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来加强公路的长远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进步。期望相关领域人士可以提出更多有利于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使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离发达国家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张爱军.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企业导报,2016,20(14):13-14.

【2】任崇敏.浅析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中国商论,2016,17(29):155-155.

【3】李蓬华.浅析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经济,2017,6(1):00262-00262.

【4】纪登谷.市场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15-16.

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第5篇

2、社会经济文化制约日本创新精神

3、全球化语境下日裔美国文学的流散写作和家园意识研究

4、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5、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述评

6、高度城市化社会中日本地域文化构建

7、城乡文明融合互鉴:构建中国乡村文化治理新发展格局

8、从跨文化适应模型看中韩合作项目中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9、饮食、文化与国族认同:社会史视角下日本料理的形成与变迁

10、日本漫画与社会文化关联初探

11、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的探讨

12、迷失的优雅:广州白天鹅宾馆景观演变中的文化政治

13、大学伦理精神与大学自治

14、浅谈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5、论茶道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6、从东皋问题看中日间类似音乐现象的互动研究

17、高等体育院校的“休闲与健康”公共服务供给

18、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

19、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环境

20、后符号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危机思辨

21、日本无形文化财保护体系下“和纸”的技艺传承

22、日本鬼怪文化的游戏动画传播

23、日本地方城市实现多文化共存社会之探讨

24、浅析日本的文化与外交状况

25、关于外来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6、当代中国新闻语体变化的文化反思

27、元禄时代日本社会文化中的义理与人情

28、社会责任感驱动的PBL学习模式探索

29、透过日语看日本文化与社会

30、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31、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新闻史研究

32、日本企业文化研究及借鉴

33、浅谈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34、论社会文化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风格的关系及风格冲突

35、中国人心理困扰的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文化根源

36、作为共生文化的妈祖文化

37、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日本森林文化探析

38、商业广告中的社会文化责任

39、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40、浅谈日本原宿文化对国潮的影响与意义

41、儒学在日本现代化中的命运

42、战后日本地震社会记忆变迁与灾害文化构建

43、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视角展望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走向

44、从分工协作的视域深刻认识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

45、日本拓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46、浅谈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47、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社会学分析

48、浅谈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

49、日本萌文化流行的背后是人性之“娇宠”

关于日本商业的论文范文第6篇

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与传统业务相比, 中间业务具有收入相对稳定、成本较低、风险相对易管理等优点, 是构成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竞争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看, 谁赢得了中间业务发展优势, 谁就占据了整个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1.1 发展中间业务是顺应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近20年以来, 全球金融大开放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伴随金融体系格局的深入演变, 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 对金融市场的抢占与瓜分更为剧烈;伴随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 企业直接融资意愿不断增强, 对传统信贷业务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伴随银行经营变得更为自由灵活, 业务创新步伐加快, 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丰富, 银行主要利润来源正逐步由传统利差收入转为佣金和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

1.2 发展中间业务是顺应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需要

近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十分旺盛。在银行业务方面, 各种非信贷业务, 例如各类新型资金交易、投资银行、信用卡等在内的中间业务, 已成为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产品。

1.3 发展中间业务是顺应竞争形势的必然选择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拓宽了金融市场外延, 诸多新兴金融市场得到拓展, 如全球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等, 银行作为这些新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也加大各类新型业务拓展, 并不断开辟更为全面的中间业务市场。与此同时, 国内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加剧升温, 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通过中间业务瓜分市场, 并不断做大“蛋糕”, 因此迫于内外部双重竞争压力, 我国商业银行势必将加快中间业务推动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贡献度在持续提高, 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交叉发展趋势明显, 且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谋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的道路。

2.1 中间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互动式发展

为应对市场竞争, 争取更多优质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必将加强中间业务与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互动, 即在丰富结算、代理等传统中间业务服务内涵的同时, 加快推进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逐步提高新型中间业务相关金融产品与资产负债业务交叉一体化程度, 进而提升银行中间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

2.2 中间业务经营综合化发展

从银行发展史看, 商业银行经历了从经营单一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 从管理货币为主到管理信息为主, 从赚取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到赚取服务收入为主, 转变为一种垂直专业化、水平多样化、组织扁平化, 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新型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整合与变革,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中介”功能正在减弱, 而“服务中介”功能正在加强, 中间业务无论是产品上还是体系上都适应了银行业变革的需要, 并逐步走向综合化服务道路。

2.3 中间业务以创新助力发展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金融产品服务日益精细化、规范化。商业银行通过产品、技术创新, 保持中间业务活力, 不断增强产品不可替代性, 打造商业银行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发展趋势

就具体产品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各项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特别是理财及财富管理、银行卡、投资银行、外汇、电子银行、现金管理等高技术含量、高收益回报的业务, 更是处于发展的“快行道”。

3.1 传统业务新发展

在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下, 支付结算及代理类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传统项目, 其发展拓展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从代发工资、代收公用事业费、代理发行兑付国债、代理保险、代理住房公积金、代保管等基本结算代理业务, 到代理银基、银保、银证业务、代理公司委托贷款、代理贵金属交易、代理资金托管等新兴的结算代理业务,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升级。

3.2 重点业务大发展

3.2.1 理财及财富管理业务

近年来, 金融市场逐步繁荣,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累积了一大批具有高财富净值的群体, 由于这一群体对投资理财的旺盛需求, 带动基金、保险、理财等与资本市场密切关联产品的大发展。同时, 居民财富效应凸现, 财富管理业务也正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研制开发竞相逐鹿的焦点。

3.2.2 信用卡业务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居民消费理念正在积极转变, 刷卡消费和用卡理财习惯逐渐成熟, 不断提升的用卡环境给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就商业银行角度看, 信用卡业务不仅能带来年费、未按时清偿的利息收入等, 还能得到较为丰厚的消费回佣手续费, 因此该产品收益水平较高, 与国外商业银行更为普及的发行情况相比, 我国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3.2.3 投资银行业务

投行业务是与市场联系紧密、拓展前景巨大的前沿业务, 在国内混业经营禁区未完全打开的环境中,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发展财务顾问与咨询业务, 扩大投行业务基础性收入来源, 并在重组并购、间接银团、企业上市顾问、资产证券化等新兴投行业务领域, 积极探索可办理业务方式, 努力打造技术含量和市场认知度高、综合效益突出的投行项目。

3.2.4 外汇类业务

随着我国本土商业银行不断与国际金融业先进经营模式接轨, 外汇类中间业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形成包括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代客外汇资金等在内的外汇中间业务产品体系。由于较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左右, 因此发展中必须严控风险、加强对国际形势的预测与研判。

3.3 新兴业务快发展

3.3.1 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新兴业务, 近年来, 除了自助机具、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外, 更是深入手机银行、数字电视银行等虚拟服务领域, 使客户使用银行服务更方便快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中, 集成了金融交易、代理销售、理财服务、电子商务和营销推介等于一体, 使电子银行对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效应断增强。

3.3.2 现金管理业务

现金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中一项较为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务, 目前较多使用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资金池方式, 即银行通过企业集团与成员账户以及成员账户之间资金的自动调配, 协助企业实现内部资金调剂, 满足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控、内部资金共享,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收益的需求;另一种是供应链方式, 即把各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的特点设定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 现金管理业务中包含了收付款、账户管理等诸多高附加值的服务内容, 提供给客户的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服务方案, 可以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3.3.3 年金业务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部分, 也是近几年商业银行新兴的业务之一。商业银行不仅可以负责企业年金资金的受托以及托管, 还可以进行投资管理与账户管理, 获取较好的中间业务收益。此外, 企业年金业务对储蓄客户具有较大黏性, 便于商业银行稳定客户资源, 加强增进与其他业务协同营销。

3.3.4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一方面,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升, 国内、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面对国际上品种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 在引进新工具、扩大交易方面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 衍生金融交易杠杆特征明显, 兼具保值、增值和投机功能, 因此也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使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 带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不断开拓, 诸多产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存在收入占比低、业务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定价机制不健全、业务创新和市场营销导向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应重点实施以下几条发展策略。

4.1 完善定价制度、规范竞争体系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服务价格收费的环境仍有待改善。一方面, 银行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导致价格竞争激烈, 容易引发无序的恶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 我国在服务收费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存在部分收费项目界定模糊或政府定价的收费标准未根据市场调整而导致部分服务收费过高或远低于银行的经营成本等问题。为了抢夺有限客户, 少数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中出现任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因此, 保障广大客户的权益, 加强同业合作, 提高行业自律能力, 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避免银行间可能出现的恶性价格竞争, 维护金融业长期的共同利益, 将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4.2 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

当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没有改变, 但商业银行的触角已伸向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各种金融业务领域。为吸引客户追随, 商业银行应在加快丰富中间业务产品种类步伐的同时, 重点关注产品服务能力的广度与深度, 立足于挖掘市场需求, 积极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既要学习模仿其他银行已经开展的业务, 更要主动尝试市场上还未出现的业务。同时, 增强市场的调研和产品研发能力, 整合内部资源, 增加服务功能, 着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占用少的中间业务产品, 提高单项业务收益率, 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4.3 利用营销手段、优化服务渠道

随着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趋向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客户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已成为目前中间业务营销的新趋势。即按照客户规模和所处行业细分目标市场, 针对既定客户群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我行金融产品的功用, 为集团客户、中小客户、等分别定制了法人客户产品组合套餐, 为白领阶层、工薪阶层、学生一族、中老年人等分别定制个人客户产品组合套餐, 通过打包式的组合营销策略使银行产品营销方式更为灵活便捷。

同时,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提升服务和水平管理效率。加强物理营销渠道综合服务能力, 加大客户服务体验反馈关注度, 以及妥善处理各类服务投诉等, 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制。

4.4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升级

中间业务具有品种多、技术含量高等特点。相应地, 中间业务对银行员工素质要求也较高。商业银行应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手段, 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中间业务人才队伍。提升职业培训的质量。宏观方面, 重点关注中间业务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业务。微观方面, 为员工搭建创新平台, 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动力。逐步形成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兼备的培养机制。

完善产品创新机制。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供给能力还不能适应客户需要, 产品创新对市场需求反应速度比较慢, 响应能力也比较差。在中间业务产品结构中, 大众化产品较多, 增值型产品不足, 对高端客户的专属品牌匮乏。因此, 商业银行要紧盯新兴市场和客户需求, 积极开发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 建立构建产品创新盈利模式。同时, 注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结算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管理控制, 逐渐促进产品收益与风险相匹配, 推动中间业务全面健康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中间业务已经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附属角色逐步转变为与存、贷款并重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 并成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及金融全球化的利器。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从侧面体现出商业银行收益结构、经营战略以及竞争力水平, 因而在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营转型的过程中, 纷纷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参与同业竞争的焦点。本文即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 探索进一步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间业务,金融脱媒,组合营销,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 郭田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2] 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3] 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文库, 2007.

[4] 张细松.2010: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与战略[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0 (1) :21~29.

[5] 戴桂英.2010: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透视[J].金融会计, 2010 (2) :41~43.

[6] 王祥.2008: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 3, 5 2.

上一篇:icu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