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

2023-10-07

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但是随着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 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程度不同,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淮河流域的污染) 、饮用水安全、流域生态安全等问题。

但是流域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民生工程, 不是短时间能够快速解决的。河流的综合治理需要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从源头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治理方案, 规划出科学合理的未来治理改进措施, 这样就能有效地处理好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水质环境。

1. 流域水质污染情况分析

当前,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是来自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 其中农业和制造要所产生的经济增长占据我国经济的绝大数成分。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 尤其是重工业, 这些是国家经济的核心, 这些行业的发展明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工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何处理好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致力于解决的关键问题。这过程中, 我国的很多水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根据2017年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分析来看, 我国绝大数河流所含的COD (化学需氧量) 和NH4+-N (氨氮) 这两项的指标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分别是水质环境最大容量的2.3倍和2.8倍。其中-V与劣质V的比例为65%。

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在上世纪中叶就开始开展执行了。在这几十年, 经过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努力, 我国污染治理防治技术和治理方法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然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整体上流域水域的改善工作并不理想。

2. 流域水质污染情况分析

2.1 制定计划不合理

我国相关部门在统筹规划目标时, 大多数不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准确的调查研究。它是导致目标难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流域水质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有的是富营养化, 有的是工厂污染。在制定规划时候, 一定要事先做好调研, 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 污染的程度。同时结合当地具体的生活环境给出一个完整可靠的调研报告, 绝对不是理论分析得出来的绝对, 这样做出的规划肯定是不合理的。在国外很多国家, 在实施重大项目规划时, 我们将重点关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并邀请业内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实施项目的调研分析, 从而制定学合理、有效的规划目标。

2.2 换进监管系统不完善

目前, 我国相关环保部门对于淡水质量的检测指标只要是COD和氨氮的含量, 但是并没有考虑其他指标 (比如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对于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因此环保相关部分制定的检测系统不是很完善, 检测的结果也不能让广大居民满意。除了相关元素和物质检测体系不够完善之外, 相关水污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也不够明确, 这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3. 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3.1 对流域进行划分管理

水流域的治理必须从源头开始。如果在水流域出现大范围污染的情况的话, 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些污染因素会随着水循环, 必然会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质, 从而造成整个水循环和整条生物链的污染。为了治理水质污染, 必须从源头控制水质, 同时要并根据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程度来科学有效地划分管理。同时, 对该区域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估, 从而建立水质环境控制目标、容量目标和控制。

3.2 建立和完善水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是进行水质量治理的重要举措。其中监管内容具体需要包括:建立和完善排污申报和污水收费管理系统, 以及信息共享系统, 从而提高水质监测技术水平和加强在线监测技术。同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监督通过严格的污染源排放监测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另外, 定期公布流域水质污染监测情况, 定期进行评估。对污染治理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或者对污水排放性能有显著提高的单位和个人, 都将获得可观的资金奖励, 对严重污染流域水质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沉重的负担。

3.3 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大资金投入

水污染控制项目是一项具有明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社会福利建设项目。为了保证治理目标的实现, 首先, 各级政府财政要在预算内增加综合治理污染专项建设资金, 作为引导投资, 逐年增加投资;其次, 要实现污染治理技术转化资金的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收取和使用污水费;四是创造条件, 抓住机遇, 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环境贷款和外国政府的环境优惠、贷款、赠款等;企业实施“治理”政策, 为重点污染源筹集资金, 为重点污染源管理设立专项资金;六是改革现行的自来水收费办法, 提高污水处理费在工、住宅水费中的比重, 主要集中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七是省各部门、市对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投资。必须优先考虑, 合理倾斜, 共同推进水污染治理进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水质综合改善方案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些年水域治理的发展情况, 然后分析了水域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国内外治理经验和自己的多年的经验, 提出了几点水污染治理和水质综合改善方案的建议, 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启示作用。

摘要: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 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保护环境。而且我国某些流域的水污染很严重, 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是相关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和评估我国一些流域水污染情况以及现有治理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 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 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治理,水质综合改善方案,建议方案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9, (9)

[2] 蔡守秋.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J].河北法学, 2008, (3)

[3] 唐国建.共谋效应:跨界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实地研究——以“SJ边界环保联席会议”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 2010, (2)

[4] 刘维.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的理性思考[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7)

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黑河属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中段,位于东经97°37′至102°06′、北纬37°44′至42°40′,流域面积12.83万km2,横跨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涉及5个地级行政区,10个县(旗、市)。黑河流域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省祁连县大部分和甘肃省肃南县部分地区,以牧业为主;中游地区,包括张掖市的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等县(区),属灌溉农业经济区;下游地区,包括甘肃金塔县部分地区和内蒙古额济纳旗,既有农业,又有牧业。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和自然地理特点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走廊平原和下游阿拉善高原三个地貌类型区。

黑河中游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程1000~2000m;区内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冬春干冷而漫长,夏秋酷热而短促,日照长、风沙大是本区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黑河的径流消失区。

一、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黑河作为张掖人民的母亲河,是张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展望美好明天的生命线,而黑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金张掖经济和社会实现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利用好水资源,搞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对于进一步完善黑河流域的水利设施、恢复流域生态,发展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和带动张掖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张掖地区属于典型农业灌溉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粗放的灌溉方式和落后的灌水技术以及农民长期形成的浇地要“浇透”的习惯是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已使局部的生态环境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面临的挑战仍然比较严峻。可喜的是沿岸生态环境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申请将沿岸更多的生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可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投入不足,治理改善进程无法满足湿地保护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前景仍有很大差距。

保护黑河流域的健康生命线,既是改善“金张掖”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需要,又是向内蒙古额济纳旗泄流分水的 客观要求。为此,要建立国家投入、地方投入和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加强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和恢复改善力度,并且激励政策要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使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使河流的健康生命线永葆青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顺应发展趋势的科学选择。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流域人口的逐渐增加及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上游森林被过度砍伐,林草退化,源头雪线上升,水源涵养大幅度下降;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田,发展人工绿洲,人为扩大了农业灌溉的用水量,超过了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挤占了下游的生态用水,导致下游河道断流时间逐年延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天然林草枯萎、土地沙化,具有人类活化石之称的胡杨树开始枯死,一些自古就栖息在这里的生命被迫迁徙。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下游居民的生息繁衍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西北地区的整体环境变化。随着节水型社会的推进,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日益加深,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主动性不断增强,生态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至此,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已成为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防稳固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临泽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效益多赢、统筹规划、综合整治的原则,突出防洪调蓄、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黑河退耕还林还草调节水工程,不断改善全流域生态和农业灌溉条件;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高全流域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数量;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这一做法就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体现。

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我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建设任重道远,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将砍伐干渠、斗渠、毛渠两旁的树木,使农田林网数量减少。增加下泄水量,减少张掖用水量,会使耕地用水紧张,生态用水减少,造成区域内绿州、湖泊、湿地面积缩减,地下水位下降,沙化面积增加,局部小气侯发生改变。

2、水资源问题。张掖市本属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将把黑河来水量的一半以上下泄给下游额济纳旗,会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用水成本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应用市场调节水价,建立水价新机制,将会提高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价格,增加生产和生活成本。

4、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问题。一般来说,种植业的收入随用水量的上升而增加、减少种植业用水量,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在新型产业,如:草畜产业、葡萄产业、中药材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之前,在一定时期会出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5、财税收入问题。由于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对退耕还林还草地实行农业税优惠政策,加之节水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会使政府财税收入减少。

6、管理体制不健全,节水力度不够。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由于管理体制不建全,还没有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权责不明,对用水户难以进行有效约束。节水宣传力度不够,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干部群众对日益严重的水危机认识不足,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水资源浪费又很严重,大水串罐、漫灌、淹滩、漫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受利益驱动,近年来无计划开荒,无节制放牧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破坏了天然植被。除此之外,黑河每年向下游调水9.5亿m3,无形中又加剧了中游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7、水资源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市水利长期投入不足,欠账多,底子薄,基础差。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支持力度,但与全市水利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财政困难,省级水利投入极为有限,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地方自筹能力差,自筹资金严重不足。三是水利投资单一,融资渠道不广。水利发展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具有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社会效益高,投资回收慢等特点,聚集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大,加之大量易于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水源地已相继建成和开发。因此,未来水资源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涉及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水资源开发投入资金问题将严重制约全市水利发展。

三、加强黑河流域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维护黑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保持良好自然环境,降低沙尘暴危害的重要举措。给下游调水,保护下游生态系统,其实也就是保护中游的生产力,有人曾这么说。凡事有利有弊,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也一样,只有充分认识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1、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流域水资源瓶颈障碍,力求低耗水条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从全球经济和西部开发的战略高度寻找经济增长点,加强流域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形成品牌和规模,增加经济收益;创造条件逐步增加节水灌溉的设施农业、牧业和林果业,引进培育抗旱优质品种,加快干旱地区农业、林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研发、推广、利用,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工业的优化节水技术体系;加快城市化步伐,根据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农业性工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河西走廊工业与农业联姻,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发展旅游业等,这样可以逐步提高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计划地实施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2、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各项制度。

由于国家对黑河省际之间分水力度的逐步加大,加上黑河中游甘、临、高三县(区)目前水资源分配又极不合理,频繁的黑河调水造成高台县农田灌溉需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产生非常尖锐的矛盾。调水期间“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有水不能用,调水时段结束,上游开口后河道迅速断流,又无水可引,只能依靠大量提取地下水抗旱灌溉,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甚至由于地下水快速下降,导致部分村的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水利管理面临两难境地。在这种处境下,我们只能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一方面及时主动的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我们的困难和问题,强烈呼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最大可能地为我市调剂水量,缓解供水压力;另一方面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树立和强化全社会水资源的商品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忧患意识。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管理,暂时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当前,应当尽快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水权界定、节约保护等,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依法加大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

3、要以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严格黑河流域入驻企业环评审批和环境管理。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杜绝污染严重、能耗高、治理难度大的项目落户,尤其在项目引进时,应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4、要以科学管理的方法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切实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对黑河流域入驻企业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总量控制,凡是水污染物排放不能达到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顿;推动排污口规范化和在线监测工作,排污单位应按照排污口规范化的要求,设置排污口和排污口标志,有条件的企业应鼓励安装水污染在线监测仪;对强行排污的企业要采取断电、吊照等措施,并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征收水污染物排污费,不得擅自减免;对于不执行环评、违反“三同时”制度、不能正常运转治污设施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5、建立城乡节约用水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全市节水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节约用水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尽快形成统一协调、健全完备的节水监督管理体系;搞好水价调整,实行用水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强化农业节水意识,提高水利用效益,减少水资源耗费;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把万元产值耗水量列入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奖惩评估体系;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培育节水型企业和工业废水“零排放”企业;加快节水技术和器具的开发生产与推广使用。

6、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开采量

为了有效避免滥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资源枯竭,确保生产井出水量充足,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必须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配置,在黑河沿岸科学布井,有序的开采地下水,同时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范取水许可制度,对超采区域进行限制。以高台为例,骆驼城开发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较低,打井取水成本高,应当以地表水灌溉为主,从西干渠合理配水灌溉,减少地下水提取量;黑河沿岸地下水位高,打井用水成本低,应鼓励使用地下水,从而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成本。因此建议尽快商定黑河西总干渠分水方案,严禁在骆驼城、南华滩、深沟滩、盐池滩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新打机井提取地下水,逐步做到地下水采补平衡。

7、积极协商争取修改黑河分水方案,争取跨流域调水。

为了增加中游地区用水量,应积极争取修改黑河分水曲线,并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中游地区黑河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真正做到中游地区黑河水资源的均衡受益,来保障中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为了解决黑河流域资源型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争取跨流域调水。 总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市历史上面临难得的一次良好机遇,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顾全大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兴利除弊,只有这样,张掖的社会经济发展才会进入一个又好又快速发展的时期。

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石羊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的基本状况。 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宣传活动、美化环境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行动。

教学重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学难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温总理曾先后12次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二、教师讲授

(一)石羊河流域的现状。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由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量约17亿m3,灌溉面积约29万hm2,人口约223万人,分别是甘肃内陆河地区水资源总量、总灌溉面积、总人口的约1/

4、1/

2、1/2。目前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很高,现状流域水资源毛利用率(用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达154%,净利用率(耗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超过95%,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利用率。目前年超采地下水大约3.5亿m3,造成地下水位每年以大约0.5~1.0m的速度普遍而又持续地下降。中游地区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亦不乐观。

2.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河流源头区和尾闾区

在源头区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超载放牧,造成祁连山区的乔木林和灌木林破坏严重,草场退化,祁连山灌木林下线比20世纪50年代上移约40m,30%的灌木林区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部分地区不断毁林毁草、开荒种地,严重毁坏林草植被,加之近几年又大兴淘金热,更加剧了林草植被的毁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洪枯流量变化剧烈,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

进入尾闾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大大减少,超采地下水的状况愈演愈烈,使原本依赖地下水生长的沙枣林、梭梭及天然白刺等植物枯萎和死亡,使固沙的灌木林地带因水分亏缺而退化、衰败,削弱了防沙固沙和对绿洲的保护能力,大片土壤沙漠化。民勤绿洲的萎缩和土地沙化,也加重了风沙和沙尘暴的危害

3.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耗用水量过多

目前流域内灌溉面积过大,复(套)种比例过高,灌水技术相对落后,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致使农业用水效率偏低,耗用水量过大,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严重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尤其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情况下,局部地区仍在扩大耕地面积,这种错误行为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4.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质持续恶化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率不高,加之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致使流域水质恶化,水污染严重。现状进入红崖山水库的水质为V类,加快了民勤盆地地下水的恶化趋势。民勤盆地现状地下水矿化度每年增加大约0.12g/L,矿化度高达2~4g/L,最高地区达8g/L,致使盆地北部的5万多人、11万多头牲畜饮水十分困难。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5.缺乏权威、高效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现状流域水资源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体制不全,机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法规体系未健全。更关键的问题是公民自觉守法意识不够,执法力度不强,水事活动各行其是,纠纷频发。缺乏权威、高效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流域水资源利用失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综合治理主要措施

1. 调整经济结构

目前流域农业种植结构粮经草比例为68∶24∶8,复(套)种比例高达50%,这与流域水资源条件极不相称,是流域水资源超载的根本原因。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提高用水效益,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农、林、牧、副、渔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两部分。适度调减农业规模,加大林、牧、副等各业发展规模,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加大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林草种植面积,整体提高农牧业产品的技术经济含量和用水效率。

2. 调整水价

现状流域农业地表水价不到0.1元/m3,地下水只收电费、基本不收水费。城镇生活与工业水价不分用水多少、不分用水时间,全年采用一个水价。这种水价政策极不利于水量控制和节约用水。因此,必须制定与节水、治污、统一调配水资源等战略相适应的水价政策。

3.生态移民

石羊河流域源头区和尾闾民勤盆地,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均与人口数量过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确保治理措施行之有效,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有计划地将部分当地群众移往水资源尚有一定承载力的地区,如向疏勒河流域移民。

5.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许多水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不仅要建立流域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权责,树立其权威,理顺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水资源管理体制要按照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模式,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手段,进一步规范、调整和指导供水、用水、节水、治污和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学生讨论

1、面对垃圾成堆、臭气曛天的石羊河,你的感想是什么?石羊河的现状是怎样造成的?

2、我们中学生在石羊河综合治理中应做些什么?

3、自己的家人如有对石羊河生态进行破坏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渭河在陕西境内河长502.2km, 流域面积6.76万km2, 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市 (区) , 工业集中, 人口密集, 农业发达, 是陕西省经济中心。但恰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渭河流域的环境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水质变差、水量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

渭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虽然近年来政府关闭了大量的造纸厂、化肥厂等污染较重的企业, 但是生活污水的大量无序排放、个别企业偷排偷放又使得治理工作进入到一个瓶颈时期。陕西省政府一直把渭河环境治理作为工作的一大要务, 从0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2008年省政府办公厅将《陕西省渭河生态环境保护办法》作为重点立法项目;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制订《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2008年-2012年) 》;在2011年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根据《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关于渭河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 制定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2—2014年) ;同时在“三年计划”期间内, 政府机构以及环保厅等有关部门在涉水企业专项环保执法、落实水质监测站工作、治理结果阶段性汇总报告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2015年初对三年计划成果做了汇总, 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渭河水质基本达标, 评定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等级, 但是也有待提升。下图可以表明渭河的境况有所改善:

据最新统计, 陕西省自2011年到2014年以来渭河治理累计已投入235亿, 治理工作仍需继续。在新《环保法》出台、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重要论述的提出的背景下, 陕西省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 (2015-2017年) 》这一标杆文件, 为渭河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方向指导。

二、法律对策

在环境法治的诸环节中, 有法可依是前提和基础。及时、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来说, 《环保法》是所有环保法律文件的路标, 然而环境治理并不是仅靠一部权威法律文件就可以解决的, 我国的立法体制包含多层级, 因此在治理一项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 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 做到对症下药, 不偏不倚。

(一) 结合实际进行法律制定和法律运行

目前虽然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还存在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枯水期生态流量不足以及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 因此这一阶段的治理过程中, 相关文件的出台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结合流域环境中的现实问题, 对不同的污染类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文件, 因此在渭河治理环节中, 应当对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地区区别对待, 因地制宜才能事倍功半。同时在法律运行方面, 要以中央为指导, 地方合作治理为核心进行整个流域的协调综合治理, 其次, 要不断完善资源优化配置制度, 对流域治理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 也要对于权利与义务明确规定, 不能有所疏漏, 要尽可能做到有缺必补。

(二) 提前确权, 严格追责

陕西省政府在2015年发布了“三年巩固方案 (2015—2017年) ”, 在该方案中明确了渭河污染防治下一步工作的5项主要任务和7项保障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渭河治理工作的着重点是很明确的。但治理工作是需要各部门和机关协调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的, 因此恰如其分的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分配与权利行使提前做出规制是必要的, 就这一方面来说陕西省在前几年已经成立了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 并且各个部门的职能各有不同、分工明确, 在此基础上, 各部门还应该响应党中央从严治理的号召以及在《新环保法》的指导下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 除了各政府部门外, 公益组织以及公众社会团体也可以参与其中发挥效用, 以便更好的提高渭河治理工作的效率。此外, 新环保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追究企业法人与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进一步表明我国在治理环境下的“强硬”态度, 为渭河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三) 公众参与立法和监督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对于目前渭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来说, 主要以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污染为主, 对于工业污水的治理来说, 搬迁、关闭等手段都可以有效的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但后两种污染源多与人民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不可能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但随着我国文明社会和法治主义社会进程的发展, 公众的主人翁思想已经日渐深入, 同时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并未有足够的途径来供污染受害者发表意见, 在立法机制上缺乏公民的参与, 就渭河流域的治理来说每年的治理文件有不少, 但大多都由行政机关最终取舍, 很难体现一般群众的呼声, 特别是河流所经过的区域大多属农村, 一方面, 这里的人们自身的维权意识不强, 另一方面, 即使少许的群众想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也最终因为缺乏途径以及法律保护而终止。因此在未来三年治渭历程中,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听民众的心声与建议, 使公众对环境改善增强信心, 或许从这里可以得到些许建设性意见, 使得治渭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四) 完善与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虽然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早已经出现, 但并未在我国得到足够重视与运用, 不过自2012年《民事诉讼法》被修改后, 环境公益诉讼迈入了“春天”, 接着《新环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文件发布, 使环境公益诉讼有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同时与解释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实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通知》发布后, 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受理条件、原告资格、办理程序、赔偿责任方式等内容, 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不再是“冷板凳”了。在此背景下, 渭河治理可以将公益诉讼引进来, 不论是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还是与污染有利害关系的都可以参与其中, 通过法律渠道争取权益。但毕竟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目前还未得到广泛适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会有很多阻力, 不过对治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对于环保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来说必须合理运用这一制度。同时司法部门也应做好配合, 在受理环节、证据环节对环保部门提供协助支持以及在最后的调解、执行等环节中进行合理的监督, 共同致力于生态改善, 为渭河的治理打开新局面, 争取开创渭河流域发展的新篇章。

摘要: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有效的法律运行是紧密相连的, 在渭河流域的多年治理历程来看, 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投入, 在这其中, 法律作为至关重要的一份子为渭河的治理工作保驾护航。2015年新修订的《环保法》出台后, 更为渭河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指导。习总书记指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因此在渭河流域环境治理过程中应该发挥法治建设独有的作用,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关键词:渭河流域,环境治理,污染,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 刘润发.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3.

[2] 王艳霞.立法治理渭河, 保护陕西人民的母亲河[J].法制与社会, 2012 (10) .

[3] 范兆轶.陕西渭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3、了解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过程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卓有成效可供借鉴的经验。

4、学会通过案例分析,评价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后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的分析,学会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地理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观点。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还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状况。

三、教学难点

流域开发所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洪水图片,说明河流的合理开发十分重要,引出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共同探究河流流域如何开发与治理。

一、田纳西河流域的概况

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二、治理前的田纳西河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1)位置——中低纬度亚热带,美国东南部,距墨西哥湾很近

2)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3)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 4)自然资源——煤炭、铁矿、石油、水能等 劣势:洪涝灾害 优势:水能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条件 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经济贫困落后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活动:角色扮演: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本48-49页,

第一小组:水力部门 第二小组:工业企业 第三小组:当地农民

第四小组:政府官员(TVA) 结论:

水力部门: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梯级开发

工业企业:以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不断进行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

牧、渔业

TVA: 重视环境保护,全面和系统的综合治理开发

四、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洪灾

大坝、船闸、运河——改善航运条件

水电、火电、核电——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人均收入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六、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流域治理ppp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相对于政府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及公共融资方式,PPP项目有以下比较优势:

1、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PPP项目一般由社会私人资本或者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共用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捆绑了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和产出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在风险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和良好的合作机制也使得项目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2、保障项目和公共服务质量 评审中标的私人资本或联合体组建项目公司建设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联合体一般是由建设方、融资方、运营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比传统开发模式具有更好的内部协调能力。另外,很多PPP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建设、管理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合理的PPP模式可以平衡公私双方的权责利。在风险分配上遵循“最优承担”原则,即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同时,全寿命周期特点使得合同具有较大的灵活空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既能维护共用部门的利益,也能最大限度满足私人资本的诉求。

PPP项目在第一个项目识别阶段,项目发起时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议书主要是从项目自身的客观条件方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般由项目发起人向发改委部门报送,提出立项申请,发改部门审查通过后下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单位应为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项目建议书大纲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概况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名称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模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必要性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状及预测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必要性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划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方案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度安排

四、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政策条件

(二)、建设区建设条件

(三)、建设技术条件

五、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六、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一)、经济效果

1、财务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

(二)、社会效益

1、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

上一篇:街道2019年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年产100万吨催化裂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