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6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塞内加尔河是西非第二大河,流经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涉及以上四个国家,这些国家就河流相关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磋商。目前,有关焦点主要集中在其政策目标:以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来推进流域发展,而不仅限于水资源和农业方面。塞内加尔河流域区域合作的内容包括与水相关和非水两个方面,与水相关的是水力发电和防洪,非水方面则涉及减少贫困及几内亚和OMVS国家的联系[1]。该流域组织以\"利益共享原则\"取代了水资源分配,并且宣称财政分配是基于国家的开发活动以及信赖机制在流域国家的建立。而现阶段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以流域管理系统取代了单边行动。

关键词:塞内加尔河法律;塞内加尔河流域;迪阿马(Diama)坝

一、塞内加尔河及塞内加尔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

1.塞内加尔河简介。塞内加尔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发源于几内亚的富塔贾隆高原(Fouta Djallon Mountains)。塞内加尔河上游河段称巴芬(Bafing)河,在马里的巴富拉贝接纳右岸支流巴科依(Bakoy)河后始称塞内加尔河,在卡斯和巴克尔两地之间,河流进入塞内加尔,汇合了来自左岸的法莱梅(Faleme)河。这是塞内加尔河主要的三条干流,80%的水量来自它们。塞内加尔河从几内亚流出后,横穿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等国家,在海港城市圣路易注入大西洋。塞内加尔河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地区,在马里的卡伊以上河段多急流和瀑布,其中较大的瀑布有圭纳瀑布和费卢瀑布等。科依以下河段蜿蜒于地势低平的草原地带,两岸支流稀少,没有瀑布和急流,河床比较平缓,河道曲折,在河口处形成一个狭窄的大沙洲,横卧河口,并逐渐向南发展,成为航运的障碍。

2.塞内加尔河流域各国的发展状况。由于这些国家的政权不稳以及诸如美国、前苏联等强权国家的影响,尽管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国家已经独立,但是局势依然不稳定,冲突不断。为了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动荡,流域各国在管理方面开展合作,以期通过流域管理上的合作受益。目前,这一强烈的愿望已经付诸实践。

3.塞内加尔河对流域各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塞内加尔河对这些国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是发展畜牧业以及工业是不可或缺的,而塞内加尔河的河水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灌溉十分重要。

二、塞内加尔河沿河流域现存问题

1.气候问题。在塞内加尔河流域,有一些问题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首先是气候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塞内加尔河流域常年持续降雨,而后则持续干旱。塞内加尔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当地农业带动,而当地农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灌溉,因而持续的干旱使得塞内加尔河流域内的经济几度崩溃。同时,盐水侵蚀地表并渗入地下,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了影响,使得大批农作物死亡。正因如此,大批当地居民纷纷从农村迁出,进入城市。这些问题的持续出现,迫使塞内加尔河流域各国开始寻求合作,以期减轻干旱给当地环境所造成的的灾难性影响。与其他的国际水组织不同的是,塞内加尔河流域合作组织中的各国,并没有就塞内加尔河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产生太多冲突和矛盾,相反,四国坚信,合作能够改善该流域内所有居民的生活。

2.迪阿马坝与马南塔里坝修建后出现的问题。马南塔里坝和迪阿玛坝是该流域上的两座大坝,分别建于1986年和1988年,主要用于提供农业用水和市政用水,防止海潮上溯,以及水力发电。现在,困扰各国的主要问题是恰恰是这两座大坝,湖水的积蓄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农业发展都起到了不利作用。在大坝建成之后,水体的流动变缓,滋生了大量寄生虫,使得腹泻、血吸虫病和疟疾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这些疾病都是通过水进行传染的。同时,洪水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业和农业所造成的污染无法被洪水冲走,这就使得当地污染加剧,环境遭到破坏。另外,迪阿玛大坝和马南塔里大坝也导致了牧场面积和河流内鱼量的减少,对当地牧业和渔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两座大坝的副作用还包括加剧了农业用地的盐碱化程度,使得农业的产量下降。这些由由两座大坝带来的问题成为当地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威胁因素。

3.人口压力。使塞内加尔河流域内各国都感到十分焦虑的是,塞内加尔河流域内迅速增长的人口。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人口之中,有约16%分布居住在塞内加尔河流域沿岸,而且人口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这就必然使得当地居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而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又使水资源更加紧张,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早晚将被激化,成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内各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

三、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合作历程

1963年7月25日,几内亚(Guinea)、马里(Mali)、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和塞内加尔(Senegal)签署了关于发展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巴马科公约(Bamako Convention),将塞内加尔河确认为国际水道,并建立洲际委员会(CIE),以监督对塞内加尔河的开发利用。CIE鼓励各国提出对流域的发展建议,并希望国际援助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这将提高流域的管理效能,促进流域各国的共同发展。1964年2月7日,又签署了达喀尔公约(Dakar Convention)。1965年11月和1966年,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国家元首会晤,讨论促进塞内加尔河流域发展问题。希望提升CIE现有的基础设施,并探讨了塞内加尔河流域与西非河流域的合作事宜。1967年1月,几内亚因与塞内加尔的紧张关系暂停了对沿河流域的发展方案的讨论。同年11月,通过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两国的努力,四个国家元首再次会晤于巴马科(Bamako)。1967年末,四国部长级会议召开,提出了区域合作理念,签署了拉贝公约。随着拉贝协议(Labé Convention)的签署,州际委员会被塞内加尔河沿河国家合作组织(OERS)取代。各成员国通过立法打破边界的限制,整合区域的政治经济,改善教育。这一举措表明流域四国将塞内加尔河视为国际性资源了。

塞内加尔河沿河流域在1970年出现了政治动荡,使OERS内部合作出现困难。1971年由于国内政局得不稳,几内亚两次未出席OERS会议,后退出该组织。虽然几内亚退出了OERS会议,但区域一体化的努力并没有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三个国间停止。1972年3月11日,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宣布OERS作废,并签署了努瓦克肖特公约,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OMVS)。OMVS的目标包括:(1)为沿河流域的人民提供粮食安全。(2)减少影响OMVS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气候变化。(3)注意各会员国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4)保障流域人民安全,提高人民收入。OMVS负责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和工程实施。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的方针是以灌溉为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全流域的水土资源。初步规划建设塞内加尔境内的迪阿马(Diama)坝和马里境内的马南塔里(Manantali)坝。

90年代初,塞内加尔认识到OMVS目标是不够的,该国制定了沿河左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该计划把发展的重点从灌溉农业转向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模式。然而,OMVS组织认为这一计划是未经OMVS许可的,因此并没有允许其实施。随着几内亚国内局势的稳定,几内亚希望重新加入OMVS。1992年,OMVS的三个国家允许几内亚以观察员身份出席OMVS会议。

2000年,OMVS建立环境监测机构,监测塞内加尔河流域的环境变化。2002年,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签署并通过了水宪章。同年,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了该组织中的水和环境管理项目。2003年,流域各国在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举行元首峰会,几内亚也参加了峰会。2004年,几内亚和OMVS成员国间的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

四、塞内加尔流域有关协议的执行情况

关于塞内加尔河流域最重要的工程马南塔里大坝的建设,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三国之间也存在着争议。由于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OMVS)取消了原方案中马里境内的一个水电站,马里将不能从这一水电站获得利益,这意味着马里对于塞内加尔河水资源的利用和获得的利益比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两国要少,却要付出同等的代价。马里政府很感失望,认为这样一来, 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所得的利益将超过自己。这一争议体现出了许多水资源国际组织间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参加水资源国际组织的各国常常会因为权利义务不对等而产生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国际组织间的进一步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没有更好的良方,还是应当从权利义务的均衡分配做起,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2]。

塞内加尔河流域合作如果成功, 将极大地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内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类似多瑙河流域的合作,采用区域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

参考文献:

〔1〕刘志坚.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实现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蓝文艺.环境行政责任缺失纵深分析——为建立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所进行的环境行政责任缺失调研报告[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

(责任编辑 徐阳)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渔政执法能力调查问卷

(填写内容另附页)

一、你单位的法定渔业执法职责是否能完全履行?√是

□否 (在方框内打√)

若不能完全履行法定渔业执法职责,是什么原因?(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2.3.4.5.

二、在开展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中,你单位存在哪些实际困难?(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渔政执法经费欠缺 。 2.渔政执法装备不齐全。

三、从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你单位应重点开展哪些渔业行政执法业务?(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严厉查处毒鱼行为。 2.严厉打击电鱼行为。 3. 规范渔业捕捞行为。

四、你单位急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执法能力建设投入?(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渔政执法经费。 2.渔政执法装备配备。 3.渔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五、你认为现行渔业管理制度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2.3.4.5.

六、有无委托乡镇人员履行渔业行政执法的情况,若有,请写明人数、执法内容、执法效果。 (无)

填表说明

为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全省渔政机情况和渔政管理工作要素,实现渔政管理数值化,提高渔政管理水平。特设计本表格,请各级渔政部门按照要求如实认真填报。

一是调查项目中答案是多选一的,答案可填写答案的编号,即该答案前的阿拉伯数值。比如三定方案单位性质(1行政 2参公 3事业 4其他):如单位性质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则可填“2”即可,当然填写“参公”也可以。

二是答案中不要填写计量单位,即20万元或50%,其中万元和百分号(%)等计量单位都不要填写。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合同

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合同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哒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合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基本合同体系。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相应的合同体系也会不同。PPP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项目合同、股东协议、履约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等)、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其中,PPP项目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关系”。

1.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订(若需要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则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约定项目合作主要内容和双方基本权利义务的协议。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双方能够依据合同约定合理主张权利、妥善履行义务,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顺利实施。PPP项目合同是其他合同产生的基础,也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核心。

2.股东协议

股东协议由项目公司的股东签订,用以在股东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约束力的合约关系。股东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条款:前提条件,项目公司的设立和融资,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履行PPP项目合同的股东承诺,股东的商业计划,股权转让,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及其职权范围,股息分配,违约,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不可抗力,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等。

3.履约合同

(1)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一般只作为融资主体和项目管理者而有本身不一定具备自行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的条件,因此可能会将全部或部分设计、采购、建设工作委托给工程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可以与单一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也可以分别与不同承包商签订合同。承包商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往往直接影响PPP项目合同的履行,进而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和收益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转移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承包商签订一个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将工程费用超支、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此外,工程承包合同中通常还会包括履约担保和违约金条款,进一步督促承包商妥善履行合同义务。

(2)运营服务合同。根据PPP项目运营内容和项目公司管理能力的不同,项目公司有时会考虑将项目全部或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外包给有经验的运营商,并与其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具体操作中,运营维护事务的外包可能需要事先征得政府方的同意。但是,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维护义务并不因项目公司将全部或部分运营维护事务分包给其他运营商实施而豁免或解除。

(3)原料供应合同。有些PPP项日在运营阶段对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原料成本在整个项目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同时受价格波动、市场供给不足等影响又无法保证能够随时在公开市场上以平稳价格获取原材料,继而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如燃 煤 电 厂项目中的煤 炭。因此,为了防控原料供应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原料的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料供应合同,并约定个相对稳定的原料价格。原料供应合同一般会包括以下条款:交货地点和供货期限、供货要求和价格、质量标准和验收、结算和支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争议解决等。除上述一般性条款外,原料供应合同通常还会包括“照供不误”条款,即要求供应商以稳定的价格、稳定的品质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

(4)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源于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因此,保证项目产品或服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对于项目公司而言十分重要。根据PPP项目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最终使用者。以政府付费的供 电项目为例,政府的电 力主管部门或国有电 力公司通常会事先与项目公司签订电力购买协议,约定双方的购电和供电义务。此外,在一些产品购买合同中,还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即项目公司与产品的购买者约定一个最低采购量,只要项目公司按照该最低采购量供应产品,不论购买者是否需要采购该产品均应按照该最低采购量支付相应价款。

4.融资合同

从广义上讲,融资合同包括项目公司与贷款方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担保人就项目贷款与贷款方签订的担保合同、政府与贷款方和项目公司签订的直接介入协议等多个合同。其中,项目贷款合同是最主要的融资合同,一般包括陈述与保证、前提条件、偿还贷款、担保与保障、抵销、违约、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等条款。同时,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贷款方往往要求项目公司以其财产或其他权益进行抵押或质押,或由其母公司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或由政府作出某种承诺,这些融资保障措施通常会在担保合同、直接介入协议以及PPP项目合同中具体体现。

5.保险合同

由于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项目公司及其他相关参与方通常需要对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投保。通常可能涉及的保险种类包括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险、针对设计或其他专业服务的专业保障险、针对间接损失的保险、第三人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等。

6.其他合同

PPP项目中还可能会涉及其他的合同,如与专业中介机构签署的投资、法律、技术、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合同等。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合同模板:

本合同于2017年【X】月【X】日由下列双方在XX市签订: 甲方:XXXX,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正式组织和存续的XXX机构,其住所为XXXXX,法定代表人为XXX;

乙方:XXXX,系按照其注册地法律设立、登记、注册及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住所为XXXX,法定代表人为XX。待XXXX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与甲方签署本合同的补充协议后,乙方即指项目公司。 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1.1 定义 1.2 解释

第二条 声明与保证 2.1 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2.2 乙方的声明与保证 2.3 各方的声明与保证 2.4 违反声明与保证

第三条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合作范围和期限 3.1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概况 3.2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合作范围 3.3 甲方前期投资的确认

3.4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作的排他性 3.5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作期限 第四条 前提条件

4.1 履行本合同的前提条件 4.2 前提条件的期限 4.3 前提条件的放弃 4.4 前提条件未实现 第五条 项目融资 5.1 乙方的融资责任 5.2 融资担保 5.3 甲方对融资的支持

第六条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土地指标和土地出让 第七条 项目建设进度 7.1 首期启动资金

7.2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条 运营和维护

8.1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公司经营计划及财务资料的报告

8.2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8.3 运营协调委员会 8.4 审计部门的监管 8.5 履行义务 第九条 产业发展服务 第十条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公司的成立及股权转让的限制

10.1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公司成立 10.2 股权变更的限制

第十一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 第十二条 履约担保 第十三条 双方承诺 13.1 甲方的承诺 13.2 乙方的承诺 13.3 双方承诺 第十四条 保险 14.1 保险义务 14.2 需购买的险种

第十五条 守法义务及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1 守法义务

15.2 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3 不视为法律变更及政府行为的情形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 16.1 不可抗力事件

16.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各方权利和义务 16.3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第十七条 甲方的监督与临时接管 17.1 甲方的监督权

17.2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质量管理 17.3 中期评估

17.4 甲方临时接管的权利

第十八条 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 18.1 违约与赔偿 18.2 提前终止及处理机制

第十九条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移交 19.1 期满移交 19.2 移交程序 19.3 提前终止的移交 第二十条 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 20.1 争议的解决 20.2 法律的适用 第二十一条 其它 21.1 环境保护 21.2 保密条款 21.3 税收优惠 21.4 通知 21.5 合同的文字 21.6 合同的生效 21.7 合同的补充 21.8 合同的附件

签署页】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于二零一七年X月X日在XX省XX市签署,以兹为证: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分析长江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面对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目前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落实生态流量全覆盖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谋划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多方面提出创新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具体工作举措。

关键词:水资源;节约保护;长江;长江保护法

中图法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2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上升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共同遵从的行为准则,《长江保护法》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治理保护新阶段。

1  长江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新形势新要求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长江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做出全面部署

(1)坚持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好向往,增进人民福祉。(2)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管理,构建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大局。(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引导和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实施河湖水系整治,加强水资源保护,维护河湖健康,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资源节约保护要服务于长江上游西部大开发、中游中部崛起、下游现代化进程,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提供坚实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支撑保障。(5)贯彻绿色发展战略,要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节水改造,加强节水减排约束指标管理,全面实行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强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6)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要着眼于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加强水资源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确保饮用水水源和水生态安全可控,守住供水安全底线,筑牢水安全屏障。(7)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不断完善江河湖泊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长江水资源节约保护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3  《长江保护法》为长江水资源节约保护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

《长江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取用水总量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用水效率目标管理、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管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資源保护、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控制性水工程生态调度、长江河口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等多项水资源节约保护重要职责。依法治江护江的目标更明确,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

2  长江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存在的短板

2.1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方面

长江流域部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不足、饮用水水源保护不够,水生态修复保护不到位、监测能力和信息共享亟待提升。(1)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河段还存在间歇式脱水,部分水工程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不够重视,部分生态保护对象的生态需水满足难度大。对水工程生态流量落实不到位的行为,缺乏应急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2)饮用水水源保护仍需加强。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尚不能达到全年水质均合格的要求,存在污染问题和水质安全隐患,部分城市水源地单一,未建立应急备用水源等。(3)水生态修复任重道远。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通江湖泊数量和面积锐减,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缺乏统筹协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等。(4)监测能力和信息共享亟待提升。综合监测能力不足,监测站网断面布局亟待优化,监测频次较低,突发水污染监测预警能力薄弱,信息交流共享渠道不畅通,共享机制不健全,试验基地、平台、站网和人员不足等。

2.2  促进绿色发展方面

长江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尚不健全、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有待加强、节水标准和政策制度仍需完善、节水计量监测与统计还待提高。(1)水资源刚性约束尚不健全。节水管理考核对地方和用水户的震慑作用不强,重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的惯性思路还未完全改变,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仍然广泛存在,取用水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制度还待强化实施,节水评价制度还需深入推进实施。(2)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有待加强。农业用水效率较为粗放、工业用水效率不高,离《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确定的用水效率目标管控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高耗水行业和重点用水单位节水技术改造仍需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持续高质量推进。(3)节水标准和政策制度仍需完善。部分节水标准距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尚有明显差距。流域各地用水定额发布及修订形式各异,效力强弱不一,节水标准强制性不足,用水定额应用执行存在困难。节水激励政策机制仍需完善,财政资金投入缺口大,用水户节水改造积极性不高,社会资本难以参与节水投入的现象长期存在。(4)节水计量监测与统计还待提高。农业用水计量难以全面推进,工业企业计量监测设施、监测信息传输、系统平台不够完善,数据准确性、可靠性不高,难以支撑高质量节水管理需求。节水统计体系尚未建立,统计数据分布于不同部门,统计口径不一,数据互通共享困难。

3  长江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3.1  理清总体工作思路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按照重保护、严管控、促治理、保安全的总体思路,以维护河湖水生态健康、水质持续向好为目标,以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和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管控,推进实施三峡水库消落区、长江河口等重点区域水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着力提升水生态、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信息共享,促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

在水资源节约方面,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取用水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落实用水效率目标管控,完善节水标准和政策制度,提升节水计量监测能力,开展节水用水统计,为把长江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坚实支撑保障。

3.2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3.2.1  落实生态流量全覆盖管理

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明确跨省河流和重要湖泊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制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建立健全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及保障机制,实现长江流域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监管全覆盖。(1)建立健全生态流量管理体系,根据流域水系水文、水生态、水环境特征和工程分布,制定重要跨省河流和重要湖泊主要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加强对流域内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合理确定各个断面保障措施,形成流域上中下游、干支流目标协调,措施兼筹的保障体系。(2)强化监督管理与考核,抓紧制定《长江水利委员会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生态流量管理要求、监测及信息报送、调度保障、预警处置、监督检查和考核等。建立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控管理平台,对重要控制断面和主要水工程生态流量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和预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督导管理,建立健全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机制。(3)重视生态用水的调配和保障,强化生态流量保障落地实施,将生态流量调度纳入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管理,加强水工程水量调度管理,督导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将生态流量纳入日常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4)加强生态调度实施效果监测,重点针对长江干支流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以及三峡库区产黏沉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等生态调度开展效果监测。(5)加强基础研究,加大生态调度、敏感生态流量研究力度,保障鱼类产卵、防治水华等生态敏感期用水需求,研究长江河口咸淡水平衡保障等敏感目标生态流需水保障措施。

3.2.2  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

完善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1)加强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明确名录动态调整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启动名录复核调整,提出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地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台账,动态掌握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数量、分布、管理单位等情况。(2)强化水源地保护。继续督促做好《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及应急水源规划》落实工作,积极推动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科学布局沿江饮用水水源,保障水源安全。(3)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建设规划》实施,重点推动开展重要水源地生态隔离带建设,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大力开展库区面源污染和库湾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保障水质安全。(4)继续规范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制度,建立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通报和整改销号机制,推进饮用水水源取用水精细化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3.2.3  积极谋划水生态修复工程

推进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湖泊的河湖水系连通,制定实施长江河口生态环境修复、综合监测及压咸措施,开展重点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组织编制长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推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河湖水系连通、河湖再自然化等修复工作,积极推进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恢复项目的立项实施。(3)开展河湖健康评估与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完善河湖健康和河湖生态系统状况评价体系。(4)推动和开展长江河口综合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工作,按照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要求,以维护长江河口良好生态功能为导向,研究长江河口生态环境修复措施。(5)推进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等重点库区消落带保护与修复工作,增强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

3.2.4  提升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信息共享深度

依托水文、水生态站网体系,充分发挥长江流域水质监测中心和水生态监测中心平台作用,拓展水生态环境监测覆盖范围、优化监测站网、丰富监测要素、提高监测频次,在已经建立的台站和监测项目基础上,健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1)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和水量实时监测和评价,提升水质监测及实验分析和监测预警能力。(2)优化长江流域干支流和湖库水生态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藻类、底栖动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长系列调查监测,积累基础数据资料。(3)强化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监测,掌握地下水资源质量。(4)整合长江流域内各种监测资源,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多层面全方位共享,努力将各类监测信息纳入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信息共享系统。

3.2.5  建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1)强化取用水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深入推进推进省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按河流水系、河段、水源等分解工作,严格流域用水总量指标管理。(2)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统筹协调好区域、流域、河段以及建设项目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使水资源按用途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3)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提高应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用水戶的覆盖率,强化用水计划限额管理,有效发挥对用水户的刚性约束作用。(4)深入实施节水评价制度,坚持从源头把好节水关,高质量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争取将节水评价(估)、节(用)水审计、水效对标等纳入流域内各类开发区园区绿色发展评估体系。

3.2.6  強化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1)落实用水效率目标管控,进一步明确“十四五”长江流域取用水总量和消耗强度控制要求和农业、工业用水效率目标。(2)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用水单位节水技术改造,同时以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为手段,倒逼重点用水行业和重点用水单位开展水效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做好流域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制定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强化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用水定额管理,引导和督导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建立用水在线监控平台,安装内部用水计量设施,提高节约用水监控评估能力。(4)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型灌区、企业、公共机构、居民小区等各类节水载体创建力度,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惜水护水意识。

3.2.7  完善节水标准和政策制度

(1)强化节水标准管理,加强用水定额评估,规范用水定额的制订与发布,全面加强用水定额应用,确保用水定额对绿色发展的导向和约束作用。(2)加强节水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农业灌区、工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居民小区等各类节水载体,研究建立分级分类、指标明确、便捷可行的节水评价标准体系。(3)创新节水政策激励机制,强化全面财税引导和激励,财政投入、税收减免、金融支持三方面同时发力。发挥税收减免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通过“节水贷”等创新措施促进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推动设立节水改造专项激励资金或者纳入国家绿色发展金融体系。在水资源税费现有体系内,探索按容量、计量分别计征的管理办法,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水资源节约。(4)加大节水考核力度,加强国家节水行动落实情况监督考核,重视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推动省级节水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3.2.8  提高计量监测与节水统计能力

(1)开展用水计量和监测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比率,实质性提升取用水在线监控的可靠性、覆盖面以及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推动建立完善节水统计制度,健全用水报告制度,制定节水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方法,保证用水单位用水量、节水指标等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3)加强与统计等部门沟通合作,推动用水节水数据统计口径协调一致,加强用水节水数据互通共享,使用水统计有章可循,节水管理有据可依。

4  结语

长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工作,必须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布局、“十四五”水利工作全局,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为契机,不断丰富“安澜、绿色、和谐、美丽”四个长江建设内涵,深入推进“绿色长江”和“美丽长江”建设,着力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守住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安全边界底线红线,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Thoughts on Inno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Liu Lianbing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hangjiang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China)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省区(以下简称7个省区)以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2008年至2010年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及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部门和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出台了《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黄河规划》),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程,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据水利部、7个省区发展改革等部门提供的资料,至2010年底,黄河中上游地区投入224亿元用于《黄河规划》实施,占规划投资319.93亿元的70.02%,其中:中央财政33.23亿元,地方财政74.02亿元,企业资金116.75亿元。从这些资金的投向看,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46.24亿元,占65.29%;工业污染防治项目68.14亿元,占30.42%;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9.62亿元,占4.29%。同时,7个省区在2008年至2010年还投入27.84亿元用于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中央财政16.97亿元,地方财政9.29亿元,其他资金1.58亿元。

(一)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实施。至2010年底,《黄河规划》的528个项目中,有446个项目已完工,占84.47%,其中: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完工197个,占253个规划项目的77.87%,新增399.79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完工240个,占263个规划项目的91.25%;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完工9个,占12个规划项目的75%。黄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流域关停造纸、焦化企业271家,占规划要求关停企业298家的90.94%。

(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进。2008年至2010年,7个省区投入水土保持的资金持续增长,2009年比2008年增长10.53%,2010年比2009年增长40.95%;共修建淤地坝1800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4251处,形成拦泥库容3.8亿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12.47平方公里,完成计划治理面积10900平方公里的101.03%。

(三)黄河干流水质总体好转,水资源统一调度得到加强。2008年至2010年,《黄河规划》中的18个干流国控断面中,达标断面数量由2008年的17个上升为2010年的18个,水质状况3年均为优。流域管理机构和7个省区地方政府加强了取水管理和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11年不断流,基本满足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从审计调查结果看,“十一五”期间,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地方及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管理和部分堤防工程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是:

(一)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6个省区的4个省级、10个市级和20个县级水利、环保、建设等主管部门或自来水公司等代征单位欠征水资源费2.16亿元、污水处理费3581.90万元、垃圾处理费57.35万元、排污费81.76万元;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的256家企事业单位欠缴水资源费2.16亿元、污水处理费1926.60万元、垃圾处理费9099.95万元、排污费2.06亿元;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4个省区的1个省级、5个市级、1个县级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将水资源费4972.95万元上缴中央财政;甘肃、宁夏、陕西、山西4个省区的5个市级财政部门或代征单位未将水资源费1303.14万元、污水处理费2100.43万元、排污费306.3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

审计调查指出上述问题后,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东等省区补征补缴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4281.46万元,纳入预算管理资金1764.46万元。

(二)截至2010年底,《黄河规划》要求建设完工的253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中,仍有56个未完工,占规划要求的22.13%;302.21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未形成,占应形成70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的43.05%。审计抽查已建成并运行的96家污水处理厂中,甘肃兰州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山西太原殷家堡污水处理厂、陕西宝鸡凤翔县污水处理厂等10家污水处理厂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

审计调查指出上述问题后,陕西等省区积极采取措施,要求加快规划治理项目建设进度,对排放不达标的污水处理厂督促进行技术改造。

(三) 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的45项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总缺口2.77亿元,占规划工程总投资5.04亿元的54.96%,其中有1.91亿元是地方配套资金,占资金总缺口的68.95%,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完成。

审计调查指出上述问题后,内蒙古等省区责成有关地方组织整改,地方配套资金也在落实中。

(四)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个省区的24个建设项目违规占用河道面积1.47万亩,其中丰乐农庄、府谷县河滨公园、大清河水上乐园工程、神泉生态旅游区、宝鸡市渭河生态公园、银滩湿地公园、万荣黄河度假村、兰州水车博览园、“龙”园公园一期、“龙”园公园二期、金马河公园、白塔山黄河索道、塞上江南博物馆、包头市九原区兰柜村25家餐馆等14个项目为旅游休闲设施,温县工业集聚区、焦作多尔克司奶牛养殖园、孟州市一普酒精有限公司、孟州市第一卫生纸厂、平安航运公司昭君分公司等5个项目为企业和工业园区,保德县堤防扩建、和榆平汾高速公路建设、龙城高速公路建设、大运高速铁路项目、天水渭河河道内27座临时建筑等5个项目为基础建设设施。这些项目开工建设前均未按要求进行防洪评估,也未取得相关河道主管部门的批准,部分建筑设施不符合行洪要求。此外,审计调查还发现,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中,有的标段存在违法转分包行为,有的勘察(测)设计合同未公开招投标,有的企业违规借用其他企业资质投标。

审计调查指出问题后,黄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黄河水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等2项规章制度,下发了要求对违规占用河道项目进行核查、整改等5项通知,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或处分。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面对高质量发展新的形势与要求,认真梳理了长江流域水利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统筹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水利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水利;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302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源头到入东海口,干流全长6 300余km。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km2,涉及我国19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30%,生态作用突出、综合实力较强、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1]。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在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内涵更加清晰,流域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明确。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准确把握新形势要求,加强水利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1 流域水利发展态势

1.1 生态优先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九报告将生态文明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美丽中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提出了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流域发展的首要任务。水生态环境是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是生态空间重要载体。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长江,既是维系流域优良生态的重要抓手,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体现。

1.2 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水安全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作在流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防洪供水安全保障、以水资源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1.3 治水护水协同要求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统筹加强流域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国家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指导意见也强调在河湖管护中发挥流域机构指导、协调、监督和监测作用。治水护水协同要求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强化跨行业跨区域涉水事务协调,联合多部门力量开展综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水事行为,加强河湖管护,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2 流域水利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江流域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体系逐步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1 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难题逐步破解。长江流域已初步建立起有效的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体系,水环境综合监测站网逐步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逐年增加。据《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16)》,全年期评价河长的82.6%符合或优于III类水。但当前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局部水域污染严重。主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存在污染带;重点流域支流如岷江、沱江等污染严重;重点湖泊如滇池、巢湖、太湖等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污染隐患加大。入河污染物负荷基数仍较大,农业及农村污染源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水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沿江化工产业集中使得潜在污染风险增加;应对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较薄弱。水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功能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水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有待加强。流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性、协同性保护不够等。

2.2 防洪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98年大洪水之后,国家加大了对长江流域防洪治理的力度,大规模整治江河、兴修水利、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初步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治理相配套的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构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显著增强。但是,近年来洪涝致灾现象依然频发,洪涝灾害仍是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如2016年发生的长江中下游大洪水、2017年发生的中游型大洪水等,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长江防洪体系存在着薄弱环节,如连江堤防防洪能力偏低、山洪灾害防治薄弱、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滞后、河道崩岸威胁河势稳定与防洪安全、蓄滞洪区建设滞后、防洪非工程措施仍不完善等。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灾害天气出现频繁,另一方面,小流量高水位、易灾区向长江上游、支流、中小河流转移、病险水库安全隐患等成为洪涝致灾表现的新特点。

2.3 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长江是我国重要战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35%。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護工作不断强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得到改观,水资源要素在流域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但是,水资源短缺仍是我国的一大基本国情,流域内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同时存在。局部地区如四川盆地腹地、滇中高原、黔中、湘南湘中、赣南、唐白河、鄂北岗地等,供用水矛盾较为突出;下游一些沿江城市和部分湖泊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城镇应急备用水源等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些与我国当前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不相适应。

2.4 流域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实行分行业管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多年来的治江实践表明,这种管理体制总体上是合理的,使得流域水安全总体可控,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现行的涉水事务管理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现行针对长江的涉水事务管理并非水利部门一家,在当前共抓大保护的新形势下,有必要通过立法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保护职责,统筹各类保护规划,为长江流域统一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流域层面开展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监测、统一监督的职能不强,综合执法能力有待加强;高层次、高效率的议事程序和争端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形成强约束、高权威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水利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往往导致资源浪费、管理“内耗”;水利公共服务有待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公众参与涉水事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3 主要举措

水利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在维系优良水生态环境、保障防洪供水安全、协同推进水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长江委提出了由开发中保护向保护中发展转变,实现以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治江思路,明确了“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諧长江、美丽长江”建设目标[3]。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统筹推进“四个长江”建设,不断加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3.1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严格水功能区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强化陆域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减排,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推进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三峡、南水北调等重要水源地保护,开展安全保障重点抽查和监督监测,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实施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地安全警示、隔离防护、水源涵养和修复措施,大力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加强水生态修复。抓紧完成长江流域及重点水域水生态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调查与评价等基础工作,积极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推进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建设,实施江河湖库水系与水生生物洄游通道连通性恢复工程,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状况。

加强生态调度。加强水工程生态调度,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提高水环境容量。开展三峡、向家坝等重点水库生态调度试验监测和调度效果评估。推动长江上中游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统筹生态保护与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增加枯水季下泄水量,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3.2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加大崩岸及河道系统治理力度。着力推进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加紧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宜昌至湖口河段崩岸重点治理项目和湖口以下崩岸重点治理项目,研究建立崩岸预警和应急抢护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系统治理,维护河势稳定、堤防安全。

加强蓄滞洪区建设。抓紧开展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和围堤达标建设,重点加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洪湖东分块等重要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快实施武汉附近蓄滞洪区、洪湖、华阳河蓄滞洪区围堤建设。

加快灾后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洞庭湖、鄱阳湖防洪治理,加快开展岷江、嘉陵江、汉江等主要支流段堤防建设及中小河流治理。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加快洞庭湖区、江汉平原区、鄱阳湖区、安徽沿江圩区等重点涝区排涝、蓄涝工程建设。

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长江防汛指挥系统,将现代先进技术应用于暴雨洪水监测预报、洪水调度、防洪决策、防洪工程管理。推进洪涝灾害社会化管理,制定蓄滞洪区和洲滩民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洪水保险机制。

3.3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推进实施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发挥水价、水资源税等调节作用,促进节水减排、节水减污。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促进沿江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逐步建成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加快实施滇中引水、黔西北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贵州夹岩、重庆藻渡等重点水源工程;积极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引江补汉等工程前期工作。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加快后续工程前期论证。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城乡多水源供给系统,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继续推动金沙江、沅江等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积极推进长江干流宜宾以下、湘江、赣江等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加强水量统一调度。

3.4 统筹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创新流域协同管理机制。适应国家机构改革和流域管理新要求,探索建立流域区域行业管理新机制。探索建立由相关部委、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参加的长江流域管理与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崩岸应急守护体制机制,研究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采砂管理、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江河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河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重要蓄滞洪区等不同类型水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流域区域行业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强化协同管理。

健全流域法规制度。加快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及水资源保护、水工程联合调度、岸线利用等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实施,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长江大保护提供充分的法治保障。强化入河排污口监测监控和论证审批等政策措施,建立形成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推进长江流域涉河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加强长江岸线保护和利用管理。

严格水行政审批与执法监督。严格取水许可、河道采砂、岸线利用等行政许可审批。推进联合执法,加强与交通、环境保护等部门的联合监督执法,严厉打击乱排、乱占、乱挖等各种涉水非法行为。不断深化长江干流河段采砂管理合作机制和排污口联合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丹江口、三峡水库执法联动机制,继续健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提升流域管理能力。强化统一监测,加快推进流域水量水质泥沙水生态综合监测站网建设,强化长江流域控制性断面建设与管理。加强基础问题研究,重点就河势变化规律、生态基流、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基础问题,以及控制性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蓄滞洪区分类调整、江湖关系、河湖水系连通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加快推进智慧长江建设,建立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数据库、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綜合调度系统、长江流域河湖保护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平台等。

4 结语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之一,强化水利支撑与保障意义重大。新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统筹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为保护一江碧水东流,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建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水利支撑与保障[J].人民长江,2014,45( 5):1-6.

[2]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R].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12.

[3]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R] .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18.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上一篇:数学教学风格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非连续性哲学教育思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