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效备课范文

2024-04-22

教学有效备课范文第1篇

【摘 要】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简要阐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含义并构建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字】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数学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广泛。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为重点。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阵地,为此教师必须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而要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当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强调了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指向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它的提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对策

1、教学内容与学生任务的合理安排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管用。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教学效率实施的保障。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把握教材,提出重难点的规划,从而明确课堂教学任务,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应有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安排上,教师应当做到如下两点:

1 1.1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当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分类总结,力求突出重点与难点。在内容的安排上应当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应当力求全面与科学。只有通过教学目标的引导,建立教学体系,才能准确的进行教学规划,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保障。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于规定的教学任务应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实施有效教学,不是简单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当然能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教学节奏,有时会得不偿失。

1.2学生任务的合理安排

对学生任务的安排既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合理实践,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合理规划教学任务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检测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任务的规划上,学生的任务尤其重要。在教学任务的规划上教师应当明白,学生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学生应当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等等。只有充分对教学内容了解之后才能根据教学任务制定出合理的学生任务。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诚然,学生拥有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得学生拥有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情愿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兴趣的提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都进行了总结归纳。但是总体看来,学习兴趣的提高应当有三种手段。

2.1提升教学活力

许多学生一开始对课堂教学往往热情较高,但是上了几节课之后就兴趣骤减,使得教师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较为死板、沉闷,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它的“应用”效应,把它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离学生更近,离他们的生活更近,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更易学习并善于探索思考。

2 2.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假若没有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早期就在某些活动中表现自己的力量和才能,那么这样的教育就不完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教学设备向学生提供能够突出知识特点的直观材料,挖掘他们自主探索的潜力。另外,教师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置身于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目前我们经常采用的主体性课堂模式有:引导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指导自学式等。

2.3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体现

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占据学生对教学兴趣的60%以上,意思是说学生容易根据个人对教师的喜好程度来决定他们对教师所授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个人魅力的运用尤为重要。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如教师个人形象,教师处事态度,教师观念等等,总的来讲富有亲和力和教学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往往受学生的欢迎,这类教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他们使得学生容易接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个人素质与良好修养的养成。

3、合理评价制度的建立

合理的评价制度应当基于充分保证学生个人创造力与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评价只是对教学起指导作用,而不应当作为衡量学生个人素质的主要指标。高中数学课改意见中对“考试与评价”作出了具体阐述,它指出了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与评价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教师采集评价素材的重要来源,对学生合理性、积极性的评价不但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同时也是教师制定教学任务的风向标,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真实的了解教学情况,从而进行不断的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教学能顺利的完成,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评价制度建立中,教师应当从以下两点入手: 3.1学习成绩合理评价制度的建立

学习成绩评价是评价制度建立的重要部分,其真实地反应出课堂教学

3 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教学面貌。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可针对反馈表进行评价总结,将评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整合,得出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集中的反应了教学问题,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补缺。

3.2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仅是针对教师的评价,其重要构成部分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可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得知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根据自己的优势与弱势取长补短,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透!同时学生从评价中可以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教师应是学生自我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应指导学生确定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标准的含义,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使学生能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评价行为,明确把握自己的行动方向。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学生分享成长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诊断,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

三、结束语

教学有效备课范文第2篇

1、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管理矛盾

公司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施行,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决策的理解传达的过程。决策表达得准确、清晰、简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对决策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决策下达时,决策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按照决策执行,避免因为对决策的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 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时间、金钱上的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为了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也要分散化,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向下一直到最低的责任层,向上可到高级管理层,并横向流通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之间。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职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2、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

企业管理讲求实效,只有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而在沟通中获得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前沿、最实际、最能够反映当前工作情况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情况,接触问题本质,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积极、公开的沟通,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那么在管理中就能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许多问题还未发生时,管理者就从表象上看到、听到感觉到,经过研究分析,把一些不利于企业。 稳定的闲素扼杀掉。企业是在不断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中前进的,企业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企业中有效的沟通实现的

3、激励职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时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对工作三心二意的员工转变为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在有效沟通中,企业管理者要对职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年轻职工和老职工,对年轻的资历比较浅的职工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有效的沟通技巧

1、从沟通组成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即文字;沟通的语调和语速,即声音;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即肢体语言。这三者的比例为文字占7%,声音占48%,行为姿态占55%。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声音和行为下,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更好的融合好这三者。

2、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

3、沟通中的“身份确认”,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如上司,同事,下属,朋友,亲人等,即使是相同的沟通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声音和行为姿态。

4、沟通中的肯定,即肯定对方的内容,不仅仅说一些敷衍的话。这可以通过重复对方沟通中的关键词,甚至能把对方的关键词语经过自己语言的修饰后,回馈给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他的沟通得到您的认可与肯定。

5、沟通中的聆听,聆听不是简单的听就可以了,需要您把对方沟通的内容、意思把握全面,这才能使自己在回馈给对方的内容上,与对方的真实想法一致。例如,有很多人属于视觉型的人,在沟通中有时会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有可能无法达到深层次的共情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团队领导不能接受下属成员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在团队中身为领导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等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 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教学有效备课范文第3篇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上周盛岸实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同题异构”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天游峰的扫路人》为教材,同年级七位老师集思广益,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两种教案。两位执教者再结合个性特点,修改教案,反复试验,最后成功展示。其他几位教师全程参与视角、展示过程,过后各人作了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浅。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 ,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初备。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下周的教学内容,针对每篇课文(课时)要落实不同的主备人。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其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人的手中(可先提供第一课时)。

(四)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有效备课范文第4篇

那么,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一、实现集体备课活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

(一)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 2.整体意识 ;3.超前意识 ; 4.反思意识。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 : 1. 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 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 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三)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 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 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 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习某备课人提供的教案(原案),自已再设计出符合个人特色的新教案来,以施教学,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从而上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来。东西相互交换就会变成双份的东西,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

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说课进行整合,确定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为:确定课题——个人钻研——集体商讨——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第一步:确定课题,个人钻研。

基本要求 :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具体要求: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学法指导、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德育渗透等。

(1)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教师都要逐步提高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2)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第二步: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发言人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做法,然后进行商榷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即所谓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

(1)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可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要执行主发言人制度:集体备课要确定主发言人。对主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

①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是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主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②作为主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

③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第三步:集体研讨,形成细案,“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学案导学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力争实现“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的理念。

依据主备人写出的导学案,由主备人给大家讲解教学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主要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独学、对学时教师应关注什么,辅导什么,展示什么内容,几个组展示,教师应点拨什么,提升归纳哪些问题。其次大家根据主备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

第四步: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导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出的导学案做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修正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导学案添加个性化备课内容。

第五步: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问题进行反思,和年级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导学案上。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它是前进的阶梯,同时也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记载。

第六步: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导学案进行重新调整修订,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有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只有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才能出现“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教学有效备课范文第5篇

有效 集体 备课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1、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2、集体备课的目的:

①坚持“以新课标、教材、考纲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②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在本课、本课在本章节、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既要把重要的知识点、考点落到实处,又要够建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③建立全面备课观,备教案、被学案;适当补充课外相关知识,备好课堂过手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

总之,集体备课就是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

3、集体备课的好处

①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②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④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⑥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⑦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的大致流程

1、研究教材、课标与考纲。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同时又能科学地补充教材,是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专研教材,一定要在深入教材上下功夫,同时也要收集信息资料,整合教学资源,专研课标、考纲,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做到以标为准,以纲为本。

2、个人演课,集体交流。

主备人带领本小组成员形成共案初稿,发至备课组各位教师。然后主备人委托本小组成员来简单演课,重点是教法:知识点、重难点突破;指导学生学习。最后再进行集体交流,每位教师将自己深入研究教材的心得、设计过程和思想结合个人演课深入探讨,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路。这样,既有利于各位教师的业务成长,也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防止单打独斗带来的片面性,消除问题于萌芽状态。

3、二次备课。

每位教师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删教学环节、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和情节。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一个大教学版块的变动,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总之,是教师教学智慧、教学个性的充分体现。

4、落实听、评课制度。

听、评课无论是对听课人还是被听人都是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实地感受课堂,感受上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智能,感受学生参与、思维状态,再加以交流,借鉴。

四、有效集体备课的重点内容

1、备教学重点和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一些不利现象:有些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其实他们目标本身设置的没有错,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各个年段也不同。因此在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2、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①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有效备课范文第6篇

1备课的自然阅读,抓牢阅读的主动权

当作为教育的先行者的我们已经事先明确教学的价值之后,我们在第一次接触文本的时候最好要回到“自然阅读”的状态。

何谓自然状态的阅读呢? 就是教师在没有任何辅助资料的情况下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即自然状态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体验,避免被他人意见“先入为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先看了电视版的《西游记》,再读《西游记》的原著,那么,我们头脑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就就会是一开始我们看电视中的形象,就会不由自主的对号入座,这种印象将会阻止我们对作品中人物更丰富的想象和自我诠释。

所以教师刚拿到文本,首先就应进入自然状态的阅读。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教师获得的第一感官印象一定是最真实的、最原始的感受。在多媒体发展飞速的今天,很多教师习惯于在阅读、分析教材前大量的搜集资料、搜集别人的教案,然后无头绪的进行组装,改编,这样的备课会让教师的思维混乱。每个教师的教案都体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对同一文本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面对的学生也不同,这种阅读带来的后果是让教师成为别人的传声筒,久而久之,他可能成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一个没有创新的人。

因此,提出“阅读的自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教师回到返璞归真,在没有任何嘈杂资料的情况下,仔细品味文章的真味。有了这种最初的也是最真切的感受再去阅读其他参考资料的时候,教师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带着自己的感知,可以和他人进行对话、的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真正把被动化为主动的过程让教师掌握了理解课文的主动权。

“自然阅读”还有另一层含义 ,那就是此时教师的阅读状态和学生是一致的,教师在阅读中获取的感受和体验与学生相当接近,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从学生出发,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这对组织教学和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意义。

例:笔者开设公开课《春》时,第一次备课时考虑的是怎么出“新”,在查找很多资料之后,发现完全的被动,思维不仅没有清晰,后来笔者以一名读者的身份反复阅读和体味之后,发现像《春》这样的文章,只有明白了怎么读,怎么有味儿的读,那么教什么和怎么教就有了底,后期的备课,笔者把它设计为:整整两课时,朗读和背诵训练始终贯穿,所有教学内容———词句的理解、思路的揣摩、意境的领悟,情感的体会,无一不包含在一个立体的读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么去朗读又学会了在联想中背诵的正确方法。

2备课的多元化阅读,因材施教更为夯实

前期的自然阅读,让我们更接近文本,后期的备课分析教材更要重视“多元化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结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每一个学生理解能力的水平不一致,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审美追求,因此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 我们在备课时要努力推测学生会对文本进行怎么样的解读。而这就是教师备课时的多元解读。虽然多元化解读确实是遵循“个性化”解读,但是并不意味着任意解读。

例: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法庭公诉人起诉骗子等,进行审判。各被告要为自己申诉。扮演骗子的学生的申辨理由是:骗子无罪! 骗子以欺骗谋生,欺骗就是他们的职业,为此也付出了相应的脑力、体力。最后得到应该是正当获得,无罪! 这个解读,让绝大多数学生明明知道而且肯定骗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就是无法反驳。此时,笔者清楚地明白该生对文本有了曲解和误读,于是点拨学生:“骗子”在偷换“正当职业”的概念,将只要是付出脑力和体力的劳动都视作有效劳动能得到相应回报。但是这种“骗”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危害社会发展的,是不道德的! 很快学生们总结出了“这个骗子哪怕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掩盖他欺骗的事实和结果! 是有罪的! ”

假如本堂课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解读不进行及时的调控和评价,那么就会误导学生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提倡多元化,更要求教师切实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严谨的对待教学材料。

好的文本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 可以供读者从不同角度阅读,得出不一样的见解,但这样的见解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而不是脱离文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不管对文本进行何种意义的阐释,都要建立在对文本的熟悉、了解的基础上,要在文本中找到理论的依据。所以在备课时候,不仅要时时考虑学生每个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读课本,更要有鉴别分析去伪存真的能力。我们在操作时既要大胆鼓励、支持学生的个性阅读、多元阐释,又要对那些“越界”的解读加以纠偏。

综上所述,要想让备课更有活力,更有效率,作为教学先行者和引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关注自然阅读和多元化阅读。

摘要: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好的开始则是成功的一半。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在备课前期,教师最初的自然阅读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而在备课中,教师如果坚持多元阅读会让因材施教更为夯实,这样的备课更为有效。

上一篇:江西省文化厅范文下一篇:建筑垃圾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