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 企业集团规模扩大要求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配置、优化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多元化, 其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凸显, 迫切要求对企业集团的资源进行配置、优化。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增强集团公司整体配置资源优势。由于企业集团内各子公司情况各不相同, 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 经常发生有的子公司现金流短缺, 而有的子公司则现金流结余较多。通过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盘活整个集团的资金存量, 通过合理调配各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资金, 降低资金成本, 达到资金使用获取最大效益, 同时使集团的资产负债结构更趋合理, 增强集团公司的融资和偿债能力。通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提高集团资金运作能力和效率、投融资能力, 为集团公司扩大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和投资等重大决策提供财务管理支持, 使得集团公司层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 对集团内部各子公司进行资金管理和控制

集团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构建了资金集中管理、投融资服务、金融资产管理、债务风险控制等多平台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明确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职责分工、资金账户管理、资金归集、支付与监督控制等, 有效理顺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间的资金管理关系, 有利于对集团内部各下属公司进行资金管理和控制, 增强集团公司的资金管控力, 降低资金风险。

(三) 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企业集团对内部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合理安排, 提升了集团公司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子公司之间内部存在大量的业务关联交易和内部资本市场交易, 需要进行内部资金结算, 通过现金管理平台和网络技术, 实现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网上结算。在集团资金内部交易平台上, 各子公司之间在结算中心进行的资金划拨与内部转账等业务, 省去中间环节和时间间隔, 不存在在途资金, 划转效率高, 能有效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由于集团使用是内部结算系统, 不需要支付相关的额外费用, 节约了资金成本。

二、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集团公司业务、组织结构及目标差异导致资金集中管理具有一定难度

目前, 很多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存在着跨地区、跨行业、国内与国外、管理层级较多、产业链条延伸较长等现象, 在内部业务、组织结构及发展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异, 且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和方法、手段也不尽相同, 比如, 有些国外子公司受当地文化背景长期影响, 经营者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和集团存在较大差异, 对集团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目标不太理解, 执行起来比较缓慢。由于集团公司层级较多, 子公司下面有子公司、孙公司等, 管理层在思想不能很好地和集团保持统一。对业务跨行业的资金归集和支付存在回款账期、支付方式等不一致现象, 这些都给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实施增加了难度。

(二) 资金来源及用途的复杂性导致资金信息化管理存在困难

集团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内部各方面, 因其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 与之相应资金来源及用途也较为复杂, 这给资金信息化管理及网络技术创新带来较大挑战。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服务性”, 安全的控制最为重要。信息化开发不符合内部资金控制要求, 信息系统建设要与集团公司业务发展不匹配, 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不能满足战略目标实现。

(三) 子公司担心丧失资金控制权导致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难以推行

集团公司内部各级管理层对资金集中管理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 部分子公司管理层没有站在集团战略角度去思索资金集中管理, 注重自身利益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加之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缺乏了解, 容易对资金集中管理产生偏差和抵触情绪, 最终造成集团资金集中度不高, 无法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

(四) 子公司财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缺失

随着集团管理要求提高和管理会计理念及知识的不断更新, 有些子公司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任职资格和胜任能力, 工作意识及能力上只局限于会计核算, 不太了解业务流程, 没有很好地把会计核算意识向管理意识转变, 无法完全做到业财融合和履行管理会计职能。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形成一定阻碍。

(五) 财务管理无序和混乱

集团公司子公司众多, 存在财务管理分散, 监控力度薄弱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集团公司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力, 人为因素影响制度运行情况较为严重, 集团公司部分管理层, 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存在随意借贷和担保现象, 一定程度上导致集团财务管理相对混乱。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和结构不完善, 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常多头开立银行账户, 使得集团难以及时掌握资金状况, 一旦资金归集和支出出现问题, 不能够及时解决, 对集团公司及内部各子公司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内部管理不协调, 资金的集中管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三、完善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建议

(一) 建立健全统一的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 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

在集团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建立健全和培育企业统一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企业精神, 以及团队协作和防范风险意识。企业集团各层级董监高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发挥主要和标杆作用, 促进在内部各治理层、经营层及员工的有效沟通, 将文化建设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 做到与发展战略有效融合, 当全体员工对未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及负有使命感、责任感、认同感时, 对有效实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奠定基础。同时, 在兼顾集团内部各行业特点、跨境法律法规等不同要求下, 构建统一管理制度体系, 在集团内部推行统一资金管理制度, 执行标准明确且一致, 规范流程。在实际中, 可在集团选取部分子公司先行运行, 及时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直至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 使得资金集中管理风险可控。

(二)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控制资金来源及用途在运行中风险, 加强网络安全;二是信息系统建设要与集团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以此满足战略目标实现。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使集团整个资金往来形成信息闭环, 与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要求相匹配, 且实时能够跟踪进行网络监控。财务信息管控系统应从集团战略角度去思考, 财务信息管控体系要具有规范性、统一性、可操作性。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 加强资金在信息平台上预算指标的控制, 严格按照预算组织资金调度, 确保资金及时收付, 避免资金链断裂和资金闲置浪费。为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支持, 优化集团企业资源配置, 使集团内部资金有效运行, 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 发挥集团资源的整合优势, 给予子公司一定的资金管理权限

集团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下, 规定除重大投融资项目、大额资金使用外, 对日常资金收支业务授权各子公司对本公司自有资金一定额度范围内的管理权限, 有利于调动子公司开源节流的积极性, 比如, 对客户应收账款管理和供应商的管理, 促进各子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合理调配内部资金, 加快资金周转, 加强集团公司资金营运的过程管理, 重视资金收付业务流程, 统筹协调和合理配置内部各子公司的资金需求, 利用资金资源集中优势, 切实做好集团内各子公司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投融资等各环节及相互间的综合平衡, 全面提升资金运营效率。

(四) 确定科学的考核机制,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实施者, 企业集团应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适合本集团财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设置以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两方面的KPI考核指标, 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 以此作为制定薪酬、职位晋升和解除劳动关系等重要依据。加强财务日常管控, 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 建立财务人员长效培训制度, 以外培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 将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意识向管理意识转变, 做到业财融合和履行管理会计职能, 持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一批符合集团财务战略要求, 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为集团实现发展战略、提高资金集中管理运行效率提供有力保证。

(五)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要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基础保证, 完善集团公司资金归集和支出的规范流程和可操作手册等制度,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指导作用和监督约束。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实施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权限和责任要落实到位.健全集团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担保制度及自有资金和专项资金差别化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时, 明确对投融资、担保事项的审批流程和权限, 对自有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应区别对待。集团公司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 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在集团资金归集与支付过程中, 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 不能互相挪用, 管理专项资金实行“单独设立专户,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收到的专项资金要纳入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统一管控, 严格专项资金审核制度, 不准缺项和越程序办理手续。集团应加强审计监督, 对专项资金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 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和企业集团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对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存在内部各成员单位业务、组织结构及目标差异性、复杂性, 导致管理难度增加、资金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还有子公司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欠缺、财务管理薄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杨明.有关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探析[J].财会学习, 2018 (23) .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资金集中管理潜在风险分析

(一) 存款利息税收风险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 当需要其将境内的资金转借给境外公司时, 存款利息将纳入境外公司账户, 而并非给予境内公司。因此对于境内公司而言, 不需要承担纳税义务, 但也存在一定风险。集团企业将资金转借于境外公司时, 依据企业独立交易的原则, 该笔存款所产生的利息将实施计提利息形式, 因此此时需要境内的公司对该笔存款利息履行纳税义务。当企业需要在境内进行资金转存时, 若借方公司实际所承担的税负大于贷方, 对于贷方公司则需要履行存款利息收入的纳税义务将小于借方的纳税义务, 这样集团在境内的纳税义务将有所降低, 针对此类利息存款收入某种程度上存在税务风险。而但企业处于亏损阶段或者企业之间税负相同情况下, 存款利息也存在一定税务风险。当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其实际税负为0时, 此时企业的实际税负不能与税率等价, 评估企业纳税义务是否由于企业内部资金借贷而降低存款利息的纳税义务的原则尤为重要。针对此类情况, 最为关键判断依据是依托企业在境内资金借贷活动是否存在下降。

此外就资金集中存款利息是否需要缴纳相关营业税也存在诸多观点, 一些人认为不需要, 因为就相关规定, 贷款实际属于金融保鲜业务范畴, 而贷款主要指代资金借与他人的行为。依据该项规定, 无论是否为金融机构, 只要是资金借与他人使用, 均应该等同为借贷行为, 并按照金融保险业范畴进行相关税务征收。对于集团结算中心而言, 其不属于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 集团和各个子公司之间的不属于法律实体的范畴, 资金的集中管理使得不同企业法人之间的资金周转, 进而构成企业之间的借贷联系。依据上述规定, 相关下属子公司应当在收到存款利息应当缴纳一定的税务。而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观点, 他们认为资金仅仅是当前企业用于对整个集团资金的管理形式, 而这与普通公司之间的借贷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资金池成员企业在整个集团框架监管下可以进行对资金池资源的自由支配。该资金的使用形式与项目企业在银行的存款类似, 因此资金池成员企业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其实际与银行存款利息类似, 依据现行的相关税务条文规定则不应当在进行相关税务的缴纳。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务必针对该问题进行明确, 避免错误的选择导致企业卷入税务风险中。

(二) 借款利息税收风险

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在借款税前扣减影响, 依据2008年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相关规定, 实际当非金融性质的企业需要向金融性质企业进行资金的借贷时, 对于双方而言期间所涉及的利息支出等均应当予以扣除。而“两非”兼融性企业之间进行借款时, 这之间所产生的利息支出, 则应当在不大于当期金融机构相同性质贷款利率计算额, 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部分抵扣税收。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如果其有独立的财务公司, 且该财务公司隶属于金融企业范畴, 但同时又是企业的独立公司, 因此当子公司向该独立的财务公司进行支付利息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扣除。而在结算中心管理下的情况, 子公司在对总公司进行利息支付后, 仅可以在不高于金融机构当期相同规模借贷利率计算额进行部分免除。此外, 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税负等情况, 往往会通过总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联系来实现互相之间的转借以及转存, 并经由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形式来实现对各个子公司利润的掌控。针对该情况, 我国已经制定专项措施进行规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相关规定, 企业与其存在联系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账务中不符合独立交易的相关内容, 但是其有效降低了企业以及子公司所需要缴纳税务情况, 对于税务部门而言应当依据交易原则中相关内容, 包括定价以及方法等进行税务的调整。此外, 一些税收文件中也肯定了企业预期子公司的相关资债比为2:1.即当该企业的下属公司向总公司进行借贷时以及运营的权益投资比大于2:1时所产生的利息支出, 将不纳入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款项中扣除。最后, 由于当前税务部门尚未强制要求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借款、存款利息的票据, 因此现阶段一些企业无论是财务公司还是结算中心模式下均未使用特定的地税发票。通常企业财务公司会使用在银监局已经备案的自制票据, 并以此为结算的依据。

二、税收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一) 健全风险控制体制规避风险

企业存款上升时, 利润下降, 而当企业存款下降时, 又无法满足当下各个子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由此会使得企业信誉以及违约情况发生;此外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 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 频繁向总公司进行资金的周转借用, 长此以往严重制约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性。由此对于企业内部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避免子公司对于集团的过度依赖, 从而为集团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而长期的这种行为对于子公司的长期发展以及壮大等也存在一定不利, 因此无论基于何种角度, 企业均应当对该问题进行规避。

(二) 基于统借统还机制规避税收风险

统借统还的管理政策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收到统借统还的贷款后。由企业下属的独立财务公司与其它子公司之间签订统借统还相关贷款协议, 并依据企业需支付的金融机构同等利率向子公司收取所需要缴纳的利息, 其次经过财务公司的中介将其转给企业, 并由最终企业进行统一处理, 还给金融机构。不难看出, 企业所成立的独立财务公司在该行为中扮演了代理方的角色, 如若该独立的财务公司再依据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率向子公司收取所需要还款的利息, 则应当将其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对于统借统还的方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主体企业发生向金融机构贷款行为、所借款将派发给该企业的下属子公司用于日常运营借款、实际所产生的还款行为需依据金融机构借款的相关利息利率、企业对于该笔借款的派发阶层未做明确规定。

基于统借统还的行为, 可以很好规避企业所得税环境下的税前扣减的相关税务风险, 因为此时税务部门将不会在要求代开企业利息的收入发票, 因此对于企业个体而言需要其自备相关计算表以及数据材料证明, 例如银行贷款协议等, 并依据当地税务部门相关要求等进行申报。需要关注的是, 基于统借统还必须针对企业向银行借款树木进行明确, 对于借款所分配各各个子公司的资金数目进行明确, 每个子公司需要额外承受的利息也应当进行明确。

三、结语

财务资金结算管理中心的模式发展由来已久, 时至今日已经总结出不少实践经验, 该基于该模式下进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却存在一定风险, 而且难以对外进行融资以及投资。实际当企业的属性是一全资独资企业时, 该风险将可以忽略。而如若企业下属多个不同的子公司, 基于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分析, 成立独立的财务公司有一定的必要性, 且很好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规避。就我国银监会所颁布的制度企业的相关规定, 对于财务公司而言, 其主要业务范畴包括对存款的吸纳、同行业之间的拆借、债券等等派发以及经过央行所认可的一系列业务内容。就现阶段而言, 企业资金的管理逐步趋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企业应当综合考量财务资金结算中心与成立单独财务公司之间的优势与劣势, 即保留财务结算中心, 同时又成立单独的财务公司, 两种形式使用同一个班底, 可以提高企业对资金资源的集中管理强度, 同时可以扩增企业对外融资的渠道, 同时可以有效规避企业由于集中资金管理所可能造成的潜在税收风险, 基于该形式也是当前较为有效的应对企业由于集中化资金资源的管理所存在的税收风险。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 通常采用集中化形式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这样的形式更好对企业资源进行管控, 而该管理形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税务风险。企业的经营范畴以及特殊性较易是该涉税风险主要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帮助企业摆脱税务风险, 实现企业稳定可靠发展, 此次就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所带来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 并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夏勤利.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J].企业导报, 2016 (10) .

[2] 邓春燕.关于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若干思考[J].会计师, 2014 (7) .

[3] 李瑞英.浅析资金集中管理在集团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10) .

[4] 罗志辉.结算中心模式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若干税收问题初探[J].企业导报, 2014 (24) .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一直采用的支付方式是将各个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支出数按期拨付到各个预算单位开立的银行账户内供其自主使用。这样的支付方式有造成开立多个存款账户、资金沉淀、预算信息不能及时更正的缺陷, 因此, 我国在2001年提出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拉开了国库集中支付的序幕。

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 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原有的拨付方式是通过财政部门各级一级一级进行转拨, 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由国库中心统一监管和支付, 减少了资金流转次数,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统一的国库集中支付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国库集中支付根据支付申请进行资金拨付, 规范高校的资金使用行为, 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资金截留、擅自挪用的情况发生。国库集中支付要求高校对资金预算编制更加精细化, 并且需要一一对应, 资金使用必须按照预算严格执行, 对我没有申报用款计划的款项不予支付, 这样有利于加强预算安排的执行力。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足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但由于高校教书育人的特殊性, 又区别于常规的行政事业单位, 不能简单地以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办法对高校资金进行管理。除了高校日常预算事项的资金编制之外, 还需要对应地提供适合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之前, 高校的财务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是将日常的经费进行报销核算。而在国库集中支付之后, 直接下拨经费的财政直接、授权支付方式转变, 财务管理系统向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等, 这些新的改变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核算能力之外, 还应当具备预算能力、信息化应用技术等能力。财务人员的认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财务核算结算制度不完善

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即以现金的收、付为准来记录经济业务。然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 高校在预算前提下的收入与支出要一一对应, 这样就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同时, 在结算过程中,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下只能开立一个零余额账户, 高校无法向校内其他部门划拨资金, 进而造成结算困难。新的核算方式和结算制度还有待改良和完善。

(三) 高校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 高校的预算编制由原来的支出预算改为按收入与支出进行预算的方式, 之前采用的基数加增长预算法改为零级预算方法。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 除了学校的财务人员之外, 还有很多不具备财务素质的工作人员参与要用款计划中, 这样加大了用款计划的不确定性。另外财政资金的不断增加, 高校预算项目种类繁多等原因都影响到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

三、改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 加强高校各部门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学习

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体会其目的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其本质。首先, 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学习, 增加自身的预算能力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同时还要定期地进行各类业务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 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的财务工作流程, 要定期地组织对教职工人员进行制度讲解。最后, 人们在认识一个新事物是, 需要有适应的过程, 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反复学习和深入学习, 在学习中完善国库支付制度和财务管理方式。

(二) 加强高校预算编制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是按照预算计划来完成资金支付, 资金支付的依据主要是预算计划, 因此, 编制预算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主体, 其资金使用项目多, 资金使用金额大, 而各个部门对预算的理解有所不同, 制度的执行情况也会各有差异,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的预算困难。如何才能做出准确并且惊喜的预算计划呢?首先, 高校在编制预算之前, 要充分地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 向各部门预算编制人员做好预算重要性的相关传达, 能够让各部门对预算编制提起重视心理, 同时也要对一些预算编制中不明白的地方做好相应的解释, 以使编制人员了解明白。其次, 高校在强化预算管理的同时, 也应该建立一套适合部门编制预算的方法, 保证在操作中, 各项支出能够一一对应, 做到支出与预算相对应, 体现预算控制。最后, 要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监管, 达到对执行过程中的控制, 达到对事后的跟踪分析, 以报告的方式, 对问题提出方案。

(三) 与财政部门沟通及时完善相关制度

在高校的基建项目资金使用上, 应根据其特殊性, 及时跟相关财政部门沟通, 晚上相关支付制度, 将基建项目资金使用事实进行调研并给出解决方案。高校基建项目作为独立建账的核算主体, 却无法把基建资金打入基建账户, 这是与国家对于基建财务核算规定所不符的, 财政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解决基建资金问题, 允许基建款项打入高校基建账户, 进行独立核算, 以符合基建财务核算规定。另外, 财政部门在实行国库支付过程中, 也应对高校进行科研测试所产生的内部仪器测试费进行一定额度的划拨, 解决高校内部结算的困难。

摘要:2001年国家提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措施之后, 各高校逐步建立了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匹配的结算制度体系, 分别从资金的管理方式、支付方式和监督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通过对近十几年来高校资金结算改革的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目前高校资金管理仍旧存在的问题, 并相应的提出改良的措施, 希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资金结算制度体系。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 谢慧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技工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 2019 (17) :48+50.

[2] 杨会.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 2019 (15) :125-126.

[3] 黎敏.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纳税, 2019, 13 (13) :252+255.

[4] 刘素梅.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实施问题探讨――以山东省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 (08) :17-18.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结算的主要风险及分析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网络风险,软件风险,硬件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源于计算机本身,如系统漏洞、硬件受损等不确定因素,也可能自网络的外部病毒攻击或黑客攻击等。系统风险的预测性和控制具有较大难度,需要相关专精人才,而一旦发生,就有可能给企业集团带来巨大损失。另外,资金系统的业务是由电脑程序完成的,风险和内部控制主要依靠系统软件,尽管系统软件提供了层层安全性控制,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但其安全性程度究竟能否足够抵御风险,其风险控制机制是否足够先进,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仍然需要集团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判断和提前预防。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资金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不同,核算系统出现错误可追溯可调整,但资金支付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错误操作,无法在系统中进行逆转操作。

1、资金中心作为一个内设部门,人员配备往往不足,无法满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相关操作由中心人员交叉分工,使资金中心人员系统权限过大,仅能依靠个人的道德进行防控。

2、系统软件已上线模块还需要软件公司协助维护,新的模块准备上线,使软件公司人员手上仍需保有绝大部分系统权限以便进行工作,虽进行了一定的权限分离控制,但仍有风险存在。

3、部分成员单位资金系统用户同时对资金中心的Ukey重视不够,可能会将ukey带离公司进行加班等,造成ukey脱离了公司可控范围。部分成员单位用户缺少风险意识,操作习惯不当,都可能造成操作风险。

(三)法律风险

目前通过第三方软件经由银企直联对外支付的各个关联方的权利义务,法律上尚未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银企直联采取的是直发式处理方式,企业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发送的指令,银行支付平台会直接办理业务,不具有与网银相似的指令复核控制功能,由于银行方提供的安全控件及密码均内置在了前置机和资金软件上,权限设置和风险控制手段主要由资金软件承担,只要通过资金软件安全认证的支出均可进行对外支付。从业务流程上来看,如果出现问题,银行有可能可以免除大部分的责任。

二、防范资金管理系统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信息化项目,风险更是不可回避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之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由于系统带有对外支付结算的功能,使资金系统安全级别的要求,比将之控制在内部业务时高出了一个等级。

(一)资金管理软件所提供的支付结算模块,使用资金系统对外支付结算与通过银行网银对外支付结算,对集团的管理需要与数据监控、分析需要并没有产生实质上的差异。资金管理系统对外支付采用的是功能模块大多无法在系统中自动生成业务账,成员单位在资金系统仅仅是进行了对外付款的操作,而相关的信息数据还是需是通过银企互联从银行网银上调取数据,与直接使用银行网银结算,能获得的信息并无差异。对资金系统安全性从更谨慎的立场,在建设初期可以选择暂时不开放系统的对外支付功能,在系统中保留上划下拨、内部转账等仅涉及集团内部的业务,以使系统风险降低到集团的管控能力能控制的水平。将有限人手先放在内部业务的整合上,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人员配备,逐步提高对资金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在进行资金管理系统建设时应联合集团的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必要时可以聘请商业银行、第三方软件企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对项目人员加强培训,提高进行资金管理系统建设的水平。资金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把系统安全管理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系统总体框架的构建上,设置多重防火墙和高强度安全加密措施,在操作人员安全认证方面,除系统自带的密码管理外,还可以加装CA数字证书的多重身份认证,确保每个用户操作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三)尽快将资金管理中心向财务公司升级转型。资金管理中心是企业集团的内设机构,不具有法人结构,在外部市场上缺少作为金融机构的优势,缺乏外部监管介入,资金风险相对较大。财务公司是经批准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存贷结业务受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财务公司的系统安全性有一整套的标准要求,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的法定业务范围,法律风险较低。除此之外,财务公司还可以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进行债券发行、融资租赁、对外担保等活动,更有利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效果。

摘要: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壮大,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了资金集中管理。但笔者在从事资金集中管理实践中,发现企业集团倾向于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纳入结算功能,但对资金管理系统的结算风险并未引起重视,值得探讨。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一种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事先将其分配给经济活动的任务规划, 它是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自身的发展导向, 通过把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逐层细化并实施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达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务活动的整体管理、把控的目的。

(二) 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被国际社会广泛运用的大型企业集团基金管理方式, 即企业集团自身发展中的投融资和企业集团内部自由活动资金的合理配置, 根据企业领导按照需求统一将其调度的分配。主要特点是资金开户、结算和融资都是统一的模式。

二、探析大型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集中资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据调查,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采用财务管理发展形势的变革, 逐步增加了资金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集中度, 在此基础之上, 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建构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采用落实资金预算管理的模式, 达到对企业各层级部门资金的协调控制的目的。资金预算需要以实际业务预算为基础, 由收支部门统一编制资金预算, 并逐步审批后落实, 以增强企业使用的资金和应用方向的明晰度。从而加大资金的使用效果, 降低在发展环节之中出现企业资金浪费和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在显示企业发展的实际过程中, 两者的融合发展的影响不大, 致使财务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没有达到标准, 出现下述的问题或现象。

(一) 财务预算编制模式落后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的制约下,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展开财务预算编制的阶段, 仍然遵循传统固有的发展方式, 只能利用采集到的绩效数据展开融合与研究, 使得实际可操作性匮乏, 由此企业对接成功相对较难。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经营阶段使得自身未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使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生产与实际分离, 致使相应的资源浪费, 降低了大型国有企业大战的黑心竞争林站的核心竞争力, 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 执行力度匮乏

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角度出发, 其工作流程较为烦琐, 工作中的任务量相对较多、工作任务较重且延伸面较广泛, 通过延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的实际需求。例如, 在企业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出现的纰漏之处和问题, 例如挪用公款局为己用、预算制度改革能问题的经常发生。在此基础之上, 国有企业的领带阶层对于财务部门中的预算工作没有充分的重视, 出现表面的形式化问题。尽管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财政预算展开层层把关控制, 可是其执行力度依然相对较弱, 显得尤为匮乏, 使得其自身作用和价值难以实现。

(三) 评估制度亟待加强

总体而言, 尽管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可是一些国有企业依然存在预算机制不完善的现象, 并且财务管理方式和评估标准难以取得预先效果。另外, 尽管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阶层反复强调提高财务预算的理念, 可是企业内部评估仍局限于绩效和经营盈利能力评估, 因此使得更层部门很少关注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 盲目追求盈利和绩效, 致使财务预算机制难以有效实施, 评估机制力度较小, 很难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开发利用。

三、大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 建构合理严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 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相对守旧, 并且在预算编制的问题上还出现流程化趋势, 这将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从根根的角度来讲, 这种趋势不符合资金集中控制的要求。采用资金集中控制的手段, 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建构合理严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首先, 我们应该改进和完善定期报告和预算审批制度。下属部门应该按照领导部署的预算目标展开其企业的年度预算编制优化。在这个阶段之中, 大型国有企业把需要审批的年度预算交给下属部门, 而下属单位把审批后的财务预算进行具体化落实, 将其列为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而且, 下级单位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结合, 将每月编制的1月份预算计划提交财务公司审核。在进行这一流程之中, 将企业项目展开细化解决。第一要抵消相同的交易水平;二是把企业外部的资金清算预算展开审核汇总;最后, 同一集团的管理层的组成成员, 单独的收支预算清单。

其次, 预算系统应与金融业务系统紧密关联, 进行数据按时有效的更。企业财政资金拨出是所有下级部门开展平时现金支付的主要任务, 而且也可以称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业务环节。在实施资金自结算的阶段中, 首先要完善资本预算的计划目标;在资金结算之后, 信息系统可以把新的结算数据与资本预算数据展开比较, 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针对无财务的预算系统来讲, 它根据实际收入和付款更新预算配额;而且, 财务预算的支付系统以预先的计划目标为依据, 把企业的各二级公司账户透支额度展开细化, 如果超过了其预先设置的预算标准, 最终超出的额度则根据比例进行资金支付

(二) 结合资金集中管理, 加强全面预算审查

建构大型国有企业评估制度, 不仅是加强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的执行力度、提升其工作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优化财务部门资金预算机制的主要评估手段。持续提升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 针对企业现有资金展开科学合理化地利用和制约, 奖励部门或下属企业的预算目标相对明确。

实际上, 有必要加强对预算实际执行状况的评估。在这个阶段之中, 业务绩效管理应该应用于预算管理实践之上。以实践的角度出发, 如果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 将会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综合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以大型国有企业与下属单位角度出发, 资金预算执行阶段使用的可用余额预算、执行率和报告精准性等指标展开评估, 依靠这一系列的指标对下属单位实施评估。值得一提的是, 评估体系必须要与现实情况相对应, 根据子公司和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职能, 对于评估标准应当细致分类, 奖励和处罚应当明确, 这样评估机制可以更有效。

(三) 增加资金的筹集管理

资金的筹集管理指的是企业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取得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所以国有企业利用这种方式, 能够利用企业外部单位取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换言之, 大型国有企业应该通过自身保留的资金实现资本扩张。或者大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 以获得投资者或债权人的资金供应。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筹资管理而言, 有必要照顾到多种因素来评估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筹资额和筹资方式等。

(四) 增加资金结算中心模式

当大型国有企业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阶段时, 就表明国有企业更注重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分权。而增加资金的结算中心模式, 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子公司设置自身所属的财务公司。由此, 这也就表明国有企业的下属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具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和管理决策权, 能够自主解决企业资金的手指和结算问题。同时。要求大型国有企业在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 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的结算中心能够对监督资金的科学合理利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由此促进资金利用效果的优化。并且资金结算中心确保各子公司在正常使用资金的前提下, 持续增强国有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其次, 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指导国有企业的二级结算中心。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特色, 可以将发展规模较大的子公司独立完成结算中心的管理, 总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最后, 结合大型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资金结算中心向需要开立资金账户的会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认真审核, 进而通过高级管理层的审批, 经批准后, 下属企业的资金管理由总部结算中心监督, 落实审计备案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国民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与发展, 大型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步地壮大, 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实力也在持续加大, 可是, 在资金的预算管理或集中资金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方面还亟待改善和优化。而全面预算管理与集中资金管理的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 可促进大型国有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发展竞争力。

摘要: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 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的集中管理是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分析大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所面临的问题, 并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期为以后研究大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企业集团如何加强财务管理,而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对下属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进行集中管控,从而帮助企业集团实现自身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此来发挥企业集团集群化的规模优势,提升资本运营的实际效果,也有助于规范下属子公司财务活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并落实企业集团关于资金集中管控的相关制度和条例,实现企业集团总部和下属各个子公司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有机整合,提升企业集团整体的运营管理效率,改善下属子公司的运营状况。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模式分析

企业集团在选择资金管控模式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统收统支模式、结算中心模式、财务公司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以及内部银行模式,上述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缺乏健全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在制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主要是由于企业集团管理层和领导者对资金集中管理机制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有效解决,此外由于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支撑,才能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传统财务管理部门难以胜任相关工作,所以对资金集中管理理念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和研究。

(二)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集团要想实现资金集中管控的有序推进,离不开成熟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较高要求,但是目前集团企业在开展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资金集中管理机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仅仅只是进行基础的信息化沟通和办公内容的简单处理,资金集中管控方面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

(三)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平台

企业集团在自身预算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平台,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建设滞后,难以为资金集中管控提供高质量的资料和数据,难以保障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执行,因而只能通过手工操作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是手工操作难以满足资金集中管理对信息化的需要。

(四)企业集团总部的制度机制难以进行有效集中

集团出于激发下属子公司创造力和活力的需要,一方面要避免因资金管理的过于集中而影响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资金管理的过于分散而加大企业的风险。在资金管控方面显得比较松懈,导致财务决策权利比较分散,下属子公司对于财务拥有较大的处置权,从而影响了企业集团总部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率,并且企业集团总部也很难对各个子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可能出现了舞弊的可操作空间。

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积极建立并完善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符合的体制机制

对企业集团而言,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和体制机制,从自身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将资金集中管控纳入到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当中,以此来确保企业集团对资金集中管控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同下属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让其明白资金集中管控是服务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

(二)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

企业集团要对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将资金集中管控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信息平台之中,从而确保各项数据和资料的及时反馈,并由平台汇总到企业集团总部,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并且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性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借用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平台,逐渐普及使用网上银行进行结算,总公司掌握资金的流动去向,降低财务风险。

(三)制定完善的预算方案

企业集团应该做好资金使用预算,除遇到特殊情况外,预算必须要严格执行,这种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子公司使用资金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使得所有资金的流向都“有表可依”。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个预算执行单位要及时进行检查,确保预算案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提升企业集团总部对资金的筹划能力

在企业集团完善并落实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之后,需要加大对资金的调度配置和投资决策筹划,从而有效保证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率以及投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积极培养和引进相关管理人才,并加强企业集团内部人才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控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摘要:资金集中管理不仅是企业集团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也是其实现财务管理主要功能的有效手段。企业集团加强自身的资金集中管理,不仅增强总部对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增强集团融资和偿债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速集团内部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此来更好的应对企业集团发展的新需要。本文以资金集中管理为切入点,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任海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路径及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15-16.

上一篇:模块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观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