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模块化结构作为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具有设计灵活、低碳节能、回收利用率高、快速建造施工、质量保证、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其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如果将该项技术在我国成功应用,将有利于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模块化技术,针对模块化建筑的性能开展研究,

关键词: 模块化;结构;建筑;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和城镇化逐步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随之而来的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将到达 50%以上,城市和乡镇将会兴建大量住宅和公共建筑,在住宅建设中传统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将会占到 98%以上,其将会消耗大量的农民工,并且其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低,会造成未来招工难和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兴建每年大约消耗水泥 15 亿吨左右,约占全世界的 1/2,其中每生产 1 吨水泥将消耗 150kg 标准煤,总计将消耗大约 2.25 亿吨标准煤,排放数亿吨 CO2温室气体,还会给城市带来大量的PM2.5,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寻求一种既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又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新型结构体系和建造方式成为了业界的一个共识,同时也是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政策的迫切需求。

2 模块化建筑的类型

模块化建筑是指运用模块化的思想去设计和建造建筑,将建筑整体分解成不同的模块,然后在工厂预制好后运到建筑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而成,或者与其它现浇构件组成的建筑物。模块作为模块化建筑的最基本的单元,其单元的形式和设计是建筑项目成功的关键,这些模块可以是一个柱、一面墙这样的小模块,或者是由一个房间或者几个房间构大模块,也可以使包括水电、装修的集成模块,随着建筑工行化的发展,按照模块化的形式和材料主要分为装配式结构、混凝土盒子、钢结构盒子、集装箱盒子四种类型的模块化建筑。

2.1装配式结构。

装配式结构包括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叠合柱、叠合楼板、预制内外墙体、楼梯等组成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也包括采用钢柱、钢梁、组合楼板、轻型预制复合墙体等组成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我国最先发展的模块化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的基本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工厂预制好后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属于一种较小单元的模块。该种结构形式相对于传统的结构可以节省施工工期40%~50%,劳动力30%~40%,施工垃圾80%,钢材损耗80%,混凝土损耗60%,木材损耗80%,并且将大量减少现场施工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但由于模块的体积比较小、所需的模块的数量较多,构件的接缝较多,易造成装配程序的复杂性,接缝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整个结构质量和整体性能,同时其建筑的装修和设备安装工作不能在工厂完成,需等建筑物组装完成才能进行等方面的问题。

3 混凝土盒子结构

钢筋混凝土盒子建筑体系的主要承重构件都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墙体采用轻质复合材料,盒子构件在工厂完成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形成房屋。盒子作为一个模块既起到了结构单元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空间单元的作用,其预制程度可以到达90%以上,每层盒子的吊装只需2~3天,而普通框架从支模到脱模至少需要两周,因此其施工工期可缩短60%左右,并且施工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混凝土盒子是一次整浇成型,因此其整体性能相对比较好。该种建筑模式相对于钢结构具有高强、耐磨(摩擦)、防撞击、抗老化、耐高温、防火或耐候性等性价比优良的基本特性,但由于混凝土结构一般比较重,所以其盒子的大小以及建筑高度将会受到限制,一般只适用于中低层建筑。

4 集装箱盒子结构

集装箱盒子建筑体系是将集装箱为基本模块组装成房屋,主要由集装箱单元和附加构件構成,附加构件包括门窗、阳台、屋顶、楼梯等,集装箱可以为废弃的集装箱也可以为特别定制的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改造设计,形成不同的生活空间例如厨卫、卧室、客厅等。具有建造迅速、运输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同时集装箱房屋也是将废弃的集装箱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建筑形态。但由于集装箱的强度和耐久性方面的限制,其主要适用于一些临时建筑和中低层建筑。

5 钢结构盒子结构

钢结构盒子建筑体系的主要承重构件采用钢材制成,墙体和混凝土结构盒子一样采用轻质复合材料,该种模式具有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吊装、预制化程度高,现场只需吊装和组装工作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工期,可回收利用率高,同时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建筑立面表现效果,可以做到高层和超高层,但钢结构的耐腐蚀和防护性能比较差,这方面将会造成其造价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说钢结构盒子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模块化结构形式。根据运输、吊装、使用功能条件的限制盒子结构的尺寸一般为长4~6米,宽2.2~3.6米,高2.7~2.8米,重 10 吨左右,盒子根据其承载的不同分为承载盒子和非承载盒子,根据制作方法分为拼装式和整筑式。

6 结语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是指将复杂的建筑结构进行分解,并在工厂预制成相应的构件后将其组合成模块,现场将模块组装成所需的建筑体型的一种建筑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盒子建筑。工厂预制的模块化盒子内的一切设备、管线、装修、固定家具、外立面装修等都在工厂装配完成,后将这箱形的整体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像“搭建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或与其他预制构件及现制构件相结合建成房屋。钢结构模块化在设计、施工、管理整个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结构都具有其突出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薛莎莎.模块化思想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运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3.

[2] 胡晓.基于模块化设计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 谷洁辉,苏联盒子建筑发展概况[J].建筑技术,1984.12.

作者简介:姓名,牟旺(1993-至今),性别男 民族土家 籍贯湖北 学历本科 职称,研究方向建筑学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问题。立体车库因其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得到普遍青睐。本文介绍了立体车库的类型、特点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立体车库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立体车库;工作原理;适用范围

一、立体车库简介

立体车库由机械构件、液压系统、电气传动、光电检测和PLC控制系统组成。机械部分包括立桩、载车板、悬臂、升降架、横移机械、防附保护装置、自动安全门等。立体车库从其外形及功能上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升降横移类、垂直升降类、巷道堆垛类、简易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汽车升降机。

我国的立体停车设备大多是采用机械式传动,只有少部分简易停车设备采用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噪音小,工作平稳,单位体积重量轻,便于自动控制与机械传动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1]。

二、几种主要立体车库的工作原理

1、垂直升降类:

垂直升降类立体车库也称为塔式立体车库。它是通过提升机的升降和装在提升机上的横移机构将车辆或载车板横移,从而实现车辆的存取过程。这种类型的立体车库适宜建设在繁 华的市中心以及车辆集聚点。垂直升降类立体车库类似于电梯的工作原理,在提升机的两侧布置车位,一般地面需一个汽车旋转台,司机无须调头。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一般高度较高。对设备的安全性,加工安装精度等要求都很高,因此造价较高,但占地却最小。

这种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最高。但是它设备结构复杂,因此故障率也较高。

2、垂直循环类:

采用垂直方向做循环运动来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节省用地,能耗低,设置灵活,既可单独设置,也可附设在建筑物内。既可建在地上,也可建在地下或半地下。

3、水平循环类:

采用一个水平循环运动的车位系统来存取停放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这类立体车库可 以省去进出车道,提高土地利用率。适合建于狭长地形的地方,减少了废气排放和污染,降低了通风装置的费用,若多层重叠可为大型停车场。但因一般只有一个出入口,所以存取车时间较长。

4、简易升降类:

车位分成上、下二层或二层以上,借助升降机构或俯仰机构使汽车存入或取出的简易机械式停车设备。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一般为准无人方式,即人离开后移动汽车的方式。多用于私人住宅、企事业单位、地下室等。这类停车设备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充分利用 地下室空间场所。在面积一定时将至少增加二倍以上的停车位。但是整体结构设计不科学,力学结构不合理,二层以下还可以,三层以上升降运行时摆动幅度过大,风力过大时发生摇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5、平面移动类

在同一层上用搬运机或起重机平面移动车辆或载车板平面横移存取车辆,亦可搬运机和升降机配合实现多层平面移动存取车辆,采取这种方式的立体车库就属于平面移动类。这类立体车库一般设置在地上或半地下,准无人方式,地平面层为自走式,不仅降低建立立体车库投资费用,而且地平面层可停放大尺寸车辆。

6、升降横移类

采用以载车板升降或横移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立体停车库。此类型立体车库适 用于地面及地下停车场,配置灵活,造价较低。其工作原理是:每个车位均有载车板,车辆通过载车板的升、降、横移运动完成存取过程。底层只能平移,顶层只能升降,中间层既可平移又可升降。除顶层外,中间层和底层都必须预留一个空车位,供进出车升降之用。当底层车位进出车时,无需移动其他托盘就可直接进出车中间层、顶层进出车先要判断其对应的下方位置是否为空,不为空时要进行相应的平移处理,直到下方为空才可进行下降动作。进出车完成后,再上升回到原位置。其运动的总原则是升降复位,平移不复位。

这种类型立体车库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形式较多,规模可大可小,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单元可设计成一层、半地下等多种形式,车位数从几个到上百个。对场地的适应性强,约占国内停车市场份额70%以上。缺点是它每组设备必须留有至少一个空车位用于车辆移位升降出入,而且电机驱动链条牵动升降运行中不具备防止倾斜坠落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

7、巷道堆垛类

采用以巷道堆垛机或桥式起重机将进到搬运器的车辆水平且垂直移动到存车位,并用存取机构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采用堆垛机作为存取车辆的工具,所有车辆均由堆垛机进行存取,因此,对堆垛机的技术要求较高,单台堆垛机成本较高,所以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适用于车位数需要较多的客户使用。

巷道堆垛类立体停车库设备是一种集机、光、电、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全自动化立体停车设备。具有全封闭、存车安全等特点。但是同样存在设备结构复杂、相对比较故障率高的问题。

8、多层循环类

采用通过使载车板作上下循环运动而实现车辆多层存放的机械立体车库。因这种类型的立体车库无需坡道,适宜建于地形细长且地面只允许设置一个出入口的场所。具有节省占地、自动存取的特点。

9、汽车升降机

汽车升降机是专门用作不同平面的汽车搬运的升降机,它只起搬运作用,无直接存取的作用。它可以代替汽车进出车库的斜坡道,大大节省空间,提高车库利用率,洗车专用升降机常用于地下或楼层,屋顶或建筑内自走式车库存取汽车的搬运。

三、立体车库的选择

1、要遵循适用原则

不同类型的立体停车设备,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地条件,各有特点和优势。设计车库要充分考虑周边的交通车流量,综合考虑使用效率、占地地价、投资成本等因素,避免选型决策的失误。

2、严格保证产品质量

立体停车设备已被国家纳入了特种设备管理,选择的生产厂家一定要具备相关的生产资质和相同类型产品的成功业绩,同时还应注意该厂家是否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一般来讲,知名企业或在当地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其产品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3、要重视售后服务问题

负责售后服务的企业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维修人员是否能在承诺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是否能做好定期维护和故障紧急處理工作,及时提供常用备品备件,保证对客户利益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保存完整的设计施工技术资料。对于设备将来的维护维修有重大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3]。

4、要进行性价比分析,选择合理的价格

在确定质量性能的前提下比较报价,在确定价格的前提下比较质量性能。

四、结语

随着汽车的普及各类场所的车位需求日益增多,国内大中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已日趋严峻。要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日益扩大的停车需求,立体车库必将成为停车市场的主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汽车都将“拔地而起”、“驶向立体车库”。

参考文献:

[1]贺拥军,杨承超,周绪红等.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及应用与发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12).

[2]付翠玉,关景泰.立体车库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9).

[3]刘丽娜.浅谈立体车库的特点及其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12).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这门课程被安排在电算化实训室,借助专业工具进行教、学、做,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操作技能。同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取得资格证书、顺利就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课程的设计理念应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方面来设定。

1.学生的基本特征

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性格文静、耐心、认真、细致、遵守纪律,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素养。我们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树立学习信心。

2.课程的培养目标

确定培养目标首先要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技能为重的教育理念。一是要确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细致、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德技并重。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会计岗位以及相关业务岗位的工作。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的确立,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课程和职业证书相结合,这种结合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更好地服务就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二是仿真实训,就是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把教室搬到实训室,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从以上三方面内容可以设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业务流程为辅线,服务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1.模块化教学设计

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要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T3企业管理信息化教学软件就是根据这两条线来设计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同时,按企业内部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分工,不同的操作人员分管不同模块。这种设计使会计电算化岗位与职业岗位相对接,而且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块的进一步细化,先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然后在模块下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下再设计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每节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做。这种设计思路使每一节课的任务明确,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对接,学生在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锻炼了职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

三、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少讲多练,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教师先进行课堂演示,然后由学生练习,教师演示一个任务,学生练习一个任务,有问题教师可即时指导解决,令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组练习法

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结合,六人一组;然后进行组内分工,每个人扮演不同角色,如电算主管、审核记账、软件操作、采购主管、仓库主管、销售主管等;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这种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岗位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逆向操作法

会计电算化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处理一笔经济业务要经历多个步骤,操作者如果到最后发现第一步出现错误,就要一步一步取消操作,然后重新开始。如果学生只知道正向顺序,不会逆向操作,在实训和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小错误,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一步步纠正错误。

4.“小老师”辅导法

技能课上,教师辅导学生量很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感到疲于应付,辅导效果也很差。“小老师”辅导法就是每组选一名技能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本组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再由教师辅导。

5.展示激励法

展示激励法是学生完成每节课的工作任务后,每组派代表通过软件平台展示作业,其他小组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综合打分。通过这个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四、课程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采取模块评价、项目评价和任务评价相结合,情感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平时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过程评价应占整个评价的80%。过程评价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团结互助、工作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的评价。期末评价是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分析该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对于中职财会专业的课程建设将有积极的意义。

(责编 陈 颖)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失物招领》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线索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提高读书效率。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教师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6个字。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和磁带。

2、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自学(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

朗读(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练习(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

(如果学生思路过窄,教师可以出示例句拓宽学生思路——“我准备送还鸟蛋”。另外特别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句子。)

写字(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写字质量。)

1、记字形。出示“同工转”三个字,选择你最熟悉的字,你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互相取长补短。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检查读文,师生谈话引出新课内容。)

1、教师检查学生读1——4自然段。

2、师:失物是怎样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继续学习5——8自然段。

朗读(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启发想象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2、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象,感悟读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表演(这种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以升华)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组内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练习(注重积累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1、书后“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

写字(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建议:

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专心;集中注意力。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文中指老师看到同学乱扔垃圾,神情让学生很害怕。

会心: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失物:遗失的物品,文中指垃圾。《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二)

一、背景材料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这所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仍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及插图。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

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四、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师生共同评议,练读生字。

4、巩固字音。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①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

②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并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2)汇报交流。

①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当学生提出“同学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3)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的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生写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2、重点指导: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①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②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区分易混的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指名读题目,正音。

2、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初读课文

1、标出段序。

2、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反馈。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识字并运用

1、指名上来抽字卡,并要大声读给大家听,一起指正(可以进行组间比赛,提升紧张感,每组叫到的人数应一样)。

2、请刚才持卡的同学,拿着卡自由流动,用手中的卡叫另外组的同学读,最好能组词,不会读的站起来,比比哪组站起来的人数少。

3、请站着的学生读字卡,大家给予帮助。

4、比较读,并组词:

认()准()先()备()

队()难()失()各()

五、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六、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3、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读课文,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三、指导写字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

1、简介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及锻炼价值

2、学习传接球技术。

3、带球绕杆训练。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趣味性与竞技性强,体能技能与团队意识要求高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思想品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足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选修教材。足球运动由于技术动作多样,攻防频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喜爱。通过足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足球运动中的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脚内侧踢、停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足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脚内侧传、接停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来自各个初中,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职专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脚内侧踢、停球--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力量。

难点: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停球时伸脚提前量和及时后撤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5’ )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 8’ )

1、带球绕操场慢跑( 3’ )熟悉球性。

2、熟悉球性( 5’ )原地触球、球感练习。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脚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 30’ )

一、抢圈游戏

周围的学生互相任意传球,中间的学生抢球,谁传的球被抢断了,谁就和抢到他球的学生交换位置去中间继续抢球。

重点:传接球的准确性

难点:灵活位置移动

组织:多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教法:

1.讲解、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热身目的。认真的听从教师的安排,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参与这个游戏中,享受这个游戏的乐趣。

二、带球绕杆练习

动作要点:两脚控制过杆的力度和方向,注意速度与节奏。

组织:全班分成2组,每组多球,两路纵队,依次进行。

二、教法:

1.讲解带球绕杆的动作要求

2.教师示范

练习方法:多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带球绕杆通过,进行传接球后重复依次练习。

三、教学比赛

组织:分成两对进行比赛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脚内侧踢、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部分( 5’ )

1、放松练习( 3’ )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布置收回器材( 2’ )

八、场地器材:

1、场地:足球场一块;

2、足球20只,标志桶若干

九、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

十、三十分钟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建材专业为特色的新升本科院校, 从2007年至今升本已经历时两年。从专科到本科, 不仅仅是教育层次的简单提升, 更是要在应用人才培养上实现质的跨越, 这对我们玻璃工艺实验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玻璃材料科学从主体上来说是一种实验科学, 在培养学生探索材料本质, 开发新材料, 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 专业实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选择上, 应该克服以“习题型”、“理论灌输型”为主或“纯实践技能型”的教学模式, 而采用“实验驱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 开展“回归工程”的创新教育工程, 培养在生产、科研开发等第一线岗位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自专升本以来, 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探索, 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回归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 对玻璃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 培养出真正适应玻璃行业未来发展所需要人才, 以迎接中国玻璃繁荣强大的明天。

1 玻璃工艺实验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由专科到本科是一次内容极为丰富的漫漫长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方针, 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回归工程”的能力, 必须按照实际玻璃生产与开发研究的规律进行教学。依照该指导思想, 本实验课程的设计, 模仿了玻璃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有关工艺过程, 让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 从玻璃组成设计、原料选择、加工、配方计算和玻璃配合料制备、玻璃熔制、成型、退火、加工到相关检验, 直至理化性能测定全过程都得到训练。同时, 训练学生掌握玻璃材料科学研究的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实践, 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工作作风。

2 玻璃工艺实验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及课程目标

按照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升本两年的不断摸索, 我们将玻璃实验课程设计分为四个模块:玻璃配合料制备模块, 玻璃熔制成型退火模块, 玻璃成品性能检测模块, 玻璃缺陷分析模块。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 设计每个模块的实验内容, 如图1所示。

2.1 玻璃配合料的制备模块

该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玻璃配合料的制备和玻璃配合料的质量要求。这两方面涉及到整个玻璃原料制备的各个环节。

2.1.1 玻璃配合料的制备环节

在该环节安排了玻璃组成的设计实验、玻璃料方计算实验和玻璃配合料配制实验。

玻璃组成的设计实验:要制备某种玻璃新材料或对原有玻璃性能 (工艺性能、制品性能) 进行改进提高, 首先进行的工作就是要设计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化学组成是计算玻璃配合料的主要依据。玻璃的化学组成设计是否合理, 决定了所制备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好坏。改变玻璃的组成即可以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使玻璃的性质发生变化。生产实践中, 主管工艺的技术人员就是通过改变玻璃组成来调整玻璃的性能, 以达到控制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因此, 无论是设计新品种玻璃组成还是对原有玻璃组成进行改进, 首先都必须从设计玻璃组成开始。基于这些原因, 我们在玻璃配合料的制备模块首先安排了玻璃组成的设计。考虑到实验学时的有限性, 一般只要求学生设计较为简单的组成, 通过玻璃组成的设计, 掌握玻璃成分的设计原则, 学会玻璃成分的设计方法。

玻璃料方计算实验:料方计算是玻璃生产过程中日常性工作之一。在实际生产中, 玻璃料方计算是根据已知的玻璃化学组成、各种原料成分、原料颗粒度、粒度级配、原料挥发损失比率、氧化还原指数 (COD) 控制值和Fe2O3含量等工艺参数, 计算出熔化100Kg玻璃所需各种原料的用量, 然后算出每付配合料中各种原料的用量[2]。当原料的成分有较大变化, 或因生产中某些原因需要调整玻璃化学组成时, 都需要及时调整料方, 重新进行料方计算。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也曾让学生进行玻璃料方计算, 但学生没有实战的感觉。到了实验室, 安排玻璃料方计算, 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玻璃组成进行料方计算, 虽然计算过程不如实际工厂那样复杂, 但学生也能意识到料方计算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工程科研意识。通过该实验的训练, 掌握原料的选择原则, 学会根据玻璃组成和所选原料的化学组成进行玻璃配方计算。

玻璃配合料配制实验:按照玻璃化学组成要求进行称量并混合均匀的各种原料的混合体称为玻璃的配合料。在配合料配料实验中, 要求学生利用前面实验计算的料方进行配料。通过该实验加深对配料各个环节重要性的认识, 如: (1) 对各种原料的认真核对; (2) 称量天平的校准及相关器具的准备; (3) 称量的方法, 防止重称和漏称; (4) 研磨过筛预混合; (5) 混合均匀的方法。在称量环节让学生掌握增量法称量方式原理和减量法称量方式原理, 并且掌握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采用怎样的称量方式减少在配料中的称量误差。在混合环节, 使学生掌握固体粒子的混合机理, 了解到固体粒子可以通过扩散混合、对流混合、剪切混合等机理完成混合工作。

2.1.2 玻璃配合料质量控制环节

保证配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是加速玻璃熔制, 提高玻璃质量, 防止缺陷产生的基本措施。配制的配合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一般是根据其化学组成的正确性、均匀性及含水率等来综合评定的。

在该环节, 实验设计了学生用自己配制的配合料进行配合料的均匀度测定和含水率测定。均匀度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 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学会应用滴定法测定玻璃配合料均匀度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玻璃配合料均匀度的变化对玻璃熔制质量的影响。配合料的水分测定采用失重法测定, 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水分测定的方法, 了解测水分对玻璃生产的意义, 以及目前玻璃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在线水分测定方法, 如中子式、红外式、电容式和微波式的在线水分测定仪的测定法。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 向学生灌输实际工厂的应用状况, 学生才能更好地在实验中积极思维, 努力把实验学习与实际工程相联系。

2.2 玻璃熔制成型退火模块

该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玻璃熔制过程的研究和玻璃成型退火的研究。该模块涉及了玻璃熔制的整个过程。

在玻璃研发和生产中, 玻璃熔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熔制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熔制不良对玻璃的质量、产量、生产成本、燃料消耗及熔窑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玻璃专业的同学来说, 无论是提高研发新产品的能力, 还是在实际生产线上解决实际问题, 玻璃的熔制、成型和退火都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在该模块中训练学生的内容有:热分析、熔制、成型、淬火、退火、淬火和退火玻璃的性能比较。

玻璃配合料组分之间加热反应的研究实验:玻璃熔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3], 它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变化 (如加热、挥发、熔化、排除吸附水和晶型转变等) 、化学变化 (如分解反应、固相反应和排除结构水等) 、物理化学变化 (如气液相的平衡、各组分的相互溶解等) 。实验采用热分析的手段, 通过让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玻璃配方进行差热分析, 让同学自己分析自己设计的料方在加热过程中都会发生哪些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变化, 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分析实验结果, 不仅使同学们了解到玻璃熔制的实质, 同时也学会如何应用差热分析来解决课题, 研究问题。

玻璃熔制实验:让学生用自己配制的配合料进行玻璃的熔制。整个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确定电炉的烘烤曲线, 烘烤电炉;确定玻璃熔化制度、学会加料方法、澄清方法、搅拌均化方法等, 使玻璃熔化成达到质量要求的玻璃液。

玻璃成型退火实验:首先,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浇铸成型、水淬玻璃等成型方法;确定玻璃退火制度, 并进行退火操作。其次, 进行退火玻璃和淬火玻璃的性能 (热膨胀的测定、密度的测定) 比较研究实验。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热历史, 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 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对某一玻璃成分来说, 一定的热历史必然有其相应的结构状态, 而一定的结构状态必然反映在它外部的性质。例如, 淬火玻璃较退火玻璃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小的黏度。在加热过程中, 淬火玻璃加热到300~400℃时, 在热膨胀曲线上出现体积收缩, 伴随着体积收缩还有放热效应。这种现象在良好的退火玻璃的膨胀曲线上并不存在。因此, 实验室通过让学生对熔制好的玻璃, 进行淬火和退火, 再对玻璃进行热膨胀曲线的测定和密度的测定来加深对玻璃热历史的了解。

2.3 玻璃成品性能检测模块

玻璃产品性能优良是我们最终研制和生产的目的。在该模块我们设计了对玻璃的各种性能检测的实验, 根据实验室条件, 涉及玻璃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化学稳定性等各种性能测试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给同学介绍玻璃性能检测相关的国家标准, 使学生了解实际玻璃制品质量的要求, 实验设计的内容多, 共需做六个测试实验, 使学生学会许多实验方法, 了解许多实验仪器, 掌握许多实验技巧,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生毕业后的上岗能力。

2.4 玻璃缺陷分析模块

玻璃缺陷的形成同玻璃工艺制造上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通常所谓玻璃缺陷主要是指气泡、结石、条纹、节瘤等各种夹杂物。这些缺陷的存在, 往往直接影响玻璃制品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甚至影响进一步成形和加工过程, 造成大量废品。为了尽快准确判断玻璃缺陷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强玻璃生产工艺管理, 定期对玻璃化学组成、密度和折射率等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应对措施。发现缺陷以后, 应立即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 对各种缺陷进行研究分析, 日常生产中可借助于成熟的化学分析方法, 以及简单的物理检验方法如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密度和折射率测定等方法, 对缺陷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物理性质进行测定, 还可以使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等先进检测仪器设备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该模块根据实验条件, 主要对玻璃析晶进行研究, 安排了玻璃析晶温度的测定、偏光显微镜观察的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和析晶玻璃密度的测定。我们设计了梯温炉法测定玻璃析晶温度实验, 让同学们掌握初步确定玻璃的析晶温度的方法, 然后让同学们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进一步确定其析晶温度。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玻璃析晶时的晶相形貌, 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确定析出晶相组成。通过析晶玻璃密度的测定, 比较玻璃析晶与不析晶密度的差值。该模块不仅让同学们了解玻璃析晶的有关知识, 更让同学们学会了结构分析的方法。

3 结语

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探索“实验驱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 需要开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的实验。该课程通过四个模块的设计, 整体模仿了玻璃的生产实际过程和材料研究的有关工艺过程, 让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 从玻璃组成设计、原料选择、加工、配方计算和玻璃配合料制备、玻璃熔制、成型、退火、加工到相关检验和理化性能测定全过程都得到训练。通过玻璃工艺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与实施, 使每个模块的各个实验环节都随时与实际玻璃生产和研究紧密联系, 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树立生产工程意识和科学研究意识,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其实际操作技能。

有了玻璃人才有玻璃行业, 希望在玻璃同仁共同奋斗下激活中国玻璃行业的前进步伐, 把中国这个玻璃大国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玻璃强国。

摘要:玻璃行业的振兴需要一批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给高等学院实验教学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通过探索实践, 建立了玻璃工艺实验教学四个模块, 即玻璃配合料制备模块、玻璃熔制成型退火模块、玻璃成品性能检测模块和玻璃缺陷分析模块, 以满足“回归工程”的创新教育要求。

关键词:玻璃工艺实验,模块设计,回归工程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中国玻璃发展与生存的必由之路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Z].2008, 1:2~5.

[2] 王承遇, 等.玻璃制造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01~104.

上一篇: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