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走向市场化,文化基础课越来越不受重视,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日益衰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对应用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个总体思路是专业模块教学。本文试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进行一个较整体的分析。

关键词:应用文 模块式教学 改革 区域经济

基于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进行了一个较整体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鼓励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专职教师编写新体系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内容编排模式,内容按照通用与专业两大模块进行重组,适当减少通用文书的选择量,各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的本校专业的设置,选择专业模块进行教学。

1.体例编排。内容按照通用文书与专业文书两大模块编排,其中通用文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常用文种,比如条据、申请书、启事、通知、请示、会议记录、个人简历、起诉状等,以精少实用为原则。专业文书结合本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择:商业活动文书,财务类文书,项目、工程类文书,传播类文书,和其他操作行强的专业如化工、电子、机电、食品,可以增添实验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文种。

2.内容编制。尽量减少对文种的理论知识介绍,重点强调各文种的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每个文种增选不同类型的范文,长度适宜,内容贴近当今社会和学生生活,个别文种的范文适当兼顾趣味性;每小节后设置情境模拟写作练习。

二、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讲授模式,建立一种适应于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体现应用文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1.模块选择与串联教学。教师根据自己本学期所教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模块中选择适当的一个或几个文种,对于理论常识少讲甚至不讲,只强调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设置职业情境,将几个文种串联起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系列文种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职业情境模拟训练。在文种的学习中,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尝试进入某种职业角色,通过情境模拟来掌握具体文种的写法和使用。

3.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下载应用文写作资料和参考范文,在参考的基础上,结合所需职业情境独立思考、独立写作,训练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将部分作业尤其是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文种写作,制作成PPT,以给全班同学讲授的形式。网络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改变应用文枯燥、刻板的印象,使应用文写作教学更富有活力和趣味。

三、学习评价

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不再主要以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要建立起一种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去衡量:(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主要由老师掌握,这一项占总分的20%;(2)学生模拟练习的质量,以提交的纸质作业为基础,教师打分,这一项占总分50%;(3)期末考核。课程备有题库,内容以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及处理为主,以笔试或面试的方式进行,这一项占总分30%。建议各院校降低期末考核的权衡比重,将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分配在平时的学习表现和作业质量评定中。

四、教改实施基础及保障

1.社会调研。进入本地区校企合作企业,对高职学生对口专业的岗位进行调研,以用于创设合理真实的应用文模拟写作情境。

2.专业调查。主要对本院校各系各专业的设置情况、专业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适当兼顾其他高职院校专业;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掌握各专业的一些基本常识,以用于指导学生的专业文种写作。

3.科研、教研活动。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组织语文工作者,编写教改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

4.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各高职院校应该给应用文写作教师提供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学习、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教改经验,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5.组建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为本校应用文写作教师,老中青结合,中、高级职称比例约为6:4以上,团队成员既能团结协作,又应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最后强调的一点是,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个改革过程应注重实践性和区域发展性,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在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认真教学,努力学习,为本地区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宏.试论“四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J].职教论坛,2011(20).

[2]傅云辉.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8).

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餐饮业,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在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排序中,重庆餐饮企业以超前的全国品牌连锁能力,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构建中国“美食之都”。这对烹饪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对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阴影与泥淖,与时俱进,大胆运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模块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面对这一,我校烹饪专业对这种全新的课题,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本文就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运用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的尝试。

一、模式名称: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从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入手,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据烹饪专业的课程特点,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模块;菜单、筵席设计与成本核算模块;冷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管理与销售模块。这种教学模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提高学生系统而全面的烹饪实践操作与管理能力。

二、理论依据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特定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特定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实施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过程:

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要贯穿课程开发及教学的全过程,要渗透到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具体实施过程是通过烹饪行业市场分析——能力分析——课程开发与编制——教学实施与设计——教学评价——修正与更新六个环节来实现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餐饮行业市场分析

现阶段,餐饮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大量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中职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二星级以上现代酒店的厨房主管、领班、厨师长或大厨,其岗位能力要求相当高。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由不同属性的两个子目标构成,其一为培养具备基本烹饪技能,适应一线操作工作需要的人才;其二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兼具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这是一种双目标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目标模式。传统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采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三段式,根据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安排课程设置,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学生的岗位能力不能有效地得到提高,专业知识,特别是管理能力也未能得到培养的弊端和不适应性,也由此而生。究其实质,课程设置没有以胜任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展开,目标不明确。烹饪专业的特殊性使之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其基本技能无须建立在专业基础理论之上,客观上可以先理论再实践,也可以先实践再理论。在加强、提高学生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将课程重新整合,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例教学,力求使学生具备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因此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教学”(如:德育板块、素质教育板块、专业技能板块)等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

(二)能力分析

确立以培养烹饪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实现 “从一般能力的培养转向整体地理解专业技术的内涵和功能”与“从职业资格认定的培训内容和手段,转向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两个转变,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实践。它具体涵盖烹饪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能力;菜单制作、筵席设计与成本核算能力;冷热菜加工与制作能力;面点加工与制作能力;管理与销售能力等。

(三) 课程开发与编制

1.根据烹饪行业调研和能力分析,我们在原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作了相应改革和调试。针对重庆“人口多,餐饮旺”的地域特点,完善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中级“烹调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开发《厨政英语》、《工艺冷拼》、《烹饪美术创新设计》、《食艺技巧工艺》、《厨政管理》、《创业指导》、《面点工艺》、《热菜制作工艺》等8门专业技能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烹饪理论、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与卫生等3门专业学科建设。

2.根据教学改革工作加强教学研究,着重研究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开设厨政管理、饭店营运等课程,为烹饪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研究烹饪专业文化课程与专业理论课逻辑关系等专业建设问题,开发《快速入门当厨师之基本功》《快速入门当厨师之面点制作》《快速入门当厨师之热菜制作》《如何开办饭馆》《果蔬雕刻》《厨政管理》《厨政英语》《烹饪美食语文》中职生课外读物《心海拾贝》等9门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校本教材。

4.教学实施与设计。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自主科学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深化“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中餐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实现以“厨房模拟经营”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示教等教学手段,达到学生分组协作,独立设计并操作,充分展开实践教学的目标。以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整合,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来。

(1)模拟操作教学:模拟饭店厨房的设施,学生轮流担当厨师长、班组长、热菜厨师、冷菜厨师、面点师等角色,让他们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提前进入角色。这样,学生通过现场模拟操作,既能明确各工序间的要求及关系,又能熟知菜肴的生产流程。既可以熟悉饭店厨房的操作流程,又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实践证明,模拟厨房锻炼,为学生迅速地变换角色、适应就业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特色教育: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行业的感情。比如开一节专业展示课,请学生家长来参观、品尝学生自己的菜肴,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开一节场景模拟课,让学生扮演行业中较色,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一桌菜肴等等。通过以上形式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的学生对专业的感情。

(3)提倡以赛促训,在班级内、校际间开展烹饪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烹饪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5.教学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智能结构和实际学习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自信心,在评价体系改革上,学校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学分评价,把学生的学分制考核划分为课程学分、德育学分、实习学分三大板块,实施知识、技能和态度综合考核。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互补,合格和特长和相替换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灵活达到学分标准,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能力。

6.修正与更新。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与调整、优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行业调研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为烹饪模块化教学提供更为翔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了搞好模块化教学,我们将组织烹饪专业教师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即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

四、改革创新点

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实现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内容的新跨越。

突破以教为主的模式,实现师生互动、引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新跨越。

突破传统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实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产学合作教育的新跨越。

突破以分数为主的考核模式,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新跨越。

五、推广价值

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烹饪学生实践应用和岗位适应能力,如菜肴制作、筵席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厨房各岗位操作技术运用、新技术应用、菜肴创新、开发与制作等综合应用实训等,且这些能力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促进了烹饪专业向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市场化发展。加强了餐饮行业与学校的合作。我校与天津锦绣江南、重庆菜香源、JW万豪酒店、洲际酒店、扬子江假日饭店、劲力酒店,重庆丽华酒店、重庆阿兴记大饭店等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重庆市内外学校中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云南、贵州、四川、乃至韩国、英国都有学生前往我校,学习烹饪。

六、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必须具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必须理解并能运用模块教学法教学模式

3.必须具备锐意进取、拓野辛耕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具有讲课、实习、实验等多种能力。

4.随时关注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趋向、新动态,在教学中融入行业前沿的观点与方法,能主动到行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5.改革教师结构,加快烹饪专业教师补充步伐,吸引餐饮行业能工巧匠到本专业进行教学。

(二)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1.建设烹饪专业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2.建立两个“教学经营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一是教学食堂,二是新实训大楼的教学餐厅,由师生参与经营与管理,将教学与经营相结合,以组织学生进行经营性顶岗及岗位轮换方式进行,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接触大部分岗位.并逐步掌握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能要求。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校企健全合作机制,打造中餐烹饪人才培养体系。

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课的教学中, 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和途径都远不适应社会的要求。

一是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合理, 时间安排错位, 只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训的重要性。

二是教材信息严重滞后, 教材中不少内容还是传统的旧知识, 远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

三是教学方法与方式上重教轻学, 教学中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教学程式, 仍以传统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学生。

2 中职财会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同时, 重庆作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 大量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 财会技能型人才会出现空前的短缺。在这大好形势下, 中职财会专业类教育, 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的财会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 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 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实施活模块、多渠道、重技能的教学, 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实用型初级财会人员。

3.1 中职财会专业纵向实行分段式教学

财会专业实践性很强, 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为此把中职财会专业分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理论与分项实训阶段、综合实训与考证阶段、顶岗实习拓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安排前两学期集中学习理论, 然后再进行实训。不过这样的安排, 会造成财会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的间隔期过长, 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没有实践培训而使理论显得过于空泛, 二是在后来的实践实训中又要重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以前学过的理论, 这不但花费了时间和精力, 也挤兑了实训时间。因此, 可以考虑在每一单项理论讲述完毕后就进行分项实训。分项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 容易组织实施, 并且可以保证在学生每学习完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之后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操作, 这样一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安排就比较紧凑, 便于他们接受和掌握会计理论和技能。

第二阶段: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训后, 学生只是分项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因此第二阶段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实训, 也就是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的某一个月份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为会计主体对象, 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所采用的会计资料是完整的, 包括企业的总体概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说明、账户的期初余额、经济业务等。经过充分模拟各环节的操作流程, 使学生接近相关企业的经济活动, 亲身体验和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带领下模拟操作实训的各个步骤, 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循环的全过程, 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这个阶段之后, 学生往往已经具备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所以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帮助他们考取会计从业资格为下一阶段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学生可以采取自主联系和学校推荐的方式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 这是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岗位就业的过渡, 顺利实现学生走向社会转变的重要途经。因此,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年宝贵的实习时间, 将实践教学扩展到顶岗实习的实践工作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3.2 中职财会专业横向实行模块式教学

以《基础会计》学科为例, 这门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基础入门学科。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块时, 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贯彻“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不再以理论教学为核心, 而是把模拟演练、实训等实践环节作为教学核心, 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加强他们对岗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考虑将《基础会计》课程和《会计模拟实训》分项实训整合为一门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课程并分成五大模块。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课程是以会计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的五大模块有机整合而成的。第一模块:基础书写实训, 让学生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和大小写金额的标准写法, 做到字迹清晰、书写规范;第二模块: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使学生熟悉经济业务, 学会常见原始单据的填制技能, 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掌握收、付、转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第三模块:会计账簿建立、启用、登记和错账更正, 使学生学会启用账簿和编排账页目录, 掌握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建立和登记的方法;第四模块: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会计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第五模块:报表编制和申报纳税, 使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报。

总的来讲, 分阶段模块式教学将专业课知识有机整合起来,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会计职业核心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职会计专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但中职会计的教学也显现出它的陈旧和不足, 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较弱。因此论文结合这些特点, 提出了会计教学实行分阶段与模块式相结合的构想。

关键词:会计,中职学校,分段模块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财会专业的适应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 改革中职会计课程设置, 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

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⑴在教学内容上, 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内容合二为一组成模块内容施教, 而不是在某一门专业理论课学习结束后才进入教学生动手的实习阶段。

⑵在教学方式上, 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 采用在实训场地讲授理论, 边学习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的方法进行, 或在一定时间理论课之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 即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的结合。

⑶在教学时间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的划分时间段的做法, 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论课与实习课, 在时间安排上将其合二为一, 不在分为传统的“理论课”与“实习课”, 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上的结合。

⑷授课教师均是具备理论课、实习课教师资格和相关职业技能的既能完成理论课又能完成实习课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

2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往往与模块式教学同时进行, 即通过模块式达到一体化教学。从理论上看, 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是教学方法, 模块式研究的主要是教学内容, 二者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 达到一体化教学, 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2.1 前期准备

⑴修改理论教学计划, 根据实际内容和社会实践需求制定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计划;⑵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注重“理”、“实”课时比例;⑶改建课程结构, 调整有关章节内容, 将其划分为若干模块便于教学;⑷在教师方面, 设主讲与辅导教师同堂协作施教。要求主讲老师既要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一定的动手经验, 同时还要有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教师形象;辅导老师要熟练掌握课题的实践内容, 与主讲教师配合默契, 以设l~3人为宜 (根据学生人数和场地来定) 。⑸在场地及教具片面, 要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来布置。基本设施包括专业设备、专业检测仪器、专用仪器工具和辅助教学设备 (投影设备、录放设备、综合教具等) 。⑹划分学生小组。小组人数以5~6人为宜, 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 控制小组成员的变量很多, 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教师必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如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的入学成绩;性格爱好、乃至交朋结友等都应心中有数, 一般采用互补方式, 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 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 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 即所谓“教学相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 可以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 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 相互学习, 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

2.2 组织实施教学

⑴在精心设计下, 主讲教师控制整个课堂, 并负责课题理论部分讲解、答疑以及课堂、课题的总结工作;辅导教师协作配合主讲教师完成课题的讲解, 并负责操作演示、巡堂辅导, 解决操作疑难等工作。⑵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在授课过程根据课题的特点对理论知识, 按环节、分阶段采用“逆推顺写”等方法进行讲解。常用的方法有“先讲后练法”, 其优点是学生容易上手, 缺点是不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大部分学生只是“照着做”, 而不是“想着做”。“先练后讲法”, 其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缺点是上手慢, 不适用于复杂的课题, 效率偏低。“穿插讲解法”, 其优点是易上手, 理实结合紧密, 效益高;缺点是准备工作复杂, 课堂组织的难度大,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高。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所学知识以动手为主要内容, 并以“答疑”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法”;⑷分工明确, 协调配合, 设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2.3 检查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开展教研活动, 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 教师要组织进行讨论、总结、评比, 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 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 最后由老师评价, 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 注意多褒奖, 少贬低, 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2.4 教学效果

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劣都要看其教学效果, 而反映学生的主要指标就是学生成绩一体化的特点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决定了其评定学生的成绩不能按传统的方法进行, 要从行为与品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

3 通过实践一体化教学, 它的优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⑴一体化将原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 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轻松、牢固。以往的普通教学理论教学被割裂开来, 面对的是黑板、挂图、模型, 对实物缺乏感性认识, 尤其是空间差的同学,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显困难, 而进行实习教学时, 原先学过的理论知识早已忘的差不多了, 理论指导实践更是成了一名空话, 而一体化教学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 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⑶它既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又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还能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⑷它既能相互联系, 又能相对独立。⑸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也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 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 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解决生产企业中实际问题的、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操作水平的技术工人。而理实一体化教学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更能实现培养技术工人的这一目标,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摘要: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广泛应用于一些职业技术院校, 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和实践技能融合一体进行组合教学, 相比传统的教学, 更加直观、形象, 学生更容易接受, 能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参考文献

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模块化、生态式综合艺术课程界定

公共艺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载体, 与高职专业课程不同, 它具有基础性、通识性和广博性, 这也是人文类素质教育课程的属性和特质。分科艺术课程是一种以单一的一门艺术学科为主的课程组织模式, 强调其独立性、完整性。而按照现代教育各学科呈现交叉、综合等发展的趋势, 美术、音乐、舞蹈等不同艺术课程可以以生态的方式来进行融合。

所谓模块化综合艺术课程, 是将美术、音乐、舞蹈等每个学科整合成一个模块, 然后将所有的模块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式、生态式的艺术教育模式, 以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学科为载体, 使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等相互渗透, 从而形成一种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有机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

二、模块化、生态式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基础

1、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

滕守尧,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艺术教育家。他曾通过艺术基本理论、艺术创作、艺术赏析等课程形式, 把音乐、美术、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进行综合, 展现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层次关系,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力, 满足学生了学生艺术素养多元化发展需要。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也为综合艺术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理论来源。心理学家加德纳曾以脑部受创伤的人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从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 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而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

三、生态式、模块化综合艺术课程的构建

1、坚持综合性的课程方向

综合艺术课程, 其宗旨在于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审美需求, 满足学生对艺术多样感知方式, 它与人的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保持一致。综合艺术课程是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课程, 而不是把不同艺术门类进行累积和叠加。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所强调的是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综合, 各艺术门类按照条块分割式来进行教育。综合艺术课程基于艺术与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审美关联性, 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多门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 广泛挖掘艺术和其他学科、艺术和艺术之间的共同、相近之处, 培养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生态式艺术教育就是将起到桥梁作用, 构建起艺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立交桥, 使艺术和其他学科、艺术和艺术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弥补、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关系, 这种生态关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艺术的功用, 也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2、构建探究性学习的艺术模块

从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水平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将综合艺术课程设置为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情感等四个模块, 并且可以从艺术中最为典型的音乐、舞蹈、美术等门类入手, 将不同艺术门类实现有机结合, 整合到不同模块当中。艺术模块的构建, 将极大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将不同艺术门类实现有机联系, 从而使学生听觉、视觉、感觉以及语言能力等实现共同发展, 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整体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

模块化的综合性艺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方式也将受到进一步变革, 传统的艺术教学方式注重以艺术基本知识的传输为主, 容易造成脱离生活实际等弊端。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其实很大程度应体现社会不断发展、生活不断变革、科技不断进步, 应更大程度体现时代的发展以及现实的表达, 最大限度的挖掘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素材, 并将其补充到艺术教学内容当中。模块化综合艺术课程构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自觉地将艺术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通过艺术去了解、触通其他学科门类, 学会用艺术思维去思考、感受世界, 并将艺术还原到它本赖以生存、赖以发展的沃土当中去, 从而让学生在沃土中去感受艺术的美、去感知艺术的道、去了解艺术的根,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更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3、注重多元价值取向的艺术教育

高职生态式、模块化的综合艺术课程的构建应注重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己任, 注重站在高职人才培养的高度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四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是高职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同是,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讲艺术和其他学科广泛联系起来, 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并积极寻找彼此之间的交叉点, 形成新的交叉学科, 以此起到整合、共享的教育价值。

除此之外, 艺术教育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地促进作用, 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尤其独特的作用。智育往往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发挥其重要作用, 美育对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发挥其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将智育与美育形成有机统一, 在注重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同时, 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成共育机制, 促使学生感性、理性思维共同发展, 将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也更能够体现出综合艺术课程的价值所在。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单一走向整合, 从分科走向综合, 构建专题化教学模式的高职公共艺术综合课程, 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取生态式、模块化, 综合考虑到艺术课程教学实际, 以此满足学生艺术素养多元化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职,艺术课程,综合

参考文献

[1] 张式谷, 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模块式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现阶段,研究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文献很多,大多研究当前前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和应对模式,许多研究[4]的领域集中在提出出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少问题,倡导高校贫困困生总体的教育等。高燕[5]等学者就曾指出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江琴[6]的研究中提到一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 但稍差于全国青年。其他差异性现阶阶段还未曾有人研究。而且针对医学类贫困生的年级差异性研究究却寥寥无几,模块式教育也未有人提出。

1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贫困生调查问卷样本构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医学贫困生相关情况,我们曾以问问卷的形式对三个临床医学院的在校的660个贫困生做了一次次调查,回收了有效问卷635份,有效率约96.21%。

2当前医学贫困生的现状

在大一学生调查问卷中,有38.18%的学生会以身为贫困生生而自卑,还有55.45%的学生有时会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些学生生中, 看待贫困生这个称谓很丢人、会被人看不起的竟然占到到51.02%。58.52%的学生没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贫寒的出出身。39.51%的学生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沉默寡寡言,不主动与人交流,17.48%的学生认为是虚荣与依赖心理强,11.19%的学生认为是嫉妒攻击性较重 ,31.82%的学生认为是自自卑感强烈,嫉妒敏感;44.60%的学生觉得作为医学生,比其他非非医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焦虑问题, 同时,63.18%的学生也认为为作为医学生,心理素质应该要比非医学生更强大。而在其他年年级的比例相对较少。在大二学生调查问卷中,65.16%的学生认认为诚信意识很重要,54.76%的学生认为诚信教育应该作为贫困困生的首要教育 ,87.65%的学生认 为已经开 始适应医 学生的生生活, 开始能够承受压力,59.52%的学生开始毫不卑微的在同学学面前表露身份。在大三、大四学生调查问卷中,63.21%的学生认认为贫困生这个称谓没什么, 知识说明一个人的实际家庭情况;92.22%的学生认为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很重要 ,63.23%的学生生认为责任教育和感恩意识应该作为贫困生的首要教育;在大五五学生的调查问卷中,77.89%的同学认为上了大学后最大的挫折折是就业竞争太激烈, 如果能再给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56.67%%学生希望改变的是知识,87.2%的学生认为在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从自身解决,树立自强自立的品格、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为重要,在首要教育中,有89.02%的学生选择了能力教育为首要。

3问卷调查折射出来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原因

3.1 不同年级的贫困生的能力欠缺

问卷调查显示, 大部分大学一年级的贫困生会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而感到自卑,在压力的承受多半是因为经济上的压力,甚至有些同学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而嘲笑自己。在问到当今的大学贫困生的诚信问题时,61.22%的大二学生承认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为了评上高等级,会夸大家庭的贫困程度。71.98%的学生认为学校国家给贫困生补助是理所当然,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占到80.67%; 他们中的51.34%承认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作为今后的医生应承担的责任;在对少部分大五的贫困生调查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对即将跨入社会的他们来说是一种困扰。

3.2 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不一

为了调查本校医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反馈程度, 我们专门设计了“您认为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应该统一模式给予教育吗? ”这一问题,选择“应该”的占28.22%,选择“不应该”的占57.41%,“不清楚”的占14.35%。同时 ,还有针对不同年级的问卷 ,我们做了罗列和分类,发现各个年级学生面对的困境也各不一样,比如大一学生大多是心理问题,大二同学认为诚信意识需加强,大三大四学生认为更应该看重责任和感恩意识, 大五同学面对就业压力和竞争,他们认为学校能够提供能力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3 当前医学贫困生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高校自身的教育情况来看,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高校一般给予学生进行“大锅饭”教育,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集体宣传和教育, 忽略个性化教育, 社会影响主要是社会上的利益熏心和不正之风对大学生道德观的侵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社会的思潮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加上医学界时常发生的医患关系, 无时无刻冲击着没有社会经历的在校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刚进入陌生环境, 一些来自农村和城市特别困难家庭的大一学生, 除了要承受以上的压力和问题, 加上由于经济上较拮据,和家境较好的学生在强烈对比中,家境贫寒的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这时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刻不容缓; 到大学二年级,开始适应了大学生活和熟悉大学各项政策制度,同时昂贵的医学院校学费让部分贫困生开始谎报自身家庭状况, 而真正贫困的同学没能得到应有的补助;这时,引导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大部分贫困生接受学校国家无偿补助达两年后,开始认为补助理所当然, 少部分同学甚至为了贫困等级采取各种极端措施,令人反思;作为医学生,他们缺少一份职业的责任心,这对他们以后走上临床岗位面对病人起着非常不利的作用, 此时的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自身的职业有所萌芽和向往,这时如能正确告知其感恩品质和责任意识对其职业的重要性,可为他们的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体制的改革,各类高校的扩招,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生的就业尤为激烈,而社会地位为富裕子弟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对于贫困家庭,他们无法给予其子女特殊的社会关系,此时,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成为大五学生最迫切的需要,能力教育当之无愧的成为他们最首要的教育。

4模块式教育的提出和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的原因, 我们得知不同年级的贫困生特点各不相同,高校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贫困生采取一种主要的教育模式,其他教育为辅的方式。在大一年级开展心理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在大二年级中开展诚信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的方法,在大三、大四年级中开展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的方法, 在大五年级中开展能力教育等并辅以其它教育方式。接下来便讨论下如何实施的方法:

4.1 发挥并提高当今大学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 由于大学里专业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少, 在原本就比较紧凑的课堂时间上难以再开展其他课外的思想教育, 而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都有所了解,所以辅导员义不容辞的接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任务。所以首先要培养辅导员的思想意识,要认识到不同年级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能以一竿子捅到底的教育模式, 不仅要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关注特殊群体对象,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化差异, 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经常性的进行个别交流和感化。当前大学辅导员队伍开始不断的专业化,在主攻心理学、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上各有建树,这也为模块式教育提供了机会和途径。高校以200:1的数量配备辅导员,每个年级至少配备一个辅导员,辅导员各有不同专攻。这也为模块式教育提供良好的途径,不同年级辅导员可以通过轮换的方式,对某一特定的年级的贫困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和引导。比如:大二辅导员主攻心理学,他可以经常对大一年级的贫困生进行经常性心理辅导,以此类推。

4.2 第二课堂是模块式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文化本着显著地教化、导向和激烈的功能,可以承载当前的模块式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在当前我国高校非常丰富,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及文化素质教育等凸显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的模块式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展现和引导学生。当前高校应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锻炼学生能力,让他们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诠释对心理因素、诚信、责任、感恩、能力等的认知和行为。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学生干部来宣传该模式理念。特别是由贫困生组建的学生组织, 他们在开展在不同团体的校园活动时可以利用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策划丰富的集体活动。同时医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也为他们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大一的暑期公益劳动,大二的见习,大三的社会实践,大四的医院实习,大五的毕业。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教学活动在贫困生中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他们更加将各种能力和信念贯彻到底。

4.3 模块式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分析得知不同年级医学生贫困生的特点, 我们应对不同年级采取具体措施和方法:针对大一新生刚评定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先深入了解全体对象,后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个别同学谈话等方式对同学的适应、自卑等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家庭现状。在大二年级中,除了开展一些常规的诚信教育外,还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他们生活中去,还可以建立一种诚信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包括任何方面,如成绩、作业、学费、借书等,组建贫困生团队,成员自己给自己打分,真正意义上做到自我管理。在大三大四的学生当中,除了形式上的感恩讲座和会议,每月召开“感恩我来说”等活动 ,让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交流、表达这段期间他们遇到比较感动的事情, 首先让他们认识到外界让他们感受到的恩惠,并产生极大程度的认可度,在认知的基础上,将从得到恩惠的事件上产生一种愉悦的幸福感, 并愿意将这种幸福感转化为回报恩情的行为冲动, 最后大家说出愿意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得到的恩惠:如参加公益劳动、当义工、在社会实践上为留守老人带去爱心等方式。而在大五的学生中,不仅可以在校内开展各种求职、临床模拟等训练,也可以更多的邀请社会人士来给这些特殊的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 或者开设专门为贫困生提供创业就业能力的窗口。

当然, 我们并不是说在进行医学贫困生每个年级进行模块式其中一种教育的时候就忽略其他教育, 实际上是加大了对医学贫困生的教育强度,针对每个年级的团体差异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更加着重某一种教育,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特别是有着特殊经历的医学贫困生, 能让他们和普通同学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真正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理想、有素质、有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三个临床医学院的贫困生为标样,试图通过归纳和总结现阶段对高校贫困生和医学生教育特点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分析各年级贫困生的特点和困境,找出当前教育的不足,提出一种模块式教育体系,并在不同年级的贫困生中重点推行一种模块教育即心理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和能力教育等,同时辅以其它教育方式。

上一篇:多样化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非机类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