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

2023-09-27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第1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

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自我尝试—探求新知

合作探究—内容深化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课堂回眸—归纳提高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2、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运用函数知识表述变量间关系,即自我探讨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间互动,集群体力量,共破难关,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获取新知。(课本第三页问题

1、2).

3、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本组题目是对新学的直接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辨认二次函数,准确指出a、b、c,并应用其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能应用二次函数准确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间关系。本组题目

的解决以学生快速解答为主,重点对第2题分析解决方法。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处理解决,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课本P3练习第

1、2)

4、课堂回眸—归纳提高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5、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共有6个题目,由学生独自处理第

1、

2、

3、

4、5小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第6小题可由学生或独自或同组交流均可。教师多以巡视为主,注意掌握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

作业我选择“同步作业”里的题目,其中基础训练为必做题,全员均做;综合应用为选做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提升用。

四、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第2篇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后作业:

知识测试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英国成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

C.英国劳动力充足

D.英国资本雄厚,原料丰富

2.英国工业革命最早产生于 (

)

A.冶金业

B.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3.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的重要发明是 (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船

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生产的飞跃

②突出特点是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③在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近100年

④各方面的突破均从英国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纺织部门开始的原因。 2.把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主要标志。

3.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确立和新式交通工具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图文资料的交流,感受技术的进步,体会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工业革命的概念及其重要发明。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突破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学生较难理解,可以指导学生横向联系,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如何将闭关自守的中国转变为英国殖民侵略对象的。另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教材的材料研读使学生认识到。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上一单元,我们一起了解了三场革命,分别是什么?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2.师:什么是革命?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学生通常描述为“战争”。

3.师:革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前几课学到的资产阶级革命采用的是狭义的定义,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不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能够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变化都是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场工业革命。

二、教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师: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请大家读一读教材第一 部分,了解当时的情况。

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纺织技术革新的背景和内容。

2.师: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于是在棉纺织行业,人们开始寻求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首先是谁什么时间发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3.师: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的部门。长期以来,纺纱工人工资低于织布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纺纱落后于织布的现象。1733 年,机械工约翰.凯伊为织宽面的布而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结果出现了一个织工所需棉纱,得五至六名纺纱工供应的“棉纱荒”,不少人都在想着改进纺纱技术。1765年,什么出现了?有什么作用? 生: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能同时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造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师:据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因为偶然受到妻子的纺车翻倒在地的启发,约在1765年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

指导观察哈格里夫斯的纺纱机。

5.师: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建立

1.师: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不得不提到蒸汽机。早期发明的蒸汽机一般只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使用范围也小。对蒸汽机进行改进,使它成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谁? 生:瓦特。 2.师:瓦特出生于苏格兰,他21岁的时候在一所大学当修造教学仪器的工人。1764年,大学委托他修理台当时的蒸汽机教学模型,这种蒸汽机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瓦特决心改进它。他租了间地下室,四处借贷,利用旧机器,夜以继日地工作,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制造出耗煤量仅为原蒸汽机的四分之一,效率却高出5倍的蒸汽机。这部蒸汽机不但吞吐烟火,而且动作古怪,被称为“恶魔”。后来,又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瓦特使蒸汽机变成了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的动力机械。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被用在了哪儿? 生:一家纺织部门。

3,师: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燕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对生产力有什么影响? 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师: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对工业革命意义重大。直到今天,人们仍以“瓦特”作为计算功率的一种单位。为什么说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它给工厂的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感受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过程。

5.师:早期的工厂是用什么作动力的?这给工厂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局限性? 生;早期的工厂是用水作动力的,所以工厂都是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6.师: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的设置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佣1000多人。到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现代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那么,当时工厂的工人都是从哪儿来的?请大家读“相关史事”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当时的工人来源及工作时长。 7.组织探讨“材料研读”,了解当时工厂"的环境。可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下列问题: (1)厂房的建设为什么要考虑到容纳最大量的人? (2)工厂的工人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孩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动物机器”指谁?为什么说他们是“动物机器”? 8.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工厂里,资本家开始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的劳动成果。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影响到了一个时代。后面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等,如果要追根溯源,均与工业革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三)火车与铁路

1.师:我们知道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英国工厂,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呕待运到各地市场。而当时的货物运输靠的是什么呢? 生:靠马匹拉动。

2.师:尽管19世纪初期已有与今天的铁路很像的“铁路”,但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马拉的。这种运力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吗? 生:不能。

3.师:1825年,由一名叫史蒂芬孙的英国人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这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我们来看看史蒂芬孙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阅读“人物扫描”,了解史蒂芬孙设计火车机车的过程和成就。 4.师:正式试车成功后,从1830年开始,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这铁路网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 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人“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师: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刚才谈到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那么,它的影响仅限于此吗?让我们看一则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第4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6.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7.“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8.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9.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12.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3.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14.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8.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9.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20.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3.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4.“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5.“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二、解答题(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

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

考号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50分)

26.(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8.(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8.(1)一五计划时期的。

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 (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 (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行为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

知道——知道家庭的含义。

了解——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 懂得——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依据分析: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接受父母的呵护而忽略对父母的孝敬,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孝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学时间约3分钟)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个家》以及同学们展示的家庭照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教学时间约16分钟)

1.生命的居所

1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有的人说家是地域,有的人说家是住所,有的人说家是一群人,有的人说家是吃饭的地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眼中的“家”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我们的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2页的相关链接。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家庭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家在哪里》和《我又有家了》。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课本情景剧[小品一:家在哪里(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富翁和警察)小品二:亲情(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中年男子、女儿和旁白)]后小组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2016年春运图片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

活动二:晒晒家规 传承家风 (教学时间约10分钟)

【教师活动】你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在这些“家规”“家训”中,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接下来请各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家规”“家训”。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家规”“家训”,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设计意图:晒晒我的 “家规”、“家训”,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过渡: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

活动三: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教学时间约7分钟)

多媒体播放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视频:捐髓救父的曹胤鹏

【教师活动】曹胤鹏的哪些优秀品质让我们感动?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发?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约4分钟)

3 详见附件1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教学时间约3分钟) (1)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播放“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进行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五)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教学时间约2分钟)

(1)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词语,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附件1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称为( )

A.集体 B.家庭 C.亲情 D.家族

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毒气的最好良剂。”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 )

A.家庭的教育功能 B.家庭的人口生产功能 C.家庭的消费功能 D.家庭的休闲娱乐功能

3. 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

4 天住我家,不分日月,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天天住我家。”可见,歌曲的词作者认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 )

A.平安和快乐 B.优越的物质条件 C.成员间的血缘关系 D.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二、非选择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行为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

知道——知道家庭的含义。

了解——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 懂得——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依据分析: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接受父母的呵护而忽略对父母的孝敬,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孝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学时间约3分钟)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个家》以及同学们展示的家庭照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教学时间约16分钟)

1.生命的居所

1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有的人说家是地域,有的人说家是住所,有的人说家是一群人,有的人说家是吃饭的地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眼中的“家”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我们的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2页的相关链接。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家庭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家在哪里》和《我又有家了》。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课本情景剧[小品一:家在哪里(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富翁和警察)小品二:亲情(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中年男子、女儿和旁白)]后小组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2016年春运图片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

活动二:晒晒家规 传承家风 (教学时间约10分钟)

【教师活动】你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在这些“家规”“家训”中,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接下来请各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家规”“家训”。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家规”“家训”,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设计意图:晒晒我的 “家规”、“家训”,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过渡: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

活动三: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教学时间约7分钟)

多媒体播放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视频:捐髓救父的曹胤鹏

【教师活动】曹胤鹏的哪些优秀品质让我们感动?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发?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约4分钟)

3 详见附件1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教学时间约3分钟) (1)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播放“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进行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五)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教学时间约2分钟)

(1)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词语,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附件1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称为( )

A.集体 B.家庭 C.亲情 D.家族

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毒气的最好良剂。”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 )

A.家庭的教育功能 B.家庭的人口生产功能 C.家庭的消费功能 D.家庭的休闲娱乐功能

3. 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

4 天住我家,不分日月,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天天住我家。”可见,歌曲的词作者认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 )

A.平安和快乐 B.优越的物质条件 C.成员间的血缘关系 D.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二、非选择题

上一篇:大学导师制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防范校园诈骗宣传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