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论文范文

2023-09-17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1篇

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近年来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它的发展对改善医患关系产生了哪些正面积极的影响,以及目前它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并对其未来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医院;第三方;线上医疗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医疗模式已经不能跟上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和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成为医患矛盾不断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医院和第三方开始以新媒体为渠道,搭建起各式各样的线上医疗平台,来实现一系列医疗服务功能,以探索新的医疗模式。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医患关系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 新媒体在医疗行业中的运用

近年来,新媒体在医疗行业中呈指数倍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为数不少的医院将新媒体运用于对患者的服务中,如杭州市第一医院开通微信服务,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推出官网预约服务,重庆三军医大西南医院推出“健康西南”手机App。同时,第三方医疗服务类(整合各大医院资源,提供咨询/挂号/预约等服务)和医疗用品类(整合各大实体药店资源,买卖医疗用品)网站/App也大量涌现,“春雨医生”和天猫医药馆就是两个很典型的案例。

这些平台为患者提供了看病就医“一条龙”服务。患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查询到和医院、医生相关的资讯,提高对医方的认知度,并在线上进行咨询、预约挂号、查询医院地图、查询检查报告、缴费、评医、购药等操作,从而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全国1 108家三甲医院①中,约76.4%已开通自身的新媒体渠道(有医院自身建设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官网或App),约82.9%已入驻第三方医疗平台。

此外,为了获悉受众对线上医疗平台的了解和使用情况,我们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共回收有效样本215份,样本分布情况如图1。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80.47%)被调查者对这些线上医药平台有一定了解。其中,将近一半(45.58%)的被调查者有过使用线上医疗平台的

经历。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线上医疗平台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无论是在医院层面还是患者层面,它们的普及率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说,新媒体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已经有了相对的深度和广度。

2 新媒体的运用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2.1 新媒体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影响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或载体,它是积极、能动的,媒介自身应该进入到内容和效果的建构当中。新媒体广泛深入地运用于医疗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患关系,而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缓解因医疗资源有限或分布不均造成的矛盾。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延伸”。新媒体技术使得人的延伸得到了全面的拓展,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不复存在[1],这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缓解因医疗资源有限或分布不均造成的矛盾意义重大。

从跨越时间差异的角度来说,最典型的就是线上挂号缴费功能。

目前,医院门诊“三短一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患者排队时间长,就诊等待时间长,检查结果等待时间长,医师诊疗时间短。新媒体在缓解这一问题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據浙江绍兴的诸女士反馈,她曾多次通过医院的官网进行挂号,在新媒体医疗平台出现之前,传统的就医模式是到医院窗口排队挂号、在候诊区等待叫号、之后再去窗口缴费取药,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长,需要多次重复排队。新媒体医疗平台出现后,患者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通过预约的不同时间段前往医院就诊,缴费通过医院的官方App或自助服务机搞定,大大缩短了就诊的时间成本。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有利于缓解由于医疗资源有限造成的医院导诊台与挂号窗口的拥挤问题,节省患者的等待时间,并且有效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手段。超过85%的被调查者表示,选择使用线上医药平台是为了提早预约,从而节省就诊的等待时间。

跨越空间差异不仅体现在患者能够足不出户享受预约、咨询等服务上,更体现在异地挂号和远程医疗多个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49.77%的被调查者表示线上医药平台非常省力,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药品、咨询医生。其次,新媒体减少了就医的地域差别,为异地挂号提供了方便。受地域医疗水平的限制,二、三线城市的一些患者需要到一线城市的医院接受治疗。在以往,这些外地患者与当地患者在挂号上相比处于弱势,往往面临着挂号难的问题,但新媒体医疗平台使各大医院的号源直接面向全国。除此之外,远程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地域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2)缩小医患之间的认知鸿沟,实现有效沟通。2014年3月5日中午,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一名患者饮酒呕吐后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亲友纠集数十人到医院“讨说法”,一度包围值班医生。

2016年10月3日,山东莱钢医院,陈某因女儿在该院出生2天后死于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综合症状,砍死一名儿科医生。

2016年12月14日,四川省骨科医院一名急诊医生在处置一起疑似醉酒摔伤骨折的病例时,被患者陪同人员打伤。起因是患者要求住院,而医生担心患者酒精中毒,便建议对方先到综合性医院处理醉酒问题,双方由此发生冲突……

导致此类医患矛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沟通不畅。医患关系存在着天然的认知鸿沟,医院及医务人员是一个专业信息群体,而患者处于信息弱势。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技术期待值过高以及治疗疾病的急迫性,往往使患者忽视了治疗过程的风险[2]。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投诉渠道也使得冲突进一步加剧。

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促进医患沟通。医院和第三方可以通过新媒体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疾病诊疗知识和康复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前咨询多位医生,从而对病情有个初步的了解。在问卷调查中,约23%的被调查者认同新媒体具有科普性的特点,表示能通过其学习到更多的医学常识。接受访谈的大部分受众也表示,如果平时身体出现不舒服,会先通过网络去查询一下病情,对病情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新媒体了解到一些检查的必要性,从而不会认为医生是为了牟利而给自己开了不必要的检查单。

患者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前了解医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其服务态度和擅长领域,从而选择合适的就诊医生。戴菲菲的一项研究表明,有75.2%的患者表示其他网友对医生的评价会影响自己下次就诊时对医生的选择,87.4%的患者表示自己上网了解的情况对自己选择就诊医院起到决定性作用或者有一定影响[3]。

新媒体不仅是医患沟通的平台,也发挥着第三方的中介作用,它具有机构设置和利益效益上的双重独立,避免了与医方和患方之间的共谋和庇护,真正发挥出信息公开和信息沟通的作用[4]。

新媒体带来了医患之间关系的重塑,医院通过官网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医药平台搜集需要的信息,患者不再处于信息弱势。掌握了更多信息的患者享有了更大的主动权,这对医患双方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是非常有利的。呂宜灵等国内学者将现阶段医患关系定义为“共同参与型”现代医患关系,即患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也不再具有医术上的权威,而是寻求与患者的合作[5]。

新媒体还为患者解决了投诉难的问题。新媒体为患者表达不满、公开透明地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它给了患者话语权,这既有利于患者情绪的宣泄,也为医院及医务人员改进服务提供了建议。

2.2 新媒体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的不足与改进

建议

新媒体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也存在着短板和缺陷,比如它的功能和服务不够完善,影响了患者的用户体验。若这些短板和缺陷不得以改善的话,患者的满意度难以进一步提升。

在查询功能方面,一位上海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希望今后新媒体平台可以和医院即时情况相联系,能让患者查看到医院挂号、病床、输液点、医疗器械的饱和程度,优化就医流程,进一步缩短等待就医的时间。一位来自秦皇岛的受采访者提出,希望新媒体医疗平台能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记录病情。在医生复查时间间隔中,也能根据病情的变化给出不同建议,方便用户随时“复查”。此外,目前各个医院建立的线上医疗平台大多是孤立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导致了诊疗和健康数据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共享和应用变得异常困难,数据围墙难以打破[6]。这种查询上的困难不利于医生增强对患者的了解,从而难以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意见,有时甚至会导致诊断失误。

新媒体可以通过技术的完善来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整体功能和服务,如运用云计算来处理大数据。大多数电子医疗保健系统中的数据库较为庞大,可依托云计算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整理[7],从而在用户发送应用请求时,第一时间调出其所需数据。云计算也可打破制约查询功能的数据壁垒,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保障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标准统一,提高医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互动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线上医疗平台的互动性建设是大部分受访者的共识。受众希望能增强与接诊医生的互动,通过线上平台向接诊医生进行前期咨询和后期交流。医患之间通过线上平台加强沟通,有利于医患之间的互通互信,避免不必要的医患误解或纠纷。除此之外,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被调查者认为线上医药平台具有患患沟通的特点,可以认识到类似症状的病友。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患者增强对疾病和医方的了解,从而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因此,应将新媒体医疗平台建设成一个医患之间、患患之间高效互动的平台。平台除了应该给医生和患者之间提供更直接、更精准的医患配对交流系统,其自身也应该扮演重要媒体或者中间人的角色,在医生与患者不能直接互动的时候,对患者的基本问题进行洞察分析,发布相关内容解答困惑。同时,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分类,搭建起医患之间、患患之间能自由交流的线上“社区”,实现有效

沟通。

3 结束语

近年来,医患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与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声权、社会不良心态借助新媒体寻求宣泄有着一定的关联。但线上医药平台为缓和医患矛盾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对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得益于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红利。因此,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地加以运用。而医疗领域的新媒体建设,是新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未来,新媒体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给社会带来更深入的改变。

注释

①360百科.全国三甲医院名单.

参考文献

[1]王鲁铨.麦克卢汉媒介视角下的微博时代——基于“媒介即信息”理论的思考[J].新闻窗,2012(6):39-40.

[2]余开焕,余红松,马鹏.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J].中国数字医学,2014(11):106-108.

[3]戴菲菲.网络环境下医患关系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4]蔡博宇,徐志杰.互联网医疗对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9-11.

[5]吕宜灵,周尚成.我国现代医患关系的模式及形成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5):305-306.

[6]张筱烽,林晖.基于“互联网+医疗”的网上健康服务业有关问题研究[J].四川医学,2016(6):681-685.

[7]彭欣元,周焕.医联体背景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6(1):147-148.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强沟通 促进和谐 医院 医务人员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医患矛盾激化有诸多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医院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部门。随着中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全面推行,独生子女对于社会和每一个家庭来说,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儿童的健康、保健的意识逐渐增强,对患儿在医院所应享有的诊疗服务期望值也就越来越高。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童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有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因此,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是摆在医院和医务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笔者所在的昆明市儿童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有着90余年的历史。90余年来,承载着几代儿医人爱心、奉献、团结、创新的儿医精神,儿童医院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然而,近几年来,医院医疗纠纷频发,医疗投诉屡见不鲜。连续几年来,医院在昆明市万人民主评议行风满意度测评调查中,因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医患沟通不够而收到的群众意见或投诉很多。在众多的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有接近80%的是因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解释不到位造成的。患者家属集中反映的意见大多是因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耐心,患者家属不清楚孩子病情、不知道检查结果、不知道用药情况等等。归结起来,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缺乏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首要原因。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正常交流与沟通机制,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属选择信访或投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要处理好医患关系,首先要找到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笔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护人员和患者方面的原因,还跟我们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有关。

一、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1)政府补偿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理应以各级政府拨款为主要补偿渠道,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但事实上,我国的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在发达国家,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平均在5%~10%,而我国仅只占到5.1%。

昆明市儿童医院是国家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政府财政部门对医院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根据医院的性质和级别,按照政府部门下达的编制人数,每年仅给予划拨少量的财政补助人员经费,大概只有1万元/人左右。而医院的大部分开支均需要自己筹集资金来解决。如支付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购置新设备并进行维护,医院水、电、气的开支,医院的改、扩建工程以及医院的管理费用等。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医院在政府无偿划拨了113亩土地的条件下,自筹资金在昆明的南市区新建一所儿童医院。而对于建院的投资、装修、搬迁、购置设备、配备人员等所有支出政府均没有任何投入,都得靠医院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医院每年须向银行还本付息,使得财务负担过于沉重。为了生存和发展,医院只有给医生下达任务指标,增加门诊、住院人数,才能保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在繁重的工作中,医务人员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家属交流。(2)医疗体制改革尚需完善,医疗保险体制还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也发生变化,国家通过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但是,对于儿童医院的患者而言,儿童医保报销比例偏低,大部分的药物和治疗费用均由患者家属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需要承担高额的诊疗费用,心理承受能力逐渐下降,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上升,如果期望得不到满足,有可能将怨气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医务人员俨然成了他们的“出气筒”。(3)新闻媒体不实的、负面的宣传报道,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维持和增加自身的受众群体,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作为潜在患者的记者媒体,一部分记者为了赢取新闻的看点和喙头,每当在医疗机构发生医患纠纷时,在没有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经过的情况下,总是选择站在患者一方,千方百计地对医疗事件采取夸大事实、刻意渲染等手段进行炒作,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医院的客观评判,助长了一些本就对医院有偏见的患者不良情绪,致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2.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1)医院服务不到位,个别医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偏低,服务态度差。随着现代医学从原来的生理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学模式之上。但是,在医院,一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人性化服务理念。个别医务人员意志薄弱,医德观念不强,认为患者来医院就诊是有求于他,没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服务态度差,出现生、冷、硬的行为。(2)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由于要应对更多的患者,在与患者诊疗的过程中,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由于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均为0~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基本上不会自己表述病情,通常需要靠患者家属来描述,或者依据医生的经验和检查来诊断。因此,儿科也俗称“哑科”。故对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要求也就越高。

一部分医务人员往往习惯性的认为,患者不懂医学,无需知道自己的病情,只要医务人员依据患者情况开据医嘱就行了。每当患者家属询问孩子病情时,要么三言两语,要么选择避而不谈的态度。让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产生怀疑,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3.患者方面的原因。(1)患者对儿童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正如前面所述,对于中国式的家庭,独生子女意味着家庭的全部。家庭的重心都是围绕孩子来进行,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家属认为,自己的孩子患病来到儿童医院就诊,只要自己花了钱,医院就有义务治好孩子的病,而不是告诉自己这种病有多大的风险,有多少可能性会失败。然而绝大部分患者家属对医学知识并不掌握或知之半解。对医学行业的风险和医学的可及性认识不足。这种思想直接导致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期望值过高,稍有不如意,就会把负面的情绪渲泄在医务人员身上。(2)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法制观念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有些患者对医生过度戒备,往往先顺其自然,在对医务人员诊治效果不满时,即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发生纠纷时,往往不依法办事,总是靠吵闹,甚至打人、砸物等手段来胁迫医院解决问题,给医务人员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3)部分患者家属素质较低,歧视医务人员。部分患者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认为医务人员所从事的都是侍侯人的工作,加之受到社会偏见的误导,总抱着与医务人员敌对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对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其实,医务人员与患者本应是合作伙伴,是一种相互依靠、相互共存的关系。患者是医院得以生存的土壤,医院没有病人,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而患者生病时,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得借助于医务人员为其诊疗,去除病痛。当患者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医患关系就已形成。医患关系不仅涉及到医患双方,还涉及到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公众心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要着力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必须多管齐下,需要政府—医院—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二、对策与措施

1.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儿童医疗保险制度,使医疗卫生服务回归社会公益本位。

国家应加大对儿童医院的财政投入比例,加大设立儿科教育、培训研究的专项经费和项目资助,改善工作场地、基本建设、设备更新、日常运营和人头经费等基础设施和就诊条件,减少医院建设发展中的经济压力,酌情提高儿科服务收费标准或提高财政拨款力度,使医院收支结余能更多用于改善儿科医务人员的待遇,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健全和完善儿童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儿童疾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减轻患者家属支付的负担。切实解决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国家立法机构应加快医疗卫生立法工作的步伐,理顺卫生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调整修订、补充或废止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制定与形势适应的有关医疗纠纷处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医疗场所的医疗秩序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卫生法制。

2.医院层面。加强全体员工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

首先,医院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员工持续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如岗位培训、“三基”训练、服务礼仪培训等,适时选送人员经常到国、内外先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医院进行进修、交流和学习,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其次,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服务理念,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和医德医风教育,转变医患关系模式。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做到尊重患者所享有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等权利,熟练掌握各种交流沟通技巧,在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方案时,要做到耐心、细致、真诚,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去和他们解释、交流,切忌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时,动作轻柔,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注重细节,给患儿更多地超越父母的关爱。

最后,医院还要不断地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合理布局便民利民设施,设置各种温馨提示,开展各种形式的优质服务行动。如在门诊建立患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义务咨询、导医服务;设立门诊服务台,给患者提供诸如物品寄存柜、针线盒、手机充电、24小时饮用水服务,并设置母婴哺乳间和更衣室等,门诊药房为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儿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咨询服务;对住院患者提供患者就医指南,对出院患者在24小时以内回访等等。在医院开设健康教育大讲堂,定期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儿童健康科普知识。同时,医院应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审核的物价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大处方”,推行“一日清单制”电脑查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患者层面。改变就医观念,树立法制意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医院制度,尊重医务人员。

作为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要理解医疗行为的技术性和高风险性。尤其对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要有充分认识。在诊疗时合理使用知情权和选择权,并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全面了解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作出慎重选择。

患者家属还应树立法制意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遇到医患纠纷不能调解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和程序来解决问题。应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和劳动成果,充分信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嘱,全力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除上述之外,为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医院还在近年主动与当地《都市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联系,举办了一次患者→媒体→医院职工的角色互换体验活动,通过三方角色互换交流,使医务人员亲身体验到患者就医过程的艰辛,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让媒体真实地记录和报道了儿童医院的工作状态。通过此次活动扩大了医院的宣传和影响力,使医患双方进一步加深了理解,融洽了医患关系。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有效的医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和谐医患关系是实现人民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地与患者沟通,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马涛.医患关系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15卷,2008(1):46-48

[2] 朱广芩.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15卷,2008(3):48-49

[3] 李奇,祝益民,盛小奇,肖政辉,李爱勤.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现况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2012(6):23-24

[4] 时吉庆.医患沟通技巧与和谐医患关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40

(作者简介:宋志华,昆明市儿童医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经济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现在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医院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云南昆明 650000)

(责编:若佳)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以医患关系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出现医患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出,挖掘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解决这种现状的途径,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

关键词:医患冲突;责任;医患关系;解决途径

一、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危害

(一)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的医疗工作无法进行。当患者或家属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人身伤害,或者是设灵堂,或拒缴住院费用的时候,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的正常的工作和医疗活动就无法进行了,必须有一部分医务工作者来处理这些事情,这可能又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的治疗,又加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得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更大。

(二)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患者对医生和医院不信任、对医疗过程心存怀疑,当医生提出一个有益的建议时,患者会怀疑医生的目的和初衷,有可能会拒绝最佳的治疗方案。医生认为患者完全不懂医疗活动和医学知识,愈加不想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缺少交流和沟通,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三)不利于我国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医患冲突发生后,医务工作者要分出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精力处理解决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不能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潜心钻研医学,不利于我国医学的发展进步和创新,这样很多疾病和难题还是无法解决,医患关系仍然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善。

二、造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医生为代表的医方的责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实行市场经济,公立医院的经营要进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下面进行一一分析:

(一)制度、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医疗改革刚开始,相应的制度和体制都不健全:(1)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我国虽然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人民的医保报销的比例和地域等都有限制,能够真正报销的费用非常有限,这样,大医院的高额医疗费用就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2)医疗风险的分担机制不健全。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现在我国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之后,没有专门的机构解决,患者只能找医生和医院,医院和医生要承担一部分甚至全部的责任和医疗赔偿,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二)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现在医务工作者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制约,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大型的综合型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使得他们的工作态度可能会出现冷漠、不耐烦,无法顾及患者的感情和感受,或者由于过度劳累而出现失误,这就使得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三)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有些医务工作者的医德沦丧。医院的工作人员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人情淡漠,医患关系淡化,经常会出现不耐烦、高声呵斥甚至是爆粗口的现象,不会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不近人情,此时患者和家属的情感本来就比较脆弱,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医患冲突。有的可能由于生活压力或者是受环境的熏陶,不顾医德,收受红包,患者在医院的费用本来就很高了,再加上红包的费用,就使得患者更加难以接受,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四)媒体错误引导舆论。现代社会的媒体比较发达,医院也更受人关注,一般媒体会同情弱者,有的时候不顾事实,对事情进行歪曲报道或者对事件大发展推波助澜,加之,现在很多大医院为了使自己医院的声誉不受影响,不管责任到底在谁,就赶紧用钱息事宁人,使得社会大众更加相信媒体,使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

(五)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患者不信任医务工作者。患者见到部分医生素质低下,医德沦陷,就会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怀疑,就更容易发生医患冲突。加上在患者的观念里,大型医院技术设备是最好的,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当患者的希望没有实现的时候,患者的情绪可能就会失控,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加大。患者认为大型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的技术较高,对他们的要求相对也会高一些,同时宽容度就会降低,这样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三、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

要治理和缓解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路径主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和治理我国当前的医患紧张的关系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一)健全相关的制度和体制。(1)虽然我国城市和乡村都有医疗保险,但是我国的医疗保险刚刚开始建立,还有很多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可以借鑒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患者患病的负担由国家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政府应该扶植保险行业的发展。(2)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有关的医疗风险的分担机制,当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成熟后,会有专门的处理机构来解决此类事件,医生只要潜心钻研医术即可,医术的提高和改进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愈,这又对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实,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病难”“看病贵”,我国家府每年只负担医疗总费用的17%,剩下的全部要个人自己负担,而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政府承担的医疗费用都达到了50%以上,还有包括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国家财政投入的加大,保证医院的公益性,将会大大减轻患者和医院以及医生的压力,这对于缓解医患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三)制定有关医患冲突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机构。要将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公平合理的将医疗资源进行分配,这样就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也减轻了大型医院的医疗压力,这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当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患者直接去有关的机构就可以了,有关机构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对纠纷进行处理,这样就打消了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患者想从中获得经济赔偿的想法,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四)医院要对信息进行公开。由于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对医疗活动、医疗过程和医务工作者存在怀疑,如果医院将收费标准、一些医疗活动和程序及一些相关的规定公开,让患者对这些有更深更准确的认识,提高患者对这些信息的了解程度,从而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医院内部设立监督医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是否符合规定和规范的专门机构,防止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违规操作损害患者的利益,使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和规定。

(五)要重视媒体的引导作用。媒体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医方要正确引导、善于使用和把握媒体。在平时就要与各方媒体搞好关系,对各媒体要平等相待,要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的信息、全面的信息,让媒体真实地报道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作用。要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学会与媒体沟通,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六)要使患者对医院和医生有一个正确的期望。患者身患疾病之后,就将自身康复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医生和医院的身上,当他们所有的期望被不良的结果所代替时,心里会有一个落差,还很可能出现情绪失控。这就要求医生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在进行在进行医疗活动之前对患者讲清楚医疗活动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出现不好结果的概率,让患者有一个前期的心理准备,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发生冲突的概率,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特约评论员刘晓忠,医患悲剧链下的双输博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艾军,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改革[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医疗卫生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高校直属医院扮演着服务广大师生的角色,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文分析高校医院服务现状和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高校医患关系的三方因素,并针对特点和因素,提出构建高校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高校医院特点 和谐医惠关系 对策

高校医院现状

统计表明,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780万,2005年突破了2300万大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21%。根据教育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在校生达到3000万人。从发展数字来看,高等教育面临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现实转变。面对急剧壮大的卫生医疗服务群体,高校医院尤其是非医学类高校医院在建设和发展问题上存在着3个明显的不适应:一是医院职能体系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变革不相适应;二是医院基础医疗设施条件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相适应;三是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服务水平与学校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相适应。这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师生对医疗健康的满意度。因此,研究、探讨当前非医学类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的建设,对于促进师生健康水平、提高其满意度、增强医院效益、推进和谐高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因为高校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管辖体制不同,高校医院工作也就存在着区别于社会普通医院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正是这些特点和问题,对高校医院工作者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这也就使他们不仅要具备作为1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一般素质,而且还应具备某些特定条件下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高校医院更具针对性和特色性,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的健康要求,为教育事业服务,为和谐校园服务。

高校医院医患关系服务的特点

第一,高校医院就医患者的群体特点:到高校医院就诊的患者绝大部分是本校师生员工。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目前还享受公费医疗。他们病情相对较轻,病种复杂,要求服务水平高,就诊时间比较集中,医患双方接触时间短等特点。①服务范围和对象比较稳定。由于校医院是学校的1个附属单位,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员工,其中部分师生员工频繁和校医院打交道,这样使医务工作者与病员重复见面的几率自然就高于社会普通医院,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使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②服务对象文化素质高。高校医院不同于社会医院,高校医院面对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大学生和教师以及专家、教授、学者等,相对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对医学常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健康的要求也就越高。因而对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也都有较高要求。如达不到其预期的要求,也将产生矛盾,遏制双方关系的友好发展。③高校医院面对的服务对象中,有相对较大比例的心理患者。社会家庭对培养一个大学生投入了很多,面对心理疾患的师生,医护人员应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敏锐的心理意识,为其尽职尽责,求其痊愈。否则影响病情的治疗,降低其对医院的期望值和可信度,影响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④离退休职工较多,老年患者占很大比例。高校是1个全民事业性质的大单位,由于多年的运转,离退休职工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其中很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类的老年病,医务工作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特点,熟悉患者的病情,有所针对地进行服务。不能因为麻烦、经常见面而产生厌烦情绪。否则同样影响双方和医院的良好发展。

第二,高校医疗工作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与社会医疗机构有明显的差别,要根据服务对象特点来决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①服务的对象在绝对数量上主要是学生:高校医务工作者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群体,具体的说,学生宿舍、班级对校医疗保健机构的评价,对某医生的评价,往往使一些学生在和校医交往时产生思维定势。学生群体如果对校医疗保健中心的评价好,学生个体就医时就会对校医产生信任,情绪舒畅,行为配合。否则就医时就会发生信任危机,产生负性情绪,就医行为不配合,医患关系不和谐。由于高校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他们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某些不利于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一是不适应传统医患角色。社会医院的患者多懂得适应传统医患角色,能理解和承认医生的权威,多表现其谦逊的一面。而高校学生习惯于师生同学间的平等关系,忽视医患关系中有指导与配合的关系,因此常有矛盾和冲突产生。二是有的学生小病不医,看病时又没把主要的、严重的症状告诉医生,导致漏诊、误诊,影响治疗效果,在延误治疗的过程中责怪校医没有水平。三是不熟悉医患交往语言。医生用语一般比较简捷,询问病情由笼统到详细,处方、医嘱则简短明快。而学生更喜欢感情交流,不善于表达病情,或描述太概括,或形容太主观,或先于医生下判断。四是求知欲强。不仅要知道怎样治病,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治,病是怎样发生的,是否会变成别的病。通过医普杂志、网上阅读等渠道,学生对有关知识有所涉猎,又一知半解,常常在治病中坚持己见。五是学生感情需求强烈,身处病中的人感情上比较脆弱,而学生有时不能或不愿控制情绪,需要特别的关爱和理解。②服务的内容不同:与社会医院的医生单纯看病开处方不同,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服务的内容由医疗和保健两大部分组成。医生必须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疾病科普知识宣传,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宣传。这些工作的内容要求高校医生时刻像辅导员一样关心学生的身体、生活。③服务的方式不同:社会医院的医生大多以“坐诊”为主。医生到医院上班,患者到医院看病,如有患者病重上医院不便者,也以“急诊120”的方式被接到医院,医生诊病治病的活动一般只在医院内进行。而校医就不一样,既要坐诊,又要出诊,校医们诊病治病的活动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许多场所:学生宿舍、操场、运动场、教室等,哪里有学生意外伤害、突然晕倒、突发病痛,哪里就有校医出现。对校医来说是职责所在。

第三,遇到突发性事件面临巨大挑战。一所普通高校,其在校学生数量在数万人以上,学生密集,又都为集体生活,共用食堂、浴室、图书馆、机房等公共场所和设施。传染病易流行,集体性事件易发生。受其规模限制,因储存药品、器械的品种和数量、人员有限的高校医院必然面临重大挑战,使师生对校医院的医疗保障能力产生疑虑。这也是影响医患双方关系发展的潜在因素。

影响高校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因素

当前大学生对于公费医疗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医患关系趋于紧张。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影响医患关系主要是3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患者因素。高校学生患者的就

医心态。从调查结果可知,高校学生患者与普通患者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健康就医心理状态。①小病不求医。他们认为自己知识层次高,知识面广,小病难不倒,大病死不了。所以有病时不进医院,看书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照书”抓药,很容易误诊误治,错过治疗时机,加重病情。②避重就轻。有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怕因病耽误学习,增加父母负担,认为区区小病,何需就医,往往小病衍变成大病。③违疾忌医。身体不适,私自到校外小药店购药,往往因违疾忌医而耽误诊治。④怀疑心理。对校内医院不信任,认为校医水平低,有病就要到校外大医院治疗。

第二,医院基本医疗水平:校医院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学校为了解决人才引进等问题,不得不将一些教职工的家属安排在医院工作,造成医务人员的业务良莠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和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因为与外界接触少,长期被封闭在高校的院墙内,结果使得对外界新出现药品的迅速认识、了解和临床使用等方面,与社会医院的差距很大。以至于许多病人“舍近求远”,对校医院的医疗质量持不信任态度。提高服务内涵质量是提高满意率的主要方面。医院许多窗口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如门诊药房的工作人员表情冷漠是普遍现象,一般只用很简单的语言,甚至一句话也不说把药袋或药瓶送出窗口。对病人用药方法大多是简单告知,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回答病人的各种问题,与自身专业内涵存在着一定距离。药师如果无法对其所发放的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对药品使用与注意事项做出明确的指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质量。医方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各行各业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人都在大胆地追求财富,医院和医生也不例外,医学伦理淡化了,人文关怀缺失了。

第三,医护人员因素(重点是医患交流)。处理医患关系是一项系统工作,怎样把病人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社会的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灵脉搏,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焦虑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及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如何重视和患者的交流,主动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医护人员一是不重视与学生群体特殊沟通方式,看病时言语表达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到他的病痛被漠视,不主动告知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二是不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对病痛学生中表现出的情绪如:焦虑、恐怖,没有给予恰当的安慰和解释,没有表现出设身处地的同情心和必然性的理解。三是不恰当的心理态势。对就诊的学生居高临下,要求学生处于不平等的服从地位,对学生的就医问药的知情权、选择权不予尊重,服务意识少,导致医患关系时有冲突。三是有些校医的传统观念与某些学生多元的现代观念有矛盾。医生在接诊时往往克制自己的情绪,难以表现出真诚的关怀。四是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不能原谅交往过程中学生不成熟的交往技巧,习惯地认为学生是不懂事、不礼貌等。现行高校中,医务部门人员少,设施配备不齐,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从而导致了学生患者对医疗护理水平的怀疑,进而产生反感及抵触情绪,影响治疗。

构建高校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高校医院的群体特点和影响医患关系的几个因素,认为非医学类高校医院,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应该有着与社会上的正规医院不同的举措。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加强校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转变服务观念,提高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作为普通高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虽然没有一流的设备和医疗水平,但是应该具备一流的服务。因此高校医务人员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以往“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态度,跳出被动服务模式,重视医院的社会服务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无论在语言还是在行动上,都应遵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宗旨。特别是对老年或婴幼儿患者,更要耐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有所保障。医德医风同医疗技术一样,其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德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实践表明,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是由医德医风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和完善制约机制,从而找寻医患关系的平衡点。一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医院文化建设,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充分认识医方与患者的对等关系,提高医务人员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自觉性。二是完善医德医风制约机制。根据单位实际,建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体系。通过制约措施和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第二,特殊群体,特别关怀。首先,高校师生多为素质较高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办事细致,感情细腻,具有自觉性和上进心,但在生活中有着与体力劳动者不同的烦恼和痛苦,且比较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在传统的治疗体系里,护理工作只是打针发药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还应该注重对服务对象的人文关怀,强化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等。高校医院医护人员为师生服务中,应平易近人、感情入微、耐心细致。其次,大学生大部分都远离家乡,形单影只,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因此,高校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怀和帮助。比如,在为学生看病时,要比一般的成年患者认真仔细,要多给以详细的医疗指导,用老师般的关怀对学生谆谆教导,用父母般的慈爱努力为学生服务

第三,拓宽知识面,注重多方位治疗研究,注重加强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培训。①医务人员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能仅限于下医嘱、开处方,要根据医学的发展,尽快由单纯的医学范围扩大到社会范围,由只注意生理变化到既注意生理变化又注意心理变化,只知道病人患的什么病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患病的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容易患病,要运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研究医学的有关问题,以适应各种患者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要。同时拓宽服务职能范围,开展承诺服务、便民服务、导医服务、咨询服务等,适应患者需求,密切医患关系。②解决医患冲突问题,应以预防为主,利用语言和行为沟通技巧,加强医患沟通,变被动为主动,将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和谐医患关系和稳定就医环境的目的。这和中医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医生必须尽可能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述,并有所反应。饱受各种痛苦折磨的病人,往往担心医生没专心听他们的诉说。疑虑和抱怨多、说话倾向于重复的病人,尤其需要医生有耐心。有时病人扯得离题太远,医生可以礼貌地提醒病人,请他回到主题上来。总之,医生不要干扰病人对身体症

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尤其不可唐突地打断病人的谈话。可以说,倾听是发展医患间良好关系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使病人感到自在和安全,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医生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切不可妄加否定。时至今日,医学对病人的多种奇异的感受仍然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说明。至于病人的想法,即使明显地是病态的,也不可采取否定态度,更不要与病人争论。弄清楚事情的实际经过,以及事件整个过程中病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尤其是使病人受了刺激的事,澄清十分必要,否则,就很难有真正的沟通。应该把事实本身跟描述者的主观评价,尽可能剥离开来,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令医患双方满意的沟通。“开放式”提问使病人有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可能,这既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尊重,也为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病人愈是感到受尊重,感到无拘束,他就愈是可能在医生面前显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相信一定能营造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注重非语言性沟通表达,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务人员服饰整洁、态度和蔼,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可靠。在医患接触时,美好的行为举止可使病人产生尊敬、信任的情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目光接触,是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基本功。医护人员应当善于应用与病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来传达对病人的关爱,更要细心体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身体姿势的含义,引导会谈的方向,如手势语可使病人的视觉系统受到信息刺激,加深印象,医患之间的会谈距离要适当等。医务人员重视这些信息在沟通中的意义,才能更好与患者交流。

第四,高校医患关系的改善与为师意识。高校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也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说,高校医务工作者必须身兼两种角色,既当医生又当老师,才能逐步建立和形成和谐的高校医患关系。作为高校医务工作者要改善高校医患关系,首先调整心态。因为,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医务工作也不例外,医务工作者只有积极主动调适自己,充分认识学生的特点,建立新型、平等合作的医患关系,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才能把医患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预防在先或化解到最低程度。既当医生又当老师,养成“为师意识”,要求医务人员把医患关系看成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①首先要树立诊治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过程”,结合诊治向患者简要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病情有正确认识,收到良好的诊治效果。②医生注意自身的形象。对看病的学生要有爱心和细心,不能漫不经心。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成熟。③应对学生全面关心。这就要求医生强调为师意识,在学生生病时,除必要的医嘱,还应像辅导员一样关心学生生活,并建立跟踪制度。例如,学生患有慢性咽炎就诊时,医生除了嘱咐吃什么药,如何吃药,还应告知学生要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要忌烟酒,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病情减轻,可由电话回访健康状况,让学生在就诊时和病好都可感受到温暖、关心。另外,高校医务工作者在诊治学生疾病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体质状况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大学生仍属于生理成熟、心理却敏感脆弱的群体,身体疾病与心理问题可能会并存且相互促进,如果在下医嘱开药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效果会比单纯药物治疗明显很多,故作为高校医务工作者,还应该扮演学生的心理咨询老师,耐心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真正让学生早日康复。

第五,建立学校医院集体事件的应急措施。高校服务群体人员多,生活集中,集体活动频繁,一旦有某一传染病流行,或出现突发性应急事件,医院就会受限于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储备药物等。所以校医院要以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教育,从而使校医院的应急能力提高,使师生员工更加坚信对校医院提供的医疗健康保障能力。高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区,一遇到突发性流行疾病的爆发,如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校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尤其重要,学校医院要有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

第六,加强政策正面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舆论。这是构建校园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高校医院不是救济性质的部门,需要自负盈亏,维护自身效益和正常运转。但是因高校学生的流动性,使校内不少学生对高校的公费医疗政策了解不够,甚至存在着一定误解,认为高校医疗是一种无偿的社会救济。因此,对于医疗政策问题,报道宣传要客观真实和谨慎。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确引导好高校校内外舆论。加强公费医疗政策的宣传讲解,从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构建沟通高校校园医患双方的桥梁,积极发挥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助推器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卫生工作又是亟待解决的涉及民生的大事,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和卫生工作者,更有责任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维护和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厦增砖添瓦。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5篇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分析了新时期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患关系;理性反思;合理构建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医患关系非但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而逐渐和谐稳定,反而有矛盾激化趋势,综合分析现代医患关系相对于当今时代背景,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医患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

著名的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更是使人调整以适应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为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他认为医患关系是整个医学实践中最本质的东西。实际上,我们通常所指的的“医”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他们共同协作,完成医学研究、救死扶伤、预防保健的使命。本文探讨的医患关系中的医生是以有固定角色的、取得行医资格的医生为主体而展开研究的。患者或病人的概念是一个社会概念,包括3个要素:生理的疾病、他人的判断和评价、自我及他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

医患关系(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广义的医患关系中的“医”,不仅包括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在内,甚至可以认为与“医”有一定行业关系的政府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都包括在“医”这一方。这里的“患”,不仅包括患者,还包括关心患者疾病的亲属、患者的监护人、患者的工作单位在内,尤其对失去或不具备行为判断力的特殊患者(如昏迷休克的患者、婴儿等),与患者有关的人群往往直接代表患者。因此,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的群体(医疗者一方)与以患者为主的群体(就医者一方)在诊疗疾病和预防保健康复中所建立的一种相互关系。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学道德的一部分。医学道德尽管有其发生、发展的独立性,但始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的影响,并随着科学文化和医学科学自身的发展而变化。

2 医患关系存在问题的理性反思

2.1 医患关系与开放系统还有相当距离

医患关系系统的实际开放情况具体体现在医务人员或患者的开放情况。医患双方两个系统的开放状态,决定了整个医患关系系统的开放状态。在医患关系中,作为医方应以开放的姿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了解外界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现状,接受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技术,接受相关的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吸取医疗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制度自觉执行;同时,要把自己的东西交换出去,如向社会大众宣传自己的优势、特长、医疗法律、规范及规章,也就是把医疗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如果医务人员长期不接受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传播自己的情况,其结果必然是医方系统的崩溃。作为患者要接受医疗知识,了解医疗的特殊性、风险性、复杂性、双重性,了解医疗法律、规范、规章。如果患方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是纯粹的医盲、法盲,可能发生对医疗后果的不理解,甚至走向非理性的极端,其后果是损害医患双方的利益,甚至更多的是损害患方的利益,也不利于医患关系形成动态有序的状态。由于医疗的特殊性,要使医患关系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医方处于主动状态,患方更多的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患者医疗知识的相对弱势,信息的不对称性,必须由医方帮助其保持开放状态,这需要医患双方同时开放。

2.2 影响医患关系质量的医患信息交流仍有不足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化最大的挑战来自能否充分利用合作。由于医患双方医疗知识信息的不对等,医患关系的良好与否,受制于双方在信息上的合作共享水平,甚至也受医患双方内部医疗信息的合作共享水平所制约。这种信息交流实质上是医患关系中的交际个体呈现一种开放姿态,使交际呈现出动态结构,在交换中使人际关系由一种无序状态不断建立新的次序。主要表现有:患方作为医疗知识的弱势群体,了解的医疗知识是一知半解的、片面的,甚至是失真的,对医疗后果的认识就会发生严重偏差,而对后果不能理解。如果患方主要家属具有相关的医学知识,或者入院时医方向患方作了相关医疗知识的详细告知,得到了患方的充分理解,或者患方家属中有医学专业人员,在发生后果后及时在家属内部进行医疗知识的传递,其结果无疑是可以继续保证医患关系的动态有序发展的。

2.3 忽视环节质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对医方而言,由于患者是流动的,一位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出院,完成了医患关系从无序到有序的构建过程,并且这种医患关系的状态将随着患者的人际关系继续延伸。新的患者进入医院,又将重新开始医患关系有序化的构建过程,在患者的进进出出中,医患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患者离开医院时与医院形成的医患关系状态,将通过其人际关系传播,如果是良好有序状态,将产生无形的广告宣传作用,有利于医院构建整体有序的医患关系;反之,则不利于医院构建整体有序的医患关系,甚至是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件。

总之,现代医患关系在双方所形成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自由流通性、医疗活动环节的互动性及医患关系的动态平衡性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必经途径。

3 新时期医患关系的合理重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不仅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也是调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根本准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迫切要求。践行高尚的医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实。

3.1 深入学习和落实医德医风规范

“关爱病人,钻研技术,合理诊疗,精心施治,诚信守法,德技双馨”的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和从业守则。医德是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医风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风尚。通过学习和落实医德规范,可促使医务工作者正确认识医疗机构,树立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坚持从自身做起,自觉将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的标尺,努力为病人办好事、办实事,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改善好医患关系。

3.2 认真做好四个结合

①要与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起来,在广大医务人员中深入开展“遵守医德医风规范,我该如何做”的主题大讨论,使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真正入脑、入心,并使之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从业守则;②要与开展正面典型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宣传自觉遵守“医德医风规范”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医务人员,不断增强“医德医风规范”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渗透力;③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医德医风规范”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④要与医院管理年、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廉政文化进医院、创建无红包医院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医德医风规范”有形化、具体化,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防止流于形式,止于说教。

3.3 实行制度化考核

为切实保证医德医风的落实可建立医德医风档案,人手一册,医院、科室有专人负责统计、记载,切实把医德医风建设的成效与干部的任用、职称晋升、评先选优挂钩,形成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平时要善于发现正反两方的典型,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激励职工,反面典型则要严肃查处,以儆效尤。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医患关系和谐与否,涉及医患双方,单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患者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应该在相信科学的前提下,相信医疗人员均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有作为医疗工作者的高尚情操。作为医患关系中另一个重要构成——患方,要提高自身素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给予医务人员充分信任,不能把医患双方的责任单方面地推向医方,也同样要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努力。患者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事求是,理性就医,增强对医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接受健康宣教。理解医务人员,信任医务人员,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患者应具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超出了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就会和医生产生矛盾,导致医疗纠纷。只有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性能够给予充分理解,只有医患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华.寻找健康-医学人类学调查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杨景飞.医务人员服务规范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冯泽永.医学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卢祖询.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姜付平)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原因主要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完善,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足,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政府的监管职能没有切实履行,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跟不上等。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政府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完善沟通制度,促进与社会各界关系的和谐、融洽。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社会

医患关系是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和谐发展呼唤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全社会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离开社会关系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医患关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社会关系,也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病人个体和医务人员个体的交往关系的集合,而且是整个医务界乃至社会关系的缩影,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折射。一般认为,医患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技术关系是医患之间的行为关系,包括为病人治疗、与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在诊疗实施前征求意见等与医疗技术手段有直接关系的行为。医患之间的非技术关系,是指医疗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基于社会的、心理的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关系、利益关系、价值关系、法律关系和文化关系等。后者是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探索和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人一旦生病,生理上及身体上的痛苦就可想而知,就医的目的就是为了请医生帮助解除这种生理、身体上的痛苦;医生给病人看病是为了实现救死扶伤的目的,同时希望得到患者和社会的尊重。显然,如果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双方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否则,病人非但不能减轻生理及身体上的痛苦,反而会增加心理痛苦,医生则可能遭遇工作受冲击、心理受打击的痛苦。医患双方“痛苦”的叠加,又可能波及其他人际关系,引起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据有关组织的调查,当前社会上认为医患关系和谐与比较和谐的只占32%左右,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达50%以上。近年来,各地因医疗纠纷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和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正在成为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是最根本的政治问题,群众就医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治理途径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1 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障体制方面的原因。如果说“看病难、看病贵”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那么产生这“两难”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主要还是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足和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一是我国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在全世界卫生总花费中,我国只占2%,而我国的13亿人口,却占全世界人口的22%。至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都比我国高,如英国、日本是8%,加拿大是10%,美国近15%,中国约占5.5%。在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56%靠居民自费,27%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7%。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政府一直没有对公立医院建立比较好的补偿机制,对医院多开药、多检查、不合理治疗、分解收费等自我补偿行为无可奈何,无力纠正。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大幅度地增加,可是医疗资源的配置却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久而久之,不仅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也导致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三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高额医疗费和药价使患者不堪重负。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中,缺乏医疗保障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医疗保障存在问题更多,现在很多地方实行“新农合”,但存在着报销难、报销数额少等问题。

2 药品管理和医疗单位收费方面的原因。国家对药品的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不够完善,致使药品虚高定价,这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因素。例如,治疗感冒的药费由过去几元钱涨到几百元,危重病人的抢救一般都要花费几万元钱,这对普通百姓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其原因是国家对医疗单位的收费和药品生产、定价、经营、销售的政策不完善。一是药品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成本,将有些同类药品更换药名后再投入生产,而药品管理、物价审批部门把关不严,致使药品虚高定价。二是销售环节多渠道,有厂家直销、医药公司经销和个体销售,每个环节都提高了药品销售价格。三是厂家虚假宣传药品性能、用途、疗效,诱导患者消费。同时,政府对医疗单位的检查费、治疗费没有及时调整,使药品费用在医疗费中比例加重,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

3 医生及医院方面的原因。在医患关系中,由于医院和医生事实上掌握着医疗资源并处于医疗信息的优势地位,使得部分医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患者常常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常常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具体表现为:在医疗工作中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准备;擅离职守造成诊治延误;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对病人及诊治风险告知不明,一旦病人病情发生突变时,难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广大医务人员普遍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艺术,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知情权的尊重普遍重视不够,使得有时正常的医疗行为也难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即使患同样的疾病,他们的体验、愿望、心理各不相同,受各自文化素质、性格、家庭、生活习惯、经历等的影响,使其对疾病、诊疗等有不

同的理解、不同的心理状态,需要医务工作者发挥高超的沟通艺术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医生是在医学科学指导下的艺术工作者。要“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把病况的可能变化、治疗效果等婉转地向病人做一些说明,避免造成心理负担。医生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疗效。只有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医疗服务的艺术性,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和配合。

同时,由于改革不配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在社会分配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如当前医疗高风险与患者高期望之间的矛盾,传统价值观与市场化医疗现实之间的矛盾,医务人员的知识劳务价值与知识分子的报酬差距太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严重挫伤。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相比,他们既劳力又劳心。风险大,教学和临床的任务重,知识储备要求高,操作技能难度大,但行业报酬低,因而就出现了个别医务人员通过违规途径来提高医院及个人收益的现象,诸如开出没有必要的检查项目、大处方,故意夸大疗效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从中收取更多的费用。

还有个别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收受甚至索要病人及家属的红包,一旦病人及家属对医疗结果不满意就可能造成医疗纠纷。有的医务人员甚至和医药代理商互相勾结。利用药品的暴利搞药品促销,开方提成拿回扣,接受商业贿赂。

有些医疗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违反医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科室承包,设立“院中院”,以经济利益为诱饵促使医务人员多收费,甚至利用虚假广告诱导患者消费。

4 患者方面的原因。现代医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处于医疗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往往对医疗工作的实际效果与主观愿望之间的差距产生不理解。出现不满意的医疗结果或医疗机构一旦因医疗活动发生意外事件,甚至只是正常的药物反应等,都可能引起一些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此外,有的患者受利益驱使,为了不支付医疗费用或获取经济赔偿,故意无理取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医闹”现象必须及时解决,否则会产生负面的连锁效应。

5 新闻媒体方面的原因。当前新闻媒体对医疗行业改善服务质量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医疗卫生行业保障人民健康所做的贡献,对广大医务人员辛勤工作、救死扶伤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正面宣传不够。由于其在专业知识上的局限性,特别是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刻意炒作,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报道医患纠纷事件时过度渲染患方权益受损,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缺少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看问题和负面评价的较多,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医患矛盾,误导了社会公众,形成了“一边倒”的社会舆论,引起社会群众的不满。于是,医疗机构作为“强势群体”往往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其合法的正当权利难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大大增加了医疗纠纷得到公正合理解决的难度,常常是以医疗机构支付巨额赔偿而了结。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

1 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国家应增加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适当调整诊断费、治疗费,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劳动价值。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实行按劳分配、奖优罚劣,按效益、贡献、职称、职务适当拉开距离,坚持分配向临床重点科室倾斜,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向贡献大的人员倾斜,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风险程度、工作量和社会效益等情况设立岗位工资;另一方面,国家要对公立医院建立起比较好的补偿机制,改变“以药养医”的传统医疗模式,降低药费在医疗费用中比例。在加大医务工作者创造性劳动报酬的同时,实现医疗服务总体收费水平的下降,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二要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卫生管理体制,逐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约束条件。引入竞争机制,使医疗服务领域充满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减少药品销售环节,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营销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逐步做到医药分开。通过集中招标规范药品市场,同时鼓励医疗部门和生产厂家直接销售,以降低药品价格,让利患者。四是政府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对药品生产、定价、经营、销售活动进行调控,严格药品生产审批制度,提高药品质量,合理药品定价;对医疗行为主体资格、执业行为和医疗质量进行监管;对乱检查、违规收费、开单提成、接受商业贿赂的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按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同时,对法人和直接领导进行责任追究;此外还应该加强有关服务信息的披露,促使医疗机构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

2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目前只面向部分人的选择性医疗保障不仅违背了公平性,而且成本很高。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3 尝试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利用市场机制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医疗服务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医疗责任保险,一方面有利于医疗单位分散风险,减轻医疗单位可能承担的高昂医疗赔偿费用负担,也避免了医患双方直接接触,减少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使得医院和医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及时、全面地获得赔偿,不至于因为长期等待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4 建立完善沟通制度,促进与社会各界关系的和谐、融洽。绝大多数医患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沟通不够,因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和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使医患关系更加趋于平等与民主,把医患不和谐的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旦医患纠纷发生,要及时与新闻媒介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沟通,正确通报事实真相,及时反馈处理信息,避免舆论的消极导向与新闻炒作。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面对负面报道时往往采取不理不睬的方式对待,这样社会只能得到来自患者的声音,就更容易形成有明显倾向性的舆论导向。所以医疗机构的沉默不仅不能保护自己,反而会印证媒体和公众印象中的不良猜测,对自身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医疗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媒体联系沟通,用阐明事实、讲清道理的方式争得主动;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媒体进行相关的医疗科普知识宣传,让公众了解疾病的复杂性以及医疗技术的现状和局限,从而争得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医疗纠纷鉴定仲裁机构。患者在

医疗关系中总处于弱者地位,一旦发生纠纷,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解决问题。即使部分患者家属与医院对簿公堂,也往往因为证据不足而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要尽早建立起公平有效的医疗纠纷仲裁机构,让第三方仲裁,避开当事双方,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公正合理便捷的解决。患者维权有路,自然就不会再发生到医院闹事的现象。

5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德医风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思想、文化、素质、业务技术水平和医院医疗文化的综合反映。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尊重病人、爱岗敬业的品质,是减少医疗过失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必须认识到,病人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一个有个性、有情感的人。医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重视人应胜于重视疾病,不要以疾病为中心,而应以病人为中心。因此,在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必须从“整体人”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过程,通过医患的密切合作来提高医疗效果。

不仅如此,医务人员还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运用现代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

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才能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增加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赵达军,龚志成,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湖湘论坛,2007,(5),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占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政工研究动态,2007,(6),

[4]房红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确保医疗机构治安稳定的基本途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柏理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卫生行政管理,2007,(4)。

上一篇: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