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研究范文

2023-09-22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1篇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相应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实施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和卓越律师四大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新形势下,全国高校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模式的探索。大学生骨干活跃在校园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中,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是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院卓越班为例尝试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药学类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意义

在21世纪,科技日益发达、知识快速更迭、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要求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强,努力成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国家方针政策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着重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骨干顺应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求,顺应了时代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骨干是高校要走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促进学院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校企双赢,培养出的人才将能更好服务社会。

二培养目标

在目标定位上,着力提高学生骨干五种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人文素质修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优良医德、胸襟宽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具体目标上,组建一个卓越班,共20人,从全院在校学生中,采用自愿和优选原则选拔;为医药相关行业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良医德、胸襟宽广、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并能起引领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班成立得到了大学生积极响应,有201名学生报名参加选拔,经过两轮面试,21名优秀学生骨干加入卓越班,其中营销管理方向16人,科学研究方向6人。

三培养模式

学生骨干在完成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小班授课,分四小组进行研讨,前期进行集中授课(如开设自我认知、如何应对挫折、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模式)、自主学习、艺术与科学(钱学森之谜)、专业销售技巧、礼仪、癌症的那些事、如何查找和阅读外文文献、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与创新的内在关联性———从近代以来中西历史比较切入、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管理学等课程。后期分流培养(分为营销管理与科学研究两个方向),利用假期、节假日、业余时间让学生骨干到企业去见习、尽早参与导师科研实验。

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让每一位学生骨干都有一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学生骨干规划学业、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骨干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定期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定期为学生骨干就药品营销、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礼仪培训、营销实操等方面进行授课。通过集思广益,卓越班凝练了自己的班徽、班服、校牌,选举出班委进行自我管理,创建班级qq群,坚持每周一谈,进行分享总结。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骨干能力评价,学生骨干撰写了见习总结和结业总结并进行了交流,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骨干都有机会在会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导师在每次集中时当场给予评价和点拨;针对五种能力培养目标提出相应考核要求。

四课程设置

卓越班课程围绕提高学生骨干五种能力设置。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卓越班正常运行,达到预期效果,成立了由学院领导、相关教师、辅导员、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卓越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学院非常重视卓越班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卓越班班主任,另配有助理班主任、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规范卓培班教学与管理;每年由学院划拨专款用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相关企业进行资金赞助。

六实践效果

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学习、实践,卓越班学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学员在结业总结中说:“在卓越·鸿鹰的学习与培训中,我树立起了我的目标,我的理想,同时它也帮助我构造了我的梦。”,“在卓越班的一年受益匪浅,无论是从科研态度的培养、科研技能的培训、科研思维的锻炼上,还是从沟通技巧的训练、销售技巧的拓展、管理层面上来说我们或多或少的得到提升。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待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暑期的培训我觉得是让自己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它让我知道了团队的重要性,如何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团队中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都是我们在培训中慢慢学习到的。”

卓越班学生骨干在平时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了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现在很多在校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参加第二期卓越班学习;一位学生骨干荣获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学生骨干在担任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暨全国药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联席会志愿者期间,热情周到的服务给参会单位留下了良好印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卓越班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和高度好评。

七研究展望

尽管基于校企合作的药学类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一些方面有待加强和坚持,如在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有待加强;卓越班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卓越班学生骨干五种能力培养目标考核机制有待改进;卓越班学生骨干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评价机制有待细化;校外导师指导学生骨干的渠道建设有待加强;校外见习的时间安排有待协调;对第一期卓越班学生要保持继续跟踪调查。

参考文献

[1]汉姆瑞克,等.学生事务实践基础[M].游敏惠,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王学俭,等.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与学生骨干理论素养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4]陈科,等.高校学生骨干综合素质状况及培养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 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301/ 146673.html,2012-03-16.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生产一线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双导师的方式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成绩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学生顺利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又满足了学校教学与生产同步,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例如,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八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管理中做到了校企协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教学实习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双考核,既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无法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动态的问题,也为各用人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以“熟练工”的身份进入生产岗位,省去了企业在新员工培训上的花费。

(二)企业进校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也被称为“校中厂”或“厂中校”办学模式,企业将部分厂房或者生产线、工作站建在学校,依托学校的科研资源共同建立研发基地,开展学生的实习培训工作。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玉柴集团、柳工集团等签订了“校中厂”合作办学模式,将“植入式工作站”“企业全程托管”等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引入校园,根据企业的生产方向与研发重点成立了汽车应用技术研究部、机电技术研究所等融合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学生实训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互通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点渗透、多方推进”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实力,在职业院校的生源争夺战中拔得头筹。

(三)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

这一人才模式的特色在于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双方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以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地方职业院校的融合互通。其中,以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计划制定、实习基地建设乃至教师培训上均与企业协商共定。同时,企业还会选派一线的优秀管理人才或生产技术人才来校参与实训课程的教学。例如海天集体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海天学院———依托海天集体的行业优秀,海天学院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办学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凭借“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就业共担”的办学理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海天学院每年向海天集团输送大批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辐射到上海大众、三星电气等公司,历届毕业的企业评价满意度高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9%,成为近几年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示范学院。

二、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办学切实提升了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赢。但也必须看到,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提升摸索并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面向未来的、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一)以专业行业为依托,建设专业教学团队

想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办出实效,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生产一线要求的人才,需要地方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狠抓办学质量,组建一支权责明确、技术过硬、实训到位的专业教学团队。这既需要企业与学校共享行业发展核心技术需求,也要求学校放权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具体而言,需要从学校的层面成立由校企双方领导、学校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教学任务以及实践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实行团队领队责任制,负责领导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围绕教育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必须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各种的权责,避免出现“学校一头热”或者“企业一头热”,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的尴尬办学模式,让校企合作办学真正形成“风雨同舟”的规范化办学新模式,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合作办学的双赢居民。

(二)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想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真正办出实效,除了有一只权责明确、合作互赢的教学管理团队,制定出规范化的办学方案外,还需要学校与企业狠抓制度落实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出真正适应新产业结构转型的技术型人才。具体而言,学校与企业要通过制度化的办学模式,通过规范化的实习申请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双导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杜绝出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教学管理的推诿扯皮、教学管理“两张皮”等现象。

其中,实习申请制度要求学生在自愿申请、监护人同意的基础上,向学校申请进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实习。学校、企业与学生要签订三方实习协议书,协议书上明确规定实习内容、实习考核标准、学校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在实习中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实习期间的经费补助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制度旨在保证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校企合作实习,避免出现学生因为学校统一安排实习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岗前培训指导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要求、生产安全制度以及企业劳动纪律等,通过岗前培训指导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线岗位的要求。

双导师制度是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校企合作实训的核心制度。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形成企业与学校在教学实习上的合作共赢、消息共通。在双导师制度下,学生的实训情况做到了每天有记录、每周有评估、每月有考核,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协同管理。

考核评价制度也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共同完成。企业与学校围绕教学计划与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方可进入企业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么延迟一年实习时间,要么取消实习资格。考核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学校、企业的实际情况颁发相应的奖励。通过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实训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束语: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地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当前,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依托自身的行业特色,通过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为我国的新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地方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回应新产业体系构建对职业人才诉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各地高职院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依托自身的行业特色,通过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探索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等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颖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及运行机制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5(35):55-57.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3篇

一、校企合作的定义

关于校企合作, 顾名思义, 它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企业则是应用人才的机构, 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获得报酬的同时, 也将工作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带回学校, 促进学校的教与学。所以, 在一定意义上, 校企合作也被称为“合作教育”, 是一种存在于职业学校间的新型教学方式。

二、现状与问题

(一)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 国家领导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便十分重视, 这也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的原因。在现阶段, 我国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有多重模式。其中, 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 吸收合作企业的成员, 让他们参与到培养学校人才方案的设计中来;建立能培养学生实践经验的基地, 聘请一些在实践上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 让学生服务于企业, 企业作用于学生, 实现订单式培养等这些模式占主要部分。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 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 在各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中, 没有一种模式能与企业达到长久的合作, 偶尔有特例, 也是迫于政府号召, 流于形式。对比国外成熟而稳定的校企合作, 国内校企合作显得脆弱不堪。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 由于学校培养人才达不到企业多方面的需求, 企业在这方面经常积极性不够, 校企合作只是短期、表面、简单、不规范、靠人脉关系和感情维系的一种低层次合作, 缺乏深层次沟通交流, 无法形成统一的、协调的整体行动, 合作成效不理想。大量实践表明, 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在激励机制存在严重不足。

(二) 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 激励主体单一

(1) 政府是唯一的激励主体。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虽是一项多方获利的新型教学政策, 但作为激励主体的却一直只有政府, 在资金投入上, 大部分来自政府的拨款;在管理监督上, 政府成立专门机制监督, 在制定政策上, 也是政府一手操办。职业院校和各大企业只是起到一个执行者的作用。这种方式的结果是让职业院校与各大企业感受不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巨大收益, 就如孩子被家长强行要求做某件事一般, 缺乏积极主动性。 (2) 政府、高职学校和企业间的相互激励不足。高职院校由于固定生产总值相较于各大企业偏低, 设备仪器方面明显不足, 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教学远远多于实践教学, 在进入企业培训之初, 不能很快适应岗位, 达不到企业或雇主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 学生技能方面的不足可能导致企业出现高投入, 低回报的窘状, 而政府补助有限, 这就导致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出现困境。

2. 利益关系失衡

利益关系一直是校企合作的重点, 它也是激励机制的一个核心。而利益关系的失衡, 也让激励机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1) 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权限和尽责失衡。我国政府在高职教育的管理中权限一直是极大的, 但对职业教育行使的责任却严重不足, 根本原因是因为政府一直重视高等教育而忽略职业教育。 (2)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利益较小。在校企合作中, 企业得到的利益是人才和技术。然而, 对于企业来说, 需要的高等人才职业院校培养不出来, 中低端型产业人才在我国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也不会紧缺。如果一直用社会责任感来要求企业, 势必让企业失去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受到政府经济支持少。一直以来, 政府在教育事业的扶持上都注重于高等教育, 实施经济扶持。而对于职业院校, 一般只采取政策帮扶。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依靠自身的发展很难达到校企合作的要求。而政府若一直忽视对职业院校发展的关注, 只一味强调职业院校的责任, 势必会影响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

3. 激励保障制度缺失

良好的激励机制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完善的激励制度可以让校企合作有序而有效的进行, 而不是杂乱无章, 只凭各自所得利益。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进展不顺利, 跟激励制度缺失有一定的关系。 (1) 法律体系模糊。目前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政策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在投资民办教育机构时, 会担当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得到哪些产权, 更不清楚增值的产权如何确定。 (2) 监督制度不健全。在校企合作中, 政府对职业院校和企业有监督的权限, 有效的监督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然而, 一直以来政府对职业院校和企业都没有进行严格监督, 执法检查不够有力。一是因为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 导致一些相关部门互相推卸责任。二是缺乏社会监督,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 学生和家长无法对校企合作实行社会监督。 (3) 奖惩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保障,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经受损失时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例如在学生实习时, 对仪器的损坏, 在企业的能工巧匠去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时, 对工程的延误, 在工作人员参加学校教学活动时的成本支出。这些需要资金资助的由于法律方面的缺失, 资金往往不能落实到位。这样严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近年来, 企业对实习学生只是分派些简单任务。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 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实践知识。然而, 因为缺乏明确的惩罚制度, 职业院校难以上报, 久而久之, 积极性也将严重缺失。

三、解决对策

为了让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我国实行更深入, 促进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全面共赢的局面。在分析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发现激励机制的不足后, 对激励机制加以创新改进将是政府的首要工作。

(一) 在激励主体上实现多元化

1. 政府要明确自己的激励主体地位

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 政府一直是占据激励主体地位, 然而, 在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 政府似乎只占了个空头位置。完全没起到激励主体的作用。由于这种情况, 导致职业院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这一方案也开始口头化, 形式化。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则是政府一直不重视职业教育, 在校企合作中只是一味地号召, 没有真正去关注与支持职业院校。要解决这一情况, 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激励主体地位。一是在政策上加强引导;二是在资金上加大投入;三是在法律上进行完善;四是实行有效监督管理。只有这四点完全施行, 政府才是尽了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

2. 高职院校与企业要清楚自己的主体

在校企合作中, 作为激励主体, 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但是校企合作的健康运行, 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主体也很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优势是可以为企业稳定提供人才和技术, 只是在我国, 高职院校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一直不高, 社会地位也比较低。所以要提高人才培养, 首先要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观念, 提高学校地位, 其次, 是要加大办学质量, 突出自身优势, 避免与其他院校所学技能重复。对于企业来说, 应适当增加积极性,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多实践知识, 积极派公司技术骨干去学校兼职讲课。

(二) 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

(1) 在法律上完善。在校企合作中, 由于获得的利益微小, 企业在其中大多处于被动地位, 严重缺乏积极性。社会责任感并不能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要让校企合作不再流于形式化, 必须在法律上加以督促和引导。 (2) 在监督上完善。要有健全的监督体系。政府要设立独立的校企合作监督部门, 同时将法律意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 让他们担当起社会监督职责。 (3) 在奖惩上完善。对于企业的不积极行为要加以处罚, 但企业在校企合作时遭受的一些损失, 政府也应当加以补助。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重大, 它的实行在各方各面实现了共赢。对国家, 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 它满足了企业人才的需求;对学校, 它提高了学校就业率;对于学生, 它让学生学到了真正实用的技能与知识。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校企合作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摘要:近年来, 在我国职业院校间, 出现了一种新型办学教学模式, 这种学校与企业利用各自不同的教育资源, 合作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称为校企合作。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象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跟校企合作模式是息息相关的, 而要建立企业与职业学校间的长期合作, 便要有相应的长效机制。文章从校企合作的定义出发, 对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并就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提供一些完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欣欣, 赵立民, 欧阳河.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6 (34) :8-13.

[2] 欧阳育良, 吴晓志.政府有效介入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0) :64-69.

[3] 李永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基于联想“订单班”的合作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8 (4) :110-111.

[4] 蔡玉华, 胥振国, 范高富, 宫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8) :140-142.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4篇

一、国内外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现代学徒制”是二战以后的产物, 是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代表,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适应经济与社会现代化发展为要求, 同时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的一种新的学徒制形态。西欧各国开始纷纷研究和效仿德国的“双元制”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各国开始了新的学徒制改革, 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由此, “现代学徒制”逐步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

目前, 我国职业院校实施的“现代学徒制”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的, 大多是对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借鉴。在职业教育模式中具有“现代学徒制”在大规模企业或大型企业中有可实现性。例如一些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订单班, 会邀请企业的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在毕业后到企业就业。

二、“现代学徒制”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高技能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存在很大矛盾。一方面, 企业技能型人才匮乏, 出现“用工慌”;另一方面, 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出现了“就业难”。为了解决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推进高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许多国内的职业院校都主张将现代学徒制引入。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相融合, 是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形式,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从而适应新兴产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大批一出校门就用得上的人才。然而由于政府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尚不到位, 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等因素,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院校的实践陷入重重困境。

近年来, 中央和新疆两次工作会议召开后, 国家部委和19个省市积极开展援疆工作, 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聚集在新疆, 然而, 大量企业的进入和众多项目的建设, 使“就业困难”成为“招工困难”,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新疆各级政府, 各行业, 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为新疆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鲁昕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职业教育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后, 新疆部分职业院校开始探索和实施现代学徒制。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深度校企合作, 共同招生、联合培养和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 新疆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部分专业教师, 根据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校企合作方面的时间, 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大都偏重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个案研究, 还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性、指导性。尤其是在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推进新疆职业院校学徒制试点方面缺乏具有能够宏观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具有示范效应、可复制借鉴的时间模式。

三、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

乌鲁木齐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 主要从事影视动画文化产业, 是新疆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15年, 公司与哈萨克斯坦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公司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市合作成立了CN—KZ文化传播公司, 哈萨克斯坦相关部门把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项目开始立项准列入“光明之路”相关的文化重点项目。2015-2016年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三维动画连续剧《少年阿拜》被有关部门被选为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围绕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 目前已成为趋向于国际化发展的阿拜之路公司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建立文化桥梁的强大势力。2015年的7月份, 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成立了“阿拜动漫学院”, 以项目为载体, 实施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 着力培养服务本区域和中亚国家的动漫产业人才。

阿拜动漫学院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目前招收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主要是面向新疆招收哈萨克族学生, 人才培养以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真实项目为载体, 教学中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将企业典型岗位所需技能融入教学, 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参与实践, 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学生由学校统一提供公共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授课, 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提供专业课的教学。在教学实训过程中,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位学生都有双身份, 即是学生又是公司的学徒。

在人才培养方面,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由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员工和学校专业老师双主体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任务, 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 依据培养目标进行岗位实践技能训练。

在培养模式方面:以公司的项目为载体, 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标, 按照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进行育人, 即由学生到学徒到准员工最后成为企业的员工, 让学生第1至第2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文化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 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模仿、尝试来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 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项目, 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

四、预期与展望

通过5年努力, 依托合作企业的产业优势, 深化校企合作, 把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建成专业教学和技术培训基地及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中心, 建立校企共同管理的顶岗实习的有效机制;建成一个集学生实训、实习、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 与新疆阿拜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建立“厂中校”, 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 体验职业氛围。

(2) 探索建立“校中厂”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依托合作企业的优势, 深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了企业的新技术、新作品,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开发核心课程。

(4) 以“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专业建设机制为基础, 提高校内专兼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 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室1个, 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一个设备先进、项目真实的实训氛围, 集教学、技能培训、生产实训、工学交替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自治区一流的动画实训基地。

阿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仍处于探索摸索实践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制造”正朝着“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迈进, 急需一大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人才加入劳动力大军, 使中国服务创造新优势、迈向新台阶,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亚国家的合作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目前, 我国职业院校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大多是借鉴于西方“学徒制”。本文针对国内外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意义以及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动漫专业实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 对职业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进行校企合作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黄银秀, 汤光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困境和对策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15 (02) .

[2] 蔡卫星.认知学徒制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经营管理者, 2016 (34) .

[3] 郑彦云, 王晖, 蒋平, 付晓春.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内涵与实践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6 (12) .

[4] 刘晨.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的施行方案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6 (35)

[5] 曹彬.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 2016 (35) .

[6] 张启富.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 2015 (03) .

[7] 杜启平, 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 2015 (03) .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5篇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和工作技能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 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毕业就业竞争优势和工作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使学生具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通过实习中能够达到满足顶岗生产的能力, 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毕业即就业。

(二) 有利于学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规律, 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 实现“双赢”———学校与用人单位互惠互利。通过合作变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高等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三) 有利于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 有利于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旅游企业获得了利益与实惠, 提高了社会要素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主要表现在:学校安排实习时, 可以优先考虑合作企业方, 从而使企业降低了人力成本。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组织管理

(一)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校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将校企合作、产教学结合体制进行整合。经济管理系聘请旅行社、酒店、景区等行业的经理、省内外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和系内各个教研室主任, 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不断扩大校内与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旅游行业大型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旅游行业中的专业人士及学校的专业任课教师组成,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相关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教材编写和课程改革等方面, 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交流和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二) 提高学校与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教、学结合是一种教学形式, 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产、教、学结合作为一种复合型教育理念, 它主要反映了旅游教育要面向市场导向, 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因此, 经管系旅游管理在专业设置时,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最终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从事旅行社计调、导游、星级酒店总台与客房、星级酒店餐饮等工作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知识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学校培养人才与旅游企业需要人才差距分析

(一) 学校作为供给方培养的旅游人才分析

目前, 国内旅游院校数百所, 但是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有效需求存在矛盾, 大多时候存在一定脱节矛盾现状。虽然国内旅游院校数量很多, 但是高校旅游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层次没有形成不同的层次, 差异化不明显, 尤其是受旅游行业欢迎的名校不多, 特别是名校教学师资力量、科研教学项目成果、旅游教辅教材都很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脱钩现象, 很多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经常都定位在全面人才和高级管理者的摇篮上, 培养定位目标即过宽又过高, 严重脱离实际,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 动手能力差, 理论又不扎实, 有些旅游企业经常埋怨一些本科毕业学生甚至无法拿出有效的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二) 旅游企业作为需求方需要的人才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最紧俏的旅游人才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需求量最大的人才:星级酒店中西餐厨师、受过专业训练的旅游景观开发设计人才、餐饮客房服务、导游等技能型人才;第二类属于是最热门人才:能熟练掌握出境旅游业务的管理人才, 可从事境外组团调度和旅游策划项目开发, 尤其是能够用英语熟的涉外交流, 且能够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人才;第三类是最急需人才:如旅行社和星级酒店职业经理人及大客户服务与管理等部门经理人才。

(三) 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关系

旅游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旅游企业的要求, 与时俱进, 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有效联系, 才能培养出来一批能过够满足社会和企业所需的素质较高、技能型较高的人才。只有通过合作, 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能短时间快速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需要, 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才能更好地受到旅游企业的信赖。而旅游企业也要深入旅游院研究校, 加强企业与学校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将行业发展及企业的要求传到企业, 使旅游院校全面了解到社会的变化, 了解企业的职位需求, 岗位职务能力的需求, 最终让旅游院校有针对性地为旅游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四、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配套的改革建议

(一) 明确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第一知识获取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学的方法, 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验、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 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 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应用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公关协调能力与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 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与探索。

(二) 确定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联系课堂教学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中枢纽带。课程教学标准指导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案的实施, 因此, 制定与修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时, 需要结合旅游企业实际业务任务需要, 将其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渗透纳入教学中, 将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界定以职业能力标准来衡量, 改变传统意义上以掌握知识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将所授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选取编排、课堂教案的应用要围绕职业岗位的核心要求进行分析;教学内容、方式的表达应围绕突出岗位任务或工作项目标准。

(三) 改革教学模式

将课程体系构建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三方建立以有效联系一起, 建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系统, 突出实践与理论学习过程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将课堂讲授内容与旅游企业要求相统一, 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即将“教、学、做三合一”的模式。建成以课堂、教材为中心,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主要目的是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建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旅游专业岗位目标的标准和要求, 充分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要求和内容等方面的标准尺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教学大纲标准要求, 分析课程的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 分解不同学科体系涵盖的课程范围和内容, 按具体工作流程中的行动体系, 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构建基于真实工作的课程体系。

(五) 改革学生评价系统标准

学校将校企合作中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表现的量化考评与学校教师期末评价相结合。积极调动旅游企业参与到学生的评价活动中, 侧重考核学生在工作中的行动表现、思想状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学习等进行360度全方位综合评价, 这一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 主要关注学生在工作中的自我知觉、对他人知觉及社会知觉,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 完善学校的监督体系

为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学校组织行政、教学等相关人员,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进企业, 对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考查和检查, 围绕学生工作和生活、组织日常管理、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等情况给出指导意见。学生评价企业和企业导师, 与学校评价共同形成综合考评, 更加科学合理。根据综合考核的量化成绩, 将未达到学校要求的旅游企业或导师要及时整改或更换, 将无法达到要求的, 必须解除合作关系, 寻找新的适合学校要求的, 有利于培养人才高素质人才的企业。

摘要:2019年教育工作提出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标任务, 改善办学条件,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围绕校企合作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希望能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辽宁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办法.

[2] 葛金龙, 焦宇鸿, 王传虎.校企合作模式下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与改革研究[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 2017, (03) .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6篇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对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忽略了其对于知识的时间与应用, 导致学生毕业时候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能力胜任, 从而产生挫败感, 不利于学生和相关部门长远的发展。因此对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稳定成长,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对于校企合作的简述方面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相配合, 两者联合教育模式的简称。“校企合作”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专项人才的需求从而设置的学校教学课堂与企业动手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其通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双方面教育, 从而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同受益的目的[1]。“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标准需求。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社会对于会计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我国的专科院校为了保证自身不断的发展, 引用了一大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单一的校园课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能够提高相关学校的就业水平,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对于企业定向人才的培养, 提高学校的知名程度, 从而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生源, 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对于企业来说,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广, 能够切实改变企业专业性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 为企业提供相关专业对口的实际技术人员, 帮助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从而节省企业对于人才的真正培养资金投入[2]。

3 目前, 会计专业中“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方面

3.1 对于“校企合作”中企业存在的问题方面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其对于“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重视。企业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企业自身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 对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持观望态度, 企业没有主动与学校建立其相应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会计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从而导致学校无法及时为企业输送专业性的人才, 影响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 企业也因为没有专业行的人才指导工作导致工作的效率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无法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对于“校企合作”中学校存在的问题方面

学校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重要场所, 但是会计专业的实践需要相应的真实数据和真实项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方面的经验, 而学校作为重视理论性知识教育的教育场所, 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也没有对会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导致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能平稳的进行[3]。

4 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方面

4.1 对于企业方面的改革

对于企业方面的改善措施, 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从而主动地与学校尽心必要的沟通交流, 与学校建立其科学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让学校为企业提供出高水平的专业性会计工作人员, 从而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效率和工作质量, 保证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2 对于学校方面的改变

要建立科学的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就要求学校与企业充分的配合,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合适的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制度, 保障企业的而利益也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利益, 将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应当尽到的义务以及存在的责任, 避免发生相关事故后相关负责部门互相推卸责任。

另外学校还要对参与“校企合作”实践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校企合作”当中出现的不足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

4.3 对于学生方面的认知

对于学生本身而言, 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际的硬性实践动手技巧的掌握都需要学生正确看待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共工作岗位, 认识到自己实际的工作水平处在什么未位置, 从而放低自己的姿态, 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为企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的改革研究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分析高校与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教学的真实看法和具体的实施情况, 再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对企业、学校和学生提出不同的改善措施, 促进会计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的平稳发展, 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成长,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创新。“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我国的会计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有待解决。本文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作了详细的研究, 旨在为相关教育部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丹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 2018 (4) .

[2] 欧琼.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6) .

[3] 陈珍.基于校企合作方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 2013 (6) .

上一篇:投资理财的含义范文下一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