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

2023-09-19

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在大学里,有一门专业名叫“城市管理”。听到的人,恐怕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个专业与“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城管,联系在一起。当然,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若去做城管也算是对口就业,但还有很多职业等着他们。

城市管理专业是管理类学科下的大型综合性学科,其中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等。一些管理类学科较强的院校大都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

城市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城市史、土木建筑工程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房屋建筑学、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现代城市景观、城市土地价格评估、运筹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经济地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城市社会学等。没错,上述的一大串课程就证明城市管理专业不是一个简单的专业。既然城市管理专业是因管理规划城市而生,该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掌握多重的知识和技能。该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城市综合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还要学会设计和绘制城市的工程图纸,了解建设工程造价和建设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城市管理。要管理,要画图纸,要懂工程,这一切最后都在哪儿进行?当然是在电脑里。所以,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也是一个合格的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的。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大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小到一个社区或是一个街道的管理,都需要专业性人才的介入。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城市管理人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注目。精通土木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知识的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将是各大相关行业争抢的香饽饽。

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公共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专业: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主干学科是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学。其课程部分跟城市管理相似,但是,城市规划教学研究方向可以分成规划和管理两类,包容性较强。由于城市规划开设院校较多,且开设时间较早,授课方面在房地产和地理知识上较为深入,因此毕业生在就业上的选择要比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择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在设计类工作上稍占优势,而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则在公共管理能力上略胜一筹。

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其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线及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在微观行为机理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有很大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契合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及理论。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表达工具和检验手段结合起来,就可形成更全面的分析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路线;契合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和以新古典学派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原本是统一的,有共同源头,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主要研究稀缺性资源的配置问题。二是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关注社会关系中人的互动行为。因此,探讨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来促进两者发展,并最终使经济学成为一门更为完善、成熟的学科,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两者的契合性作以探究,尤其是探究如何契合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思维、理论来发展马克思经济学。

一、马克思经济学的生命力及当前的困境

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认为基于力量博弈而形成的均衡世界并不是合理的,而是偏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从而出现一种异化状态。因此,马克思经济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基于这种目的,马克思经济学在研究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时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基本路线:首先,透过现象去探究经济现象的本质。其次,分析事物的现状表现。再次,剖析现状的成因及其偏离本质之处。最后,分析异化现状下的种种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并寻找纠正事物异化的途径。

马克思经济学在如下几方面比西方主流经济学深刻得多。一是在研究的根本目的上。马克思经济学是人本主义的,关注整体社会和弱势群体的福利提高。因此,不仅关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及相应的物质资源的创造问题,而且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社会资源的创造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是物质主义的,在既定社会制度的情况下仅仅关心资源的配置问题。二是在研究的基本领域上。马克思经济学认识到整个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因而关心公共领域的制度安排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则从孤立的个体主义出发,探究私人领域中的发财致富问题。三是在理想状态的选择上。马克思经济学认识到经济现象从属于社会系统,因而努力探究事物的本质,并把这一本质视为未来所要回归的基本方向或理想状态;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想状态则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而这种假设往往不现实或根本不能实现。四是在基本立场上。正因为认识到现状与本质之间的差异,因而马克思经济学基本上是批判性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则热衷于通过供求分析来解释现状,并在伦理实证主义的支配下为现状辩护。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所赋予的使命的原因,马克思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是对社会发展总体趋势的分析,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因此,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被推翻后,马克思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具体微观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就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正是马克思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根本困境所在。

二、马克思经济学在微观理论基础上的不足

正因为马克思关注的是社会制度问题,导致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微观基础的支撑。如,尽管马克思经济学从劳动投入角度探索商品生产,并从协作角度梳理了分工的深化和组织的嬗变,但它并没有具体探究微观组织中的劳动配置问题,也没有具体考察组织内部的协调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再如,尽管马克思经济学从权力结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利益的对抗和冲突,但它分析的基本单位是阶级,把具有相同阶级地位的视为一个整体而采取共同行动,并由此深入探究了阶级利益的对立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因此,其研究的是整体主义,而并没有进一步分析阶级成员的行为心理,从而对集体行动的判断似乎缺乏微观的个体基础。

尽管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事物的本质展开深刻的分析,其经济学结论之间存在较为严密的逻辑一致性,但不可否认,其基本理论也是建立在特定的引导假定上,这种引导假定并不一定就反映事物的真正本质,一旦某些微观假设出问题,那么,整个理论的可信性也就会受到质疑,其应用于实践也会带来深重的危害。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同质劳动的基础上,而同质劳动显然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的发展现实。再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是建立在劳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但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总体性质方面,而很少对其微观理论基础进行审视。因此,马克思经济学往往缺乏更为微观的具体分析,马克思经济学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构成一个更为完美的理论逻辑,就必须注重微观方面的探究。

三、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契合

要进一步为马克思经济学提供微观分析的基础,就需要契合两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一是其他社会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包括心理学的新近发展、道德哲学的新近发展,等等。二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包括不完全信息下的人类行为、互动行为的博弈基础,等等。其实,不仅马克思经济学缺乏对微观行为的探讨,即使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也存在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脱节:以理性选择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集中于微观方面,而以心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凯恩斯经济学则关注宏观方面。当然,后来由于新凯恩斯经济学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借鉴新古典的理性选择理论,从而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同样,也正是基于这种契合,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行为机理也逐渐为其他的宏观社会现象提供有益的分析基础。显然,马克思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是经济思想长河中各有侧重的两个主要支流,它们也理应汇合在一起。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进一步演化的规律。特别是,尽管目前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门学科存在很大分歧,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经济学理论体系。

纵观经济学发展史,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一是经济学本质上是统一的。当前割裂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范式的研究内容各有偏重但更具互补性: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人与人关系的层面,西方经济学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二是研究内容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经济学偏重于抽象演绎、个体主义、形式理性及均衡的分析,而政治经济学则强调历史归纳、整体主义、实质理性及演化的分析。三

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政治”是“社会关系”的含义,它研究社会关系中人的行为,把经济学视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并注重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作用的内在因果机理。四是西方经济学从功能主义出发,有助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分析均衡状态,基于自然主义取向而偏重研究抽象人的行为,这导致其逐渐走向数理模型化道路,而这种模型化道路并不适合于探索事物之间内在因果机理和本质的政治经济学。五是基于内容和方法的差异。两者在分析的前提假设上也存在某些不同:西方经济学讨论的抽象经济人是同质的,而政治经济学探索的社会人是异质的。六是尽管方法论存在差异,但这些方法也都是兼容的。如,历史归纳和抽象演绎、演化和均衡等仅仅是经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因而两大经济学范式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契合,从而促使经济学的发展。

尽管马克思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一个共同源头,但自古典经济学以后,这两方面内容却越来越分裂了,并形成两个越来越对立的学科。一方面,自从边际革命开始,西方主流经济学逐渐抛弃了对制度反思和改进的思路而将其研究对象逐步限定在物质财富上,从而演变为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后来,经过几代人为建立“纯”经济学而不断地借鉴数学工具,西方主流经济学终于发展出了在表达上越来越精确的微观技术,但却因抛弃了伦理学内容而越来越与现实相脱节。另一方面,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内容抽象化、永恒化而主张历史地分析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及其动机,逐渐形成了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从而缺少对微观行为的研究。因此,西方经济学会越来越倾向抽象而孤立的形式主义分析,而政治经济学则更倾向于结合其他社会科学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显然,从两者的基本特质上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更为生动和多样,也更具启发性,从而具有更重要的发展意义。

重新审视两者的互补关系,甚至将两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这已越来越成为明智经济学家的共识。而且,纵观经济思想发展史,经济学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产生于一次意义重大的折衷。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对当前存在的两大经济学范式作全面而系统的梳理:首先,要对两个基本范式进行比较就必须梳理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必须探究经济学的本质。一方面,要对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争作以辨析,另一方面,对两种范式分歧的原因进行挖掘。其次,对两个基本范式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比较:在内容上,主要考察边际革命引起的争论及变革时的社会背景;在方法上,主要探究历史归纳和抽象演绎、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同质性均衡和异质性演化的差异和形成背景。再次,为探究两个基本范式的互补性,还须对各自的演化轨迹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剖析,挖掘内容和方法上的共通性。具体说,这些工作主要包括:探究和梳理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其演化;分析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兴衰历程;梳理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发生、发展及趋势;从研究内容出发比较两大经济学范式的方法论;剖析主流经济学基于个体主义和抽象演绎基础上均衡分析方法的形成及其功能分析的内在缺陷;探索政治经济学基于因果关系所形成的方法论特色;思考两种范式之间沟通和互补的内在机理及构建统一经济学的可行性。事实上,只有对两大基本范式的特点及其形成渊源作系统的比较分析,在揭示其差异性的同时又对内在的共通性进行剖析,才可以真正勾勒出构建统一经济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理论研究所包含的四个层次:方法论层次、理论构建层次、思维表达层次、理论检验层次,可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理论观点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表达工具和检验手段结合起来,形成“马经为体,西经为用”的分析体系:一方面,马克思经济学从根本上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是对经济学长期发展的探索。另一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则偏重于具体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并热衷于对短期内的现状分析。当然,对本质的探讨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特别是梳理和继承前人的认知和观点,需要对各方面知识进行契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他人的理论和观点抱有宽容的态度,并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像当前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截然割裂,相互漠视和轻视。

(责任编辑:李琪)

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知识经济对经济学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是目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导致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缺乏必要的质量检验。因此,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 研究生 创新 培养模式

作为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它克服了以往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源,把知识创新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知识经济对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在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由于知识上升为第一生产要素,科学技术上升为第一生产力,从而引起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地位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研究生培养将产生根本影响。

1 新时期知识经济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1.1 以知识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使高新技术学科异军突起,而传统学科也将产生脱胎换骨的变革,同时各学科的融合也将加速进行,一改以往专业分工过细的旧格局。这将对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将产生根本性变化。

1.2 知识经济时代将加快对人的知识化投资和知识化建设,社会劳动力结构中从事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人员将占50%以上。社会对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的研究生需要极为迫切,目前我国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的只占适龄人口的10%左右,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数至少要占到全国人口的15%以上,这种变化显然对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1.3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教育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折时期发挥重要甚至是主导作用,研究生教育是未来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对未来的知识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2 我国目前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整个研究生教学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学体系已经严重的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

2.1.1 研究生培养模式陈旧。研究生培养就整个体系而言,基本上仍沿袭80年代初的师傅带徒弟的小生产培养模式,仍然是导师个人负责制,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导师组。

2.1.2 课程体系的更新比较缓慢,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不规范:部分课程内容严重老化,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学生难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及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能。

2.1.3 入学考试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入学新生质量无保障。长期以来,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上是在二级学科甚至更细的层次上组织的,考试内容过于专业化,甚至琐细。这种考试方式是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不一致的。一方面不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技能基础,再者也造成了不同专业、方向之间学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准的参差不齐,不利于入学后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在博士生招生中,由于所有的专业课程考试都有导师命题,不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入学考试的公平、公正。

2.1.4 考试及答辩制度松弛。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存在严格的筛选与淘汰制度,课程考试基本不存在不及格:论文答辩,基本上由导师自己组织,尽管有的研究生的论文不合格,但却难以淘汰: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毕业生的质量,不得不规定了研究生必须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要求,而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却引发了新的不正之风。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入学考试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入学新生质量无保障;培养模式滞后,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内容老化:考试及答辩缺乏淘汰机制。导致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缺乏必要的质量检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只能寄希望于导师个人的学术良心和学术揉守,显然,这在制度设计上。是不合理的,在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增长,导师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是难以为继的。

在这样的培养制度下,便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2.2.1 部分研究生不以研究为业,硕士研究生成为部分冷门专业或一般院校本科生改换门庭,提高就业能力的中转站,生源质量下降。部分硕士生在学期间草率应付课程学习及论文写作,不以研究为业,学术水准、研究能力下降,难以承担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硕士学位论文总体质置下降。

2.2.2 非院校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在硕士考生中,来自政界、商界的在职考生增加,有的导师招生的硕士生甚至以这两种生源为主。这些学生基本上不以从事学术工作为学习目的,大多志在学位而已。公务,商务繁忙,使他们不能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遵守正常的学习秩序:志在学位而已使他们有更大的机理以非学术方面的努力去获得学位,这对于建立大学正常教学秩序、学术人才培养机制、师德师风建设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2.2.3 考试及答辩缺乏正确的淘汰机制,相反,却形成了倒逆机制和逆淘汰机制。在硕士论文阶段,硕士生往往将求职以及相关的东西放在首位,导师迫于压力,往往不敢严格要求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做论文,一再降低论文标准,在博士培养中,也出现了导师成为不合格学生的“人质”,为将这些学生送出去而大费周折的多多怪事。论文答辩中,评审专家及答辩委员本着对学术、对学生、对学位制度负责的态度,对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或质疑,往往受到误解。

显然,这种情况并非普遍,但却不容忽视。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既有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原有培养质量难以保证,作为更高要求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本无从谈起。

3 国外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德国模式强调科学研究,没有规定的课程及学分,美国模式提倡科学研究和课程学习并重。目前一些西欧国家注意到,由于忽视课程学习,造成研究生基础理论和知识面不够宽广,影响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现在

也开始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

德国和美国原来没有为研究生开设课程,现在研究生院开设了必修课程,而且课程内容不限于论文的范围。研究生一方面接受系统的课程训练,一方面准备撰写硕士论文。美国研究生教育是相当发达的,其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当高。国内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美国这一现象,普遍认为高要求宽领域的课程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绝大多数的著名大学对研究生有严格的课程要求,如MIT要求研究生一般要修读40学分。斯坦福规定研究生修读总学分达72学分。

以美国的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的经济系的硕士项目每年招大约20~30名学生。第一年是标准化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每一门课要上一年。这些课程的考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课程结束之后,大约在5月、6月或8月、9月,有一个综合性考试(又称资格考试),考两门的内容。这是在美国念研究生的第一关。一般给两次机会,第一次没通过,还可以考第二次。这是作为一个研究生基本知识的考试,通常得分B以上才能通过。考卷上不写名字只写代号,以保障评卷时没有偏向者分也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个考试是要淘汰人的,有时刷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与此相比,很多欧洲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教育中没有这种考试。第二年选两个领域的专业课,一年后也要考试通过这两个领域。由于是分领域,这一阶段的考试人数就比较少了,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闭卷也可以口试。可以看出,头两年的教育模式是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写论文以前都受到一定的基本训练,并达到一个基本的专业标准。

目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重科研、轻教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唐敖庆教授曾指出:“我国研究生质量相当于美国的中等水平,与他们最大的差距是在课程学习上。”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力的基础,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美国从建立研究生教育以来,在坚持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把科学研究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美国研究生入学就在导师带领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个人可以单独进行一个时期的科研,然后参加小组科研。科研小组有学术带头人、其他教授和博士后人员,通过集体攻关的形式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同时,美国硕士研究生通过助教、助研得到大量教学科研实践机会。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是研究生的主要层次。是一种对教学和科研要求都很高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科研训练包括掌握科学工作方法,撰写研究报告,钻研本专业国内外有关著作,撰写并发表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章。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就要做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体现出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体现本学科领域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有充分的论证和创新。博士的培养既不安排课程学习,也不要求学位考试,而主要从事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德国以运用科研培养研究生而闻名于世,并且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德国研究生只有博士教育一个层次,尽管博士生也参加某专业的研讨课,也允许博士生根据需要补修一些课程,但从制度上并没有课程或学分的要求,而是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提高博士生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日本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坚持研究能力和知识并重,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都有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博士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硕士以课程学习为主。

通过上述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介绍,不难发现,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对我们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4 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我国现行的经济学研究生培养制度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后建立的。近三十年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式以及内容逐渐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代经济学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所以,我们希望在入学考试、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硕博连读生选拔、考试及论文评审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需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探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全面转轨。随着社会对高等学校知识创新以及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贡献的期望值增大,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必须主动与之回应。

首先,目前我国具有研究生学位的知识分子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MBA研究生数量要增加100倍方能满足当今社会需求,因此可以通过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发展多种形式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等途径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其次,知识的快速更新使每个人都面临不断学习问题,自适性学习、动态学习和网络学习等能力日趋重要,研究生教育必须提供广阔的个性化空间,以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最后,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规格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包括:研究生培养类型多样化、培养途径的多样化、研究生指导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多样化、论文形式多样化等。

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回应都证明,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层应该意识到,创新不仅仅是对研究生自身的要求,在以往条件下那些几乎一成不变的管理、操作思路和制度、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从分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入手,探讨基于创新的经济学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并提出若干改革构想:

4.1 从2008级起,在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中,实现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全员统一考试。为保证考试的公证性和保密性,制定了相应的出卷及改卷规则。

4.2 加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经济学基础理论平台课程建设。从2008级研究生开始,为全部经济学研究生统开各种经济学基础课程,并对课程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课程将采用国外大学及国内知名学府的经济学硕士级别的优秀教材。并聘请在省内外有较高学术造诣,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承担。在研究生统开课程教学上,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试卷,同一密封流水改卷。在考场管理上,将采取与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类似的考场管理制度。每次考试,实行行政、党委分管领导亲临考场,或主持考试,或巡视考场。

4.3 加强经济学硕士论文的全员匿名评审制度。过去,我们都是抽取部分学生的论文盲审,从2008年起,我们将加强经济学硕士论文的全员匿名评审制度,并启动全省乃至全国部分省市的专家库,并编制随机抽选评审专家。

4.4 加强经济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我们将在每月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一次。组织大量学术讲座及学术会议,广泛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与此同时,研究生经济学会也将组织各种学生的学术活动。

4.5 启动经济学研究生教材建设计划。在过去我们对研究生的教材几乎没有统一的规定,从2008年起,我们将通过统开课程的基础上。组织研究生统开课程教材的编撰工作。

4.6 以科学研究来实现经济学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近几年,迫于就业的压力,研究生已不再是所谓的“研究”生,学生普遍轻视科研,以致于毕业时能力不足。我们将大力配合学校科研部门开展各种研究生科研项目以及实行导师带研究生深入项目机制。并要求每位研究生在毕业时都能自主申请项目一次并参与导师项目一次以上,并将此要求作为毕业的要求。

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应用

1 引言

管理经济学应用在市场化活动中,成为企业确定产品价格的一种手段,应用经济学理论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该门学科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管理者借鉴该门学科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生产关系,分析管理经济学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挖掘学科知识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企业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2 我国企业管理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决策能力不足

决策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否完成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战略眼光,很难快速发现管理阶段遇到的问题。在决策方面,由于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预估不足,无法按照企业发展需求调整发展计划,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我国实施的市场经济体制较为特殊,企业的管理者、创立者、经营者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会对企业和行业发展作出误判。

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模式需要按照内部运行数据考量、设计,决策等活动建立在可靠的数据上进行,提高决策内容的合理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决策方面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和论断,对自身实际情况预判不足。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存在很多风险,企业按照决策开展工作,难以利用相关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另外,在当下还受到行业不稳定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不能准确地分析形势,对自身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1]。

2.2 企业氛围低沉

企业文化是支撑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良好企业文化的构建极为重要,企业发展氛围和文化氛围还会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如果企业没有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没有为员工打造融洽、和睦的企业氛围,对员工工作的开展会形成不利的影响。人力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运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科学地组织员工,发挥员工的特长,将难以确保工作可靠、安全地进行,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当下不少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和氛围构建的认知程度不足,没有将其和自身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此种情况下,难以挖掘员工的最大潜力,无法提高人力资源的应用价值[2]。

2.3 利益划分不当

企业利益划分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情况,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清楚自身业务活动的运行情况,明确利益组成,还应该确定利益划分对各大利益主体形成的影响。一旦利益划分不均将会打击利益主体参与企业活动的积极性,会影响到业务活动的进行,降低企业的经济营收水平。规模较大的企业内部拥有较多的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可能存在冲突,会对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形成不小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工作执行期间,确定自身业务板块,还需要调整经营方针,防止因利益分化不合理、合同漏洞或缺陷等问题,影响自身发展。然而,通过调查掌握的信息,很多企业不能科学地分配利益,前期合同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缺陷,导致工作进行后期出现不少纠纷和扯皮等情况,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4 内部管理混乱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国内涌现出不少的中小企业,此类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没有经营大规模企业的经验。受到自身眼界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规划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还无法合理地设置管理方案,出现管理岗位设置不科学的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执行能力。内部控制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能力,也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必须关注的内容。但是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管控观念,没有办法按照自身发展要求调整发展方案。大部分管理者仍在摸索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阶段,因为对现下工作经验整理不足,也没有科学地套用先进企业成熟的管理模板,所以在管理方面会遇到不少阻碍[3]。

2.5 员工情绪不高

员工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员工工作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类活动的进行情况。但是当下发现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办法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表现较差,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度条例缺失,没有将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良好地发挥出来。员工薪酬分配不科学,难以满足员工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出现人才流失和员工情绪不高的情况。

3 管理经济学在企业运作过程的应用价值

3.1 指导生产

管理经济学是企业开展工作的理论支撑,涉及生产方法、生产对象、生产分配和生产计划等多个环节,掌握相关环节的原理可以解决管理和生产计划中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调整工作节奏,使用最少的资本带来丰厚的效益。企业管理者在自身发展中,改变过往的经营模式,在管理经济学观点下,使用有限的资本制造大量的产品,保证此类产品的品质,使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肯定,让企业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还可以凭借优良产品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在生产方面认清生产结构和生产模式存在的差异,发现生产技术对生产活动形成的影响,结合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模式。管理经济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确定发展方向,还可以调整资源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企业开展生产活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应用资源,可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4]。

生产管理和生产计划需要进行目标设定,确定产品堆积和产品供不应求等情况出现的原因。随着反馈调查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生产活动存在的问题,快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管理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各环节工作的执行情况,可以快速发现工作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控制。在成本控制方面应该关注企业经济发展情况,需要调整工作管控方式,确保企业管理工作可以良好地推进。

生产分配会影响到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购置情况,企业在管理经济学指导下,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需求,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防止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

3.2 提高企业运转效率

管理经济学出现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基本原理层面分析,通过管理经济学可以控制生产活动中生产计划和对象,该环节会直接影响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企业以管理经济学作为控制工具,可以科学地配置资源,大幅度提升资源利用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围绕不同层次消费者,选择不同的管控方式,由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资源配置方面,应该选择科学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大幅度提升生产资源的应用水平。

资源的应用情况对企业活动的开展有不小的影响,企业应该改变资源的应用方式,立足实际需求提高资源综合应用水平,解决生产模式和组织形态带来的问题。员工主观能动性和资源合理分配,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应该激发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另外,调整生产方式,科学地使用技术手段,为企业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促使业务工作可以高效开展[5]。

4 管理经济学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管理經济学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常用的工具,对管理者决策有巨大作用。企业活动的设计均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开展工作,必须建立全局发展观念,考虑到设计、活动组织、研发等环节工作实施情况,HIA需要研究各环节的工作成本。选择成本综合管理的方法,精细化地管理各项工作,实现控制成本的管理目标。企业应该在发展中调整自身定位,设立信息反馈平台,加强对售后环节的投入力度,整理受众对企业提出的意见。此外,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企业在经济管理阶段,应该抓住价格主动权,分析产品研发效率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按照发展需要采用科学的管控方式,确保各类经济活动可以安全地运行。研究经营管理学原理,可以从中发现企业管理者使用条件控制利润,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主要控制产品的总成本,达到经营目的。

5 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管理者的能力直接影响业务活动的进行情况,管理经济学核心就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形成科学的管理思维,分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促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形成正确的管理态度和较强的整体分析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实践和科学的态度处理问题[6]。

5.1 生产函数关系

在管理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函数方面的内容众多,该部分利用生产函数内容可以调节企业生产成本,为产生变量变化提供数据支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调整生产工作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在生产函数关系指导下构建的工作模式,其生产效率超过常规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应该找到生产产量变化的规律,还需要围绕观众需求调整工作模式,科学地调节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式(1)为生产函数。

Q=f(L,K) (1)

其中,Q、L、K分别代表最大产量、劳动、资本(在K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Q与L呈正比关系)。

5.2 价格、市场定位

企业在产品控制方面应该关注产品的价值,还需要分析市场定位和价格定位对产品销售形成的影响。结合分析获得的数据,判断产品的预售情况,科学地设定价格,扩大企业利润空间。在产品价格设定方面,应该利用价格弹性公式调整产品价格幅度,由此准确地预估产品销售的方向,防止后期出现预期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在价格制定方面,应该考虑价位制定是否合理,选择高定价逐渐下调的方式,保证产品价格拥有充足的价格弹性。另外,企业可以使用理性思维推进内部价格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5.3 产品交叉弹性

企业管理者在工作期间,需要关注产品交叉弹性方面的内容,分析产品存在的交叉弹性,还应该按照需求交叉弹性值调整工作方案,需要按照交叉弹性值调整方案,按照数值确定竞争关系,以数值的正负作为判断竞争能力的关键,如果数值为正竞争比较明显,反之竞争不明显。围绕产品交叉弹性进行分析,调整工作执行方式,可以降低销售市场的替代品和互补品。企业管理者在发展中应该从消费者的层面控制产品,确保产生的产品可以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保证其可以达到销售目标,为企业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

6 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前景

6.1 市场化条件

企业推进各项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各类活动的管理力度。企业管理者还需要发现市场化对自身发展形成的影响,确定发展目标后,为增加产品受众人群,改进技术并优化产品。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市场化的条件和内容,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控制,由此强化企业对产品成本的管控力度。利用管理经营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市场化内容和产品交叉弹性。企业应该提高产品市场附加值,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在经营活动中的利益。

随着经营活动的开展,研究者应该意识到市场化条件对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关注市场环境,发现企业管理、市场化条件和经济运行间的关系,有重点地开展经济活动,调整产品的受众圈层,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效率,让产品凭借优良性能和准确的目标定位,获得大量受众,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应该研究当下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家推行的制度。当下国家重公有制发展,还积极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强化自身的风险地域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快速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国家在近些年調整政策,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让市场化特征的属性良好地呈现出来,为企业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

7 结语

企业需要在新时期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各类活动的开展,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模式,发挥管理经济学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价值,成为企业管理者高效开展管理工作的辅助工具。在管理经济学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丰富的管理思想,整理过往工作数据,认识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实质。结合管理经济学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围绕产品交叉弹性、市场定位、生产函数关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促使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婷婷.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投资与合作,2020,355(06):191-192.

【2】崔桂芳.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669(07):117.

【3】李军.分析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J].品牌,2019(14):48-49.

【4】国晖.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654(09):220.

【5】杨国旗,阮学平,柳长江.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分析[J].财经界,2020(15):84-85.

【6】杨国旗,阮学平.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民商,2020(02):74.

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总成绩: 分 其中:提出问题: (分)

分析问题: (分) 观点结论: (分) 论文规范: (分)

论文题目:从土豆滞销探讨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

1

目录

一、 问题背景„„„„„„„„„„„„„„„„„„„„„„„„„„3

二、 土豆滞销原因的经济学解释„„„„„„„„„„„„„„„„„„3

三、 土豆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4

四、 对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稳定的市场价格机制的相关探讨„„„4

参考文献„„„„„„„„„„„„„„„„„„„„„„„„„„„5

一、问题背景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在今年10月17日播出了一部《小土豆,大问题!》的节目,引起人们对北方土豆严重滞销的关注。

北方土豆的大丰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随着温度开始大幅下降,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很多地方的土豆滞销令农民和当地政府心急如焚。

由于去年土豆卖到八毛多一斤,今年很多农民都抢着种土豆。内蒙古达茂旗是全国重要的土豆产地。今年全旗土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6万亩,近70%的地都种的是土豆,再加上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今年达茂旗的土豆产量预计在12亿斤左右。据了解,今年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土豆种植面积都有所扩大。土豆产量激增带来的是价格不断走低。与2月份相比,10月份全国土豆价格下降35.3%。即使这样,很多经销商仍不敢收购土豆,农民空有土豆却卖不出去。这真是“谷贱伤农”的真实写照。

二、土豆滞销原因的经济学解释

土豆滞销的现象可能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土豆获得大丰收农民的收入却减少,甚至要赔本?

如果从供给法则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则很容易理解。图(1)大致为土豆的供应和需求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土豆数量,纵坐标表示土豆价格,两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是土豆供给曲线,另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是土豆的需求曲线,两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价格和需求量。土豆属于农产品,其短期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即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比较小。换句话说,即使土豆价格下降很多,但市场对土豆的需求增加的并不多。所以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由于今年土豆种植面积扩大,加上土豆大丰收。土豆产量激增。导致土豆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均衡价格和需求量发生变化。又因为土豆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供给曲线的移动将更多地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上,而不是数量的变化上。即土豆价格大幅下降,需求量却增加的不多。

图(2)反映了土豆过剩的原因。其中p1是现行价格,p*是均衡价格。在现行价格下农民愿意出售土豆,但他们不能卖出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市场存在土豆数量为Qd-Qs的过剩。这也就是为什么土豆滞销,农民卖不出土豆。

图(1)

图(2)

三、土豆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土豆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锋说,去年全国土豆总产量不足五千万吨,而今年全国总产量预计将超过七千万吨。土豆产量的剧增导致了土豆大量滞销。近年来,多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产品价格过低会伤害农民,价格过高则会伤害消费者。那么这种价格的剧烈波动的原因何在?

1、 市场信息不对称 造成价格大起大落

一些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关键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农民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影响决策。如今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已与国际市场联动,情况复杂,基层干部和农民根本把握不住。实际上,农民是靠着“去年价格”指导今年生产,总跟不上趟。

2、政府大力推广土豆标准化种植 产销不平衡

近年来,内蒙古多地通过基地示范、农户劳动,在农户中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从而使马铃薯成为农民挣钱的主导产业。农民的产量是提高了,但是政府却未为农民找好销路。原有的销路无法消化掉多出来的产量。

3、游资炒作、农民盲目跟风种植 导致土豆产量巨增

土豆价格上涨之后,内蒙古的土豆种植面积急剧扩大。 在土豆产量巨增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因素就是游资作崇。2010年年初起,不少游资开始纷纷介入土豆种植,内蒙古等主要土豆产区出现了大量外来客商,土豆价格一度延续涨势。游资炒作之后,部分炒客在赚取高额利润后,马上撤离了土豆市场。而去年的观望者今年才在炒客撤离后盲目跟风种植土豆。目前耕种的基本是农民和大型种植户,并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4、农作物种植单一化,农民承担的风险过高

政府推广土豆规模化生产,很多农民只种土豆,忽视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过度依赖土豆。这样风险很高,一旦土豆价格走低,农民必然蒙受巨大损失,生产积极性受挫。不排除来年土豆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价格又回到高位。

5、政府决策失误,忽视市场规律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顾市场,错误引导农民。比如乌兰察布盟希望打造马铃薯之都,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多种土豆,给农民良种补贴。这种补贴可能会适得其反。农民们都跟着种土豆,必然引起土豆市场的大起大落。

6、物流等各项成本提高,土豆售价仍然不低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物流成本、人员成本、摊位费、管理费、不合理的税收、违规收费等越来越高。卖到消费者手上的价格并没有因为土豆产量扩大而降低。影响了土豆的销售。

四、对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稳定的市场价格机制的相关探讨

那么如何破解土豆价格大起大落,稳定市场价格,让农民卖个好价钱呢?

1、国家需要对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必须让农业生产规模化,公司化。通过公司这种方式提升农产品对市场的敏感度,否则,靠农民单个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盲人摸象。

2、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政府应该做好种植信息的调查,统计,分析,决策工作。现在农业统计是事后统计,如果能将一年内各地

想种多少亩等信息进行汇总,便能为农民的决策提供依据。

3、国家应该降低对农业物流等方面的歧视性税收,依法查处违规收费,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一些困难摊贩进行补贴。

4、支持相关食品行业企业,鼓励相关技术革新、食品深加工,提到附加值。帮助农户、食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5、政府应引导农民种植的多样化,加大对新品种的研制,培育,规模化种植力度。比如让农民种植一些有前景的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同时还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

6、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学校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鼓励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

参考文献:

1、央视财经频道《新闻1+1》2011年10月17日版

《小土豆,大问题!》

2、斯蒂格利次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第98—102页

3、财经信息网 《国务院: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五项重点任务》

经济学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班级:会计一班

姓名:刘巨大

学号:10111020303 在大一我们曾学过一门选修课,叫做管理学原理,当时老师一味的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实际案例,让我一度对管理学失去兴趣,但经过本学期对管理学的学习,我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管理学的渴望。通过本学期对管理学的学习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老师用最简单、最贴切的讲课方式为我们生动的讲解了管理学的各种知识,让我学到和理解了一些管理学的概念。

一·学习管理学的收获

(一)在理论知识上的收获

学习管理学让我了解了许多以前都没有了解甚至是闻所未闻的知识理论,让我了解了整个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大概经过以及一些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自己以后应用奠定了 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 1.管理是什么。

通过老师以实际经历对管理学的讲解,我收获了许多,其中包括对“管理”二字的认识,简单来说:管理就是我说你做。即是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权威或经济等地位优势对下属或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下达指令,要求别人严格执行的一种行为或过程。

同时我也了解了许多其他人的观点如: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韦伯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从中国古代得出管理是通过别人去完成任务、管理是通过别人去完成连领导自己也无法完成的任务、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等等;本课中的定义:管理即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凡此种种无不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管理的定义。 2.决策是什么,决策内容或方法应包括哪些。

决策即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由于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问题 决策遵循的现代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传统的最优原则。决策过程要经历确定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决策、评估效果六个过程;决策方法包括:(1)定性决策方法,包括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2)定量决策方法,包括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和风险决策方法。 3.计划是什么,计划的编制应包括哪些。

计划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组织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所作出的选择和安排。计划必须确定和描述的内容包括“5W1H”。计划编制过程须经历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报告、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于算是计划数字化等过程。计划不能只局限于理论而更应该将计划组织实施起来用以指导实践,其中计划组织实施最为典型的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目标管理”,针对我国的管理事件影响最为深远。 4.组织变革

通过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冰山在融化》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形象的为我们介绍了组织变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其相关的内容,是我了解到了成功变革所必经的步骤:增强紧迫感、建立领导团队、确定变革远景以及变革策略、有效沟通、打造新文化、不要放松、创造短期成效、授权行动等。 5.领导是什么以及领导的相关内容。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的本质就是组织成员的追随预付从。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领导风格,按权利运行方式划分包括: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按创新方式划分包括:魅力型领导者、变革性领导者;按思维方式划分,包括:事务性领导者、战略性领导者。领导理论包括:领导特性论、领导行为论(领导行为论包括许多其中管理方格论是最为典型的一个)、领导情景论(其中费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最为典型)。 6.激励的相关内容

激励通常是与动机连在一起的,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哈了解了激励的需要理论、过程理论。较为典型的激励的需要理论包括:(1)层次需要理论,其基本出发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主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或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试图证明每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3)其他理论,在此不再赘述。激励的过程理论理论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激励的工程理论主要包括:公平理论(即社会比较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掌握好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对于做好管理者及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7.沟通是什么及其相关内容。

沟通是借助一定的手段把可以理解的信息、思想、情感在两个或是连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沟通的过程和类别在此不再赘述。为了达到有效的沟通,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培养听的艺术。(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的,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流畅与五组和完整性。(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8.控制是什么及相关内容

控制是对各项活动的监视从而保证实际作业与计划保持一致。根据纠正措施作用的环节,控制可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根据控制实施者划分为:他控、互控、自控。控制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学会控制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痛多控制才能将组织管理得有条有序,才能将组织内部管理的和谐进步积极,才能实现组织的效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

(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收获

管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我了解到,管理学相关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与社会理论的发展有关更与科学实验、心理学测试和研究密不可分,例如泰勒 的一系类理论成就是为提高工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通过大量的科学计量和统计而产生的,是典型的科学实验;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更有许多观点或理论出自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这就告诉我们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管理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一门教我们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灵感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例如我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管理班级,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管理社团等,另外,老师开展的推销水杯的小游戏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与别人沟通才能最有说服力,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计划。

(2)管理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是一门启迪人们智慧,开拓人类大脑的艺术。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让我收获到了许多新的思想,让我认识到要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必须从两方面下 手~了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真正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双方的双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计划。尽管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好,但是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会着重的锻炼自己这方面,争取用最高效行动解决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二·学习管理学的感受

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我的感受颇多,一方面感到了管理学的博大精深,就像在前面提到的一样,管理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关于语言与行为的艺术;同时,管理学也是一门启迪人生,教人智慧的哲学,对人们为人处事有着莫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发现自己在管理和沟通方面还欠缺很多,但这也坚定了我深入学习管理学的信念。 三·对老师教学的几点建议

其实老师的上课方式我是很喜欢的,老师通过PPT和实际经历为我们分析实际案例,简单易懂,形式灵活。因此,管理学是我在本学期众多学科中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但是还是有些建议希望老师采纳。 (1) 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假定的情景,让同学们根据给定的条件开展一些小活动,就像那天让一个同学推销水杯一样,当然本学期做的小游戏也不少,这对大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后能够多开展一些应用型的课堂小游戏锻炼丰富大家对管理学的理解。

(2) 在演示PPT的时候尽量慢点,尤其是那些概念性的理论比较多的地方,尽量给同学留些做笔记的时间。尽管大家可以把课件拷出来再看但是也要考虑到有些同学没有电脑没法看课件,并且我觉得看书比看课件更同意背一些概念。

(3) 这学期老师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加深同学们对管理学相关内容的理解,我觉得很好,一则能够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二则离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比较容易的被大家所接受,希望老师继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

(4) 老师在发现有同学讲话的时候请保持心情,维持正常的上课秩序,不要因为这样的情形影响心情,这不仅对教学质量有影响而且对自身健康也有坏处。

上一篇:读书小报范文下一篇:审批局新闻宣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