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

2024-02-14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关于对档案本身的认识

所谓档案, 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研究利用价值的各种原始的不同形式的记录和凭证。其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一) 档案作为记录和凭证, 不仅仅反映历史, 而且见证历史, 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如我国档案人员通过查找到西藏历史档案馆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凉州会晤和西藏地方首领萨迦班智达的藏文公开信, 清楚地再现了西藏地方归顺元朝中央的史实, 这封信直接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珍贵实物史料, 有力地驳斥了分裂势力的不法言论。又如早在1403年 (明永乐元年) 出版的《顺风相送》中, 就明确记载了福建往“琉球”航路上中国的岛屿“钓鱼屿”和“赤坎屿”即今天的钓鱼岛、赤尾屿。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 表明至少在14、15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 有力地驳斥了日本窃占钓鱼岛的主张。可见档案的存在不仅见证历史, 而且成为我们解决领土争端中的有力武器。

(二) 档案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纸质文件和载体。

各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同, 导致了档案内容和形式内的多样性。古有甲骨文、金石、竹木、帛、纸张, 近现代又有胶片、磁带、光盘等, 呈现了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随着信息的发展, 档案的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转变为依赖机器识别, 档案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传统手工模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的过程, 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

(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 档案已成为了一种无形的资产, 越来越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许多单位都是利用档案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如北京同仁堂利用档案打赢了官司, 阻止“同仁堂”被侵犯;有的企业利用档案打赢反倾销官司;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在城市燃气、水、电、通信等市政工程建设中, 档案在真实记录建设过程情况的同时为以后设施保养和维修维护提供了依据。国家机关参照历史档案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 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为国计民生服务。

二、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上述的档案特点和作用, 突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我们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法律法规, 树立档案法制观念, 做到“依法治档”。

《档案法》是我国的一部专门性的档案法律, 是档案工作的原则性和指导性法律, 需要档案人员研读熟知, 同时除了遵照国家标准外, 从事不同行业的档案人员还要对国家有关部门的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档案法规、自身行业档案的标准和依据熟知和掌握, 只有熟知这些, 才会使档案工作操作起来更加具体、可行, 更加得心应手。

(二)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更大限度满足档案业务需要。

首先, 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流程以及各种应对措施, 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软件。其次, 档案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档案保护意识, 学会档案保管和维护的技能, 一旦档案受到损坏时, 要有修复档案的技术和能力, 防止损坏扩大。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的特殊性, 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 他们对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负有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 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严格的保密素质, 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 品德优秀, 忠诚敬业, 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和侵蚀, 坚决保守国家和商业秘密。

(三)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提供档案查阅, 还要怀有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的心态,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升华。充分做好档案统计工作, 对档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档案信息进行编研加工, 以便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中可以利用档案助力本单位的宣传及文化建设工作;还要善于通过对档案的研究为领导提供决策, 为本单位的健康发展做好参谋。

三、结合实践, 谈谈对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操作的建议

(一) 要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档案工作基本规章制度, 强化档案工作的保障。

规章制度要明确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依据, 要提出对档案人员的要求和必要的奖惩措施, 要强化本单位内部其他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责任配合, 使档案管理各个工作环节有法可依, 有据可查。

(二) 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重视档案的建设。

要成立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机构, 配备足够的档案人员, 做好分工, 在同级部门之间, 上下级机构之间形成档案管理网, 按照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和要求, 积极引导, 让档案管理工作动起来、活起来。

(三)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发掘和深化。

档案管理人员除强化前文所述的素质和技能外, 还要将档案工作进行前后延伸和发掘深化。档案管理人员既可以提前介入档案的形成过程中, 开展业务指导, 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也可以在信息管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集成管理、精细管理、知识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开拓, 拓展档案管理的范围和领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档案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 档案的作用更加突出, 但档案管理工作观念陈旧、从业者能力未能随之提升等因素影响到档案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档案人员应具备素质技能以及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三方面谈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 以与读者交流。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第2篇

1 当前高校信访工作的基本特点

1.1 信访群众素质普遍较高, 维权意识较强

高等学校是高素质、高水平知识人才的聚集地, 信访群众大多来自高校内部的师生群体, 他们本身掌握着广博的知识, 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因而, 在面对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方面, 他们的敏感度往往要超乎普通大众, 对政策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较强, 关乎自身利害得失的意见和建议也相应随之而来。并且, 他们所掌握的维权手段也已经呈现多样化、合法化的特点, 所以, 高校信访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好高素质信访群众的相关要求。充分认识高校信访群众的自身特点、深入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成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必备环节, 这也是从事信访工作的专业人士所要做的前提性工作。

1.2 信访渠道日益增多, 形式走向多样化和多元化

以往, 信访工作最为传统的传达途径是以邮寄书信和当面诉求为主, 信访者将自身的诉求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出来。现如今, 随着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革新, 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不断发达, 人们进行交流和通讯的工具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更新, 互联网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成为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信访者搭建了更多的信访平台, 开辟了更多的信访途径, 开通了更多表达意愿的渠道, 因而, 信访的次数也随之增多, 需要处理的信访事件也相应增加。信息传达更为及时快捷, 也给当前信访工作带来更多难度。信访者依靠多种沟通渠道 (如登门咨询、网上信箱、公开电话、邮寄信件、微博、留言板等) 向信访人员传达个人诉求和意愿, 这不仅加快了信访信息的流通和信访工作的高效运转,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访工作量的增加。

1.3 信访涉及的问题相对普遍集中

高校信访工作面对的人群主要是师生团体, 他们所要反映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与师生员工利益切实相关的方面。教职员工方面, 主要涉及福利待遇、职称评定、人事调整和评奖评优等诸多领域;而学生方面, 则集中反映在宿舍管理、伙食质量等后勤工作和学生的评奖评优、学籍管理、意外事故、学分认定、考核成绩、财产安全等相关问题。所以, 针对不同的时间段, 信访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极强的可预见性。比如, 在学校内部人事调整或绩效工资改革时期, 有关政策所引发的争议出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教职员工对于人事任免或绩效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也容易成为这一阶段信访处理的主要问题。因此, 信访人员在敏感时期要格外提高警惕, 做好预防工作。

2 对高效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高校信访工作呈现出来的三大特点, 笔者认为, 做好高校信访工作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信访人员的素质, 抓好信访人员队伍建设

信访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信访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是影响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由此, 高校信访部门应选拔脾气温和、性格稳重、善于沟通等高素质人才来从事日常管理工作, 到岗人员也应时刻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和知识, 最好是做到烂熟于胸, 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高校改革措施和应对方案。信访工作人员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公仆意识, 尽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及时疏导、安抚信访人员情绪, 认真查找问题所在, 必要时还应结合法律知识来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真正做一位合格的倾听者、调解者。当然, 信访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信访人员的工作经验积累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信访人员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多争取机会参加相关专题培训进修, 全面深入了解、把握高校来访事件的规律和特点,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校园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2.2 完善信访管理体制, 逐步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和合理化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信访工作的人员来说,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高校信访工作的繁杂和重要。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高校信访工作, 加强其工作流程和工作秩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信访工作是一项集政治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复杂工作。其性质决定了信访工作要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建立务实、高效、有序、畅通的信访秩序, 保证信访信息的公开畅通和及时办理。同时, 要努力提高高校信访部门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在接到信访来信或来电时, 严格遵循信访工作法则和相关条例, 处理信访问题时要能够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合情合理。要能够尽量化解矛盾调解纠纷, 尽力将矛盾扼杀在萌芽之初, 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信访工作人员话语不当、对政策不了解、服务表情冷漠等因素导致信访人员产生误解而造成矛盾激化、升级。高校信访工作既要贯彻党中央和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高等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 又要兼顾信访部门的办事程序和相应条例, 将信访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运行轨道, “实现信访工作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切实为提高国家依法治国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做出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贡献。信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离不开党政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科学的引导、切实的完善将会带动信访工作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2.3 畅通信访网络渠道, 促进信访程序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网络信息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在帮助信访人员开辟更多信访平台的同时, 也能够为信访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所以, 高校信访部门一定要畅通网络渠道, 建立学校关系网络, 加强学校教职工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这里, 信访部门可以借助网络 (微博、微信、QQ、BBS留言板等) 的便利充分发挥纽带桥梁的作用, 时刻关注群组动态, 掌握当前广大师生的心声和学校发展的方向, 尽量将不必要的矛盾扼杀在摇篮中。同时, 网络的建构也促使高校信访程序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并且, 畅通网络渠道也是落实信访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总之, 在高校改革逐步推进的关键时期, 高校信访工作成为维系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校信访工作呈现出信访群众素质普遍较高, 维权意识较强、信访渠道日益增多、涉及的问题相对普遍集中等显著特点的新形势、新状况下, 作为高校信访工作人员的我们更应该将如何改善、提高信访工作的方式和效率放在首位, 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同时, 我们希望高校领导部门能够不断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 抓好高校信访人员队伍建设, 完善信访管理体制, 畅通网络渠道, 逐步推进高校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深入推进和相关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 高校信访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的高度重视, 成为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方式。因此, 加深对信访工作特点的认识、逐步完善信访工作体制便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高校信访,特点,措施,体制

参考文献

[1] 余嘉强.论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4) :40.

[2] 张宣芬, 吴晓明, 周明.建立长效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的实践与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0 (3) .

[3] 高志峰.扎扎实实地做好信访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2 (36) .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第3篇

1 培养模式的国际化

管理学院在2006年开始设置硕士研究生创业管理精英班, 它采用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创业、创新为导向, 注重对研究生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高强度的课程设置, 倡导强烈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为有志追求卓越的研究生提供一流的学习、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精英班以创新创业为导向, 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部分课程聘请外教授课, 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 加大国际化、创业创新等内容, 实行导师团队指导模式, 将海外交流模块与实践模块纳入必修环节。精英班是管理学院在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是管理学院“复合型、高层次、国际化”的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实现。

2 培养观念的国际化

观念国际化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认识到必须尽快融入国际研究生教育的主流中, 与教育强国对话与交流。管理学院开始把合作办学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契机。2009年管理学院创业管理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 创业管理是管理学科领域适应新时代需要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专业, 依托于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 和世界著名创业管理教育机构——美国百森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建立起“全球创业管理硕士联合培养项目”。项目将从中国大陆、美国和欧洲分别招生。在课程阶段,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合班上课,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里昂商学院、百森商学院分别完成1/3的课程学分, 全部课程均为英语授课, 三方互免学费和住宿费, 学生自理餐饮及国际国内交通费。在论文阶段, 来自三个地区的学生分别回到各自学院, 根据各自学校或学院的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并获得各自学校或学院授予的硕士学位。浙江大学-百森商学院-里昂商学院“全球创业管理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为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多元文化背景、全球学科视野、优异学术氛围和广阔职业空间。

3 培养平台国际化

近年来, 管理学院与剑桥大学, 哈佛大学, 康奈尔大学等著名学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不仅通过课题的合作进行交流, 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论文指导等形式进行实质性的人才培养。通过这些合作和交流, 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研究平台, 本质上是将研究生培养团队扩展到浙大以外, 使研究生拥有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以实现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4 师资的国际化

现代大学发展的关键在师资, 中国加入WTO后, 将更多地参与和影响世界, 因此, 承担着培养国际复合型研究生人才重任的大学教师, 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准和国际交往能力。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更加适宜于人才合理、顺畅流动的体制和机制, 使更多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展示其才华。另外, 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 必须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管理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认识到, 必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具有全球化视野、充满学术创造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近年来, 学院抽出专项资金, 选送年轻的优秀教师到哈佛, 斯坦福等大学进修, 合作, 同时先后邀请里昂商学院, 哈佛商学院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学者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 介绍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 使研究生能很快融入国际化学术网络。

5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

目前, 国际的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 也越来越深入, 而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贸易国家之间学历、资历、专业资格证明或许可证等的互认问题, 因此,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应通过贸易国家之间的协议, 允许外国研究生教育机构在所在国颁发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 各国之间相互承认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 或者在开展了研究生教育的学校间, 实行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

6 教学内容前沿化、国际化

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着眼于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人才需求结构的要求, 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要加强对既懂业务又熟悉国际惯例、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精选和更新教材内容, 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对于国际通用性较强的学科和专业, 直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原版教材, 把当前的有关国际政治、世界和各国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基本知识引入教材, 引入课堂;改革培养模式, 加快教学制度的创新。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改革, 强化对研究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教育, 努力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总之,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不仅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也是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需要。当前, 高校提出创建国际一流大学、国际知名大学。显然, 一流大学不是自封的, 也不是上级命名的, 要成为一流大学, 既要扎扎实实搞好教学与科研, 苦练内功, 还要走开放办学的道路, 加强国内外交流, 特别要有全球化意识,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自己, 在竞争中创出声誉, 进入国际高等教育的主流。而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正是促进高校进入国际知名或一流大学行列的重要手段, 也是衡量一个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摘要:讨论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和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认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公司目前正在使用的ERP,横向来看,它包括了客户资质审查、可行性报告的审批、各类合同的申请与审批、收款、付款、结款、还款的管理以及各类文件的查询等功能;从纵向来看,它包括了从粮贸部到各经营部、平台直至各个利润点的所有层级。每笔业务从开始到结束,从可行性报告的提交直至合同的关闭都会涉及到ERP,在每笔业务的各个环节中,ERP都在被频繁的使用。

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粮贸部各级管控人员除了会要熟练操作、使用ERP还应充分了解ERP系统的产生、历史、当前ERP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在促进企业管理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ERP 的概念及其历史必然性

ERP 是英文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 的缩写,翻译为企业资源规划。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核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平台来实现应用功能,为企业管理层及一线操作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机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ERP是一个核心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以获得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的最后付款的顾客。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效益与成败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能否充分地开发和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但是,在一个企业中存在着财务、顾客资料、采购情况等众多信息,有效地收集、整理、归纳和提炼所需要的信息,将高质量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决策者,不是依靠一个人或一个简单的系统可以完成的。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内容。于是,作为迎接挑战、作为竞争工具的 ERP 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当今, ERP建设不仅是自身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引入 ERP,可以在管理方面导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有利于对企业的实时控制和保持业务的稳定发展,为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有力的帮助。

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像企业资源计划(ERP)这样的全面信息化的、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的信息系统来解决他们在信息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ERP在国内出现的背景

中国企业通过辛勤工作,锐意进取,抓住历史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内部的实力,也要将目光辐射到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来,继续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的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如果要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世界市场,必然的趋势就是实施企业资源计划。中国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就是 ERP。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管理已成为日益迫切的事情,可以说,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仅靠价格,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只有横下一条心——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逐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ERP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复制西方 ERP 是不可行的,因为发展背景和文化存在差异。ERP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创期:这个阶段几乎跨越了整个 80 年代,其应用范围仅限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当时应用程序的效果是有限的。

第二个阶段是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 1990 至 1996 年,其主要特点是 MRP-II/ERP的应用和推广,在中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从 1997 年开始直至今天,其主要特点是引入了 ERP,并逐渐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扩展到二,三产业,并一直被探索和不断实践,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进入成熟阶段的 ERP 应用。

中国目前的宏观环境日益复杂,上升和下降的企业的命运在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成熟阶段,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参与到 ERP的使用中来并成为技术和管理推手,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目前,从 ERP 的生产看,我国已有了多家 ERP 厂商,例如台湾的普扬、汉康、天心,香港的盛创、佛氏,大陆的北京利玛、用友、金蝶等等。从 ERP 的使用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上千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 ERP 软件,一些企业应用的效果也比较好,如联想、海尔、长虹、华为等。

ERP 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时代,对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应用必须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力。

四、ERP在我国企业推广使用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企业引入 ERP 已很必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业务高速的增长,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ERP 在本质上是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各个管理体系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发展。

2.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企业的管理及信息化水平是最薄弱的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资源管理,管理方法是以流程制代替科层制,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各级员工、员工与客户可以很好的沟通和交流。ERP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企业传统管理的落后局面,提高管理效率,让企业在竞争中获胜。

3.企业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变革和创新,ERP 正是迎合了这一特征。著名 ERP 专家金达仁先生曾说过,ERP系统运用知识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生存与发展,并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接受新经济、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教育。

4.企业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管理思想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加入 WTO 以后,在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趋势下,快速成长是中国企业的典型特征。但是,企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我国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哪个行业,企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有销售订单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不能及时供应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但某些材料却在仓库里大量囤积;由于产品积压导致资金周转很慢等等。在激烈的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企业深深感到传统管理方式和落后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管理和发展的需要。那么,能否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呢?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销售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内容。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管理系统,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以达到不断提高生制的改革和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及业务流程。

通过实施 ERP ,可以强化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生存发展的商业链,体现企业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减少大量中间成本。可以说,ERP 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管理思想的需要。

五、ERP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优点

ERP在企业中推广使用过程中,其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合理配臵和利用资源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转向为基于企业资源的竞争。企业只有认真审视自身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的可利用资源,确定其能力和资源的程度,才能在动态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对整体资源的综合考虑,而 ERP 结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资源更合理有效的配臵。另外,ERP 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这样,企业不仅合理地管理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有利于利用供应链上的企业外部资源,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

2.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

企业要不断创新就需要随时根据竞争的环境调整策略,并时刻审查业务流程以确保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企业应用 ERP 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最终目的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借助于 ERP 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不断地优化它的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企业资源计划与业务流程重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实施项目包括业务流程重组过程。另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创造了条件。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首先,ERP 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由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对整体资源的综合考虑,它对控制生产成本、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方面不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有可能为了降低库存,增加财务风险。应用 ERP 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同时,ERP 的管理思想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即企业外部资源被集成进来,使企业外部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把握,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的管理决策水平。

其次,ERP 将企业内大量日常性、重复性的工作进行程序化和规范化后,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这将有利于企业决策者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真正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另外,企业管理的实时性得到了加强。ERP 的应用可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快在计算机中得到反映,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去解决问题,减少企业因生产问题而造成的重大损失。

总之,ERP 的成功应用将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

六、 ERP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实施 ERP 并不只是购买软硬件的简单问题,而是本身业务流程重新改造重建的过程,是一项投入高、周期长、牵涉面广、存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风险的大型系统工程。程序化、透明化的管理使很多环节更加精确和量化,很难再做人为的变通,这对国内企业人治化色彩较重的传统管理行为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实施 ERP 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恰当选择实施 ERP 项目的时机

企业实施 ERP 时机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因为,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实施 ERP 的阻力。只有在 ERP 实施所需的条件者具备的条件下才能有计划、按进度进行。

2.谨慎选择 ERP 软件

不同的 ERP 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性能、产品价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在准备上 ERP 项目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首先搞清自己的需求,谨慎的选择将要使用的软件。

3.企业一把手要把好关

企业实施 ERP 是对企业整体流程的改进和提高,实施的过程必然遇到巨大的阻力,没有“一把手”的信心和决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4.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并作好人员培训工作

ERP 项目的实施与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息息相关,要想取得项目的成功就必须让每一个相关的员工参与进来。同时,为了提高每一个相关员工的能力水平使之达到 ERP 的要求,必须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第5篇

今天,法律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社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方式被称为法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西元前350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得更好。”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在古汉语中,“法”和“律”二字是分开使用的,含义也不同,以后发展为同义,更合称为“法律”。 虽然自秦汉以来,法和律可解为同义,但其含义仍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法的范围较广,通常指整个制度,比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清代戊戌变法中的法就不仅限于刑法;而律则是指具体的行为规范,尤指刑律。

而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的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时由日本输入。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法学的传入,汉语中的法律一词的含义又有所发展,逐渐成为法学的专用术语。在法学理论和现代汉语中,法律既可以指法律的整体,即广义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法律也可以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虽然法律一词已成为法学专用术语,但是在汉语中,法和律的含义却不仅限于此。法还可以作方法、方式、法术等解,律还可以用于纪律、规律等。

我爸是警察,所以我从小就有接触法律。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我第一次系统的接受法律知识。 “法律”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非常有威信力的,并且当今医患关系紧张,懂得法律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今天,作为一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初学者,我所了解的法律还是较为肤浅的。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而谁违背它,必然受到相应的制裁。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分类十分复杂,然而要想真正的了解法律,追其本源,我们就不能不了解一下法学的历史。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当时丰富多彩的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作品涉及一系列法理学问题,如法与权力,理性的关系,法与人、神、自然的关系,法与利益、正义„„这些法学史上最初被提出的问题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论述,对西方法学一直有着深刻的影响。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十二铜表法》与《罗马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后的西方法学和法律制度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传统上,法律对于中国人而言,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法律是“帝王之具”、“驭民之器”,法律无一例外的为当权者的命令。相对于西方来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的长期以来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然而现在随着中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建设法治社会思想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了解法学知识,相信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民法,民法是。。。。。。。。。民法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

下面有这样一个民法案例。2012年,陈某在丈夫去世后经人介绍与寡妇李某结婚,但他们的婚事一直遭到陈某儿子小陈的反对。2013年,陈某患上非常严重的精神病,并久治无效,产生巨大医疗费用,生病期间一直由周李某悉心照料。2013年11月,小陈突然提出要担任父亲的监护人,保管父亲的所有财产,并要以其父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李某离婚。1.陈某的财产应该由谁来保管? 2.小陈提起的诉讼,法院是否应予以受理? 我国<民法通则>第17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上述法定监护人的顺序也是法定的,通常前一顺序的监护人能够监护的,后一顺序的就不应担任监护人,这是为了保护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案中,李某是陈某的配偶,是第一顺序的监护人,而且完全有监护能力,所以陈某的财产应由李某来保管,作为第三顺序的小陈无权要求监护。此外,监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不是为了监护人的利益。此案中李某对陈某照顾得很好,小陈没有任何变更监护的理由。2.李某与陈某之间的合法婚姻关系,非由当事人本人结束,任何人不得干涉。小陈既然不是陈某的监护人,当然无权以陈某的名义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也不应受理。这样的案例只是民法中的九牛一毛,用法律来处理看似复杂的民事关系,我认为是相对公正而有效的。

法律本身已经做出了较为公正的规定,那么如何执行法律就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具体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或者司法权的国家机构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在依法办事方面以身作则。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权利时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必须重视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不应把治理的对象仅限于民。在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决不允许存在任何"特殊公民"。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把

依法治理当成这为变幻的工具。这些都是以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就是这些不争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已经成为今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我们在茶余饭后闲谈的同时,不禁要思考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个“李启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在自己心中,法律究竟是什么?如果法律只是"防君子"的墙上剑,如果允许"警察局长来了也不管用"的特殊公民逍遥法律之外,那么,依法治国就会成为空谈。

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法律不是可以由人随意解释的,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作为法律人所面临的就是,用自己独特的一种思考,用自己对人类历史的一种观察、理解,来构想一种更加合理的制度以对人性恶的地方进行防范,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一个良好的司法。而每个公民都自觉地遵守维护法律,并严惩那些无视法律尊严的人和事。当法律根植于民众心目中,依法治国之路便会更加辽阔!

法律不是吓唬麻雀的稻草人,它应该是维护国家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尚方宝剑,不管是什么组织、什么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违反法律、践踏法律的行为,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必须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法律才有严肃性、权威性可言。普法之难,难就难在有法必依、依法办事上。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执行这项法律的路更长、更艰巨。

当今社会,广大的青少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既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又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利益受损和违法犯罪现象等发生,因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另外,据有关统计,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查获得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每年均超过15万人,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犯罪总人数的14%左右。且有上升趋势,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也逐渐趋向低龄化,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什么法不法?我就是法!”的观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青少年大力宣扬法律知识的原因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我们喜欢追求自由,展现自我。然而,追求自由固然重要,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恣意妄行,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相对的、受制约的。法,作为人类选择、接受、沿袭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规则,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人们获取或丧失自由息息相关。对于法和自由的关系,先哲们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进一步指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确定的高等学校的“两课”课程之一,是大学生的共同课、必修课。学习法律基础课,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对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作为合格大学生的起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教育立法的完善,依法治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必然趋势。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课,掌握基本法律常识,从理论上弄清楚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的内在联系,明了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不良风气及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这显然有利于大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业,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秩序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步。

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求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对外交往,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新世纪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尽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第6篇

我在工作中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备课上课之余,便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把读书看报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为我深切体会到,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技艺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参与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后,我自觉跃升到新的境界。于是,在我的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因而广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记得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又在读中解决问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读”字,浓缩了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人生不也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吗?需要每个人用心去解读,而学生,则是我最需要读懂的“书”了!悟到了这一点,我似乎对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着自己的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兼班主任,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乃至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巧妙地融合在教学环节的细枝末节中,从容、睿智、幽默、深刻、简洁地把课上的平实、朴实、扎实,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尊重之心,而这种关爱、理解、平等、尊重常常渗透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之中。我深深地知道,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让学生记一辈子,甚至影响到他的人生。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便时时注意警醒自己:不要伤了学生的尊严和人格,不要伤了学生的上进心、是非心、羞恶心;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要讲究方法,不宜大张旗鼓,众人皆知,而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有自卑心理,就设法让他确信老师尊重他、相信他,然后一步步帮助他解开心里的枷锁,放飞自己的理想。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没有人能将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奉献给别人。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家长重智轻德,造成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祖国缺乏荣誉感,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缺乏善心,对父母缺乏孝心,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这正是道德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品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被社会接受承认,才能让他人喜爱,才能有幸福快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道德修养应该从两方面养成.一方面需要把人类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孩子,依次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道德主体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道德规范,引导孩子自觉地加强道德养成.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八荣八耻"既蕴含着人类的传统美德,又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教师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不光靠言传,更多的应是长时间作出榜样,身教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在教育教学中重视道德教育,言传身教.放下因巨大的历史文化惯性而留存于我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与学生交流。教师的生命是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待学生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真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针对个别学生学习懈怠,不愿及时完成作业,我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吃饭去体验,告诉学生学习是在为大脑用餐还编了歌谣学生学生,以学为生.学业优秀,万事亨通.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看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将没有吃完的烧饼和方便面扔进垃圾桶,我利用班会,晨会课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编了儿歌金光灿灿麦儿黄,颗粒饱满待进仓.农民伯伯真辛苦,一日三餐爱惜粮.告诉学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上一篇:浅谈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范文下一篇:群体上访事件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