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

2023-09-20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第1篇

威县金水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项 目 简 介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位,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制定了水系规划,特别是把金水河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将境内原有河渠进行扩挖、改造、提升,使之成为靓丽的风景带、群众的休闲带、城市经济的带动带。

金水河整体河道总长36.5公里,其中城区河段10.1公里,河道景观控制宽度150米,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期分段实施的原则,重点打造城区段。目前已投资1.76亿元,完成河道扩挖,土方量220万立方米,完成乔灌种植4.6万株。 金水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完善了城市排沥体系,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为把威县打造成为“城河相依、湖清景秀、宜居宜业”的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第2篇

白衣庵溪位于津市市白衣镇, 流域全长8.9 km, 溪水窄小段仅0.5~1.0m, 在宽敞处约30~70 m, 溪水流速约为0.5m/s~1.0m/s。流经范围内主要污染源为集镇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经调查, 白衣庵溪流域总耕地面积40621亩, 镇区人口约5000人, 镇区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汇集后排入白衣镇污水处理站, 出水达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白衣庵溪, 污水流量约600m3/天。

经核算, 白衣庵溪年受纳污染因子质量如下:

生活源:COD 13140 kg/年, TN 4380kg/年, TP 219 kg/年;

农业源:COD 406210 kg/年, TN 121863kg/年, TP 20310 kg/年;

(生活源按照污水流量600 m3/天, 水质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农田排污系数按照经验系数计算:COD 10 kg/亩·年, TN3kg/亩·年NH3-N2 kg/亩·年, TP 0.5kg亩·年)

基于河流水质调查结果,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治理前水体评价为劣于Ⅴ类, 平水期和枯水期存在黑臭现象。

为削减白衣庵溪入湖污染因子流量, 拟在入湖河口蔡家桥往上游1600m河道进行生态拦截工程建设, 通过打造水质与水景皆俱的“水下森林水边园林”, 增强河道生态自净能力, 有效的削减入湖富营养物质流量.

建设区域水面面积约为103261㎡, 同时也包括11个鱼塘, 鱼塘总面积为55119㎡。建设前白衣庵溪入湖河口航拍如下图:

2 技术措施

2.1 建水坝

白衣庵溪入湖河口河面较宽, 水流较缓, 多年底泥和植物残体等淤积较严重, 水体复氧能力低下。而在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 源头管控是前提, 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 水动力改善则是根本的长效保障措施。为了改善白衣庵溪入湖段水动力, 本次方案采用梯级拦截坝形式, 以形成入湖河口的水力梯度, 对上游来水按照水处理工艺要求进行分流、导流, 使枯平水期来自上游劣于五类的河水经过人工控制的生态处理后, 再于入湖口处汇合, 最终通过滚水坝进入毛里湖。

梯级水坝设计及分布如下:

1#坝, 蔡家桥前, 弧形混凝土水坝, 高程控制30.6m;2#坝, 高负荷湿地上游侧, 拱形混凝土水坝, 高程控制31.5m;3#坝, 蔡家桥上游400处河道, 平顶混凝土水坝, 高程控制32.1m;4#坝, 原有坝址, 平顶混凝土水坝, 高程控制33.2m。

2.2 清淤泥

通过对工程范围内河道断面的勘探, 了解到白衣庵溪入湖河段淤积厚度为0.6~1.1m, 通过淤泥清理, 目的一是疏浚河道, 增大纵比降和河流的承载能力, 减轻河道的淤积速率, 确保防洪安全;二是对河底污染层进行清除, 减少富营养物质重新进入水体的风险, 有效促进河道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2.3 造湿地

白衣镇生活污水处理站位于入湖河口2#水坝附近, 污水处理规模为600T/D, 排水标准为一级B。和上游河水相比, 污水处理站的排水污染物质浓度更高, 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本方案采用高负荷构筑型人工湿地+多级表面流湿地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污水站出水。高负荷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如下:

砂滤池——一级生物塘——一级潜流湿地——二级潜流湿地——二级生物塘——三级潜流湿地——砂滤池。

高负荷构筑型人工湿地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V类水质标准。

同时, 湖河口存在大量鱼塘和河汊, 可以利用打造成大面积的花海表流生物塘, 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对河道上游来水进行旁路处理, 进一步去除缓流河水中的营养物质。根据对水体环境、治理目的及植物本身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其生物塘的植物主要选用荷花 (莲藕) 、茭白、菱、芡实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品种, 以期水质净化的同时, 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

2.4 创园林

秉持着“建一处环保工程, 造福一方百姓居民”的理念, 在对河道进行适当修复设计的同时, 本案以原有河道形状为主, 适当添加自然式生态河滩、河湾、生态绿岛以及植物湿地, 辅以各类水生植物的种植, 同时在主河道两侧多以水生植物种植的生态恢复区、河滩、以及绿化为主的生态绿岛, 力图还原河道的自然生态结构。

按白衣庵溪入湖河口区域资源特点和空间, 以及功能结构分区布局, 将该区景点、功能点设计结合在生态修复主题之中, 兼顾白衣镇村民日常休闲、观赏、游憩功能。设计涵括入口广场、休闲广场、栈桥栈道、廊架、亭阁、行道游道、停车场等, 着力打造有利于当地居民的水边园林。

2.5 修边坡

本方案对白衣庵溪入湖河段河道边坡进行防护和修复, 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通过边坡修复构筑驳岸生态景观。部分区域创新性采用生态植生产品, 稳固边坡的同时打造生态景观。

2.6 构生态

上游河道来水经过生物塘处理后, 与白衣污水站出水经过高负荷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排水在入湖河口1#水坝前汇聚, 形成了一个约2万平米的静水区。本方案利用沉水植物恢复水域生态群落, 通过投配、接种微生物实现水域的自净, 通过牧食鱼类来控制水域沉水植物种群, 通过恢复水域的自净功能, 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促进沉水植物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合理搭配, 重构白衣庵溪入湖河口的水生态系统, 使从入湖河口经过1#滚水坝进入西毛里湖湖体的水质更加优良, 同时通过滚水跌水, 形成清澈的可视化效果。

3 结论

河道的黑臭治理, 一般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 其中外源减排和内源清淤是基础与前提, 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 水动力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本案采取“建水坝、清淤泥、造湿地、创园林、修边坡、构生态”六大措施, 打造水质与水景皆俱的“水下森林水边园林”, 即取得了削减污染物、减少对湖排放的效果, 又为当地老百姓打造了一个可供休憩娱乐的绿地广场, 获得了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简称“水十条”) 发布后, 黑臭水体一度成为首要环保话题, 全国掀起了保水治水新高潮。“流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周边水体的迫切需求。河道的黑臭治理, 一般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 其中外源减排和内源清淤是基础与前提, 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 水动力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白衣庵溪入湖河口生态修复工程是西毛里湖生态环境综合保护项目中具体工程之一, 旨在通过治理入湖河口的黑臭水体, 恢复入湖河段的生态自净能力, 大大减轻黑臭水体入湖带入的富营养物质流量, 以达到有效保护西毛里湖水质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该工程采取了“建水坝、清淤泥、造湿地、创园林、修边坡、构生态”六大“武器”, 以打造水质与水景皆俱的“水下森林水边园林”。

关键词:黑臭水体,水质,水景,水下森林,水边园林

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第3篇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法律困境与制度跟进

3、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4、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诉前赔偿制度的适用初探

5、建立“绿色发展”的法律机制:长江大保护的“中医”方案

6、生态安全问题与政府生态安全责任

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合目的性的制度保障巩固

8、虚拟治理成本法的适用浅探

9、浅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10、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

11、旅游城市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研究

1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布局及技术策略研究

13、从森林生态保护角度浅谈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14、环境损害赔偿试行之后

15、观赏植物白花龙的离体快繁条件筛选

16、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中的恢复性司法应用

17、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目标

18、共建检察公益诉讼教育基地

19、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想的发展逻辑和启示

20、乡村振兴中严明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构探析

21、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立法: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

22、推进青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路径研究

23、规范审理程序 切实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24、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思考

25、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6、依法建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长效机制

27、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研究综述

28、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法律问题探究

29、环境司法专门化下的特殊环境诉讼规则

30、非法采矿,需承担生态破坏侵权责任

31、卖“年检神器”,获违法处罚

32、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新模式

33、庄里的水井为何又黑又臭

34、生态环境谁破坏谁修复,自此有法可依

35、构建ESG新格局 中交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6、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新视界:生态文明建设

37、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原则及其改进

38、民法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评析

39、顺应新常态 把握新形势不断开创我省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40、综改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图谱

41、林业生态修复现状与改进措施

4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研究

43、跨省排放有毒废水被判赔近30万

4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落实生态环保工作责任

45、全面推进湿地保护和洞庭湖综合治理

46、法治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47、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研究

48、民法典编纂中的生态修复责任探讨

49、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有据可依源头治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第4篇

摘要:农田土壤被重金属污染之后,其毒性很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动物及植物中沉积,从而给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等带来很大威胁。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化肥、农药等的大范围应用,这就更加剧了重金属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本文总结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一些修复技术。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修复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化肥及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使得重金属可通过很多方式残留到农田中,导致农田土壤被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毒性大、不易降解等特点,因此极易在人体、动物、植物中沉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研发出科学、环保、高效的修复技术,从而有效解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1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问题

农业管理部门对我国多个城市的农田土壤进行了实验与分析,实验数据显示,大多数城市的农田土壤中As、Hg、Cd、Ni、Zn、Ph、Cu、Cr的单位含量都大大超过了土壤原来的背景值。防治农产品污染的农业部实验室对我国24个省市的农田土壤调查结果表明,有近330个重度的重金属污染区,总面积大概57824平方米,农产品被重金属污染的比重在被污染的农产品中占比高达80%。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郊区的农田均受到或轻或重的重金属污染,比如江苏南京的农田土壤受到了Hg、Cd、Pb污染,尤其Hg污染最为严重;2010年黄浦江沿岸地区农田土壤中Pb、Hg、Cd、Cr的含量依次超出土壤背景值的45%、68%、60%、67%;连续5年北京近郊农田土壤中的Pb、Cd、Hg含量都远远超过远郊;2010年深圳农田土壤采样点中有37%的Hg单位含量高于背景值,其中采样点中6%的污染程度在中度以上。此外,香港、重庆、海南、江西、广西、河北、福建、贵州等省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Ni、Zn、As、Cr、Pb、Cd、Hg污染。

2 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技术

当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的农田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而这些污染源都具有难以降解、毒性大、危害性大等特点。因此,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寻找能高效、科学、环保的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技术,从而有效解决或降低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性。

2.1 植物稳定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指的是借助特定的生物技术降解、清除、转化、吸收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以达到恢复生态效应、净化环境的目的。比如,植物稳定修复就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种形式,其具有修复效果好、没有二次污染、操作性强、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植物稳定修复技术,是借助很强的耐重金属的植物有效降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移动能力,从而减少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富集的机会。植物稳定一般借助根部转化、沉积、积累重金属的方式,或者借助根部表面的吸附能力将重金属固定下来,从而大大减小了重金属扩散到周围环境及下渗到地下水中的风险系数。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可有效改变周围的环境,可改变As、Cr、Hg的形态与价态,减弱这些重金属的毒性与移动性。有研究表明,黑麦草对土壤中的Cd、Mo、Zn、Cu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这些重金属主要集中在黑麦草的根部,很少向叶与茎转移;东方香蒲对农田土壤中的Pb、Cd、As的吸附位置也主要在根部,并且累积量高达87.12mg.kg-1、35.12mg.kg-1、31.69mg.kg-1,而叶与茎中只有20.18mg.kg-1、2.83mg.kg-1、2.06mg.kg-1。所以,可用东方香蒲修复被Pb、Cd、As污染的土壤。当前,用红麻、荠菜、纤维大麻、五节芒、荻、芦竹、芦苇等经济植物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具有很大的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

2.2 热脱附修复技术

热脱附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被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把具有挥发性能的重金属从土壤内吸出来的一种修复技术,比如Se、As、Hg等都具有较大的挥发性。有人通过太阳能对被Hg污染过农田土壤进行修复。在实际操作中,热脱销设备是由中温及低温的太阳能炉两部分组成的。实验结果显示,低温与中温状态下,对Hg的处理率依次为5.1%~77%、41.5%~88%。温度过高的话很可能使土壤的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并且还可能改变其他重金属的形态。有研究人员对Hg污染物进行加热时,当温度升到550度时,其在土壤中的浓度快速从1320mg.kg-1减少到了6rag.kg-1,并且还发现在高温情况下土壤内的铁锰氧化物从结合状态变成了残渣态、酸溶解态等,这都会对土壤性质产生严重影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缺点是费用高、能耗大。因此,主要用于修复被易挥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第5篇

1、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不仅要以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为基础, 同时还应有大量的微生物与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则主要是通过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净化水中污染物或者转移降解污染物。这种技术作为现阶段国际上最常用的污水治理方法,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治污效果好、造价低且运行成本低等。随着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程度的越来越严重, 水生态修复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治水理念, 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的重点在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这一技术作为目前河道生态治理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谓的生态系统, 指的就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而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了水生植物群落、虾、鱼、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 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微生物与原生动物。而水生态修复技术则主要是利用经过培育的植物转移、化解水中的污染物, 以达到有效改善和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的目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 采取控制污染源与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河流水环境的治理, 不仅效果非常的显著, 同时水环境治理成本也相对较低。

2、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2.1 微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生态修复技术, 其主要针对的是好氧、厌氧等方面的处理。在实际应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将人工培养的符合讲解污染物的微生物, 投放于水体中, 然后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数量、品种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达到迅速处理水体污染的目的。另外, 微生物处理技术实施过程中, 所使用的菌类的种类、数量等都必须严格的按照水体污染的程度、面积等数据决定, 才能确保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

2.2 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 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 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 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 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 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 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 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 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 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 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2.3 生物修复技术

就目前而言,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几种。而在这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中。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吸收、讲解、转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式, 实现净化水环境、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另外, 动物、植物、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在水体净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2.4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最大的作用是条件区域气候环境的基础上, 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因为, 在进行人工湿地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的维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特点, 通过调节地表流经的方式, 实现净化水生态系统的目的。

3、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3.1 优选植物种类

在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体净化时, 必须严格的按照不同培训的污染水体,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净化方案与配套生物类型, 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方面, 不仅要保证植物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同时还要确保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是水体修复技术应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另外, 为了促进水体净化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必须采用不同植物相互配合的方式, 确保水生态系统重建的顺利完成。

3.2 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

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生物生态系统, 相关部门在进行人工恢复河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的按照河流自然形态的特点, 在确保河流形态多样化的基础上, 极可能的避免河床以及河岸土质出现硬化的现象。比如, 如果是自然状态下的话, 河流应该充分体现出其蜿蜒性的特点, 同时在纵向上保持河流原有的蜿蜒性;而在纵向上, 则必须完成主河槽与护堤的复合断面形态构建。

3.3 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景观作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造景观形式, 其大多都是直接采取人工开凿的方式, 完成湿地景观的重建。人工湿地不仅是水生态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其对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系统的恢复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取布置人工小岛、石头、植物景观等方式, 构建出优美的湿地环境, 不仅实现了净化水体的目的, 同时也达到了优化环境的效果。另外, 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所包含的的类型众多的微生物与水体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系统自身的净化, 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优化湿地环境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虽然我国水生态修复理论以及技术, 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和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 就我国现阶段的水环境污染情况来说, 生态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在我国污染水体的修复中仍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水污染处理技术逐步向源头化、深度化的方向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也已经由现阶段的局部河道的单纯结构性修复, 逐步的向河流整体结构发展。而水生态修复力度的不断增强, 不仅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 同时也为河道治理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虽然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但与此同时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却呈现出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水生态修复技术作为河道治理的全新的技术,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运用大自然净化水质的目的, 同时也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互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文章主要是就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璐, 楼铮铮, 蔡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 08:162.

[2] 黄鑫宗, 骆娴, 黄文科, 李绍森.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 02:87.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第6篇

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联合国全球陆地观测系统专家组成员,国际水污染研究与控制协会中国委员。国际杂志:《LAKES RESERVOIRS》, 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主办 编委。

中国科技部“863“主题专家组专家,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长,中国疏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863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

摘 要:城市河流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河流的水质及水生生物环境随着近二三十年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严重恶化。本文从城市河流治理理念与思路角度,阐述了城市河流的问题诊断、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思路、控源对策、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城市河流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生态修复

1、城市河流的概述

城市河流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的水资源基础,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制约地区乃至全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般认为,河流指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而对于城市河流,有的学者认为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也有研究者认为城市河流水环境是指城市中的线状水体(自然河流、人工渠道、护城河)及其水循环空间。

但对于城市河流的环境修复而言,城市河流应理解为一个流域的或区域的概念,在随着区域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改变,河流的基本形态、水动力、补给来源与方式、水功能、水质量以及水生态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城市河流环境时,应当考虑地区性与整体性,以及综合性。在对城市河流水污染研究及生态修复的此讨论中,认为河流不仅指水体本身,也包括河岸环境、河道周边环境、河流水体的循环空间(包括地下水源)、补给区的城市化建设;同时,由于城市河流所

处位置的特殊性,对城市河流的研究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及干扰等综合起来一并进行,才能比较准确的把握其真蒂与内在规律。

2、我国城市河流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河流是随着近二三十年以来城市迅速发展而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据调查,我国城市河流、湖泊及景观水体普遍出现水污染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有的城市河流问题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突出表现为水质恶化乃至黑臭、水生态严重退化甚至破坏、堤岸人工化、河流形态几何化、城市水灾频发、河流景观极大伤害,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中的重灾区。

实际上,城市河流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排污的后果,我国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带来人口压力增强,城市地面硬质化地面比例增加,自然植被覆盖率下降,地下水位降低,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等一系列后果。

由于城市河流水质恶化,很多城市将河流覆盖变成地下暗河,或修建直立岸、河道人工化、物理化,河岸缓冲带减少,水域栖息生物减少或消失;河滨生物栖息地网络被分割、孤立,河岸自然生物群落消失、绿地人工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非透水地面增加,造成地下水补充不足,城市地表径流增加,因此该城市带来水灾,在北京,每年暴雨季节都会发生雨水淤积,进而影响交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道基本功能受到损害,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城市河流中,致使城市水体水质迅速下降,。目前,全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统计,在138个城市河段中, 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仅占23%,超过Ⅴ类水质的占到38%。归纳起来,我国城市河流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水质污染严重,COD、BOD

5、氨氮、总氮、总磷等超标严重;

(2)水体溶解氧低下,部分区域已经处于厌氧状态,河流自净能力丧失;

(3)堤岸硬质化,城市河流面积减少;

(4)河流生态退化甚至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5)河道透明度下降,河流景观差。

3、城市河流的治理理念与思路

河道是城市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居民与认为活动的综合结果,城市河流的治理应从城市高度与流域范围进行思考、规划、设计、实施。城市河流的修复则应以控源为主,生态修复要以自然修复为主。

(1)综合规划,合理布局

首先,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结构应合理布局;实行控源,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生态修复,景观重建,进行长效管理最终达到城市河流功能的恢复。

(2)确定近期与远期目标

城市河流治理与修复应当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对于污染严重的河流,目标制定可分为近期与远期。这样有利于治理信心的建立与资金的投入。

近期目标为:解决河水的黑臭问题,提高河水透明度,改善水体水质,建设生态堤岸,改善河区生态景观。

长远目标为:水质洁净优良;生态系统良性;河流防洪安全;景观文化永续。

(3)目标制定的依据

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可依据河流目前的状况确定。对自然环境良好的河流,应以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指标优先如:固有物种、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物种、生态机能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等;对污染严重的河流,则采用类比的方法确定目标如:过去清洁时期河流的指标、邻近地区污染较轻河流的指标以及同一条河流上下游污染较轻段的指标。

4、城市河流问题诊断

城市河流的治理与修复的前提是对城市河流问题进行诊断。只有深入了解城市河流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河流污染控制及生态恢复。

河流问题的诊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河流的历史沿革;

(2)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3)河流污染源调查;

(4)水质下降和恶化过程;

(5)土地利用的改变;

(6)地形地貌调查;

(7)河流水动力学变化过程。

在诊断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河流的水污染的控制方案。

5、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思路

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应分类进行,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或河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手段。

(1)轻度污染河流

对城市轻度污染河流采取的治理对策有:沿河污染源控制对策(村镇污水土壤净化槽、面源控制、人工湿地等);河水水质改善对策(河水增氧、生态砾石床、富营养化水华防治等);河流生态修复对策(生态堤岸、岸边带、生物多样性建设等);河道防洪对策(与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文化景观与景观保护对策(水文化、文化古迹、生态景观)以及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消费、清洁生产)。

(2)重度污染河流

对城市重度污染河流或河段(黑臭水体)的治理概念则应包括:严格控源;入流水体控源对策;水体宏观层面的改善对策;局部水质强化净化对策;水体生态修复对策;景观建设与保护管理对策。

黑臭段水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河滨污水净化系统;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网状生物膜;生态修复与净化。对于中污染段河道水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除沙/藻技术;河滨污水净化系统;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生态护岸景观恢复。

通过以上手段,使大部分水体达到地表水规划目标。

6、控源(控制污染源)对策

造成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输入到河流的污染物质过量,在河流中累积,因而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河流污染负荷的输入量,即通过对河流外

源负荷和内源负荷的控制来实现的。

① 减少COD与氮、磷的入河排放量

首先应该计算河流COD与氮、磷环境容量,采取总量控制。削减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的入河负荷,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污染源入河的根本问题。② 控制河内污染源

河流内源是河流污染的又一重要污染源,控制河内污染底泥、旅游污染、船舶污染和养殖污染等是控制河内污染源的主要任务。

7、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是城市污染河流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的良性生态平衡。也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最终目标。生态修复对策应包括河流陆域和水体两部分:

① 恢复河流水体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滨岸带生态恢复和浅水区沉水植物生态恢复,它们是巨大的污染物的累积场所并具有净化作用,对波浪的缓冲、生态系缓冲和泥沙的缓冲等功能,恢复生物栖息场所(产卵场、生物多样性)等。

② 恢复河流沿岸上生态系统

保护河区周围及上游的森林植被,防止营养物质的过多流失,减少非点源的污染物入湖量。

主要的城市河流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有:增氧曝气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生态复合填料技术、河道生态砾石床、河道的生态修复、生态堤岸修复、以污泥作基底的直立堤岸植物修复技术以及河流滩潭水质净化技术。

8、城市河流的管理对策

河流污染治理既需要工程措施又不缺少管理对策,因此,根据国情和经济实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管理对策,也是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的关键任务之一。首先应对河流制订出水质管理规划,确定水环境和河流生态目标,同时制订保护河流的法规,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建立河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河流的法规条例, 切实保证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的河流应当进行综合的工程治理和有效的管理,这是河流水质修复最有效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水科学进展,2002,13

(3):377-382

2. 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Vol.34 No.125-128

3. 金相灿 等,1990,中国湖泊富营养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金相灿 等,中国湖泊环境(I册),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89,中国湖泊概论,科学出版社

6. 《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课题组,1990,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报告

7. 顾丁锡、舒金华,1988,湖泊水污染预测及防洪规划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8. 金相灿、屠清瑛 等,1990,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中国环境出版社

9. Morikiro Aizaki and Harukuni Tachibana, Limnlogical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akes,

上一篇:党支部年度发展党员计划范文下一篇: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