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2023-12-31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城市的园林绿化,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城市的景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国内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化,还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急需进一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为此,笔者在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作用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生态设计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作用;存在问题;建议

1、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1.1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如植物千姿百态的外形,丰富了环境的空间变化;树木的存在,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添加了一抹绿色,树木草丛的高低错落,柳绿花红,各式各样,打破了单调的城市环境,如枫树在秋日变红,金银忍冬等树种果穗冬季宿存枝头,成为冬日里一道非常美丽的景观;色彩缤纷的花卉,使城市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赏心悦目。

1.2净化空气

城市中的花草树木,其枝干绿叶,对于空气中的灰尘,飘尘具有吸附,过滤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汽车,工厂排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可以使空气得到净化。如在一家水泥厂四周栽植两行大杨树,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减少33-52%。

1.3调节居民居住区的小气候

花草树木可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在夏季,树木的枝叶,可以遮挡太阳光,也可以吸收和反射阳光,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在冬季,高大的树木,可以减低风速,可以降低冷空气的强度,如在树木背风侧,温度可提高1~2℃。花草树木也可以起到调节空气流动的作用,绿地附近的温度相对于建筑物的温度,一般要低上很多,由于冷空气具有向热空气流动的特性,所以可以形成微风,有时候风速可以达到1m/s,可以使居民感到凉爽。此外,园林绿化可调节环境的湿度,植物通过叶片蒸腾水分,使土地中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在绿化区的空气湿度,一般可以比非绿化测的空气湿度高11~22%。

1.4减少噪音污染

现代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小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城市园林绿化可利用乔木的庞大树冠和枝干吸收和隔离噪声,减少噪音污染。据测定,没有树木保护的街道,其噪音强度,一般要比有树木保护的街道大5倍左右。

2、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园林绿化结构单一,“重草轻树”现象严重

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城市绿化系统生态动能的基础,也是园林绿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目前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还存在“铺草皮即等于绿化”的观念,“重草轻树”现象严重,这样的绿化小但没有意义,反而产生了浪费资源、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反效果。

2.2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观念落后

园林绿化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前期布局和规划设计是否合理,而目前,很多城市的规划,都只是重视建筑物的规划,对于绿色植物的规划,缺乏长远的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对城市绿地在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需求。

2.3园林绿化养护配套设施不健全

养护管理是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我国许多城市园林绿化只注重栽培,忽视了养护。如部分绿化刚完工时绿化效果好,但因缺乏后期管理,草坪逐渐杂草丛生、树权显得杂乱无章、病虫侵入现象严重,观赏效果大大降低。

2.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管理的弊病,如侵占城市园林绿化、伐木毁绿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既缺乏对绿化专业人才队伍的规范管理,又缺乏既懂栽植管理又具丰富实践经验的园艺师。

2.5忽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

目前,很多人对绿化的认识仅停留在观赏阶段,而忽视了绿化的生态功能。

3、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生态设计的对策建议

3.1革新观念,不仅发挥绿化的观赏功能,更应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

要革新观念,不仅发挥绿化的观赏功能,更应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如部分绿化修剪整齐、低矮而开阔,供人们休憩活动之用,不需要过多养护:另一部分绿化用围栏围住,不让人进入,且完全小用修剪,供鸟儿和小动物们栖憩,人与动物互不干扰,使生态回归城市。

3.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坚持“以法制绿,依法制林”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小仅要完善管理法规,还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因此,要大力宣传贯彻《森林法》《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各种法规,并制定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标准、法律法规和采伐制度,以加强绿化管理,避免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同时,管理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努力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配套设施。

3.3科学规划,提高绿化水平

要明确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绿化纳入城市的长期规划中,加大资金的投入,既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又要有短期的实施步骤,从而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规划方法上,应改变过去靠手工记录、量算与绘图的落后手段,应用航空遥感、GPS等先进技术进行绿化规划建设。

3.4拓宽绿化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城市景观的营造,和城市的多样性也有重要的关系。因此,要拓宽绿化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本土树种,因本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另一方面,要引进易于栽植的新树种,丰富植物种类,但引种时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有节制地引种其他植物。

3.5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茌现有条件下,为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积极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尽可能多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垂直绿化和层面绿化可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同时,在进行城市绿化的规划布置时,应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地,使各类绿化植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和稳定的植物群落,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最大功效。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但可美化环境、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合理规划配置、加强绿化管理,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已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进而许多地区开始在规划时借鉴湿地景观的概念,以达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较好融合。如何将生态设计原则应用在湿地景观设计中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自然和谐

湿地是极重要而又特殊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一、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湿地景观的设计应接近于自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遵循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达到生态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在保护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因此,湿地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基础,既保证设计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又将生态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尺度和实施中。

二、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一)保持湿地的完整性。利用原有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保持

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湿地景观进行整体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设计的形式与湿地内部结构的协调关系,保证生态设计的要求。湿地景观设计应力求与原有自然景观特征相一致,修改或剔

除不相符的部分,使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对原有环境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湿地水文特征、水质、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水岸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原有人类活动与湿地的关系等。

(二)湿地景观形态设计。自然湿地的形态各异,有凹岸、曲流、

河心岛、浅滩、沙洲、深潭等,各形态相互交替形成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这种自然的变化既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减少洪水带来的破坏。设计时,应随形就势,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形态,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统一和谐、自然均衡的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破坏自然的不规则性。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保证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以营造出水体流动的多样性,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三)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配置中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用能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使湿地植物系统其形成一个生长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群落,这样还可极大的减少养护管理的费用及难度;以外来植物为辅,但应密切关注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避免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物种搭配要满足生态的要求,在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考虑动植物搭配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互补功能。例如:进行多种类植物搭配时,首先,植物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必须协调一致,满足视觉上相互衬托,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以达到优美的景观构图;其次,根据地域的水深及水流特点,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第三,湿地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垂柳、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石竹等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与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此外,设计中还需考虑动物的生活习性,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在靠近湿地景观区域一侧的水体尽量不安排高大的乔木,以便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四)护岸的生态设计。水陆交界地带的湿地岸边环境也是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处理更应精心考虑,确保湿地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人工硬化护岸将严重阻碍湿地与周边环境的液、气、固交换,破坏湿地的过滤和渗透功能。为满足景观和生态的需要,应选择自然的方式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设计,可考虑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营造出多元生态环境。理想的湿地生态护岸处理,是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土壤沙砾替代人工砌筑的硬质驳岸,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从景观视觉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又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效果,真正营造出湿地原本的自然野趣。

(五)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设置应该严格控制其体量和布局,将小品及构筑物融于湿地大背景之中,避免其突兀感。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多有栈道、桥、围栏、水榭等,设计这些小品时,除了要符合功能特性与审美需要外,可适当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筑与设施,选取生态化、乡土化的建材,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以提升空间品质,并鲜明地表现景观的性格与品质。

(六)湿地生态管理措施。湿地生态管理措施是以确保湿地动植

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主要原则。在湿地植物种植上,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在水陆过渡地带保持一定的自然湿地作为湿地缓冲区,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缓冲区的自然演替和恢复过程,以利于湿地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湿地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组成应满足湿地缓冲区的自然交替过程,以便有效地促进并加速其恢复过程。

三、结语

设计湿地基本参数的确定根据国内外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经验,本项目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其主要特点是:污水基本上在湿地床表面下流动,保湿效果、衛生条件好,污水处理能力较强。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污水的处理效果。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二是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在根系周围形成好氧/缺氧/厌氧区;三是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选择人工湿地的植物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适合本地,来源广泛;耐污染能力、净化能力、抗虫害能力强;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生长周期较长;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合理搭配,易管理。根据项目的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所选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风车草、灯心草、美人蕉、香根草、象草、黑麦草、皇竹草。同时,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合理布局,以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高效运转,最终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原有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景观设计过程要贯穿生态理念,从而确保湿地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M].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的理论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3] 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城市问题,2003(3) .

作者简介:

严淑云(1975.12出生)、女,籍贯(浙江杭州)、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邮编310008)助理工程师职务、研究方向(湿地、植物、生态景观)。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斗银河公园北起斗银村,南到海浪河,是海林市“一环、一带、十一园”城市绿地系统大格局之“一带”部分。集海林城市中央地标、城市生态文化景观轴三重功能为一体,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关键词:斗银河;绿地系统;景观轴;生态文化

1 项目背景

该河道北起斗银村南到海浪河,河道呈微“S”形状,成年大树整齐地守护河道,河东、河西车行路分别与河道两侧完成城市交通组织功能,整个空间截面宽度为7.5km,景观宽阔壮美。因其与城市紧密关系,远景规划目标定位为海林市中央景观轴和生态长廊。项目分近、中、远三期实施建设,将整个河道划分成3个特色空间,赋予不同的主题概念,打造成优美的滨水公园,保证城市中央生态链效应。

2 设计和治理目标

因地制宜,充分回收现场硬质材料和植物材料,利用场地先天景观优势,场地设计中设置观水悬挑平台、亲水台阶、亲水游园路等空间要素补充河道周边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景观墙、主题雕塑、地面铺装、休闲座椅、植物组团配置等景观元素打造多个主题性明确的景点,使人们亲水、驻足、娱乐成为可能,改变现有的单调线性空间体验。工程材料的应用本着透气、透水、防滑、耐久的可持续理念,多用再生环保材料,其间点缀使用天然石材的原则,力求打造海林市生态环保样板工程。

通过自然环境调查,作为景观设计和生态恢复的基础,确立了以下几个原则:

(1)河道场所中发生的种种问题,读取其特征时,将河流与人之间产生的新关系用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2)改造和设计不仅要以创造为前提,还应该根据场所特征,施以保护、恢复、整治等灵活的措施,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使用,通过与建筑系统的统一考虑,优化景观设备,减少造价。

(3)在构成区域景观的素材方面,河道的石材、铺路石以及河边护岸采取当地石材,通过多样化的使用方法来发挥其泛用性能。

(4)景观营造上,选择合适场地设计理念的植物品种,以利用本地原有植物为主,得到验证的引进及驯化品种为辅,既能体现生态理念,又降低了景观的建设和养护成本。

(5)注重植栽设计中常常被忽略的生态系统,设计得当,能够更好地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维护成本。

3 设计和恢复过程

根据整个流域各种场所的特性,把这条河流分成A、B、C三段:

3.1 新华桥和友谊桥段为A段

这个空间主要表现当地的文化艺术、食品、工艺,通过现代城市广场,生动的照明、鲜明的图案,并且通过河道里植物带均匀的波浪结构体现出高品质的景观,表现出自然风景面貌,让当地居民意识到河流与人之间的关系。

3.2 友谊桥和子荣桥段为B段

这个空间主要展示运动和健康生活主题。通过体育活动区域、亲水公园、植物园、花园步行道、荷花池、茶亭和亭阁,配以观赏性的植物,让人们的日常活动和河道景观融入在一起。

3.3 子荣桥和英雄桥段为C段

这个空间主要表现自然、知识和探索,强调自然美。河道水景植物、自然树林、自然小径和木栈道的铺设、小型自然的观景亭等,让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

而新华侨、友谊桥、子荣桥和英雄桥作为连接这几个空间的重要纽带,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赋予了它们新的造型,成为河道景观的标志物。

(1)新华侨:力与美的象征,赋予动感的钢结构寓意“雪”与“冰凌”的地域色彩符号,于下沉奥体广场相呼应。

(2)友谊桥:连接斗银河东西两岸的步行景观桥,轻松活泼的造型、宜人的尺度及装饰绿化赋予浪漫腔调,是眺望斗银河南北方向景观的重要节点。

(3)子荣桥:是海林市最重要的交通节点,设计中强调优雅造型结构的同时,观景平台的设置为步行者增加活动空间,依托外挂钢结构造型制造瀑布跌水景观效果,桥头布置假山、景石并配以组团绿化。

(4)英雄桥:以改造手法为主,其庄重、雄伟,彰显英雄精神。八根英雄丰碑柱,加之红色装饰性钢结构增添了庆典的氛围。

4 设计的效果和生态恢复

4.1 效果

(1)原来凌乱的河道两侧,经过景观设计,增添了亲水平台、休憩空间,保留原有大树的同时增加多样性的植栽组团丰富空间层次,更好地完善微生态系统,切实地达到更好的生态效应,而且将河流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新关系用这些形式表现出来。

(2)从规划设计到景观场所中的公共设施、雕塑、小品等元素,再到植物群落的轮廓、色彩、线条与比例,统一中求得多样,和谐中体现变化,期间注意相互的联系和融合,既考虑短期内的建成效果,更需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变化,在漫长的时间抽上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景观,达成“时移景异”的最终目标。

4.2 生态恢复经验

河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破坏的,而环境的改善也得依赖人类自己,海林市河道的环境整顿是靠着当地居民、行政单位、企业各方面提供技术和意见,设计单位听取各方意见,共同参与完成的。这个专业不只是技术者和专业技能者的专属工作,还集结着与这条河流相关的各方意见及智慧,市民能参与进来,并且在这过程中感受到设计和生态文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这个时代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梁铮.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袁晓平.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吉林水利,2015,(1):8-10.

[3]谷玉文,李娟.浅谈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趋势[J].魅力中国,2011,(5):283.

(作者单位:大连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生态园林设计与一般的园林设计不同,它是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学等环境科学的原理作为支撑,运用植物材料和其他造景要素来构建一个生态环境或者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植物配置是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生态景观,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之前的植物配置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的实际需求。基于此,重点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合理地布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之间相互协调,具有适当的季节性颜色和复合水平,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和土地空间的水和养分,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群落。

1 生态园林的定义

生态园林综合涵盖了三方面内容:1)生态园林具有重要的观赏性特征和艺术性美感,可以发挥美化环境、创造和谐自然人文景观的作用,进而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场所。2)通过生态园林自然景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光合、吸附等作用,实现对气候的有效调节,发挥防风降尘的重要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毒害物质,净化空气。3)可以通过科学的植物景观配置来建立合理性更强的时间、空间以及营养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了解过生态园林的定义可以发现,系统工程的应用可以提升园林发展质量,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共同进步,为创造一个更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作出重要贡献。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以科学的植物配置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类型绿色植物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实现生态艺术景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园的设计和应用显得尤为必要。但就中国而言,虽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园林设计空前繁荣,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园林也很难被称为“生态园林”。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对生态造成了破坏。生态园林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施工,而且注重植物群落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 生态型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工作的积极作用

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观赏、建造和环境几个方面。设计师们利用植物本身所具有的颜色、形态等要素展开一系列的分割、组成,从而形成园林的视觉焦点,使得园林具备一定的观赏功能。设计师们对植物的位置进行设计,从而使植物可以发挥空间分割和限制的作用,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形状的植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通透性以及封闭性特点,根据不同的空间封闭类型和不同的开放程度分析,可以将植物营造成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开放空间垂直空间、覆盖空间等状态。植物具有调节区域的小气候、避免水土流失以及改善空气等特点,生态园林的设计要充分分析并考虑植物配置所具有的这三种作用[1]。

此外,植物是有生命的,它具有的动态变化性也是设计师们进行植物配置时所要充分考虑的要点。植物的遮挡作用也是植物配置工作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园林设计时,设计师完全能够利用植物来对一些不雅的物体起到遮挡的作用。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3.1 统一性原则

植物景观在收集的过程中,在比例、线条、色彩和树型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有着多样性的特点,但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这些植物景观的相似性,使人们有着统一感,否则变化较大,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身处其中的人就会变得心烦意乱,但也不能够过于单调,要在统一的过程中进行局部的变化。

3.2 景观性原则

生态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展现出整个群落的一种景观性,真正体现出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因此在植物材料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功能,要整体把握整个景观的效果,从人们的观赏要求和美学原理等角度入手,还要符合季节性和植物群落变化的可预见性,提高生态园林种植物的观赏价值。

3.3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主要是指一种物种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主要反映了环境和物种或者是物种和物种之间存在的一系列关系。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满足生态位原则,譬如,在疗养院或者是医院,就要种植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以及杀菌功能的植物,在有污染性的工厂周围就必须要栽种有吸污能力的植物,在山上就必须要种植耐旱性的植物,必须要与周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2]。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4.1 观花与观叶植物的合理搭配

观赏花木中有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植物以及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植物,如红枫和槭树类植物,这些植物外形美观,将它们和观花植物进行组合可以有效延长观赏期限,在植物搭配中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或者是作为主景。常绿树种有很多,包括浅绿色的桐树、淡绿色的柳树等,颜色多变,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以上种种常绿树种也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展开一系列地搭配的话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4.2 注意层次分明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花色、叶色、高度不一样的植物展开搭配,可以进一步显现出景观的层次感,还能够进一步丰富景观的色彩,杜绝单调。譬如,将1 m高的黄杨球、3 m高的红叶李、5 m高的桧柏和10 m高的枫树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从低到高,分层排列,构成的景观色彩多样,富有层次感,观赏期大大延长。

4.3 巧妙运用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木本花卉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这时完全能够利用草本花卉的优点做好弥补工作。譬如,美人蕉配木绣球、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这样的搭配方式综合考虑了植物的花期以及色彩,可以达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要综合考虑到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高度等,还要考虑不同景观内部植物的比例问题以及植物景观与游览路线之间的协调性,只有巧妙地进行植物搭配,控制好各种植物的比例,使景观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才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環境。

4.4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不能够单调古板,也不能够矫揉造作,在生态园林中,不同季节应当有不同季节的景致,近似自然风光,这样才能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可以按照季节变化来选择树种,早春、晚春、初夏、秋季、冬季都有不一样的开花树种,进行巧妙地搭配的话可以达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实际性景观效果。在树木配置中,常绿树的比例应控制在1/3~1/4,树种搭配以乔灌木搭配、多样种植物搭配为佳,还可以对一些药用植物和果树做出配置等,从而达成一定的经济价值[3]。

5 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绿色植物的大量堆积,而是各个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对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投入高度地重视,从而创设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休憩地,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汪云.论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科技资讯,2018(15):1179.

[2] 张晗.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以及对自然环境影响[J].环境与发展,2017(7):194,196.

[3] 胡钰,刘荔艺.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9):17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湿地公园;生态保护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森林以及海洋被称之为三大生态系统,这三大生态系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发展着,生态系统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湿地目前在我国的各大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利用,但是由于湿地系统的独特性,在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中若湿地系统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不仅会对城市化进程带来不利,而且还会使得我国的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加深。湿地,对我们人类、植物及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我们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对气候的变化也有直接影响[2]。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资源在此阶段中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我们的环境也带来了致命一击。面对如此情景,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对此进行有效的改善,湿地公园的建设由此而生。对我国的城市化和环境的保护起着平衡的作用,使人们能够对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拥抱,充满着教育意义。

1 湿地公园的种类

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尤为重要,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其系统的种类形态各异,极为丰富。本文针对其不同的特性分类如下:根据湿地的资源分布可以将其分为滨海型、湖泊型以及农田型;依我国城市的水流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和水型与上水型;根据城市与湿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将其分为远郊型、城中型以及近郊型;按照我国湿地的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根据湿地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荒地型、盐碱型、种植型以及水产养殖型;根据目前湿地的保护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城市保留及自然野生类型;按照湿地休闲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仿生、展示、恢复、环保以及净化类型;按照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城市休闲、自然保护、水源维护以及垃圾回收等类型。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在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对景观的整体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景观设计时要秉着协调的原则来对工程进行设计,而协调性中,空间的设计是其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将场地和自然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要对以下几方面進行协调:首先要对场地的空间感进行协调,在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景观的空间感进行适度有效的调整;然后对湿地的空间与功能进行区分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使场地的空间有功能能够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效果;最后是对场地的整体心态与湿地生态基础进行协调,包括岛屿等相关空间元素的协调[3]。

2.2 适当性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离不开人为建设的干预,要在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人为和自然进行融合,从而使其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其中的适当性原则是需要进行完美的拿捏的。可以通过景观场地的有效资源,来根据其功能性,进行有效的划分,保护恢复、科普展览以及活动体验可以纳入重要功能区,在此期间可以通过人为辅助来对此策略进行保护作用,根据湿地功能区的不同特性来设计适合的自然资源环境,尤其是在进行活动和教育的功能区更应如此,对于一些生态脆弱或者敏感的区域,应将保护与培育作为首要条件,使适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诠释。

2.3 统筹性原则

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统筹计划,对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利用,对环境的各个要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包括城市的河流、湖泊、滨海以及池塘等等,了解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宏观的方向进行规划,使得生态资源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4 可持续化原则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湿地资源已经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因此在其四大原则中,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湿地资源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其在利用的过程中得到保护,人工的力量是必须的手段,有效的保护干扰,可以使湿地的消亡速度减慢,使其能够快速得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对湿地进行开采时,一定要谨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合适的湿地范围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从而来实现湿地最大的利用价值[4]。对于湿地资源的环境要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可以通过人工保护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干预,从而使得湿地生态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复原,对于一些环境比较难以利用的地区可以对其进行人为的改造,赋予其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湿地的最大价值。

3 给予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的设计战略

3.1 植物景观

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植被的组成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对气候进行有效的调节,而且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一方面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在此战略中,要对植被的多样性进行关注,从而构建出合适的混合结构,根据景观设计的不同特点与当地生长的植被的不同特性,来规划出合理的布局计划,使得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能够得到丰富。

3.2 动物保护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除了植被,同样离不开的便是动物的组成,其最主要的组成包括鱼类、鸟类以及两栖动物。对于鱼类的保护可以从水质以及水系统的改善和丰富来实现,对捕杀行为要进行严厉的禁止。对于鸟类的保护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措施来实现,对鸟类创造良好的独立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对其望而止步,可以通过果源的种植来丰富其种类的多样性。而对于两栖动物的保护,可以按照其适应植被环境来创造合适的栖息地进行保护。

3.3 水系梳理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水系梳理理念可以将利用与保护进行紧密的关联。此战略是将水系比如河流的宽度扩展、泥浆的疏浚以及河道作为其功能的整体设计。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水的特质与发展形势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来对湿地公园的空间进行填充。对于一些小的部分比如池塘、沟渠等不容忽视,要保持其水的活性。水质的净化也应纳入工程的重要内容中,从而实现保护湿地的目的,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人工开挖的部分,应该对其地形进行了解,在其规划中将整个水系进行合理的连接,使得水资源得到循环,水质得到改善,湿地空间得到丰富。

3.4 岸线保护

所谓岸线就是一条水环境与陆地资源的分界线。其中水岸线是有着周期变化的特性,所以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应当着重地对驳岸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对岸线进行规划时,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考虑,使生态驳岸在设计完成之时能够保持最大的自然特性,在对其设计中应将防护和提防的功能性得到最大的开展,针对这两种功能对其驳岸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缓坡型,要有非常好的亲水性,对于空间大的岸边比较合适,其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耕地的平整来做到[5]。第二是木桩型,可以通过块石和木桩来实现,对于一些有限空间的岸边比较合适,可以呈现出一种比较自然的效果。第三是平台型,在人群比较集中或者水位变化较小的地区比较适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親水的自然环境。第四是大卵石型,此类型相对于是比较容易使用的,对于景观的呈现效果是比较良好的。第五是植被和台阶的结合型,对于水位的适应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对我们生存有着重要作用的湿地资源。本文针对湿地公园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生态理念的加入在其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可以有效地对我国的湿地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根据湿地的丰富类型以及建设因素,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总结出了合理的战略目标,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使人类能够在游玩的时刻能够更加地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参考文献

[1]缪尚伯,许新亚.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永靖县滨河南路景观工程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6,(9):51-52.

[2]刘耀阳,谭少华,宋莎莎.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C].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

[3]张怡媛.现实与困惑:生态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D].河南大学,2016.

[4]张强.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实践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 2271.

[5]李婷.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景观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170-170.

上一篇:生态伦理论文下一篇:政治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