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范文

2023-09-18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第1篇

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如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 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背景资料】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常用词语归类】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22.多:赞扬欣赏。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21太史:记史,管文收。22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23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24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25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26丞相:相当于宰相。 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如:任以官职。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三国志吴主传》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如: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 8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埂:正直。鲠:直爽,正直。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诘:责备,追问。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诟:①耻辱②骂忿:愤怒,怨恨。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族:灭族。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赭衣:赭,红褐色。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第:①只,只是,只要;如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按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⑵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17.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收)⑶昼课赋,夜 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丝毫)⑵攻城略地略不与交通。(夺取)(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屡次)(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塞。(干预)⑶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 师次彭模(停留) 举⑴举孝廉(推举)⑵举进士(考中)(屈)平伐曰:“非33.伐⑴此五霸之伐也(功业)⑵每一令出,我莫能为也。”(夸耀) 矜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夸耀)⑵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⑶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庄重)

第⑴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⑵必躬造左公第(府第)⑶第归,杀而鬻之(只管)(4)能取进士第(科第)

征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严光,不至。(征召)

微⑴人微言轻(地位低)⑵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⑶微言大义(精微) 购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

笃⑴疾渐笃(沉重)⑵笃于朋友(忠诚)

知⑴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了解)⑵子产将知政矣(主持)⑶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智)

41.恶⑴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⑵君之病恶(严重)⑶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4)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麽) 趣⑴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魏(催促)⑵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旨趣)⑶农赴时,商趣利(追逐)(4)趣甚疾(疾走) 让⑴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责备)⑵争货财,无辞让。(谦让) 原⑴原其理(推究)⑵并原其罪,许以自信。(宽赦) 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用事:掌权,主管。

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听事:办公的地方。 逆旅:旅馆。 部曲:私家军队。

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作色:发怒。

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七、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延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44)阪(山坡)

(45)容(宽容、或许、许可) (46)多(赞扬) (47)勤(辛劳) (48)树(种植) (49)雅(平时) (50)甫(才)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 【传记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 2. 籍贯;

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 4. 学识 5. 性情;

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

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 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

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第2篇

一、重视朗读教学

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离不开朗读教学, 一般的教学过程总是把这一环节给省去, 因为在大多数教师眼里, 朗读古文太浪费时间, 不如把朗读课文放在课下完成, 课上重点讲解, 认为这样更高效。殊不知, 朗读这一教学环节, 在古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能忽视。古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高, 这是因为古代的老师把古文把语法到句意再到句式反复讲解过吗?事实绝非如此。古代的私塾, 教师很注重读。“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看似单一的教学手段, 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独立的思考文中的思想。由于古代没有标点符号, 教学上老师先理解文意, 再把正确断句教给学生, 学生的任务就是把文章熟读成诵, 这个过程就是背诵理解的过程。没有哪个老师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解, 只在学生出现迷茫疑问的时候, 再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样的教学更有效。久而久之, 学生就形成了古文的语感。现在, 我们却丢弃了古人学习古文的良好传统, 认为古文的学习可以“去朗读化”。殊不知, 培养语感, 单靠机械的讲解是绝对不行的。

为此, 我把古文的朗诵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充分利用早读, 让学生在早读时间自由朗读, 读熟之后, 再把文章给背过。当然, 学生在背诵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时间一长, 语感出来了, 背诵的难度就会降低。再接下来, 在语文课上, 教师还要率先垂范, 做好朗诵的模范, 并在班里培养多个朗读较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 还让学生多听名家朗诵, 多加伴奏音乐, 让学生感受到朗诵的美, 从被动朗诵变主动的朗诵。

二、变学生被动的“听”为学生主动的“讲”

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 是现在古文课一大主流现象,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师还埋怨学生不积极配合。其实,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太主动, 学生太被动。教师等于在做无用功, 再准确点说是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就必须调整设置。先给学生查阅资料预习课文的时间。学生把课文读熟, 背过,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理解的过程, 再加上查阅资料, 先行预习, 就可以把不懂的课文内容锁定。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 疑难突出。教师就不用跟扫地雷一样把课文中所有的内容和知识点都过一遍, 锁定难内容之后, 由学习小组研讨, 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师最后把关, 定位最佳答案。其中, 古文翻译不能一字不差的照搬。要学会取舍, 运用所学知识, 判断哪个句子该留, 哪个句子该舍弃。

把讲解的主动权给学生, 教师所做的就是要学会倾听, 学会放手, 不能事事包办。自己翻译了, 再一字一句让学生记住背过。这样, 就算他全记住了, 一遇到让他自己翻译古文, 也是傻眼, 因为他没有形成自己理解语句的能力。纵观整个古文教学, 包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翻译, 且阅读量小, 是阻碍学生提升古文阅读能力的两大障碍, 教师要做到清醒, 做到及时的转变思想, 敢于放手, 要敢于让学生自己到水里去扑腾扑腾, 逐渐找到自己翻译古文的技巧和能力, 教给学生技能, 比教给学生死板的翻译要强得多。

再者, 语文高考古文测试的文章都来自课外, 就算学生把课本上古文的翻译背的滚瓜烂熟, 一旦面对课外陌生的文章, 没有老师一字一句的讲解, 他就会傻眼。

由此观之, 中学语文古文的教学, “放手”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在古文上“站起来”, 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自己去质疑, 教师仅仅是“解惑”的角色, 或者更多时候是作为引导者出现。中学语文的教学, 尤其是古文教学, 就必须要符合“核心素养”的宏观思想, 必须让课堂“有语文味儿”, 必须回归到人文底蕴、立德树人等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三、以教材为主, 做到步步为营

高三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的难点, 高考的要求, 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不得不更多的把文言知识作为主要方面来讲解。这很容易让高中语文的古文教学走上歧路。古文教学, 要回归本质, 本人认为必须以教材为核心, 狠抓落实, 以课内辐射课外, 以课外巩固课内, 步步为营。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 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他认为这些文章里, 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 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 建立文言语感, 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 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 我们应该遵从。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量”上说的, 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 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 但并非多多益善, 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 应该有所选择, 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 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 解题的窍门。

参考文献

[1] 陈军.高中古诗文教学词义训释例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4 (13) :181。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第3篇

论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趣

余忆童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__。

夏蚊成雷,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选自《乐府诗集》)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诗人,选自《全唐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选自《白氏长庆集》)

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选自《全元散曲》)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曹操,选自《乐府诗集》)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诗人,选自《孟襄阳集》)

7、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诗人,选自《全唐诗》)

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

9、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选自《李义山诗集》)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会牵涉到很多的古文,而文言文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其教育与掌握,不但关系到文化思想的传播,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的高中古文的有效课堂教学而言,许多的老师所进行的仍是传统模式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既不能做到有效课堂的实现,学生们也无法获得活学活用的经验。要想真正进行古文的有效课堂教学就需要创新课堂思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研究古文的有效教学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了解古代生活的多样性,欣赏古代文学的美,积累和沉淀古代文化知识,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现将其表达出来,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古文的课程历来都使教师们觉得十分的头疼,而学生们在练习的时候也是束手无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呢?因为古文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历史文学,不但反映了古代汉语的博大精深,更表明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先哲们都有着高贵纯洁的心灵。学生们本应当很喜欢学习才对,可是现实的教学情况所反映的实际并非总是如此,学生们不仅学习古文的兴致并不高,而且还有部分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古文有一些抵触的情绪。笔者觉得产生目前这样的教学状况主要分为二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方面有着相当的\"落后\",不能紧跟现代发展的脚步,同时教师由于接受过多次应试教育的影响,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中都能够看到应试教育的身影,所以说老师教育方面也有着相当的欠缺,从而造成了目前这种教学情况的产生。第二是由于学生们不能对文言文的所学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环境下,学生们深受外界风潮的负面影响,在教学的流程中就慢慢的产生了\"快餐式\"的理解能力,他们接受了某些思路不端正的文字指导,觉得古文的教学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工作,并没有什么的帮助,从而在古文的阅读过程中显示出了一个不认真的学习状态,这也是目前中国高中生古文阅读的一个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分析

由于古文教材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时间又久远,和现代的文化背景又有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学习者造成了认知上的障碍。现在的教师和学校虽然都很注重用文言文教学,老师上课认认真真讲,学生上课用心记,可是不管在老师方面还是在学生方面仍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在教师方面,已出现了二种极端,一个原因是在新高考的大方针指导下,老师们对古文的教学很讲究字字到位,而学生们所掌握的单单是独立的词语用法和语言知识,传统教育的结果往往是有断章无全篇,学生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领略到或是质朴无华,抑或是声情并茂的美文。另一种极端情况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多的追求文言文的文学性,或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中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而完全忽略了必要的对文言知识点的介绍。在指导学生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老师心态不端正,教学方式不得当。很多学生都觉得文言知识点太过乏味,缺乏中语文味,在文言知识点的基础上,是掌握理解古文情节的关键所在,但还有不少同学,觉得学会了文言知识点却读不懂中国文字,于是心态也更不端正了,有一部分人虽然可以坚持学会,但因为方法无效导致事半功倍。所以,对文言文的复习必须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提出读书兴趣爱好,是提高学生文言文创新能力的前提。众所周知,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所以我们老师必须注意对学生兴趣的研究,并做好因材施教的课堂应该坚持的基本准则。叶圣陶也曾说过:\"老师所务,惟在启迪诱导。\"这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主动,使学习者有意识的去想,去研究,去探索,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能力,就需要我们老师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采用了叙事引导、实景呈现、讨论引导等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短期古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因此对于该类古文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叙事引导教学法。由于叙事自身就充满了剧情,趣味盎然,当学习者听到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说故事,阅读趣味就会倍增,同时,学习者也能够通过读来的故事,提高对古文字词汇和知识点的掌握。这些办法能够减轻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困难,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其自学能力会明显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我还采用了实物展示的方式,这个办法便是老师通过陈列、展示物品,来引导学生与之有关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而这个办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快速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文言词汇以及内涵。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同学在上课前先阅读古代的汉语字典,然后再展开探究,逐步进入课题。采用以上的教育方式,经过老师形象的引导,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时加强了学生的理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注意积累归纳,培养学生古文积累能力对古文的教学工作而言,学生平时的积累归纳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在每堂关于古文的课堂教学完毕后,老师都要指导学生对于古文中有关的词语、词法、句子等及时地加以归纳整理。总结整理可侧重于特殊句型、常用的文言文语法、名言警句等,或通过各种识记途径加以掌握。但需要注意的是,总结归纳应该是在记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只有简单的死记硬背或者把知识点叠加,而是通过掌握文字的内容间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效积累。

四、结语

总之,虽然在高中学习文言文很难,但学习和教学都很昂贵,只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成绩,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提高自己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兴君.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1(26):274.

[2]和敏.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J].青春岁月,2021(5):262.

[3]汤涛.高中语文文言文思辨性读写任务群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21(18):171.

[4]屈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21,19(21):124-126.

[5]赵晓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教學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4):45-46.

作者简介:

姓名:包露萍(1993.10--);性别:女,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族:汉族,学历:本科,毕业于百色学院;现有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第5篇

一、传统文化缺失现象的分析

(一) 获取知识的现代媒介众多, 淡化纸质媒介经典。

随着知识爆炸的时代到来, 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能满足“90后”中职学生的信息需求, 互联网上新奇浪漫的青春小说和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书上跟现代社会脱节的古文诗词, 则被他们视为老八股或跟不上潮流的东西。有时就连喜欢的学生也因为害怕被同学当作“书呆子”、“老古董”笑话, 不敢在人前阅读, 更别说当众诵读, 以致学生中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氛围不佳。

(二) 西方文化的大量渗透, 学生一味地崇洋媚外。

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渗透, 有些人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要圆, 断定传统文化是腐朽落后的文化理念。过洋节的风潮, 更是受到青少年的追捧, 认为这是时髦的表现。而逐渐被国人谈忘的中国的传统节日, 却在他国“发扬光大”, 以致政府不得不立法来延续传统。学生中间更是形成了一种以讲英文、染头发、唱嘻哈为傲, 以啃书本、讲传统、不懂时尚为耻的不健康的风气。

(三) 功利当先, 认为传统文化不具有现实意义。

现代中国人在生活的压力下, 古文诗词只能作为获取名利的敲门砖, 或者是功成名就后附庸风雅的装饰品。与畅销书不同, 古文诗词类经典门庭冷落, 无人问津。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它们一不能助其平步青云, 二不能助其排忧解难, 三不能助其熟知实事, 有亦可, 无亦可。加之古文艰涩难懂, 成为难啃的骨头, 不如有一技之长实在, 于是只能束之高阁, 列为摆设。

二、从经典文化中重塑传统人文精神

(一) 诵经典文化, 塑人格品德。

中职学生大多对学习失去兴趣, 成天脏话连篇, 在学校无事生非、打架斗殴。只用简单的说教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是行不通的, 只有依靠中华经典文化强大的优势, 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文质兼美的古文诗词理所应当承担起教化学生的重任, 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观点, 强调人的修身从学诗开始, 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 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中职学生要多读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 选择个性鲜明、人格伟岸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 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洁身自爱, 健康发展。诵读《三字经》、《千字文》、《游子吟》等诗篇, 教育学生文明知礼、尊老爱幼;诵读《论语》、《师说》、《弟子规》、《劝学》等名篇, 教导学生尊师重教、勤奋好学;诵读《过伶仃洋》、《狱中题壁》、《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歌, 引导学生不惧权贵生死、弘扬气节。通过读圣贤书, 与圣贤为伴, 追求儒雅风范, 学习圣贤的行为美、语言美、气质美和性格美, 塑造文化品格, 厚积人文底蕴。

(二) 诵经典文化, 感人情百态。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人们抒

发情感最为有效的工具, 包罗了世间所有的情感美, 给我们带来了审美愉悦和情感冲击。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 吟咏性情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沉的爱国情。

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上, 涌现出多少流芳百世的爱国诗篇, 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从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到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壮志未酬, 再到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的豪情壮志……无论哪个朝代, 都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炽热无比的爱国热情和至死不忘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诵读这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泣血之言, 是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精忠报国、爱国忧民的传统精髓。

2、浓烈的思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些耳熟能详的游子诗时常萦绕在耳边, 它寄托着旅居他乡者浓重的渴盼团圆的情感, 蕴涵着对故乡亲友的挚爱, 对故乡山水的依恋。这类诗歌没有华丽精致的词藻, 也没有奇特新颖的构思, 只有真挚无华的深情。却使诵读者感受到明月下思乡者客居的萧条, 感叹岁月年华的易逝。能够重新激发起学生正在淡化的家国观念, 树立热爱家乡, 不忘乡情, 回报家乡的人生追求。

3、动人的爱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数量繁多, 且流传广泛, 是古诗长河中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爱情呼唤, 《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死不渝, 《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忠贞不二, 《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的追忆, 这种真情的自然流露, 让人感到痛快淋漓, 并深受感染。诵读这些情诗, 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爱情时应报以真诚, 对爱情要忠贞执着, 婚姻中夫妻要互爱互助, 风雨同舟, 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 这是爱情长久、家庭存在的重要基础。

4、质朴的友情。

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 在一起时要相互激励, 远离时要扬其善名, 快乐时要与其共享, 患难时则要共生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杜甫的“人生交契无老少, 论交何必先同调”……都寄托着诗人对挚友的依依不舍和即将远行的祝福。吟诵如此美好的友谊之诗, 应学习古人结交真正的知己, 建立质朴的友谊, 在思想上互相鼓励, 在品行上互相监督, 在学问上互相切磋, 在理想上互相支持,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

以上观点, 乃本人教学探索中的一点浅见, 希望通过加强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开展吟诵活动, 促使学生热爱中国古文化, 汲取前人遗产之精华, 学习其中的人格美、人情美、人性美, 潜移默化地注重自身修养, 增强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真正发挥经典文化的现实作用。

摘要:针对日益被忽略的国学教育, 古典诗词教学是现代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吟诵经典,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意识, 加强对美好人情的情感体验, 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塑造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古文诗词,中职语文,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锐《含英咀华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的几点看法》——《职业圈·现代软科学》2007年第19期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第6篇

请记住本人的一句名言:不读古文的培训师不是好培训师。

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如何从中选择对培训师最有价值的经典文章是一个难题,我从对培训课程有直接帮助和对培训师个人修养最有益的角度,金里淘金,精选出十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应用。

1、孔子《论语.学而》

培训师读《论语》,《学而》最重要,孔子关于教书育人许多经典之论,许多出自《学而》,有助于培训师对自己的职业更深入的理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吾日三省事身。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等等。无论何种培训类型,包括工艺、IT研发、TTT技术,要旨都脱不开教人做人。 如果真要靠培训吃饭,这一条一定要谨记。

2、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选自《梁惠王上》,讲战略的讲师们注意,本文教受训企业老总把握时局走势,处理好内外关系,总裁班课程可多熟读此文,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至理名言,有余力应读全文。孟夫子最擅雄辩,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培训师可好好学习其雄辩的功夫。

3、墨子《法仪》

墨子《法仪》,读过的人想必不多,但对企业培训十分重要。它明确行事的标准,给企业讲制度建设,专业讲师讲技术标准建立,都应提到此文。文中说:“百工为方以矩,为园以规,直以绳,正以悬。”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园”即来源于此。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第一篇详尽论述规则和标准的宏文。顺便提到,该文中的两句话“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自由平等思想。

4、荀子《劝学》

荀子《劝学》是古代散文的名篇,熟悉的人较多,培训师活用此文,告诉员工要善于学习,告诉企业要善于顺势而为,学会借智借力。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仍值得我们深思。关于学习型组织如何建设的培训,不可不好好利用此文。

5、庄子《养生主》

不选庄子其它诸篇,而独睐《养生主》,是因为此篇最直接最形象地讲明了养生的道理。现在企业高管们热衷养生,下者山珍海味,中者棋琴书画,而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深刻地告诉我们,何谓养生的本质。“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培训师给

企业家们上课,如何才能游刃有余呢?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公一直讨人喜欢,培训师课堂上讲讲陶公的故事,颇能讨巧。而《归去来兮辞》把文人的清高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总裁班课程喜欢讲修身,一讲修身就讲到佛,其实佛不是随便能讲的,未讲到点上,就是对佛的大不敬。以现代中国老板们的心理现状,讲讲陶公如何解脱“心为形役”,获得内心的自由,则更能深入人心。其“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等句值得再三玩味。

7、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应是讲领导力的老师必读之文,魏征乃为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直谏之臣,此文就是专给最有领导力的人讲领导力的,不需要诸君吟之诵之乎?读懂此文,公司可安,领导可成。

8、韩愈《师说》

韩愈《师说》一文,教我们深刻领悟为师之道。一般只注意“传道授业解惑”这几句,其实”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两句更是点出了培训师与学员的辩证关系,这是时下流行的“世界咖啡”的理论来源。

9、苏洵《心术》

苏洵《心术》最不为人注意,但却是很值得研讨的好文,如何把握成事的要旨。苏洵《心术》中的名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此乃企业老板们成事之道也。

10、苏轼《前赤壁赋》

与其词《赤壁怀古》为词林翘楚一样,苏轼此作,在中国散文史上,不说排第一,至少也算前三甲。其文采之璨然,意境之幽远,令人叹服。培训师靠“说地写”为生,常读此文,对训练自己的文才极有裨益。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句,对引导学员看淡名利,好好把握人生也有正面价值。

上一篇:农村产业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传统风险管理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