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

2024-03-12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深入提高,实现这一目标显得越来越迫切。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即实施合作教学、结合生活实例、引进现代传媒教学、注重解题训练。

【关键词】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能够保证知识最大限度地传递,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機会,实现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提升。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把握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构建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实施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能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作为回应,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学习、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以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配,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自己;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使他们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互动、交流,共享各自的观点、观点,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使学生能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比如,在讲授“有理数加减法”时,笔者在这门课中实施了小组探究法展开教学,在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5人,小组划分好之后,我就开始正式展开教学。随后,笔者带领学生了解了这门课的内容,并安排了一系列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任务下达后,学生立即展开讨论与交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将分组走访,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现学生有不同意见时,笔者将给予指导,以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实施合作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结合生活实例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很有必要,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思路,把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观察、挖掘、搜集与学生生活经历、实际经历、社会背景有关的各种案例、材料和资源,把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在讲授“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时,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将生活实例融入到教学中去。课前,笔者将生活现象介绍给学生,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来分析其中的数学知识,课后笔者将生活实例介绍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笔者又让学生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笔者以融入实际生活为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引进现代传媒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将现代传媒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进行信息化的加工与处理,再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与展示,创造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优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从对传媒教学的新鲜感转向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授“平行线的判定”时,这门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又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引入现代媒体教学。课堂结束后,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然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功能,对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在教学中引入现代传媒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解题训练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安排层次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习题,开展解题训练活动,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推理、论证、探究,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在教授“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这门课的内容主要是计算练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解题训练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设置了问题解答训练环节,通过问题解答训练来锻炼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上课后,笔者首先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笔者再设置具体的例题,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在学生问题解答的过程中,笔者会耐心地指导学生的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通过注重问题解决的练习环节,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课题。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实现各种创新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完善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晓晨.浅谈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91.

[2]张祎.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和举措[J].才智,2018(29):22.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學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有它自身存在的必然性。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过重,要减下来;活动性、探究性的作业缺失,需要增加。因此,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减少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的同时,教师应努力设计活动性、探究性、跨学科融合的作业。

关键词:双减;小学教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

引言

近年来,某些地方的教育走上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笼子越扎越牢,学生的课业负担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渐增加,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深受其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在“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必然。

一、当前小学数学预习情况

1.预习工作形式化。预习,是提前学习的意思。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工作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认为,预习就是提前看看书,知道下一次上课时要讲什么内容,所以,在完成预习工作时,并没有认真对待,大概看两眼就草草了事,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只是走一遍形式,就当是完成预习工作了,没有用心去对待。

2.预习工作情绪化。有的学生并没有把预习当成学习的任务,或者课后的作业,而是完全看自己的心情和时间,今天作业多,心情不好,就不去预习了;明天的心情好,作业比较少,在完成其他作业后,有时间去预习,就完成了预习工作。完全将预习任务依附于自的心情,这样并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3.预习工作片面化。预习是任何科目都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不能随自己对科目的喜爱程度来划分,小学数学虽然都是基本的数字计算,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部分学生因为数学比较难,不易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数学的心态,从而导致在做数学作业时敷衍了事,对于数学的预习工作更是置之不理,因此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

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忽略预习的原因

小学数学的学习大概分为课前自主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和课后巩固复习这三个阶段,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特别强调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通过写作业来巩固复习,但是往往会忽略掉课前预习这个步骤。具体原因如下。

1.教师没有严格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心智尚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也不够强,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和管理。所以如果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对下一节课进行提前预习,很少有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预习工作,其次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预习工作没有进行及时检查,可能会有学生投机取巧,不把预习工作当回事,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工作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及时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自觉性低。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觉学习的悟性不高,还处于贪玩时期,对于玩具、动画片、游戏还处于迷恋状态,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方面,需要教师时时督促,事事督促,更有甚者,在教师布置了作业后也不去完成,尤其是预习工作。学生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反正第二天要学,第二天上课前抽课余十分钟看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等到第二天上课时,可能因为课间上厕所或者和同学玩闹就忘记了,或者因为上一节课的老师拖堂,导致没有太多的时间做预习工作。花时间认真完成预习工作和没有认真做预习工作在新知识的掌握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学习效率上也会有明显体现,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习数学时科学开展预习工作的具体策略

1.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小学生年龄段还小,也好管理,小学阶段的学生价值判断还没有正式形成,在一些问题面前,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依靠教师和家长。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时,学生更多也更愿意听教师的话,而老师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课前预习这个工作,教师要在布置作业时把这项任务单独拿出来反复要求,一再强调预习工作虽然不需要手写,但是依然很重要,对于下一次课堂知识的掌握有特别的帮助作用,告诫学生不可以因为这项作业不需要手写,就忽略不做。下一节课上课时,要记得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根据内容来向学生提出问题,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这项作业,如果发现没有完成预习工作的同学要进行严厉批评,要让学生引起重视,像对待手写的作业一样认真。

2.顶层设计:谋划作业评价的综合化实施小学数学作业综合评价,需要自上而下做好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凝聚师生共识。一般来说,评价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甄别、选拔取向,另一种是发展、育人取向。作业综合评价显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综合性评价既要突出知识技能,也要突出实践应用创新,还要突出学习感受体验。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容易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空洞机械的双基训练;仅仅着眼于生活的评价,容易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不深入。为了评价而评价,容易让评价走进似是而非的虚假胡同。对学生作业综合性评价进行顶层设计,包括认知评价、技能评价、情意评价等几个维度。其中,认知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显性评价,还包括对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注意力等心理层面的评价。技能评价不仅包括对解决问题的正确率、速率、创新率等的显性评价,还包括对旧知的运用情况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事实性评价,也是一种可能性、价值性评价。情意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作业样态等的显性评价,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的评价。

3.教师要做好课堂辅导

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解题技巧,厘清解题思路,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作业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针对这种不同,教师应该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而且只能分层设计。分层只是为了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而不是教师来分类学生好坏的依据。当然,分层设计的意图不可过于明显,那样的话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借助小组共同作业的方式,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学习实际,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作业,然后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竞争,这样更有利于作业的完成。

总结

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的基石,也是其他理化科目学习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源于良好的习惯,而预习工作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紧抓小学这个培养行为习惯的最好阶段,通过严格的管理要求,让学生从小对预习工作加以重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忠良.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6):94.

[2]冯星.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探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4):93.

[3]王全.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20):58.

[4]张洋.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1(2):293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论述,期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不仅是敲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就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顺利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论述,期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通过课堂导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所谓课堂导学是指在上课之始,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阶段引起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对导学阶段引起重视。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出现分散的情况,尤其是在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课间游戏玩耍之上,如果上课之始不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为了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并有效的组织导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在导学阶段将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以课堂教学主角的姿态出现,而是发挥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作用。部分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一新的规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下降。

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新课改要求教师发挥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实际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积极的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

新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应对现代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十分必要,因为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对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组织与管理,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势必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数学题目。而由于数学题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而能否应对千变万化的数学题目,取决于学生个人是否能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

发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来解决数学题目。就现代教育的目标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不管进行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同时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四、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斗志力于提高效率,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自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现教师只有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像传统教学那样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教学将变得枯燥无味,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目前而言,教师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收到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新课改是一次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改革,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新课改过程中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多种因素进行了阐述,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环境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此新课改提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激情能够被点燃,教师教学的热情也能够被点燃,进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新课改下该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值得深思,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广大民众也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从而大家希望相关教育人员通过设置一系列合理并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与国家要求的“双减”政策相结合从而做到在引导学生数学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同时高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双减;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思考性学科,教师需要在开展数学的相关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学科的特性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去自主完成分析、运算及推理等数学思维的综合构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通过问题的设置来着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一、“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双减”这一政策要求当下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资源的综合提升来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水平提高。教师应当通过设置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来使学校的教学服务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能够更好的与校园相结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而使学科类的校外培训的各种不良风气全部清除杜绝给学生施加课外压力。

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使命,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准备时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备课并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难题。要时刻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洞察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之后能够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作为教师要不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主动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支配学习与娱乐时间的能力。并且提醒学生将学习与休息之间的比例进行科学的调配,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学习与思考的精力。

“双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中每一位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以及耐心引导。只有当教师能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双减”给学生及教师带来的益处。时刻注意班级内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教育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高效性。

二、数学核心素养与提升课堂效率的关系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将一系列实际遇到数学问题的逐一攻破,学生能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数学思维从而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开展数学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始终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作为数学思维引导教学的关键步骤。

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现实的教育情境出发,带领学生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入手到主动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于问题的梳理,最后能够先自主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而通过简单的问题的解答再来实现对于复杂问题的深层突破。在最后对于整个数学学习的梳理总结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这样一个完整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能够在引导学生高效的学到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数学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2.引导学生感受抽象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妙处。

对于数学学习中抽象的认识就是要求学生将不是本质的属性舍弃将事物本质的属性保留实现以研究对象的本质为基础将数量或空间关系进行有效的提取。因此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抽象性的不易初中学生理解的学科。并且数学作为中学阶段能够有效培育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好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将“抽象”成为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并且教师要学会从现实中挖掘数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将数学问题抽象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抽象能力的有力培养。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数学学习背景中将一系列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有效抽象出来,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抽象思维的初步方法进而为后续抽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在开展实际数学抽象能力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的进度及知识掌握的情况即把握好实际抽象教育的尺度,绝对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将“抽象”的概念强行引入教育当中。

3.教师要重视数学教育中对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引导。

关于推理能力的引導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数学专业的学生以及数学学者,对于普通的学生或者是对于数学学科有一定兴趣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论证推理的学习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而通过推理能力的提升做到把现实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具有思考性的证据进行对比。很多人都觉得数学学习中关于几何的论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推理以及空间思考能力,并且数的有关学习同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尤其在“运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联系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并了解实际运算规律从而在不断锻炼运算能力的同时中实现推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数学素养养成的关键场所,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及规律的,因此教师能够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初中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结构比较单一但是通常一个知识点具有多种呈现方式,并且有很多的数学思想及规律是建立在很多实际材料上的。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能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的存在的实际意义就是现实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初中数学具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性因此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高效发育也能够深刻体现出这个目前高思维发展性新时代的特征。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实际措施探究

1.开展实际教学前的准备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目前“双减”政策的大力开展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是想实现课堂效率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就需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并且注意将原本不符合教学发展的传统教育风格进行初步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提升课堂效率做出努力。并且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能够做到将教育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且教师在课程开始的前期之前还需要注意到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来设置一系列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想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还需要充分掌握该堂数学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并且将学生作为开展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将自己对于已学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与老师和同学积极交流。或是给学生布置一系列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留学生预留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预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分享,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当堂数学学习的学习效率。

2.教师对于教学开展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对于初中学生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助燃剂。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想要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及发展,教师还需要特别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平等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堂教育教学的平等性。

比如教师在课前进行课程设置这一步骤时,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即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氛围的提升。因为学生在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途径。所以如果能够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方式的高效开展来做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能够实现学生的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教师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并且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求知欲及探索欲,并且在開展实际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与教学无关内容的出现来扰乱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当前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对当下所学的内容进行主动探索,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够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与主动性的同时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

3.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课堂中教师往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学过程中对于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对于教学反思教师不仅仅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还要综合自己的教学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学开展的实时反馈以及班级整体现状等多个角度进行反思。养成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能够对于自身的工作成长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都能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时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及习惯进行反思从而能够保证对于学生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并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养成学习习惯。因此通过教师对于自身修养的审视能够在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反思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并在反思的过程中通过将问题一步一步的记录来保证该反思过程所具有的价值得到反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反思过程才能够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也能够有效的规避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能具有的盲目性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比如在结束某次数学测试之后,教师需要统计总结并针对学生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并进行着重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进而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进步。并且作为教师也需要及时积极的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旁人的角度来寻找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合理有效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不断的更新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学校中的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快发展的速度和不断的改革。教师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际内容、教学氛围与环境以及教学效果等因素需要多多钻研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季飞.数码设计[J].2017(14).

[2]李尚志.核心素养渗透数学课程教学[J].数学通报,2018(1):1-6.

[3]刘友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57-58.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第5篇

在素质教育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3.使用学具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以上分析只是作者在使用小学数学学具中悟出的一些道理,小学数学学具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希望广大同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多加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论文范文第6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极其宝贵和有限的。围绕核心内容, 洞悉其数学本质, 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着力点, 学生能力得以发展的增长点。高中课改以来, 高中数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许多新增的知识是我们很多教师不熟悉的, 比如算法、三视图、几何概型等等。这些概念的数学本质是什么,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 才能够激发学生卷入深层次的思考。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以《算法初步》为例, 有专家指出算法的本质是程序化的解决问题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具体化。高中算法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算法语言的学习, 渗透算法一步一步的思想, 逻辑选择的思想, 循环的思想, 递推的思想, 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 承载这些算法思想的是数学知识。所以, 在高中, 数学课堂的关键还是挖掘数学的本质特征。比如在《算法的概念》课题研究中, 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总结出算法的主要特征:顺序性、明确性、有限性, 给出算法的描述性定义。但多数教师对探究问题的处理, 对于含有重复步骤的算法, 怎样用简洁而准确的数学符号语言展现算法, 更确切的说对于引入变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剖析不深, 没有很好的突破难点, 对算法的概念停留在数学之外的表层理解。

二、明确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在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导下确定的具体目标, 应该是适合学生先前经验,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清楚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听课视导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现象, 一些老师的教学是盲目的, 教案上所写的教学目标随意和形式化, 没有认真思索和研究, 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比如《高三圆锥曲线复习课》:作课老师直接给出一道“以椭圆和直线为背景”的圆锥曲线的综合题。老师大概给了学生15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解析此题, 然后学生辨析和研讨各种解法 (关注学生参与, 值得提倡) 。因为所设直线方程的形式不同, 学生出现了几个解法, 老师更多地分析哪种解法容易遗漏、出错的地方和叮嘱学生一定要计算准确。最后临近下课, 老师总结:解圆锥曲线的解答题一定要方法得当, 计算准确。下课后, 我和这位教师有一段交流:问:通过这节课, 学生收获了什么?教师思索后回答:解圆锥曲线的解答题一定要方法得当, 计算准确。问:那么学生体会到怎样的方法是得当的, 怎样计算就准确了呢?教师在思索……分析:解析几何解答题一直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问题, 大纲教材版的解析几何试题多是体现两大问题, 以点的运动性质确定轨迹的方程, 以轨迹方程反过来更深入的研究曲线。解题也有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解题程序:联立方程, 韦达定理求解。但新课改后的高考试题也注重了几何直观的考查。解析几何和向量几何、函数充分发挥了高中数学代数和几何的桥梁作用, 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主要载体, 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数形结合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突破口。

三、关注学生主体

数学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与描述的精确性;数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内部的统一性。所以, 有数学家指出:数学是可以浓缩的, 你可以奋力拼搏很长一段时间, 一步一步地从不同角度透彻地研究某个方法或概念。可一旦你切实理解了它, 并且产生了一种心智的洞察力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那常常就是高度的智力的浓缩。这时, 你无妨把它存档到记忆的某个角落里, 需要用时就能飞快的全部的回忆起来, 并且把它当做另外某个智力过程的小小一步。这种浓缩的顿悟就是做数学最真切的乐趣之一。数学在各个层次上都充满了这类现象, 永无止境。而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更多的是利用知识的逻辑次序展开, 先讲概念和规则, 然后给出例子和问题。其实, 就数学教学而言, 最适宜的心理学次序与最高效的逻辑次序往往截然不同。那么, 如何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创设揭示数学本质的, 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积极和深层次的思考呢?结语:思维的升华从有价值的思考开始, 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需要教师高水平的预设和如何围绕数学核心概念, 充分地挖掘其数学本质;如何细化教学目标,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何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和结构;如何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课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高中教育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走入高中课堂, 并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多媒体可以将数学知识全面、系统、直观地呈现, 减少板书时间, 能够有效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 多媒体集图形、文字、声音、视频于一体,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 在教学“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点与直线、点与面、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学生展示,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三者之间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但是高中数学更加复杂、抽象, 学生单独进行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探究学习, 得出结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