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举措范文

2023-09-23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举措范文第1篇

摘 要: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以及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结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以及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把握好舆论监督“度”的重要性,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的角度,对当前新闻工作者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尺度;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是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理论的形成、发展,在新闻实践中把握好“度”,做到能够帮忙不添乱,达到团结稳定鼓劲,促进工作的目的,对于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指的是百姓的议论与意见。“监督”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包含监察、督促两层意思,监察是要发现问题,督促是要解决问题。“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

郭镇之在《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一文中指出“舆论监督”是中国新闻界创造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组,在西方的新闻媒介和大众传播文献(主要是英美国家)中,没有“舆论”(public opinion)和“监督”(supervision)这样的固定搭配。

在我国,“舆论监督”作为一个独立词汇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也就是在这个报告里,明确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要求“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从此以后,舆论监督一词开始连续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舆论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在我国被确定下来,是在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条例第八节专门将舆论监督列出,并对如何坚持新闻舆论监督作了明确规定。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一方面要求要“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明确提出 “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这也构成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理论的基础。

我国尚没有颁布专门的《新闻法》,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姚伟先生在《媒体舆论监督与公民人身权保护》中认为我国《宪法》第41条和第27条中的相应条款,是对公民监督权的完整规定。而我国的新闻媒介属于全体人民,人民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批评与建议,经过新闻媒介的表达得以集中和放大,才形成社会舆论,从而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发挥影响力,成为舆论监督。

二、新闻舆论监督“度”的定义和内涵

新闻舆论监督的“度”,就是在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应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新闻规则和纪律以及社会、行业道德标准。在我国,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要求,党和国家对新闻和舆论监督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共同构成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具体实践中,体现在政治、法律和道德三个层面。

政治上的“度”。就是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服务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根据党和国家的需要适时开展舆论监督工作。

法律上的“度”。就是新闻舆论监督不能违背宪法和刑法、民法、行业法以及地方法规的规定,这其中既涉及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维护,也有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

道德上的“度”。就是要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社会主义公德和新闻职业道德,坚守遵循客观事实和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底线。

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对 “度”的要求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提出较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虽然还没有舆论监督这个专有名词,但当时提出的批评一词已经具有今天舆论监督相近的意义。对于其应遵循的原则和尺度,在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中规定,“我们所提倡的批评,乃是人民群众(首先是工人农民)以促进和巩固国家建设事业为目的、有原则性有建设性的、与人为善的批评。”这也是后来我国新闻监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雏形。

此后经由“文革”,舆论监督理论也迟滞不前。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各项工作也逐渐正常化,社会对如何进行舆论监督的争论也多了起来。为此,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要求:“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要求,“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虽然这一要求是针对新闻宣传提出来的,但对于新闻舆论监督这也是一条必须遵守的红线和应谨守的“度”,是新时期做好新闻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基础和保障。

进入21世纪,随着以因特网、无线网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媒体的兴起,新闻舆论监督也被一些人滥用成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以舆论领袖的面目,公然散布谣言,干预党和政府以及司法、企业的正常工作,既背离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根本,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对于如何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胡锦涛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则进一步重申,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要求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从我国不同时期对新闻要求和新闻舆论监督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既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新闻舆论监督应恪守的“度”。

四、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度”的把握

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新闻工作者想把握好 “度”,就要在工作中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维护和谐稳定社会大局为中心,坚持党性原则、真实原则、正面为主原则、平等原则、依法原则,将新闻舆论监督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切实起到既解决了问题、又促进了和谐的目的。

(一)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决定我们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领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服从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遵守党的新闻工作政策和宣传纪律,秉承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到帮忙不添乱、解难不发难、加温不添火;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弄清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公开监督解决问题,哪些可以通过内参反映和舆论监督共同解决。在促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尽量消除负面影响,实现正面效应,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坚决杜绝为监督而监督,更不能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要坚决反对以舆论监督谋私利、树威信、泄私愤、鸣不平等错误做法。

(二)新闻舆论监督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

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是让积压存在的问题公开化,放置在大家的眼皮底下,通过公众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促进问题的科学合理解决。它除了公众和一些官员眼中的曝光一途外,还有内参,媒体居中协调推动等许多方法。从这层意义上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是推进工作的“催化剂”。因此,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要首先考虑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否有促进,对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是否有推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有保护,对社会正能量是否有弘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强团结,维护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

(三)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近年来,我国由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已经超过千起,新闻界的败诉率在30%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我国舆论监督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因素。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处理舆论监督问题时,一定要头脑清新,谨守中正,不要试图做一锤定音的“法官”,也不要奢求成为道德的“审判官”。在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履行舆论监督的选题和内容上,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在对事情的判断和取证过程中要恪守真实性原则,做到客观、细致,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对新闻事实的把握上有缺失,坚决反对对事实进行“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其三,舆论监督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其四,对于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不但不能妨碍公民对权利的追求,更不能诽谤他人,披露公民的隐私,侵害公民的名誉,造成对公民人格权的侵害,而且要为公民实现自己的权利提供服务和帮助。

(四)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新闻舆论监督前提是客观公正,作为一种引导社会的公器,它虽然没有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但它对国家的安危、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公众的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在舆论监督中尤为重要, 一个真正的负责人的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时,一定要做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认为批评报道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最高的境界,就是你的批评报道被批评者能够欣然接受。这个是很难做到的。第二种,批评后,尽管人家还有意见,但是说不出什么来,心里不舒服,但觉得有道理,回过头来还能回味。第三种,批评以后就炸了。新闻媒体在处理新闻舆论监督时一定要做到事实准确,分清主次。对人民内部缺点、错误的批评,要立足于治病救人,与人为善,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批评什么,反对什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定,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取舍。批评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不要绝对化,拍案而起、怒发冲冠式的愤世疾俗不是舆论监督的目的。

(五)新闻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

新闻界有句老话叫:“先做人,后作文。”新闻工作者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基础和保障。同时,由于新闻舆论监督是一件很严肃、需要较高判别是非的水平才能做好的事情,一点点万金油的底子就自命不凡,必定思想浅薄,是非难辨。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轰动全国的陈永洲案,再次说明新闻工作者如果放弃学习,放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和改造,就会被个人私欲和西方新闻自由化思潮滋扰腐蚀,陷入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泥潭,对个人失去的是“德”,作为媒体失去的是“信”。俗话说 “打铁先得自身硬”,做为媒体人,政治、法制水平和业务、道德素养过硬了,就能够躲得过“糖衣炮弹”的轰炸。在新闻实践中,只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才不会滥用新闻监督权,从根本上杜绝有偿新闻和其它不正当新闻,树立起新闻监督的权威,保证新闻舆论的质量。

相比一般的公民,新闻工作者因为手中有媒体,其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要大得多,也正因为如此,新闻舆论监督时必须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仅要有铁肩担道义的正义精神,也要在新闻实践中,以诚惶诚恐的敬畏精神,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5).

[2] 姚伟.媒体舆论监督与公民人身权保护[J].新闻前哨,2004(10).

[3] 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 卢韦.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J].理论与当代,2013(1).

[5]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举措范文第2篇

×××××× ××

在人民日报社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该社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的讲话不仅是对人民日报社的肯定和期望,更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鼓舞和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深刻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是新形势下国内外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发挥舆论阵地作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只有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实效,广大新闻工作者才能面对竞争,从容不迫,轻装上阵,无往不胜。

作为一名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后,顿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基层新闻宣传面临较大挑战、困难和压力,要提高收听和收视,提高宣传实效,打开工作局面正是当前的最难跨越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供了解决的有效方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造、改变、突破的过程。作为新闻宣传事业,时代在不断地赋予她新的表象特征和历史使命。以电视而言,从最初的“小米加步枪”到现在的“数字加卫星”,中间经历了无数理论、技术、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也正是这些不断地革新创造了电视的鲜活生命力。

这些年来,××××××的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为了让宣传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时效性,更加突出化,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尝试,取得了纵向比较的系列创新,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有所收获。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举旗帜不动摇

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新闻宣传必须讲党性,坚定立场,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宣传好、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不同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是首要工作、基本要求。断不能为了一时的收听收视率而忘却宗旨,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建国59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坚实的步伐,人民与党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宣传是缺乏群众基础和生命力的,一旦接受实践检验,必将面临致命打击。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充分认识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做到严格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肯定,才能站稳脚跟,宣传工作才能更有生命力。

二、形式的创新是提高引导能力、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随着科技的革新,作为地方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着显然的技术劣势,因此围绕中心工作,多动脑筋,创新宣传形式是必然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由内外因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和形态。内因决定性质,外因是事物的表象,不能决定事务的根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宣传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党性是内因,不可改变。而宣传形式则是外因,我们可以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来提高宣传工作的感染力。

近年来,××××××在宣传形式上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在反映“民生、民声”为基本内容的宣传上推出了一系列的纵向创新。如在节目中创办×××××等栏目,以报道身边不文明、不协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内容,事无巨细,大到创建省卫生城市的建言献策,小到一个红绿灯的安装,只要是关系到百姓生活的,通过记录、跟踪、解决的过程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能,维护民生。因为能够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而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喜爱,一些部门单位也因为整改问题迅速彻底而受到群众的褒奖,树立了威信。

再如××××××于2006年底创办的大型广播电视时政访谈节目××××,把市主要领导和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逐一地请到演播室,与收音机前的听众,演播室的现场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接受群众咨询、质疑,并且现场予以答复,充分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做到了“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广大群众中呼声较高,迅速成为了我台收听、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而这样的节目是以前所未曾出现过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该节目基本形态的固定和收视群体的稳定,参加节目的部门单位纷纷做足准备功夫,既把节目当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当前的中心工作拿出来与广大群众一起讨论交流,在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同时也为推动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提高节目收视、维护群众利益和推动大局工作的有效统一。

两个创新并没有承沿旧习,唱“样板戏”,而是通过媒体这个特殊的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巧妙因势利导,大大提高了舆论引导的能力,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实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进沟通,维护群众利益的目的。

三、吸纳人才不拘一格,为创新提供智力源泉

创新的主体是人,如何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办好节目关键还是人才。建设一支知识面广、业务精良、年富力强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是保持创新动力和效果的根本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面和所擅长的类别,因此合理聚集人才形成团队是建设优秀队伍的途径之一。近几年××××××在储备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从社会各行各业中广泛吸纳精英,他们把从前的文化、经历与同事们分享,把具有行业特色、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因素融合到节目中去,不仅产生一批新节目,也为原有的节目增添了新的亮点,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电台的品牌节目之一××××,就是一档以××人、××事为关注对象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该节目采用较为开放的形式,并不固定话题,只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鲜事物或重大事件随时都可以融入到节目中。虽然主持节目的主持人都是本地人,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但他们经常下到基层、社区,以一位普通市民的身份去分享群众的欢喜悲忧,与群众一起讨论下期节目可能出现的话题,收集好意见最终在节目中得到体现,从而让受众倍感亲近和贴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加强教育是补充人才创新源泉的“活水”。通过将一线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让他们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好舆论引导的重点,创新的落脚点,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为党的宣传事业服务。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举措范文第3篇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新闻作用中两个不同的概念,辨清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能更有利于我们正确掌握和运用舆论监督的职能。

舆论引导是指媒体运用发表的新闻事实及言论,影响改变公众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促使他们朝媒体所期望的方向进行自我调整的目的。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的基本任务之一。

舆论监督,一般是指公众通过媒体,对某一错误事件(行为)进行批评,以达到公正的处理和得到改正的目的。

两者在新闻真实性方面有着颇为严格的相同之处;对舆情的调查、分析是舆论引导的起点,也是舆论监督的起点;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必须善待作为引导对象的媒体受众(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的身份,尊重其知情权等民主权利,实施舆论监督,则必须善待作为监督行为的主体的受众(人民群众);两者在体现党的意志方面有着一致性。 这一点在2009年中沸沸扬扬的大事——三鹿奶粉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随后各地相继出现相应症状的患婴,这件事在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的同时也使得许多主流媒体开始进行披露和报道。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9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我省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

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

在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合理发挥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三鹿奶粉事件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极大程度上尊重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使具有监督权利的人民群众在此事件中的权利得到合理发挥,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在不断的了解到更进一步的信息,媒体正确的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职责。

在三鹿事件的尾声阶段,新闻媒体一方面在继续履行着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更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在事件过程中,新闻媒体至始至终都把人民群众放在一个国家主人的位置,在事件处理中,不仅仅对于那些违反犯罪的生产销售商予以法律上的制裁,对于那些受害家属,新闻舆论发挥了其引导的作用。

在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下,社会方方面面在帮助受害者家属拿回其应有的补偿,2008年12月25日,记者收到三鹿奶粉事件受害者援助律师声明:“我们呼吁,应当立即接受我们已经提起的受害者损害赔偿诉讼程序,并最终在政府的统筹主导下,建立全国性的奶粉受害者赔偿援助公募基金,逐步解决本次奶粉受害者赔偿及善后事宜。 ”

据该律师团律师介绍,24日,在媒体报道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获得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正在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后,该律师团再次呼吁维护广大奶粉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上述律师说:“考虑到广大婴幼儿受害者的长久善后及复杂漫长的赔偿程序,结合三鹿集团强大的产能和市场渠道优势等重组再造潜力,我们反对以破产清算消灭赔偿义务主体的方式对三鹿集团进行重组,而应保留赔偿义务主体以股权收购的方式对三鹿集团进行重组。”

在媒体倡议引导下,国家对《食品安全法》也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将三聚氰胺纳入了严禁向食品里添加的化学工业品。

一系列的行动是新闻媒体履行监督作业在曝光抨击三鹿奶粉的同时,也利用其舆论引导的作用将奶粉事件合理处理,不仅仅惩治了违法犯罪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人民群众始终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规范了奶粉市场的行为,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举措范文第4篇

舆论导向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平台,这既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予以回应。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及时发现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加以引导。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我们当前的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意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新闻触觉不敏锐等等,都给我们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面对网络媒体强势发展的新形势,领导干部应善于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力量,明确工作责任,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举措范文第5篇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一)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广播电视宣传争分夺秒,播音员拿到稿件后,要十分关注稿件传达的新闻事实,一边了解所发生的事,一边立即对它进行分析、判断,随之产生自己对它的看法和评价,然后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确立情感基调。这里的"情"是指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代表党和政府的思想感情,不能过于情感丰富,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二)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针对不同稿件,用真心、动真情。不管稿件属于什么类型,播音员都应有发自内心的或喜悦或悲伤,或热诚或气愤的情感,只不过这些情感在表达时寓于对事实本来面目的叙述之中,是含蓄概括的。情感一定要运用得恰当、正确、有分寸,要在客观、公正的基调下表露出来。

上一篇:预防诺如病毒广播稿范文下一篇:为什么要加强作风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