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

2024-03-06

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第1篇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十几级的还是消极的等。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但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必然要对新闻机构的宣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媒体在选择进行报道的事实的时候,就必定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作为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不同的选择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报道。新闻稿件的作者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所以稿件的内容也是用叙述事实来体现作者的意见的,将主观寓于客观,具有内在的倾向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他们收看收听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新鲜的信息,而不愿意听播音员说教,所以,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 怎样有分寸的把握播报态度呢?可从下面两方面来把握: 1, 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性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内在语就是文字语言未能或不便表露的语句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播报时,应抓住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努力挖掘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

2, 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河欠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所处的历史条件,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新闻背景对稿件的具体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利于读播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把握,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分析体会一下。

在2004年初,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得许多的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种禽场,养殖户等受到较大的影响,人们的正常饮食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播报与此相关消息时,既要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一定关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特别注意感情分寸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本报讯昨天

(二)导语部分的处理

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想了解新闻内容的兴趣。所以,对新闻导语部分的处理要得当,以免造成受众的流失。对新闻稿件导语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重音的处理以及语势的起伏。语句的重音切忌太多,因为太多的重音选择反而没有了重点,一定要精选重音,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整个语句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听众.观众的兴趣,切忌语势僵直。

(三)对主体部分的处理新闻的主体部分

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做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题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

1.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

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气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2.对主体部分主次的处理

要注意运用对疏密变化的调节来区分主次,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四)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一定要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我们在把握住新闻稿件新鲜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地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但是,作为一篇消息播出,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叙述报道与信息的传递,因此,必须注意新闻的节奏感,并且与消息类新闻的整体相协调。所以,要做到“感而不入”,也就是说,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会影响到对稿件的整体把握。

(五)对新闻稿件中长句子的处理

新闻稿件中也存在着长句子。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 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null其次,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最后,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六)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大多的新闻稿件都会包含数字在其中,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将数字放在稿件中的,必定有他的目的。那么,在播读这些数字的时候,就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其所代表的内涵表现出来。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还要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简洁明快。

(七)播报速度的把握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信息的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最初新闻的播音速度在每分钟180字到200字之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达到250字到300字之间,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300字。如此速度不但超越了听众收听反应的极限,而且使播音员在播读稿件的时候对稿件的内容没有感觉,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新闻播报的提速一定要“有度”。即播报速度的加快不能超过让人说清楚听清楚的极限。收听新闻的观众对听到的内容要有所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速度太快,不仅让听的人反应不过来,同时也会使播报者的语音与思维脱节。一味的“快”“赶”,平均压缩音节,没有度的任意提速,都会降低语音的清晰度,语流僵直,气息上提,处于“见字出声”的被动状态,造成播报的新闻内容肤浅不清楚。因此播报速度的“有度”提速就要:

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第2篇

小前提的建构是实现生活事实向案件事实、法律事实逐级转换的过程。三者的关系犹如植物的根茎叶, 逐级分流却一脉相承。生活事实繁杂, 为形成作为裁判依据的法律事实, 须对案件所涉事实进行选择, 该选择过程实为价值判断的过程[2]。

生活事实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事实, 案件事实与法律事实是对其的特定化、法律化。生活事实繁冗, 并非都对裁判结果有法律意义, 需对其精简, 择取与本案事实有关、涉及案件争议焦点、契合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影响裁判结果公正的要件事实。分流出依证据材料、证据规则并经法定程序证明为真且客观的事实归为案件事实, 成为确定小前提的基础。

案件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 是案件事实与大前提反复核验的过程。分析整合案件事实, 通过涵摄方法探寻与大前提相符度高的案件事实; 分析案件事实去考量适用的大前提是否合理, 相互磨合下分流出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相契合、具有法律意义、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案件事实归为法律事实, 成为裁判依据。至此完成小前提的建构, 价值判断也完成在小前提建构中的使命。

二、如何进行小前提的价值判断

建构小前提, 并非仅是对事实的认定, 也是与大前提互动的过程。立足个案和法律价值体系, 秉承公正裁判的宗旨, 判断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相符程度并作出选择。

( 一) 立足现行法律体系。大小前提的建构并非孤立无交集: 事实认定是找法适法的前提, 须在现行法律体系内进行。事实认定应于法有据, 立足现行法律体系分析法律条文的形式内容, 结合立法背景、立法意图、法律原则等实质内容综合认定。实现大小前提相互交融, 确立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高符合度的法律事实。

( 二) 遵循价值位阶。公平正义是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标。案件中往往涉及多个事实, 并非每个事实都影响裁判结果的公正, 此时需抽出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要件事实与法律进行论证。如何对要件事实进行选择, 需借助价值位阶作为考量依据[3], 确认个案所涉事实代表的利益在法律价值体系中的位序, 明确优先保护的利益, 实现对法律事实的认定。

( 三) 尊重特殊性与指导性。事实认定应立足个案, 实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地区文化呈现差异性, 对事实和行为的定性应结合地域文化, 如沈阳地区的“撞车”一词, 意为“时间冲突”而非“发生交通事故”, 在对类似事实的认定上, 应结合当地公众普遍接受的社会习惯、政策、风俗文化等非正式法律渊源去认定事实, 实现对事实认定的合理性与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同时参考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中相关规定及经验做法, 对要件事实通过价值判断予以认定。

三、小前提建构之价值判断的具体运用

小前提中的价值判断集中体现在对证据的认定上。“沈阳公司诉长芦公司”一案中, 在事实认定上, 需明确律师举证与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是否能证明本案的法律事实并对该抉择进行说理论证。

在“沈阳公司是否支付长芦公司货款”这一争议焦点的认定上, 法官未采纳长芦公司“改账本是为纠正工作失误”的主张, 也未采纳其提供的与本案争议焦点无关、需另案处理的证据, 体现法官在事实认定上的价值判断。依普适价值观及交易习惯分析: 第一, 建平公司已实施付款行为, 交易时长芦与建平未特别约定该款项用于支付建平对长芦的信用证欠款, 即双方达成合意: 该款项是建平转交的沈阳公司对长芦的欠款。第二, 修改账本的行为是长芦单方行为, 未与建平达成合意, 且其不能举证证明改账行为的合法合理性。第三, 若沈阳公司尚未支付长芦欠款, 依商业交易习惯, 长芦应在其后与沈阳公司的交易中预先扣除该项欠款, 或在合同约定的有效期内向沈阳公司主张权利。但证据证明长芦在合同有效期内未向沈阳公司主张权利, 也未抵扣欠款, 这与商事交易惯例不符。综合全案证据认定沈阳公司已支付欠款, 长芦的举证不能证明法律事实, 不能作为裁判依据, 其私改账目行为实为规避商业风险, 违反交易安全和诚实信用原则。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主体, 应对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承担法律责任。

小前提的建构是在现行法律体系下理性选择与感性认知的过程, 每一论证都留下价值选择的印记。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尚需对其进行规范, 但其成效是显著的。司法公正的实现就像互相咬合的链条,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信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法官执业素养和水平不断提高的法治大环境下, 价值判断的行使会更规范专业, 助力司法公正。

摘要:司法三段论是我国法律适用中的推理形式, 其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法律事实为小前提、裁决结果为结论。小前提的建构是事实与法律博弈契合的过程。司法三段论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对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1]。实现公正司法, 需要我们对小前提建构中的价值判断予以重视和规范。

关键词:小前提建构,价值位阶,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 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 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第3篇

一、罗马法蕴涵司法价值判断的萌芽

法律适用的法律方法是在形式上实现立法规定的实质性的价值判断的理论。[3]随着司法实践的日益增多和理论研究的深入, 价值判断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 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价值判断的理论发展脉络而言, 首先要提及的是罗马法, 此法开创了人类法学史的诸多新的领域, 十二表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针对成文法的特征, 同样面临着如今法律适用中的瓶颈问题, 其中法的僵硬性问题显现的非常突出。例如, 在罗马司法体系中的万民法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较为先进的法律, 它和自然法有殊途同归的价值性意旨。万民法也定位于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文明社会。起初的万民法只是囿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在世界经济领域范围的扩散。罗马法的诸多法律原则和具体的法律规则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引用。究其原因在于它具有了世界范围内其他法律所不具有的特征和先进要素, 它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和时代潮流, 切实维护着广大公民的利益需求。但到了商品经济深入发展, 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后, 万民法对公民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制显现出调整功能上的罗马法自身的局限性, 规制法律关系的能力日趋衰弱。全球化的浪潮可以为万民法提供良好的继续发展的土壤,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发展不平衡, 并且在一定时期和局部的一些方面还呈现出尖锐化的态势。假设由万民法来规制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能源的不合理使用等问题或许找不到直接的答案。从万民法的发展道路来看, 在人类进入当代社会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 关于它的价值判断应用并未受到更多的重视, 尤其是它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比较而言, 在自然法领域的研究却发展得比较全面和深入。自然法在实定法之外开辟出了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场域, 而且自然法的立法意旨的创制鲜有变革, 始终是认为它是永恒的、绝对的, 是与生俱来的代表着宇宙规律的“法律”。在法律的渊源中, 自然法处于效力位阶的顶端, 在发生法律冲突时, 实定法应当服从于自然法。[4]

二、近现代司法价值判断的论争和运用

近代以来, 关于国家治理比较合理的模式领域, 人类作出了各种探索。在西方三权分立理论逐渐成为政治哲学和法学的主流思潮, 即主张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的分立和相互制衡。这一理论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使主权者能够有效把握和驾驭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向和进程。其中, 该理论认为立法者、司法者、执法者应当各司其职而不能够跨越各自职能的边界。立法者的任务和权力就是为社会关系提供全面而清楚的法律规则, 而司法者只能按照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作为立法的实际表述者。这种表述表现为机械的表述, 也即把立法者制定的法律规则实际应用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去, 仅此而已。培根还指出:“最好的法就是那些给予法官最少裁量的法”。[5]这种思潮也印证了三权分立理论的核心价值具有一种合理性而存在。立法者的所有立法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消除法律规则的缺位, 形成完整的法律规则体系, 以便司法者能够精确地找到具体的案件指引。当时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思潮认为, 法律制定得愈加完善愈能够实现自然法所崇尚的美德与法的结合, 这样, 法官的价值判断就相应地越少。这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据此表明, 当时的司法实践是反对或不支持法官运用价值判断方法审理案件的, 认为必须对法官的价值判断进行约束。这种观念是一种理想化的典范, 在实践上是欠妥的, 这也导致了这种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脱节较为严重。例如, 概念法学强调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不得作出过多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只会把案件的实体性问题引向歧途。实定法犹如一个轨道, 司法的运行如同一架精密的仪器在这个轨道上作机械地运转, 在这一过程中得出的司法裁决结果才具有妥当性。这种观点违反了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性, 把法律体系看作是一个封闭的, 与外界无联系的体系。其实, 概念法学的相关知识的运用也不是凭空造就的, 也要受到当时、当地等社会形势的约束, 其内容本身也要来自于外界的充实而不是凭空堆积。严格依法办事, 公正合理司法固然重要, 但也不得排除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否则就会犯机械性的教条主义错误。反对概念法学的学者认为立法者之所以制定特定的法律规则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法律制度背后的利益而作出的分配, 法律规则正是反映了达到某种秩序、利益平衡的需要而作出的一种外在表述。司法者的工作绝对不能只扮演机械的法律适用者的角色, 司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司法运行中的作用应当是相当重要了。

价值判断在司法领域运用倍受关注, 它的运用与否的议题成为以主张实定法为代表的保守派和以主张价值判断的改革派相互对立进行论战的核心领域。在这一时期, 实体法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回潮的趋势。概念法学派和实定法学派等保守派主张当时的立法体系是可以应对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的, 司法者运用价值判断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它扩张了法官的恣意裁量, 使司法裁判结果具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主张价值判断的改革派主张法律未来的发展不在于审判本身, 也不在于立法和法学研究, 而是从社会发展中自然产生的行为规则, 这种观点无形中贬低了实定法的作用。

在此后的一段历史时期, 实证主义法学派和概念法学派有所融合, 其基本立场是将“实然之法”和“应然之法”区别开来, 认为法律就是法律, 它应当区别于道德、价值判断、经济状况、文化特性、社会交往等非法律因素。它主张唯有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规则才是法。[6]司法的运行也不应当柔和着其他无关的因素。实证主义法学主张法律体系内部的效用性, 将法律概念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核心课题加以关注, 试图树立一种法律权威性的理念, 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性是毋庸置疑的, 人们应当遵循法律规则, 但即使是法律的适用结果与人们的预期相距甚远时, 司法者也应当毫不犹豫地切实尊崇。在法学家德沃金看来, 法律实证主义就是惯例主义的主要代表。[7]当时实证主义法学与概念法学区别主要在于概念主义法学只强调法律体系的自给自足性, 否认法律体系与外界的关联性, 主张法律体系的闭合运行状态。而实证主义法学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承认法律的不周严性的特性, 由此承认法律的不完全性。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可避免地产生法律漏洞, 这就需要司法者通过包括价值判断在内的综合手段去填补法律漏洞。纯粹法学的代表人物凯尔森也主张法律漏洞的出现不可避免, 面对法律漏洞, 司法者不是无能为力, 而是要积极探索立法者的立法原意, 运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去调整、分配诉争利益。

三、司法价值判断的当代建构

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 灾难深重的人类开始反思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它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是否仅仅研究和完善其自身体系无须其他社会因素的介入就能完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以拉德布鲁赫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法学家迅速转向支持自然法学的立场, 成为自然法学者, 反对了一些早期坚持的实证主义的主张, 认为法律必须有绝对的价值准则。[8]法律并非是法律规则体系本身, 它应融合吸收一些道德、政治、价值评判等因素在内, 这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调控功能的实现。它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 吸纳对法治有利的因素才能形成对法治的推动力。在这个开放式结构中, 各法学派的法学家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分别形成了以社会学法学研究为核心的法社会学、以经济学法学为研究为研究核心法经济学、以研究功利为核心的功利主义法学等等, 这些都是与法律有密切相关性的社会事务。这些事务的实质是相互矛盾的社会关系斗争、妥协、整合的结果。这种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正是这种运动的关系, 法律体系才得以适应社会, 不断完善, 向前发展。司法者在此过程中适用的方法就包括价值判断的方法。如此以来, 价值判断方法的运用就与实在法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价值判断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模式和现成的思路轨迹, 也不拘泥于在哪个步骤运用。有时需要司法者的创造性、辩证方法的使用, 同时, 法官依据的是文化积淀和知识背景以及阅历。但是特定的论证要求和论证规则是应当必须遵循的, 漫无边际的价值判断方法不科学也不可取。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法治环境下, 社会各种矛盾和价值冲突向纵深发展, 法律相对于社会的发展的滞后性显露得非常突出, 更加推动着司法运行中的价值判断的运用, 这是审理案件的必然要求。价值判断所起到作用的原因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方面是价值判断所印证的是立法者在立法时所涉及到的如何分配利益的构想。立法者在对社会各阶层的各种法律关系所代表的群体或个体的综合调查分析, 用归纳的方式制定出具有普遍调整性质的法律规则。另一方面, 立法者的立法是在当时的社会各项制度时代背景下的法律规则, 虽然大多数立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但这种前瞻性也不可预测到遥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社会变迁, 这也反映出一种不可回避局限性的特征。如此, 就需要法律适用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运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解决法律漏洞造成的规范性调整性不足的问题。从这一角度上说价值判断就是法官协助立法者去填补法律漏洞的利器, 同时也切实维护了法律关系利益各方的权益。[9]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价值判断的尺度, 赋予法官丈量具体案件各种利益的工具, 使案件审理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案件事实本身是当代司法的本质要求。我国是一个区域差异很大, 社会关系时常受到“民间习惯法”影响的国家, 社会目前又处于转型期, 假如仍旧坚持僵硬地依据法律条文、法律规则的审理模式开展司法工作, 那么司法过程中得出实质性正义结果的促成因素就会缺失, 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立法者的立法意旨, 必须要用价值判断在内的各种司法方法协调推进, 综合行使。在社会发展变迁中仍然做到调节相应的法律关系, 并在开放式结构中吸收司法的积极经验。以便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司法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价值判断的积极作用。

当前的具体案件的价值判断也可以凭借权威司法机关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的价值判断作出合理的裁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几年前就陆续汇编成册了各类案件的指导性案例, 这些案例具有典型性参考价值。虽然没有强制性的遵循规定, 但能为法官断案提供类似案件的价值判断准则。也即指导性案例虽然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 但却具有法律意义并可能构成审理案件之依据的准则来源。[10]法官可以参考指导性案例, 比照同类案件进行验证, 以保持同类案件的一致性审理结果, 保持司法结果的公正性。对提升中国司法的品质和回应当下社会对司法公正原理的诉求也具有值得肯定的功能。[11]

摘要:法治发展长河中罗马法体系给我们展示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形式化过程, 从研究近代以来司法发展经验看, 司法者只能按照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作为立法的实际表述者。这种表述表现为机械的表述, 也即把立法者制定的法律规则实际应用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去。在日新月异的当代法治环境中, 社会各种矛盾和价值冲突向纵深发展, 法律相对于社会的发展的滞后性显露得非常突出, 更加推动着司法运行中的价值判断的运用。以司法中的价值判断历史脉络为鉴, 吸收法治探索中的精华, 能够使司法中的价值判断有效地实现司法的公正性, 避免法律发展的滞后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规制减弱的弊端, 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司法价值判断,运行机理,当代建构

参考文献

[1]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挑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61.

[2] 王国龙.司法技术与公正司法[A].陈金钊, 谢晖主编.法律方法[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107.

[3] [德]魏德士.法理学[M].北京:丁晓春, 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419.

[4] [美]菲尼斯.自然法与自然权利[M].董娇娇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5] [英]彼得·斯坦, 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北京:王献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48.

[6] 张文显.西方法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153.

[7] 魏治勋.法治的真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92.

[8]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8.

[9] 王利明.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569.

[10] 杨知文.中国法院指导性案例的“著成”—基于法律方法论视域的分析[A].陈金钊, 谢晖主编法律方法[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249.

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第4篇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和信息质量控制的概述

1. 金融资产定义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为公允价值。简单来说公允价值实际上是指公允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具有公开性、自愿性、公平性。

2. 会计职业判断定义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 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目标性、权衡性。

3. 会计信息质量定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社会公认的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 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应具备的性质, 其中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 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征。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 我国尚未构建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 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取得, 金融价值公允价值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定期发布相关的公允市价和相应的行业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和参数, 市场价格等信息数据没有在一个公开的网络或者相应的全国性行业价格平台披露, 无法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 而人为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 这就会导致公允价值结果的可靠性风险。也必定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要求更高, 目前没有对各类金融资产资产规范评估方法, 导致对同种金融资产资产运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千差万别, 不同财务人员对同种金融资产资产评估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尤其是当缺乏活跃市场时, 取得公允市价更需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目前我国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价方法的运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导致取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较差。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防范对策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防范滥用会计职业判断, 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控利润的工具。笔者认为:

1. 利用网络建立价格参考平台

制定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基本规范, 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 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 以此来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 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实公允,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对利润的操控。

2. 建立工作底稿存档

建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职业判断和评估过程的记录、存档制度以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过程的可验证性, 以此为基础来评判金融资产的价值是否公允。

3. 加强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

目前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关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列举中, 没有针对公允价值的附注说明, 这不利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规范。所以笔者认为, 应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作为重要的会计政策进行附注披露, 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 应披露运用公允价值的理由, 以及确定的方法、对损益的影响等, 还应提供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证明。

4.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重要的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加之,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以及外界的众多因素, 操纵利润或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之一, 因此对源头的治理极为关键, 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5. 加强审计监督

新会计准则体系大量应用公允价值, 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进一步加大, 使得企业更多用于调整经营业绩、操控利润等。审计部门应专门针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以平价被审计单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职业判断的相关信息是否可靠, 以最大限度地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

6. 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用中的恶意职业判断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经济后果的, 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惩罚, 并建立诚信档案, 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 并且便于民众和投资者随时查询, 如此法律和道德上的双管齐下, 以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 会计职业判断的可操控性, 将会对会计信息造成巨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随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和使用方法的逐步完善以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环境的改善,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使用和会计职业判断的规范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并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使之向外部投资者提供更真实、有用的企业价值信息。

摘要:新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的颁布, 预示着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日趋成熟, 但由于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资料数据不易取得,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企业具有很大的利润操控性, 在此过程中不管是企业的盈余管理还是恶意的舞弊都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仅此一点便可见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 互相影响, 密不可分的。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和信息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针对我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实践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信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单秀花.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 2010 (11)

[2] 夏萍.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看会计职业责任.商场现代化, 2008 (8)

[3] 唐丽艳.试析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商场现代化, 2011 (10)

[4] 万小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审计月刊, 2008 (9)

[5] 宋丹阳.新准则视角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2010 (3)

[6] 陈长凤.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科技资讯, 2011

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新闻媒体中得到普及和迅速发展。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巨大的开放性,不仅影响着新闻编辑的工作模式,也给媒体资料室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重大变化。因此,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认识到,网络舆情的作用不可低估,网络舆情监控还存在一些问题,新闻价值传播的表现力需要不断加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要怎样发挥出新闻价值传播[1],以及控制舆论,净化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新闻价值;传播;舆论控制

新闻传播价值是一个历史、民族的范畴,其主要发现来自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同,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也不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新闻社会价值观受受众和传播者的文化特征的影响。为了使新闻传播真正造福于社会,有必要实施合理的传播控制[2]。

一、掌握新闻价值传播的重要性及舆论控制

(一)新闻价值传播意义

新闻是最新信息的传播,新闻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新闻也是传播意义的内容。长期以来,新闻通过各种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以客观真实的态度传达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日益衰落。新的传播载体以新的姿态颠覆了新闻传播模式,也给受众带来了新的新闻体验。从内容的丰富多样,到精彩直观的呈现,再到传播路径的拓宽和延续,新媒体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彻底变革。然而,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新闻的本质都不会改变。追求真理,突出客观性也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二)新闻价值概念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质量理论家认为,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其质量就是新闻价值;标准理论家认为,新闻价值是一种新的选择和衡量标准,是新闻工作者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功能主义者认为,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受到大众的重视,即新闻价值。

(三)舆论控制

全在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日益成为收集舆论、引爆舆论的重要渠道。舆论往往会聚集强大的力量,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或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因此,需要重视舆论控制。舆论控制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运用强制手段控制全國人民的意识形态。人民的意见必须绝对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控制人民的思想,达成意识形态共识,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舆论控制的目的性较强,宣传的主观灌输意愿过强。它往往忽视传播规律,试图突出其宣传内容,而不考虑宣传对象的感受,不符合传播所要求的双向、互动、共享的精神实质。

二、在网络环境下新闻价值传播存在的影响

(一)互联网使整理大量信息更容易

在当代新闻传播中,为了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式。通过大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海量信息所反映的社会需求及相关现象,充分开展有价值的工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使新闻传播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二)能够提升热门新闻的关注度

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充分反映当代生活与新闻传播影响的关系,通过数据了解受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对消费者关注的新闻进行筛选活动,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内容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突出新闻传播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大数据的使用,相关部门选择的新闻会有更高的关注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

(三)提高新闻传播形式

在数据新闻中,大数据扮演着重要的基础角色。在进行信息收集时,它可以反映数据所代表的联系和意义。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化作用,使信息传播过程更加规范,使数据新闻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占据主流地位,实现新闻传播产业的创新。通过海量信息,挖掘新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凸显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舆论控制措施

(一)提高网络环境把关人意识

从相关理论来看,网络信息接受者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但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选择和自由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网络信息处于过度失控状态,也很容易影响受众。因此,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和舆论引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把关人在提供和引导相关信息的同时,还应发挥相关规范和监督作用,设置相关话题或话题,让更多终端和个人积极参与公共话语空间,使用民主热情的网络互动,注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确保事实背景材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构建网络理论,打造自主道德

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使得传统道德的异化越来越突出。然而,网络传播行为的主体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个体。网络传播行为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对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公民,需加强相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对网络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有效防止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作为网民,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道德要求和道德义务,进一步增强主体践行网络道德行为的意识[3],加强主体的情感体验活动,加快独立网络道德建设。

(三)制定网络立法

政府的建立离不开执法的范围。作为一种媒介,互联网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它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可以突破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不仅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公民的个人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包括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也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在开展网络情感舆论控制活动的过程中,网络立法是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新闻的特殊性的总和。质量越丰富,价值越高。任何新闻都是为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服务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重要性。只有符合公众需求和利益的事实信息才能具有新闻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宁.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J]. 电视指南, 2018, No.155(13):270-270.

[2]李萍. 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20):1.

我的新闻价值判断范文第6篇

立论:

1. :把新闻价值和新闻事件的价值混淆起来。

2. 饥饿的苏丹:这幅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使人们关注苏丹战争和苏丹

饥饿问题,极大地推动了苏丹战事的结束和世界对苏丹乃至非洲贫困的援助。这里边集中体现了新闻价值对社会发展的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况且众所周知兀鹰只食死尸的天性并且凯文卡特在当时如果发现危险是一定会去救的!这么看来,在确保小女孩生命安全下坚守新闻价值,推动苏丹战事和饥饿问题的解决有何不可!

3. 人伦道德具有局限性,而新闻价值无国界。新闻价值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深远。引发亿万

人的共鸣————更具有广度和深度不同时间地点的人伦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古代的三纲五常,沙特的三妻四妾)

4. 人伦道德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关系,不等同于道德,而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

中为调整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提倡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对方辩友用普世道德偷换了人伦道德这个词,而不同语境不同文化下的人伦冲突对方辩友完今天全避而不谈。

5. 新闻价值的特点是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这些特性就决定了在产生社会

效应上它更具有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社会效应最大化。在这方面人伦道德是无法比拟的趣味性

6.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而真实则必须坚持公正,讲求新闻价值就必须坚持理性而不为个人

情感所左右,但是人伦道德恰恰是诉诸于情感而非理性的,比灾难者更悲痛的记者采访不了灾难。比受冤者悲愤的记者采访不了冤案。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人伦问题,我们只有坚持新闻本身的价值才能在复杂的人伦问题中保持客观公正从而实现社会效应的的最大化。

7. 新闻价值不违背人伦道德但其高于人伦道德,新闻是世界的眼睛,记者是当代的史官,

新闻价值比人伦道德更能实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8. 人伦价值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判断力,就像外科医生不能为自己的亲人做手术一样,人

伦价值会让新闻工作者陷入感情的漩涡中,无法保持公正的立场,假新闻事件就是新闻工作者刻意追求人伦价值而违背了新闻真实性所造成的。

9. 汶川地震时,为什么记者扛的是摄影机而不是医药箱,因为他们作为新闻工作者,职责

告诉他们新闻价值更重要。不是他们不追求人伦价值,在人伦价值不违背的前提下,他们更应该追求新闻价值,如果人伦价值更重要,人人扛着医药箱去灾区,那么社会就不需要分工了,每个人只需救人去追求人伦价值了。这也就是当记者从灾区传来一张张令人悲痛的照片时,没有人去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去救人的原因。

10.

11.

12.

如果连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都不能秉笔直书的话,我们的后代又怎么知道今天历史天空是什么颜色呢? 今天新闻有两大价值,左肩传递真实,右肩记载历史。 新闻价值是人们之所以看新闻的目的,如果一则没有价值的新闻,那么它也就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听去看去思考了。

驳论:

1. 遇到火灾,专业的记者都是先救火而不是先拍照?

答:对方辩友混淆了轻重和缓急的概念.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哪个更重要,,有时候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只是缓急问题,不是轻重问题。急的并不一定是重要的,试问对方辩友,人有三急,难道三急就是最重要的吗?

2. 举很多拍照而不救人的例子

答:这些例子只能论证新闻不能违背伦理道德原则,可它同时也不能违背新闻价值的原则啊,两个都是底线,两个都很重要,您又怎么能说伦理道德更重要呢? 3. 对方辩友一直在说伦理道德如何重要,却没有证明他比新闻价值更重要啊! 4. 菲律宾人质事件媒体大肆报道导致灾难性后果?挟尸要价?——能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价值的新闻?

答:您的确说的很煽情,告诉我们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A但这充其量只能论证人伦道德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何论证出他更重要呢?千千万万的新闻工作者扛着摄像机而不是医疗箱奔赴地震灾区,您告诉我们,他们何错之有呢?

B不行!但是请您告诉我们,到底是不择手段错了还是新闻价值错了?! C对反辩友为无非是告诉我们,不能不择手段的追求新闻价值,所以新闻价值就不重要了吗?不能不择手段的追求任何事,难道任何事就不重要了吗?!

5.为了道德,暂时放一放新闻价值可不可以?

答: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记者为了彰显人民社会对于视屏安全的问题,制造假新闻,请问,为了人伦道德,制造假新闻,是不是您方可以的范畴呢?

——————假新闻片面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请对方辩友不要混淆新闻价值和新闻事件的价值!

5. 当二者冲突时,你选哪个?

答:二者冲突只能比出谁更急,比不出谁更重。而真正的重,要看我们记者扛着什么到了灾区,到底是以什么为灾区的工作之重?!

6. 为什么记者今天要坚守人伦道德的底线?

答:底线不能和重要性划等号,加入我家的保险丝断了,所有的电器都没用了,能不能说保险丝是电器中最重要的呢?

正方提问

1. :千千万万的记者抱着摄像机而不是救护包奔赴汶川地震的现场,请问他们

何错之有呢??

2. 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的新闻,记者为了彰显人民和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

制造假新闻,请问:为了人伦道德,制造假新闻,是不是你放可以的范畴呢? 3. 在一个泥石流的现场,您是应该扛着救生艇去呢还是应该扛着摄像机去呢?(如果

是扛着救生艇去,那么要社会分工做什么?)

4.一个好的新闻一定是有新闻道德的,但是有新闻道德的新闻就是好新闻吗? 5. 今天有没有那个新闻报道,能够背离新闻价值?

开场白

1. 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护理学院一辩。。。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的到来,谢谢大家。 2. 二辩黄歆梅,为真理而辩,求知求真。正方二辩护理学院黄歆梅,向在场各位问好。 3. 三辩。。。:辩论赛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从事实上和道理上有所收获。正方三辩。。。

向各位问好。

上一篇:万达施工计划管理范文下一篇:我的教育心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