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4-03-28

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襄政发〔2016〕19号)精神, 推进“健康高新”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的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把建设“健康校园”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8年,学校创建成高新区“健康校园”。

三、主要内容

围绕“发展健康文化、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的总体任务,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创建“健康校园”主要内容包括:

1、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障每周体育课开足课时,坚持做到有教师、有课时、有教材、有教案。学生每天在校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

2、推进体育评价改革。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培养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具备一项艺术特长与一项科技技能。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落实阳光体育和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营造人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倡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去锻炼和陶冶身心。

3、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力求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体育课时总量,加大体育教师编制配备工作,增加体育教师结构比例,努力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建立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制度,巩固和提高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合理解决体育教师待遇,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改善体育卫生基础条件。认真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切实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学校厕所、饮水等

基础卫生设施的投入,消除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隐患;及时对学校低值易耗体育器材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6、积极举办体育竞赛活动。每年举办春、秋学生运动会,广泛开展各种趣味性运动会,积极组队参加市区各种赛事。

7、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和营养干预。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问题,加强学生营养干预工作,努力改善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问题。

8、改进学校健康教育。按标准完善学校医务室设施设备,备齐备足必要的药品和器械,开展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安排不少于7学时用于健康教育课。把预防近视和膳食营养等相关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好心理咨询室,提高心理咨询质量;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体育健康课教师为成员,加强对“健康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总动员、总统筹、总协调、制定标准和总结表彰等工作。

2、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校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把体育卫生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为学校体育卫生设施的改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

3、加强督导检查,加强责任追究。对因履职不力、管理不善,导致学校“健康校园”创建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取消相关责任人当创优评先资格,或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一)发展健康文化。

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宣传,将健康理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健康文化作品,组织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健康文化活动。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制作科普读物、视频,向公众传播通俗易懂、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全区各单位图书室、群众艺术创作室、美术室、科技展览室、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作用,打造健康科普主题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专题宣传活动。(责任单位:管委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城乡建设局、经济贸易局、科技局、各园(镇)办)

(二)营造健康环境。

1.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认真实施《高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严守城市生态控制线,合理配置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加快城市慢行系统、公交优先规划建设;完善供水、排水、治污等市政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和提升街道、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因地制宜增加健康促进元素。(责任单位:经济贸易局、规划分局、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高新区公安分局、襄东公安分局、机场公安分局、农业水利服务中心、各园(镇)办)

2.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改善。加大水库、河道、洲滩保护力度,配合全市做好“大汉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大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废水治理力度,确保98%以上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高新区内水库、河流及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不低于Ⅱ类。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农业水利服务中心、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各园(镇)办)

3.大力改善大气质量。以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污染源综合控制为重点,推行环境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着力解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力争“蓝天常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大对建设工程扬尘、道路扬尘、露天堆场及货物扬尘的治理,控制工业粉尘污染,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城乡全天候、全时空推进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定期公开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责任单位:城乡建设局、经济贸易局、综合执法局、高新区公安分局、襄东公安分局、机场公安分局,各园(镇)办

4.深入实施绿满高新行动。以实现“绿色全覆盖”为目标,按照“城在林中、镇在林中、村在林中、房在林中”的标准,重点实施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绿色村庄、绿色荒山(基地)、绿色屏障等五大绿化工程,形成较完备的林城共建森林生态体系。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抬头望山、举足亲水”的宜居环境。(责任单位:农业水利服务中心、城乡建设局,各园(镇)办

5.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和管理。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城市运行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进精细化和网格化管理。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治理力度,严格落实“门前三保”责任制。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处理,强化餐厨废弃物处置和管理。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加强城乡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逐步推行“禽类集中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环境优良、健康宜居的美丽乡村。(责任单位:综合执法局、城乡建设局、农业水利服务中心、经济贸易局、区爱卫办,各园(镇)办

6.广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深入推进卫生镇(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先进单位等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区爱卫办、各部门,各园(镇)办

(三)构建健康社会

1.深入推进“平安高新”建设。全面深化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全力争创全国综治“长安杯”。构建组织严密、网络健全、反应迅速的犯罪打击体系和“664”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责任单位:综治办、经济贸易局、高新区公安分局、襄东公安分局、机场公安分局、各园(镇)办

2.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房屋租赁市场。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环境,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构

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责任单位: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各园(镇)办

3.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建立以公办及公办性质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模式,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着力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园(镇)办

4.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深化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处罚体系、信用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网,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农业水利服务中心、各园(镇)办

5.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创建活动。推进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活动,夯实健康城市建设基础。(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区爱卫办、经济贸易局、群团工作部、各园(镇)办

(四)优化健康服务

1.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全域城市化、一体化部署,编制襄阳高新区卫生专项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全力推进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建设,鼓励三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健康管理)联合体。建立智慧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优化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基本实现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园(镇)办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市场监管局、各园(镇)办

3.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完善疾病预防综合干预控制体系。加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杜绝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园(镇)办

(五)培育健康人群

1.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合理膳食指导与干预,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严格落实公共场所控烟措施,全面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

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吸烟。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品牌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健身锻炼。充分发挥各类职工体育协会和健身运动场所的作用,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依托公园、景点等休闲场所,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广场、健康步道。推动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强区级体育活动中心和街道乡镇、社区(小区)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打造社区15分钟健身圈。(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群团工作部,各园(镇)办

2.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做好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工作,加强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早期发展、出生缺陷儿童早期干预治疗等综合防治。加强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落实促进学生健康的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群团工作部、各园(镇)办

3.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青少年心理疏导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各类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管理。组织开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关爱活动。(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群团工作部,各园(镇)办

4.强化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享有康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完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措施,确保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能普遍得到康复服务。(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园(镇)办

(六)发展健康产业

1.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环保科技创新,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千亿工程”,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打造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经济贸易局、城乡建设局、农业水利服务中心、各园(镇)办

2.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园(镇)办

3.发展壮大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我区各医药企业研发和应用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提高制剂药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经济贸易局、市场监管局,各园(镇)办

4.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健身休闲、竞技表演、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等产业;增加体育市场供给,促进体育消费。(责任单位:

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群团工作部,各园(镇)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高新区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管委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督促落实责任。各镇、办事处,区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落实政策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将健康理念及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之中,并保障落实。要多渠道、多方面加大投入,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

(三)强化评估考核。

区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各园(镇)办、区直相关部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四)拓展交流合作。

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二)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的安全管理新理念,着力构建教育系统安全宣传教育新机制。大力加强师生法制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教育资源开发,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进一步加强安全稳定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安全检查防范制度、值班制度、报告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等各项项制度。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以法治教,减少随意性,抓好基础管理,探索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大力推动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坚持以源头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安全稳定工作形势和可能引发安全稳定事件因素的分析和研判,做好预警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相关工作流程,制订和完善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完善信息保障、物资保障、人员保障,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安全稳定的信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信息网络建设,落实专人专管。完善信息收集、报送、分析制度,形成渠道畅通、反应灵敏的信息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影响安全稳定情况动态。

(四)加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不断加大政府投入,严格按照“平安校园”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学校安全防范硬件等建设得到全面改善。

大力推行校园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建设。切实抓好校园报警点或警务室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校园重要部位应安装监控与报警设施。

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新建校舍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防火建设标准。对全区中小学校舍,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对每所学校的每一栋建筑进行抗震设防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或避险搬迁。将中小学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让家长和群众最放心的“三最”校舍。

进一步完善学生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障体系。从2012年开始,全区所有国办学校开展校方责任保险。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家庭为学生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增强师生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活动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以“行为文明、学风文明、食堂文明、寝室文明和网络文明”为内容的“校园文明工程”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明意识,规范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养,促进工程学院学风建设,从而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校园先进文化、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持。

二、活动内容

(一)行为文明

1、爱国守法:爱国爱校,以工程为荣;遵章守纪,自觉维护学校与社会稳定。

2、勤学多思: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

3、诚实守信:履约践诺,言行一致;不作弊,不剽窃;不恶意拖欠学杂费,按时偿还助学贷款。

4、明礼修身: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师长,仪表整洁,待人礼貌,男女交往文明,乘坐电梯文明礼让。

5、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热心公益,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豁达宽容,不自私自利,不搞小团体,不拉帮结派。

6、勤俭节约:勤俭朴素,艰苦奋斗,提倡节约,杜绝浪费,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追求自身的健康和谐。

(二)学风文明

1、教室环境:主动擦黑板,保持教室清洁,桌椅整齐,窗明几净,垃圾入篓;不吸烟,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课室乱写乱刻。

2、课堂纪律:尊重教师,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堂上不睡觉,不接打手机、发短信,不听随身听,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3、自习秩序:主动遵守自修纪律,自觉维护秩序,不影响他人学习,不喧哗、打闹。

4、考场考风:严格遵守学校考场纪律,不夹带,不抄袭他人,不交头接耳,尊重监考教师,认真答题。

(三)就餐文明

1、就餐有序:文明用餐,自觉排队,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尊重食堂工作人员,不起哄,不吵闹。

2、环境优雅:学生应主动收拾餐具,保持餐桌卫生,不乱倒剩饭剩菜。

(四)寝室文明

1、内务卫生: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宿舍门窗、地板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2、学习风气:宿舍同学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勤奋学习,努力刻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文明修养:不留宿外来人员,杜绝晚归或夜不归寝,自觉按时熄灯,言行举止文明,不乱画乱贴,不看不健康书报和音像制品。

4、宿舍安全:注意财物安全,上课期间关窗锁门;宿舍内不私接电源,不乱拉电线、网线,不使用违规电器,不储藏易燃易爆物品,不攀坐楼道护栏。

(五)网络文明

1、要善于学习先进文化,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传播反动信息。

2、要养成友好交流习惯,不侮辱欺诈他人,不从事非法活动。

3、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不轻信网上谣传。

4、要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传播网络病毒。

5、要注意保护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不迷恋网络游戏。

三、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3月—12月)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3月)

各学生党支部、各班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团活、主题班会等方式,围绕“校园文明工程” 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学习和讨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建设氛围,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广泛宣传 全面发动(4月)

各班级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全面发动同学,利用网络、横幅、广播、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全面启动“校园文明工程”活动。

(三)落实责任 扎实推进(3月—12月)

明确责任,精心组织,严密部署,狠抓落实,学院分团委辅导员老师成立“校园文明督导队”,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校园文明工程”。

(四)量化考核 总结表彰(7月、12月)

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充分调动大学生“主人翁”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参与投票评比,实行日常表彰与学期表彰相结合,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总结、表彰先进工作。

1、评选工程学院校园“十大文明现象”和“十大不文明现象”,由学生投票决定,并以此为契机在广大学生中加强文明修身教育,弘扬真善美,倡导校园文明新风,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

2、利用学院学生工作宣传阵地,以开展每周一班活动为契机,在班级之间进行评比,评选出“文明班级”。

3、评选工程学院校园“文明之星”、“自律之星”、“自强之星”、“公益之星”、“诚信之星”和“礼仪之星”,树立校园文明榜样,学校颁发证书及奖品。

4、评选工程学院“学习标兵奖”、“最佳进步奖”、“外语精英奖”、“考研钻石奖”、“文体突出贡献奖”、“科研创新将”、“社会实践模范奖”。

5、评选工程学院 “文明宿舍”和“脏、乱、差宿舍”。每年全院评选出若干间“文明宿舍”和若干间“脏、乱、差宿舍”,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并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及奖品,对“脏、乱、差宿舍”进行全院通报批评。

6、表彰“优秀校园文明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校园文明优秀党员”,颁发证书及奖品。

四、保障机制

工程学院“校园文明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申玉军 张伟

副组长:张昆

办公室主任:姜楠

办公室成员:任锋、高波、李冰、刘芳芳、柴旺

领导小组职责:

1、抓组织: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和落实学院开展“校园文明工程”活动,检查学院活动方案和活动落实情况,对工作进行阶段小结。

2、抓活动:在“校园文明工程”活动不同阶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和主题活动。

3、抓典型:注意在活动中发现和宣传正面典型,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4、抓检查:负责检查寝室、教室、校园环境和学生日常行为。

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实施方案

根据《<东乡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教发[2012]44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和办学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质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创设优美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健康的良好氛围,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办学水平为核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三风”建设为重点,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基础,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提高育人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十五项措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工作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育人环境,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功能

为了使农村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水平的教育,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青少年喜欢的活动场所、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村民满意的文化中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并实现以下功能: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文体活动开展的基地、城乡交流的平台、社会能力培养的实习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

三、建设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成立以校长任“校园文化建设”组长的领导班子,配备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开设一系列的活动项目,统一活动的时间,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有学校少先队牵头组织,各年级协助,负责安排有关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各相关小组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到活动工作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并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计划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保存好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性资料。

成立领导小组: 主

任:马东东(校长)

副主任:丁辉志(副校长)

马建新(副校长)

军(副校长)

军(教导主任)

马玲霞(少先队辅导员) 成

员:全体教师

(二)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农村未成年人和本校区的实际,充分挖掘本学校的人才资源,调动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活动中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我校树立了“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服务,让每个师生的生命更精彩”的理念,全校师生发扬“与时俱进、勤奋工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形成了“求真、务实、和谐、奋进”的校风;“敬业、仁爱、合作、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明理、践行”的学风,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创建学科活动特色、艺术教育特色和劳动实践基地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我校全面贯彻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条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因地制宜地,合理规范布局,注重品味,突出校园特色,于2008年4月制定出了体现现代优雅校园环境详细的长远规划,将绿化、硬化、净化、美化的“四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实施计划当中,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花园式的书香校园。

(五)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防范措施。我校重视校园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力构建平安、健康、和谐的校园。

(六)认真学习《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常规》和各项制度,结合本校实际,修订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加强师德师风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纯洁校园思想氛围。

(七)为丰富校园活动,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建设,自我加压,自求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多方筹措,添置必要的体育器材:棋艺、毽子、呼啦圈、羽毛球、乒乓球台(一套)、跳绳。现有教室与活动场所交替使用:主要是利用学校现有教室与活动场所,上课时用于课堂教学,放学后用于开展活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

(一)普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读书活动

我校将以“诵读文化经典、争做美德少年”为载体,坚持以经典辅德、益智、陶情,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读书活动,通过熟背诗文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和阅读课外书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读和自习课时间引导学生用普通话多读书,要锻炼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创建书香校园,积淀文化底蕴。

(二)争创其它特色文化 1.道德实践活动

结合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重点是大力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感恩体验活动等。

2.手工制作实践活动 通过科普知识传授、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爱动手、爱动脑的兴趣;组织高年级学生每月创办形式多样的快乐校园板报和校刊,不断更新主题新颖、精彩的教室布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制作手工艺、泥塑等手工作品和各种教具,举办如快乐校园活动、读书活动、思想教育宣传活动、各类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青少年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3.读书活动

为努力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我校确立4月23日为“读书节”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尽享阅读乐趣。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增大知识面。共同携手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开启儿童生命智慧,绽放儿童生命光彩。展现“我读书、我快乐、我健康”的安谧图景。

4.技能培训活动

开展音乐、舞蹈、硬笔字等多方面的文化艺术培训,安全知识、文明礼仪等生活常识的培训,让农村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能力。开展棋艺、毽子、呼啦圈、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5.成立音、美、体兴趣小组,有专人负责。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根据上级要求和文件指示,根据学校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宣传、主题班会等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初步实施

按照学校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提炼经验,形成本校特色。

(三)巩固提高

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针对不足,查找问题,及时改正。并认真收集材料,总结经验,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以达到使广大师生享受均衡的教育机会。

东乡县甘崔小学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县 甘 崔 小 学

“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 “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

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数字化图书室,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所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室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推动数字化实验室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室、学科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资源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中共关于制定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集体标准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出了推进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并把农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农村建设中一个具有统观全局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角度指出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中指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表现。而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也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表现。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生态文明村是农村发展观念的新突破

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村,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但我们还可以从生态文明村的特点和具体目标来理解它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环境五方面的综合概念。生态文明包括: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精神文明包括:文明化、知识化;政治文明包括:两室标准化、民主化;物质文明包括:产业化这四大方面。而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原因在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根本目的是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这并不是在强调生态环境决定政治文明,而是充分考虑了目前在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提出时要使农村的发展达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党农村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无所谓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而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而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在你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更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1、 文明生态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指出:“促进人和自然地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解决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段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地能力也在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能源缺乏,生活方式落后等等。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看农民的生活质量,一看厕所,二看炤台、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首先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五项内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1)“净化”。从搞好环境卫生入手,彻底改善村内的环境卫生状况、(2)“绿化、美化、亮化”。村里通过栽种绿化苗木,安装路灯,美化了农民的家园。(3)“硬化”。“要想富,先修路”。生态文明村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不仅打开了农村与外界的通道,而且实现了农村大街小巷的硬化,彻底改变了“下雨泥泞晴天灰”的面貌。(4)“沼气化”。为了更好的处理农村的废物(农作物秸秆、杂草、菜屑、人畜粪便,生物费杂物等),提出了“改厨、改厕、改圈”三位一体的三改政策,即号召农民家中建立沼气池,实现畜圈、厕所、厨房的根本性改革,沼气不仅能照明而且还可以做饭,既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又很好的处理了农村中的主要废物。可以说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所带来的变化决不是农民从低矮的住房搬进了高耸的楼房,而是从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告别。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2、 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体现了“乡风文明”的目标。

(1) 促进了人与自身的的和谐。就是要“修身”即人身修养的提高。人与自然地和谐,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美丽心灵与环境的统一。其实生态文明村的美不仅美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更美在这里人们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环境的改变不仅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文明乡村”的形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落后,卫生服务水平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生态文明创建对症下药,提出了“文明化、知识化”的目标,紧紧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契机,建立农民阅览室,积极鼓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实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村里组建老年秧歌队,健身操队,戏迷队,歌友会等等,村民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营造了一种乐观、活跃、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氛围。新的环境铸就了人们心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村民们自发倡起了“革陋习,树新风”的活动。村民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村民的举手投足之间,形成了“爱知识,爱环境,爱他人,爱生活”文明的新村风。 (2) 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指出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包括着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有这样的流行话:“楼高了,人情淡了;马路宽了,人心窄了”,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决不能用物质生产取代了人情道德。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集体劳动的那种热火朝天,挥锹扬镐的热闹场面你能亲身感受到农民之间那种友善、团结、纯朴的民风。

3、 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管理民主”的目标

(1) 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人既是自然性存在物,也是社会性存在物。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的生产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真正目的,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体村民。社会的和谐即使人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果,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协调均衡和有序的产物。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两个突出不均衡就是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近来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更加明显,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生态文明村的 建设,一方面把“产业化”作为其中心任务。要求各村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就是要求农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抓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抓住了城乡发展的牛鼻子。因为县域经济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城市,一头担着农村。县域经济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又是推动农业化,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途径。事实说明,生态文明搞的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增长的越快,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明显。

(2) 体现了“管理民主”的目标,生态农村创建中突出抓“两室标准化,基层民主化”的政治目标,通过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条件和改善基层民主状况,保证村干部真正履行人民的公仆的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总之,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是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在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生态文明村建设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检验。但“生态文明村”模式充满了理想和智慧,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尤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的大背景下,更为我们如何建设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 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制度安排

1、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2004)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村建设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顺应这一趋势,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做法是把城市尤其是县域工业部门,直属机关与具体的乡镇、村联系起来,实行分包制度,充分利用分包单位的财力、物力、人力等优势,为所包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2、 利用扶贫开发政策契机,积极寻找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结合点。扶贫开发式国家利用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有步骤、有阶段、有目标的实现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一项重大工程。实践证明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有对象、内容和目标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包容性。在生态文明村创建中,各地农民充分利用扶贫开发契机,推动本地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3、 政府给与政策扶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影响,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层面上,我国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在公共财政的分配体制上重点关注城市和农民,轻视农村和农民,造成城市社会资源占有差距拉大,进而造成农村和农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工业,农民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市民,造成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提出后,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更要有上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按照《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并且积极探索新的政府支持方式,改变以国家直接投资为主的支持方式,借鉴 “新乡村运动”的成功经验,采取国家补助建设物资为主、资金为辅,通过民办共助、以奖代补等,切实发挥国家投入的引导作用。

4、 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部门支持、与群众投入、社会参与相结合,生态文明创建投入是关键,虽然我们国家提出对农村建设采取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但我国农村数量大,光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探索多方面的投入渠道:对于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所需要资金、水、电、路等大宗基础设施建设,以市财政和乡镇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乡两级政府资金投入的牵引功能;相关部门要与生态文明村结城一帮一对子,给与本部门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交通局给与道路建设一定的技术指导、资金和水泥补贴;林业局要给与农村苗木栽植方面的技术和苗木方面得帮助等等,总之要争取一切相关部门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愿原则基础上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呼吁本地在外地有能力的仁人志士慷慨解囊,为家乡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 规划先行,科学指导,我国农村布局分散,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建设量大面广,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村建设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从一开始就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清楚的框架进行。

6、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大,地理位臵不同,各地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不同;具体条件不同,村情村貌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优先顺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地的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创建方案,确定不同地区建设的内容和重点,突出本地的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创建道路和创建模式,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一把尺,齐步走。此外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力戒急功近利,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7、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在生态文明创建中,人民群众更是生态文明创建的主体和最直接的收益者,只有让群众充分认识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才能把创建工作做好、做实、脱离了群众基础,一切无从谈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任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财力有限,农村也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培养农民自立、自强、自助、协同的精神和意识,尤其是激发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农民立足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的现实选择。

繁峙县繁城镇南城街村

上一篇:小学作文说明文小动物范文下一篇:校园安全自查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