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范文

2023-09-22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3分)

A.租赁(lìng) 档案(dàng) 褒义词(bāo) 沸反盈天(fèi)

B.劲弩(nǔ ) 脑髓(suǐ ) 聒噪 (guō) 负荆请罪( jīng )

C.笑靥(yè) 冠冕(guàn) 汗涔涔(cén) 百无聊赖(lài)

D.迂讷(nè) 慨叹(kǎi) 气概(gài) 鞭笞天下(tá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后一种现象必须高度警惕。

B.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D.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其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脍炙人口。

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 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5、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6、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和(2)小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③舴艋:小船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词?在词中如何表达思想感情?(4分)

(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4分)

13、默写(5分,每空1分,两题任选择一题,如果两题都做,以第一小题计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①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 。(李白《蜀道难》)

吾所以为此者, ③ 。(《廉颇蔺相如列传》)

莫道不销魂, ④ , ⑤ 。(《醉花阴》)

(2) 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 。” (《论语?述而》)

想当年, 金戈铁马, 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④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阅读,完成14—17题。(22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4.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15.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6分)

16.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5)

17.(1)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请默写一首这种类型的诗词句子(要写出自句子的篇目名和句子,只写句子不得分)(1分) (2)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6分)

六、语言拓展(15分)

18. 用一句话点评我们所了解的四个人物的形象。(4分)

示例: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化身。(写出人物的特点,不拘泥于例句的句式)

祥林嫂 窦娥 哈姆雷特 周朴园 关羽 林黛玉 桑地亚哥

苏武 蔺相如 廉颇 周瑜 孙权 鲁侍萍 张飞(从中选择四个)

19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①__ ②__ ③__ ④__ ⑤___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七、(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caipiao专卖店的业主为某 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 024元地复式足球caipiao,第二天他得知这张caipiao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caipiao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caipiao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caipiao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 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项“租赁lìn”;C项“冠guān”;D项“鞭笞chī”)

2、B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3B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介词错误,“经过”改为“通过”;主谓搭配不当,在“80%”后加“的患者”;D、结构混乱,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4、C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5、D (A“都是”错,原文中是“往往”。B“只用于”错,太绝对了。C“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错,原文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

6、A(关键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7、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8. C解析:敛,退缩,收缩。

9D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10、D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11答案:(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答案: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12(1)、①“愁”是全此的词眼,贯穿全词主旨,写极妙传神,使全词境界全出。(1分)②在词的上片首句借景抒情,凄清场面却未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愁”容量,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下片直抒胸臆,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闻说”、“也拟”、“又恐”六字前后勾连,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2分)③表达作者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国破、家亡、夫死生离之愁,死别之恨,以及对故国丧失的悲伤以及对故国的思念。(1分)(诗眼型、)

(2)①比喻修辞手法(拟人或者夸张)(1分)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把精神化作物质,把形象化作抽象,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2分)"③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孤独、冷寂、春光逝去的哀怨愁思、以及丧夫、丧国的难于抑制的悲动苦海的缓慢悠长浓浓的愁思。(1分)(考查词的表达技巧)

13、(1)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无边落木萧萧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气吞万里如虎

卷起千堆雪 梧桐更兼细雨

14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2分)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2分) (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角度答,只要合理,也可以得分)

19.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2分)②追求人格的超俗;(2分)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2分) ( 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三点合理给满分,只要答案合理,也可以得分)

20.①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③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考查理解文章的含义,谈出三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两分)

21. (1)如《雨霖铃》“多情自古伤别离”;(1分)(2)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2分)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2分)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2分)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2分)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2分)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考查鉴赏与评价人物形象及作品)

18、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窦娥---感天动地的奇女子 蔺相如---智勇双全的臣相

19、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以致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无处无“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 1

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以致有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

二是写作。高再明老师曾向我推荐过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3篇

又是一个起风的日子,伴随着明媚的阳光。

我就这样站在大树下,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零零碎碎的洒满全身。

我闭着眼,感受着周围传来的每一丝气息。眉宇间若有若无的哀伤,融合在夏天的呢喃声里。

有种说不出的悲伤。

六年的时光很快就要被一张泛黄的照片代替了。然后,六年的记忆就像一片羽毛,飘落在心底自己也不知道的一个角落。

慢慢寂静。

曾经幻想过毕业时自己会有怎样的表情;曾经梦想过自己会有一个怎样优异的成绩;曾经憧憬过自己会有一个怎样绚丽的暑假。只是,那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大家开始变得不是以前的大家,变得安静,变得沉默,以前那个顽皮淘气的样子已经被带走了,沉睡在他们记忆的最深处。

是不是觉得安静可以让时间停住脚步?是不是觉得沉默就可以改变一切?

我不知道,因为我和他们一样,都站在时间的尽头。看着六年中记忆的片段不断地从自己身边流过,却只能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它们向更远的黑暗流去,然后消失不见,化

为乌有 .

就像这些记忆从没出现过一样。

我们不敢往那些不知道蔓延到何处的黑暗跑去,因为我们都是脆弱的人,害怕不小心迷失了自己。

当斑驳的时光穿过指缝,思念的天空依旧是那样透明。只是那些明媚的幸福,却演变成了念念不忘的曾经。往昔刹那的嫣红,会在怀想中温暖一季的心情。牵手走过的岁月,早已定格了记忆深处最美丽的风景。

风渐渐大了起来。树叶被吹落下来,散落一地。就像六年中的记忆一样。

我的目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枝,向天空望去。

它蓝得透彻,蓝得看不到边际。

我眯起眼。这个夏天,似乎有些耀眼的过分了。

呐,我们应该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起航吧?

会的,一定会的。就当是给终究离去的记忆缀上一个句号吧。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4篇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5分。(错别字的分数在上涨啊)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

ps老师会按照这个标准为同学们批改~~

具体细分: 一类卷(63—70分)

总体标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适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补充细则

一类上(68—70):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能从题意中引发深刻的道理,文采优美的。

2、能从题意中引发深刻的道理,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文体应用、立意、构思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一类中(65—67):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

2、在立意、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 一类下(63—64):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

二类卷(52—62分)

总体标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适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补充细则

二类上(59—62):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

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二类中(55—58):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1、能从题意中引出一定的道理。

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3、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

二类下(52—54):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能从题意中总结出一定的道理,但语言有华而不实之处的。

三类卷(39—51分)

总体标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补充细则

三类上(48—51):基本符合总体标准且不就事论事的。

三类中(44—47):符合总体标准但有就事论事或故意拔高(升华不自然)之感的。

三类下(39—43):符合总体标准但罗列现象,泛泛而谈,缺乏思考或认识肤浅的。

四类卷(21—38分)

总体标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补充细则

四类上(30—38):

虽基本符合题意,但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四类中(25—29):

参照总体标准。

四类下(21—24):

符合总体标准且无中心。

五类卷(0—20分)

总体标准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补充细则

五类上(17—20):

符合下列一项者:

1、脱离题意,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

2、全文不足要求的一半字的。

五类中(10—16):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五类下(0—9):

不成文的:9分以下。

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5篇

人非生则知之者,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彷徨、犹豫、无所适从;懂得了书本知识,有了理论,不付诸实践,知识、理论就又成了装潢门面的东西。

实践,还得放下架子,并且准备吃苦。用出劲来,扎扎实实地做事;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琢磨。实践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通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实践,证明我们为之追求的东西却是错误的,寻那么应该坚决抛弃。实践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勉强。

格言名句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黑子)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颜元)思想是图样,行动是建筑。(徐特立)

行动是思想的母亲。(陶行知)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半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讯)

实践——科学的皇后。(培根)一盎司的实践,值一磅教训。(布莱克)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萧伯纳)

知识是保库,便开启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实践。(托·富勒)除了实践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对于学者来说,实践的重要犹如从井里打水需要绳索一样。(阿拉伯谚语)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酝蜜。(萨迪)知识和实践就象做手艺一样,两者必须结合。(裴斯泰洛齐)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怕湿脚的人捉不到鱼。(英国谚语)

实践出真知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

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士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艺人当仆人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今南京)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那时叫梨园弟子)。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党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

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师投到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宰相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侯,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形神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为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

竺可桢以实践为根基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从事气象工作之日起,每天都要亲自到室外观测气侯,进行记录,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由于不能亲自到户外测量,依据的是气象局的报告,所以在记录上注上“局报”二字。他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这不仅是他探索我国气象规律的第一手素材,还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

苏轼夜访石钟山

石钟山命名的根据,历史上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形似覆钟,其二是山石相叩似击钟声。苏轼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经石钟山的时侯,他乘着月色坐一只小船环山考察,终于发现这座山“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钟大吕般的声音。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尽管苏轼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确,但这种重视调查研究,亲身实践,不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陆游教儿学诗

宋诗人陆游在教他儿子写诗时说:“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另一处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 诉人们要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能力须从实践中来

有则故事很能说明实践的重要。

从前,有个富豪 人家的儿子,能够非常流利地背诵航海时方法,大家都很信服他。后来他们一起航海,船老大突然病死了。大家自然就请富豪的儿子了。他也义不容辞,当起了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的地方,他高声背诵驾船的口诀,可是船就是怎么也稳不住,最后终于翻了,全船人都淹死在海水里。

小马过河

有《小马过河》这样一则童话故事: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完全可以过。小马正准备过河,遇到了松鼠,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这时,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份相信别人的经验,要做成一桩事,还得靠自己亲身实践。

马谡守教条失街亭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马谡失街亭的描述。司马懿大军压境,大家在商议镇守街亭的事。自幼熟读兵书的马谡自告奋勇。最后,诸葛亮便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要隘。到街亭后,他将2万主力驻扎在一座孤山顶上。副将王平根据街亭地形,提出:“山顶扎营,若魏军断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战而溃。莫若引军下山当道扎营。”马谡拒不接受王平进言,还指责王平:“你怎么知道,孙子兵法上不是说‘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吗?”结果,不出王平所料,马谡被魏军围困,不战而败,最终痛失街亭。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6篇

1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已有生活素材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集中书面表达, 可见, 生活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来源, 作文则是生活的反映。作文的意义只存在于写作者个人的亲身感受中。唯有找准个人与生活的联结点, 才能给予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因此, 要注重加强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彼此联系, 做到说真话、讲实话,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作文教学一旦离开生活, 特别是高中生所熟悉的生活, 写出来的作文肯定言之无物。可见要将作文写好, 一定要以真实为前提, 这就要依靠学生平常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拥有了生活基础, 作文才会有理有据。对学生来说, 他们自己所接触到的生活是最有意义的, 写作已不仅仅是技巧和手段, 更是与学生内心思想和感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作文要写出自己内心的思考和体会才会生动, 那么重点就在于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尤其是他们身边的社会, 多贴近真实的生活, 以便更好地描写生活。具体来说, 要发动学生走出封闭的校门, 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挖掘生动形象的典型事例, 从而让作文真正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笔者平时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随时记录所思所想, 并写进观察日记。同时, 再进行批阅, 以鼓励性评语为主, 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2 创新作文拟题方法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觉得, 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透过题目, 就可以抓住文章的灵魂。在教学中, 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创新文章题目的拟写方法。一是抓住关键句拟题。一些文章在确定相关材料后, 会出现题目一时难以确定的情况。这时, 也许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一句话, 就抒发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在文章中起到了围绕主题和深化推进的作用, 这样就可考虑以之作为作文的题目。二是充分发挥想象拟题。文章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等作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巧用联想写作, 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许多高中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由于思路有限、视野狭窄而就事论事、空洞乏味, 其主要不足是联想不够丰富, 缺乏生机勃勃的气息, 好像先天气血不足, 加之后天失调的青少年, 了无生气。这时, 加入联想元素, 就能强化众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让众多事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给文章带来十分浓郁的美感, 从而找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顺利拟定题目。三是创设朦胧氛围拟题。朦胧美常给读者以无限遐想, 这类朦胧的题目令读者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使题目具有较大的信息含量, 为读者了解文章的主旨布设了悬念。读者一看到题目后, 就会产生一定的疑问, 从而十分急切地渴望阅读文章全文。如此, 读者在认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感受和理解, 才会作者的命题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指, 读者的思维过程不是直截了当的, 而且要走过一段艰辛曲折的道路。可见, 运用创设朦胧氛围拟定题目, 能够让主题得到深化, 从而为作品增添别样的色彩。

3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一直是写作过程中的不竭动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 就需要教师去不断激发, 不仅要抓住一切机会多表扬学生, 而且要尽量让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觉得真正有东西可写。激发兴趣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既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诗词欣赏等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同以往的新感受, 还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开展实地调查, 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这样, 学生的作文就会有东西可写, 就能够对生活深入思考, 观察各类社会现象, 增强写作的主动性。而且,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够也能得到提升, 做到与学生一起进步。

4 采取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阅读的发展与升华。那么, 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 就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 高中学生局限于课堂, 受限于课本, 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相当少。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通过阅读去补充。高中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大量名篇佳作, 是一个璀璨的文学宝库, 篇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抒发。在课文教学中, 要引领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在涵义, 把握作者创作的脉搏,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中所表现出的浓烈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 生发出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 学生在愉悦的情绪当中, 感受到优秀作品的独有魅力, 就会被激发出创作的欲望, 写起文章来就会挥洒自如。比如, 散文《荷塘月色》中那萦绕着的淡淡喜悦和哀愁, 就会对学生产生震撼的力量。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牢牢抓住语文课堂, 就能让它成为情感世界里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在学习诗歌《虞美人》时,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模拟成抒情主人公李煜, 充分发挥和调动想象, 体会登楼远望, 故国物是人非、国破家亡之愁。在学习散文《河塘夜色》时, 不妨先找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 在一个类似河塘的地方坐一坐、走一走, 在月下静坐, 思绪随之飘飞, 这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心理体验。由此看来, 巧妙借用课文中的情境, 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写作精神家园。读写结合策略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 还要带着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重新对照课文内容, 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对自己的写作的文章反复进行修改。这样, 通过反复阅读和反复修改,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明显增强, 实现了读写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色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让高中生真正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他们所接触到的多彩世界。尽管要开展好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但是要想让高中作文教学取得新的发展, 就要继续致力于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长期进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从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创新作文拟题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采取读写结合策略等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然.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J].今日中国教研, 2008 (12) .

上一篇:信用社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村支部候选人考察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