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范文

2023-09-20

大学生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社会;公民教育;道德规范

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邓小平曾提出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即“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高校的办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及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关系问题。在面向21世纪的过程中,大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应是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一、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

1.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意识

市场经济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同时,社会主义的道德信仰也受到市场经济中物质利益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原来建立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道德伦理,正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平正义、规范诚信等道德与伦理建设滞后。特别是当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要大于由此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作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大学生对社会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也容易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公德意识,甚至做出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因此,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外在内容相配合,构建人们内心的精神和谐秩序即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是建设和谐社会更高层次的精神动力。

2.缺乏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权利与义务本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但有一些大学生确立了权利观念为核心的意识之后,极力回避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主要体现为:强烈要求获得个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同时极力回避或逃脱个人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割裂开来,偏重对个人利益的保护,过多地要求国家、社会、他人为其实现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和加以保障。

3.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亲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途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相应方面。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传统与文化教育,科技与社会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知识教育,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与人格教育等。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为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过去盲目照搬苏联的办学模式,片面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划分上过细过窄,文、理、工径渭分明,各自封闭,使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近几年高等教育在努力纠正这一偏失,但由于长期的恶性积累,收效不佳。

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培养公民的科学理性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的个胜化社会。复杂的现代社会对分辨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要求较之传统社会要高得多,一个人如果缺少这种能力,哪怕再善良,也无法履行对于社会的种种义务。众所周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困境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重情感轻规则的价值取向。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和社会重组正在向纵深发展,尽管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广大基层社会成员在圈子社会中依赖亲缘等关系开展社会交往的习惯并未真正改变。中国人本能地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之已有固定关系的,另一类则是与之没有固定关系的。这些关系就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把中国人紧紧串连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理性素质不高,会表现为行为散漫、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无法遵守纪律,因而导致其行为缺乏应有的可预见性、可协调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讲究私德、轻视普遍规则的国家来说,如果教育公民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一视同仁、公私分明,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

2.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借鉴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一流大学的形成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例如:哈佛大学的哲学、法学,牛津大学的文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育学,耶鲁大学的政治学、法学,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等。在哈佛人看来.,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专家。具体而言,哈佛的教改有四大目标:(1)培养全球性的公民;(2)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4)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哈佛课程因此求广不求深。一个重要理由是,大学要为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作实际的准备,而不仅仅是提供专业知识。为此,要进行两方面的探索。其一,加强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把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精华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征,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开展多种有效的宣传教育。其二,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这就要努力做到两个“充分发挥”,即: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解答好“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和根本问题。

三、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其要(下转第36页)(上接第32页)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民主意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应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树立起“人民主权”的意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视、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

第二,平等意识。平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平等、政治平等、人格平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公民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平等意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求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扶助病弱残疾人,等等。

第三,权利义务意识。权利问题是现代文明的中心议题,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是现代文明中的重要观念,也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中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公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公民树立义务观念,有利于形成维护法律秩序和法律尊严的良好素质,同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法治主体意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只有树立起法治主体的意识,才能激发起参与法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因为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维护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权威。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依法办事,实质上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办事。

第五,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有序的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也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公民的参与意识越普遍、越自觉,参与的行为越广泛、越深人,政治文明就越进步。

第六.全球意识。21世纪将是以成熟化、信息化、合作化为特征的“新国际化”时代。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愈加具有国际性,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培育和树立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學生了解世界的现状,预测世界发展的趋势。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让他们以世界人的胸怀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中尚未形成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主要依靠对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理解公民的深刻内涵,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地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大学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秦树理,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

[2]杨灏,论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4

[3]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06

责任编辑:邓文巧

大学生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学教育 大学生 人文素质

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内涵

什么是文学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人类教育的活动中运用文学对人们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染的一种活动方式。一个健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与思想文化底蕴,因此进行文学教育顯得尤为重要。

二、文学教育之于人文素质的意义

(一)文学教育有助于培育人们的人生态度

在文学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包含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刻画着人性的丑恶与善良,向人们传递着社会上的正能量。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对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可以从作品里面寻找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或以哪个人物为自己做事的榜样。因此,做好文学教育,发挥好文学教育的功能,是把教育向文学领域延伸的表现,也是教育更好的发挥自己功能的有力助手。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共享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思想意识都能通过网络载体影响我们的思考的角度,我们自身又正处于一个秉性形成的时期,更容易被外界的信息影响,我们要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建立起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主见,这时文学教育就可以以自身所蕴含的价值观为我们提供思考的空间。

(二)文学教育有助于生命意识的升华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人所创造的东西必然包含着人的意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忧国忧民的文章不足为希,为人们构建美好理想之未来的作品也大有其在。比如,杜甫、苏轼、李煜、鲁迅等等,他们以辛辣的文字诠释着现实的残酷与无情,他们用自己的笔尖描绘着社会的现状,他们以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勾勒出温情的画面,这些作品都在历史上成为了不朽,定格着当时社会的现实,拷问着我们何以在生活存在的意义,从而让人们对自我有新的审视,升华自我的生命意识。今天,世界转的太快太快,我们还来不及思考许多事情都早已掀过去了几百页,如果我们没有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我们就很容在面对诱惑时失去方向,在快速前进中充满迷茫。因此在这个人人都奔跑的时代里,我们能否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文学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本质上讲,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化,因为它传递着自身固有的观念,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会在无意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判断也会感染读者。在品味过程中人们也可以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伦理意义,感受其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引起对自己应该如何存在的思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生活定位,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懂得生活当中的取舍、是非,使自己生活的更有意义、有价值。

三、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就要加强学校的人文课程建设,因为学校的课程教育比较体系化,规范化,这是教育不可忽略的方式。故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文学作品评比、话剧演出、诗歌朗诵、优秀文章展示等等一系列文学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领悟心得,开设诗词鉴赏、大学语文以及影视艺术欣赏等课程,平衡专业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老师必须现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老师为榜样,老师才能发挥好模范作用、示范作用,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过硬的人文素养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刻不容缓。学校要积极对老师进行培训,督促老师学习,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制,用实际行动去着实提高老师的素养,这样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将文学精神贯穿于专业之中,贯穿于教育之中。

(三)优化教学体系

有了课程体系,有了师资队伍,这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质的前提条件,怎样把这些文学课程生动有趣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内化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这是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学校要鼓励老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形式的新途径,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真正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授所要进行的课程,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活跃点缀课堂气氛,比如模拟、观看视频资料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素质拓展;能力培养

根据教育部2007年1、2号文提出的: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大学生的精神要求。广州体育学院站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创新型、强能力人才的高度,从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以“国家主干课程与学院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堂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方向。广州体育学院共青团在学院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开设了名师讲座、学生俱乐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拓展等旨在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

1 校本课程的实施

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也是能力拓展)计划所包含的内容看,学生的素质拓展要形成系统的实施方案,把素质拓展教育计划纳入到课程方案,对学生参加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给予学分认定,对教师辅导、指导大学生开展素质拓展给予计算工作量,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素质教育体系,从制度上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研等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组织和社团增强活力和凝聚力。

教育部1、2号文的颁发,对进一步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增加了动力,对制定系统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指明了方向。

(1)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力争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

(2)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高品位的艺术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搭建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3)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要发挥“两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以各级各类社团为主要载体,利用讲座、座谈、报告、参观、评比、展示、交流、宣传、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的顺利实施。

(4)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基本内容:

a.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通过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以拓宽学生第二课堂内容为切入点,教育青年学生努力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科学的道德理性,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高尚的道德行为。

b.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为载体,开展了各类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艺术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热情,张扬学生个性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c. 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参与“两课”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d.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从事创业活动,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e. 社团活动:以各级各类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不同社团的优势,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强健体魄。

(5)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的组织管理

a. 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本科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配套制定《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学分管理办法》。

b. 各系学生的素质教育评定工作要在系主任、书记领导下,由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负责,以班为单位进行,各班成立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学分评定委员会,负责进行学分的评定。

c. 建立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学分登记制度,给每名学生发放《广州体育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学分登记手册》,由学生本人对参加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内容进行填写,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基层团委依照本方案认证并签字、盖章。

d. 对学生素质教育各班级要制定严格的考勤登记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使每名学生日常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组织纪律、集体活动及文体竞赛等情况都有原始的、定量的或定性的记载。

(6)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的必要保证:为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的顺利实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

a. 组织保证:成立了院、系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领导小组,院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院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院团委;各系部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担任。

b. 经费保证:学院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证。

c. 人员保证:年级辅导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的具体实施者,负责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各社团管理部门要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有影响的教师或其他人员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

d. 设施保证:社团使用活动场地、场馆、器材等硬件,各职能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7)第二课堂的学分管理:第二课堂学分的构成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每一个学生八学期分别计算学分,根据每一学期不同的教学特点,定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累计必须达到的学分,并定出每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育形式、时间安排、组织单位、考核要求、要求与学分做出明确的规定。

a. 第二课堂必修课学分的获取: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完成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中五类综合项目规定的必修内容的学习和实践,经过相应的考核程序,成绩合格者,可取得规定的学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把学生的入学教育、宿舍文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形势政策教育讲座、诚信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等列入必修课。根据对学生的考核、评比、笔记纪录检查等,经过管理部门的认定给予相应的学分。必修课内容不得申请重修,特殊情况的学生特殊处理。

b. 第二课堂选修课学分的获取: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完成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中五类综合项目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学习和实践,经过相应的考核程序,成绩合格者,可取得规定的学分,并且对每一学期必须达到的学分给予规定。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把名师讲座、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等列入课程,甚至学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都可以列入任选课程里面。根据学生对讲座的心得体会、学生参加社团,俱乐部的活动情况、社团俱乐部指导老师或负责人的考核认证,给予相应的学分。其中对社团俱乐部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对每一学期的活动必须制定学分、学时计划表,对每一个社团在本学期的学分数、学时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指导老师等给予明确。对每一社团俱乐部的学生考核建立成绩单。

对任选课还可以给予学分的追加,比如学生考上研究生、参加市级以上的文体赛事、在相应的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等,可以追加相应的学分。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教育部1、2号文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包括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专业实践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新性竞赛活动计划等内容,设计与学生现实状况相适应的立体综合培养模式,将第二课堂进行的科研训练以及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促使学生进入“科研角色”:

学校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需求,整合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的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参加基本技能训练,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研创新和专业训练活动,使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角色”,进入专业领域,参与科研工作的实践,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专业实践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科研工作开展的需要。

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科研水平。愿意参与“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的教师与学生均可向学校申请研究项目立项,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各自导师和学生、研究项目及预期研究结果和价值等事项。同时,学校还选择部分研究项目进行资助,导师负责为学生提供科研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和必要的科研经费,定期向学生介绍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如何选题和申请研究经费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避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发生。本科生可利用一学年或一个完整的暑期等业余时间,完成教师交给的科研任务。

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奖励措施,凡是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行动计划”成绩合格的导师以及指导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创新性竞赛奖励的教师,学校都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予以奖励,提高师生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2 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利用院内资源和借用院外资源创建面向所有学生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例如实验室、院内培训点、校外实践基地等,为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或参加各实验设计类竞赛课题,在课余和双休日的时间自主申请到基地及相应实验室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学校的科研训练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 抓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继续开展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在成功举办了多届院内“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基础上,结合每学年度举办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活动,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可以发挥自己专长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获奖的同学可以获得荣誉证书,按相关规定计入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积分中;每年都划拨一部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 “挑战杯”全省或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级各类创新性竞赛活动。

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在学年评优中设立了科技创新能力优秀奖,设立学生科技创立奖励基金,规定科技创新能力优秀奖等同于学习优秀奖;每年还评选出一定数量的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对于在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以及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成绩突出的学生,在研究生录取、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研与学术氛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有效激发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欲望,促进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形成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4 设立“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

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中设立 “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学分,对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验与实践环节训练、参加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以及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的成果,或在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校期间取得的有关专业资格证书等情况,都可按规定折合一定的学分,作为“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学分记入学生成绩登记册。每学年对全校学生在上一学年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每年的创新实践 能力积分还要与学生最后的综合测评挂钩,把“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学分列入学校在录取研究生、评优、颁发奖学金等方面的参考指标。

大学生素质范文第4篇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内涵,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角色素质和健康素质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体现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智力素质反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广博等情况;心理素质主要指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角色素质为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健康素质则指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同时还与其它四因素紧密相联系。

人格魅力则表达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的内在结构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魅力是人们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它不同于一般的能力、魄力。能力、魄力等是魅力的雏形和“粗坯”,魅力则是它们臻美的“艺术品”。而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能受到别人欢迎、容纳的人,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二、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的重要性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在感觉到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一)职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社会职业变迁比较显著,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行业特征也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要求空前提高。

(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市场规范,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科技人文内涵。这些,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如理想、信念、境界、人际关系、特长、爱好、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等等。

(三)知识经济创新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知识创新。谁能拥有更多更高级的知识和科技,谁就会获得最高的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谁能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品,谁就会掌握竞争优势,赢得发展和进步;因此,用人单位更需要创新型的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人才。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大学生对于我国、外国甚至整个世界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对于我国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对于国际交往的礼仪及各国风俗习惯有较多的了解。

(四)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五) 据报道,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双能型、创新型、外向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较受

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2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转)

总之,高校要培养出知识面宽广、人文修养较高、道德情操高尚、理论思维能力强、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大力强化大学生素质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

三、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

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实践和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那么,怎样去培育和增强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呢?.(一)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格魅力养成,高素质修养教师是关键环节。有高素质修养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新一代的重任,具体体现为:

1.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首先品质无不渗透于每一个教育过程。

2.高度的敬业精神。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种强烈的情感出发,对事业忘我地全身心地投入将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自身人格修养。高度的人格品质修养使教师抛开世俗,愉快地播种知识,传播文明,塑造灵魂,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继承文化,设计人生。

4.学识渊博。“师不高,弟子拙。”“强将手下无弱兵”。

5.提高教师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要求每个教师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并借助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家长,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全校乃至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方可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二)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关键因素

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对他人的东西机械地模仿,极易出现“东施效颦”现象。这就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样每个人都会有也应该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和魅力特色。

人格魅力源自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2.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4.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

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

再则充分完善人格,自觉主动培养信仰坚定、矢志不移的坚强毅力;品行高洁、才学逸群的吸引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三)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格魅力养成过程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是关键保障

(四)高校教学管理中努力使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抓好数量、质量与效益的综合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走数量、质量、效益

相统一的发展道路,做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以科学知识传授为内容的科学教育和以人文知识传授为内容的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实行素质教育。

学生管理中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确立服务的观点,以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参与为过程。加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个性需要。充分研究人的需求,使学生心理、物质、文化等合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不合理的需求不断得到引导和校正,单一和浅层次的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 和谐社会是一个文明向上、普遍负责任的社会。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社会,其凝聚力、动力性和稳定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增益于社会这一根本方向。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

个人责任,即对自我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负责。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在德才兼备上下功夫。大学生只有努力做到德才双罄,才能够保证自己在毕业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不具备生存和发展的素质与能力,是不可能解决好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履行社会责任。

群体责任。群体是个体和条件的特殊组合,是建立在社会——工作关系与社会心理双重基础上的人群集合体。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系统互动关系。大学生的群体责任是指每个大学生应对整个大学生群体承担的职责、义务和应有的作为。其要旨是:我是一名大学生,无愧于大学生称号;我们是当代大学生,无愧于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社会责任。大学生是肩负社会责任的特殊群体,所谓特殊,是指大学生群体应以优良的品德修养和坚实的知识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体现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就是要培植和巩固诚信、正义与善良的思想品德,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实现自我灵魂的净化和升华;就是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习与创新的潜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有所作为;就是要不断弘扬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成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

对个人负责、对群体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应该是统一的,只有个人和群体的追求符合社会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群体的价值。

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社会实践过程。大学生不仅要搞好学习,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责任心为纽带,把自己与社会紧密相联,把自己的学业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联。

大学生素质范文第5篇

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人民法院以贯彻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强化民事审判法官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行用“情感”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

新任院长刘静荣认为:作为法官,必须认清当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克服官僚作风,克服仅凭死抠法条审理案件的教条作风;正确使用手中的审判权,为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称职的法官,仅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是不够的,也要具备洞察社会公序良俗和当事人内心世界变化的社会综合素质。

为此,院党组首先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细化指标,严格考核。要求民事法官一定深刻领会民事审判会议精神,转变民事审判作风,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用“情感”调处纠纷,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要化干戈为玉帛,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为达到民事审判工作公正、高效、和谐的目的,党组要求民一庭、民二庭、审监庭,理清工作思路,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处理好民事审判工作各种关系,把司法和谐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

坚持司法公正 严格审判程序

以法定程序审理案件是每个法官必备的基本要求,清正廉明、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是每个法官的基本素质。法官首先自己要忠诚、信仰我们自己执行的法律,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意识,以自己的良心、良知、良行时刻自省自己的道德修为,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尊重并切实保障各个诉讼主体行使诉讼权利,依法行使释明权,指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能力,特别是加强民事调处工作能力

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改变机械的法条主义审判作风,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亲和力;注重提高调解工作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精髓,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民俗,引导公众崇尚法治理念;通过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正确理解,结合风土人情,本着人文的精神,用真挚情感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妥善审理好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损害赔偿、赡养抚养、房屋买卖、婚姻家庭、债权债务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以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加强与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的协调,化解矛盾。对事关稳定大局和改革政策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主动汇报、通报、沟通,依靠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予以解决。近期将组织召开人民陪审员、基层民调和辖区大中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三个座谈会,以前移民事审判工作的关口。

发扬无私奉献、勤勉为公的精神 高效为民司法

鼓励法官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弘扬无私奉献、勤勉为公的精神,合理整合审判资源,激发法官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便民作用,在探索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把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作为民事审判的最高追求。

强化工作责任心 提高司法权威

在民事审判工作中,要强化工作责任心,加强社会人情风俗知识的积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精湛、社会经验丰富的具有全方位知识、高综合素质的民事审判队伍。

坚持重大、疑难案件,由分管院长、庭长参加合议庭或主审,坚持对民事审判工作中遇到的对全局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要及时向院长或党组报告。

推行“诉调对接”工作,探索调解与判决的最佳契合点。树立审判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民事审判工作能力和司法调研工作能力,精心制作裁判文书,尽力减少上诉率、发回改判率和当事人的投诉率,维护公正裁判的既判效力。

加强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 强化监督评查

对往年案件评查工作中,因掌握标准较宽泛,以至于去年没有评出一件错案及瑕疵案件,而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质疑。结合这次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我院立即落实整改措施,组织落实审委会委员对去年发、改的23件案件重新进行再评查。严格按照省高院《全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标准,严格打分、分级,规范评查,责任到人。保证评查工作的公正性。

大学生素质范文第6篇

言归正传:我方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在学校!

根据新华字典解释: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学校:。。。。。。提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为大家阐述我方理由:

第一,依靠个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片面性。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只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专一性,造成自身素质的畸形发展状态。殊不知,这种畸形发展状态是违背事物的整体性原则的,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依靠学校来加强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之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当然在学校!

第二,大学还是那个这个主体具有很鲜明的特性,大学生作为一个成长阶段的特殊群体,刚从应试教育制度下走出来的年轻人,在思想、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不稳定性,综合素质更是有待提高,往往不具备高速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从管理严格、压抑综合素质发展的中学到相对自由的大学,大学生必须在学校规范的指引和管理下,逐步提升自我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在学校。

第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客观条件,时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校这块丰厚的土壤。学校作为硬性客观条件的存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提供活动基金、受培训与实习的机会等,还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从大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整体水平决定了个体的发展高度。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女里,提高综合素质,但是这只能小范围的提高,整体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还是在学校。

上一篇:开工典礼致辞范文下一篇:it工程师半年工作总结范文